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商務雜述五(輸入貨)
- 閩縣鄉土志
- 鄭祖庚
- 4018字
- 2015-12-26 13:21:23
輸入貨
以羨補不足,生人不可以已,交易所由起也,故都會所在,無不羅四海之物,以供凡人之取給。福州雖僻壤,自輪舟暢行,以關東蜀西之遠,其珍奇亦絡繹而至,遂令輸入之貨,即以老于關津之吏,亦數莫能終,鳴呼懿矣哉!雖然,輪舟暢行,而泰東西之奇技淫巧亦賡續戾止,喧賓奪主之勢既成,匪特漏卮不可殫紀,而風俗習于淫侈,人心隨而日澆,又有心者所深憂也!夫勢之所趨,雖有大力莫之能挽,則維力籌抵制,以塞其流而已。是用備列其目,俾邦人之游學者,其勿緩視藝事哉。
鴉 片
據海關報告,光緒三十一年運進本境,計三千五百余擔,又據土商報告,稱近年大土入口四千余擔,小土約年銷一千余擔。
新立去毒社戒煙局
去毒社創自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在林文忠祠開會禁染鴉片,到者萬人。文忠后人惠亭太史炳章登壇演說,曰:“先文忠痛除鴉片,莫償其志,習染蔓延,國日貧,種日弱。今者此舉,償文忠未償之愿。全閩幸甚云云。六月商會,票舉太史為社長,就南臺大廟山設戒煙第一局,局可容五十人,資以醫藥之費,輕者浹旬,重者半月即可斷癮。其第二局擬設城內,亦不日可開。
社 員
正董、副董、干事、中西醫員,正副稽核,書記、調查、勸導、贊成。
各員皆擔任義務。
監會、醫士、視疾、會計、書寫、庶務。
各員皆聘請。
各種洋貨
據海關歷年報告冊云,光緒二十九年,進口洋貨,除轉運他處外,值關平銀七百萬余兩。三十年,除轉運他處外,值關平銀七百五十萬兩。三十一年,除轉運他處外,值關平銀八百九十萬四千六百三十五兩。布有厚布、色布、白色、白花、白提、白點、白條等布,斜紋布、標布、袈裟布、羅布、印花、紅布、意大利布、麻布、帆布等類。
棉 紗年銷三萬五千擔,值關平銀一百萬兩有奇。
煤 油英屬蘇門答臘等處產、年銷三百九十萬九千加倫,美產,俄產亦年銷六十萬加倫,統值關平銀四十四萬六千五百兩。
洋 糖年銷關平銀五十萬兩。
洋面粉
玻璃及各種燒料器
洋 燧即自來火。
洋 胰
洋 銅
洋 鐵
白 鉛
黑 鉛
鋼 料
洋 錫
海 參
燕 窩
圖 籍
鈕 扣
洋蠟燭
腳踏車
鐵水泥即塞門德土。
煤
溪 米每年銷數無定。
豆各種多由北洋帆船載來。
豆 粉即索粉、又名山東粉。
豆 餅培田用,牛莊運來最多。
北 麥
面 粉
米 粉一名粉干。
謝孝廉頌品《倡建籌米善堂以救閩荒策》:“竊以省會產米極少,向資溪海轉運計,城廂居民約四十萬人,每人日食三勺,約日食三千石。此外,各鄉農田不足及下游來省采辦不可勝算。官設大有常平各倉所儲僅支兩月。設沿海有警,禁港、禁口、水旱饑荒各縣各鄉閉糶局,固雖痛哭以求,加之重價,而彼不顧也。官府深鑒此弊,設法轉輸不遺余力。左文襄、徐清惠行之于咸豐年間,丁中丞再行于光緒乙亥丁丑間。迨甲申乙酉楊制軍移請兩江,年以六十萬石助糴,立有米照。近年福州各鄉及上游收成頗足,米價尚賤,申滬運耗,率多折閱。由是海米少,溪米多,將以溪米為可恃乎?此大悮也。賤蓄貴鬻,商之恒情,獨溪米不然。賤爭出,貴爭閉,蓋食米之家不盡產米,而能抑勒產米,不許增價,厲禁出糶,一鄉然,一邑然,一府無不皆然,雖地方官莫囗其罪,若逢內荒,溪塞,海尚可通,若逢外警,溪海兩絕,囗城諸鄉,各贍身家,視省會猶秦越,此四十萬人只仰給于大有、常平兩倉,所支幾何,至此始咎儲蓄之不豫也,晚矣!前年蒙大府給帑三萬元,札述善社合資采辦,如能實力奉行,集資倡設,籌米善堂,其于地方幸福為何如也!
