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嘉靖二十三年,歲次甲辰,十一月丙子朔,越初二日丁酉。前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門人湛若水,同門下前貴州提學副使蔣信、國子生楊續、羅朝岳、庠生周榮朱、宋沆,儒士唐元善、陳作、督工千戶文純,以新建衡岳祠宇初成,謹以特羊庶羞果酒之祭,敢昭告于先師翰林檢討白沙陳先生之靈曰:嗟!惟先生之學之功,以自然為宗,忘助兩絕,絲毫不容。先生之德,以無欲為極,圣學主一,而本虛形實。先生之風,峻潔自崇,高山大川,郁郁融融。先生之志,乃遂衡祀,七十二峰,猿啼鶴(淚)[唳]。先生之靈,以歆以寧,五百年后,大道以明。尚饗。
是日,定白沙祠時祭品儀注祭文,付托楊生續每年春秋二仲行之。
祭品:鵝一、雞一、豬首一、時果三盤、冰食三盤、時菜三盤、熟卓果菜肴各五楪、祭帛一束、楮錢一分、酒一壺、湯三、飯一。
儀注:就位、降神、盥手、詣香案前、跪、焚香、灌酒、拜興拜興平身、復位、進饌、行初獻禮、詣神位前、跪、獻帛、奠酒、進湯、讀祝、俯伏興平身復位、行亞獻禮、詣神位前、跪、奠酒、進湯、俯伏興平身復位、行終獻禮、詣神位前、跪、奠酒、進湯飯、俯伏興平身復位、侑食、詣神位前、酌酒、復位、拜興拜興平身、辭神、拜興拜興平身、焚帛、禮畢。
祭文:
維嘉靖某年某月某朔,越某日,前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門人湛若水,惟茲仲春、秋,謹以三牲果酒庶羞清酌之儀,遣門人楊續致祭于先師翰林院檢討白沙陳先生祠下,曰:嗟惟先生之學之功,以自然為宗,忘助兩絕,絲毫不容。先生之德,以無欲為極,圣學主一,而本虛形實。先生之風,峻潔自崇,高山大川,郁郁融融。先生之志,乃遂衡祀七十二峰,猿啼鶴(淚)[唳]。先生之靈,以歆以寧,五百年后,大道以明。尚饗。
初二日,奉安先師神位,禮成,祭告土地:
維嘉靖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前南京兵部尚書湛 謹以庶羞囗酒之儀,遣門人監生楊續奠告于紫云洞土地之神,茲建白沙祠宇初成,敬安神位,恭神奠告。惟時保佑,實賴神休。尚饗。
是日,開甘泉寓墓于精舍之上,白沙祠傍。
初三日,刻息存箴于息存堂北壁平門上。
為周自正書刻陽清洞三大字于洞口大石上。
立精舍東洞門、西洞門。
初四日,豎先師白沙祠碑記。
給居守精舍道士趙日輪、王明惠、蔣明昹批文,捐贍租十四石。
初五日,辰州舉人覃生廷謐來見,有兵憲王君世隆、參將高君岡鳳托致書儀。
初六日臨行,辟泉巖,作詩:
東歸臨發矣,顧看西巖姿。此巖絕奇古,尤近泉之涯。熏風自南來,泉聲如奏絲。坐聽自然樂,嗒然以忘饑。奇縱隱千載,灌莽互翳之。一朝為開辟,日月見光輝。
是日,留別衡岳,有詩:
步出衡山門,一步一回首。步步還念念,咸陽念何有?朱陵即朱明,神境化已久。如何愛此山?此境殆神授。山靈為守關,毋損我戶牖。明年復來居,斗柄在辰卯。
常情一出山,便是人間世。夫我則不然,在心不在地。若以人心觀,居山無意志。茍有道心人,在凡自超詣。然則何居山?亦復忘時以。從前欲與言,口不能道意。濱行,謁辭先師祠,辭岳神廟,乃行。
次桐木岡,楊生續請飲于桐岡書堂。
過止山,率諸生哭視黃生云淡墓,遂埋志銘墓前,深三尺許,仍立石表記。
