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十一月戊午,詔封蒙古貝子固嚕斯希布為貝勒。上諭議政王等:曩神木縣變亂,固山貝子固嚕斯希布即遣都統沙丹率兵進剿,隨語諸臺吉云:我曹此際正宜不惜身命,報效朝廷。因帥兵馳往,遂得恢復諸路城堡,可嘉!其封為多羅貝勒。
辛酉,命定順承郡王勒爾錦等罪。議政王等奏:順承郡王勒爾錦、貝勒察尼帥師討賊,不速扼要害,乃退縮不前,老師糜餉;坐失事機,幾致誤國。應革去王、具勒并議政及宗人府之職,籍其家屬財產仍行拘禁。貝勒尚善、公蘭布不速剿賊寇、恢復疆土,退縮貽誤,俱宜從重議處;但既卒于軍,應革其多羅貝勒、鎮國公。都統珠滿不速據岳州、前驅破賊,退縮不前,幾致誤國;應革去都統、拜他喇布勒哈番、佐領及所加之級,立絞,籍其家,其妻與未分家之子并交內務府。都統鄂鼐不速據要地、渡江破賊,坐守彝陵,聽賊渡江竊據要害,退縮不前,幾致誤國;應革去都統、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佐領及所加之級,鞭一百、不許折贖,本身及妻未分家之子沒入官,家產交內務府。護軍統領伊勒都齊棄太平街不守,不剿滅虎渡口賊寇,致太平街失陷;應革職正法。但已物故,宜革去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籍沒家產,其妻及未分家之子并交內務府。額司泰不渡江速據要害、長驅剿賊,又不攻取岳州,退縮貽誤;宜從重議處。但已物故,宜籍沒家產給予本主。散秩大臣多謨克圖身為參贊,率蒙古兵前往,不即協力渡江、恢復疆圉,得賊空營冒為己功,復不力拒虎渡口出犯之賊,致已獲之太平街復陷于賊;宜革去散秩大臣、拜他喇布勒哈番及所加之級。副都統巴喀得賊空營,亦冒為己功,不力拒虎渡口出犯之賊,致太平街復陷;宜革去副都統、佐領及所加之級。公圖納赫不速剿賊,耽延時日,履行察議;但賊已固守之后伊始至軍,且屢有渡江擊賊之請,應免察議。署前鋒統領噶爾弼系貝勒尚善參贊,坐延時日,寸步不前;及奉明諭申飭,仍不思殫力破賊,推諉巧飾、執意退縮,希冀全身,不取岳州,亦應察議。但已物故,毋庸議。疏入,上諭:勒爾錦不渡江剿賊、平定疆圉,遷延瞻顧,貽誤國家大事,情罪重大;勒爾錦可削去郡王并議政、宗人府之職,仍令羈禁。察尼宜如議處分;但既克岳州,且從前有效力之請,可從寬免羈禁、籍沒,革去貝勒并議政、宗人府之職為閑散。宗室尚善可革去貝勒,蘭布可革去鎮國公。珠滿從寬免死,可革職,鞭責一百、不許折贖,仍籍沒其家。鄂鼐屢戰湖中、又恢復岳州,可革職,從寬免籍沒、鞭責。伊勒都齊、多謨克圖、巴喀俱革職。余依議行。
命哈占為川陜總督,解楊茂勛總督任。上諭吏部:哈占改授川陜總督,兩地軍民并令統轄,均其勞逸。楊茂勛可解四川總督任,率所屬兵隨大兵進定滇、黔。