各處土貨
先本省后外省。
茶 武夷等處田溪運來本境。
筍 干多由上游各府溪運來。
香 菰上游各府多由溪運本境。
木 料寧化等處溪運來。
紙尤溪等處溪運來。
煤 炭邵武溪運來。
薯 莨永安溪運來,銷銀一千兩。
紅 柴永安溪運來,銷銀二千兩。
桐
茶 油多由永安浦城、松溪、政和溪運來。
澤 瀉多由建、邵溪運來。
蓮 子多由建、屬溪運來。
竹 絲崇安來。
筒 樸由浦城溪運來。
棕政和溪運來。
茯 苓政和溪運來。
滑 石泰寧溪運來,年銷六七百兩。
條絲煙永定或溪運,或海運來,年銷最多。
鮮 魚沿海各屬船運來。
咸 魚有自霞浦來,有自長樂、連江、福清船運來。
糖興化等處海運來。
桂 圓
荔 枝
干蜜棗
柿 餅多興化等處海運來。
花 生長樂舟運來。
茉莉花長樂舟運來者較多。
蟶
蛤
蠣或鮮或乾,有自長樂、連江船販來。
紫 菜福清海船運來。
紅 粬古田、屏南溪運來。
竹永福溪運來。
靛多由永安溪運來,年銷一萬余兩。
蟬 蛻 由永安溪運來,年銷二千兩。
花 竹永安溪運來,年銷二千兩。
花 竹永安溪運來,銷銀數百兩。
牛 皮永安溪運來,銷銀四五千兩。
蟶 干連江海船運來。
李 干永福溪運來。
剪 刀清流溪運,寧德海陸運來。
皮 枕延平溪運來。
印 泥
朱 砂漳州海運來。
香 料泉州海運來。
神 粬泉州海陸運來。
鮮 果多由下游等處海運來。
漳 絨漳州海運來。
漳 紗漳州海運來。
水仙花漳州海運來。
燕 窩廈門港海運來。
壽 板寧化溪運來。
蘭 花永安龍巖溪海運來。
紙織字畫永春海陸運來。
漆陜、貴海運來。
皮 貨關隴海運來。
參 茸各省海運來。
綢 緞上海輪船運來。
藥 材川、廣、浙等處海運來。
玉 器蘇粵滇海運來。
燒 料器玩津、廣各處海運來。
筆 黑湖徽海運來。
箋、扇、宣 紙蘇、杭、皖海運來。
棉 布滬運來。
夏 布江西陸運來,又大田、長樂等處溪運來。
磁 器江西海運來,又水春德化等處運來。
甌 綢浙、溫海運來。
錫廣東海運來。
水煙袋漢口海運來。
魚 翅浙溫海運來最多。
海菜諸品南北洋海運來。
蘭州煙滬漢海運來。
據閩海關報告進福州口各貨稅額
光緒二十六年,洋輪船稅,關平銀九萬兩有奇。三十一年,增至十六萬兩有奇。二十六年,華帆船稅七百兩有奇。三十一年,亦增至三千兩有奇。歷年華船出口,復進口半稅約一萬余兩,覆計各船進口諸貨,二十六年,十一萬兩有奇。三十一年,遂增征至十八萬兩有奇。合護照費船鈔鴉片及一切而統計之,積至于歲征百余萬兩有奇,商征如此,貨值可知,嗚乎耗矣。
又據竹崎等關報知,歲征關稅銀錢課額。竹崎、黃田、洪塘均侯官境。竹崎關稅額銀四萬兩有奇,錢二千有奇,護費銀九千兩有奇。黃田關稅額銀二千兩有奇,護費二十余兩。
洪塘關稅額銀七百兩有奇,錢一百余文,護費銀六百兩有奇。
又本境過下各稅
閩安關稅課征銀三萬兩有奇,錢三千有奇。橋頭關銀五千兩有奇,錢五百有奇。橋尾關銀六千兩有奇,錢六百有奇。巷口關銀一千兩有奇,錢一百余文。新港關銀五百余兩,錢三百余文。井樓門銀一千兩有奇,錢一百余文。西路茶稅,歲入銀三十一萬兩有奇,錢五千有奇。北路茶稅,歲入銀十四萬兩有奇,錢三千有奇。各局卞厘金,歲征三十八萬兩有奇。
船 政附
同治初,左文襄督師入閩,劇寇既平,重念閩濱海要區,不亟講洋務,無以善后,乃相地于馬江之中岐,創設船廣,立學堂,延洋人為師,奏在籍江西巡撫沈文肅公葆楨任其事,專折奏報。職曰總理船政大臣,督撫不得節制焉。然百為草創,頭緒紛繁,經始之難與守成之不易皆有可紀。今詳其有關于茲事之大者。
歷任大臣