午至衡山縣,訪謝縣官、學官、國子楊曹諸君,及鄉約諸老。
是夜,止宿于分司。
發書徽州南京諸子,及都督府男柬之。有批帖,令家人湛亮管理新泉錢谷。
初七日,早發,行,縣尹章碧湖祖餞于十里之亭,楊縣簿、王掌教、孫司訓在焉。與碧湖詩云:
廣宴高軒送短亭,碧湖深似碧湖情。臨岐問我還山日,駕鶴驅云更出迎。
途中有寄督學蔣道林與留山居羅覃宋諸子詩云:
內顧傳聲與道林,留居諸子快登臨。此中真境無窮在,一洞無如一洞深。
題竹軒卷為約賓曹鳳朝文端云:
卜得云居豈偶然?地藏天作乃神存。有人任了經營事,終日無為對竹軒。
應督學兩遣官迓于途,衡州府太守馮君南濱,冠同府丁君楫、通府崔君官、衡陽尹郭君文習、劉岳亭長子舉人充,先后出迓于五里之外,遂止宿于布政分司,楊生續、周生榮朱侍宿。
初八日,應謹庵來訪,遂置酒,請會于石鼓書院。是晚有詩:
衡云爛睡六十日,江雨痛飲蒸湘頭。含情吊古忘言說,石鼓無聲江自流。
還拜府縣及城中劉岳亭諸君,而岳亭亦請留飲。
衡陽舉人易君泉、廖君正僑、李君邦憲、祝君完、庠生祝岣嶁二子宗、寀、孫某來見。
初九日,衡州馮太守請飲于雁峰衡岳精舍,事尤拳拳,有無窮之意。聞揚州葛子東母夫人李訃,作慰疏奠,文云:維嘉靖二十三年,歲次甲辰,十一月丙申朔,越初九日甲辰。前南京兵部尚書湛 謹以束帛炷香牲醴之奠,寓告于葛母李太夫人之靈曰:予久獲游,諸子彬彬,于母之賢,則既有聞矣。鳳去鸞孤,柏舟自矢,外內斬斬,岡不以理,惟母賢。嚴教諸孤,兄弟友恭,一門嬉嬉,兄讓弟恭,惟母賢。無累廿年,子爨不分,念鞠子哀,念茲同根,惟母賢。[澗]等倡義,書院肇開,四方來聞,繼往開來,惟母賢。昔予北上,家累是托,視如骨肉,有加不薄,惟母賢。予筑南岳,會守南濱,行李東歸,訃音始聞。感母之賢,秉燭作文,飲泣寓奠,托誠生芻。衡云岳霰。尚饗。
及午行,遇雨。是夜,宿于六十里隆興寺,有與衡州守馮南濱詩云:
囗地新占天柱峰,今人冷淡古人同。黃堂已有陳蕃榻,白屋能無孺子風?
承衡州馮南濱太守、丁巨川少府、崔柏溪別駕餞于回雁寺,酬之詩云:
別席揮毫回雁峰,一翁五馬二驂同。片云去逐歸鴻杳,五馬馳驅別駕風。
初十,早發隆興寺,未二十里,度湘江。湘江自廣西全州歷永州而來。
憩柏坊驛,夜抵宿于常寧縣公館,與縣尹劉曉相見。十一日,典史陳嘉訓護行,猶值雨,夜與行李相失,誤入荒村,須臾回龍廟。彭典膳明道知之,來迎至其家,置殽酒張樂,館宿于北軒。有與彭西湖典膳詩,有序云:
夜雨迷途,先悲后喜。邂逅西湖,款館備至。詩云:
無虞即鹿入林中,阮籍惟應哭路窮。行盡源頭見真境,西湖歌鼓笑相逢。
十二日,仍以葛物贐。曉發,猶阻雨,且石路艱險,仆夫告勞,宿于黃橋鋪,有四言詩二首,一章章十句,一章章八句,云:
上雨下確,四風旁穿。我行何為?六合作難。天畀我衡,我荼則甘。我仆痛矣,我馬瘏矣。馬瘏猶可,仆痡孔艱。
為天蓋公,何心何容?雨師之雨,風伯之風,曷候曷節?夏春為冬。農嘆于野,旅嗟于行。
十三日,雞鳴,發。過安村鋪,有唐姓者饋茶于路側。行,未至斗下鋪三里,花園村人皆姓王,大戶也。渡斗下江,憩斗下鋪,哺徒(囗)[秣]馬。桂陽州人猶未至,蓋知州韓君體齋嘉會方在府,回及接見,禮贐甚勤。州治肅然,有桂陽州詩云:
風(駁)[馭]云車天與游,天風吹過桂陽州。未知城郭人文別,分付詩囊一并收。
十四曉發,吏目門人瓊州澄囗李君瓛護行。是夜,宿于香花鋪,臨武知縣譚君復亭孔言出接行途。夜月如晝,依歌而行,有懷居岳諸子詩云:
