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匯考

周禮

天官

宰夫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職一曰正掌官以

治要

正長也六卿下各有屬六十故六卿稱正也

王氏曰以其屬之所取正故謂之正

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

王氏曰師其官屬所受教者 王昭禹曰若小

宰之于太宰小司徒之于大司徒所謂立其貳

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王氏曰司各自司其職事者 王昭禹曰若天

官之宰夫地官之鄉師之類所謂設其考者也

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

王氏曰眾有從謂之旅 王昭禹曰六官之士

是也六官獨于下士言旅此則合上士中士而言

之所謂陳其殷者也 黃氏曰正師皆是長官也

正以糾正為義師以教師為義司以司察為義旅

眾也以分職為義正師之治簡司旅之治詳

春官

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六命賜官

王六命之卿賜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

諸侯

鄭鍔曰王朝之卿六命若封于大都小都

之地得自置臣屬治其家邑如諸侯故得賜官蓋

大夫不得具官有地而得置官者設一官以兼攝

眾事耳故管仲官事不攝孔子譏之

夏官

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馬

家卿大夫采地正猶聽也公司馬國司馬也卿

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馬各自使其家臣為司

馬主其地之軍賦

爾雅

釋詁

尸寀也

謂采地

寀寮官也

官地為采同官為寮

后漢書

百官志注

蔡質漢儀曰三署郎見光祿勛執板拜見五官左右

將執板不拜于三公諸卿無敬謁者仆射見尚書令

對揖無敬謁者見執板拜之左右都候見尚書令尚

書仆射尚書皆執板拜見丞郎皆揖侍中陪見舊在

尚書令仆射下尚書上今官出入禁中更在尚書下

司隸校尉見侍中執板揖河南尹亦如之凡三公列

卿將大夫五營校尉行復道中遇尚書仆射左右丞

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避車豫相回避衛士傳不得

迕臺官臺官過后乃得去御史中丞遇尚書丞郎避

車執板住揖丞郎坐車舉手禮之車過遠乃去尚書

言左右丞敢告知如詔書律令郎見左右丞對揖無

敬稱曰左右君丞郎見尚書執板對揖稱曰明時見

令仆射執板拜朝賀對揖御史中丞執憲中司朝會

獨坐侍御史見中丞執板揖少府符著出見都官從

事持板都官從事入少府見符著持板城門門候見

校尉執板不拜五營司馬見校尉執板不拜司隸校

尉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

以下無尊卑入宮開中道稱使者每會后到先去詣

臺廷議處九卿上朝賀處公卿下初除謁大將軍三

公通謁持板揖公儀朝賀無敬臺召入宮對見尚書

持板朝賀揖諸州刺史初除比諸持板揖不拜

宋書

禮志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七月有司奏御史中丞劉式之

