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紀事

吳越春秋禹濟江南省水理南到計于蒼梧而見縛

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

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無道罪及善人吾

聞一男不耕有受其饑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為帝

統治水土調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

德薄不能化民證也故哭之悲耳

史記周本紀幽王以褒姒為后褒姒不好笑幽王欲

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燧

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

舉烽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韓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

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

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

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

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

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

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真士而名之以誑此吾

所以悲也

說苑復恩篇鮑叔死管仲舉上囗而哭之泣下如雨

從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說乎管仲曰非夫子所

知也吾嘗與鮑子負販于南陽吾三辱于市鮑子不

以我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鮑子嘗與我有所說

王者而三不見聽鮑子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之不遇

明君也鮑子嘗與我臨財分貨吾自取多者三鮑子

不以我為貪知我之不足于財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

韓子外儲說篇文公反國至河令豆捐之席蓐捐

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聞之而夜哭公

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今得反國咎犯聞之不喜而

哭意不欲寡人反國耶犯對曰豆所以食也席蓐

所以臥也而君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勞有功者

也而君后之今臣有與在后中不勝其哀故哭

說苑權謀篇晉文公伐衛入郭坐士令食曰今日必

得大垣公子慮俯而笑之文公曰奚笑對曰臣之妻

歸臣送之反見桑者而助之顧臣之妻則亦有送之

者矣文公懼還師而歸至國而貉人攻其地

左傳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晉戰于韓原獲晉侯秦許

晉平晉侯使郄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

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

其卜圉也眾皆哭晉于是乎作爰田

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

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公召孟明西乞白乙

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

而不見其入也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

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

遂東

文公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葬視共仲聲已不

視帷堂而哭襄仲欲勿哭惠伯曰喪親之終也雖不

能始善終可也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賀善吊

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子無失

道何怨于人襄仲說帥兄弟以哭之

十八年丁丑公薨冬十月襄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

夫人姜氏歸于齊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

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宣公十二年楚子圍鄭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

宮且巷出車吉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師注

臨哭也哀其窮哭故為退師

十七年晉侯使郄克征會于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

之婦人笑于房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

成公十七年初聲伯夢涉洹或與己瓊瑰食之泣而

為瓊瑰盈其懷從而歌之曰齊洹之水贈我以瓊瑰

歸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

襄公二十二年楚觀起有寵于令尹子南未益祿而

有馬數十乘楚人患之王將討焉子南之子棄疾為

王御士王每見之必泣棄疾曰君三泣臣矣敢問誰

之罪也王曰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國將討焉爾其

居乎對曰父戮子居君焉用之泄命重刑臣亦不為

二十三年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

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

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

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

日矣

三十一年夏六月公薨冬十月滕成公來會葬惰而

多涕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已甚

兆于死所矣能無從乎

史記孫武傳武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闔閭曰可試

以婦人乎曰可于是出宮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孫子

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即三令五申

之于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

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

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以明而不如

法吏士之罪也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韓子難三篇鄭子產晨出過束匠之閭聞婦人之哭

也撫其御之手而聽之有間遣吏執而問之則手絞

其夫者也異日其御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子產曰其

聲懼凡人于其親愛也始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

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懼是以知其有奸也

左傳昭公十六年三月晉韓起聘于鄭鄭伯享之子

產戒曰茍有位于朝無有不共恪孔張后至立于客

間執政御之適客后又御之適縣間客從而笑之事

畢囗子諫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

不陵我我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

十八年鄭禳火于元冥回祿祈于四墉書焚室而寬

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于諸侯

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叔輒哭日食(

注意在于憂災)

昭子曰子叔將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輒卒

二十八年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

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之不

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

定公四年吳入郢楚子奔隨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

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子能復之

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秦伯使

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

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

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師乃出

十年公子地有白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

其尾鬣以與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奪之魋懼將走

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晏子雜上篇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每朝賜爵益邑

