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沙彌律儀要略增注
  • (清)弘贊
  • 4992字
  • 2015-12-26 15:11:12

今此要略一書。乃雲(yún)棲大師。於沙彌十戒經(jīng)等輯出。其義切要。而文簡略。以便初機沙彌習(xí)學(xué)。猶觀掌果。按沙彌有三品。一。從七歲至十三歲。名驅(qū)烏沙彌。謂其年幼未堪別務(wù)。唯令為僧守護穀麥。及於食廚坐禪等處。驅(qū)遣烏鳥。以代片勞。兼生福善。無致坐消信施。虗度光陰也。二。從十四歲至十九歲。名應(yīng)法沙彌。謂其年正與二法相應(yīng)。一。能事師執(zhí)勞服役。二。能修習(xí)禪誦故也。三。從二十歲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謂其年滿二十。應(yīng)受具戒。或根性暗鈍。或出家年晚。不能頓持諸戒。雖年登比丘。位是沙彌。故名名字沙彌。品數(shù)雖三。而俱稟十戒。總名為一法同沙彌。若剃鬚髮。不受十戒。名形同沙彌。其形相雖同。由無戒攝。非五眾數(shù)。今揀形同。而取法同也。

梵語沙彌。此云息慈。謂息惡行慈。息世染而慈濟眾生也。亦云勤策。亦云求寂。

梵語者。謂天竺人音。與梵天語同。故名梵語。由昔世界初成。未有人居。地光上徹。色界梵天之眾。尋光下觀新地。食其地味。失天光明神足。不復(fù)上昇。遂為人祖。世居天竺。自後人隨地轉(zhuǎn)。音各成異。唯天竺存焉。故其語是梵語。書是梵書。餘國所無也。此云者。謂以此方東華息慈之言。翻彼天竺沙彌之號。義出耶舍傳。言息惡行慈者。是釋明息慈二字。猶恐初學(xué)未知息何惡行何慈。故復(fù)以息世染而慈濟眾生詳之。葢由凡夫從無始來。為無明所覆真性。起諸妄想。攀緣塵境。情染世間五欲。以身口意。造諸過失。墮落三途。輪迴六趣。無有出期。如來愍此。制以十戒。令止息身口意之過惡。而證寂滅涅槃之聖果。然惡雖止息。而無慈愍之心。不能修行六度。周濟四生。遂墮偏小。未得稱善。況能悟大菩提。成等正覺。是故使行慈濟以圓萬行。直趨寶所。不滯化城。故止觀云。當知生死涅槃。俱復(fù)是惡。六度菩薩。慈悲兼濟。此乃稱善。息慈之義。斯之謂歟。亦云勤策。亦云求寂者。梵語涅槃。此云圓寂。以智德俱備稱圓。惑習(xí)障盡名寂。謂沙彌始心出家。稟受十戒。勤修策勵。斷除煩惱惑習(xí)。而求證涅槃之妙果故也。

律儀者。十戒律諸威儀也。

始從不殺。至第十不捉金銀寶物。名為十戒律。後列二十四事。名諸威儀。

上篇戒律門

原輯此要略。文分上上兩篇。今初釋上篇戒律門。篇即簡篇。又篇徧也。謂顯理鋪事。明而徧之也。戒是禁戒。律即法律。戒律名同。義有少別。防非止惡曰戒。處斷輕重。開遮持犯曰律。門以能通為義。謂不殺等十法。同出一戒律門。是三乘聖眾所履。而通至涅槃城。故知此十戒。實為出世之階梯。涅槃之由戶也。

