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雜錄
- 明倫匯編交誼典朋友部
- (清)陳夢雷
- 5120字
- 2015-12-26 15:42:49
易經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章招招舟子人涉邛否人涉囗
否囗須我友
小雅常棣章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
嘆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
春秋
傳作侮
每有良朋烝也
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雨無正章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
友
禮記檀弓朋友哭諸寢門之外
王制朋友不相踰
集
說
嚴陵方氏曰朋友不相逾謂各
以其齒而為先后之序也
祭義朋友不信非孝也
坊記子云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則弗友也君子以辟
遠也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則不入其門
以此坊民民猶以色厚于德
奔喪哭朋友于寢門外
左傳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關尹子七釜篇人之少也當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壯
也當達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當警乎少壯之說萬
化雖移不能厄我
管子法禁篇以朋黨為友圣王之禁也
大匡篇夫國之亂也智人不得作內事朋友不能相
合摎而國乃可圖也
詩小序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
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
德歸厚矣
墨子所染篇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所入者變其
色亦變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非獨國有染也士
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
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傅說之徒是
也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
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刁之徒是也詩曰
必擇所堪必謹所堪者此之謂也
兼愛篇使其一士者執別使其一士者執兼是故別
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
親若為吾親是故退睹其友饑即不食寒即不衣疾
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別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
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高士于天下者必為
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后可
以為天下高士是故退睹其友饑則食之寒則衣之
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荀子性惡篇嗜欲得而信衰于友
大略篇子貢問于孔子曰賜倦于學矣愿息于朋友
孔子曰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朋友難朋友焉可
息哉
子道篇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
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黃石公素書安禮章枉士無正友
