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七十二癥方

丸翳第一∶丸翳者,黑珠上一點丸,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則大白,或明或暗,視物不明補肝散熟地黃白茯苓(去皮)家菊細辛(各半兩)芍藥(三分)柏子仁(一分)甘草(半錢,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后服。

補腎丸巴戟(去心)山藥破故紙(炒)茴香牡丹皮(各半兩)肉蓯蓉(一兩,洗)枸杞子(一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冰翳第二∶冰翳者,如冰凍堅實,旁觀自透于瞳仁內(nèi),陰處及日中看之,其形一同,疼而淚因膽氣盛,遂使攻于肝而得之,宜服后藥。

通肝散山梔子蒺藜(炒,去尖)枳殼(去白)荊芥(各半兩)車前子牛蒡子(各一分。炒)甘上為末。每服二錢,苦竹葉湯調(diào),食后服。

滑翳第三∶滑翳有如水銀珠子,但微含黃色,不疼不痛,無淚,遮繞瞳仁。

澀翳第四∶澀翳微如赤色,或聚或開,兩旁微光,瞳仁上如凝脂色,時復澀痛,而無淚出。

散翳第五∶散翳如鱗點,或瞼下起粟子而爛,日夜痛楚,瞳仁最疼,常下熱淚。

前件三證,并是肝肺相傳,停留風熱,宜服∶八味還睛散白蒺藜(炒,去尖)防風粉草(炙)木賊山梔(炒,去殼。各半兩)草決明(一兩,炒)上為末,麥門冬去心煎湯,食后調(diào)下。

橫開翳第六∶此證上橫如劍脊,下面微微甚薄,不赤不痛,病此希少。

浮翳第七∶此疾上如冰光白色,環(huán)繞瞳仁,初生自小頭至黑珠上,不痛不癢,無血色相潮沉翳第八∶此病白藏在黑水下,向日細視,方見其白,或兩眼相傳,疼痛則早輕夜重,間或偃月翳第九∶此疾膜如凝脂,一邊濃,一邊薄,如缺月,其色光白無瑕疵。

前件諸證,并不可治。皆是宿生注受,當有此病,縱強用藥,終無安日。

棗花翳第十∶此候周回如鋸齒,四五枚相合,赤色,刺痛如針,視物如煙,晨輕而晝則痛楚淚,昏暗不見。

白翳黃心十一∶此候四邊皆白,但中心一點黃,大小頭微赤,時下澀淚,團團在黑珠上。

前件亦是肝肺相傳,停留風熱。宜服前還睛散、后墜翳丸。

黑花翳十二∶此候其狀青色,大小頭澀痛,頻頻下淚,口苦,不喜飲食,蓋膽受風寒,宜涼膽丸黃連(洗,不見火)荊芥黃芩草龍膽(各半兩)蘆薈防風(各一兩)黃柏(去皮)地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湯下。

胎患十三∶此候初生二三歲,觀物則近看,轉(zhuǎn)睛不快,至四五歲瞳仁潔白,昏蒙不見,延至無藥可治。蓋胎中受熱,致?lián)p其目,莫能治之。

五風變十四∶五風變?yōu)閮?nèi)障,其候顏色相間,頭疼甚,卻無淚出,兼毒風腦熱所致,日中如常自憂嘆。

雷頭風十五∶此候熱毒之氣沖入眼睛,中年牽引瞳仁,或微或大或小,黑暗全不見。

驚振十六∶此候因病目再被撞打,變成內(nèi)障,日夜疼痛,淹淹障子,赤膜繞目,不能視三光久病內(nèi)障。

前件四證,設有病者,俱不可治。所謂針刀難下手,藥力并無功。若強治之,不過服還睛散綠風十七∶此病初患則頭旋,兩額角相牽瞳仁,連鼻隔皆痛,或時紅白花起,或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或兩眼同發(fā),或吐逆,乃肝肺之病。肝受熱則先左,肺受熱則先右,肝肺同病則齊發(fā)。先服羚羊角散,后服還睛散。(方見前。)羚羊角散家菊防風川芎羌活車前子川烏(炮,去皮尖。各半兩)半夏(泡)羚羊角薄荷上銼散,生姜煎?;驗槟?,食后荊芥、茶清調(diào)下。

烏風十八∶此眼雖癢痛,而頭不旋,但漸漸昏暗,如物遮定,全無翳障,或時生花。此肝有宜服∶瀉肝散郁李仁荊芥(各一分)甘草(炙)大黃(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后溫服。

黑風十九∶此眼與綠風候相似,但時時黑花起。乃腎受風邪,熱攻于眼,宜涼腎。

青風二十∶此眼不痛不癢,瞳仁儼然如不患者,但微有頭旋,及見生花,或勞則轉(zhuǎn)加昏蒙。

前二件證,宜服還睛散。

肝虛雀目二十一∶雀目者,肝臟虛勞,時時花起,或時頭疼,年深則雙目盲。小兒患者,因高風雀目二十二∶雀目二證,病狀雖同,中有異處。蓋高風才至黃昏便不見,經(jīng)年瞳子如金者即此也。

前件二證,均不可治。

肝虛目暗二十三∶此病遠視不明,眼前花子頻起,目皆赤,痛有時,看一成二,此乃肝虛稍稍加涼劑與之。(方見前。)

七十二癥方

肝臟積熱二十四∶眼先患赤痛腫疼,怕日淚澀難開,忽生翳膜腫,或初患一目不見,以致兩作勞用力,肝膈熱勞,宜服∶大決明散石決明(一兩,炒)草決明(炒)羌活山梔子(各半兩)木賊(五錢)大黃(煨)荊芥(上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去心煎湯調(diào),食后服。

傷寒熱病后目昏二十五∶傷寒病安后,眼目疼痛紅腫,或食毒物過多,壅熱上沖,熱淚交流膜,宜服前決明散,后春雪膏點之。

混睛二十六∶此候白睛先赤而后癢痛,迎風有淚,閉澀難開,或時無事,不久又發(fā),年深則色,滿目如凝脂,赤絡橫赤如絲。此毒風積熱,宜服∶地黃散生地黃(一兩)芍藥(半兩)土當歸(半錢)甘草(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后溫服。

肉攀睛二十七∶此證或先赤爛多年,肝經(jīng)為風熱所沖而成,或用力作勞,有傷肝氣而得?;虬W或痛,自兩頭出,心氣不寧,憂慮不二黃散黃芩大黃防風薄荷(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蜜少許煎,食后臨睡溫服。