議每至出行未知制與何官分道應有舊科法唯稱

中丞專道傳詔荷信詔喚眾官應詔者行得制令無

分別他官之文既無畫然定則準承有疑謂皇太子

正議東儲不宜與眾同例中丞應與分道揚州刺史

丹揚尹建康令并是京輦土地之主或檢校非違或

赴救水火事應神速不宜稽駐亦合分道又尋六門

則為行馬之內且禁衛非違并由二衛及領軍未詳

京尹建康令門內之徒及公事亦得與中丞分道與

有其準參舊儀告報參詳所宜分道聽如臺所上其

六門內既非州郡縣部界則不合依門外其尚書令

二仆射所應分道亦悉與中丞同

史臣按今朝士詣三公尚書丞郎詣令仆射尚書囗

門外下車復度門閫乃納屐漢世朝臣見三公囗拜

丞郎見八座皆持板揖事在漢儀及漢舊儀

開元禮

任官初上

諸州

上佐附

應冊命之官受冊訖朝集使乘輅備儀鳴鐃吹詣太

廟南門至下車所鐃吹止受冊者降輅謁者引入立

于廟庭北面西上立定再拜訖又再拜辭謁者引出

乘輅鳴鐃而還

若受先制書者發茆

備儀仗詣太廟如上儀

道詣本司將

至卑官先到俱公服俟于別席所初上者至降輅贊

禮者引入停于后堂改著公服儀仗陳廳事之前贊

禮者引卑官俱立于內門之外西廂每等異位重行

東面以北為上初卑官就門外位贊禮者引初上者

立于廳事東階東南西面贊禮者引卑官以次入立

于西階西重行東面以北為上立定卑官俱再拜初

上者答拜贊禮者引卑官出贊禮引初上者就后堂

卑官俱更衣贊禮者引應坐者入立于廳事東西階

下其應致敬者立于門外之西東面俱北上贊禮者

引初上者出升堂就榻后應坐者俱升詣座立定初

上者升座應坐者各依其班而坐其應致敬者入立

于東西階下俱以北為上而諸流外官入立于庭重

行北面西上再拜訖就東階下品官之后本司以印

及職掌置于案本司引入升諸座前本司取印及職

掌以次進置于座上之案訖本司引案降出諸司以

次諮判三條事訖俱興立于座后贊禮者引初上者

還后堂以外降出設會如常儀官卑不合拜廟者俱

請上所不判事者禮見而已若六品以下初上皆常

服若先任者尊及官位等先任者俟于東階下西面

新任者入立于西階下東面再拜先任者答再拜訖

新任者還于廳事立于東階下與卑官相見如上儀

諸州縣丞長史

以下初上準此

京兆府河南牧初上

諸州刺

史都督附

其日州牧備儀仗至州停于后堂兵曹設儀仗于廳

事門庭如常儀本司設牧位于廳事楹門近北南向

設州官長史司馬位于堂下東方西向設錄事參軍

以下位于司馬之南重行西向階以北為上設縣官

位庭中近西諸鄉長位于縣官之東每等異位重行

北面相對為首

州助教官博士

助教依鄉長班

長史以下集于州南

門之外州官在東縣官在西鄉長史在州官東南各

有次俱公服鄉長常服司公整次紙名入諮贊禮者

引牧出立于廳事東階東南西面左右侍從如常贊

禮者立于牧南少退俱西向贊禮者引州官入就位

次引縣令以下入門而左又引鄉長入門而右俱入

就位立定贊禮者引牧升自東階即位南向立又引

縣令及鄉長五品以上自西階升堂進當牧前重行

北向如在位庭之儀立定上下俱再拜牧答拜上下

在位者皆逡巡避位贊禮者引縣令以下及鄉長俱

出贊禮者引牧降入贊禮者引長史以下次俱更衣

本司量設牧座于堂上訖贊禮者引縣令及鄉長俱

就西階下又長史以下入立于東階下俱北向贊禮

者引牧出升自堂就榻后長史以下并縣令職事五

品以上應升者合班俱升詣座后立定牧升座諸應

坐者俱坐州縣佐史以下入庭中重行北面西上州

縣學生定于其后俱再拜訖就東階下品官之后立

錄事以印及職掌置于案錄事一人引入升詣座前

錄事取印及職掌以次進置于牧案訖錄事引案降

出諸司以次諮判三條事訖坐者俱與贊禮者贊牧

興引還后堂長史以下降出設會如常儀(

諸刺史以上準此其

鄉長武官七品以上及德行有聞者皆升堂)