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乃聽教參禪。

此明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之次第。茍越其次。則定慧無所從生矣。佛者。是釋迦如來大覺之稱也。如來降誕中天迦毗羅衛(wèi)國。淨飯王家。當此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歲。四月八日平旦時生。至年十九。越城出家。三十成道。滅度當此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之歲。於其中間說法四十九年。教化三乘聖眾。制諸禁戒。令諸比丘。五夏依師學(xué)律。乃至一夜不得離師而住。既其律藏通已。方習(xí)禪誦。若是沙彌。則終身依止。非論夏數(shù)。詳如大律。雖云比丘之事。而沙彌不可不知。言制者。謂如來法王。於法自在。窮盡眾生業(yè)性。故制諸戒律。令眾弟子依之奉行。則生死解脫。非餘聖所堪。如世禮樂。非天子不制。出世洪規(guī)。非佛莫立。是知律乃如來親制。自餘聲聞菩薩。但述而不作。故文殊已降。不許私措一詞。波離結(jié)集。不敢輕衍一字。人間天上。無邊聖眾。唯同一律。咸共遵持。是故特宜尊重。言出家者。有二種。一辭親割愛。棄俗入道。剃髮染衣。名出世俗家。二斷除妄惑。證無生果。名出三界家。是為真出家。故淨名云。夫出家者。為無為法。是也。言夏者。謂出家越俗。不以世歲為年。故於夏三月。策勵加功勉進。或階聖果。或增三學(xué)。以功賞德。故受夏名。即以七月十五日為臘除也。言專精者。專謂純一不雜餘學(xué)。精謂矚文了義。闡盡幽微。故令於五夏中。研究毗尼。善閒開遮持犯。名種性相。大律云。縱得三明六通。五夏未滿。猶須依止師住。五夏雖滿。不知開遮性制之禁。還須盡壽依他。是以宣律師。十席就聽毗尼。慧休法師。終身聞律。我輩何人。輙擬休學(xué)離師。既窮律藏。五夏復(fù)周。方許聽教習(xí)禪。聽謂從他受業(yè)。教謂如來一代所說之法。分為十二部經(jīng)。良由眾生病既不一。而法藥施有多方。故教部類開為十二分。一契經(jīng)。即諸經(jīng)中長行直說者也。二重頌。凡諸經(jīng)重宣長行中義也。三授記。謂如來為諸弟子等授作佛記也。四伽陀。即諸經(jīng)中偈頌也。互自說。謂無人問佛。如來觀眾生機。而自宣說也。六因緣。即諸經(jīng)律中。因人緣起事。佛為說法也。七本生。謂佛說諸菩薩本所修行。曾為之事也。八本事。謂佛說諸聲聞弟子。前世等事也。九方等。亦名方廣。謂諸大乘經(jīng)典。其義廣大。量等虗空也。十希有。謂諸經(jīng)中。佛說甚希有功德之法也。十一譬喻。佛謂鈍根眾生說法。假譬喻言辭而曉示之也。十二論義。謂答諸問者。廣解其義也。言禪者。門有無量。要而言之唯二。一修觀。二直指。今言參者。是直指禪。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資持云。十誦律制比丘。五夏已前專精律部。若達持犯。辦比丘事。然後乃學(xué)習(xí)經(jīng)論。今越次而學(xué)。行既失序。入道無由。大聖呵責(zé)。終非徒爾。今時纔霑戒品。便乃聽教參禪。為僧行儀。一無所曉。況復(fù)輕陵戒檢。毀呰毗尼。貶學(xué)律為小乘。忽持戒為執(zhí)相。未窮聖旨。錯解真乘。且戒必可輕。汝何登壇而受。律必可毀。汝何削髮染衣。是則輕戒。全是自輕。毀律。還成自毀。妄情易習(xí)。至道難聞。拔俗超羣。萬中無一。請詳聖訓(xùn)。能無從乎。

是故沙彌剃落。先受十戒。次則登壇受具。今名為沙彌。而本所受戒。愚者茫乎不知。狂者忽而不學(xué)。便擬躐等。罔意高遠。亦可慨矣。

是故者。承上起下之辭。謂三無漏學(xué)。以律儀為首。出家五眾。十戒為先。故其始落鬚髮。即令稟受。由梵行無虧。次乃方許登壇受具。壇即戒場。此場僧共秉法羯磨而成。若非此場。戒無由得。具是具足。謂受比丘二百五十大戒。即便具足涅槃妙因。亦名近圓。圓即圓寂。謂此大戒。與涅槃相去不遠矣。今名為沙彌而本所受戒者。此謂推本得名。由本受十戒。今得沙彌名。名既因本。故當習(xí)學(xué)謹持。而不學(xué)不持。由二種人。一愚。二狂。愚無慧目。不鑒是非。故於諸戒相。茫乎不知。狂妄邪見。不循位次。故於如來聖制。忽而不學(xué)。便擬躐等者。躐跨越也。等級也。學(xué)記云。幼者聽而弗問。學(xué)不躐等也。若不循位次。便欲跨越前進。正所謂朝得圓顱。暮躐大僧之上是也。斯由狂見。不識法相戒品之次序。故其妄擬跨越。欲齊先哲。如百喻經(jīng)云。昔有愚人。見他富家三重樓閣高廣嚴麗。即喚木匠。令造最上第三層屋。匠言。何有不作最下。能造第二。不造第二。能造第三。愚人固言。我不用下二。必為我作上屋。時人聞知。便生怪笑。譬如四輩弟子。不勤修敬三尊。懶惰懈怠。欲求道果。不欲下三果。唯欲得第四無生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人。等無有異。若不依三乘次第。先學(xué)大乘。亦復(fù)如是。佛藏經(jīng)云。不先學(xué)小乘。後學(xué)大乘者。非佛弟子。今不學(xué)沙彌。欲得具戒。不持淨戒。欲得頓悟。如彼愚人。何有異哉。罔意高遠亦可慨者。昏昧無知曰罔意。妄齊先哲曰高遠。原高是指比丘。遠即指菩薩。慨是傷歎之辭。又高遠亦佛祖所證之地。由狂忽學(xué)。故失慧明。由失慧明。故無所知。由無所知。故不識教行理果。三學(xué)之次第。妄跨高遠。擬齊佛祖。誠可傷愍。故云亦可慨矣。

