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嬰童類萃
  • 佚名
  • 4991字
  • 2015-12-26 15:02:47

小兒初受氣論

圣濟總錄∶小兒在母腹中,受其精氣而成形。一月血凝,二月成胚胎,三月如桃花,陽神為魂,四月分四肢,陰靈為魄,五月五行分五臟,六月六律定六腑,七月七精開竅,八月八景俱全,九月氣象成,十月百神集備而生也。生后六十日瞳子成,笑語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復;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脛骨成能獨倚;三百六十日為一期,骨節成乃能移步而行。夫醫之道至難也,治小兒則尤難。蓋周歲之間,精神未備,骨格未堅,形聲未正,脈息未全。語不能問其得病之由,脈不能診其必然之理。故云∶冠壯易明,幼童難治。茍不潛心玩味,何乃寄幼兒之司命也。

受胎論

人皆謂嬰兒滿十月而生,余究內經理,二百七十日實為定論。蓋就中虛計一月,以應十個月之數也。經云∶九九為上,八八次之,七七又次之。凡人之生,稟二儀之氣會合,三才之道各得其九,三九二十七,則二百七十日而生。八八者,三才各得其八,三八二十四則二百四十日而生。七七者,三才各得其七,三七二十一則二百一十日而生。

其逾十月而生者為大過,其七八月而生者為不及。大過者氣血陰之有余;不及者,血氣養之不足也。大抵人得中道而生,陰陽劑合,剛柔兼濟;氣血相和,百脈相調;心智明通,精神全備;臟腑充實,形體壯健。觀其顱囟便可知矣。未周之兒,顱囟堅合,睛黑神清,口方背濃,骨粗臀滿,臍深肚軟,莖小卵大,齒細發潤,聲洪睡穩,此乃受氣得全者。如二三歲,其囟尚大解開,齒發未生,手腳攣縮,膝如鶴節;或五六歲,尚不能行,身體手足瘦瘠者,此皆受氣不足故也。

小兒形證歌

初生芽兒一塊血,也無形癥也無脈,有驚須知是胎驚,有熱須知是母熱。三朝繃抱未安和,七日一臘古來說,臍風撮口老娘乖,鎖肚青筋唇口撮。又有因邪客忤兒,不乳一宵神自脫,蝎蛇餅子保安康,琥珀抱龍亦可啜。若知難救病須臾,嫌兒指甲兼唇黑。女子初生小便血,正是胎中受熱得;男兒兩目閉不開,或患丹瘡俱熱極。二癥皆宜化毒丹,血出單煎生地黃。月中口內生痰涎,將衣向火或加綿,神情不穩目斜視,強直反張真可憐。用藥若認驚風錯,涼心牛黃散安樂,利驚少許地黃煎,加些白蜜神仙藥。芽兒未周便識驚,忌物擊響不安神。月內半周及襁褓,驚熱須當審變蒸。三十四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一十八次變蒸足,方有脈自寸口生。變蒸未足在面部,左眼太陽陰右處,眉棱上下俱屬木,準是中宮鎮心土。耳間屬腎常主虛,唇口兩畔脾所居,面中顴臉屬心火,惟有人中是肺都。五行相生重卻生,若還相克用工夫,順候易治逆難療,智不通兮性莫粗。心主驚兮肺主氣,肝主風兮脾主味,胃家不溽冷兼虛,吐瀉不止驚風至。自古皆言心主驚,五臟六腑皆驚名,心驚血散氣不復,流入諸經百病生。肺經咳嗽并喘急,嘔吐無時脾胃因,腎候切牙肝眼搐,夜啼常恐臉紅心。五心熱是脾家咎,面青翻白膽主驚,若是三焦口作渴,流入膀胱卵作聲。

顱囟要略

顱囟青筋 虛不榮 顱囟常陷 瀉無停 顱囟虛軟 顛癇不免 顱囟扁闊 暴瀉易脫 顱囟腫起 風痰不已顱囟久冷 吐瀉青青 顱囟歪長 風作即亡 顱囟連額 驚風易得 顱囟未充 怕熱怕風 顱囟緩收 胎氣不周 顱囟動數 神氣昏弱 顱囟寬大 受疾恐害 顱囟未合 筋骨軟弱

