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藝文三

臥龍行記        宋王十朋

永嘉王龜齡少城周行可海陵查元章載酒來游時

凍雨初霽風日清美山谷明秀照人道傍花盛開

籃輿徐行應接不暇寺有荼蘼羅絡松上如積雪崇

蘭數百本秀發巖間微風透香所至芬郁東榮牡丹

大叢雨前已開道人植蓋護持留以供客飲罷縱步

泉上瀹茗賦詩而歸干道丙戌清明前四日

大酺賦

劉筠

臣謹按前志酺之言布也王德布于天下而合聚

飲食焉肇自炎漢初興日不暇給罰其合醵之會

著于三尺之法逮乎孝文崇修禮義賜酺之惠由

是流行況我朝盛德形容汪洋圖牒固不可以寸

毫尺素孟浪而稱也臣今所賦者但述海內豐盛

兆庶歡康為負暄獻芹之比爾其辭曰

圣宋紹休兮三葉重光祥符薦祉兮萬壽無疆昭景

貺于紀元之號還淳風于建德之鄉慶無邈而不被

俗無細而不康乃下明詔申舊章賜大酺之五日洽

歡心于庶邦爾乃京邑翼翼四方是則通衢十二兮

砥平廣路三條兮繩直固不以列肆千里集民萬億

群有司而先置戒掌次而具飭幕九章兮燦若舒霞

廊千步兮軒如布翼外饔之百品有敘酒正之六物

不忒分命司市遷阛阓于東西鳩集梓人校輪輿于

南北將以極瑰奇詭異之歡示深慈至惠之澤也于

是二月初吉春日載陽皇帝乃乘步輦出披香排飛

闥歷未央御南瑞之峣闕臨回望之廣場百戲備萬

樂張仙車九九而并騖樓船兩兩而相當昭其瑞也

則銀甕丹甑象其武也則青翰艅艎聲砰囗兮非雷

而震勢憑凌兮弗葦而航且觀夫魚龍曼衍鹿馬騰

驤長蛇白象麒麟鳳凰吞刀璀璨吐火熒煌文豹左

拿兮右攫元珠倏耀兮忽藏畫地而川流涆涆移山

而列岫嶈嶈神木垂實靈草擢芒囗豆獸綽約夭

倡曳綃紈而綷縩振環佩兮鏗鏘赤刀受黃公之祝

大面體蘭陵之王木女發機于曲逆鳥言流俗于冶

長千變萬化紛紜頡頏前者拗怒而欲息后者技癢

而激昂舞以七盤之妍袖間以九部之清商彈箏

鑰吹竽鼓簧南音變楚隴篴明羌琵琶出于胡部摻

鼓發于禰狂方響遺銅磬之韻羯鼓斗山花之芳箜

篌之妙引初畢笳管之新聲更揚洞簫參差兮上處

燕筑慷慨兮在旁琴瑟合奏而奚辨塤箎相須而靡

遑信滿坑而滿谷豈止乎洋洋盈耳而已哉又若橦

末之技趫捷之徒籍其名于樂府世其業于都盧竿

險百足力雄十夫望仙盤于云際視高于坦途俊

軼鷹隼巧過猿狙衒多能于懸絕校微命于錙銖左

回右轉既亟只且嘈囋沸濆鼓噪歋歙突倒投而將

墜旋斂態而自如亦有侲僮赤子提攜叫呼脫去襁

褓負集危軀效山夔之躑躅恃一足而有余囗對舞

于索山跳九囗而爭趨偃仰拜起如禮之拘雜以拔

距投石沖狹戲車蛇矛交擊猿騎分驅韓嫣之金丸

迭中孟光之石臼凌虛習五案者于斯盡矣透三峽

者何以加諸復有俳優旃孟滑稽淳于詼諧方朔調

笑酒胡縱橫謔浪突梯囁嚅混妍丑于戚施變舒慘

于籧篨乃至角抵蹴踘分朋列族其勝也氣若雄虹

其敗也形如槁木誰謂乎狼子野心而熊羆可擾誰

謂乎以強凌弱而貓鼠同育斯固藝之下者亦可以

娛情而悅目是時也都人士女農商工賈鱗萃乎九

達之衢星拱乎兩觀之下舉袂兮連帷揮汗兮霈雨

鈿車金勒雜沓而晶熒袨服靚裝藻縟而容與網利

者罷登壟斷力田者競辭畎畝屠羊說或慕功名斫

輪扁亦忘規矩寂寂兮巷無居人憧憧兮觀者如堵

以遨以游爰笑爰語始乃抃舞于康莊終乃含歌于

樽俎旁有相如滌器蜀氏賣脯乘時射利鬻良雜楛

芍藥之味蚔盡取既賈用以兼嬴咸滿志而自許

又乃百工居肆眾貨叢聚錦繡之設焰朗甍廡競相

高以奢麗羌難得而囗縷于以見國家蕃富上下充

足女有余絲男有余粟顧金土兮同價興禮讓兮郁

郁若夫七相茂族四姓良家蟬聯鼎盛照耀繁華皆

結駟而連騎雖兩漢其寧加則又有菟裘老臣逍遙

高尚乘下澤之車曳靈壽之杖爰稽首于堯云挹衢

樽而無量鄉里俊造草澤英才覽德輝而狎至觀國

光而聿來顧鼎食之可取豈直野蘋之謂哉羽林戴

鹖之夫期門佽飛之子罷羽獵于長楊投賓壺于棘

矢襲楚楚之衣裳喜交臂于廛里大矣哉惟堯舜之

作主兮盛德日新矧皋夔之為佐兮嘉猷矢陳奏君

臣相悅之樂會比屋可封之民湛露未晞在藻之歡

允洽太牢如享登臺之眾咸臻老吾老以幼吾之幼

不獨子其子而親其親鰥寡孤惸兮各有所養蠻夷

戎狄兮孰非我臣粟帛之賜已厚牛酒之給仍均春

醴惟醇炮炙薌芬皤發者駕肩而泄泄支離者攘臂

而欣欣莫不含和而吐氣蹈德而詠仁一之二之日

樂且有儀三之四之日不醉無歸五日兮饜飫斯極

但見夫含哺而嬉介爾眉壽和爾天倪非夫上圣之

干干致治其孰能逸豫而融怡者哉敢為系曰于鑠

我宋巍乎帝先創業垂統靜直動專威烈既茂文德

是宣謙而不宰讓之于天上帝允答靈貺昭然厥慶

惟大庶民賴焉爰錫酺飲流惠周旋有殽如阜有酒

如川既醉既飽無黨無偏體安舒兮被堯日氣和樂

兮暢熏弦祝圣祚兮揚純懿永延長兮億彌年

記與安節飲         蘇軾

元豐辛酉冬至仆在黃州侄安節不遠千里來省飲

酒樂甚使作黃鍾梁州仍令小童快舞一曲醉后書

此以識一時之事

西園雅集記         米芾

李伯時效唐小李將軍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

皆妙絕動人而人物秀發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味

無一點塵埃氣不為凡筆也其烏帽黃道服捉筆而

書者為東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觀者為王晉卿

幅巾青衣據方幾而凝囗者為丹陽蔡天啟捉椅而