因取十戒。略解數(shù)語。

略而非廣。故曰數(shù)語。

使蒙學(xué)知所向方。

初入道者。故曰蒙學(xué)。由慨狂愚罔諳戒法。故於沙彌律儀經(jīng)中錄取十戒。略為解釋。誨彼未聞。離無知苦。俾初入道者。有所措心。故曰向方。論云。三惡燒燃。駝驢重楚。餓鬼饑渴。不名為苦。癡暗無聞。不識方向。乃名為苦是也。

好心出家者。切意遵行。慎勿違犯。

不為王力所逼。不為邪求活命。不為避懶偷安。不為負債逃難。本為希求正法。以信故而入法門。是曰好心出家。若為脫離生死。受持禁戒。故能切意遵守奉行。戒是越苦海之浮囊。莊嚴法身之瓔珞。故須謹慎。勿使毫釐有所虧犯也。

然後近為比丘戒之階梯。遠為菩薩戒之根本。

然後。由下之上也。謂十戒為比丘階梯。菩薩根本。猶三級重樓。故曰階梯。如多羅樹頭。故曰根本。沙彌鄰次比丘。名之曰近。尚隔具足。名之曰遠。初階若毀。次步難登。根本一虧。枝葉華果。悉皆墮落。故經(jīng)云。若破五戒中重戒。還受五戒。乃至菩薩戒。無有是處。若破十戒中重戒。還受十戒。比丘戒。菩薩戒。亦無有是處。

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庶幾成就聖道。不負出家之志矣。

庶幾是近可之辭。由戒淨故。定性現(xiàn)前。則有無漏慧發(fā)。以慧惟求。斷諸惑障。復(fù)本淨明。故曰成就聖道。斯乃三學(xué)相資。如鼎三足。故能成就聖道。聖道者。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菩提。出家本祈菩提。而三學(xué)增上。則去道不遠。故出家之志不負矣。曇一律師云。三世佛法。戒為根本。本之不修。道遠乎哉。

若樂廣覽。自當閱律藏全書。

樂。欲也。覽。看也。閱。是檢閱徧觀也。律藏全書。即沙彌十戒法并威儀等經(jīng)。今此要略。為便初進。庶知持犯麤相。欲悉微細行持。自當廣閱全書。

後十戒。出沙彌十戒經(jīng)。佛勅舍利弗。為羅睺羅說。

後十戒者。始從不殺生。至十不捉持生像是也。出沙彌十戒經(jīng)者。顯非臆說。及出餘經(jīng)也。佛即釋迦如來。敕猶天子制書命令。佛為法王。故制戒律。命舍利弗為羅睺羅說。梵語舍利。此云身。亦云鶖。弗者子也。父是天竺婆羅門。提舍論師。母名舍利。而好形身。眼明如鶖鳥之目。從母受稱。故名舍利子。投佛出家。證無生果。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也。羅睺羅。此云覆障。亦云執(zhí)日。是佛之子。生時值阿修羅以手障日。因之為名。昔佛為太子時。啟父出家。父曰。無絕吾國嗣。汝若有子。聽汝出家。太子即以手指耶輸陀羅夫人腹。便覺有妊。在胎六年始生。因此亦名覆障。年既長大。佛即度令出家。敕舍利弗。為說十戒。而佛不為說戒作和尚闍梨者。由三寶位別故。如來是佛寶。故不與人作和尚。和尚是僧寶。十戒是法寶。故敕舍利弗為作和尚。使三寶無相濫也。諸沙彌中出家。羅睺羅最為其首。未曾有經(jīng)云。羅睺羅年至九歲。出家為沙彌。舍利弗為和尚。大目犍連作阿闍梨。與授十戒。耶輸陀羅未滿三年。亦捨俗出家。