擇乳母論

小兒隨母呼吸,母安則子安,母病則子病,此必然之理也。凡擇乳母,須要婉靜寡欲,無痼疾并瘡疥者。且兒稟父母之精血,化育而生。初離胞胎,血氣脆弱,憑乳母之乳而生養焉。乳母肥實,則乳濃濃,兒吮之則氣體充實;乳母瘦瘠,則乳清薄,兒吮之則亦清瘦體弱。壯實肥瘦,系兒終身之體格非小故也。強悍暴戾,和婉清靜,亦習隨乳母之性情,稍非其人,兒亦隨而化矣。猶涇渭之分焉,源清則派清,源濁則派濁。又有體氣者,兒吮此乳,則腋下狐臭不免。又有生過楊梅瘡者,兒吮此乳,即生此瘡。如出痘癥,十難全一。父母有此瘡者,胎中受毒,出痘亦然。余目擊非藥所能救者,擇乳母可不慎歟。

慎護論

巢氏曰∶將養小兒,衣不可大暖,熱則汗出,而表虛風邪易入。乳不可大飽,則胃弱而易傷,積滯難化。千金論云∶夏不去熱,乳兒令嘔逆。冬不去冷,乳兒令咳痢。葛氏云∶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可與食,食后不可與乳。

小兒曰芽兒者,猶草初生之芽。脾胃怯弱,乳食易傷,難以消化,初得成積,久則成癖。自我致寇,又何咎焉。張煥曰∶小兒周歲,膝骨成乃能行,此乃是定法。若襁褓不令占地氣藏之,房帳之中使之不教見風日,致令筋骨緩弱,過歲不行,誠非愛護之法。譬如草木,生于山林容易合抱;至若園囿異果奇花,常加培植,秀而不實者有矣。

護持歌

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馳;乳多終損胃,食壅則傷脾;衾濃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

調理五法

一要背暖

經云∶其背脊三椎,六節兩傍,是肺俞二穴。若風傷于肺俞,使人毫毛卓立,皮膚閉塞而為病。其癥或咳、或嗽、或喘、或嘔噦、或吐逆,及胸滿、憎寒、壯熱皆肺俞受寒而得也。故曰背宜暖。

二要肚暖

俗云∶肚無熱肚,肚者胃也。胃為水谷之海,若冷則物不腐化,腸鳴腹痛,嘔吐、泄瀉等疾生焉。經云∶胃熱則消谷善饑,所以能飲食也。故曰肚宜暖。

三要足暖

經云∶其足陽明胃經,乃胃經經絡之所主也,故云寒從下起此之謂也。故曰足宜暖。

四要頭涼

經云∶頭乃六陽之會,諸陽之所湊也。頭腦為髓之海,若熱則髓溢汗出,或顱囟腫起,或顱囟開解,或頭瘡目疾。

故云頭無涼頭。故曰頭宜涼。

五要心胸涼

其心屬丙火,若外受客熱,內接心火,則內外俱熱也。其癥輕則口干舌燥腮紅,重則啼叫驚掣。故心胸宜涼。

長壽無病歌

小兒長壽相,體態自昭然。鼻中干無涕,喉中絕沒涎,頭如青黛染,唇似點朱鮮,臉方花映竹,頰綻水中蓮。喜引方才笑,非時手不宣,縱哭無多哭,雖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靜,性似鏡中天。此子身多吉,何憂病患纏。

壽夭歌

身軟陽痿頭四破,臍小臍高肉不就,發稀色脆短聲啼,遍體青筋俱不壽。尻腫臏骨若不成,能踞能行能立死。臍深囊黑性尊持,方是人家長命子。

雜病證候歌

望聞審察嬰兒病,諸癥原由當細評。先觀面部推五色,某色某臟各呈形。心赤肝青肺主白,脾黃腎黑自分明。歲氣合來參四季,寒熱溫涼藥更改。次觀虎口何色現,紅輕青重黑非輕。風關初見為易治,氣關紋見病 ;若在命關危惡候,透指膏肓藥不靈。眼赤羞明肝家熱,驚搐啼叫屬心經,嘔吐瀉痢脾土厄,水腫痞積亦脾經。面青眉皺心腹痛,臉上斑癬 鱉真。

積聚日久成雀目,口臭牙宣胃火蒸。傷風咳嗽病在肺,痰喘氣急肺寒凝。龜背卻因寒客背,龜胸肺熱癥相應。疝氣偏墜寒在腎,走馬牙疳亦腎經。疳有五疳分五臟,驚風八癥熱痰生。渾身瘡癤乳熱毒,頸項痰核火結成。小便不利膀胱熱,大腸蓄熱便不行。借問驚癇從何起?風痰火熱一齊興。傳變慢驚脾困極,亦有風寒變此形。反張目閉肢螈 ,速灸關元尚可生。此是幼科入門訣,請君牢記在心經。

