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尾施縛多羅緣

世尊復告大王。汝當諦聽。乃往古昔。我為求無上正覺利益有情。乃有轉輪圣王。名大喜見。七寶具足。獲四神通。于長阿笈摩六十三品中。已廣分別說。時喜見王倍樂正法。飯食供養五百獨覺。奉飲食已。人各別施上[疊*毛]一張。說伽他曰

已證廣大心  仁者莫放逸

施與持戒人  施必得增益

此施人明達  信心得解脫

以證無罪心  當生得快樂

爾時佛告大王。勿作異念。爾時轉輪王有七寶具足。獲四神通。即我身是。我于彼時。作是舍施。雖不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為此因緣。積集善根。是故而今得成正覺。佛復告大王。我為求無上正覺。作舍施功德。汝當諦聽。如往昔有一婆羅門。名曰時至。是大豪姓。每行施法。施諸婆羅門。用八十四萬大象。莊嚴金具。皆以清凈。金幢覆蓋。金網垂下。悉以金莊。此象施與婆羅門等。于毗羅摩經中說。如中阿笈摩經。作此功德。說伽他曰

施已愿彼樂  我施住無畏

以施供世間  天及諸人等

若求一切樂  舍施住無畏

能求當解脫  大富為人主

佛告大王。往時時至豪姓婆羅門。施八十四萬金莊嚴象者。即我身是。我于爾時。為舍施故。未即證無上正覺。猶彼因緣。有正信緣。是故而今功德圓滿。乃得無上正等正覺。復次大王。我為求無上正等正覺。能行舍施。作福利時。大王諦聽。乃往古昔。有轉輪王。名曰吉勝。統領四洲。具足七寶。有三神通。為無子息。因求子故。思念作千方便。時有一人來白王言。有藥名為多子。宮人食者。當即有子。彼王聞有多子藥名。即求訪覓。后時王得此藥。善細磨之。令入宮人飲已。便即妊娠。其王妃不知斯事。月滿生子。形貌端嚴。面如師子。有那羅延神力。集諸眷屬。作生日會。為立名字。號曰茅草。是時王子面前。自然而有妙螺及輪。王子若吹擊此螺。外軍聞者。皆悉退走。或有聞者。耳即便聾。若聞轉輪聲者。人皆走藏。或投屋穴。降得外境。諸王伏已。來見父王。白言。大王。所有外境諸王。我皆降已。父王聞已。甚大歡喜。即于比國。為太子娶妃。占星卜吉。集諸眷屬。為成婚禮。彼之王女。見其太子形貌可畏。怕懼卻走。是時太子即手持螺并輪及刀。隨后尋趁。在路乃見王家所有象馬。被師子食。時守象馬人等。俱來告太子曰。今象馬等。被師子食啖愿見救之。我等自有私象馬等。六分之中。與太子一分。于時太子即吹螺發聲。所有師子虎狼皆悉迸走。是時太子告諸人曰。我所合得六分之一者。留待我回。告已。趁彼王女。其太子親眷。將其兵士。隨后復趁太子。告言。卻回。若決欲去。領取兵眾。往彼妃家。太子告曰。我今獨去。不用兵眾。說已兵回。太子獨進。后時到彼妃國。妃父見已。告太子言。將此女去。得女即回。至彼調象所。報調象人曰。與我六分之一。其調象人答曰。象被風吹將去。時太子說伽他曰

盛少狂醉象  其象被風將

況復牛羊等  心思須自知

爾時太子。于時洗浴。身涂香藥。取鏡自照觀面。乃見顏貌可畏。乃作是念。我面如此。諸人見我。我今何用此身。當須自害。即入叢林。欲自害身。時天帝釋觀見太子。是賢劫中菩薩。若自害之。必受大苦。我若變令端政。即不自死。于時天帝與太子螺髻中寶珠。戴已。太子如天。形貌端嚴。獲具七寶。后時父亡。太子紹位。領四天下。如法住持。七寶具足。有大威力。轉輪圣王。六十萬城。皆立義堂。俗依法祭祠。專修布施。經于多年。經多百千歲。施一切婆羅門已。而說伽他曰