視者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鬟翠飾侍立自然富貴

風韻乃晉卿之家姬也孤松盤郁上有凌霄纏絡紅

綠相間下有大石案陳設古器瑤琴芭蕉圍繞坐于

石盤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執卷而觀書者為

蘇子由團巾繭衣手秉蕉箑而熟視者為黃魯直幅

巾野褐據橫卷畫淵明歸去來者為李伯時披巾青

服撫肩而立者為晁囗咎跪而捉石觀畫者為張文

潛道巾素衣按膝而撫視者為鄭靖老后有童子執

靈壽杖而立二人坐于盤根古檜下幅巾青衣袖手

側聽者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為陳碧虛

唐巾深衣昂首而題石者為米元章袖手而仰觀者

為王仲至前有鬅頭頑童捧古硯而立后有錦石橋

竹徑繚繞于清溪深處翠陰茂密中有袈裟坐蒲

而說無生論者為圓通大師傍有幅巾褐衣而諦聽

者為劉巨濟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澴流

于大溪之中水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

人間清曠之樂不過于此嗟乎洶涌于名利之域而

不知退者豈易得此耶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

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毫絕俗

之資高深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后之覽者

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

西湖禊事記        程端明

寶慶三年上巳京尹戶部尚書哀公招從班十三人

修禊事于西湖仆因言上巳之集自蘭亭之后惟裴

白洛濱之游為盛蓋唐開成三年河南尹李待價召

留守裴晉公太子少傅白公太子賓客李仍叔蕭籍

劉禹錫中書舍人鄭居中等十五人合燕舟中自晨

及暮前水嬉后音樂左筆研右壺觴望之若仙觀者

如堵晉公賦詩四座皆和而白公又為十二韻當時

人物之盛游觀之樂至今想之令人羨慕僉曰古今

上巳之游多矣獨晉永和唐開成煜然至今者皆由

當時有以紀之不然幾何不埃滅耶且今日之游群

賢畢至舉觴張圃之池艤棹蘇堤之柳謁先賢之祠

仰千載之風羽衣蹁囗抱琴而來彈有虞南熏之歌

弄空山白云之操已而聯轡孤山之館引滿海棠之

下是日也曉煙空蒙晝景澄豁睹物情之咸暢喜春

意之日新卻弦斷管一塵不侵越嶂吳山盡入清賞

凡販夫所粥畢售于公左右游橈不令亦舞此京尹

之仁都民之和而太平之觀也于是樂甚獻酬交舉

或哦坡仙之什或論晚唐之詩頹然西景放舟中流

九日清明且期再集顧唐人上巳命改十三矧九日

又如清明乎是集也儻有以紀之寧能多遜蘭亭洛

濱耶雖然吾儕亦豈燕安于是哉他日輿圖盡版護

蹕上京則追洛水之游尋曲江之勝未央也尚能續

紀之

回人請宴折俎       文天祥

帆浦乍歸沐東風之飛錦鈴齋相望荷北海之開樽

清來畫戟之香綠折瓊芝之草碧筒隃卷如坐使君

之林玉案無酬有愧美人之繡

請宴            前人

把太守之新符獲傳民譜問征夫以前路乃辱祖筵

方繾綣于飛花更殷勤于折柳南有箕北有斗所愿

挹漿君向湘我向秦若為聞笛懷哉傾倒帥是刊酬

寒食靈泉宴集序     金元好問

出天平北門三十里而近是為鳳山之東麓有寺曰

靈泉阻以絕囗蔭以深樾重岡復嶺回合蔽映夏秋

之交湍流噴薄殷勤溪谷寺巳廢于兵而石樓之典

刑故在僧扉禪室間見層出南望坡陀小山如幾案

間物巖花錯繡群鶯下上云光金碧林煙彩翠陰晴

朝暮萬景岔集蓋輞川之鄉社而桃源氏之別業也

昭陽薦歲維暮之春諸君以仆燕路言歸東藩應聘

困鞍馬風沙之役渝樹林水鳥之盟千里相思一杯

為壽揚雄獻賦自詫雕蟲之工許泛求田乃為元龍

所諱尊前見在身外何窮釋塵累而玩物華厭囂湫

而樂閑曠囗須我友天與之時兵廚之良醞踵來京

洛之名謳自獻談謔間作磈磊一空倒蔗有佳境之

余食蘋無此時之美一之為甚覺今是而昨非四者

難并苦夜長而晝短謫仙所謂醉盡花柳賞窮江山

者于是乎張本不有蘭亭絕唱留故事以傳之其在

白云老兄負古人者多矣五言古詩任用韻共九首

以寒食靈泉宴集命篇而某為之序諸公可共和之

桃花澗修禊序       明宋濂

浦江縣東行二十六里有峰聳然蔥蒨者元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鄭君彥

真將修禊事于澗濱且窮泉石之勝前一夕宿諸賢

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帥向北行以壺觴隨約二里

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水蝕道幾盡肩不得比先

后累累如魚貫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

及是始繁傍多囗松入天如青云忽見鮮葩點濕翠

間焰焰欲燃可玩又三十步詭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面正平可坐而簫曰鳳簫臺下有小泓泓上石壇廣