定心丸石菖薄甘菊枸杞子(各半兩)辰砂(二錢)遠志(一分,去心)麥門冬(一兩,去心)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兩瞼粘睛二十八∶此乃爛眩風是也。雙目赤爛粘滯,經(jīng)年不安,或癢或痛,宜服消風散,桑(方見風科熱證類,仍用驅(qū)風散洗。)膜入水輪二十九∶此因黑珠上生瘡稍安,其痕疤不沒,侵入水輪,雖光未絕,終亦難治。

釘翳根深三十∶此因心肝滯留偏熱,致使眼疼痛生翳膜,經(jīng)久其色如銀釘釘入黑睛,此證不黑翳如珠三十一∶此起在黑水上,如小黑豆,疼痛而淚出,不可用點藥,此乃腎虛受風熱而羚羊角散,后服補腎丸。(方見前。)花翳白陷三十二∶此白翳旋繞瞳仁點點如花白鱗砌者。乃因肝肺伏藏積熱,又吃熱物,遂而點,后服前羚羊角散。

水瑕深翳三十三∶此乃黑水內(nèi)橫深瑕盤,青色沉沉深入,痛楚無時,蓋五臟俱受風熱。宜服清涼散蔓荊子荊芥苦竹葉甘草(各半兩)山梔子(一分,去皮)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薄荷七葉煎,溫服。

玉翳浮滿三十四∶此證黑珠上乳玉色,不疼不痛,翳根不紅,不宜針割,但服前還睛散,磨(方見后。)因他病后生翳三十五∶眼內(nèi)他病得時漸漸不見,初則微生翳膜,后則遍睛俱白,有此者無可順逆生翳三十六∶翳自上而生下者為逆,自下生上者為順,逆則難治,順則易安。宜用點藥磨翳膏空青(二錢)片腦(三錢)蕤仁(一兩,口含,去皮殼)上于乳缽內(nèi)研合,盛旋點之。

雞冠蜆肉三十七∶翳生在瞼內(nèi),如雞冠蜆肉,或青或黑,須翻出看之,阻礙痛楚,怕日羞明熱,后有所傳,宜服決明散。(方見前)瞼生風粟三十八∶兩瞼上下初生如粟米大,漸漸大如米粒,或赤或白,不甚疼痛,堅硬者,成。宜服∶消毒飲大黃(半兩,煨)牛蒡子(一分,炒)甘草(一分)荊芥(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食后溫服。

胞肉膠凝三十九∶眼胞皮肉有似膠凝,腫高如桃李者,時時出熱淚,乃風毒所注。宜消風散(方見風科熱證類及見后。)漏睛膿出四十∶頭結(jié)聚生瘡,流出膿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仍無翳膜。此因心風熱停留在瞼中。宜服∶白薇丸白薇(半兩)防風白蔟藜(去角,炒)石榴皮羌活(各三錢)上為末,米粉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蟹睛疼痛四十一∶此證如大豆出黑珠上,疼痛不可忍,又名損翳。亦不可用點藥,宜服前決突起睛高四十二∶風毒流注五臟,不能消散,忽然突起,癢痛。熱極所致,宜服前瀉肝散。

風起偏四十三∶偏風牽引,雙目斜,淚出頻頻,卻無翳膜,不癢不痛。宜服消風散,用見風科熱證類。)倒睫拳毛四十四∶此疾淚出涓涓,翳膜漸生,乍愈乍發(fā),多年不安,眼皮漸急,睫倒難開,瞳仁不安,此乃脾受風熱。先服瀉肝散,后服∶五退散蟬蛻(洗)蛇蛻(醋煮)荊芥豬蹄退(一分,微炒)穿山甲(燒,存性)川烏(炮,去皮)上為末。鹽湯調(diào)下二錢。

風牽瞼出四十五∶上下瞼俱赤,而或翻出一瞼在外,此亦脾受風毒,宜服前五退散。若患年則不可治之。

神祟疼痛四十六∶舊無根,因忽然疼痛,或如針刺,或如火炙,及太陽穴掣痛,早輕晚重。

服決明散。(方見前。)旋螺尖起四十七∶目疼痛生翳膜,尖起而赤似旋螺。宜服前通肝散,次服前決明散。

鶻眼凝睛四十八∶輪硬而不能轉(zhuǎn)側(cè),此為鶻眼凝睛,此不可治。

轆轤轉(zhuǎn)關四十九∶此乃睛藏上下瞼,不能歸中,所以言之為轆轤也。其證亦難治,然當且服天門冬飲子天門冬茺蔚子知母(各二兩)五味子防風(各一兩)人參茯苓羌活(各兩半)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食后服。

瀉肝散麥門冬(去心,二兩)大黃黃芩細辛芒硝(各一兩)黑參桔梗(各兩半)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食后服。

被物撞打五十∶目被撞打,疼痛無時,瞳仁被驚,昏暗蒙蒙,眼眶停留瘀血。用地黃膏貼去決明散。

地黃膏生地黃(一合)黃連(一兩)黃柏寒水石(各半兩)上地黃研自然汁,和藥成餅子,要用時以紙貼目上。非但是撞打可用,凡風熱赤目熱淚出等撞刺生翳五十一∶因撞刺生翳,疼痛無時,經(jīng)久不安者。復被物撞之,兼為風熱所攻,轉(zhuǎn)加見。宜服∶經(jīng)效散大黃當歸芍藥(各半兩)北柴胡(一兩,去蘆)粉草連翹(各一分)犀角(一錢后入)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食后服。仍用前磨翳膏點之。

血灌瞳仁五十二∶瞳仁為血灌注,其痛如錐刺,皆無翳膜,睹物不明者?;蛞蛴袚p,或由肝歸而得,宜引血歸肝。

通血丸生地黃(焙)赤芍藥(各半兩)川芎(一兩)甘草(五錢)防風荊芥當歸尾(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食后荊芥、薄荷、茶嚼下,血即散而歸肝。又恐眼目生花,須昧目飛塵五十三∶塵埃飛揚入目,粘睛不脫,或被飛絲所侵,或被沙石所苦,疼痛引澀,揩后瞿麥散敷。