若多有受用  諸天及以人

發意不能施  多財而不舍

迷人慳執住  佛生須急施

持杖非是勇  能施心為猛

佛告大王。我于爾時。名茅草轉輪王。置六十萬義堂。行祭施法。廣修功德。大王。莫作異見。彼是我身。當于爾時。名茅草轉輪王。如是六十萬城。悉皆依俗。造祭祠堂。施于一切。遍修福業。佛告大王我為舍施緣分。乃成無上正等正覺。大王。莫作異念。我修此福。當證無上正覺。為因緣故。為信根故。積集善根。復次大王。我復為求無上正覺故。行施修福。大王諦聽。乃往古昔。有王名曰三螺摩騰迦。有諸眷屬。百千圍繞。其王心行慈悲。利樂有情。其國饑儉。王發實語誓愿。天即降雨。是以其國。常當豐熟。其王于后。舍位出家。隨逐仙人。獲五神通。于此時中。波羅痆斯有王。名為梵德。正住其位。人民熾盛。豐樂安穩。相師占之。于后十二年中。天不降雨。其王擊鼓宣令。告諸人民。若能辦得十二年糧者。可住此國。若無能者。任向諸處。國內諸人共相議論。今既饑儉。可作何計。欲向何處。其中有人言。我聞摩騰迦國境有仙人。說實言誓。天即降雨。每常豐熟。糧食充足。時諸人等。為少食故。皆悉投于摩騰迦國。為父王出家。太子住位。所有人民投國來者。十二年中。資給食糧。悉皆充足。梵德王問群臣曰。我國內人。今何所在。大臣答曰。如上廣說。在摩騰迦仙人國中。其王復告諸臣。今時饑儉。如末劫年。我等作何方計。得免斯苦。諸臣答曰。摩騰迦天。今以出家。證其仙道。宜可迎請。其梵德王。即詣摩騰迦仙人所。啟請白言。我之國內。極大饑儉。猶如末劫。唯愿大仙降至我國。發實言誓。時仙受請。即往梵德王國。發實言曰

我生在于旃陀羅  亦無惡心損害意

三螺所說普應知  諸天及人皆悉見

如是我今真實語  熏修慈心已久行

普為法界諸眾生  愿龍降雨濟饑人

從生已來所修善  久習慈心憐愍故

以此無量真實語  龍當降雨救眾生

爾時仙人。發此愿已。應時婆羅痆斯。天降大雨。饑儉既息。變成豐稔。城中諸人。先在摩騰迦國者。皆悉歸還。并存舊業。佛告大王。往時三螺摩騰迦王者。即我身是。我于往昔。心行慈愍。利益有情。若發實語。天即降雨。能除饑儉。常得豐熟。大王。我昔非唯以舍施故。證無上菩提。而更修無量福德因緣故。積集善根。起正信故。得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大王。我為求無上菩提故。修行布施作諸福業。大王諦聽。乃往古昔。彌地羅國。有轉輪王名為大天。我于中阿笈摩。已廣說訖。其王自見己身有大受用。作諸祭祠之法。而說伽他曰

若心求大富  天上及人間

隨力應行施  為畏貧窮故

施者人所奉  后必受天供

人非人歸依  如雨能成實

佛告大王。勿作異念。彼時大天轉輪王者。決向善道。常修梵行。八萬四千生中。常得轉輪王位。大王。莫作異念。爾時轉輪王者。即我身是。復次大王。我豈唯以此施。證無上覺。而更修無量福業因緣。積集善根故。起正信故。得證無上正等正覺