尋丈可釣聞大雪下時四圍皆璚樹瑤林益清絕曰

釣雪磯西垂蒼壁俯瞰臺磯間女蘿與陵苕轇轕之

狀赤紛綠駭曰翠霞屏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臨小

洼泉冽甚宜飲鶴曰飲鶴川自川導水為蛇行勢前

出石壇下鏘鏘作環佩鳴客有善琴者不樂泉聲之

獨清鼓琴與之爭琴聲與泉聲相和絕可聽右五六

步水左右屈盤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從山趾

斗折入澗底水匯為潭潭左列石為坐而半月其上

危巖墻峙飛泉中瀉遇石角激之泉怒躍起一二尺

細沫散潭中點點成暈真若飛雨之驟至仰見青天

鏡凈始悟為泉曰飛雨洞洞傍皆出峭石冠其顛遼

敻幽邃宜仙人居曰囗珠巖遙望見之病登陟之勞

無往者還至石壇上各敷茵席夾水而坐呼童拾斷

樵取壺中酒溫之實髹觴中觴有舟隨波沉浮雁行

下稍前有中斷者有屬聯者方次第取飲時輕飆東

來觴盤旋不進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獻酬狀酒三行

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賦詩二首即有不成罰酒

三巨觥眾欣然如約或閉目潛思或拄頰上視霄漢

或與連席者耳語不休或運筆如風雨且書且歌或

按紙伏崖石下欲寫復止或句有未當搔首蹙頞向

人或口吻作秋蟲吟或群聚蘭坡奪觚爭先或持卷

授鄰坐者觀曲股看云而臥皆一一可畫已而詩盡

成杯行無筭迨罷歸日已在青松下濂按韓詩外傳

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鄭之舊俗于溱洧兩水之

間執蘭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載雖時異地殊

而桃花流水則今猶昔也其遠裔能合賢士大夫以

修禊事豈或遺風尚未有泯者哉

西園雅集圖記       楊士奇

西園者宋駙馬都尉王詵晉卿延東坡諸名勝燕游

之所也當時李伯時寫為圖后之臨寫者或著色或

用水墨不一法此圖用水墨清韻灑灑可愛燕集歲

月無所考西園亦莫究何在即圖而觀云林泉石翛

然勝處也有囗源遠且源紆折奔放而下囗左右巨

石連延峭拔有壁立數十丈如削有方整如屏立橫

囗石梁平廣若砥瀕囗地夷曠有古松五株檜一株

崇者勢凌云際斜者若倚蓋皆蒼翠蓊郁類含霧者

而桂根迸露斜出類猛獸狀林木森然扶疏蕭爽可

數蕉一本生意暢茂儒衣冠十有四人僧道士各一

人坐松下憑案伸紙握筆而書者東坡居士對囗而

觀者晉卿側立居士之右張文潛傍坐而俯觀者蔡

天啟別據案展卷畫陶淵明歸去來圖者李伯時傍

坐憑案而觀者子由持蕉箑立子由之右黃魯直立

魯直之右陳無已立伯時之后而按膝俯視者李端

叔坐伯時之右就按而觀者晁無咎面石壁而立濡

筆欲書者米芾立米之后觀書石者王仲至趺坐石

屏下論無生之旨者僧圓通袖手并坐而聽者劉巨

濟坐檜根摘阮道士陳碧盧持羽扇對坐俯聽者秦

少游也又有侍女二人云英春鶯晉卿家妓也童子

四人一袖手立一捧硯一持靈壽杖各隨于后一對

瀹茗其家僮也而古琴罍鼎尊勺茶具咸備嘗見

熊天慵題伯時西園圖詩及黃文獻公述古堂記皆

與此合文獻據鄭天明之記鄭記作于政和甲午其

可征無疑而余近見廣平侯家有劉松年臨伯時圖

位置頗不同無文潛端叔無已無咎四人器物亦小

異然聞后來臨伯時者如僧梵隆趙伯駒輩非一人

洊更臨寫則必不能無異而于以見晉卿之好賢重

文及諸君子之高風逸韻蕭散不羈光華相囗如眾

星之聯聚而群玉之陳列與夫從容太平之盛致蓋

有曠數十世而不一見者其可為盛也已

無錫縣碧山吟社圖記     邵寶

碧山吟社吾邑之盛事也其地在惠山之麓若冰洞

之前黃公澗之上陸子泉之右謂之名勝其時在成

化之末弘治之初謂之全盛謂之承平其人皆一時

隱君子為修敬秦翁景旸為竹石陸翁懋成為梅庵

高翁惟清為遜庵陳翁天澤為杏軒黃翁公祿為聽

玉楊翁叔理為絅庵李翁舜明為玉溪陳翁行之為

北野施翁彥清為玉林潘翁繼芳謂之文雅謂之耆

俊而秋林陳翁進之歸自工部冰壑盛公時望歸自

都臺中齋秦公廷韶歸自江藩亦時時一至不在恒

數其會則惟論詩詩成有燕肴核數盤飯一盂酒八

九行而已于是三原王端毅公方在撫院亦聞風而

愿見焉王文肅吳文定二公亦數至而深慕至形于

詩詠其重如此如是者若干年而修敬卒諸老相繼

淪謝今存者惟玉林一人能談其事聞者猶歆慕之

欲繼之而莫能繼也蓋是時修敬素有鄉望且其為

約甚嚴十人之外不參以俗客雖盛暑祁寒必各以

其服至不不散一會一詩必命題必起囗若為課

