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詩考
- 王應麟
- 4286字
- 2015-12-25 16:51:51
皇矣 求民之瘼。《漢書》。惟彼二國,其政不獲。惟此四國,爰究爰度《左傳》。。乃眷西顧,此惟予度。《論衡》。唯此文王。王此大國。《左傳》。無然畔換。《漢書注》。以遏徂莒,以篤周祜。《孟子》。弗識弗知。《賈誼新書》。崇墉。《說文》。克順克俾,俾于文王。《禮記》。
靈臺 白鳥鶴鶴。《孟子》。《賈誼新書》作“皜皜”。臣業維樅。《說文》。蒙瞍奏工。《楚辭章句》。文王有辟雍之樂。《莊子》。文王樂名巨業。《樂苑》。
下武 應侯慎德。《家語》、《淮南子》。昭哉來許。《漢碑》。昭茲來御,慎其祖父。《后漢書注》。
文王有聲 欥求厥寧。《說文》。匪革其猶,聿追來孝。注:革,急也。猶,道也。聿,求也。言文王改作者,非必欲急行己之道,乃追述先祖之業,來屋此為孝。考卜惟王,度是鎬京,惟龜正之。注:度,謀也。《禮記》。既伐于崇。《書大傳》。芑,枸檵也。《禮記注》。
生民 不坼不疈。克岐克。禾穎穟穟。瓜瓞菶菶。《說文》。瓜瓞。《集韻》。即有臺家室。《白虎通》。誕降嘉谷。惟秬惟秠。《說文》。或舂或枕。《儀禮注》。或簸或舀。杼,臼也。烝之烰烰。《說文》。淅之溞溞。《爾雅音義》。后稷兆祀。《集韻》。
行葦 維葉柅柅。《文選注》。肆筵設機。《楚辭章句》。鮐背。《爾雅》。
既醉 類者,不忝前哲。壸者,廣裕民人。萬年者,令聞不忘。祚胤者,子孫蕃育之謂也。《國語》。
鳧鹥 公尸來燕醺醺。《說文》。
假樂 嘉樂。《左傳》:公賦嘉樂。嘉樂君子,憲憲令德。《禮記》。《正義》云:案《詩》本文“憲憲”為“顯顯”,與此不同者,齊、魯、韓《詩》與《毛詩》不同也。保佑命之。《禮記》。不愆不忘。《文選注》。《說苑》作“亡”。不騫不忘。《春秋繁露》。不解于位。《漢書》。
公劉 思戢用光。《孟子》。于邠斯觀。《白虎通》。汭之即。《周禮注》。
泂酌 可以饙饎。《說文》。凱弟君子。《禮記》。
卷阿 嗣先公爾酋矣。祓祿康矣。《爾雅注》。噦噦其羽。《說苑》。
民勞 迄可小康。《漢書》。朁不畏明。《說文》:曾也。
板 下民卒癉。《禮記》。是用大簡。《左傳》。無然呭呭。詍詍。《說文》。泄泄。《爾雅》。辭之繹矣。《說苑》。勿用為笑。《荀子》。歡歡。《爾雅》。民之方念。《說文》。介人惟藩,大師惟垣。毋俾城壞,毋獨斯畏。《漢書》。敬天之威,不敢驅馳。《后漢·楊秉傳》。
蕩 天命匪忱。《說文》。曾是強圉。《漢書注》。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仄。《漢書》。式號式謼。《漢書》。殷鑒不遠,近在夏后之世。《國語》。
抑 衛武公作《懿》,戒以自儆。注:“懿”讀曰“抑”。《國語》。惟德之隅。《漢書》。有梏德行。《禮記》。荒沈于酒。《漢書》。誥爾民人。《鹽鐵論》。慎爾侯度。《左傳》。白圭之。《說文》。亡德不報,惟民之則。《漢書》。不諐于儀。《禮記》。我心懆懆。《五經文字》。誨爾忳忳。《禮記注》。藉曰未知。《漢書》。
桑柔 國步斯矉。《說文》。告女憂恤,誨女序爵。誰能執熱,鮮不用濯。《墨子》。胡此畏忌。《漢書》。泰風有隧。《爾雅注》。
云漢 昭回于天。王曰嗚呼。饑饉洊臻。耗射下土。《春秋繁露》。先祖于摧。《爾雅注》。山川。有其聲。《說文》。
崧高 嵩高惟岳,峻極于天。生甫及申。《禮記注》言:周道將興,五岳為之生賢佐仲山甫及申伯。《正義》案《鄭志》:注《禮》在先,未得《毛詩傳》。錫爾玠圭。《爾雅注》。申伯番番,既入于徐。《楚辭章句》。徐,周宣王之舅申伯所封。
烝民 天生烝民。民之秉夷。《孟子》。不畏強圉。《漢書》。唯仲山甫補之。《左傳》。四牡駫駫。四牡騯騯。《說文》。
韓奕 王賜韓侯。《周禮注》。鉤膺鏤鐊。《說文》。邊豆有且。《集韻》。侄娣從之。《白虎通》。今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水經注》王肅曰云云。
江漢 武夫潢潢。《鹽鐵論》。肇敏戎公。《后漢·周舉傳》。弛其文德,協此四國。《禮記注》。弛,施也;協,和也。
常武 既儆既戒。《周禮注》。敦彼淮濆。《說文》。
瞻卬 女反脫之。《后漢書》。懿厥悊婦。匪降自天。《漢書》。人伎忒。《說文》。舍爾介逖。《說文》。邦國殄顇。《漢書》。
