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 論疏
  • 法寶
  • 769字
  • 2015-12-26 15:39:25

會異第十一 會釋三乘之異。故云爾也。無名曰夫止此而此下。此謂有為。彼謂無為。在有則同有。在無則同無也。所以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老子云。得者同于得。失者同于失。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也。而在有同有在無同無。事如在得同得。在失同失。所言得失者。則善惡是非等也。我適無為我即無為者。定宗也。無為雖一何乖不一耶。法雖是一。不妨人自不一也。譬猶三鳥出網下。此喻分明歷然可見也。如是三乘眾生下。合喻分明也。樊者籠也。莊云。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郭注云。蘄求也。樊所以籠雉也。今以惑妄樊籠系眾生。如雉在于籠也。然則我即無為下。我謂三乘人也。無為謂三乘法也。所以無患雖同下。覆明前法喻兩種同異也。升虛有遠近。明三鳥異也。幽鑒有深淺者。明三乘異也。無為即我我即無為也。既雙明法喻。此類可知也。今結答意。偏明法耳。無為涅槃。即三乘人。三乘人亦即無為涅槃更無別也。此非我異無為。明所以有三也

詰漸第十二 詰責也。漸消也。出廣雅。今詰三乘漸斷煩惱。不能頓盡也。有名曰萬累滋彰本于妄想。滋彰多也。老子云。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而本由妄想。所以萬累多也。妄想既祛則萬累都息者。祛遣也。有本作去。亦是除遣也。二乘煩惱盡。故云得盡智。菩薩得無生法忍。故云得無生智也。二乘得盡智。結縛永除。菩薩得無生智。妄想都盡。結縛既除心則無為者。悟無為也。心既無為理無障翳。若悟無為。則于理明見無障翳也。經曰是諸圣智不相違背不出不在其實俱空。此大品經習應品文也。二乘但出。即不在也。菩薩之人。不出世間。知諸法皆空故也。又曰無為大道平等無二。此正法華文也。既曰無二。則不容異心。法既無二。體法之者。不應心有異也。不體則已體應窮微。已止也。若不體止而不論。既論體悟。則應窮盡微。妙也。而曰體而不盡是所未悟也。難前以未盡無為。故有三也。所未能解。故云未悟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松滋市| 安龙县| 弥勒县| 大丰市| 容城县| 靖宇县| 新丰县| 诸暨市| 陆丰市| 昌宁县| 台东市| 眉山市| 山丹县| 山阳县| 阿克苏市| 元氏县| 江阴市| 宁蒗| 金平| 襄城县| 霍邱县| 潜山县| 荥阳市| 资溪县| 正蓝旗| 额敏县| 屯昌县| 莲花县| 德令哈市| 衡南县| 海城市| 福贡县| 清流县| 五家渠市| 嘉荫县| 甘泉县| 新昌县| 叙永县| 满城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