然者夫是以能久而繼之難也今考其年絅庵八十

有六修敬八十有五遜庵八十有三竹石八十有二

梅庵七十有九杏軒七十有三聽玉七十有二玉溪

六十有九北野六十有一皆可謂壽矣而玉林今年

八十有二康強如六十七十者其壽尚未量也此卷

為玉林所藏中亦有社外作者寶于諸老皆及見之

比方仕于朝未能操幾杖以從焉所謂歆慕之者蓋

甚于人人辛巳歲大司徒秦公以都御史被召還自

湖南訪我二泉書院嘗同至吟社徘徊久之今見此

卷吾且老矣烏能無情哉于是乎識

謝某            徐渭

百頃澄潭平鋪縠皺萬章古木上拂云光囗沙葦之

蘢蔥紛水禽之交雙闌虹臥卜捧蛟鼉五彩翚飛

上織烏兔如斯絕景豈曰人間回訊良朋始知天上

宛乘槎以犯斗儼騎鯉以拂波網得巨鱗吸甘露之

仙醞俎烹伏卵雜溫湯之早瓜曜靈西馳朗魄東陟

乘涼殿角贈芍藥以言歸拂袖漁舟悵桃花之舊路

高枕忽動爽夢莫追述乏以呈不敢自快也

答某            前人

結轡西郊傾觴北海詠歌絕勝不減蘭亭花竹流光

詎云梓澤既飛球于歸路明月隨人乃吐雪于行喉

彩煙撲扇眷言茲會其樂何如迄旦尚酲欹枕裁謝

練溪四飲記        徐允祿

練溪四飲者謂徐子汝廉朱子伯魯張子明父劉子

價伯也東西南北延袤將五里環而周之得十里

焉周城有巷夾巷有居肩踵相摩囂塵載車道又湫

隘曾兩驂而不舒吾里在清景塘之南而縣治之稍

東先為吾家中丞發祥之地既多方伯縱緒之蹤里

有四坊巋然以崇而人因以名其地焉其地道僻而

事少皚爽而郁蔥西矚則有河北來受劉河之瀠洄

而石梁跨其上禪剎翼其右風月之下可詠而徘徊

東望則二廟斯革而當前是一邑所供香火也而路

左折有幽人朱清父之廬在焉南睇則室宇綿邈將

百步而遵大道問其與吾祖同居者今不存十之一

也而吾用是愴焉以感悼北陟則百步而得曠焉又

百步而得豁焉風雪樹木無不可見也而吾始游于

汗漫之天以一邑之大而吾里之勝冠之以吾里之

勝而四子居同里闬得以攬而有之則夫風雨之朝

花月之夕即欲不飲于斯也得乎客曰唯唯吾昔聞

之商山四皓竹溪六逸既傳其人并識其地有由然

矣然而四人之外無可與飲者乎少樂不若與眾又

何必四人哉徐子曰否否吾與飲者吾必其近者焉

又必其貧者焉又必其賢者焉則彈丸之地而四人

吾以為比肩而立也而客乃以為隘乎客曰愿聞所

以必其近者徐子曰吾習見好事之徒比日治具宰

牛烹羊客畏途遠不即相將仆夫況瘁于岐路酒肴

陳設于中堂又有餔啜之夫恣為荒亡歸途修阻雨

疾風狂十步一蹶困于道傍厥仆怨詈與人顛僵是

皆遠之為害也而左右之家一呼而來盡醉而回安

有此哉吾所以必其近者客曰敢問所以必其貧者

何也徐子曰富人之家十日而潔具三日而肅賓賓

客既集罄折其身傴僂其形法酒三巡滿堂幾化為

偶人豈若吾友三子同為畸人憂悲無端但愿長醉

而不醒山蕨園蔬率爾是陳村醪若醴藜羹比珍既

詠既歸月朗風熏于焉婆娑于焉論文融融泄泄不

知晨昏吾不知天地之間何樂可以方此也客曰善

哉敢問所以必其賢者何也徐子曰予聞之身不則

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頑嚚之人一

介吾側即令伊尹烹割易牙煎熬吾猶將心嘔噦而

不樂神徜恍而不豪而豈能與之交觥飛觴共晨而

連宵也哉此吾所以必其賢者客曰善哉敢問四子

烏乎賢徐子曰客少間請言其大略事親克孝處世

無囗高懷質行以遵先教是朱伯魯之行也高雅坦

夷少怒多嬉樽中坐上北海之思是張明父之行也

學博志篤美如冠玉不澄而清淆之難濁嗜善常如

不足是劉價伯之行也不佞則德涼才劣無得而稱

焉客拊掌曰嗟乎以東西比鄰而得四人焉方以類

聚物以群分不其然乎然其聚之故敢問何也徐子

曰吁客乃見之晚矣語云天地相偶萬物必對于飲

獨不然耶闕里誕孔乃生丘明孟子講學南有荀卿

賈誼上策仲舒連衡文中譚道董常及門韓愈辟佛

籍湜服膺自古及今道同相謀而四飲之聚之故客

又何疑焉客起謝曰敬聞命矣

林間社約         馮時可

余素不侈味牛羊犬豕皆不入口于豕獨食其肉傍

菜爾家所畜小牲于雞最戒不以入庖為具五德也

鵝雖不戒而匪所嗜鴨雖列膳而未嘗宰于魚戒二

鯉及無鱗者有足者蝦蜆之類以傷命多皆置不設

果核獨龍眼為常餐蓮實梨藕或時為供其余未嘗

一沾唇每日晨起進白粥二甌午進飯如晨嘗肉不

一二臠至晡復進粥減晨之半皆不設饌或留客不

過三味自遠至者不過五味嘗與社中客相約以是

為準客少之曰子奈何當擊鮮飫醇之際而以飯疏

飲水律人耶余曰不聞禮有以少為貴乎六清五齊

不貴于元水三臡七醢不貴乎太羹圣人所以導民

古也人心之危若水然水溢則無所不決欲恣則無

所不流欲流而性失矣故曰萬人操弧共射一招招