俄而不用每朝致邑與爵爵邑盡退朝而乘嘳然而

嘆終而笑其仆曰何嘆笑相從數也晏子曰吾嘆也

哀吾君不免于難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無死矣

崔杼果弒莊公

諫上篇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

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晏子獨笑

于傍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與據皆

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

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

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

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

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

之所以獨竊笑也

外篇景公宿于路寢之宮夜分聞西方有男子哭者

公悲之明日朝問于晏子曰寡人夜者聞西方有男

子哭者聲甚哀氣甚悲是奚為者也寡人哀之晏子

對曰西郭有布衣之士盆成括也父之孝子兄之順

弟也又嘗為孔子門人今其母不幸而死祔柩未葬

家貧身老子恐力不能合祔是以悲也公曰子為

寡人吊之因問其偏祔何所在晏子奉命往吊而問

偏之所在盆成括再拜稽首而不起曰偏祔寄于路

寢得為地下之臣擁札操筆給事宮殿中右陛之下

愿以某日送未得君之意也窮困無以圖之布唇枯

舌焦心熱中今君不辱而臨之愿君圖之晏子入復

乎公公喟然太息乃使開兇門以迎盆成括盆成括

于是臨事不敢哭奉事以禮畢出門然后舉聲焉

列子周穆王篇燕人生于燕長于楚及老而還本國

過晉國同行者誑之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廬乃涓然

而泣指壟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

啞然大笑曰予昔紿若此晉國耳其人大慚及至燕

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更微

禮記檀弓孔子先反門人后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

來何遲也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孔子泫然流涕曰

吾聞之古不修墓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

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

驂而賻之子貢曰于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于

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于一

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

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

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

于虎也

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

者反報于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

民說殆不可伐也

家語致思篇孔子適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

孔子謂其仆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矣驅

而前少進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索哭者不哀孔子下

車追而問曰子何人也對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

喪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覺

悔之何及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后還喪吾親是一

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吾

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不

停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

親也請從此辭遂投水而死

說苑辨物篇孔子晨立堂上聞哭者聲音甚悲孔子

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孔子出而弟子有叱者問誰

也曰回也孔子曰回何為而叱回曰今者有哭者其

音甚悲非獨哭死又哭生離者孔子曰何以知之回

曰似完山之鳥孔子曰何如回曰完山之鳥生四子

羽翼已成乃離四海哀鳴送之為是往而不復返也

孔子使人問哭者哭者曰父死家貧賣子以葬父將

與其別也孔子曰善哉圣人也

左傳哀公十年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于

鄎齊人弒悼公赴于師吳子三日哭于軍門之外

家語辨物篇叔孫氏之車士曰子鉏商采薪于大野

獲麟焉折其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棄之郭

外使人告孔子曰有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

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貢

問曰夫子何泣爾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

時而見害吾是以傷哉

正論篇郕人子蒲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是哭也其

野哉孔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

尸子曾子每讀喪禮下淚沾襟

禮記檀弓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

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

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

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

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

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爾何無罪歟子夏投

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

文伯之喪敬姜據其囗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

吾以將為賢人也吾未嘗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

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斯子也必

多曠于禮矣夫

說苑正諫篇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

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

子何笑對曰臣有夙笑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

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

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

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

而歸

呂氏春秋精通篇鍾子期夜聞擊磬者而悲使人召

而問之曰子何擊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殺

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為公家為酒臣之身得生

而為公家擊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為舍氏睹

臣之母量所以贖之則無有而身固公家之財也是

故悲也鍾子期嘆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

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應之故君子誠乎此而諭

乎彼感乎已而發乎人豈必強說乎哉

賈誼新書鄒穆公死鄒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

四境之鄰于鄒者士民向方而道哭

禮記檀弓陳莊子死赴于魯魯人欲勿哭繆公召縣

子而問焉縣子曰古之大夫束修之問不出竟雖欲

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國雖欲勿哭

焉得而勿哭且臣聞之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

而哭之公曰然然則如之何而可縣子曰請哭諸異

姓之廟于是與哭諸縣氏

說苑權謀篇下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三夜泣盡而

繼以血旁鄰窺墻而問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

對曰吾國且亡曰何以知也應之曰吾聞病之將死

也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也不可為計謀吾數諫吾

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國之將亡也

列子湯問篇韓娥東之齊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

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史記滑稽傳齊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