天行赤目五十四∶目忽然赤腫,晨昏痛澀,此天行時疾,或長幼傳染不安,雖因熱氣相傳,服前瀉肝散即安,虛人則用后五行湯洗。

暴赤眼后忽生翳五十五∶此證輕則無妨,重則疼痛,而白睛紅花,乃生翳膜者,是五臟積熱次服前瀉肝散。

胎風赤爛五十六∶小兒初生下便有此證,至三四歲雙目紅而眩邊赤爛,時復癢痛,經(jīng)年不安桑白皮煎湯調(diào)下,仍以后湯泡散洗。

風赤瘡疾五十七∶眼兩瞼似朱砂涂而生瘡,黑珠端然無所染。此因風熱生于脾臟,若經(jīng)久不宜服前五退散,次湯泡散洗。

沖風淚出五十八∶風證至冬月極甚,發(fā)作不休。此因肺虛受風,遇風冷發(fā)。宜服∶白僵蠶散白僵蠶(直者,去絲嘴,炒)粉草細辛(各半兩)旋復花(蒸熟,焙,半兩)荊芥(一分)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后溫服。

暴風客熱五十九∶眼為暴風熱所攻,白睛起障覆黑珠,瞼腫癢痛,宜服前藥。

瞼硬睛疼六十∶瞼中紅赤而堅硬,眼睛疼痛,而淚出無時,怕日羞明。宜服前通肝散。若有春雪膏點之。

痛如針刺六十一∶睛忽然疼痛如針刺,雙目根緊急,坐臥不安。此因熱毒在心,服洗心散,(方見大方科積熱類。)癢極難任六十二∶眼癢極甚,瞳子連間皆癢,不能收瞼。此因清凈腑先受風熱得之。宜服驅(qū)風一字散川芎(半兩,炮,去皮尖)羌活防風(各一分)川芎荊芥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薄荷湯調(diào)下。

起坐生花六十三∶凡起坐生花,或覺頭旋而悶,耳內(nèi)蟬鳴。此乃腎虛兼受客熱,不節(jié)房事,瞳仁干缺六十四∶此證其睛干澀,全無淚液,或白或黑,始則疼痛,后來稍定,而黑不見。

此證不可治療。

黃膜上沖六十五∶黑睛從下生,其黃膜上沖,疼痛至甚,閉澀難開。此乃脾經(jīng)受風,食毒傷服∶犀角飲犀角(二角)黃芩(半兩)白附子(一分,炮,去皮尖)麥門冬(一分,去心)車前子羌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后溫服。

赤膜下垂六十六∶眼中有膜,自上垂下遮黑睛,或名垂簾膜,望風淚出,怕日羞明,此乃客明上膏點之,次服前通肝散。

小赤脈六十七∶小中生赤脈,漸漸沖眼,急宜早治。此蓋三焦積熱得之,宜服前犀角飲熱毒等物及房事方安。

小兒通睛六十八∶小兒雙眼睛通者,欲觀東邊,則見西畔。若振掉頭腦,則睛方轉(zhuǎn),此肝受牛黃膏牛黃(一錢)犀角(二錢)金銀箔(各五片)甘草(一分)上為末,蜜丸,綠豆子大。每服七丸,用薄荷湯吞下。

小兒斑瘡入眼六十九∶眼胞患斑瘡,熱氣沖透睛中,疼痛淚出,翳如銀片,腫澀難開,宜服柴胡散柴胡黃芩芍藥(各半兩)甘草(一分)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大人小兒加減服。兼以藥墜洗之。(余方見后。)小兒瞼中生贅七十∶眼瞼中生贅子,初生如麻子大,日漸如豆,懸垂瞼內(nèi)。用脾經(jīng)風熱所攻退散。

小兒疳眼七十一∶小兒疳眼初生則澀癢,久而生瘡,翳腫難開,怕見光明,時時出淚。此因因瀉痢后虛熱上沖。不可點,宜服前還睛散。(余方見小方科諸疳類。)小兒青盲七十二∶胎中受風,五臟不和,嘔吐黃汁,兩眼一同視物不明,無藥可治。

上七十二證方藥條陳于前,毋謂其略。蓋眼科中用藥,不可太繁,或有好奇,鳩撮眾藥,合為一方,不問虛實冷熱,悉與服之,群隊爭功。豈知補瀉溫涼之性各異,其為害也不少,可

七十二癥方

加味磁朱丸丹砂之畏磁石,猶火之畏水,今合用之,砂法火入心,磁法水入腎,心腎各得其養(yǎng),則目自然明。

蓋目疾多因脾胃有痰飲漬侵于肝,久則昏眩。神曲倍于二味,用以健脾胃消痰飲,極有方效神曲(四兩)辰砂(一兩)磁石(二兩,,醋淬七次)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日進三服。常服益眼力。一方,加夜大補腎丸治腎氣不足,眼目昏暗,瞳仁開縮,漸成內(nèi)障。

磁石(,醋淬七次)菟絲子(酒蒸,研。各二兩)五味子熟地黃枸杞子楮實覆盆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食后,鹽湯下。

養(yǎng)肝丸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淚,久視無力。

當歸(酒浸)車前子(酒浸)防風白芍藥蕤仁熟地黃川芎楮實(各等分)是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不以時溫水下。

錦鳩丸治肝經(jīng)不足,風邪內(nèi)乘上攻,眼暗淚出,怕日羞明,時時癢痛,譫視茫茫,多見黑花,或生翳膜,并治之。

草決明子(二兩)牡蠣(,取粉)黃連(去須)杜蒺藜(炒,去尖)防風(去蘆)甘菊花(揀凈)肉桂(去皮。各五兩)蕤仁羌活(去蘆)瞿麥(各三兩)蔓荊子(二升,淘洗,絹袋盛飯上蒸一伏時,取出曬干)白茯苓(去皮,四兩)細辛(去苗,五兩)羯羊肝(一具上為末,煉蜜和杵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心,溫酒或溫水下,早午臨臥日三服。

如久患外障眼,服諸藥未效者,漸加服五十丸,必效。暴赤眼疼痛,食后用荊芥湯下二十丸駐京丸治肝腎俱虛,眼常黑暗,多見黑花,或生障翳,視物不明。

菟絲子(酒浸,炒,取末五兩)熟地黃(洗蒸,三兩)車前子(三兩)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青鹽丸、巴戟丸治并同上。(各見大方科虛損類。)錦雞、駐景、青鹽、巴戟四件合和,鹽湯吞下二三十丸。久服除昏花,增目力,大效。