佛告大王。我昔為求無上菩提故。修行布施。作諸福業。大王諦聽。乃往古昔。于彌地羅城。有轉輪王。名泥彌多。我亦先于阿笈摩經中廣說。其王自見己身有大受用。作俗間祭祀之法。布施一切。而說頌曰

若見作善法  隨他還作善

懈怠不作者  是卑下丈夫

爾時帝釋天主。告泥彌多王曰。汝可來至我宮。受我五欲天樂。歡娛游戲。隨意受樂。時王即以伽他答曰

如借他器物  依限終須送

天樂亦如是  猶如暫借物

我歸彌地羅  多造諸福業

當來彼宮內  承福生天上

爾時彌地羅歸本城已。修行布施。作諸福業。而說頌曰

善仁贊行施  隨時而行舍

剎利梵薜舍  旃茶戍達陀

饑儉時行舍  行者令充足

當離惡趣中  必得生天上

智者知此德  施者能為舍

由施得解脫  富貴而生天

佛告大王。勿作異念。往時泥彌轉輪王。往三十三天。帝釋請分座而坐。受五欲樂。猶于彌地羅城門所置祭堂。依法祭祀。行施修諸福業者。即我身是

佛告大王。非唯緣此行施福業。而證正覺。大王。勿作異見。而因行施故。起正信故。積聚善根故。今得正覺

佛言。大王。我為求無上菩提故。而行舍施。修諸福業。王今諦聽。乃往古昔。有王名曰阿難陀。王有五子。其最小子。號為鏡面。后時大王。身染病患。醫人處方。用根莖葉枝果種種藥療。竟治不差。惟加困篤。臨命終時。速喚群臣。我今臨命。須立別王。臣等問曰。欲建立誰。告曰。有福德者。有天分者。置寶鞋履。宮人受語者。見六藏者。見內藏。外藏。內外藏。樹間。山間。水間藏者。可建立為王。說已命終。諸臣試練。何子堪為。唯有最小鏡面王子。堪紹王位。而有天分。既登寶位。并與寶履。令入宮中。諸宮人見。皆悉恭敬。見六庫藏。如前所說。乃至樹間藏者。王住樹下下有庫藏。若在山間。及王園苑。亦復如是。水中藏者。王若游戲地水之中。即時有藏。群臣既見鏡面王子。有是果報。尊重貴勝。即立王位。既紹位已。以法治國。國內饑儉。十二年中。俗法祭祀。施一切人。所求皆與。知自快樂。而說頌曰

以法得財者  智人不積聚

施者名持戒  施與受施人

沙門婆羅門  貧乏令充足

舍此身已后  必得生天上

聰達如是解  正信解脫念

于施行勇猛  無吝常行施

佛告大王。勿作異念。爾時王者。即我身是。我于爾時名鏡面王。十二年中。為饑儉故。普于一切有情。而行惠施。所須受用。俗法祭祀。皆悉能施。即我身是。非但行施福業。證無上菩提。大王。勿作此見。鏡面因行施故。起正信故。積聚善根故。今得菩提