于髡之趙請救兵赍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

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

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穰田者

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

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

之于是齊威王乃益赍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

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一萬革車千乘楚

聞之夜引兵而去

艾子后語齊宣王謂淳于髡曰天地幾萬歲而翻覆

髡對曰聞之先師天地以萬歲為元十二萬歲為會

至會而翻覆矣艾子聞其言大哭宣王訝曰夫子何

哭艾子收淚而對曰臣為十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

年上百姓而哭王曰何也艾子曰愁他那年上何處

去躲這囗災難

戰國策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文侯曰鐘聲

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聞之

君明則樂官不明則樂音今君審于聲臣恐君之聾

于官也文侯曰善敬聞命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

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

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臣之所得魚也王

曰何為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

今臣直欲棄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

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涂四海之

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

大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

能無涕出乎

淮南子覽冥訓雍門子以哭見孟嘗君已而陳辭通

意撫心發聲孟嘗君為之增欷歍唈流涕狼戾不可

史記平原君傳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盤

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

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

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

之后宮臨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頭平原君笑應曰

諾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

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余賓客門下舍人

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

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

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于是

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

其后門下乃復稍稍來

孔叢子儒服篇子高游趙平原君客有鄒文季節者

與子高相善及將還魯諸故人訣既畢文節送行三

宿臨別文節流涕交頤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

其徒問曰先生與彼二子善彼有戀戀之心未知后

會何如凄愴流涕而先生厲聲高揖此無乃非親親

之謂乎子高曰始焉謂此二子丈夫爾乃今知其婦

人也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

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

忍之心若于取斷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無取

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婦人懦夫以

泣著愛

說苑尊賢篇應侯與賈午子坐聞其鼓琴之聲應侯

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賈午子曰夫張急調下故使

人悲耳急張者良材也調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

卑官之安能無悲乎應侯曰善哉

呂氏春秋長見篇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譖之于魏

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于岸門止車而望西河

泣數行而下其仆謂吳起曰竊觀公之意視釋天下

若釋囗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吳起抿泣而應曰子不

識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讒人之

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吳

起果去魏入楚有間西河畢入秦秦日益大此吳起

之所先見而泣也

論衡逢遇篇昔周人有仕數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

途者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

老失時是以泣也

漢書項籍傳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巳約羽解而東

五年漢王進兵追羽用張良計與齊梁諸侯皆大會

羽壁垓下軍少食盡漢帥諸侯兵圍之數重羽夜聞

漢軍四面皆楚歌乃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

多也起飲帳中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

騎乃悲歌慷慨自為歌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

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

數曲美人和之羽泣下數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外戚傳惠帝七年而崩太后發喪哭而泣不下留侯

