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名臣列傳(18)
- 明倫匯編官常典都察院部
- (清)陳夢雷
- 11129字
- 2015-12-25 15:46:29
明四
周廣
按明外史本傳廣字克之囗山人弘治十八年進士
歷知莆田吉水二縣正德中以治最征授御史即疏
陳四事略言三代以前未有佛法況剌麻尤釋教所
不齒耳貫銅镮身衣赭服殘破禮法肆為淫邪宜投
四裔以御魑魅奈何令近君側為群盜興兵口實哉
昔禹戒舜曰毋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周公戒成王
曰毋若商王紂之迷亂酗于酒德今之伶人助慢游
迷亂者也唐莊宗定中原豪杰莫敢抗及與伶官戲
狎一夫夜呼倉皇出走臣謂宜遣逐樂工不復籍之
禁內乃所以放鄭聲也陛下承祖宗統緒而群小獻
媚熒惑致三宮鎖怨蘭殿無征雖陛下春秋鼎盛獨
不思萬世計乎中人稍有資產猶畜妾媵以圖嗣續
未有專養螟蛉不顧祖宗繼嗣者也義子錢寧本宦
豎蒼頭濫寵已極乃復攘敓貨賄輕蔑王章甚至投
刺于人自稱皇庶子僭逾之罪所不忍言陛下何不
慎選宗室之賢者置諸左右以待皇嗣之生諸義兒
養子俱奪其名爵乃所以遠佞人也近兩京言官論
大臣御寇不職者陛下率優容即武將失律亦赦不
誅故兵氣不揚功成無日川原白骨積如丘山夫出
師十萬日費千金今海內困憊已骨見而肉消矣諸
統兵大臣如陳金陸完輩可任其優游玩寇不加切
責哉請定期責令成功以贖前罪寧見疏大怒留之
不下傳旨謫廣東懷遠驛丞主事曹琥救之亦被謫
寧怒不已使人遮道刺廣廣易姓名衣道士衣潛行
四百余里乃免武定侯郭勛鎮廣東承寧風旨以白
金試廣廣拒不受伺廣謁御史攝致之軍門棰擊幾
死御史救之始解越二年遷建昌知縣有惠政部擬
除憲職寧矯旨再謫竹寨驛丞世宗即位復故官歷
江西副使提督學校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擢福建
按察使鎮守中官奸橫內懾廣行百金為贄廣貯之
庫將劾之中官懼謝罪自是不敢撓六年以右僉都
御史巡撫江西明年罷巡撫官拜南京刑部右侍郎
居二年暴疾卒嘉靖末贈右都御史初廣以鄉舉入
太學師章懋在里闬與魏校友善為人嚴冷無笑容
共鄉人語不操土音性公強弗受請托士類憚之
王廷相
按明外史本傳廷相字子衡儀封人幼有文名登弘
治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以憂去正
德初服闋至京劉瑾中以罪謫亳州判官量移高淳
知縣召為御史疏言大盜四起將帥未能平由將權
輕不能御敵兵機疏不能扼險也盜賊所至鄉民奉
牛酒甚者為囗力盜有生殺權而將帥反無之故兵
不用命宜假便宜退卻者必斬河南地平曠賊易奔
山西地險阻亦縱深入將帥罪也若陳兵黃河之津
使不得西分扼井陘天井使不得東而主將以大軍
蹙之則賊進退皆窮可不戰禽矣帝切責總督諸臣
悉從其議已出按陜西裁抑鎮守中官廖堂被誣時
已改督京畿學校逮系詔獄謫贛榆丞屢遷四川僉
事山東副使皆提調學校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再
遷山東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討平芒
部賊沙保尋召理院事歷兵部左右侍郎遷南京兵
部尚書參贊機務初有詔省進貢快船守備太監賴
義復求增廷相請酌物重輕以定船數而大減宣德
以后傳旨非祖制者龍江大勝新江浦子江淮五關
守臣藉稽察榷利安慶九江藉春秋閱視索賂廷相
皆請革之草囗蘆課銀率為中官楊奇卜春及魏國
公徐鵬舉所侵蝕以廷相請逮問奇春奪鵬舉祿三
月入為左都御史疏言南京守備權太重不宜令魏
國世官給事中曾忭亦言之遂解鵬舉兵柄居二年
加兵部尚書兼前官提督團營仍理院事兩考滿加
太子少保畿民盜天壽山陵樹巡按楊紹芳引盜大
祀神御物律斬廷相言大祀神御物者指神御在內
祭器帷帳之物而言律文盜陵木者止杖一百徒三
年今舍本律非刑之平忤旨罰俸一月帝將幸承天
廷相與諸大臣諫不納扈從還以九年滿加太子太
保雷震奉先殿廷相言人事修而后天道順大臣法
而后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賄賂盛行先朝猶暮夜之
私而今則白晝之攫大臣污則小臣悉效京官貪則
外官無畏臣職憲紀不能絕其弊乞先罷斥用以刺
尚書嚴嵩張瓚輩帝但諭留而已初廷相請以六條
考察差還御史帝令疏其所未盡編之憲綱乃取張
孚敬汪鋐所奏列及新所定凡十五事以進悉允行
之及九廟災下詔修省因敕廷相曰御史巡方職甚
重卿總憲有年自定六條后不考黜一人今宜痛修
省廷相惶恐謝廷相掌內臺最久有威重督團營與
郭勛共事逡巡其間不能有所振飭給事中李鳳來
等論權貴奪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史核
實遲四十余日給事中章允賢遂劾廷相徇私慢上