花草膏治患眼腫痛澀癢,昏淚羞明。

羯羊膽(一枚,飯上蒸熟)上以冬蜜研和,入朱砂末少許,頻研成膏,食后臨臥,匙抄少許含咽,亦可點目。

椒目丸治久年眼生黑花不可者。

椒目(炒,一兩)蒼術(二兩,炒)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茶下。十日可效。

黑神散治血壅赤腫。臨臥,酒調(diào)服。(方見產(chǎn)科產(chǎn)后類。)加味參附正氣散治男子婦人眼昏暗,不生眵糞,此便是元氣憊,腎經(jīng)虛,夜間小便二三次,耗傷陽氣,致生內(nèi)障。腦中有風,致鼻流清涕,或腦脂流下,或瞳仁開闊,此皆腎憊黑水散也。加炮附子、枸杞子去梗炒,揀菊花蕊、生姜、紅棗煎,食前空心服。仍以綿鳩、青鹽、山藥八味等丸對和,食前溫酒服。及四柱散、十全大補湯去熟地黃,加附子、枸杞子、菊花蕊,藿香正氣散并用,姜、棗煎服。婦人服冷藥過多,或崩或白帶,致令眼昏不見,赤可服此急救。(方見大方科諸氣類。余方并見虛損傷寒類。)

七十二癥方

八珍散治心熱沖眼,赤腫澀痛,熱淚羞明。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苦竹葉七皮,生地黃二根,桑白皮七寸煎。食后臨睡服。(方見大方科積熱類,即八正散。)圣效散治諸般風熱,風癢熱毒,大人小兒生翳生膜,生血筋,但是外障熱眼,并可服。若內(nèi)障是虛,則不宜服。

黃芩北細辛甘草熟地黃大黃山梔子赤芍藥當歸尾(極細者)牛蒡子桑白皮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溫冷服,合滓煎,早食、午食、晚食、臨臥各一服。

忌雞、魚、酒、面、糯米、咸、酸、熱、油諸般毒物。眼乃一身之言,如不能忌,已藥亦無功,自陷此身也。每日丸白煮精豬肉咽飯,或山藥、蘿卜菜、果核、棗子、柿子、銀杏、土瓜、榧子、生葛可吃。

地黃丸《素問》云∶久視傷血。血主肝,故勤書則傷肝而目昏,肝傷則自生風,而熱氣上湊,目昏益盛。不宜專服補藥,當益血鎮(zhèn)肝,而目自明。

熟地黃(兩半)黃連(去須)決明子(各一兩)防風甘菊花羌活桂心朱砂(研)沒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食后,熟水下三十丸,日三服。

決明散治風熱毒瓦斯上攻,眼目腫痛,或卒生翳膜,或赤脈肉,或澀癢,羞明多淚,或始則昏花,漸成內(nèi)障,但是一切暴風客熱,并宜服之。

黃芩甘菊花(去枝梗)木賊草決明子石膏赤芍藥川芎川羌活甘草蔓荊子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食后服。

敗毒散治熱眼澀癢昏蒙。每服三錢,加薄荷、桑白皮煎。(方見大方科傷寒類。)羊肝丸治肝經(jīng)有熱,目赤睛疼,視物昏澀。

羯羊肝(一具,生用)黃連(去須,別研為末)上先將羊子肝去筋膜,于砂盆內(nèi)擂爛,入黃連末,杵和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五行湯治眼暴赤時行,赤腫作痛。

黃柏(用刀略去粗皮,取內(nèi)皮不以多少)上以濕紙裹,黃泥包煨,候泥干取出。每用一彈子大,紗帛包,水一盞浸,飯上蒸熟,乘熱地黃膏治赤眼。

上用生地黃肥者,洗凈研細,絹帛包之,仰臥,以藥搭在眼上,初似礙而痛,少頃清涼。

小又方治血灌瞳仁,生障膜。

上用生地黃研細,和大黃末成膏,以帛鋪二寸,掩在眼上??稍僖字?。

黃連湯治火眼。

鷹爪黃連(七莖,去毛節(jié))杏仁(七粒,去皮尖)北棗(七枚,大者)上用新瓦盆保存,入水八分,以紙覆蓋,慢火熬,存二三分,放在地上去火毒。候冷,存在湯瓶上蒸溫,不要熱。病者仰臥,令人滴藥汁在眼尖角近鼻者,候口中有苦味,即是藥透。

蔓荊散又名小洗肝散。治赤腫澀痛多淚。

瓜根蔓荊子荊芥梔子甘草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先熏后服,食后用之。

春雪膏治眼目赤腫,翳障羞明。

硼砂(三錢)腦子(一錢)通明樸硝(五錢)上為末,入乳缽研,再用細絹羅過。每用一小錢光弦者,點津液沾藥末入目中,閉霎時,令穿針散治同前。

木賊(五錢,去黑不用陳者)香附子(去毛)細辛(凈洗,日干)菊花(去梗蒂)羌活(各上為末。每服二錢,用好茶少許同點,食后服。

又方治眼有血紅,或有紅線,及生糞。此是熱眼,服前經(jīng)效散。

又方治眼開不得,羞明怕日。此是風熱牽閉所致。芎芷香蘇散加前胡、連根蔥白三莖煎服。若臟腑閉,加大黃。小兒翳障及瘡疹不得開,加生桑白皮七寸同煎,根新能瀉肺,膜不生翳便退。(方見大方科傷寒類。)石決明散治眼生外障,不問男女小兒皆治。先服經(jīng)效散不退,卻進此藥。

石決明(一兩,火)蒺藜(炒去刺,稱二兩)荊芥穗(二兩)薄荷葉(一兩)人參(蜜炙上各于地上出火毒,研末。每服二錢,沙糖冷水調(diào),食后。

食治方治眼赤腫,及治每睡起時赤,須臾又白,名血熱,非肝病也。

上以生地黃自然汁,以粳米半斤三次浸,三次暴干,用瓷瓶煎湯一升令沸,下地黃及米煮成貼藥治眼腫痛十分大者。

上以生姜自然汁調(diào)飛過白礬貼眼胞上,痛即止。

又方治風熱上沖,肉攀睛。

上用青萍少許研爛,入片腦子少許,貼眼上。頓效。

七十二癥方

消風散治昏澀風癢,加荊芥煎湯服。(方見風科熱證類。)菊花散治肝受風毒,眼目昏蒙,漸生翳膜。

蟬蛻(去足)木賊(去節(jié),童便浸一宿,曬)白蒺藜(炒,搗去刺)羌活(各三兩)甘菊(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diào)下。