甲子,命大將軍公圖海調兵赴四川、護軍統領佟佳等自重慶赴瀘州。將軍烏丹奏:蜀省諸要路,應分兵防守;但兵數有限,請速調發。上諭:大將軍公圖海身任疆場署,副都統熙符所帥之兵至漢中時,宜如何鎮守地方,聽其酌行移檄。副都統覺羅吉哈禮、席布等速行前往,并移檄護軍統領佟佳等疾速啟行往會。將軍噶爾漢等軍到日,如重慶可通,即由重慶迅赴瀘州剿賊。
命將軍噶爾漢等分兵守巫山、夔州。噶爾漢奏:臣等相繼進剿,敗遁之賊與四川、云陽賊合,浚壕筑壘,水陸相拒。臣念巫山、夔州乃大兵后路,須兵固守。上諭:將軍噶爾漢、提督徐治都率兵恢復四川巫山、夔州,更進取云陽諸處,俱關甚要;賊方合力嬰城拒敵,其移檄守荊州副都統諾敏發紅衣炮八、炮手各二人星夜送至軍前備攻城之用。徐治都所增標兵五千,招募不免遲緩;其以均州、房縣所裁鎮標之兵及內地綠旗兵調往至巫山、夔州諸要地,速發鎮守。副都統得爾德可率兵往彝陵,彈壓地方。
大將軍貝子彰泰奏官兵恢復貴陽。彰泰等恢復鎮遠,即分遣滿、漢官兵進取貴陽;十月十七日,復平越府并復新添、龍里二衛。二十一日,我兵直抵省城,逆渠吳世璠、偽將軍劉國炳、吳應麟等率眾夜遁,遂復貴陽府。又招李本深降之。其余安順、石阡、都勻諸府以次收復,貴州全定。
乙丑,嚴飭總督哈占速赴四川夾剿寇賊。上諭議政王等曰:將軍噶爾漢、提督徐治都以師深入四川,兩次擊敗賊寇,恢復巫山、夔州,今又圍困云陽縣。總督哈占啟行已久,何以至今未達?其速統兵從后夾剿;如復仍前遲延觀望、貽誤軍機,即以軍法從事,決不姑恕。速移檄趣之。
命郎中范承勛督餉給將軍噶爾漢軍。上諭兵部:將軍噶爾漢等深入剿賊,轉運糧餉,最為重要。郎中范承勛已至彝陵;自湖廣進蜀一路官兵糧餉,范承勛身自督趣,毋誤轉運。
命四川漢中諸將乘機剿賊。上諭議政王等曰:四川逆賊猖獗,皆由諸將畏怯瞻顧、不竭力剿御所致。今大將軍貝子彰泰等擊敗賊渠吳世璠恢復鎮遠、平越、貴陽諸府;四川漢中將軍、大臣宜乘此機會并力進剿,毋得仍前觀望,坐失事機。
丙寅,命總督哈占等招集逃兵。大將軍公圖海奏:瀘州逃散綠旗官兵不敢還營,今永寧失陷、建昌路阻,若不速行收撫,將來或投入賊營、或相聚為亂,其害匪細;宜招撫還營,仍前給糧補伍。上諭:大將軍公圖海所奏甚善,宜令總督哈占、將軍王進寶速招逃兵入伍,俾其贖罪圖功。
庚午,命總督哈占暫駐保寧。哈占奏:臣于十月二十四日已抵保寧,一面酌撥官兵防守招化、蒼溪諸隘;一面揀選精銳付總兵官高孟,一路由順慶、蓬州進取營山,一路由南部進取營山,復由營山會取渠縣。俟剿滅逆賊彭時亨,平定川北之后,再進剿川東逆賊譚洪。上諭:保寧關系重要,總督哈占暫駐鎮守;俟將軍王進寶到日,哈占即率大兵剿譚、彭二賊。未幾,總兵官高孟擊敗賊兵,斬殺甚眾,營山、渠縣相繼恢復。
甲戌,命佛尼勒為建威將軍。將軍鄂克濟哈奏:烏丹解任后,兩路官兵俱付臣統領但建昌、永寧相去千余里,一身不能兼顧,乞另設一帥進取永寧。上命署西安將軍事佛尼勒為建威將軍,調遣永寧一路滿、漢大兵與總督哈占會商剿賊。