召旻 昔者先王受命,有如召公之臣。《正義》。
清廟 頌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廟》一章也。《后漢·祭祀志》注:東平王蒼議《詩傳》曰云云。于者嘆之也,穆者敬之也,清者欲其在位者遍聞之也。故周公升歌文王之功烈德澤,茍在廟中見文王者,愀然如見文王。《尚書大傳》。肅然清靜,謂之清廟。賈逵《左傳注》。逡奔走在廟。《禮記注》。無斁于人斯。《禮記》。
維天之命 子思論《詩》“于穆不已”,孟仲子曰:于穆不似。《正義譜》云。惟天之命。《禮記》。誐以溢我。《說文》。誐以謐我。《廣韻》、《說文》。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左傳》。注云:逸詩。
烈文 無競惟人,四方其順之。《左傳》。不顯惟德。于戲前王不忘。《禮記》。
天作 岐有夷之行,子孫其保之。《說苑》。
昊天有成命 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稱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讓于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夙夜其命宥密。《禮記》。宥謐。謐者,寧也,億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經也。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孫也。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及成王承嗣,仁以臨民,故稱昊天焉。不敢怠安,蚤興夜寐,以繼文王之業。《賈誼新書》叔向曰。緝熙亶厥心。亶,厚也。《國語》。
我將 儀式刑文王之德。《左傳》。
時邁 肆夏時邁也。《周禮注》呂叔玉云。
執競 繁遏執傹也。《周禮注》呂叔玉云。鐘鼓锽锽。磬管鏘鏘。《說文》。又作“蹡蹡”。《漢書》。
思文 渠,思文也。《周禮注》呂叔玉云。《國語》:金奏肆夏:繁、遏、渠。飴我釐麰。《漢書》。
振鷺 振羽。《禮記》: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注:振羽,振鷺。
有瞽 應縣鼓。《周禮注》。肅雍和鳴。《禮記》。《爾雅注》作“肅噰”。
雝 雍。《論語》、《禮記》。有來雍雍。《漢書》。及徹帥學,士而歌徹。《周禮注》:徹者歌雍。
載見 鞗革有玱。《說文》。
武 無競惟烈。《左傳》。
閔予小子 煢煢在。《說文》。陟降廷止。《漢書》。注:言成王常念文王、武王之德,奉而行之,故鬼神上下,臨其朝廷。
敬之 天惟顯思。《左傳》。
小毖 甹夆。《爾雅》。孫炎曰:謂相掣曳入于惡也。王肅云:以言才薄,莫之藩援,則自得辛毒。孫毓云:群臣無肯牽引扶助,我則自得辛螫之毒。
良耜 其镈斯。《集韻》、《周禮注》。既茠荼蓼。之秩秩。《說文》。,積禾也。
絲衣 素衣其紑。弁服俅俅。《說文》。戴弁俅俅。《爾雅注》。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內及外,以小及大也。《說苑》。鼐鼎及哉。《史記音義》。哉,音資。不虞不驁。《史記》。
酌 汋。《荀子》、《左傳》。勺。《儀禮》、《禮記》、《漢書》。
桓 屢豐年。《左傳》:武王作《武》,其六曰。注:此三六之數,與今《詩·頌》篇次不同,蓋楚樂歌之次第。
賚 鋪時繹思,我徂惟求定。《左傳》:武王作《武》,其三曰。
般 于皇明周。《白虎通》。
駉 在駉之野。有驈有騜。《說文》。
泮水 薄采其荇。《白虎通》。其旂伐伐。《群經音辯》。言采其茆。《說文》。在頖獻馘。《禮記注》。束矢其搜。《說文》。
閟宮 稙稚尗麥。實始戩商。《說文》。王謂叔父。《禮記注》。戎狄是應,荊荼是征。《史記》。周公方且膺之。《孟子》:是周公所膺也。音義應訓,當注:膺,擊也。太山巖巖,魯侯是瞻。《說苑》。寢廟弈弈。蔡邕《獨斷》。《周禮注》作“繹繹”。
那 。《國語》以《》為首。鼗鼓鼘鼘。《說文》。先圣王之傳恭,猶不敢專,稱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國語》。