萬年長安令初上

河南洛陽縣令

禮同諸縣令附

其日令停于后堂設令位于廳事楹間近北南向設

鄉長位于南方重行北面以西為上其勛官出身班

博士助教依鄉長班又設丞位于東方西向設主簿

及尉位于丞南少退西向北上鄉長以下俱集于縣

南門外之西各有次司功整次紙名入諮贊禮者引

令出立于廳事東階東南西向侍從如常儀贊禮者

立于令之南少退俱西向贊禮者引丞以下入就位

又引鄉長入就位立定贊禮者引令升自東階即位

南向立贊禮者引鄉長文武官五品以上自西階令

當進前重行北面以西為上立定上下在位者俱再

拜令答拜上下在位者皆逡巡避位贊禮者引鄉長

降自西階以出鄉長在庭者繼出贊禮者引令降自

東階以入又引丞以下以次出本司量設床坐于堂

上訖贊禮者引鄉長入立于廳事西階下丞以下立

于門外道西東面俱北上贊禮者引令出升堂就榻

后又贊禮者引丞入及鄉長文武官五品以上俱升

詣座后又贊禮者引主簿及尉入立于東階下立定

令升座諸應坐者俱坐錄事及坐者以下入立于庭

中北面西上學生位于其后俱再拜訖就東階下縣

尉后立錄事以印及職掌置于案錄事一人引升入

詣座前錄事取印及職掌以次進置于令案訖錄事

引案降出諸司以次諮判三條事訖丞及鄉長俱與

贊禮者贊令興引還后堂鄉長降出設會如常儀(

諸縣

令初上準此其鄉長文武官七品以上及德行有聞者皆升堂)