無不中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夫世人以用

物為享以多用為豪而不知物多用則多戕然其究

也卒以自傷是與物相為貙虎也是故圣人重禮而

坊欲貴明信而厭繁縟茍有明信則溪毛可供潦水

可薦茍無明信即百牢五鼎亦奚以為大禹不厭菲

食孔子變色盛饌士而不能約于茲也尚何議道之

有故愿與吾黨相勉之也

社約后記          前人

余既與客約為社客請余為則余曰禮貴稽古情貴

率真瓠葉兔首不以為薄維筍及蒲不以為簡詩所

志也請自今一以約為則會期無定以月盈為期晨

而集酉而罷至無逾午逾則罰飲不卜夜卜則罰從

者無越三人越則罰客盡集則進飯二殽二蔌飯已

進茗客或博或奕或行或臥或默坐或清談惟所欲

但不賦詩不談時事古卿大夫之燕多稱引古詩不

自賦也稱詩以見志賦詩以競能競則乖和非合簪

之道談時事恐犯盡言戒且已為物外游矣又何計

物短長是二戒者誤犯亦罰午飯既已良久再設置

二盒于幾進鮮囗二又進三殽三蔌羹如之餅餌亦

如之從者各百錢舁夫五十錢或以酒食勞者聽大

抵會以合群群者人道所貴也中琴瑟而外塤箎先

白水而后青松貴能推引賤能緩急無締始渝終無

諛面憎背斯所謂能善其群君子之會也如僅以腆

酒為歡極味為敬則所謂飲食之人君子所賤者而

胡以會哉

勝蓮社約         虞淳熙

西湖南宋放生池也豐碑屹立道上第飛泳亭廢耳

亭以飛泳名將取山光鳥悅濠游魚樂然異熟果成

樊籠锜釜中幾許能全即不幸復投網罟猶冀重贖

更生便令折翮困鱗隨放隨滅托文漪而如蛻不愈

糜爛沸湯地獄乎昔有胎生之類夢乞免胎就戮彼

亦安取長生人誰無死度所期政自有限當垂絕時

幸可須臾無死輒復望救于今耶生乃云人之未必

全活遂加訕笑一何不善推類如此社友以放生來

或者無生可放僅僅隨喜倘自識多費少益耶請一

思之此后至社者必飛泳之類來所費鍰錢自一

銖至累鎰無量但空手如昨罰銀一錢留次會或當

日贖生既名放生不得不稍稍綜核也社定錢湖舟

中間詣上方池凈慈萬工池昭慶香華池期以每月

六齋日會首傳帖醵金授典座自修供具凡會首認

定開后坐以齒緇素各為行三寶前不必讓遠客

是日所費世財專為放生若動指嘉肴豐膳何不烹

魚炮囗臑鳧煮雁乃求饜筍蒲藜藿耶此后會首視

醵法征分銀五分辰集解維每一案設果核粉面食

共四器器用一尺盤午齋蔬四器有副四人共之飯

至湯一甌晡時歸舟用茶食亦止四器長日用煮面

各一甌侑以蔬四器不設果也擇一典座代設毋召

族庖庶不同異違約罰銀一錢侍者任攜幾人每一

人持米半升付典座不如式減典座銀

是日用樓船一如客集多加中船一其值會首出焉

勞典座銀一錢賞傳帖人一錢亦會首出傳帖先五

日發分金即付使者使者即付典座欲令早知人數

不浪費耳違約罰銀五分

是日也會首唱言加持放生畢請各念阿彌陀佛號

千聲或靜坐默念毋競談俗諦以混凈眾念佛畢會

首供茶放生之前供茶之后稍自恣所以爾者恐諸

君攢眉去也違約罰銀一錢

是日以事不至明注帖下令人持贖生之金投會首

見分金去會所近不終事而去者罰銀五分社友自

遠方來萍水相逢蹤跡難問今后經過下里請先詣

大師大師使人云某在斯庶便相期

罰金會首貯贖生明載于籍當罰不罰罰會首如其

數匿不贖生罰如數罰金即投會首遲五日倍罰眾

議立此清規取裁自大師而淳熙操筆書焉幸公

心何敢爭長

月會約          嚴武順

竊惟不易得者良友最難聞者好言顧勝理每自談

生深懷亦從跡見相思空說何如面接為親獨坐微

研豈若耳提更快所謂三秋如隔一夕足多非虛語

也倘情闊則蒙生彼此或有不與聞之事而緒遼必

他續心口遂有不及吐之詞即匪涉斯亦應慮及憶

昔兆開兄一日虛緘意如失物連朝阻跡臀若無膚

且對必經時言必及義縱攢眉寂寂郁顏亦自可親

或抵掌翩翩醉語猶堪作式惜乎喪吾儕之領袖失

后輩之典刑也比者各按起居不免離索晤因冗敓

集以貧稀必公聚始俱而私歡不再每相視而散既

如水中偶值之魚或囗隊而嘩復似野外忽群之鹿

我輩業已若是子孫更當何如向子將兄有意振衰

欲以一月一會第諸君無人創首不知何日何年今

長至后偶集文似堂祇我同盟空諸別侶都無應酬

之態遂極家人之歡就此初緣可理舊議愿從茲以

往皆不速而來豈是借他人酒杯政爾親自家骨肉

方且賞文析義可延益于神明即使撰杖酬觥亦抒

情于晤覿曾記家印持兄有云我輩一月內晤言之

日多則八九少僅二三縱都至白頭計一生相聚亦

不過數年耳言之增感述以助情知有同心定能如

約約如左

斟酌

漫約既恐鼓衰而成渝決期又慮囊羞而湊冗今就

六齋隨卜一日定而不執寬而有程或后或前自籌

消息且遲且速共酌閑忙庶垂老可遵竊比真率之

會而持齋不破猶存蓮社之風

通序

迭為賓主莫如兄弟人共四姓會作九班三鄒三會

