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女科精要
  • 佚名
  • 5056字
  • 2015-12-26 16:28:17

屬性:產后發狂者,此陰血暴崩,肝虛火炎之極也。宜澤蘭、歸、地、牛膝、茯神、遠志、棗仁加童便主之。若因敗血停滯,用調經散。若因心血虛損,用柏子仁散,若因腎虛陰火上迫,而為如狂者,宜八味湯加減服之。要知產后大虛,而繼諸病,則當以虛為本,而病為標也。

<;篇名>;產后口鼻黑衄

屬性:書以產后口鼻黑氣,及見鼻衄,為不可治者,何也?蓋五臟之華,皆上注于面,見色紅赤者,陽熱之生氣也。青黑者,陰寒之絕氣也。況口鼻為陽明多血多氣之部,而見陰寒慘殺之氣,則胃中陽和之氣衰敗可知矣。復至鼻衄,則陽亡陰走也。胃絕肺敗,陰陽兩亡,故不可治。及產后舌紫黑者,為血先死,不治,蓋心主血,少陰氣絕,則血不上陰耳。

<;篇名>;產后咳嗽

屬性:產后咳嗽,悉屬胃氣不足,胃為五臟之本,胃氣一虛,五臟失所,百病生焉。雖謂肺主皮毛,腠理不密所致,不知肺屬辛金,生于已土,亦因土虛不能生金,所以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其陰火上炎者,宜壯土以生金,滋腎水以制火。前論肺病而責及胃者,以上不能生金也。何獨不思子能令母虛,而責及腎乎?況肺主出氣,腎主納氣,咳嗽者,氣不能納,雖肺病而實腎病也。

<;篇名>;產后瘧疾

屬性:產后半月內外,寒熱往來,或日哺夜間發熱,或一日二三度,其發有期,其證類瘧,由氣血并竭,陽虛作寒,陰虛發熱也。毋以瘧治,柴胡湯不可輕用,惟調補氣血,寒熱自除,欲陽藏納,浮越自己。

<;篇名>;產后痢疾

屬性:產后腹痛瀉痢者,由產后腸胃虛怯,寒邪易侵,故腹痛如刺,水谷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非外因所傷,乃屬腎氣虧損,陽虛不能生土,陰虛不能閉藏耳。必用四神八味補腎,倘誤投分利導水之劑,是益虛其虛也。

<;篇名>;產后蓐勞

屬性:產后蓐勞,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將養失所,致使虛乏勞倦,乍臥乍起,容顏憔悴,飲食不甘,咳嗽口干,頭昏目眩,百節疼痛,時有盜汗,寒熱如瘧,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皆蓐勞之候也。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復,方可動作,否則氣血復傷,終成癆瘵。其治當補脾胃為主,佐以調和氣血。蓋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賴矣。

<;篇名>;產后血崩

屬性:產后血崩者,因所下過多,血氣大虛,未得平復,或因勞役,或因驚恐而致也。宜補心脾以統之。若小腹滿痛不已,為脈實大緊數者,此肝陰已竭,肝氣隨敗矣,難治。

若小腹脹滿,按之而痛者,此內有瘀血,未可遽止,否則必致淋漓。

<;篇名>;產后便難

屬性:產后便難者,由腸胃無血也。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產后津液耗損,胃中枯燥,而精微不及下輸,是以糟粕壅滯,故令便難,由氣血過多,內亡津液也,然大腸主津,小腸主液,其大腸小腸,更必受胃之陽氣,乃能行津液于上焦,今產后大虛,胃中原氣已虧,二腸津液并損,故便難者,此其宜也,惟宜調中養血,切不可單用麻仁、枳殼,徒耗腸胃中生養之氣也。

<;篇名>;產后淋證

屬性:產后小便淋秘之證,《三因》云∶產前當安胎,產后當去血,此二語最為吃緊。如產前淋,或由氣虛不化,當用參 補氣安胎,不可過用滲利。產后淋,或由污血阻滯,當以瞿麥、蒲黃為要藥。若血虛熱郁,當用六味丸、逍遙散補陰養血,滋其化源,佐以導血藥可也。更有收生不謹,以致損胞而得淋瀝者。丹溪曰∶有徐氏婦壯年患此。因思肌肉破傷,在外者且可補完,雖在內恐亦可治,診其脈虛甚,因悟凡難產之人,多是氣虛,既產之后,血氣尤虛,應用峻補,以參術膏煎,以豬羊胞湯,極饑時飲之,一月而安,令氣血驟長,其胞可完,稍緩亦難成功也。