復次大王。我為求無上菩提故。而行布施。造作福業。發精進波羅蜜。大王諦聽。乃往古昔。于般遮羅國。有二王。一在北界。一在南界。其北界王名曰財。城名龍閣。其王以法化世。人民熾盛。豐樂安穩。無諸詐偽。賊盜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其王以法治國。城側有一大池。烏缽羅花等。彌覆其上。復有種種眾鳥。池中有一龍子。名曰妙生。時往興云以降甘雨。令田豐熟。多足糧貯。皆行布施。其南界王。性行險惡兇粗。非法治國。常以枷禁打棒百姓。天不降雨。人并驚忙。舍投北界龍閣城中。以求活命。其南界王因出城游獵。乃見村舍空閑。神廟破壞。問群臣曰。村中人物。今并何之。諸臣答曰。比為饑儉。人皆饑急。投北界王。大王施我無畏。即具說因緣。王言。恣汝無畏。臣等答言。北界有王。名曰財。以法持國。以法化世。人民熾盛。安穩豐樂。無諸詐偽。賊盜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常好布施于諸沙門婆羅門。飲食資具。受用豐足。大王性行粗惡。枷禁打棒。百姓惶怖。走投北界龍閣城中。王曰。作何方計。令彼卻來。聚落居住。群臣答曰。若大王如彼財王。行于慈愍。饒益眾生。不久諸人皆悉奔此城邑聚落。臣復白王。彼城更有好妙勝事。城側有池。池中蓮花。彌覆其上。有好諸鳥。復有龍子。名曰妙生。依時降雨。令得豐熟。為斯彼國。人民快樂。其王復告群臣曰。作何方計。令彼龍子。來此居止。臣曰。若有持咒之人。即可來至。時王即命群臣。擊鼓宣令。若有能持明咒。令北界龍閣城中妙生龍子。來于我處者。賞金一籠。復大供給。于時有一咒師。名曰咒蛇。來詣臣所。白言。若定與我此金籠者。我能咒喚妙生龍子。來于此處。時群臣等即與金籠。咒師曰。待我咒龍至此。然后受之。是時咒師即往龍閣城中。于池四面。觀察池內。知龍住處。卻來告諸臣曰。我于第七日。龍子必來。汝等可作祭祀之法。是時龍子知彼咒蛇咒師來此。至第七日。將詣彼國。作何計免其離父母親里眷屬。欲投何處。得免斯事。去池不遠。有二獵師居住。一名婆啰迦。二名頗啰迦。以求活計。池邊居止。網捕水陸其婆啰迦不久身死。龍子作念。頗啰迦獵師。今見命存。我須投彼