宋史

禮志

百官相見儀制干德二年詔曰國家職位肇分軌儀

有序冀等威之斯辨在品式之惟明矧著位之庶官

及內司之諸使以至軒墀引籍州縣命官凡進見于

宰相或參候于長吏既為總攝合異禮容稽于舊儀

具無定法或傳晉天福周顯德中以廷臣內職賓從

將校比其品數著為綱條載于刑統未為詳悉宜令

尚書省集臺省官翰林秘書國子司業太常博士等

詳定內外群臣相見之儀翰林學士承旨陶谷等奏

兩省官除授假使出入并參宰相起居郎以下參同

舍人五品以上官遇于涂斂馬側立須其過常侍以

下遇三公三師尚書令引避其值仆射斂馬側立御

史大夫中丞皆分路行起居郎以下避仆射遇大夫

斂馬側立中丞分路尚書丞郎郎中員外并參三師

三公令仆郎中員外兼參左右丞本行尚書侍郎及

本轄左右司郎中員外御史大夫以下參三師三公

尚書令中丞兼參大夫知雜事參中丞三院御史兼

知雜及本院之長大夫避尚書令以上遇仆射斂馬

側立而避大夫遇尚書丞郎兩省官諸司三品以上

金吾大將軍統軍上將軍皆分路余官遇中丞悉引

避知雜兼避中丞遇左右丞斂馬側立余皆分路郎

中及少卿監大將軍以下皆避知雜三院同行如知

雜之例少卿監并參本司長官丞參少卿諸司三品

遇仆射于途皆引避諸衛大將軍參本衛大將軍東

宮官參隔品凡參者若遇于途皆避公參之禮列拜

堂上位高受參者答焉四赤縣令初見尹趨庭受拜

后升廳如客禮內客省使謁宰相樞密使以客禮閣

門使以上列拜皆答客省副使至通事舍人諸司使

樞密承旨不答焉自樞密使副宣徽使皆差降其禮

供奉官殿直教坊使副辭令官伎術官并趨庭倨受

諸司副使參大使通事舍人參合門使防御團練刺

史謁本道節帥節度防御團練副使謁本使并具軍

容趨庭延以客禮少尹幕府于院長官悉拜防御本

團練判官謁本道節帥并趨庭上佐州縣官見宰相

樞密使及本屬長官并拜于庭

天長雄武等軍使見

宰相樞密使亦如之

參本府賓幕官及曹掾縣簿尉參令皆拜王府官見

親王如賓職見使長府縣官兼三館職者見大尹同

赤縣令六品以下未嘗參官見宰相樞密及本司長

官并拜階上流外見流內品官并趨庭諸司非相統

攝皆稱移牒分路者不得籠街及占中道依秩序以

分左右遇于驛舍非相統攝及名位縣隔先至者居

之臺省官當通官呵止者如舊式文武官不得假許

呼稱以紊朝制當避路者若被宣召及有所捕逐許

橫度焉又令諸司使副使通事舍人見宰相樞密使

升階連姓通名展拜不答拜其見樞密副使參知政

事宣徽使以客禮展拜太平興國以后又制京朝官

知令錄者見本州長吏以客禮三司判官推官主判

官見本使如郎中員外見尚書丞郎之儀咸平中又

詔開封府左右軍巡使京官知司錄及諸曹參軍到

畿縣見京尹并趨庭設拜六年翰林學士梁顥等詳

定合門儀制成六卷因上言三司副使序班朝服比

品素無定列至道中筵會在知制誥后郎中前今請

同諸司少卿監班位在上如官至給諫卿監者自如

本品朝會大宴隨判使赴長春殿起居引駕其朝會

引駕至前殿與諸司使同退大中祥符五年復命翰

林學士李宗諤等詳定儀制文武百官遇宰相樞密

使參知政事并避起居郎以下遇給舍以上斂馬御

史大夫遇東宮三師尚書丞郎兩省侍郎分路而行

中丞遇三師三少太常卿金吾上將軍并分路而行

知雜御史遇尚書侍郎諸司三品金吾大將軍統軍

諸位上將軍分路而行三院同行如知雜例不同行

遇左右丞則避尚書丞郎郎中員外遇三師三公尚

書令則避郎中員外遇丞郎則避太常博士以下朝

官遇本司長官三師三公仆射尚書丞郎大夫中丞

知雜御史并避權知判者不避遇兩省給舍以上斂

馬京官遇丞郎給舍大卿監祭酒以上及本寺少監

卿司業并避諸軍衛大將軍以下遇上將軍統軍亦

避詹事遇上臺官如卿監之例庶子少詹事至太子

仆遇東宮三師三少并避遇上臺官如少卿監例中

允以下遇三師三少并避遇賓客詹事斂馬遇上臺

官如太常博士例應合避尚書者并避三司使其權

知開封府如本官品避其臺省官雖不合避而職在

統臨者并避武班內職并依此品大觀二年定王嘉

王府侍講沈錫等奏二王出就外學其初見及侍王

禮儀講說疏數之節請如故事手詔按祥符故事記

室翊善見諸王皆下拜真宗特以張士遜為王友命

王答拜以示賓禮今講讀輔翊之官職在訓導亦王

友傅也可如例令王答拜群臣赴臺參謝辭者(

新授加恩

出使者)

尚書侍郎則三院御史各一員中丞大夫皆對

三院仍班迎

不全班即不赴

節度使賓客太常宗正卿則御史

一員中丞大夫皆對拜兩使留后至刺史秘書監至

五官正上將軍至郎將四廂都指揮使及內職軍校

遙郡以上樞密都承旨及內職帶正員官者四赤縣

令三京司錄節度行軍至團練副使幕職官任憲御

者皆御史一員對拜中丞大夫對揖(

亦令揖訖進言得參風憲再揖

而退)