<;篇名>;產后二便不通

屬性:產后二便不通者,因腸胃本挾熱,產后水血俱下,津液耗竭,腸胃枯澀,熱氣燥結,故令不通也。有產后患此,飲人乳、牛乳而通,故莫若補腎,蓋腎主五液,腎主二陰也。

<;篇名>;產后小便不禁

屬性:產后遺尿者,腎氣不固也,五味子丸主之。若脾腎虛弱,以補中湯送還少丹。若脾腎虛寒,用八味丸、四神丸佐之。

<;篇名>;產后大小便出血

屬性:產后小便出血者,因氣血虛而熱乘之,血得熱,而流滲胞內,故血隨小便而出也。

有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者,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散、補中湯兼服而愈。

產后大便出血者,或飲食起居失宜,或六淫七情過極,致元氣虧損,陰絡受傷也。若因高粱積熱,醇酒濕毒,宜清之,怒動肝火,郁結傷脾,思慮傷心,宜和肝而調心脾。大腸風熱血熱,宜涼血去風。腸胃虛弱,元氣下陷,宜大補而兼升提。況產后氣血大虛之后,復犯絡傷失血之患,可不急固脾元中氣,以為攝血統血之用耶!

<;篇名>;產后癰疽

屬性:新產半月左右,忽發癰腫于四肢胸腹者,是敗血不盡,流滯經絡,或氣血虛弱,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也。如敗血瘀滯者,則 腫赤痛,而脈弦洪有力,當補血行血之中,佐以導瘀疏氣為主。如氣血虛弱,榮澀衛逆者,則平塌散漫,而脈虛微無力,當大補氣血為主,如十全、八珍之屬,以固本元扶胃氣,氣壯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涼解毒,勢必不膿不潰,變成壞癥矣。

<;篇名>;產后月水不通

屬性:產后月水不通者,不必藥也。婦人沖任之脈,為經絡之海,皆起胞內,手太陽手太陰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產后去血過多,乳汁常有不通,若乳子半歲、一歲之內,月經不行,此尤常候。若半歲左右便行,是必少壯血盛之人也。若產后一二年月經不通,無他疾苦,亦不必服通經之藥,蓋此或勞傷榮衛,沖任脈虛,氣血衰少耳。但服健脾胃及滋補氣血之藥,自然通行。若強通之,是猶揠苗者也。

<;篇名>;產婦乳汁不行乳汁自出

屬性:產婦沖任血旺,脾胃氣壯,飲食調勻,則乳足而濃,以生化之源旺也。若脾胃氣弱,飲食少進,沖任素虧,則乳少而薄,所乳之子,亦怯弱而多病,其乳以濃白光彩,入盞中上而瑩然如玉為上,黃色清薄為下,不可哺兒。乳母宜擇肥瘦適中,無病經調,善食者佳。太肥則多痰,太瘦則多火,兒飲其乳,亦復如是。如一兒昏睡,竟日不醒,舉家驚惶,求醫投藥罔效,一高醫診之曰∶此兒中酒,得毋乳母曾痛飲乎?詢之果然,停藥而醒,可見其利害相關明矣。然時珍曰∶人乳無定性,隨飲食性氣而變,故飲食調攝,乳母不可不慎也。若乳汁不行有二,有氣血盛而壅閉不行,有氣血虛而燥澀不行,虛者補之,如十全八珍之類是也。盛者疏之,如麥冬、栝蔞仁、天花粉、人參、葵子、豬胰、木通、漏蘆、豬蹄之類,煮食是也。其有乳汁自出者。若胃氣虛而不能斂攝津液者,宜補胃氣以斂之。若氣血大虛,氣不衛外,血不榮里,而為妄泄者,宜調補榮衛以止之。若未產而乳自出,謂之乳泣,生子多不育。若產婦勞役,乳汁涌下,此陽氣虛而厥也,獨參湯主之。