子張辟疆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陳平曰太后獨有

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陳平曰何解辟疆曰帝

無壯子太后畏君等今請拜呂臺呂產為將將兵居

南北軍及諸呂皆官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

等幸脫禍矣丞相如辟疆計請之太后說其哭乃哀

中山靖王勝傳勝建元三年來朝天子置酒勝聞樂

聲而泣問其故勝對曰臣聞悲者不可為絫欷思者

不可為嘆息故高漸離擊筑易水之上荊軻為之低

而不食雍門子壹微吟孟嘗君為之于邑今臣心結

日久每聞幼眇之聲不知涕泣之橫集也

神異經東方有人不妄語恒笑倉卒見之如癡

淮南子說山訓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

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

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

漢書昌邑哀王髆傳髆薨子賀嗣昭帝崩無嗣大將

軍霍光征王賀典喪賀到霸上大鴻臚郊迎騶奉乘

輿車王使仆壽成御郎中令龔遂參乘旦至廣明東

都門遂曰禮奔喪望見國都哭此長安東郭門也賀

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門遂復言賀曰城門與郭門

等耳且至未央宮東闕遂曰昌邑帳在是闕外馳道

北未至帳所有南北行道馬足未至數步大王宜下

車鄉闕西面伏哭盡哀止王曰諾到哭如儀

王莽傳莽軍師外破大臣內畔愈憂不知所出崔發

言周禮及春秋左氏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故易稱

先號咷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莽自知敗乃率

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授臣

莽何不殄滅眾賊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誅臣莽

因搏心大哭氣盡伏而叩頭又作告天策自陳功勞

千余言諸生小民會旦夕哭為設囗粥甚悲哀及能

誦策文者除以為郎至五千余人惲將領之

何并傳并徙潁川太守代陵陽嚴詡詡本以孝行為

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合自責終不大言郡中

亂王莽遣使征詡官屬數百人為設祖道詡據地哭

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詡曰吾哀潁川士身豈

有憂哉我以柔弱征必選剛猛代代到將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

后漢書來歙傳歙與蓋延進攻公孫述蜀人大懼使

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延見歙因伏悲哀不能仰

視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

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

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延收淚強起受所誡

趙壹傳壹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見壹以公卿中非陟

無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許通尚臥未起

壹徑入上堂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高風舊矣乃

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驚皆奔入

滿側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執其手曰

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

梁冀傳冀妻孫壽善為妖態作折腰步齲齒笑以為

媚惑

三齊略記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黃巾亂

乃避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于此揮涕而散

后漢書逸民傳陳留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桓帝世

黨錮事起守外黃令陳留張升去官歸鄉里道逢友

人共班草而言升曰吾聞趙殺鳴犢仲尼臨河而反

覆巢竭淵龍鳳逝而不至今宦豎日亂陷害忠良賢

人君子其去朝乎夫德之不建人之無援將性命之

不免奈何因相抱而泣老父趨而過之植其杖太息

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龍不隱鱗鳳不藏羽

網羅高懸去將安所雖泣何及乎二人欲與之語不

顧而去

禰衡傳孔融愛衡才數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

數辱操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

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

視當如何于是遣人騎送之臨發眾人為之祖道先

供設于城南乃更相戒曰禰衡悖虐無禮今因其后

到咸當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眾人莫肯興衡坐而

大號眾問其故衡曰坐者為冢臥者為尸尸冢之間

能不悲乎

吳志孫權傳建安五年孫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

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且周公立

法而伯禽不師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況今奸宄競

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

未可以為仁也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

魏志王修傳注傅子曰太祖既誅袁譚梟其首令曰

敢哭之者戮及妻子于是王叔治田子泰相謂曰生

受辟命亡而不哭非義也畏死忘義何以立世遂造

其首而哭之哀動三軍軍正白行其戮太祖曰義士

也赦之

蘇則傳注魏略曰則在金城聞漢帝禪位以為崩也

乃發喪后聞其在自以不審意頗默然臨淄侯植自

傷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其后文帝出游追恨臨淄

顧謂左右曰人心不同當我登大位之時天下有哭

者時從臣知帝此言有為而發也而則以為為己欲

下馬謝侍中傅巽目之乃悟

蜀志譙周傳建興中丞相亮領益州牧命周為勸學

從事按注蜀記曰周初見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請

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

馬忠傳忠為人寬濟有度量但詼啁大笑忿怒不形

于色

晉書阮籍傳籍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

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

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

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

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喭畢便去或問楷凡

吊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

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

居時人嘆為兩得又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

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

皆此類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

而反

陸云傳云與兄機齊名吳平入洛機初詣張華華問

云何在機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見俄而云至華為人

多姿致又好帛繩纏須云見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

嘗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

獲免

世說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

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乃情情

之所鍾正在我輩服其言更為之慟

襄陽耆舊傳羊公與鄒潤甫登峴山垂泣曰自有宇

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登此遠望者多矣皆湮滅無

聞不可得知念及令人悲傷

晉書羊祜傳祜卒時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

日大寒帝涕淚沾須鬢皆為冰焉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喪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