烈祖 亦有和羹。《說文》。亦有盉羹。《說文通釋》。奏假無言。《禮記》。鬷嘏無言。《左傳》。
玄鳥 惟民所止。《禮記》。百祿是荷。《左傳》。
長發 海水有截。《漢書》。至于湯齊。《禮記注》,讀為“躋”。圣敬日齊。注:圣敬日莊嚴。《釋文》:仄皆反。同上。湯降不遲。降,有禮之謂也。《國語》。布政優優。《左傳》。《說文》“憂”。百祿是揫。《說文》。為下國駿蒙。《荀子》。為下國恂蒙。何天之寵,傅奏其勇。《大戴禮》。武王載坺。《說文》。武王載發。《荀子》。則莫我敢遏。《漢書》。包有三枿。《漢書注》。韋鼓。《漢書》。
殷武 入其阻。《說文》。命于下國。為下國所命為天子。《左傳注》。四方是極。《后漢書》。
逸詩
支 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所壞,亦不可支也。《國語》,《周詩》有之曰云云。昔武王克商,而作此詩也,以為飫歌,名之曰《支》,以遺后之人,使永監焉。
貍首 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禮記注》:諸侯之射節。《周禮》:諸侯以《貍首》為節。注:《貍首》在《樂記》。《儀禮注》:《貍首》,逸詩《曾孫》也。貍之言不來也,其詩有“射諸侯首不朝者”之言。《大戴禮》: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鳴》、《貍首》、《鵲巢》、《采繁》、《采蘋》、《伐檀》、《白駒》、《騶虞》;八篇廢,不可歌;七篇《商》、《齊》,可歌也;三篇間歌。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禮記》。
轡之柔矣 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麃麃,取與不疑。《周書》。《左傳·國子賦》“轡之柔矣”注:見《周書》。
驪駒 驪駒在門,仆夫具存。驪駒在路,仆夫整駕。《大戴禮》。《漢書·王式傳》“歌驪駒”注。《文選注》同。
祈招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左傳》: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家語》“形”作“刑”。
征招角招 畜君何尤。《孟子》:齊景公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征招角招》是也。其詩曰。
麥秀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史記》:箕子作《麥秀》之詩。
九夏 《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周禮注》:《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
繁遏渠 《國語》:先樂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注:《肆夏》一名《樊》,《昭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
采薺 《周禮》:行以《肆夏》,趨以《采薺》。注:樂名,或曰逸詩。《禮記》作“采齊”。
招 雍 肆夏 孝成 《尚書大傳》:維五紀,奏鐘石,論人聲,《招》樂興于大麓之野。報事,還,歸二年,然乃作《大唐》之歌。《招》為賓客,《雍》為主人,始奏《肆夏》,納以《孝成》。
新宮 《儀禮·燕禮》“下管新宮”注:《小雅》逸篇。《左傳》:宋公賦《新宮》。《大射儀》“乃管《新宮》三終”注:管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朱文公曰:或曰恐即《斯干》詩。
鳩飛 《國語》“秦伯賦鳩飛”注謂:《小宛》之首章。
河水 《左傳》:晉公子賦《河水》。《國語注》:“河”當作“沔”。
九德之歌 《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