淮南子說山訓因人而友不因人而親
韓詩外傳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
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
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學長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
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
大戴禮主言篇上親賢則下擇友
曾子立事篇能取朋友者亦能取所予從政者矣
宮中雍雍外焉肅肅兄弟囗囗朋友切切遠者以貌
近者以情友以立其所能而遠其所不能茍無失其
所守亦可與終身矣
曾子大孝篇朋友不信非孝也
揚子學行篇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論衡累害篇凡人操行不能慎擇友友同心恩篤異
心囗薄囗薄怨恨毀傷其行一累也
風俗通愆禮篇南陽張伯大鄧子敬小伯大三年以
兄禮事之伯臥囗上敬寢下小榻言常恐清旦朝拜
俱去鄉里居緱氏城中亦教授坐養聲價伯大為議
郎益州太守子敬辟司徒公車征謹按禮記十年兄
事之五年肩隨之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衎
衎誾誾各長其儀也凡兄弟相愛尚同輿而出同囗
而寢今相校三年耳幸無骨血之屬坐作鬼怪旦朝
言恐論語恭而無禮則勞且晏平仲稱善與人交豈
徒拜伏而已哉
汝南陳茂君因為荊州刺史時南陽太守灌恂本名
清能茂不入宛城引車到城東為友人衛修母拜到
州恂先是茂客仕蒼梧還到修家見修母婦說修坐
事系獄當死因詣府門移辭乞恩隨輩露首入坊中
容止嚴恪須眉甚偉太守大驚不覺自起立賜巾延
請甚嘉敬之即焉出修南陽士大夫謂恂能救解修
茂彈繩不撓修竟極罪恂亦以他事去南陽疾惡殺
修為之語曰衛修有事陳茂治之衛修無事陳茂殺
之謹按春秋王人之微處于諸侯之上坐則專席止
則專館朱軒駕駟威烈赫奕就恂素為官速謗當便
入傳引見詰問糾其贓狀以時列聞文王日昃不暇
食周公坐而俟旦且非為己私背公也何有忘百姓
涂炭之急便乃光昭舊交之問乎鮑宣州牧行部多
宿下亭司直舉劾以為輕威損命坐之刑黜今茂泯
棄天常進止由己孰使毀之小人譽之自我為之古
人病諸以為大譏茂與修善猶鴟鸮之愛其子適所
以害之者
譙周法訓君子處陋巷之中奚樂也曰樂得其親樂
得其友樂圣人之道也
文中子述史篇子曰宗祖廢而氏姓離矣朋友廢而
名字亂矣
譚子海魚篇觀傀儡之假而不自疑嗟朋友之逝而
不自悲
北夢瑣言白太保與元相國友善以詩道著名時號
元白其集內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無語別后
傷心事豈知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洎
自撰墓志云與彭城劉夢得為詩友殊不言元公人
疑其隙終也鄭文公畋與盧相親表也閥閱相齊
詞學相均同在中書因公事不囗揮霍間言語相擠
詬不覺硯瓦囗潑謂宰相斗擊亦不然也竟以此出
官
易潛虛丑友也天地相友萬匯以生日月相友群倫
以明風雨相友草木以榮君子相友道德以成初素
絲皓如適緇適朱適緇適朱惟所擇也二意氣相許
不以利取取不以利能擇交也三水石相親石潔水
清蓬麻共植惟蓬亦直惟蓬亦直近賢也四總角綢
繆膠而漆投半涂分流注矢操矛注矢操矛反相賊
也五春耕秋獲易力并作游惰勿諾游惰勿諾不如
已也六毛群羽聚糧食之囗糧食之囗無所益也上
一首三尾先完后毀惟初之罪惟初之罪不早識也
東坡志林班固有云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
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勢
劫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東坡先生曰當
是時寄固不得不賣友也罪在于以功臣子而與國
賊游且相厚善也石碏之子厚與州吁游碏禁之不
從卒殺之君子無所譏曰大義滅親酈之賢不及
石碏故寄得免于死古之幸人也而固又為洗賣友
之穢固之于義陋矣
溪詩話司馬溫公云清茶淡話難逢友濁酒狂歌
易得朋雖造次間語亦在于直諒之益而退便僻之
損也
容齋續筆朋友之義甚重天下之達道五君臣父子
兄弟夫婦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
須友以成者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絕見于詩不信乎