一見生死歌

幼童死癥辯何形 二十五種甚分明 抱著遍身不溫暖(血絕) 四肢重 哭鴉聲(骨絕) 鼻干黑燥目直視(脾絕)啼哭無淚瀉涎青(肝絕) 眉摘眼爪甲黑(肝絕) 泥垣腫起或為坑(腎絕) 將口咬人魚口急 腳直肚大有青筋(氣絕) 上覷似視于高物(膽絕) 長噓出氣黑侵唇(肺絕) 吃乳不收舌退場門(胃絕) 唇不蓋齒眼眶青(脾絕) 瀉痢便變黑黯血(心絕) 偏搐自笑沒心情(心絕) 不論貴賤及男女 救療十人無一生。

惡癥十五候

眼上赤脈、下貫瞳人、囟門腫起、兼及作坑、鼻干黑燥、肝大青筋、目多直視、睹不轉睛、指甲黑色、忽作鴉聲、弄舌虛出、齒戛咬人、魚口氣急、啼不作聲、 蟲鼻出、必是死形。用藥速救,十無一生。

通真子診脈歌

小兒三歲至五歲 呼吸須將六至看七至不安十至田 短長大小有邪干

診脈歌

小兒脈大多風熱 沉細原因乳食結 弦長多是膈肝風 緊數驚風四肢掣 浮洪胃口是火燒 沉緊腹中痛不歇 虛濡少氣更兼驚 脈芤便痢并失血 前大后小童脈順 前小后大必食結 四至洪來主煩滿 沉細腹中痛切切 滑主霧露冷所傷 弦長客忤分明說 五至夜甚浮大晝 六至夜細浮晝別 息數平和六至五 此是圣人傳妙訣

診脈快捷方式歌

浮沉遲數四般脈 五臟六腑為準則 浮主風邪病在表 沉主在里及筋骨 遲脈為寒兼是虛 數者熱多根據此例

五經統論

肝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在時為春。腎水為母,心火為子。主筋,主藏魂。其聲呼,其液泣,其味酸。

上應眼,外應爪甲,其色青,欲如青玉之光澤,不欲如藍。肝主風,風喜傷肝,病主驚風。急怒氣逆則傷肝氣。痘主水泡。燥氣盛則病。面白則逆(金邪克木也。)肝病∶面青筋急,多怒目痛,自閉不欲見人,臍左動氣。

肝實∶目赤,多怒,頭眩,引脅痛,連小腹之下。

肝虛∶目昏,胸痛,筋縮拘攣,恐懼如人將捕。

肝絕∶唇反腮青,四肢多汗,多泣,舌卷囊縮。

當春之脈則弦緩而長,為善,旺春七十二日。

賊脈浮澀而短,(金克木。)危脈弦如弓弦,無胃氣死。

心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在時為夏。肝木為母,脾土為子,克肺金。主血,主藏神。其聲言,其液汗,其味苦,上應舌,外應掌。其色赤,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心主熱,熱喜傷心。病主驚熱,憂愁思慮則傷心。痘主紅斑。寒氣甚則病。面黑則逆。(水克火。)心病∶面赤喜笑,心煩掌熱,口渴開目,妄語,臍上動氣。

心實∶口干喜笑,身熱汗出,肋脅應背作滿痛。

心虛∶恍惚多驚,憂煩少色,咳嗽舌強,腰背酸疼。

心絕∶搖頭直視,色如煙煤。

長夏之脈,當洪緩浮大而散,來疾去遲為善。

賊脈沉濡,(水克火。)旺夏七十二日。

危脈洪大無胃氣者死。

脾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在時為四季。心火為母,肺金為子,克腎水。主肌肉,藏意智。其聲歌,其液涎,其味甘,上應口,外應四肢。其色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土。乳食饑飽則傷脾,痘為膿漿。風勝濕則病。而青為逆。(水克土也。)脾病∶面黃善思善嗜,體重卵痛,四肢怠惰不收。