<;篇名>;產后乳癰

屬性:立齋曰∶婦人氣血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飲,痛脹寒熱,用麥芽二三兩炒熟,水煎服,中正消取。其消散精華,以絕乳之源也。麥芽耗散之力可見,故《本草》謂其能消腎也,若郁怒肝火熾盛,為腫為痛者,自當疏肝散郁,兼以養血和血,則肝陽不強,而腫自退。若郁結彌甚,血滯不舒,更由乳汁壅積,潰而成膿,則為乳癰矣。氣血大傷,尤宜重為滋補,少佐疏肝解毒,若專事情解,則潰者難膿,而膿者難長矣。

<;篇名>;產后陰脫

屬性:產后陰脫者,多由婦人生產用力太過,致陰下脫及陰下挺,逼迫腫痛,舉重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宜內服升補,外以硫磺、烏賊骨、五味子為末摻之。

<;篇名>;產后玉門不閉

屬性:產門不閉,由元氣素弱,胎前失于調養,以致血氣不能收攝故也,十全大補湯。有初產陰戶腫脹,或 痛不閉,肝經虛熱也,加味逍遙散。若腫不閉者,補中湯,加五味子。雖甚腫熱,切忌寒涼,產后諸證,總以氣血大虛為主,況陰挺下脫,玉門不閉,皆由氣虛血脫乎!丹溪立齋醫按,見癥種種,而治療無非參 歸地,加以升提收澀耳。甚有子富腫大,二日方入,損落一片,如豬肝,面色痿黃,潮熱自汗,懶食困倦,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劑而愈。

<;篇名>;產后諸癥總論

屬性:產后諸癥,其源有三,曰血虛火動,曰敗血妄行,曰飲食過傷。何以明之?氣屬陽也,血屬陰也,《經》曰∶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蓋產后去血過多,血虛火動,而為煩躁發熱之類,一也。血猶水也,水之就下,性也。然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非水之性也,勢使之然也。產后虛火上升,敗血一行,而為頭暈腹痛之類,二也。《經》云∶少火生氣,壯火蝕氣。東垣云∶火為元氣之賊,勢不兩立,一勝則一負。產后元氣大傷,脾胃虛弱,且土位無母,難以蒸腐五谷。若飲食過傷,則為痞滿吐瀉之類,三也。治之之法,血虛大動則補之。敗血妄行則散之,飲食過傷,則助脾胃以消之。丹溪曰∶凡產后氣血虧極之際,調治一切諸癥,皆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癥,以未治之。

產后調理煎方治氣血虛弱,腰背疼痛,虛熱往來,咽干喉痛,將成蓐勞。

熟地(五錢,炒干) 麥冬(炒燥) 白術(乳拌炒,各二錢) 白芍(一錢二分,酒炒) 茯苓(一錢五分) 杜仲(二錢,酒拌炒黃) 續斷(一錢五分) 明牛膝(二錢) 黑姜(六分) 如惡露不行,水煎溫服。

生化湯產后生新去瘀,神效。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桃仁(十三粒) 黑姜(一錢) 炙甘草(八分) 水煎服。

奪命丹治產后血入衣中,脹滿沖心,久而不下。

附子(炮,去皮。臍) 牡丹皮 干漆(炒令煙盡,各一兩) 為末,用酸醋一升,入大黃末一兩,熬膏和藥丸,桐子大,溫酒下五十丸。

一方治產后生腸不收。用枳殼二兩,煎湯溫浸,良久即入。

一方治婦人子宮不收。

荊芥(中) 霍香葉(中) 臭椿皮(上) 煎湯熏洗,子宮即入。

一方胎衣不下,子死腹中。用樸硝二錢,熱童便調飲,立下。

四味湯療才分娩,一切諸疾。

當歸 玄胡索 血竭 沒藥(各五分) 一方加紅花。為末,用熱童便半鐘調服。

當歸血竭丸治產后惡物不下,結聚成塊,心胸痞悶,脅下堅痛。

當歸(炒) 血竭 蓬術 芍藥(各一錢)一方有五靈脂。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酒空心食前服。