白蒺藜散治腎經(jīng)風毒攻眼,昏淚澀癢。

白蒺藜(炒,搗去刺)防風甘草(各一兩)甘菊(去萼,一兩半)生直僵蠶(炒去絲嘴,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少鹽點服。

蟬花無比散治風眼,氣眼,昏淚癢翳膜,或頭風牽引,眼小胞爛,并治之。

石決明(用東流水入鹽煮一伏時,細研如粉)當歸防風羌活(各一兩半)蟬殼(洗曬)甘草(炙。各一兩)荊芥細辛蛇皮(皂角水洗浸,新瓦焙。各半兩)茯苓(二兩)蒺藜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泔或茶清,食后調(diào)下。

流氣飲治風熱攻眼赤腫。

荊芥穗梔子仁牛蒡子蔓荊子甘菊花細辛甘草(炙)防風白蒺藜(炒去刺)玄一宿,焙,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紫蘇或蜜湯調(diào),食后臨臥服。

菩薩散治風毒攻眼,昏淚颼癢。

蒼術(二兩,日換童便浸二宿,銼,曬)防風(二兩)白蒺藜(炒,搗去刺,二兩)荊芥穗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蛴孟L散夾和尤佳。(方見風科熱證類。)驅(qū)風散治爛眩風赤浮翳,肉攀睛,澀癢眵淚。

防風(去蘆)龍膽草(各五錢)銅青(三錢)五倍子(二錢)淡竹葉(一握,去根)上為末。每服半錢,熱湯一合泡,停冷澄清洗,捷效。

圣草散治爛眩風,此眼有蟲,細如絲,色赤而長,滋生不已。

覆盆子葉(不以多少)上洗凈,研自然汁,以皂紗帛蒙在眼上,以筆蘸藥汁于上下眼眶,當有細蟲出于紗上。

或研細著藥于紗上便睡亦可。此方治眼暗不見物,冷淚浸淫不止,乃青盲者,其法搗取自然汁澄,陰干,入飲男子乳化開,點入目中,即仰臥,更入少許腦子尤好。三四日間視物如年少。

偶得方治爛眩風眼癢痛,淚漬兩瞼皆成瘡,百藥不效,用此點之,須臾淚下,從瘡中流出,其間有小蟲立愈。

黃連淡竹葉(各一兩)柏樹皮(干用半兩,濕用二兩)上銼散。以二升水煎至五合,稍冷用,滴目內(nèi)兩及洗爛處,日三四次。

洗方治爛眩風,赤眼。

五倍子(捶碎,去蛀末)蔓荊子(揀凈)上用水煎,澄清,溫熱洗?;蛴蒙V伊芩矗嘈?。

又方青礬火研,出火毒,每用半匕,熱湯一盞泡,溫洗。爛筋及拳毛倒睫效。

又方治眼癢,多因布巾拭破了眼眩,致成爛眩風,不得干好。

白礬(一兩,過)銅青(三錢)上同研細和勻,如色白,再加銅青,每用半錢,熱湯一合泡,澄清,以手蘸開眼,如法洗,必澀,不可拭干,但閉目坐待澀止,自然眼開。如藥冷,將紙蓋盞面,于湯瓶上坐溫又洗。

七十二癥方

木香流氣飲治因怒氣,或食熱物,或飲酒而致目赤,眼胞紫,內(nèi)生赤脈,加大黃煎服。復加川芎,治氣眼浮軟,上壅朦朧。

分心氣飲治同上。挾熱者服之特效。(方并見大方科諸氣類。)石膏羌活散治久患雙目不睹光明,遠年近日,內(nèi)外氣障,風翳昏暗,拳毛倒睫,一切眼疾羌活(治腦熱頭風)密蒙花(治羞明見日)木賊(退翳障)川白芷(清利頭目)北細辛(去石膏(清頭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臨臥,蜜水一盞調(diào)下,或茶清,或淘米第二遍泔水調(diào),日進三服。

七十二癥方

退翳散治目內(nèi)翳障,兼治瘡疹后余毒不散,目生翳膜。

真蛤粉(別研,一兩)谷精草(一兩,為末)上和勻,每服二錢,用生豬肝一片,三手指大,批開,摻藥在上,卷定,再用麻線外扎,濃物搐藥治目赤后暴生翳。

上以鵝不食草塞鼻中,立瘥。

觀音夢授方治內(nèi)障及因病赤眼,食咸物而得者。

夜明砂(洗凈)當歸(去尾)蟬蛻(去足翼)木賊(去節(jié)。各三兩)上為末,用白羯羊肝四兩,湯煮爛,搗如泥,入藥末,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溫熟水下五十丸羊肝丸治醫(yī)障青盲,服之眼可復明。(方見前。)點藥治外障眼。(亦名豬膽方。)上以豬膽一枚,用銀石銚煎成膏,入冰片腦子少許,點入眼中。微覺翳輕,又將豬膽白膜皮呂仙翁方治內(nèi)障有效。

生熟地黃(切焙)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上等分,為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米飲下五十丸。

單方治瘡疹入眼,及昏暗翳尤妙。

上用兔子糞焙為末,每服用好茶清調(diào)下即安。須待疹瘡安后服此。

重明散治風熱內(nèi)外障氣眼疾。

川獨活(去蘆)川羌活(去蘆)川芎射干仙靈脾防風(去蘆)甘草井泉石蒼術(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溫服,食后臨臥日三服。

小五退散治內(nèi)障眼。

蟬蛻蛇蛻蠶紙烏雞卵殼男子發(fā)上夾燒存性,研為末。每用一錢,和羊肝湯吃,不以時常服。

麥門冬丸治內(nèi)障眼。

熟地黃麥門冬車前子上等分,旋焙旋研,煉蜜丸,用酒送下二三十丸,屢效。

還睛丸治眼目昏翳。

蟬蛻(洗曬)蒼術(童尿換浸二宿,焙)熟地黃(洗焙)川芎白蒺藜(炒,杵去刺。

各一半生)杏仁(去皮尖,焙)菟絲子(研,酒浸,焙)蛇皮(酒浸,洗凈,焙)防風(各五錢)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一丸,食后細嚼,薄茶下。

