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虎。猛獸。豹似虎圜文。豺。狼屬狼似犬。皆惡獸也縊。絞也。自經死也。刺。穿也。傷也。聞。聲譽也皆不稱其所為。故云留難已上等報。正所謂但有。眾苦煎逼心形。愁憂恐怯。未曾暫離者此也。人閒有此許多不稱意。正緣善根微弱惡業滋多。故有此等苦報。可不生大慙愧大恐怖。以哀求懺悔也。

某等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求哀懺悔。願皆消滅。

上來懺悔三障已竟。下文總申發願求成功德。

前已懺悔三業六根一切煩惱障。一切業障。四生六道一切報障。今當次第發願迴向。

承前起後。下正名迴向。

某等願以此懺悔三障。所生功德。悉皆迴向施與一切眾生。俱同懺悔。願與一切眾生。現生之內。身心安樂。三災八難。不吉祥事。咸悉消除衣食豐饒。

此普及眾生現生感樂果饑饉疾疫刀兵為三小災。火劫水劫風劫為大三災。此特以小三災言之耳。八難見前。毗婆沙論云。人能一日一夜持不殺戒於未來世。決不逢刀兵災。若以一訶梨勒菓。起殷淨心。奉施病僧。於當來世決不逢疾疫災。若一摶之食。起殷淨心。奉施僧眾。於當來世。決定不逢饑饉災。

正信三寶。捨此報身。皆得往生極樂世界。親覲彌陀。得授記莂。當來世中。見彌勒佛。聽聞正法。如教進修。

正信三寶句。亦普及眾生現生植善因信此一乘無上之法為正信也捨此以下。是普及眾生當來近佛捨此者。前生所作惡業善業。今生此身。正為來受苦樂之報。故為報身。死即捨此形命而往。故曰捨此報身彌陀佛國。清淨人民。種種快樂。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不比五濁惡世也。見小彌陀經莂者。禾稻秧種。字義從艸從別。禾秧為艸中別一佳種。故曰莂。以喻授記即作佛秧。故曰得授記莂也彌勒佛國。其地平正。無有山陵谿谷。人民眾多。少貪婬瞋恚愚癡。壽皆八萬四千歲。面目桃華色。彌勒龍華三會說法。初會度九十六億萬人。二會度九十四億萬人。三會度九十二億萬人。彌勒佛住世六萬歲。正法如是。像法亦復如是。

願得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值國王。興降三寶。不生外道邪見之家。

此普及眾生。當來遠魔。外道邪見。即不得興隆也。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蓮華化生。種族尊勝。安隱快樂。衣食自然。

此普及眾生當來感勝從此懺法功勳。更加一心念佛。以淨其心。在處佛土。悉皆清淨。所以不受父母胞胎。常在蓮華托質耳若必蓮華化生。種族不止豪貴高門。若據此二句。劣者猶在化樂天宮。勝者必生十方淨土。更觀下文可見也。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慈仁忠孝。等心濟物。不生一念逆害之心。

此普及眾生。當來尚善也。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能降魔怨及諸外道。與諸菩薩俱會一處。菩提道心相續不斷。

此普及當來值聖也淨印法門經云。以無所為心。即能降諸魔。當知有四知苦能降蘊魔。斷集能降煩惱魔。證滅能降死魔。修道能降天魔。婆沙論云。斷慧命故名魔。復次常行放逸而害自身。故名魔。魔者殺也華嚴會上第二十一位知識。徧行外道。告善財言。閻浮提內九十六種外道。各起異見而生執著。我悉於中方便調治。令其捨離所有諸見。乃至普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楞嚴註云。悟道之人。一生眾裏。與道相應。不作三業。所以不受三界死生。又一乘人。常入生死度生。實由道力所資。不染三界根本煩惱來往自由。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興顯佛法。修行大乘。分身無量。救度眾生。直至道場。無有退轉。

此普及當來。自利利他華嚴云。雖復現身於世中生。而於世法心無所著。不同凡夫永沒三界。又不同二乘求出三界。方知學佛人。能免生死。義在於斯。乃無生死可免。無三界可出。觀四生如一子。等三界於同仁故也分身無量。如法華經云。我分身謂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云云。

如諸佛菩薩所發誓願。所修福智。所行迴向。我亦如是發願修集迴向。

此上同諸聖發誓願者。如四弘誓願等修福智。即福慧雙修。回向有十。一者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度無所度。二者不壞迴向。壞其可壞。遠離諸離故。三者等一切佛回向。覺齊佛覺。四者至一切處回向。發明無地。五者無盡功德藏回向。身土涉入。六平等善根回向。同於佛因。七等觀一切眾生回向。性同眾生。八真如相回向。不即不離。九無縛解脫回向。十方無礙。十等法界無量回向。性得圓成。