脾實∶肢體重著而不舉,腹脹尿秘而若饑。

脾虛∶嘔逆瀉痢,乳食不消,腫脹腸鳴,四肢無力。

脾絕∶臍突唇反,環口黧黑,柔汗發黃。

脾土之脈和緩溫濃,行于臟腑之間,平和不見衰乃見焉。四季之月,各旺一十八日。

賊脈弦長而緊。(木克土。)危脈來如雀啄、屋漏者死。

肺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肺,在時為秋。脾土為母,腎水為子,克肝木。主氣,主藏魄。其聲哭,其液涕,其味辛,上應鼻,外主皮毛。其色白,白欲如白玉之光澤,不欲如堊。肺主燥,燥則傷肺,病咳嗽。形寒飲冷則傷肺。

痘為膿泡。痧屬肺經,面赤則逆。(火邪克金也。)肺病∶面白悲愁不樂,寒熱喘咳,噴嚏吐衄,右脅動氣。

肺實∶喘促咳嗽,上氣鼻塞,脛股肩背疼痛胸滿。

肺虛∶呼吸少氣,鼻涕嗌干,喘乏咳血。

肺絕∶汗出如珠,發毛氣出汗而不休。

秋肺之脈宜微浮短澀為善。旺秋七十二日。

賊脈洪大牢。(火克金也。)危脈如風吹毛,無胃氣死。

腎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腎,在時為冬。肺金為母,肝木為子,克心火。主骨,主藏精志。其聲呻,其液唾,其味咸,上應耳,下應腰腎。其色黑黑欲如漆光澤不欲如炭。腎主寒,寒則傷腎。其病疝。(偏墜。)欲甚傷腎。痘主黑陷。濕氣盛則病,面黃甚則逆。(土邪克水。)腎病面黑恐欠,手足寒厥,腹痛滲瀉,后重,臍下動氣。

腎實∶腹脹體重,少氣不言,骨痛餐泄,小便少。

腎虛∶心懸如饑,胸痛引脊,厥逆,溲多,耳鳴。

腎絕∶反目直視,狂言遺尿,腰折骨枯。

冬腎之脈宜沉濡,旺冬季七十二日。

賊脈緩而大。(土克水。)危脈來如解索,去如彈石,無胃氣者死。

變蒸賦

凡看嬰兒,先明四時。既有變蒸之狀,還有強弱之推。寒熱初來,慎一七而方退;周期未滿,當四八以重期。原夫魂魄將營,筋骨始成,開舒腠理,通徹奇經。運用而陰陽以正;往來氣血初平,頓覺精神,喜笑嚶嚶,有異未知變蒸,仔細一一須明。肝者干也,東方所屬為木,象之三數,發形證于兩目。渾身壯熱,令瞳子以無輝;徹夜驚啼,因神魂而未足。四數于金,二由在火。咳嗽頻頻,汗珠顆顆。兩日間噴涕仍加,數夜虛驚。又可暗增骨髓,學反復以翻身;漸長性情,畏傍人而戀母。脾土五呼,腎水一稱。谷氣暗引,精志時增。乳哺甘甜,尻骨成而獨坐戲;經絡流利,掌骨具而匍匐能。次后筋骨之少更;膝踝之漸硬。氣血乃榮于四肢;光彩而盎于滿面。停停立猶未穩,嘍嘍語尚聲顫。手足受血,移步行而堪憐;耳目精通,意智生而可羨。斯乃呼息稍勻,肌體乃濃。兩氣而外陽內陰;一氣而入鼻退場門。期來應節,自然臟腑充盈,將養乖宜,感受寒邪,甚有于是發豎無潤,乳哺吐嘔,珠起丹唇;冷侵 骨,內腸鳴而微利,或驚啼而勿喜。經云∶蒸則蒸氣血之堅,變則變形容之正矣。

變蒸日例

三十二日,一變生癸,腎臟生焉。 屬足少陰經。

六十四日,二蒸生壬,膀胱腑氣生焉。 屬足太陽經。

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心臟氣生焉。 屬手少陰經。

一百二十八日,四蒸生丙,小腸腑氣生焉。 屬手太陽經。

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肝臟氣生焉。 屬足厥陰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古丈县| 朝阳区| 岢岚县| 沁阳市| 武平县| 克拉玛依市| 河南省| 顺平县| 淮滨县| 隆子县| 明水县| 德庆县| 固安县| 新营市| 鄯善县| 鹿邑县| 于田县| 波密县| 安化县| 昆明市| 敖汉旗| 塔城市| 曲松县| 武隆县| 清远市| 田东县| 威海市| 浪卡子县| 富顺县| 克东县| 崇文区| 巩义市| 靖西县| 昌乐县| 延安市| 饶阳县| 准格尔旗| 华亭县| 板桥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