朋友弗獲乎上見于中庸孟子朋友信之孔子之志
也車馬衣裘與朋友共子路之志也與朋友交而信
曾子之志也周禮六行五曰任謂信于友也漢唐以
來猶有范張陳雷元白劉柳之徒始終相與不以死
生貴賤易其心本朝百年間此風尚存嗚呼今亡矣
滄浪詩話少陵與太白獨厚于諸公詩中凡言太白
十四處至謂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醉眠秋共被
攜手日同行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其情好可想
遁齋閑覽謂二人名既相逼不能無相忌是以庸俗
之見而度賢哲之心也予故不得不辨
捫虱新話韓退之與孟東野為詩友近歐陽公復得
梅圣俞謂此事比肩韓孟故公詩云猶喜共量天下
事亦勝東野亦勝韓也蓋嘗目圣俞為詩老云
五色線長慶集白樂天以詩酒琴為三友曰昨日北
下自問何所為所親惟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
飲酒酒罷輒吟詩三友遞相引循環無已時
元次山集古之君子居無友則友松竹出無友則友
云山
御龍子集無友不如己友其定志合交之謂耶賢乎
己則事之齊乎己則友之下乎己則與之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友其如己者乎使一
鄉而國士在焉吾之所事不得而友矣其友一國天
下之士也亦然天下之善士得友百世之士哉誦其
詩讀其書論其世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
雞鳴偶記學者不可不擇友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
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
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學主忠信友
先直諒圣人之戒嚴哉
范竹溪集友而曰交非交不成其為友非信不成其
為交信則言可踐非哆口而盟轉盼而寒信則行可
質非面對一體衷隔千里信則利可共管鮑之讓也
信則害可任羊桃之殉也信則終身可憑信則妻子
可托如獻臣篤羅囗古庵恤梁禋也是謂心友而指
天畫日肝膽可捐膏晷一室同心誓水詎不稱信哉
彼落石于阱萎木于山坐偃月計翻云者非交也君
子惟信我之方寸耳
重友者交時極難看得難以故轉重輕友者交時極
易看得易以故轉輕
吾生平有一貧友不忮亦不求吾生平有一文字友
忘驕且忘吝
劉念臺集處嚴憚之友最有益使人簡身之功惟恐
不及遇異己者亦然
賀陽亨集近溪一日朝食與坐者十人黎允儒曰吾
十人今日在此學問他日無分窮達能為十路福星
庶幾哉不負師恩也近溪曰是不難如予一人能孚
十友十友各孚十友百人矣百友各孚十友千人矣
而萬而億達之四海運掌也
笑禪錄舉一僧問雪峰乞師指示佛法峰云是甚么
說甲乙兩友平素極厚一日甲偶病不勝愁苦乙來
問云兄是何病所須何物我皆能辦甲云我是害了
銀子的病只得二三錢便彀了乙即徉為未聞乃吞
咽云汝說甚么頌曰黃金貴似佛法佛法貴似黃金
囗時了不可得吾已與汝安心
溶溪雜記劉忠宣語陸吉士深曰初入仕不可受人
知知己多難立朝矣只如朋友若三數人得力者自
可了一生過多則晚年受累
比事摘錄狄仁杰為并州法曹時同僚鄭崇質當使
絕域崇質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豈可使之有
萬里之憂詣長史藺仁基請代之行仁基允其代行
仁基素與司馬李孝廉不囗因相謂曰吾輩豈可不
自愧乎遂相與輯睦夫善之感人有如此者柳宗元
初遷柳州刺史其友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
所居而夢得親在萬無母子俱往理欲請于朝愿以
柳易播會裴度亦為禹錫言得改連州韓退之作子
厚墓志實載其事以為世勸夫即一善而稱之宗元
可追蹤于仁杰矣
見聞搜玉友道之絕久矣獨不思記禮者曰父母存
不許友以死夫死亦可許特以親存不許耳隨武子
謀其身不遺其友左儒爭其友于君之前謂友道君
逆則順友以違君友義之重如此然則君子之于交
也其可茍焉已乎漢侯霸欲友王丹霸子見丹下車
拜丹答之霸子曰大人方愿交歡奈何拜小子丹曰
君房有是言丹未許也魏張遼求交胡質質辭以疾
曰古之人交多取知其不貪奔敗知其不怯聞流言
不信是以可終武南伯身為雅士往者將軍稱之不
置而今以睚囗成隙如質才薄豈能終好故不愿也
若二子者庶其免輕交易絕之悔乎
遵生八箋勝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秋時與詩朋酒
友賡和清賞更聽萬壑江聲滿空海色自得一種世