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魏舒傳舒子混清惠有才行為太子舍人年二十七

先舒卒朝野咸為舒悲惜舒每哀慟退而嘆曰吾不

及莊生遠矣豈以無益自損乎于是終服不復哭

淳于智傳夏侯藻母病困詣智卜忽有一狐當門向

之嗥藻怖愕馳見智智曰其禍甚急君速歸在狐嗥

處拊心啼哭令家人驚怪大小必出一人勿出哭勿

止然后其禍可救也藻還如其言母亦扶病而出家

人既集堂屋五間拉然而崩

語林王武子葬孫子荊哭之甚悲賓客莫不垂涕哭

畢向靈座曰卿常好驢鳴今為君作驢鳴既作聲似

真賓客大笑孫聞笑顧謂曰諸君不死令王武子死

世說任育長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聞

之曰此是有情癡

王長史登茅山大慟哭曰瑯邪王伯輿終當為情死

晉書孝武本紀簡文之崩也時年十歲至晡不臨左

右進諫答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謝安嘗嘆以為精

理不減先帝

顧愷之傳愷之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溫

薨后愷之拜溫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

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

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王珣傳初珣既與謝安有隙在東聞安薨便出京師

詣族弟獻之曰吾欲哭謝公獻之驚曰所望于法護

于是直前哭之甚慟法護珣小字也

謝安傳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

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

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

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慟哭而去

慕容熙載記熙偽皇后苻氏死熙服斬缞食粥制百

寮于宮內哭臨令沙門素服使有司案檢哭者有淚

以為忠孝無則罪之于是群臣震懼莫不含辛以為

淚焉

苻登載記登率眾下隴入朝那姚萇據武都相持累

戰互有勝負萇退還安定登率騎萬余圍萇營四面

大哭哀聲動人萇惡之乃命三軍哭以應登登乃引

退

世說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

后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酒不能冷飲頻與左右令

溫酒來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淚因

謂王曰犯我家諱何預卿事王嘆曰靈寶故自達

桓南郡與道曜講老子王侍中為主簿在坐桓公曰

王主簿可顧名思義王未有答且大笑桓公曰王思

道故能作大家兒笑

蓮社高賢傳陸修靜吳興人早為道士置館廬山時

遠法師居東林其處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過

此輒有虎號鳴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嘗過獨陶淵明

與修靜至語道契合不覺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為

三笑圖

宋書王元謨傳元謨遷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雍土多僑寓元謨請土斷流民當時百姓不愿屬籍

罷之其年元謨又令九品以上租使貧富相通境內

莫不嗟怨民間訛言元謨欲反時柳元景當權元景

弟僧景為新城太守以元景之勢制令南陽順陽上

庸新城諸郡并發兵討元謨元謨令內外宴然以解

眾惑馳啟孝武具陳本末帝知其虛馳遣主書吳喜

公撫慰之又答曰梁山風塵初不介意君臣之際過

足相保聊復為笑伸卿眉頭元謨性嚴未嘗妄笑時

人言元謨眉頭未曾伸故帝以此戲之

劉懷慎傳懷慎子德愿為秦郡太守德愿性粗率為

世祖所狎侮上寵姬殷貴妃薨葬畢數與群臣至殷

墓謂德愿曰卿哭貴妃若悲當加厚賞德愿應聲便

號慟撫膺擗踴涕泗交流上甚悅以為豫州刺史又

令醫術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嗚咽他日有問志卿那

得此副急淚志時新喪愛姬答曰我爾時自哭亡妾

耳志滑稽善為諧謔上亦愛狎之

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之泣下元景無淚謝曰

卿勿怪我別后當闌干耳

魏書諸帝子孫傳艾陵伯萇性剛毅雖有吉慶事未

嘗開口而笑高祖遷都萇以代尹留鎮除懷朔鎮都

大將因別賜萇酒雖拜飲而顏色不泰高祖曰聞公

一生不笑今方隔山當為朕笑竟不能得高祖曰五

行之氣偏有所不入六合之間亦何事不有左右見

者無不扼腕大笑

北齊書安德王延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千阳县| 光山县| 昂仁县| 兰溪市| 武隆县| 临汾市| 泉州市| 太白县| 木里| 二连浩特市| 邻水| 南阳市| 台湾省| 梨树县| 苍南县| 黔江区| 湟源县| 策勒县| 河北区| 乌拉特后旗| 广元市| 霍城县| 廊坊市| 天津市| 阳原县| 宿州市| 宁武县| 西乡县| 广灵县| 福海县| 北流市| 泉州市| 巴楚县| 宜春市| 新巴尔虎左旗| 察哈| 大悟县| 调兵山市| 安顺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