爾時龍子變為人形。詣獵師所。告曰。汝知此城。由誰而得如是人民熾盛。豐樂安穩。無諸詐偽。盜賊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獵師答曰。我知此事。皆由大王心行慈愍。饒益一切。養活百姓。龍子告曰。如汝所言。要然由王。更緣別事。答曰。更有。為此池中。有一龍子。依時降雨。緣此人民熾盛。歡樂豐熟。多饒飲食。龍子告曰。若彼龍子。被人將去。離父母眷屬。汝見彼人。能作何事。答曰。我能害之。龍子告曰。汝識妙生龍子不。答曰。我比不識。報言。我是妙生龍子。今為南方般遮羅國師。名曰咒蛇欲來取我將去。今作祭祀結界之法。卻后七日。來此之時。釘竭地羅木橛。種種色線。繞池四邊。作法必將我去。汝可且于一處藏隱。遙見作此攪水之時。即須射箭咒師要處。速來彼令攝咒。不然斫令頭落。必須先遣解咒。然后殺之。不爾我常被咒縛。至死不脫。時獵師告龍子曰。若獨令汝利益。猶故作之。況令王城人眾皆得利益。我何不作愿無憂慮。是時龍子即將獵師。視其藏隱僻處。獵師至第七日。彼彼藏處。其咒蛇師。即來作壇。祭祀結界。一依咒印法。四面釘橛。種種色線繞之。即以箭射。速來前進攪池水。爾時獵師拔刀告曰。我國之內。妙生龍子。汝欲將去。若不速解咒法。刀斫汝頭。令墮于地。時咒蛇師于此苦痛。恐懼畏死。即解攝咒。解已。獵師斷彼命根。龍子得脫。出池抱彼獵師。白言。仁者。是我父母。為來相救。我今免離父母眷屬之苦。仁可相隨。向我宮中。即共相逐。入龍子宮。施設種種妙好飲食。與上寶珠。復告父母。此是親支。所投寄者。因此之人。今免愛別離苦。是時龍子父母。即令獵師乞愿。賜與無量珍寶。獵師得已。即出池中。去池不遠。有一仙人居止。林果茂盛。有雜眾鳥。出和雅音。然此仙人樂行慈愍。利益有情。斯之獵師。每日三時詣彼仙所。復于一時。具說龍子之事。時仙告曰。汝何用珍寶。求乞小愿。然其龍宮。龍有不空罥索。何為不取。汝可往彼。求取此索。獵師聞已。心生貪愛。即往龍宮。乃見此索。便作是念。我所求者。今此索是。入龍宮中。又見妙生龍子。更共諸龍。相隨而行。龍見獵師。心大歡喜。惠賜珍寶。獵師答曰。我寶自足。須此罥索。龍曰。此索無用。我等。為懼金翅鳥故。防援自身。須畜此索。獵師答曰。汝久遠時。時往一須。我之所用。用日是常。若知恩德。當與此索。龍子便作是念。此人多垂恩德于我。我今咨啟父母。可當與索。龍子啟父母已。即與其索。其獵師得索。心大歡悅。如得大地之物。出池歸家。其城大王。共妃戲游。久不懷妊。既無男女。以手拓頰。諦自思惟。我有無量財寶庫藏我今無子。斷息種族。諸人如知無子。建立別王。作思惟時。王諸眷屬。及沙門婆羅門等。皆怪大王生此愁惱。白言。思惟何事。王具廣說。又白王言。須求天神。當即有子。其王為求子故。即求林神園神。四衢道神。受祭祀神。隨生神。諸天善神等。愿當有子。佛言。若由此事。而求得者。人人并有千子。要由三事和合。方有其子。何者為三。