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白苔舌總論

  • 傷寒舌鑒
  • 張登
  • 1784字
  • 2015-12-26 15:13:45

傷寒邪在皮毛。初則舌有白沫。次則白涎白滑。再次白屑白 。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是寒邪入經之微甚也。

舌乃心之苗。心屬南方火。當赤色。今反見白色者。是火不能制金也。初則寒郁皮膚。毛竅不得疏通。熱氣不得外泄。

故惡寒發熱。在太陽經。則頭痛、身熱,項背強、腰脊疼、等癥。傳至陽明經。則有白屑滿舌。雖癥有煩躁。如脈浮緊者。猶當汗之。在少陽經者。則白苔白滑。用小柴胡湯和之。胃虛者。理中湯溫之。如白色少變黃者。大柴胡。大小承氣、分輕重下之。白舌亦有死癥。不可忽視也。

微白滑苔舌。寒邪初入太陽。頭疼、身熱、惡寒、舌色微白有津。香蘇散、羌活湯之類發散之。

薄白滑苔舌。此太陽里證舌也。二三日未曾汗。故邪入丹田漸深。急宜汗之。或太陽與少陽合病。有此舌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濃白滑苔舌。病三四日。其邪只在太陽。故苔純白而濃。卻不干燥。其證頭疼發熱。脈浮而緊。解表自愈。

干濃白苔舌。病四五日。未經發汗。邪熱漸深。少有微渴。過飲生冷。停積胸中。營熱胃冷。故令發熱煩躁。四肢逆冷。

而苔白干濃。滿口白屑。宜四逆散加干姜。

白苔黃心舌。此太陽經初傳陽明府病舌也。若微黃而潤。宜再汗。待苔燥里證具。則下之。若煩躁嘔吐。大柴胡湯加減。

亦有下淡黃水沫。無稀糞者。大承氣湯下之。

白苔黃邊舌。舌中見白苔。外有微黃者。必作泄。宜用解毒湯。惡寒者五苓散。

干白苔黑心舌。此陽明府兼太陽舌,其苔邊白中心干黑者。因汗不徹。傳至陽明所致。必微汗出、不惡寒、脈沉者。可下之。如二三日未曾汗。有此舌必死。

白滑苔尖灰刺舌。此陽明府兼少陽舌也。三四日自利脈長者生。弦數者死。如有宿食。用大承氣下之。十可全五。

白苔滿黑刺干舌。白苔中生滿干黑芒刺。乃少陽之里證也。其證不惡寒反惡熱者。大柴胡加芒硝急下之。然亦危證也。

白滑苔黑心舌。白苔中黑。為表那入里之候。大熱譫語。承氣等下之。倘食復而發熱、或利不止者。難治。

半邊白滑舌。白苔見于一邊。無論左右。皆屬半表半里。宜小柴胡湯。左加葛根。右加茯苓。有咳嗽引脅下痛、而見此舌苔者。小青龍湯。夏月多汗自利。人參白虎湯。

臟結白滑舌。或左或右。半邊白苔。半邊或黑或老黃者。寒邪結在臟也。黃連湯加附子。結在咽者。不能語言。宜生脈散合四逆湯。可救十中一二。

白苔黑斑舌。白苔中有黑小斑點亂生者。乃水來克火。如無惡候。以涼膈散承氣湯下之。十中可救一二。

白苔燥裂舌。傷寒胸中有寒。丹田有熱。所以舌上白苔。因過汗傷營。舌上無津。所以燥裂。內無實熱。故不黃黑。宜小柴胡加芒硝微利之。

白苔黑根舌。舌苔白而根黑;火被水克之象。雖下亦難見功也。

白尖黃根舌。邪雖入里。而尖白未黃。不可用承氣。宜大柴胡湯加減。下后無他證。安臥神清。可生。倘再有變證。多兇。

白苔雙黃舌。此陽明里證舌也。黃乃土之色。因邪熱上攻。致令舌有雙黃。如脈長惡熱。轉矢氣煩躁者。大柴胡調胃承氣下之。

白苔雙黑舌。白苔中見黑色兩條。乃太陽少陽之邪入于胃。因土氣衰絕。故手足厥冷。胸中結痛也。理中湯瀉心湯選用。

如邪結在舌根。咽嗌而不能言者。死證也。

白苔雙灰色舌。此夾冷食舌也。七八日后見此舌而有津者。可治。理中四逆選用。無津者不治。如干濃見里證。則下之。

得湯次日灰色去者安。

白尖中紅黑根舌。舌尖白而根灰黑。少陽邪熱傳腑。熱極而傷冷凍飲料也。如水停津液固結而渴者。五苓散。自汗而渴者。白虎湯。

下利而渴者。解毒湯。如黑根多、白尖少、中不甚紅者。難治。

白苔尖紅舌。滿舌白滑而尖卻鮮紅者。乃熱邪內盛。而復感客寒入少陽經也。小柴胡湯加減。

白苔中紅舌。此太陽初傳經之舌也。無汗者發汗。有汗者解肌。亦有少陽經者。小柴胡湯加減。

白苔變黃舌。少陽證罷。初見陽明里證。故苔變黃色。兼矢氣者。大柴胡湯下之。

白尖紅根舌。舌尖苔白。邪在半表半里也。其證寒熱、耳聾、口苦、脅痛、脈弦。小柴胡湯和解之。

白苔尖灰根黃舌。此太陽濕熱并于陽明也。如根黃色潤、目黃小便黃者。茵陳蒿湯加減。

白苔尖根俱黑舌。舌根尖俱黑而中白。乃金水太過。火土氣絕于內。雖無兇證。亦必死也。

熟白舌。白苔老極。如煮熟相似者。心氣絕而肺色乘于上也,始因食瓜果冰水等物。陽氣不得發越所致。為必死候。

用枳實、理中。間有生者。

淡白透明舌。年老胃弱。雖有風寒。不能變熱。或多服湯藥。傷其胃氣。所以淡白透明。似苔非苔也。宜補中益氣加減治之。

白苔如積粉舌。此舌乃瘟疫初犯募原也。達原飲。見三陽表證。隨經加柴胡、葛根、羌活。見里證。加大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康县| 滨州市| 临江市| 吴忠市| 叙永县| 怀集县| 汝城县| 四平市| 玛沁县| 永善县| 新安县| 黄骅市| 资溪县| 海晏县| 灵山县| 隆林| 毕节市| 龙岩市| 江油市| 时尚| 柘荣县| 鹤峰县| 北海市| 和静县| 阜南县| 夏邑县| 门源| 监利县| 大姚县| 东乌珠穆沁旗| 石渠县| 石阡县| 贵定县| 武宣县| 周口市| 沂水县| 苍梧县| 文登市| 武穴市| 靖边县|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