三嚴三會三聞并讖西共三會相間而舉相續不斷

政于跡有往來更見心無人我且使母妻各熟其謦

咳亦令童仆交致其殷勤

簡庀

此會唯取團欒非夸饾饤素猶愧飽芹葅并菔鲊難

消清乃生狂米汁與菜根偏稱品毋逾六飲可二參

樂在蔬水之中老我姜桂之性如其瓶罄不妨濁酒

半壺倘爾廚寒自可青鹽數粒誠一觴一詠淡而忘

歸即三白三毛戲不為虐

正歡

聚首之樂既暢群居之戒可虞要以究性為先不則

五倫當晰又以會文為切不則六藝可游一月豈無

可見之功同學應有弗如之嘆必阿蒙非昔始無慚

刮目相看倘圣質如初亦何貴開口而笑是日各稽

功過明示勸懲設有懿聞佳話可命囗客楮生

彰禁

非徒卜夜之飲宜為竟日之歡留連應勝于陳遵需

緩莫同于莊賈縱有事如猬且讓今朝欲相爭如虎

請俟異日毋以雌黃為月旦毋以穢雜為風流恐子

弟輩錯認定盤針囗捉談麈柄因為設禁幸勿逾閑

犯者隨納放生銀五分輕則立飲悶氣酒三爵

堤流

人無別客庀在本家主興忽生或可多方跌蕩眾期

已定必無他故游移惟是同調適逢不妨闌入莫謂

世情當了即此招來蓋規便而強難事將不繼倘增

外而減內神必不全誠簡則易從專乃可久非墮行

于孤示人以隘也

月會啟           前人

曩者順以婚嫁未畢繼因貧病相連遂愆月會之期

竟成日遠之隔罪真莫贖情或可原每聞鳴雁之嘹

嘹益重負疴之喀喀歲既云莫盟豈容寒茲大兄喜

陽回于長至且四兄惜將別于隆冬況渡侄禮始三

加是五六人中忽又添一冠者雖弟與無讖西愁

無七發然團欒坐上何妨著幾病夫顧此新蹤應修

舊好訂期明日愿撥他緣

又啟            前人

順因租事久作鄉人言歸歲終遂遲月會然猶余齋

日可訂歡期雖在百忙之中應偷一夕之暇特期詰

旦共集敝廬或難晝來不妨夜話快茲小盡堪為卒

歲之歡恍若新正先作賀節之飲請看隔日便是明

年今人已非昔人月會將成歲會愿賜憐允勿怪慢

又啟            前人

月會自仲錫兄正月舉行之后便爾廢閣蓋因四兄

振起者既在居憂大兄值期者又當侍疾遂浸而逾

季倏已半年嗟去日之如流悟為歡之及早順擬越

雁行之次敢云弟可先兄陳魚麗之章誰謂人將拒

我又向者肴日以盛恐開難繼之端人來何遲覺鮮

有親之益茲五簋猶充以素請始自隗望雙鳧無逮

于晡約章如漢謹啟

重訂啟          聞啟祥

人生臭味莫過道德性命山水文章而二三兄弟兼

之無生不同時之慨有望衡對宇之樂嵇生命駕既

爾徒勞陶令移居亦為多事豈曰人作之合實惟天

假其緣吾輩處此可謂幸矣顧邇來神情雖密蹤跡

常疏見面比于河清投足擬之漢廣縱衣裾偶撇祇

倏來倏去殊少從容或杯酒暫交亦人笑人啼無關

神理遂使形神有不親之嘆爾我多未盡之懷蒹葭

白露之感空盈屋梁落月之思徒切良以世緣未斷

交際如雨點之多俗氣不除周旋類繭絲之縛來無

不往報或后施戚每見原疏恒獲罪既有所煎迫于

彼自不遑優游于此日不暇給神不偕來蓋勢乃使

然非情之得已也獨念歲月易遒同人難值以真精

神委之輪蹄竿尺洵矣堪嗟以好兄弟付之南北東

西誠哉可惜老親在上幼累紛然即不能如沮溺耦

耕山丘無功子長永依河渚乃襟情曲室之詠風雨

對囗之眠曾為歡之幾何亦棄置而不問是何心哉

良足嘆也昔有月會行之數年寒暑不愆少長咸集

上之講道論德既足祛練神明次亦詠月嘲風不失

流連光景每多元契間一火攻心本無他劉四罵人

不恨意誠不可阿萬裂眼何妨忘懷竊比家人有爭

愈見君子嚴忍公李長蘅作疏輝映后先譚友夏黃

介子賦詩流傳遠邇真千古之快事一時之美談何

意今茲遂成廢閣念刱會者為吾弟子與則已宿草

芊芊慨預會者有老友季和亦復徽音邈邈顧此萍

飄電散彌覺貪會惜離且君輩固多鳳麟吾家亦有

豚犬要使漸聆罄咳知父事之有人熟睹典型識師

模之攸寄固諸兄弟之夙念尤不肖祥之私衷也第

按月一行不無少費攻苦者或嫌期會太逼空乏者

或慮供億稍煩毋已易以季終佐之薄分庶眾擎斯

易舉亦期簡則必遵若吾輩老兄弟則仍一月一會

各攜肴二器酒一壺祇博竟夕團欒無須終日只是

家常茶飯不費一錢人務依約而來會必盡歡而罷

此外若真興偶到莫嫌夜月頻呼至期倘良友忽逢

何惜明燈共對勿拘成例一任便宜惟諸兄弟三復

此言諦思夙誼勉旃自勖指皦日以為盟毋或相忘

視息壤之在彼謹啟

月會疏          李流芳

往見忍公月會之語心竊善之以為行葦伐木之誼

備見于此意欲仿而行之湖上兄弟參辰相間雖在

五百里外而氣類之感天涯比鄰聞聲相思酹酒如

對且喜今年余來湖上夏秋之交兩與茲會飲食衎

衎言笑晏晏覿面之得深于所期會余留連山中荏

苒冬令浹旬以來良晤疏曠言念茲會亦復屆期諸

君里闬之集來往無時而余萍海之蹤交臂可惜與

為別后無益之思何如只今相對之樂干糇以愆雖

