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 藥征續編
  • 佚名
  • 1381字
  • 2015-12-26 17:11:54

巴豆

主治心腹胸膈之毒。故兼治心腹猝痛、脹滿吐膿。

考證

桔梗白散證曰∶咳而胸滿、及吐膿。

備急丸證曰∶心腹脹滿、猝痛。

九痛丸證曰∶心痛、及腹脹痛。

以上三方,巴豆各一兩。

走馬湯證曰∶心痛腹脹。

上一方,巴豆二枚。

據此諸方,則巴豆或一兩,或二枚,然本與諸藥等分。但白散之方,巴豆一兩,以配桔梗、貝母各三兩。《金匱要略》九痛丸方,附子本作三兩,余皆等分。《千金方》但作一兩。

蓋作一兩,則附子亦與諸藥等分今從此。凡仲景之用巴豆也,雖備于急卒之病,皆是驅逐膈間之毒物,蕩滌腸胃之閉塞,故諸方皆為等分。夫巴豆同桔梗用,則使毒成膿;同貝母用,則能去咽喉之毒;同杏仁用,則能驅心胸之毒;同大黃、干姜用,則能吐下心腹結毒急痛;同附子、吳茱萸用,則能治心中寒冷毒痛。仲景之方用巴豆者,唯此四方,大抵足盡巴豆之功效矣。

互考

走馬湯、備急圓、九痛丸三方,皆不載諸本論,而載諸《金匱要略》,蓋脫誤矣!走馬湯證曰∶中惡。又曰∶通治飛尸鬼擊病。《千金方》走馬湯證曰∶治肺臟飛尸鬼注,因名曰飛尸走馬湯。九痛丸證曰∶兼治卒中惡。備急圓證曰∶若中惡客忤,停尸卒死者。按上三方證,曰飛尸、曰鬼注、曰鬼擊、曰中惡、曰客忤、曰停尸,皆是晉唐醫人之所附會,而決非仲景之意,又非疾醫家之言。古者巫醫并稱,故后世遂以巫者之言,混于醫事,實晉唐醫人之所為也。故彼所前言諸證,似證非證,孰惡孰鬼,將何以分別之乎?不可從焉!假令巫有前數事,亦于醫事何與之有,故隨其證而后治之,則何必論是惡是鬼乎哉?若夫天地之間,有惡者,有鬼者,有尸者,有注者,有停者,有忤者,亦人無一毒畜積于身軀間者,則是惡是鬼,亦豈有注之擊之中之忤之者矣乎?此人嘗有一毒,畜積于身軀間者,故是惡是鬼,亦能注之擊之中之忤之也。醫者宜治其一毒而已,晉唐醫人之說,不可從矣!況于宋明之醫說乎?

辨誤

桔梗白散法曰∶強人飲服半錢匕,羸者減之。又曰∶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

走馬湯法曰∶老少量之。九痛丸法曰∶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但備急圓,最備其急卒之病,而其服法,無量老少強弱者何也?曰∶此方者,最備其急卒之病,則服法不必量老少強弱也。夫病茍至急卒,則豈遑于量老少強弱乎?宜隨其毒淺深輕重治之耳。如彼走馬湯白散證,卻急于備急圓證矣!然今云量其老少強弱者,恐非仲景之意也。蓋仲景之治病也,惟隨其證而治之。故其證重,則方亦多服之。其證輕,則方亦少服之。故雖強人,其證輕,則方亦隨少服之。雖羸者,而其證重,則方亦隨多服之,是仲景隨證治之之法也。何必羸者弱者減之,強人壯人多服之乎?所謂量老少強弱者,是唯為粗工垂其戒者歟。醫之守之,慎之至也。至彼飲冷水止,其下多者,最是后人之恐巴豆者之言,其妄添亦可知己。凡恐藥者,不知恐病者也。不知恐病者,則病不可得而治焉。是醫者之所常病也。今也不然,有醫而恐藥者,是不知治病之方法,與察病之規則者也,無如之何而已。夫病患之恐醫也,恐其醫之藥也,是醫施已恐之之藥也。是無他,夫醫不知其察病之規則,與治病之方法,而欲施已恐之藥也。可勝嘆哉!嗚呼!醫猶且恐之,病患豈不恐之乎?此天下古今之通病,而所以恐巴豆及諸藥者,為之故也。夫茍有其證,而服其藥,又何恐之有?茍無其證,而施其藥,則百藥皆可恐焉,又何獨巴豆之恐乎?

品考

巴豆帶殼者良,是唯一品,無有偽品。宋王碩曰∶巴豆不壓油而用之,巴豆之功,多在于油也。王碩者,能知巴豆之功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荔波县| 合山市| 衡东县| 会宁县| 吉隆县| 甘洛县| 阳谷县| 吉木萨尔县| 三都| 西宁市| 简阳市| 瑞昌市| 漾濞| 安义县| 卢湾区| 林芝县| 鄂托克前旗| 嘉善县| 天水市| 会昌县| 邹城市| 曲靖市| 通辽市| 郸城县| 南岸区| 衡山县| 渝中区| 志丹县| 谢通门县| 寿阳县| 商都县| 临猗县| 罗江县| 隆安县| 团风县| 绥棱县| 虎林市| 霍林郭勒市| 汝阳县|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