若曾任中書門下及左右丞皆不赴加階勛食邑

章服館閣三司開封府職事及內職轉使額軍額亦

不赴臺謝仆射過正衙日臺官大夫以下與百官并

詣幕次賀

文官一品二品曾任

中書樞密院者不赴

大夫中丞則郎中少

卿監大將軍以下亦然

本官約止則不赴仆

射赴上都省者罷此儀

朝省集議前代不載其儀宋初刑政典禮之事當集

議者先下詔都省省吏以告當議之官悉集都堂設

左右丞于堂之東北南向御史中丞于堂之西北南

向尚書侍郎于堂東廂西向兩省侍郎常侍給事諫

舍于堂之西廂東向知名表郎官于堂之東南北向

監議御史于堂之西南北向又設左右司郎中員外

于左右丞之后三院御史于中丞之后郎中員外于

尚書侍郎之后起居司諫正言于諫舍之后如有仆

射御史大夫即于左右丞中丞之前如更有他官即

諸司三品于侍郎之南東宮一品于尚書之前武班

二品于諫舍之南皆重行異位卑者先就席左右丞

升廳省吏抗聲揖群官就坐知名表郎官以所議事

授所司奉詣左右丞左右丞執卷讀訖授中丞中丞

授于尚書侍郎以次讀訖復授知名表郎官將畢左

右丞奉筆叩頭揖群官以一副紙書所議事節署字

于下授四坐監議御史命吏告云所見不同者請不

署字以官高者為表首如止集本省官坐如常儀其

知名表郎官監議御史坐仍北向惟仆射以上得乘

馬至都堂他官雖同平章事亦止屏外

明會典

禮部儀制司官員禮

朝廷尚爵故官員禮類依品級等次凡拜揖序立行

走回避尊卑上下森然各有儀節故備述之而儀從

到任禮附焉

凡官員拜揖洪武二十年定凡公侯駙馬相見各行

兩拜禮一品官見公侯駙馬一品官居右行兩拜禮

公侯駙馬居左答禮二品見一品二品居右行兩拜

禮一品居左答禮三品見二品三品居右行兩拜禮

二品居左答禮四品見三品四品居右行兩拜禮三

品居左答禮五品見四品五品居右行兩拜禮四品

居左答禮六品以下仿此如三品見一品四品見二

品行兩拜禮一品二品官答受從宜余品仿此如有

尊卑親戚之分從行私禮二十九年令凡王府將軍

與駙馬儀賓公侯相見將軍居左駙馬等居右皆再

拜與文武一品至三品官相見將軍居中各官拜將

軍答禮與四品以下官相見各官拜將軍坐受三十

年令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其品級近者相見

行禮則東西對立稍卑者居西高者居東其品秩相

越二三等卑者居下尊者居上其相越四等者則卑

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禮有事則跪白如一品與二品

相見二品居西行禮一品居東答禮與三品四品相

見三品四品居下行禮一品居中答禮與五品以下

相見一品坐受稟事則跪余仿此

凡司屬官品級亞于上司官者稟事則跪凡近侍官

員難拘品級行跪拜禮亦不許與外官交接凡同僚

官品級有高下者不拘凡大小官員于內府相見不

許跪拜弘治十一年議準王府長史不許行走三司

中門若相見之際須以禮待十五年奏準陜西行太

仆寺卿與御史相見比遼東山西等處例出入行中

門正道

凡官員聚坐洪武二十年定凡文武官公聚各依品

級序坐若資品相同者各照衙門次第若王府官屬

與朝官坐立各照品級俱在朝官之次二十四年令

凡學官位于雜職之上宣德三年令御史給事中照

品級坐景泰三年令六科都左右給事中內外序坐

書銜俱居御史之左成化二年奏準凡鎮守總兵巡

撫等官列坐總兵系伯爵以上者居左巡撫系僉都

御史以上者居右若總督提督軍務等官自僉都御

史以上俱坐于總兵官侯伯之左列名于前五年奏

準在京法司會官審囚俱于承天門外東西重行列

位公侯駙馬伯列于東班都督等官列于東班后行

尚書都御史侍郎等官列于西班通政司大理寺佐

貳官并六科掌科給事中列于西班后行禮部會議

民情俱于闕左門東直房序坐尚書左右都御史等

官上坐侍郎副都御史等官對坐通政司參議大理

寺寺丞等官列于東傍六科掌科都給事中列于西

傍南京文武衙門公事會集序坐亦如之八年奏準

御史郎中員外郎主事奉敕同差者俱照所差職名

先后序坐若郎中等官奉敕會同御史或御史奉敕

會郎中等官行事當以奉敕之人坐左次者居右其

各衙門一應公差有關會御史者俱讓御史居左若

不系同差別處政務相關止依品級序坐十四年定