非所任伊蒲之供我亦能設是用蹔假名山之靈權

為一日之主若混乃公于城市之內我實不堪將置

公等于泉石之間定復不惡已從孟陽乞斗酒命平

頭治蔬蔌期以廿有三日會于靈鷲之祇園精舍便

當幞被而來且為卜夜之舉蓮峰紅葉尚未隨風岣

嶁清音真堪送日人地相得自昔為難便可寫之丹

青傳之歌詠用作千古美談豈徒一時勝事而已其

不至與后至之罰一如會中律令余不敢干

宴會說          邵遠平

酒以合歡禮也今人延客飲蠲吉書刺稱名肅拜屆

期復以刺速客其未至則又使數人邀于途既至揖

讓升階已而就席敘長幼別尊卑謙謹備至莊莊乎

君子也世俗相沿酒數巡主人出席授色盆于席尊

名曰令官復手一囗于永席必擇少年英銳馳騁好

事者授之酒名曰底官底令交訌遂至長幼失序尊

卑不辨近世文人才士遠慕嵇阮任誕轟飲以為曠

達而縉紳先生復效尤之意若不如是不足以入俗

滑稽諧謔相習成風頹波莫挽不知飲興益豪勢必

卜夜喧聲雜糅沉湎無度夜漏既盡甚至遺冠墮舄

踉蹌而去賓主交失是以敬始而以終也吾鄉風

俗素敦樸質不尚口腹今則廣搜芻豢非山珍海錯

不以供客曷若遵昔人三豆五簋之約豐儉適宜至

于召客午而入屆酉而退賓主雍雍不及于亂始終

成禮不亦可乎先儒格言儉以維俗敬以檢身晉人

亦曰名教中自有樂地百爾君子勿瞽余言之迂闊

雅集圖記         計宗道

南峰隱君者吳門楊先生君謙也諱循吉以文章意

氣高一世為儀部主事謝病歸久之駕扁舟北游虞

麓尚湖過余留飲在座者有縉紳某某輩時惟弘治

甲子之秋四顧澄霽高籟明爽清囗蕭颯沁骨淪肌

塵氛祛除心閑神淡既而月滿平湖光蕩萬頃暝煙

漠漠起于江皋灝露零零被乎松竹管弦繁興佳音

入耳笑談酣歌聲振林壑于是隱君首賦一詩予既

勉就奉答眾亦攬筆不辭常熟崇山秀水俱萃郭門

一舉武可即至而予忝為煙霞主人實司寄焉今既

與嘉賓來游來歌同賞乎此則燕集之雅無逾是者

矧同際熙明之朝而是邦又豐稔無事信可樂也然

修賓禮而諮民瘼亦藉乎此醉翁之意夫豈專在酒

乎同時唱和者如石田叟沈啟南輩咸有作云予因

以眾作連書于下方以紀一時之盛

宴會說           辛全

予不親宴會從而游者皆約之使卻有不約而自卻

者予問之曰學先生之學予曰吾無日不宴會子何

以卻之學先生生笑而應曰先生欺予哉予從先生

久矣見先生土壁茅檐繩樞甕牖門無車馬屋少杯

壺裋褐蔬食埋首蠹魚圓活者避疏迂者訪訪則先

生飯以山蔬脫粟不酒即設之亦不逾三巡先生家

無宴會人皆知之不親慶祝不赴召請親友強之多

辭即一往飲亦不三窮咿唔童冠嘯傲日日為然

宴會之事歲不過六七也日日宴會不欺我哉予曰

然哉吾交游眾矣宴會多矣惜爾不及知也曰其人

可得聞與曰可三皇二帝三王也九官十二牧也伊

尹萊朱四友十亂伯夷孔子四配七十子也周程張

朱薛敬軒胡敬齋也董廣川王文中邵堯夫劉靜修

趙江漢也段千木嚴子陵也管幼安諸葛孔明陶元

亮也吳康齋曹月川賀醫閭呂涇野也此特記予至

親至密者其他尚多不能一一數矣曰諸人往矣先

生安得與之交游曰諸人雖往而有不與俱往者存

彼欲會我即以簡札相邀予欲與諸人會即隨簡札

往也曰何謂簡札曰河之圖也洛之書也先天后天

圖也典謨訓誥誓命也二南雅頌也三千三百也二

百四十二年之筆削也學庸論孟也太極通書也識

仁說定性書周易春秋二傳也西銘正蒙也小學近

思錄諸經注釋也讀書居業二錄也天人三策中說

二篇也擊壤集也丁亥集也出師表也歸去辭也其

他簡札尚多一一不能記矣曰請之以何地曰榮河

上也洛水濱也光天化日之朝鳳儀獸舞之廷有莘

之野首陽之山也或游東山而至泰山或浴沂濱而

至舞雩或同坐陋巷之中或同居武城之內或同居

天下之廣居或同立天下之正位或同行天下之大

道或同入逍遙社而觀蓮或同觀東之日或同觀

伊水之流或同坐安樂之窩或同撤皋比之席或同

入白鹿之洞或同步龍門之頂或偕居桐源之席或

同賞易川之波或共話臥龍之岡或浪醉彭澤之野

其他所游之地尚多一一不能記矣曰請之以何事

曰或發造化之精或衍一中之脈或論立賢無方或

論知后覺后或歌二南或傳一貫或商四代之禮樂

或觀宗廟百官之富美或觀鳶飛魚躍之機緘或講

江漢秋陽之微或闡知言養氣之秘或共求二五之

本源或共論主敬窮理之要旨或談天人合一之學

或同發前人未發之蘊或同吟風花雪月之詩或同

訂讀書之錄或同訪康齋之廬或同續六經或同解

希圣或謀復宋之策或求逾垣之謀或釣魚桐江或

謀復漢業或同歌歸去之詞其他所請之事不能一

一記矣曰請之以何物曰污樽而飲元酒也飯糗而

茹草也三月不知肉味也孔家之疏水也顏家之簞

瓢也曾家之酒肉羊棗也孟家之芻豢也程家之菽

粟邵家之太和湯也其他諸物皆備亦一一不能記

矣曰其趣何如曰與物熙熙如天如神民莫得而名

其蕩蕩也有天下而不與也其樂囂囂系馬千駟弗