一曰不殺生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

解曰。

按文釋義名解。發(fā)語宣辭名曰。

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

諸佛者。是現(xiàn)在十方一切如來。然如來行滿果圓。宿障久寂。非人天魔王之所能害。今言殺者。如提婆達多。推石壓佛。傷佛足指。即名為殺。聖人者。以人得聖法。故謂之聖人。聖人有二。一世間聖人。二出世間聖人。若依字訓(xùn)。從耳呈聲。謂其心通天地。情暢萬物。猶耳之通聲。故易云。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此是世間聖人。由其見纏六合。性窒一生。故不能含吐十虗。妙窮三際也。出世間聖人。則不聞其聲。知九界情。通諦理。暢眾機。與法界合其德。與二智合其明。與四機合其節(jié)。與眾聖合其冥顯。斯乃佛大聖人。智周法界。窮理盡性之絕量。尚非聲聞緣覺境界。況其他聖乎。今言聖人。揀非世聖。乃出世三乘聖人。以世聖無果位故也。師者。人之模範。即和尚阿闍梨也。僧者。是受具足戒人。父母。是始生自身者也。律云。當念所生。及師友恩。精進行道。欲度父母。既云念恩。豈當殺害。如上所殺。即犯逆罪。不可悔。墮阿鼻大地獄。受燒煑苦。窮劫莫盡。

下至蜎飛蝡動。微細昆蟲。

蜎音淵。是飛行之蟲。蝡音盾。是小蟲。有識性能動之者。昆同蜫。是蟲之總名。乃至眼可見者。名曰微細。蟲類雖多。此三收盡。然而俱稟色心。同一覺源。所以欣生怖死。痛癢苦樂。與人無異。既同覺源。即是未來諸佛。俱稟色心。彼我無別。害彼還成自害也。此中不言人畜者。以舉其上下。而包括其中矣。殺人犯不可悔罪。畜生雖云可悔。而償命之愆猶存。言可悔者。謂對二師。或有德人。發(fā)露懺悔。斷相續(xù)心。後不更作。若覆藏不發(fā)露。罪垢日夜增。後墮三惡道。言不可悔者。罪不可除滅。擯出眾。永不得出家受戒。下三戒。準此應(yīng)知。

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但者凡也。命謂六根六識相續(xù)而生。名之曰命。此相續(xù)斷。名之曰死。故謂故心殺害。顯非誤傷等也。

或自殺。

此從身業(yè)生罪。謂自身親行殺害。或手足刀杖瓦石等打令死。或遙擲令死。或與毒藥。或推墮坑穽水火中。悉名身業(yè)之罪。

或教他殺。

此從口業(yè)生罪。謂教他殺。令奪彼命。或呵罵。或勸譽令彼自死。或呪詛令死。悉名口業(yè)之罪。

或見殺隨喜。

此從意業(yè)生罪。謂見他人行殺。自心隨之而生歡喜。雖非身口親作。然三業(yè)之中。心為主宰。故得罪同前。無有輕重。經(jīng)云。有犯斯戒。非沙彌也。

廣如律中。文繁不錄。

律謂沙彌十戒經(jīng)。并大律等。備載種種殺法。結(jié)罪輕重。心境不同。以文多故。不能俱錄。上述律文竟。下引經(jīng)意。

為你推薦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zhàn)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zhàn)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弦 29.5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fēng)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會員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wù):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馬伯庸 7.2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开原市| 金华市| 桃江县| 韶山市| 如东县| 噶尔县| 玉田县| 白沙| 吉隆县| 潜江市| 台南县| 普宁市| 陆良县| 南皮县| 平潭县| 丰都县| 疏勒县| 吉林省| 开江县| 额尔古纳市| 闻喜县| 永泰县| 扶余县| 会理县| 老河口市| 呼伦贝尔市| 龙海市| 讷河市| 乐平市| 武冈市| 尤溪县| 九台市| 温泉县| 安龙县| 洛南县| 罗源县| 枣强县| 福贡县| 高陵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