瑞蓮散治產后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一百枚,燒灰存性) 棕櫚(燒灰存性) 當歸(各一兩) 官桂(五錢) 檳榔(一枚)鯉魚鱗(炒) 川芎(各七錢五分) 為末,每服三錢,煨生姜酒調,如未血,更進一服,如血崩,此藥澀治,連進三服即止。

千金散(即十全大補湯料)治產后虛勞不能食。

白術 茯苓 黃 (各一兩) 人參 川芎 熟地黃 芍藥 當歸(各一兩) 肉桂(一兩五錢) 甘草(炒,五錢) 咀,每服一兩,姜棗水煎,空心溫服。

人參湯治產后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歸身 人參(各等分) 為末,用豬腰子一個,去膜,切作片子,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蔥白二莖,煮末熟,取清汁一鐘,入藥二錢,煎至八分服。

茯苓散治產后蓐勞,因生產日淺,運動用力,四肢寒痛,寒熱加瘧。

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 黃 人參 熟地黃(各五錢) 水二鐘,入豬腎一雙,去脂膜,細研,姜三片,棗二枚,同煎一鐘,去腎、姜、棗,入沒藥五分,煮取七分,去渣食,作二次溫服。

參蘇飲治婦人產后血入于肺,面赤發喘幾死者。

人參(一兩,為末) 蘇木(二兩,捶碎) 水二碗,煎蘇木一碗,去渣,調入參末。隨時加減服。

麻仁丸治產后去血津枯,大便閉澀。

麻子仁(另研。上) 枳殼(麩炒、上) 人參(中)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

一方治產后用力太過,陰門突出。用四物湯煎熟。入龍骨末少許,空心連進二服,用麻油和湯熏洗即收。

豬蹄湯治奶婦氣力少衰,脈溫不行,乳汁不通。

豬蹄(一只) 通草(五兩) 上將豬蹄洗凈,用水一斗,煮作羹,食之。

有一乳婦少,家中偶煮紅豆,因吃豆及湯,當夜乳出如涌泉,后屢用皆效。

涌泉散因氣乳汁少。

瞿麥穗 麥門冬 王不留行 穿山甲(炮黃) 紫龍骨(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先食豬蹄羹,后服藥,以木梳梳乳上三十余下,日三服。諺曰∶穿山甲,王不留,婦人吃了乳常流。

返魂丹治生產諸證;并死胎惡而胎衣不下,橫生逆產。產前清熱養血,產后推陳致新,并效。

野大麻(一名益母草,四五月開紫花時采花。葉子,陰干,半斤) 赤芍藥(六錢) 當歸(七錢) 木香(五錢) 為末,蜜丸彈子大,或童便酒,或薄荷湯,或米飲,或桂枝湯,或棗湯,或秦艽湯,隨侯酌湯,化下一丸。

當歸羊肉湯治產后發熱自汗,肢體疼痛,名曰蓐勞。

黃 (一兩) 人參 當歸(七錢) 生姜(五錢) 肥羊肉(一斤) 煮汁去肉,入前藥煎服。

如惡露不盡,加桂,辛熱,自能行血也。

趁痛散治產后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

黃 當歸(酒浸) 官桂(不見火) 白術 獨活 生姜(五錢) 川牛膝(酒浸,五錢) 甘草(炙,三錢) 薤白(三錢五分)咀,每服四錢,水煎服。加桑寄生半兩,尤佳。川牛膝,須擇粗肥長潤明黃色者佳。

北方以黑色者為川牛膝,黃色者為懷牛膝誤也。《綱目》注云∶黑者為雌牛膝,堅脆無力,故南方從勿入藥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海伦市| 泗水县| 会理县| 芒康县| 凤阳县| 岫岩| 阳山县| 安福县| 英吉沙县| 龙州县| 泊头市| 壤塘县| 兴隆县| 孝昌县| 紫阳县| 瑞昌市| 景宁| 望江县| 麟游县| 伊春市| 包头市| 揭西县| 岳普湖县| 蒙山县| 日土县| 大荔县| 永德县| 永善县| 南投县| 琼中| 大城县| 和顺县| 久治县| 米泉市| 息烽县| 海林市| 宁波市| 泰兴市| 依兰县|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