外玩月意味
梁王繹博覽群書才辯冠世不好聲色愛重名賢與
裴子野蕭子云布衣交白居易與元相國稹友善以
詩道著名號元白集內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
無語別有傷心事豈知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
白楊枝
自昔士之閑居野處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與往
來故有以自樂淵明詩曰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又云鄰曲時來往抗言談
往昔奇文共忻賞疑義相與析則南村之鄰豈庸庸
之士哉杜少陵與宋山人詩曰相近竹參差相過人
不知幽花欹滿徑野水細通池歸客村非遠殘尊席
更移看君多道氣從此數追隨李太白與范居士詩
曰忽憶范野人閑園養幽姿又云還傾三五酌自囗
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風流自簸蕩謔浪
偏相宜觀此則朱山人范居士者可為非常流矣
東谷所見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友之者友其德
也當親密之時握手論心必使君臣父子之倫兄弟
夫婦之倫粹然一出于正此交友第一義自世風日
變日薄友道掃地惟酒饌追隨有無周濟穢談相謔
術數相勝于是規圖便利諛取容此妾婦耳非友
也啖以濡沬甘效奔走此奴隸耳非友也惟恐少有
攖拂而取囗遠故隨事茍徇而覬親密乘其父子之
睚囗即導之以不慈不孝乘其兄弟之鬩墻即導之
以不友不恭乘其夫婦之反目即導之以不琴不瑟
謬引古語眩亂是非指鹿為馬野鳥為鸞皆此等輩
也其間稍有見識廉恥者必浩然而去所友者惟小
人亦何所不至哉
太平清話顧司馬益卿云與其結新知不若敦舊好
與其施新恩不若還舊債
讀書鏡東坡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軾再拜近得秦
中故人書報進士董傳三月中病死軾往歲官岐下
始識傳至今七八年知之熟矣其為人不通曉世事
然酷嗜讀書其文字蕭然有出塵之姿至詩與楚詞
則求之于世可與傳比者不過數人此固不待軾言
公自知之然傳嘗望公不為力致一官軾私心以為
公非有所愛也知傳所稟賦至薄不任官耳今年正
月軾過岐下而傳居喪二曲使人問訊其家而傳徑
至長安見軾于傳舍道其饑寒窮苦之狀以為幾死
者數矣賴公而存又且薦我于朝吾平生無妻近有
彭駕部者聞公薦我許嫁我其妹若免喪得一官又
且有妻不虛作一世人皆公之賜軾既為傳喜且私
憂之此二事生人之常理而在傳則為非常之福恐
不能就今傳果死悲夫書生之窮薄至于如此其極
耶夫傳之才與器不通于世用然譬之象犀珠玉雖
無補于饑寒要不可使在泥涂中此公所以終薦傳
也今父子暴骨僧寺中孀婦弱弟自謀口腹不暇決
不能葬軾與之故舊在京師者數人相與出錢賻其
家而氣力微薄不能有所濟甚可憫也公若猶憐之
不敢望其他度可以葬傳者足矣陳繹學士當往涇
州而宋迪度支在岐下公若有以賜之軾且斂眾人
之賻并以予陳而致之宋使葬之有余以予其家傳
平生所為文當使人就其家取之若獲當獻諸公上
冒左右無任戰越又與孫叔靜書云眉山人有巢谷
者字元修曾應進士武舉皆無成篤于風義已七十
余矣聞某謫海南徒步百里來相勞問至新興病亡
官為囗殯錄其遺物于官庫元修有子蒙在里中某
已使人呼蒙來迎喪頗助其路費仍約過永而南當
更資之但未到耳旅殯無人照管或毀壞暴露愿公
愍其不幸因巡檢至其所特為一言于彼守令得稍
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護之以須其子之至則恩及
存亡耳死罪死罪夫世人但知有范氏之麥舟而不
知蘇公之急死者至此文人無行托言狂簡如此事
其可簡耶
續筆記嘉佑四友王荊公呂申公司馬溫公韓少師
元佑四友蘇子瞻錢穆公王仲至蔣穎叔
野志朋友列在人倫與忠孝并大正緣德藝攸賴切
磨所關故于有身以來宇宙之內相比而立相持而
成蓋生于父子而不辱食于君臣而不恥微朋友而
誰歸晚世道衰失其初義笑言歡洽何取于群儕乖
忿分違祗增其瑕釁恬愉佞諛者何關有亡背棄艱
虞者安能輕重蓋自漢道以還日加淪喪由今之俗
益覺絕然世道人心于茲永嘆今即不能盡責古初
亦宜審厥才品端良純雅當無意外之生伉直方莊
或有名教之助資道決疑是我學之所需援溺扶顛
是彼誼之獨厚簡淡有久要之望傾輸無隱曲之嫌
此亦近代之良交人類之好合也若其傾憸猖狂貪
殘穢逆在血氣尚懷相畏何況余人語曰以友輔仁
仁不足輔即令許身相死亦屬世情在倫之義曾不
為是尼父夷俟之叩曾子西河之責此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