實任者六人沈葆禎、丁日昌、吳贊誠、黎兆棠、張夢元、何如璋。署任者二人張佩綸、裴蔭森。兼任者十人卡寶第、希元、譚鐘麟、邊寶泉、裕祿、增祺、許應骙、善聯、景生、崇善。會辦者二人沈翊清,魏瀚。
在工紀要
現兼斯職者,鎮閩將軍兼署閩浙總督宗室崇善,所用洋員,現有洋總監工在者一人柏奧堂。洋監工在工者二人竹蒲匏,達貝德。洋書記在工者一人德爾美。洋技師在工者四人薛法、黎金埃、泰貝、威海。兼化學拉鐵技師者一人達貝德。
局廠名目
為所者八:曰辦公,曰廣儲,曰東考工,曰西考工,曰版筑,曰化學,曰儲材,曰報銷。
為廠十有六:曰鍋爐,而氣表廠、鈩廣隸之,曰輪機、曰合擾、曰皮、曰模、曰船、曰舢舨、曰拉鐵、曰鑄鐵、曰鑄銅、曰磚灰,曰帆纜、曰鐵脅,而鍍船廠隸之。又截鐵廠現并歸輪機廠,魚雷廠舊設,今撤。為處六:曰總稽查,曰文案、曰支應、曰船槽、曰船塢、曰官醫。為學堂四:曰制造學堂,俗稱前學堂,洋教習為邁達,學生二十七名。曰駕駛學堂,俗名后學堂,分管駕,管輪兩班,學生共四十五名。曰繪事院,俗呼畫院,洋教習為沙巴,鐵繪圖,學生四十四名。曰藝圃。藝徒一百三十八名。
鐵 路附
光緒二十九年,以太仆卿張振勛辦理閩粵鐵路,方經營廣埔路線,法,日因以覬覦閩路。三十一年,外力日迫,閩人士亟思自辦,是秋,都下同鄉官請商部三十二年更定官制改商部為農工商,隸路于郵傳部。代奏,以前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陳寶琛總理全閩路政。詔曰俞。爰立全閩商辦鐵路公司,專集華股于本境,設總辦事處一,于廈門設分辦事處一,于京師會館立議事處一,于上海聯絡皖浙江右立公所及學堂各一。于吾閩外府州縣暨他省外埠,各置經理處一。延華人精于工程者為技師,又置協理、坐辦、總董、分董、議董、諮訪、書寫、收支等員,勘定路線分為達粵、達甌、達衢、達信、達盱各干路,茲列起點工程在本境者。
自塢尾至常思嶺尾福清界為達粵干線
擬南門外迤東臨江塢尾地方,或鴨母洲。設南臺江岸車站,首敷鐵軌,東南至新港口,架鐵橋。長約法尺一百五十余尺。經前嶼村、后嶼村轉入坑洋村,后循山腳行,可省筑堤之費。復經上岐、中岐、與馬尾之中岐同名。下岐諸村,出邵坑村入魁岐村,再經快洲漁墩,以及上下德等村,至朏頭村,穿山腹為洞。約法尺八百尺。可直達馬尾,出馬限山,轉向羅星塔,駕一鐵橋。約法尺一百五十尺之長。過江漢,達青洲。在船塢之左,設馬尾江岸車站。斯為第一段,計六十里,設站四南臺、下岐、朏頭、青洲。而隔江之軌,則為岐頭村。即在羅星塔之對岸。循江岸傍山施軌,自岐頭繞出枕峰村,經半洋村,順取山坡勢,直趨藍鋪村、青鋪村,過安民橋,駕小鐵橋,約法尺三十尺。過時陽左近,逾常思嶺之尾,繞出官道右,而接于福清縣界。尚須渡小溪,過龜山,至館口循溪,以達泰城,斯第二段,在本境者為,里五十余為站二藍鋪,坊口。合成一段有半,共百余里。再由福清、興化、泉、漳達粵。此不日開工之路也。
自羅星塔至館頭連江界而后漸由連江、羅源、寧德、霞浦、福鼎諸邑,直抵浙之平陽界。為達自南臺抵侯官界洪山江岸再由洪山,經侯官、閩清、古田、南平四邑交界之水口等處,而分為兩支,延建一支,左達浙之江山界,右達江右之河口界,又延邵一支,專達江順之建昌界。為達衢、達信、達盱、干支等線。
其廈門支線左由同安,達泉州干線;右由嵩嶼,達漳州干線。皆將開工,距本境五百余里,亦附及之。龍汀等處支路俟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