一父。二母。三貪愛現前。乃當有子。其王至求子故。時有賢劫菩薩。遂于國大夫人腹內受胎。智慧女人有五種智。云何為五。一知丈夫有欲心等。如上廣說。既知得胎。歡喜白王。我今懷妊。在左腋邊。必知是男。大王聞已。甚大歡喜。夫人作念。十月滿已。當誕子。彼能建立宗族。我舍壽后。為我隨分行施。修諸福業。供養乞者。生在之時。能隨我后。妃欲產時。散放游行。寒供暖具。熱給涼資。衣服所須。問醫方食。六味和可。眾寶瓔珞。以莊嚴身。猶如天女。亦如諸天游歡喜園。常以床座輦輿將行。香美之處。聞樂悅聲。至妃月滿。便誕一子。形貌端嚴。人所樂見。人相具足。是時諸天擊鼓娛樂。父王聞已。甚大驚愕。諸宮白王。為王有子。天擊鼓聲。王即出敕。令城邑清凈掃灑。燒諸妙香。懸寶幡蓋。令施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貧窮孤苦。又施放大赦。作諸歡樂。復為太子。作生日福。始從一七日。乃至三七。置立名號。群臣共議。欲立何名。眾人議曰。王既名財。王子今可立號善財。給八乳母。如上廣說。是時太子。日漸長大。如蓮在水。不久長成。即令入學。學諸文字。弓射。王法。算計。識別珍寶人象馬等。工巧術法。種種技藝。六十四能。解縛能讀。聰明了達。父王為置三時宮殿。謂春夏冬。三種園苑。各依三際。善財獨在宮中閣上。吹笛作樂游戲。是時頗羅迦獵師。因獵禽獸。至一山上。見彼山下。有仙人居住。花果茂盛。有好雜鳥。并有大池。眾妙蓮花。以覆池上。然彼諸鳥。池中游戲。獵師游行。至其仙所。見彼仙人。發爪并長。身被樹皮。由其苦行。身體干枯。在一樹下草室之內。獵師見已。合掌禮足。啟白大仙。在此苦行。經幾許時。仙人曰。我經四十年來。于此苦行。獵師問曰。爾許時中。見希有事不。于時仙人徐徐軟語。答言。賢首。汝見此池不。答曰。我見。大師答曰。此池名梵階。眾妙蓮花。彌覆其上。有諸雜鳥。居止其中。此池清冷。水如乳味。以花和之。每月十五日。有緊那羅王女名悅意。與五百眷屬圍繞。將諸香花。來此池沐浴。當浴之時。作諸妓樂。池中諸鳥。聞此美音皆悉止息。我聞之時。情甚悅豫。乃至七日。心大歡樂。賢首。我惟見是希異之事。爾時獵師便自思惟。我于龍子邊。得此不空罥索。我因此索。系取悅意。作是念已。至十五日。隱在樹間。手持龍索。其緊那羅女來。欲入池洗浴。獵師即擲索。系彼緊那羅女。以系縛之。其女見身被縛。忙懼作聲大叫。余同類女。東西奔走去。悅意女方便欲走。獵師見彼端正。即手執之。女曰。汝莫捉我。不堪為夫。我堪與王為婦。獵師告曰。若不急捉。恐汝當走。其女答曰。我今不走。仁若不信。取我髻中之寶。我因此寶。隨意騰空。獵師告曰。如何得知髻寶。答曰。若寶在人邊。我隨人后。獵師手持其寶。索系而進。于時善財童子。因獵而行。獵師遇見善財童子。面貌端嚴。人所喜見。其女端正。太子若見。必當脫將。作是念已。我寧自奉。其獵師往詣童子所。禮足白言。此之女寶。奉上太子。愿見納之