幾望歸途踏月歌,滿腔春意奈公何?諸賢收拾知深淺,衡岳峰頭月最多。過香花嶺,與譚縣共六言詩云:
夜度香花峻嶺,恍如步月升天。一笑相迎山館,金陵風韻依然。
十五日,發香花鋪。午過臨武,徑城出,晚至囗菜水,宿于廖經家。
十六日發,有過界茅嶺答人言詩云:
輿卒俄而向我言,廣東湖廣界茅嶺名分。而今已自通疆界,東洞朱明洞天云同西洞朱陵洞天云。
是午,過星子巡司。倩小船東下,中流賦詩甚適,云:
千層石鐻掛云軘,萬仞危途見霧村。孤寨人言是星子,中流我自出星源。
夜半至連州,宿南門河下。知州況一經、判官朱灝開門迎見,辭之。及曉起相見,即欲行,苦留禮際。況號西坡,舊門人也。有連州詩與之云:
一水中流兩岸山,滿船明月只身還。故人問我來何處,笑指衡云天際間。
十七日巳時,舟發,夜至宿于陽山縣。縣尹公出,學教諭安欽來見,晚不相接。作屢夢衡岳詩:
自從別衡來,夜夜作衡夢。夢者心思之,神明滯于用。為固德之賊,滯山非欲縱。仁者云有樂,不如斷迎送。
十八日,早發。已刻,過西岸巡司,人家稠密,計至洸口已有小半矣。夜行,以河霾不見路,少息,月上乃行。過含光巡司,又以霾少息,至天明乃行。
十九日曉發。巳刻,過鰲子峽,有過鰲子峽之作絕句:
鰲子峽中孤舸飛,寒花兩岸送吾歸。不須傍柳尋花去,自有花光映客衣。
過白羊水、高道灘、大塘灘。午抵洸口巡司,擬于口上立石,刻「衡岳東門」,以識重游之路。有過洸口之作六言:
洸口尋常路口,豈知衡岳東門?記取經過叉路,不迷直途星源。
夜行,船過香爐峽,過大廟峽,過觔斗角,過橫石磯驛,有翫月詩云:橫石磯頭月滿身,天青月白白于銀。莫言舊日尋常路,一度經過一度新。
過清遠峽飛來寺六言:
秋半飛云西馳,中冬過此題詩。九十時光峽水,飛來寺下踟躕。
予自衡岳還,過清遠,忽憶行時李庭清告我以此間父老有素不識公而夢公來,又無車從,闇然而至者,不知何意?時予游南岳,正以微服而行,斥去車從,自買民舟,無勞有司知之,適與此夢相符。吁!其夢耶?真耶?蓋素不相識而夢則相符,如此與高宗夢(傳)[傅]說、孔子夢周公,其感通之神,豈不可畏也哉?因以語周生自正曰:「知此者,可以知道矣。」詩以紀之,以示同志云:
先時此夢報庭清,微服西游計已成。今古此機神莫測,老夫直欲廢將迎。
二十日,舟過三水,至西南。將還甘泉,先如西樵,觀云谷絕句:
已窮洞府無窮意,不盡幽期未了緣。取道西樵看云谷,徐從此滘達甘泉。
廣衡詩:
廣衡二府地相連廣州西至連州,衡州東至臨武。,朱明朱陵同一天。兩間今已通云破,天縱衰翁取次眠。
是夜,宿于西南巡司。
二十一日,曉發。午抵西樵山,視云谷新筑精舍,遂返大科,宴坐疑道堂。李侄春芳元盛具酒饌。既畢,過大路村,訪趙東臺少參于社館,乃下山,入故少傅翁家,召守仆訊問其家眷出居廣城,幼子安否。晡時,舟發。
二十二日卯時,舟抵五羊大平洲入天關,以勞頓及衣冠不便,致拜帖于大巡陳侍御及兩司府諸君。侍御聞之,先差官來迎,以疾未見拜。方伯應君、大參翁君、少參周汪來訪,貳守程君、通府袁君、蔡君續來訪,廉憲蕭、憲副游、林皆以帖來。是夜寢宿于樓上下榻,周生自正臥榻下。夜半,窗慵軒豁,月色玲瓏,起坐至旦。
二十三日,家遣舟來迎于永安橋。憲司諸君仍以帖留行,待來訪。巳刻,舟乘潮發,午過波羅廟,望桴海桴莊,暮過江門釣臺,眺望[佇立]良久。遂抵家,面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