十二月丁亥,命大將軍貝子彰泰進定云南、總兵官王用予速取遵義。上諭議政王等曰:今貴州底定,大兵宜速取云南。況大將軍賴搭兵已抵南寧,大將軍貝子彰泰毋分兵向遵義,即速行進定云南。彰泰軍中統領綠旗兵將軍、總督、提督、隨征總兵官甚多,兵數亦眾;彰泰等進兵時,可于諸大臣內酌留貴陽,厚其兵力,俾守黔中。至固原總兵官王用予,前曾請取遵義;今宜令用予速取遵義,即鎮守之。
庚寅,命護軍統領佟佳等速取夔州、副都統得爾德等鎮守彝陵諸處。湖廣巡撫王新命奏:逆賊譚洪侵犯夔州,掠取糧艘。上諭:夔州乃運糧要地,令護軍統領佟佳、署副都統張長庚率兵速取夔州,并令王新命速發徐治都新添標兵前往,更檄副都統得爾德、總兵官嚴宏加意防守彝陵諸要害。
敕總督哈占速討譚洪諸逆。哈占奏:臣今奉命為川陜總督,或駐兩省適中之地,調兵剿寇;或俟將軍王進寶至保寧,臣仍親往滅賊:伏請上裁。上諭:大將軍貝子彰泰等已平貴州、進取云南,大將軍賴塔已統率大兵進發;總督哈占可速滅逆賊譚洪、彭時亨等,即遵前旨協同滿、漢大兵進討,如或違誤,定如前旨處分。
壬辰,授諸將平滇后應行事宜。上諭議政王等曰:今大將軍賴塔等率兵進定云南,不日自當恢復;一應事機,俱宜預定移知。大兵直抵賊巢,若賊不能支、窮蹙來降,勿謂輸誠,待以寬典;逆賊吳世璠、吳應麒、胡國柱、夏國相等諸首惡,俱令駢斬,傳首京師。至盡節官員,其察明以聞。大將軍彰泰、賴塔等會合之時,宜作何留兵鎮云南及宜發還余兵?并詳議具奏。
甲午,命總兵官劉成龍赴將軍噶爾漢等軍、署副都統諾敏守常德。上諭:兵部覽將軍噶爾漢、提督徐治都奏,請調總兵官劉成龍赴伊軍前、調荊州副都統一員鎮常德。但今大兵直抵云南,湖南已入內地,常德不必添發滿兵;劉成龍可速赴噶爾漢等軍前,署副都統諾敏率所部往鎮常德。尋諾敏奏:所部之兵為副都統得爾德分往,又分兵押西洋炮赴噶爾漢軍,余兵甚少;請敕得爾德以帶往兵五百人發還臣部。上諭彝陵副都統得爾德兵守巫山、巴東諸要害,兼顧將軍噶爾漢兵餉道,不可撤還。諾敏率所部兵赴常德;送炮兵還,亦令前往。
乙未,大將軍貝子彰泰奏官兵恢復永寧州。彰泰等既復貴陽,即令提督桑額、總兵官陳珀等率兵進取雞公背、鐵索橋。十一月初十日,我兵敗賊,克永寧并復雞公背、索橋諸處,賊焚鐵索橋遁。
壬寅,將軍王進寶請率兵進取云南。上不許。進寶奏:請撥各鎮營兵合萬五千人畀臣統領,進取云南。上諭:因保寧最為要地,故特令將軍王進寶鎮守以綏輯全蜀。今大兵分路進定云南,將軍鄂克濟哈、趙良棟等已帥兵剿賊,由成都啟行;逆賊譚洪等尚未殄滅,王進寶可仍遵旨鎮守保寧。
甲辰,命副都統得爾德等遣兵守巫山、巴東諸處。將軍噶爾漢奏:請自巫山、巴東以至彝陵,俱令副都統得爾德等鎮守。臣等庶可撤防守地方之兵合力剿賊,而餉道亦可無虞。上諭:副統得爾德、巡撫王新命、總兵官嚴宏酌撥滿、漢兵固守巫山、巴東、彝陵諸處,保護糧儲,勿致疏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