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斑疹 隱疹門

小兒斑疹,其掀腫于外者,屬少陽相火也,謂之斑。紅點在皮膚之中不出者,厲少陰君火也,謂之疹。

其癥有陰陽輕重之別,陽斑用托里消熱,化斑涼血,此急治其標也。陰疹用調中溫胃,其疹自消,此緩則治其本也。大抵安里之藥多,發表之藥少,首尾不可妄下。

陽毒者,或發于面部,或發于背部,或發于四肢,極其稠密,狀如錦紋。紅赤著,胃熱也。紫黑者,胃爛也。一則下之早,其熱乘虛而入胃,一則下之晚,其胃熱不得發越,當服消斑青黛飲。

陰疹者,或出于胸背、手足稀而小者,此由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薰于肺,傳于皮膚,而成斑點,如蚊蚋蚤虱所咬,而非錦紋也。宜服理中湯主之,其火自降,其斑自退矣。

斑疹若自吐瀉者,慎勿亂治。因其毒氣,上下皆出,宜調中氣。若吐瀉之后,遍身發斑如錦紋者,此熱即乘虛入胃,其癥多得于夏天,化斑湯主之。

消斑青黛飲

黃連、甘草、石膏、知母、柴胡、山梔仁、玄參、升麻、生地、黃芩、人參、青黛,生姜三片,豆豉二十粒引。

調中湯

蒼術、陳皮、砂仁、白芍(炒)、甘草(炙)、藿香葉、桔梗、半夏、白芷、羌活、枳殼、川芎,姜三片引。

化斑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水竹葉,粳米引。

如斑紅者易治,黑者難治。

小兒癮疹多屬于脾,以其隱隱在皮膚之間,發而多癢?;虿患t者,并風與濕而成也。加味羌活散治之,或加減攻毒散亦效。

加味羌活散

羌活、前胡、人參、桔梗、甘草、薄荷葉、枳殼、川芎、天麻、茯苓、蟬退,姜三片引。

加減攻毒散

羌活、枳殼、前胡、柴胡、當歸、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人參、甘草、薄荷葉、防風、荊芥、蒼術、芍藥、生地,姜棗引。

續諸瘡驗方小兒眉叢中生瘡,浸淫不干者,名曰鏈銀瘡。用穿山甲前膊上甲,炙焦為末,入輕粉少許,清油調敷。

凍耳成瘡者,內服防風通圣散,外用鉛粉,以水擂細,將艾揉爛,焚成烏色,研末敷之。

防風通圣散

防風、川芎、當歸、薄荷葉、大黃(炒)、山梔仁、赤芍、麻黃(去節)、連翹、石膏、黃芩、桔梗、滑石、荊芥、白術、甘草,加干葛,生姜引。

身上生瘡如粟米大,成塊成路極痛者,此名龍纏瘡。用珍珠、鳳尾草,搗汁搽之。又以渣調清油敷之,效。

又驗方

取糯米不拘多少,浸脹擂漿,淀粉搽之。

治天泡瘡方

以韭菜地蚯蚓糞,炒干研撮細末,油調搽。

小兒手足生瘡,瘡頭黑,破流黃水,四畔浮漿極痛者,此名魚臍瘡。用蛇皮燒存性,研細末,雞蛋清、清油調搽。

陰囊生瘡潰爛,皮脆子欲墜者,此名脆囊癥,乃濕熱也。用紫蘇葉為末,濕則滲之,干則清油調搽。

又方用墻中白螺殼子,為末敷之。

凡小兒不論癰毒瘡癤,及無名惡瘡,破傷血出,與諸蟲咬螫者,并用紫金錠水磨化,內服外涂,效不可言。

有頭頂上生瘡,似流水而非流水者,以遠年鐵磨水搽之,其效如神。

又治流水瘡方

鹽一盅,麥麩一盅,少將水和勻,如彈子大,放炭火上燒灰存性,如瘡濕則干搽,瘡干以清油調搽之。

抱龍丸:

抱者,養也;龍者,純陽之物也。小兒純陽無陰,所以病則有熱,熱則生風,必用此藥;所以養其陰而濟之,令不太過也。

又青龍位,肝木屬之,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故以此藥抑肝扶脾,乃名抱龍丸。治形實壯熱,昏睡氣粗,或痰盛壅嗽,驚風搐搦。

牛膽南星五錢(臘月取牛膽一個,將南星去皮臍,研為末,放于牛膽中,陰干備用),天竺黃、辰砂各一錢,琥珀三分,牛黃二分,麝香半分,珍珠三分,白檀香三分,枳實、枳殼各三分,共為末,山藥打糊為丸,如黃豆大,金箔為衣。潮熱,燈心湯化下。驚風,薄荷湯下。

咳嗽,白開水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新和县| 蕲春县| 桑日县| 翼城县| 云安县| 隆子县| 夏津县| 小金县| 宜丰县| 勃利县| 楚雄市| 祁门县| 永胜县| 河南省| 永胜县| 永清县| 云阳县| 镶黄旗| 荔波县| 岐山县| 黄大仙区| 原平市| 姜堰市| 页游| 即墨市| 成安县| 上蔡县| 佛冈县| 富锦市| 济阳县| 南投市| 吉木萨尔县| 高平市| 江永县| 肇州县| 永德县| 平舆县| 德兴市| 炎陵县|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