虗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

統結回向。反明四法有盡。

我此修行迴向終無有盡。

正明修行無盡。

發願迴向已。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總結歸敬三寶已上如是十種回向。楞嚴廣明。茲不繁引。然而人回向者。回因向果。回小向大。乃至迴向真如實際。莊嚴無上佛果菩提。經云。回己施眾生。皆共成佛道。正此意也。此中言如是迴向。虗空界盡等言。如懺悔文云。乃至虗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四法廣無邊。願今回向亦如是。所以說我此回向。終無有盡也。發願已。而更信禮常住三寶者。當知前來一部懺文。所說無量無邊一切罪業。欲求懺滅者。畢竟全憑十方常住三寶。廣大威德神通之力。己躳一念竭誠之力。始得罪業消融。福慧增長。直至成就無上菩提。無出於此故也。我眾等欲求懺法。當於三寶己躬之處。宜盡心焉。慎毋忽耳。慎毋忽耳。倘或稍有一念輕微。便是虗搆文言。非但不能益於理。亦恐不能益於事也。思之。

懺如浣滌。以水為名。至心頂禮。罪根清罪滅。福由生。慧日昭靈覺海性圓澄。

音釋

佛法僧間後文

(亦去聲)。

(步木切音僕)。

(步悶切盆去聲)。

(魯果切。羅。上聲赤體也)。

(乞協切音怯)。

(直六切音逐)。

(直質切。音姪書衣經套也)。

(武綰切。音晚。引)。

(苦等切同肯)。

(楚交切。同鈔。謄寫也)。

(直略切。附也。置也)。

(祖此切音子)。

(式吏切。音試下殺上曰弒)。

(職略切音灼)。

(悉協切音燮)。

(竭戟切。音極)。

其餘文

(抽知切音鴟)。

(抽居切音摳)。

(蓬晡切音匍)。

相見

(上息亮切。去聲下形甸切。音縣)。

(所界切。音曬。疾也)。

(蒼沒切。村。入聲。忽也。速也)。

(須兌切音歲)。

(皮意切。音避。無入聲)。

(敕列切音徹)。

(即狄切音力)。

(伯各切。音博。手擊也)。

(充合切。石相築聲)。

(職略切音酌)。

(各鵅切。音格。同隔讀。力者曲腳之鼎)。

三惡道文

(于平切音刑)。

(俗齎字。[爿*戔]西切。音韲。今書此字。已久不可改矣)。

(色洽切音霎鳧雁聚食也)。

人閒文

(楚懈切。音蠆。病瘳也)。

(無悶切。音問聲譽。曰聞)。

(必列切。音別)。

註音釋

讚佛偈

(無悶切去聲)。

卑猥註

(蒲孔切)。

(烏孔切。翁。上聲)。

(古玩切。音貫。以盆洗手曰盥)。

(他到切滔去聲)。

(文運切。音問。亂也)。

闚竊註

(苦濫切。音闞。俯視曰瞰)。

(息恣切。音四。察也)。

(悉合切糝。入聲)。

(堅溪切。音雞。卜以問疑)。

飲酒註

(杜谷切。音讀。黑也。垢也)。

生鱠註

(尸連切。扇。平聲。羊臭也)。

(蘇貫切音算)。

(各鵅切。音格。山蔥也)。

韭薤

(上居有切。音九。下下戒切。音械)。

(蘇回切。音綏亦葷菜也)。

(上紙切侍上聲)。

(武粉切。音刎。口脣邊曰吻)。

屠沽註

(空胡切音枯)。

(郎刀切音牢)。

(食律切。音術。稷之黏者)。

衰相註

(鋪梅切。音丕。未燒陶瓦)。

(羽敏切。音允。歿也)。

(烏胃切。音穢。飯牛也)。

(輸慎切。音舜。目動搖也)。

地獄註

(披教切)。

(忽郭切音霍)。

(虗交切音哮)。

(與喔同音屋喉咽也)。

(都稿切刀上聲)。

(補耕切。音崩)。

煻煨

(上徒即切。音堂。下烏魁切。音威。煨燼盆中物也)。

剮剔

(上占華切。寡。平聲。剔肉置骨也。下他力切。音惕。解也)。

(居六切。音匊推竆罪也)。

(許救切休去聲)。

畜生註

(蒲末切。音拔。旱神)。

(莫佩切音妹)。

(于媯切音為)。

(於檢切音掩)。

餓鬼註

癭癅

(上庚頃切。音頴。下力求切。音留。肉起病也)。

懺悔註

(時正切。音盛。餘也)。

八難之難

(去聲)。

(秦醉切音萃)。

(丑鳩切音抽)。

(普弭切。音披氣隔不通)。

偵候

(上丑正切。稱。去聲。下與矦同)。

(須兌切。音歲。神禍也)。

(于權切。音圓)。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阿克| 垣曲县| 九寨沟县| 兴义市| 高要市| 监利县| 佳木斯市| 托里县| 西丰县| 镇远县| 柳河县| 仁化县| 峨山| 新泰市| 佛坪县| 永昌县| 卫辉市| 三台县| 桐梓县| 科尔| 庆安县| 庆云县| 蓬莱市| 滕州市| 宜章县| 长宁县| 大新县| 仁寿县| 三穗县| 资阳市| 陵川县| 五大连池市| 怀远县| 盘山县| 太白县| 栾川县| 信丰县| 阿拉善盟| 四子王旗|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