在外總兵巡撫官位次左右都督與左右都御史并

都督同知與副都御史并都督僉事與僉都御史并

俱文武東西伯以上則坐于左十五年奏準都御史

系總督及提督軍務者不分左右副僉俱坐于左總

兵官雖伯以上亦坐于右

凡官員相遇回避洪武二十年定凡駙馬遇公侯分

路而行一品二品遇公侯駙馬引馬側立須其過二

品見一品二品趨右讓道而行三品遇公侯駙馬引

馬回避遇一品引馬側立遇二品趨右讓道而行四

品遇一品以上官引馬回避遇二品引馬側立遇三

品趨右讓道而行五品遇二品以上官引馬回避遇

三品引馬側立遇四品趨右讓道而行六品遇三品

以上官引馬回避遇四品引馬側立遇五品趨右讓

道而行七品遇四品以上官引馬回避遇五品引馬

側立遇六品趨右讓道而行八品遇五品以上官引

馬回避遇六品引馬側立遇七品趨右讓道而行九

品遇六品以上官引馬回避遇七品引馬側立遇八

品趨右讓道而行品級相等者分路而行如有親戚

尊卑之分聽從回避

凡遇王府將軍于道駙馬儀賓公侯讓左文武一品

至三品官引馬側立四品以下官下馬

凡內官出入遇駙馬于道必須下馬遇公侯一品二

品官引馬側立遇三品四品官分路而行

凡公侯駙馬一品二品官隨從火者人等非跟隨本

官而私自出入者凡遇文武官必須下馬違者治罪

凡所屬官遇上司官引馬回避所屬官品級高者遇

上司官卑者分路而行

凡官員應合回避而路窄不可回避者則下馬拱立

應分路者不得占中道

凡文武官出入應合開道而自不開道致令應避官

員不曾回避者不問若因而生事者止問上官

凡街市軍民人等買賣及乘坐驢馬出入者遙見公

侯駙馬一品以下至四品官過往即便下馬讓道

凡官員當避路者若承宣召及祠祭官詣祠所并有

捕逐者在道雖應避之官不避

凡屬官見上司洪武二十年令凡屬官見上司官必

序立于堂階之上總行一揖上司拱手首領官答揖

其公干節序見上司官皆行兩拜禮長官拱手首領

官答禮四年令凡揖禮下見上躬身舉手齊眼為敬

上官隨坐隨立無答其次下官舉手齊口上官舉手

齊心答之五年令凡內外掾史令史書吏宣使奏差

人等晨謁長官必序立階下一揖乃退長官不答禮

幕官拱手十六年令教官生員見上司一遵憲綱行

禮如有出郊迎送及妄行跪禮過為稱呼者聽巡按

御史按察司官依律究問若上司故違憲綱者亦行

糾奏嘉靖八年命巡按御史于守令官不許作威挫

辱知府相見不許行跪禮

凡官員公座洪武二十年定凡大小衙門官員每日

公座行肅揖禮佐貳官揖長官長官答禮首領官揖

長官佐貳官長官佐貳官拱手

凡官員到任洪武十八年定一有司新官受職赴任

者未到城一舍二三十里而止先令人報知禮房吏

告示官屬及父老人等相率出城來會令灑掃合祀

神祇祠宇備牲醴祭儀以候謁告

一參見禮先從皂隸次吏典各行兩拜禮新官坐受

次合屬官參見亦行兩拜禮新官拱手答禮次首領

官見行兩拜禮新官起身拱手答禮次佐貳官行兩

拜禮新官出公座答禮如是佐貳官到任先受所屬

并首領官行禮后至長官前行兩拜禮長官出公座

答禮畢諭僚屬曰朝廷設官置吏欲其敬神恤民親

賢遠奸興利除害某不敏茲重任尚賴一二僚屬

及邑中長者匡其不逮庶免后艱其四境之內利有

當興弊有當革者某等當共竭力為之以安黎庶諭

畢署押公文各房吏典將該管應有已未完結事件

施行等項逐一開寫須知呈報新官署押文書如系

長官則交割印信倉庫匙鑰等件畢照依各房呈報

須知事目逐一發落署判公事畢將所祭牲酒與官

屬父老享飲而退其九年考滿仍具牲酒率官屬父

老人等辭廟致祭就以祭物出郊餞別而去其祝文

及所諭之言禮生代說亦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化隆| 土默特右旗| 夏邑县| 呼伦贝尔市| 洛隆县| 松原市| 通山县| 石泉县| 牟定县| 秦安县| 江华| 景东| 兴隆县| 舞阳县| 黄平县| 涿州市| 渑池县| 年辖:市辖区| 满洲里市| 洞口县| 富顺县| 平武县| 亳州市| 巍山| 盐亭县| 临颍县| 浑源县| 精河县| 江安县| 登封市| 武夷山市| 韶山市| 安国市| 朝阳市| 丰都县| 临城县| 宜宾县| 沭阳县| 新沂市| 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