爾時善財見彼少女。形貌端嚴。人所樂見。觀察其相。有十八種女相莊嚴。具如余說。善財見已欲力所逼。心生愛著。如蛾赴火。色境如火。亦如水浪。不可止定。亦如生牛后。亦如金翅鳥。駿不可制。如風飄物。無可能回。如猴得樹。迷亂難止。無始已來。貪欲習性。煩惱境習。欲味樂故。欲之諸境。極穢心故。妄想念故。以此為弓。所思作處。以心為箭。說伽他曰

善財見彼面如月  亦如云霧中電光

心亂猶如象被射  受取悅意速歸城

爾時善財王子。歸龍閣城。廣賜獵師田宅。即將悅意。于宮樓閣。共為游喜。其女端嚴。恣態無量。衛護善財太子。令其愛樂恒不相離。復于后時。有二婆羅門。從逝多林來至龍閣城中。一于王邊。依止王住。請婆羅門。尊以為師。多賜資具。一于善財太子所。依止而住。太子惠賜資具。是時婆羅門告太子善財言。若得大王立汝為王。得王位時。于我如何。時善財告曰。如我父王立彼為門師。諸婆羅門中尊。我亦如是。立汝為尊。其大王門師聞已。生大嗔恚。便作思念。我今作計。不令太子得位。況彼婆羅門得為尊者。復于后時。別有一國起逆。發兵往伐。卻被怨害。如是七度。令軍領兵往彼。皆被打退軍回。臣等白王。賊軍增盛。我國有損。須集勇健之人。時王國師便作是念。今正是時。令太子征伐外境。乃令便死。即白王言。他軍強盛。無能敵者。大王答言。今我自去。婆羅門言。太子少年盛力。令作大將。往彼共敵必當克獲王命善財。告言。汝為大將。可往曠野國中。共怨對敵。善財白父王曰。誠如所言。便入宮中。見悅意夫人。忘父王教。父王復敕善財。汝早往彼。與怨抗敵。善財受敕。還入宮中。見悅意已。便忘父王教敕。時王國師還來白王。善財太子。貪欲染著悅意。愿大王令諸兵眾。皆來集會。便敕太子。于王前發。時王喚善財。領四兵眾。往彼抗敵。其善財白父王言。暫見悅意即去。王言。即發。今非是看悅意時。復白父王。我辭母去。王言。辭去。善財即往悅意夫人處。取其髻寶。往詣母邊。長跪白母曰。此之髻寶。當好防護。莫與悅意。若大苦惱。逼迫至死。當即與之。母既受已。繞母三匝。作諸伎樂。即往征伐。去城不遠。樹下暫居。時薜室羅末拏天王。領諸無量眷屬。因過其所。遂不能動。心大怪愕。我亦曾經處處游歷。未曾有此。遂乃遙見善財童子在于樹下。是賢劫菩薩。自受疲勞。往彼斗敵。我須佐助。可往降怨。不令損害。時薜室羅末拏天王。即敕第五藥叉。汝可速往曠野城中。為善財降彼怨畢。亦莫令損。是時藥叉奉王敕已。即變四軍兵眾。人形高大。如多羅樹。象高如大山。馬大如象。作諸器仗。種種變現。吹擊大鼓。令大恐怖。現大威力。至彼怨所。如是示現。其城四面墻壁。被藥叉威力一時俱到。人民皆怪怕懼。問曰。從何處來。天兵答曰。汝等早開門戶。善財即來。往可迎取。若更遲滯。汝等總死。無有殘余。城人答曰。我等于王不逆。亦不逆于善財。比被王使逼迫閉門。眾人開城。以諸香花。作諸音樂。出迎善財。來入城中。押領平定。置立押官。善財歸國。其夜父王夢見鴟鳥取王腸肚。繞城四面。王身入寶室中。其王睡覺。心大怕怖。身毛皆豎。從眠起已。以手拓頰。住于怨思。我定被奪王位。必當至死。明旦即集婆羅門等。說斯夢意。其王門師。便作是念。善財決定斗戰得勝。降得外國。我須惡解。其婆羅門即白大王。此是惡夢。決失王位。定當身死。要然于婆羅門咒法中。有[示*厭]方法可免斯厄。王又問曰。有何方法。告言。于王園苑之中。當作一池。嚴飾端正。白土泥之。令其精細。殺諸惡獸。取血滿池。置四街道。從一面入。向一面出。已令四上。婆羅門解四明者。以舌舐王足下。用緊那羅脂燒香。若作如是[示*厭]禳。王久住位。長命無災。是時王曰。諸事可辦。緊那羅脂。云何可得。婆羅門白王。然易得者。卻道難得。王復問曰。云何易得。婆羅門曰。大王兒婦。名悅意者。是緊那羅女。王即告言。莫作是語。我子共彼。以命相連。答曰。大王。可未聞書教

舍一為諸眷  為村舍眷屬

舍村取城邑  為身棄大地

王須自牢護  及以童子身

后乃能護他  須害彼悅意

大王。為愛命故。無所不作。于時大王。聞此語已。即依所說穿池。白土泥飾。殺諸惡獸。取血滿池。其善財宮內諸宮人等。聞此事已。皆生歡喜。互相謂言。我并少年。端政容美。善財若至。我當承事。是時悅意見彼歡樂。怪問宮人。汝等有何喜樂。次第問之。有一宮人。如上具說。悅意聞已。心大苦惱。愁憂不樂。即往善財母所。啼泣白言。具說如上。母曰。汝且小止少時。我自尋訪。乃知虛實

爾時悅意。更來白言。此事是實。時太子母告曰。汝今正是去時。我若不與汝寶。當是負心。即與悅意髻寶。及衣裳等

爾時大王入池浴已。婆羅門以舌舐足至頂。王敕令索緊那羅脂。于時悅意身騰虛空。而說頌曰

我染觸身故  笑樂住于此

如象得解縛  已脫騰空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湖市| 双峰县| 明溪县| 庆云县| 鸡西市| 沙田区| 商洛市| 海南省| 淳安县| 武安市| 光山县| 保定市| 从化市| 古交市| 东乡县| 黑水县| 土默特左旗| 宜兴市| 永宁县| 梁平县| 恭城| 台前县| 古交市| 厦门市| 苗栗县| 宁晋县| 高淳县| 海兴县| 民权县| 潍坊市| 麻城市| 玛纳斯县| 武陟县| 萍乡市| 宜川县| 永宁县| 万山特区| 开原市| 河池市| 湾仔区|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