顧祿以天下弗觀也求仁得仁而心安也樂亦在中

視不義如浮云也貧而不改其樂也暮春同人以吾

仁以吾義也無入而不自得也睟面盎背足蹈手舞

也飽乎仁義也吟弄光風霽月而胸次灑然也傍花

隨柳不覺前川之過也萬紫千紅隨處皆東風面也

胸中無物而汾亭之琴音可聽也月照萬川而光輝

可掬也此中樂趣偏多似又難一一說也此外又有

數家若天竺若柱下若漆園若漢廷巷伯若晉室右

軍唐之謫仙諸人亦嘗欲與我結為相知雖柬札殷

勤未嘗過其門而一問也何也吾日與我相親相近

諸人宴會不暇何暇赴諸人之宴會哉諸人之宴會

未暇赴又何暇赴世俗之宴會哉曰吾愿隨先生而

赴先生之宴會可乎曰可卻爾世俗之宴會乃可隨

我而赴然能赴我宴會爾之宴會不求卻而自卻也

諸生曰先生交游廣矣宴會美矣樂趣真矣愿人人

卻世俗之宴會而同赴先生之宴會可乎曰可

長安雅會銘        陳龍正

三人共席六簋素一逾則有禁訐其不及賓可頻過

主易為力迨燈而散亭午斯集役無怨言馬無疲色

金吾不驚卜晝維則如何如何眾皆曰得

題仇實父臨西園雅集圖后  王世貞

余嘗見楊東里先生所題西園雅集圖乃臨李檢法

伯時筆有崇山絕壑云林泉石之致與此圖略不同

此圖僅一古檜一怪石一立壁捉筆書者為子瞻學

士從傍喜觀者王晉卿按卷對囗者蔡天啟倚樹睨

者李端叔彼圖則有張文潛而無端叔此圖據方石

畫淵明歸去來辭者即伯時握麈尾觀者蘇子由握

蕉扇者黃魯直撫扇立者晁囗咎捉石者張文潛按

膝者鄭靖老彼圖有端叔而無靖老益以陳無己若

摘阮之陳碧虛與聽阮之秦少游說法之圓通大士

與聽法之劉巨濟題壁之米元章與傍觀之王仲至

則所同也彼圖有名姬二曰云英春鶯而此皆削之

楊先生又云曾見劉松年臨本無文潛端叔囗咎器

物小異而僧梵隆趙千里亦嘗摩之此圖吾吳郡仇

英實父臨千里本也余竊謂諸公蹤跡不恒聚大梁

其文雅風流之盛未必盡在此一時蓋晉卿合其所

長游者而圖之諸公又各以其意而傳寫之以故不

無抵牾耳實父視千里大有出藍之妙其運筆古雅

仿佛長康探微元佑諸君子人人有國士風一展卷

間覺金谷富家形穢因為之識尾

金谷序蘭亭記評       項煜

問錢谷與煙霞孰貴曰煙霞貴問殺軀與明哲孰貴

曰明哲貴問豪游與雅集孰貴曰雅集貴然則金谷

蘭亭之聲價亦懸矣乃當時有以蘭亭況金谷者而

右軍忻之將鹓雛而腐鼠之慕耶抑論文不論人耶

曰非也文未有不論人者也即論人而季倫實足令

右軍慕也天下之富人多矣率湮滅無稱其有稱者

意不但風流文彩亦必有深情一往足以結一世之

名人才士而訂千秋之勝夫崇之不割一姬惑也夫

崇之不畏強御義也推此義也可以處君臣朋友之

間宜其身毀而名留家碎而文傳也且夫崇之非一

切富人猶右軍之非一切逸人也夫右軍鏡清言之

禍而慨想周文之日昃痛喪亂以來無功可論而愿

與朝賢思布平正此何等心事哉季倫之豪有豪情

可殺而不可辱右軍之逸有逸情出世而不遺世蓋

天下未有無情之士而為名士未有無情之文而為

名文者也故夫二子之不同者識也其同者情也求

其同者見才人韻人之生氣求其不同者悟居身涉

世之良軌則金谷也蘭亭也皆千古之可興而可觀

者也吾獨怪以彼兩者之勝地也勝友也勝事也而

其文皆見黜于昭明則昭明亦士之不及情者也

鴛湖修禊序         沈

余郡無淵峻惟有一湖煙水東南踞幽曉錦夕霞青

山遙望遠帆迭至碧樹層林塔光雙映于晴濤漁奏

悠揚于芳岸月魂空潔鍾韻蒼寒蒲生于鴛鴦之浦

蘭香于翡翠之濱著以游觀則地勝而情曠也辛巳

重三節屆流泛風日多麗士女蕩懷商略古規謀雅

晉范畫船集艷嘉賓快游睹斯桃英茂則歌艷陽柳

條猗則增離怨社燕來則驚歲遷鶯和嗚則感同侶

矣嗟彼逝月身名堪悲然韶景不暇不忙芳群或聚

或散富貴者形擾弗領其閑貧賤者志槁常叛其趣

而良辰逸興豈盧度夫春光哉是以啼鳥喚嬌紅之

夢走馬嘶落花之風堤邊芳草舞袖蹁囗湖上蘭橈

曲聲云繞招陶朱于五湖迎西子于笠澤不禁春水

汪洋春心浩漾流連往昔而不能已于懷也同游者

各賦詩以記其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宁县| 寿阳县| 烟台市| 巫山县| 观塘区| 新河县| 乌兰县| 革吉县| 安宁市| 江北区| 安宁市| 中方县| 焦作市| 邢台县| 屯门区| 定日县| 北流市| 东阿县| 陇南市| 广南县| 合山市| 石阡县| 惠州市| 靖宇县| 屯昌县| 兴海县| 丹江口市| 杭锦后旗| 保靖县| 留坝县| 崇文区| 蓬莱市| 鄯善县| 休宁县| 萍乡市| 望谟县| 文昌市| 大邑县| 阆中市| 乐亭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