龍膽膏治遠年近日翳膜遮障,攀睛肉,連眶赤爛,視物昏暗,不睹光明,隱澀多淚,迎開,治之神效。

爐甘石(不以多少,揀粉紅梅花色者為妙,用坩堝子盛,火七次,入黃連淬七次用)黃連候膽草(不以多少,洗凈,日干,不見火,細研為末,一錢)好黃丹(羅過,半錢)上件同白蜜四兩,一處入在一紫黑瓷器內(nèi),文武火慢熬,以竹篦子攪如漆色,不粘手為度。

化開神仙照水膏治障翳。

黃蠟黃丹(水飛。各一兩)蛇蛻(一分,獨燒)水銀(一錢)初生烏雞殼(一個)上以柳木棰三細,滴蠟為餅,臨臥用之,候天明,將水照眼,藥墮水中,膜盡去。

照水丹神驗點翳。

朱砂(半錢)海螵蛸(一錢)上入乳缽內(nèi)同研細,水飛過,澄取,又用少許黃蠟熔,旋入藥,待要用時,就火旋丸如蘿卜妙。

七十二癥方

點眼膏子治眼目諸疾。

上用羊膽一枚,入蜜一錢在內(nèi),線扎定,坩堝內(nèi)滿入水煮熟,冷水內(nèi)浸,取出候干,傾入角洗方湯泡散治肝虛風熱攻眼,赤腫羞明,漸生翳障。

當歸尾赤芍藥黃連(去須)杏仁(各五錢)銅青(二錢)薄荷葉(三錢)防風(五錢)上銼散。每用二錢,極沸湯泡,乘熱先熏后洗,冷則再暖用,日兩三次。又方,沸湯白鹽入水淋法∶治眼睛腫脹突出,新汲水沃眼中,數(shù)換水,睛自入。仍以麥門冬、桑白皮、山梔仁通口服之。

明上膏治遠年日近,不睹光明,內(nèi)外障眼,攀睛肉,??舫酄€,隱澀難開,怕日羞明,有淚,視物茫茫,時見黑花,或瞼生風粟,或翳膜侵睛,時發(fā)癢痛,并皆治之。此藥神兼治口瘡,涂之立愈。

白沙蜜(一斤)黃丹(四兩)砂乳香青鹽輕粉硼砂腦子(各二錢。并別研)麝魚骨(各半兩)上件藥,于凈室中不得令雞犬婦人見,用銀石器慢火先炒黃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沫散指甲內(nèi)浸若治治赤眼后生翳膜方。

上以蘭香子凈洗曬干,每用一粒,以箸點大頭,閉目即覺藥在目內(nèi)團丸旋轉(zhuǎn),藥力過即不洗眼方韶粉防風馬牙硝餅子銅青上為末。每用一字,溫湯調(diào),不拘時洗,立效。

小決明散治斑瘡入眼。

草決明青葙子干葛槐花敗荷葉(水上者,一皮)上為末。食后,米泔水調(diào)下二錢。如四五十日病,只此藥,若半年日久,則眼老睛懸,宜合香白芷香附子連翹甘草蟬蛻上銼散。每服兩錢,水一盞煎,去滓調(diào)前藥服,仍忌熱味。

浮萍散治斑瘡入眼,大人小兒皆可用之。

浮萍(陰干為末)上每服二錢,以生羊子肝半個,入盞內(nèi)以杖子刺碎,沒水半合,絞取肝汁調(diào)下,食后。

不甚黃連膏治眼肉攀睛,風癢淚落不止。

樸硝(一升,以水半盞淘去土,陰干用)白丁香(半升,以水半盞淘去土,攪細用)黃連(上取水,入消、香,釜內(nèi)熬至七分,淘出令經(jīng)宿,水面浮牙者,取出控干。以紙作袋盛,風滌昏膏治風眼疼痛不可忍者,洗之妙。

好崖蜜(半斤)黃連(五錢)沒藥(二錢半)黃丹(四錢,炒紫色)上入蜜同熬黑,煎黃連成稠汁,入二味藥內(nèi)煎熬稠,更入沒藥末同熬數(shù)沸,濾去滓,洗。

仍通天散治偏正頭疼,一切壅滯。明目。

赤芍藥川芍黃連黃芩玄胡索草烏頭當歸乳香(別研。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少許,紙捻子蘸藥搐鼻,神效。

飛絲入眼腫痛方上用清茶汁點如神。刮指甲上細屑,箸點津液,點爪屑入眼中,其絲自聚拔去。又方,飛絲運黑法∶治飛絲入眼,令人眼脹突出,痛不可忍。新筆兩三管,濡好墨,更換頻運眼上,飛筆而出,即安。

灸法∶目中痛不能視,上星穴主之,其穴直鼻上入發(fā)際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仍先灸噫噫穴,其穴在肩膊內(nèi)廉第六椎兩旁三寸、其穴抱肘取之,灸二七壯。次灸風池,其穴在顳發(fā)際陷中與風府正相當,即是側(cè)相去各二寸。青盲無所見,遠視,目中淫膚白膜覆瞳子,巨主,其穴在鼻孔下俠水溝旁。眼暗,灸大椎下數(shù)節(jié)第十,當脊中安灸二百壯。惟多愈佳,至驗。風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節(jié)頭骨上五壯,炷如小麥大,左手亦如之。目卒生翳,灸大指節(jié)橫紋三壯,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

針法∶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遠視,昏夜無見,目動,與項口參相僻,不能言,刺承泣,穴在目下七分直瞳子。

七十二癥方

開明丸治年深日近翳障昏蒙,寂無所見,一切目疾。

熟地黃(兩半,酒洗)菟絲子(酒洗)車前子麥門冬(去心)蕤仁(去皮)決明子地膚仁(炒只用肝薄切,上為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日三服。乃戒忌生姜、糟酒、炙爆等熱物。

當歸丸治頭疼腦虛,眼目昏蒙。

生犀人參白術當歸芍藥木香茯苓丁香牛膝(酒炒)蓯蓉天麻(各半兩)上為末,好酒三升,生羊膽一枚,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麝香酒下。

明眼地黃丸治肝腎虛熱風毒,黑花眵淚。補肝益腎大效。

石斛(去苗)防風(去蘆叉。各二兩)枳殼(去穣,麩炒,二兩)生干地黃熟干地黃(洗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或米飲,鹽湯亦可。忌一切動風毒等菊花散治目赤腫。麻豆傷寒后,服熱藥并毒食,腫痛如桃李大不得開者。

