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纔言可道,即非常道。既不可道,何以名道?咦,只這道之一字,已道了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搏之不可得,用之不可既。惟惚惟恍,不屬聲聞;曰希曰夷,無有定體。若作聲聞,會不足以成;若作定體,求不足以應(yīng)變。道雖無形,因天地生育,其形可見;道雖無情,推日月運行,其情可察;道雖無冬,窮萬物長養(yǎng),其名可立。《易繫》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非道之形乎?又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fēng)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非道之情乎?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非道之名乎?道本無名,聖人強立名道者,通天下萬變,歸天下之殊途,坦平驀直、大路之謂也。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鴻濛未判,動靜之理已存;清濁既分,動靜之機始發(fā)。清而昇者曰天,濁而降者曰地。天地一闔闢、一陰陽,互動互靜,機緘不已,四時成焉,百物生焉。天地之性,人為貴,人於物之最靈。男法天,女法地,男清女濁,即天地昇降也;男動女靜,即天地闔闢也。天地絪縕,萬物化生。降本流末,生生化化,而無有休息。太上始言無形、無情、無名,天地之始,次言有動、有靜,謂有名萬物之母也。若復(fù)有人知此兩者同出異名,則知清濁本一,動靜不二;流雖濁而其源常清,用雖動而其體常靜。清靜久久,神與道俱,與天地為一。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有道之士,常以道制慾,不以慾制道。以道制慾,神所以清,心所以靜,至道與神炁,混混淪淪,周乎三才、萬物,應(yīng)變而無窮,至廣大,盡精微矣。茍以慾制道,失道者也。失道之士,欲心一萌,無所不至,權(quán)利牽於外,念慮煎於內(nèi),心為物轉(zhuǎn),神為心役。心神既不清靜,道安在哉?常能制慾則歸心不動,歸心不動則自然澄澄湛湛,絕點翳純清,復(fù)其本然清靜之大矣,何慾之有?《易傳》云: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其斯之謂歟?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太上云:清靜為天下正。所謂正者,至公無私也。惟天理之至公,為能勝人慾之至私。世人所以不能造道者,非不能也,為物慾之所眩也。絕欲之要,必先忘物我。忘物我者,內(nèi)忘其心,外忘其形,遠忘其物。三者既忘,復(fù)全天理,是名大,即艮止之義也。《易》云: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其背,即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也。不獲其身,即外觀其形,形無其形也。行其庭,不見其人,即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也。無咎即無欲也。太上云,咎莫大於欲得,即此義也。至於物慾見空,則清靜之天復(fù)矣。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1,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攸攸萬事不是空,一以貫之,終歸元物。此遣慾之要也。以空遣慾,慾既不生,和空亦無。空既無矣,無亦無也。無無既無,湛然寂然。湛寂亦無,是名真靜。湛然常寂者,凝神入空寂也。寂無所寂者,融神出空寂也。所謂真靜,非不動也。若以不動為靜,則是有定體也。有定體,則不足以應(yīng)變。所以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者,動而應(yīng)物而真體不動也。作如是見者,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寂然不動為體,感而遂通為用,是名真靜。至於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真常之道得矣。得之一字,亦是強名。若謂實有所得,則不足以為道。聖人惟恐世人不知有無相生之理,落斷常邪見,故以得道委曲成全,使其積漸而至頓成也。至於嘿而成之,不言而信,聖道可造也。所謂傳者,不傳之傳也。聖道者,聖而不可知之之謂也。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

遵儒書不爭之言,行釋經(jīng)無爭之行。此一法出於無法,洞觀冥契,是名上士也。下士則不然:下士之心好勝,常自滿自見,是自矜伐,致爭之由也。纔有微善,執(zhí)為己德,吾必謂之無也。上士返是:上士晦德以謙,自牧不自見,是不自矜伐。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太上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此義也。執(zhí)著之者,德尚不明,何以明道哉?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下士好爭執(zhí)德,為有妄心,所以然也。古德云:常滅妄心,不滅照心。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一切不動之心,皆照心也。妄想一萌邪正分,樞機一發(fā)榮辱判。可不勉哉?妄心不止,生種種差別因緣,至於涉穢途、觸禍機、落陰趣,未有不始於妄心也。學(xué)道之士,固當(dāng)謹始,始若不饉,焉得有終?妄念始萌,不自知覺,神為心役,心為物牽,縱三尸之熾盛,為六慾之?dāng)_攘,豈得不著物耶?著物之故,貪求心生。既生貪求,即是煩惱,妄想種種相緣無由解脫,至於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良可悲哉。所以妄想之心,輪迴之根本也。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妄想心不滅,所以然也。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見在此身,亦從妄想中來。身生而後有情緣,情緣而後有憂苦。妄增緣起,直入輪迴,前無始而後無終者,舉世皆然。惟悟道者照心常存,照破種種緣相皆是妄幻,勿令染著。照心既存,妄心無能為也。久久純熟,次定證清靜身。作是見者,真常之、道得矣。所謂照心者,即天心也;真常者,即無妄也。了悟此心,則有妄之心復(fù)矣,無妄之道成矣。無妄所以次復(fù)也。《易》曰: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到這裏,纖芥幽微,悉皆先照。至於如如不動,了了常知,至覺至靈,常清常靜。真常之道,至是盡矣,聖人之能事畢矣。

1『真常應(yīng)物』,杜光庭、侯善淵、劉通徹等注本同,白文本作『真靜應(yīng)物』。

全書完
為你推薦
與晉長安(宋軼、丞磊主演《與晉長安》原著)
會員

大將軍之養(yǎng)女黎霜鎮(zhèn)守大晉邊疆,一次外出碰見一個奇怪的小孩,這小孩咬了她并吸了她的血。善心大發(fā)的女將軍把他回軍營養(yǎng)了起來,卻沒想到這孩子身上竟然大有秘密:白天是小孩,朝夕相處;夜晚化身黑面騎士,向她直球追愛。當(dāng)黎霜逐漸淪陷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這小孩竟然是敵國世子,這戀愛還怎么談!

奪嫡
會員

【古風(fēng)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fēng)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zhǔn)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fēng)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jì)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九寨沟县| 定日县| 平阳县| 扎赉特旗| 乐都县| 江北区| 张北县| 渭源县| 长春市| 铜梁县| 洞头县| 成武县| 丽江市| 巴彦淖尔市| 岚皋县| 洛川县| 扶风县| 黔东| 偏关县| 涟水县| 什邡市| 阿拉善左旗| 嫩江县| 哈尔滨市| 铜鼓县| 遂昌县| 中阳县| 河津市| 镇巴县| 鹤庆县| 汝城县| 忻城县| 凌云县| 宜阳县| 齐齐哈尔市| 承德县| 肥乡县| 通州区| 广南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