黃芩大黃菊花甘草防風(各一兩)土當歸(半兩)上銼散。十歲以下每服二錢,水一盞煎,空心服。

貼藥治小兒赤熱腫目。

川大黃白礬樸硝上為末,冷水調(diào),作掩子貼目上。

搐鼻藥治風熱,腫赤難開。

雄黃(水通過)辰砂(各二錢)細辛(半兩)腦麝(少許)上為末,口含水少許,搐鼻中。

決明丸治諸般眼患,因熱病后毒瓦斯攻目,生翳膜遮障,服此漸漸消退,免使針刀。

青葙子(炒)防風枳殼(各一兩)茺蔚子細辛(各半兩)枸杞子澤瀉生干地黃石門冬(去心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麥門冬煎湯送下。

洗藥治目生翳膜,內(nèi)外障。

海螵蛸生龍膽草(少許)上為末極細,用熱湯浸起,以銅箸點洗五七次。

點藥暑月行路眼昏澀者。

生龍膽草汁(一合)黃連(三寸,切爛)上用生絹出汁,點入目中。

密蒙花散治十六般內(nèi)障,多年昏暗,或近日不明,淚出眩爛,一切目疾,并皆治之。

羚羊角(一兩,水煮,銼,炒干)人參(一兩)密蒙花(二兩)覆盆子蠐螬(醋浸。

各一半兩)上為末,食后,用飯飲調(diào)下二錢。

點眼藥上用大田螺一個,凈養(yǎng)去泥,然后入瓦合中,以腦、麝少許,入田螺內(nèi)掩中,封起,候十日洗眼碧霞散銅青(三錢)滑石(一錢)土膏(半兩)輕粉麝香(各少許)上為末,每用少許,湯泡洗。

敷藥瞿麥散上以瞿麥炒令黃色,為末,用鵝涎調(diào),逐時涂頭即開。

墜翳丸青羊膽青魚膽鯉魚膽(各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麝香(少許)石決明(一兩)上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磨翳散龍腦曾青水晶(各半兩)真珠末琥珀(各一分)上為末,夜后以少許點,立效。

空青丸治沉翳細看方見,其病最深。

空青(二錢)五味子車前子細辛(各一兩)防風生干地黃知母(各二兩)石決明(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茶送下。

總論

口為身之門,舌為心之官,主嘗五味,以布五臟焉。心之別脈,系于舌根,脾之絡脈,系于舌旁,肝脈絡于舌本。三經(jīng)為四氣所中,則舌卷不能言,七情所郁,則舌腫不能語,至如心熱則舌破生瘡,肝壅則出血如涌,脾閉則白苔如雪,此舌之為病也。口則又稍不然,蓋熱則口苦,寒則口咸,虛則口淡,脾冷則口甜,宿食則酸,煩躁則澀,乃口之津液,通乎五臟,臟氣偏勝,則味應乎口。或勞郁則口臭,凝滯則生瘡,生瘡者夜不可失睡,晝不可就寢,違此必甚。唇乃全屬于脾,唇有病則多宜隨證以治脾也。齒乃骨之余,腎主營養(yǎng),呼吸之門戶也。故腎衰則齒豁,精盛則齒堅。又手陽明大腸脈入于牙齒,灌于大腸,壅則齒亦浮腫,虛則宣露,挾風則上攻面目,疳則齲,(丘禹切。蛀蟲也。)為脫為痔,皆當隨證治之。喉者,候也。咽者,咽也。咽接三脘以通胃,故以之咽物,喉通五臟以系肺,故以之候氣。氣喉、谷喉,皎然明白。人諸臟熱則腫,寒則縮,皆使喉閉,風燥亦然。五臟久咳則聲嘶,聲嘶者,喉破也,非咽門病。若咽腫則不能吞,干則不能咽,多因飲啖辛熱,或復嘔吐咯傷,咽系干枯之所致也,自與喉病不同。又有懸壅暴腫,閉塞喉嚨,亦如喉閉狀,但懸壅在上及關下,

口病

治心脾有熱,口瘡。

口病

治血熱,口瘡。(以上方并見大方科積熱類。)

口病

治胸中郁熱,口臭,煩渴。(方見大方科失血類。)

口病

治口破生瘡。米飲下。(方見大方科咳嗽類。)

口病

治虛熱上壅,口瘡。生姜、蘇葉煎。食前蠶黑錫丹,每服二十粒。(方見大方痼冷類。)

口病

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嗌腫痛。少許摻患處,咽津。

寒水石(,三兩)辰砂(二錢半,別研)生腦子(半字)上為末,日夜數(shù)次用。小兒瘡疹攻口,先以五福化毒丹掃,卻用此摻,立效。(方見小方科

口病

治口瘡,臭氣瘀爛,久而不瘥。

黃柏(半兩)螺青(二錢)上為末,臨臥置一字在舌下,不妨咽津,遲明瘥。一法,以銅綠易螺青。

口病

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升麻赤芍藥人參(洗)桔梗(去蘆)干葛(各一兩)甘草(生用,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溫服,不拘時候。一方,加薄荷、黃芩。

口病

治一切壅熱,咽喉閉腫,不能咽物,口舌生瘡,舌根強,言語不正,腮項腫痛。

蒲黃青黛硼砂焰硝甘草(各等分)上為末。每用手指捻摻于喉中,津咽。或呷少冷水送下,頻頻用之。

口病

治毒熱口瘡,或下虛邪熱。

上用干姜、黃連為末,摻瘡上。初若不堪,應手而愈。

口病

治口瘡。

黃柏(蜜涂,炙紫色)滑石(研。各半兩)五倍子(小嫩者,一兩)上為末,和勻。每服半錢許,干摻瘡上,良久可飯食,奇效。

敷方治滿口瘡爛。(方見小方科口瘡類。)

口病

治口瘡,以涼藥敷之不愈者。

杏仁(十粒,去皮尖)輕粉(一字)上研杏仁調(diào)勻,臨臥敷瘡上,少頃,吐之,勿咽。

口病

治口瘡,臭氣瘀爛,久不瘥者。

上用黃柏半兩,青黛一錢,為末,臨臥安舌下。

口病

治口氣熱臭。

香白芷川芎(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食后臨臥,噙化一丸。

口病

治心氣不足,口臭。

上用益智去殼,加甘草為末,時復干咽下?;蚍袦c,立效。

口病

治口臭,口干,口舌瘡。

寒水石(燒紅,十兩)硼砂(二兩)腦子麝香(各二錢)馬牙硝(枯,四分)甘草(浸汁熬膏,二兩)上為末,甘草膏搜為丸,麻子大。用噙咽。

又方香附子炒去毛,為末。早晚以少許揩牙上。

口病

治口瘡,立效。

五倍子遠志(去心。各半兩)上為末。摻少許于舌上。吐出而瘡已效。

又方樸硝、寒水石各一錢,為末,朱砂少許,和勻敷瘡上。

又方生姜自然汁漱口數(shù)次,涎出而效。

口病

治口瘡。縮砂殼火存性,為末。摻口內(nèi)瘡上,即安。

口病

治口吻邊生瘡,浸淫不愈。檳榔火,為末,入輕粉,用飯甑上滴淚調(diào)敷瘡上,立效。

口病

治口瘡及咽痛。

地龍(去土,炙)吳茱萸(去浮者。各等分)上為末,米醋入生曲,調(diào)涂足心,神效。

口病

上以茱萸為末,水調(diào)敷足心,效。最宜治小兒口瘡,不肯服藥者,一貼而愈。

濯足法∶治下虛上壅,口舌生瘡。

上以白礬為末,用湯化以濯足。

唇病

治脾肺氣虛,憂思過度,營衛(wèi)不和,唇裂沈緊,或口吻生瘡,容色枯悴。男子失精子血衰,悉宜服之。

甘菊花肉蓯蓉(酒浸,洗切)枸杞子巴戟(去心。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湯下。

唇病

治風熱蘊于脾經(jīng),唇燥沈裂,無色。

白芷升麻枳殼(去瓤,麩炒)黃芩防風(去蘆)半夏(湯泡七次)石斛(去根。

各半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不以時服。

唇病

治風腫在脾,唇口動,或生結(jié)核,或為浮腫。

薏苡仁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各三分)上銼散。煎同上。

唇病

治唇緊燥裂生瘡。

上以橄欖不拘多少,燒灰為末,以豬脂和涂患處。

唇病

治口緊唇小,不能開合,飲食不得,不急治則死。此亦奇病,以此方治之得效,名唇,又名沈唇。用白布作燈炷如指大,安斧刃上。燃炷令刃上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一故青布亦佳,或青布灰以酒服,亦可和豬脂涂敷。又以蛇皮揩拭,為灰敷之。又以蠐末,豬脂調(diào)。又燒亂發(fā)、蜂房、六畜毛燒灰,用脂調(diào)敷。莧實條,亦名馬齒莧,煮汁灸法∶治緊唇不能開合,灸虎口,男左女右。又灸承漿三壯,穴在頤前唇下,足陽明之會。

舌病

治心脾虛熱上攻,舌生瘡,舌本強,頰兩邊腫痛。

柴胡升麻芍藥梔子仁木通(各一兩)黃芩大青杏仁(去皮尖。各三分)石膏(上銼散。每服四錢,姜五片煎,食后服。(寒重者,八正散。方見大方科積熱類。)

舌病

治風寒傷于心脾,令人憎寒發(fā)熱,齒浮舌腫。(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類。)

舌病

治中風舌本強,難轉(zhuǎn),語言不正,神妙。

蝎梢(去毒,一分)茯神木(銼炒,一兩)龍腦薄荷(焙干,二兩)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diào),食后服。

舌病

治唇舌腫破生瘡,煩渴。(方見小方科疹瘡類。)

舌病

治風濕寒,舌強不能語。

枯礬桂心(各二分)上為末。每用一錢,安舌下?;蛴谜嗌⒅沃?

治木舌腫滿,口中氣不得吐。

上用臘茶、陳白梅、巴豆七粒去殼,同搗如膏,薄荷水調(diào)稀,羽刷口中,得下咽,片時泄瀉又方上以釜底黑煤研勻,內(nèi)外涂舌,良久平。又方,真蒲黃、海螵蛸為末。內(nèi)外皆涂之。

又方治大人小兒重舌,腫起舌下。

上用樸硝研水敷咽喉外,其內(nèi)用成塊者含,涎出乃平。一方,地鱉蟲和薄荷研汁,帛包蘸舌蘸水去矣

舌病

治血熱,舌忽然腫破。

上以釜底煤醋調(diào),敷舌上下,脫去更敷。能先決出血竟,敷之尤佳。一法,用鹽等分調(diào)。

舌病

治舌上生白苔,干澀,語話不真。

白蜜薄荷自然汁(各等分)上以生姜片先蘸水揩洗,竟,用朱砂、雄黃、硼砂、腦、麝為末敷之良。未效,更加玄明粉

舌病

治熱壅舌上,出血如泉。

五倍子(洗)白膠香牡蠣粉(各等分)上為末,每用少許擦患處?;驘F箅熱烙孔上。

舌病

治舌衄。

真蒲黃(略炒)螺兒青(各等分)上為末,每用少許擦患處。少待,溫鹽水漱之。

酣飲喉舌生瘡方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生瘡。上以水中螺螄肉,用蔥、豉、姜、椒煮汁不又方五靈脂米醋一碗同煎,逐旋漱口立安。

舌無故出血,名舌衄。炒槐花為末,摻之而愈。

治舌腫脹,好硼砂為末,用薄批生姜煎藥揩腫處,漸退。

治舌強,腫起如豬胞,以針刺舌下兩邊大脈,血出即消,切勻刺著中央脈,令人血不止,則人烙腫法∶凡舌腫,舌下必有噤蟲,狀如螻蛄、臥蠶,有頭有尾,頭小白,可燒鐵烙烙頭上,治失音,槐花新瓦上炒香熟,三更后床上仰臥,隨意而食。亦治咯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霸州市| 仁化县| 得荣县| 黑河市| 娱乐| 兴仁县| 云阳县| 辰溪县| 平潭县| 新昌县| 静海县| 崇州市| 夏津县| 牡丹江市| 宁国市| 客服| 莫力| 扎赉特旗| 庆城县| 泗洪县| 商城县| 茌平县| 尼木县| 伊通| 乌鲁木齐市| 河源市| 建水县| 益阳市| 福海县| 马龙县| 大安市| 宜州市| 海林市| 昭觉县| 精河县| 康保县| 博兴县| 两当县| 珠海市|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