帝方詰責而廷相以御史所核聞惟郭勛侵最多帝
令勛自奏于是劾勛者群起勛復以領敕稽留觸帝
怒下獄責廷相朋比阿黨斥為民越三年卒廷相博
學好議論以經術稱于星歷輿圖樂律河圖洛書及
周卲程張之書皆有所論駁然其說頗乖僻隆慶初
復官贈少保謚肅敏
王爌
按明外史本傳爌字存納黃巖人弘治十五年進士
除太常博士正德時屢遷刑科都給事中武定侯郭
勛鎮兩廣行事乖謬奉詔自陳強辯爌等駁之都察
院覆奏不錄爌言爌并劾都御史彭澤帝責澤置勛
不問御史林有年直言下獄浙江僉事韓邦奇忤中
官被逮爌皆救之車駕幸大同久不反爌力請回鑾
俄與工科石天柱救彭澤忤王瓊中旨調兩人于外
爌得惠州推官世宗立復召為都給事中旋擢太仆
少卿改太常嘉靖三年遷應天府尹歲大侵奏免其
賦居四年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以母老歸養家居十
年起故官尋擢南京右都御史守備中官進表率以
兩御史監禮爌曰中官安得役御史止之奉賀入朝
謁內閣夏言言倨甚大臣多隅坐爌獨引坐正之言
不悅爌遂謝病歸爌與御史潘壯不相能壯坐大獄
詔爌提問爌力白壯罪至忤旨人以此稱爌長者卒
贈工部尚書
徐文華
按明外史本傳文華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三年進
士授大理評事擢監察御史巡按貴州乖西苗阿雜
等倡亂偕巡撫魏英討之破寨六百三十璽書獎勞
副使胡世寧坐論寧王宸濠系詔獄文華抗疏救曰
世寧上為圣朝下為宗室竭誠發憤言甫脫口而禍
患隨之亦可哀也比見寧王乞護衛則與護衛乞屯
田則與屯田璽書褒嘉恩禮稠迭諸宗藩莫敢望威
焰日以張隱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紀極顧又置
世寧重法杜天下之口奪忠鯁之氣弱朝廷之勢啟
宗藩之心招意外之變皆自今日始矣不納帝遣中
官劉允迎佛烏斯藏文華力諫不報馬昂納妊身女
弟于帝又疏諫曰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婦陛下萬
乘至尊乃有此舉返之于心則不安宣之于口則不
順傳之天下后世則可丑誰為陛下進此者罪可
也萬一防閑闊略不幸有李園呂不韋之徒乘間投
隙豈細故哉今昂兄弟子侄出入禁闥陛下降絀等
威與之亂服雜坐或同臥起壞祖宗法莫此為甚馬
姬專寵于內昂等弄權于外禍機竊發有不可勝言
者乞早誅以絕禍源亦不報文華既數進直言帝及
近幸深囗之會文華條上廟制五事議甚正左右擠
之帝乃發怒嚴旨詰讓下廷臣議廷臣言太廟禮儀
悉本高皇帝制作非臣等所敢妄議文華遂以妄言
下詔獄斥為民時正德十一年十月也世宗即位起
故官歷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入為
大理右少卿尋轉左時方議興獻帝大禮文華數偕
諸大臣力爭明年七月復倡廷臣伏闕哭諫坐停俸
四月已席書張璁桂萼方獻夫會廷臣大議文華與
汪偉鄭岳猶力爭武定侯郭勛遽曰祖訓如是古禮
如是璁等言當書曰大臣事君當將順其美議乃定
及改題廟主文華諫曰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
稱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稱不若直稱曰孝宗敬
皇帝武宗毅皇帝猶兩全無害也疏入命再奪俸六
年秋李福達獄起主獄者璁萼獻夫以議禮故憾文
華等乃盡反獄詞下文華與諸法官獄獄具責文華
阿附御史殺人遣戍遼陽遇赦卒于道隆慶初贈左
僉都御史文華居諫職勁直敢言其被譴復不以罪
士論深惜之
周延
按明外史本傳延字南喬吉水人嘉靖二年進士除
潛江知縣改新會擢兵科給事中時議新建伯王守
仁罪將奪其爵延抗疏為訟坐謪太倉州判官歷南
京吏部郎中出為廣東參政撫安南征黎寇皆預有
功三遷廣東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靖
海寇林成之亂進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召為
刑部左侍郎歷南京右都御史吏兵二部尚書嘉靖
三十四年召為左都御史帝用給事中徐浦議令廷
臣及督撫各舉邊才于是故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
邦輔吳岳祭酒鄒守益修撰羅洪先御史吳悌方涯
主事唐樞參政周大禮曹亨參議劉志知府黃華在
舉中皆人望也御史羅廷唯駁曰浦疏本言邊才而
今廷臣有以清修苦節實學懿行舉者他日復起必
不置之戎馬縱橫之地去初議遠矣況又有夤緣進
者是假明詔開幸門帝深納其言責吏部濫舉命與
都察院更議延與尚書吳鵬等言所舉皆公論無私
帝終不悅切責延等而舉者悉報罷世宗時海內名
賢一斥不復召及是舉上朝野忻然冀復用而廷唯
以片言阻之天下莫不悵恨延顏面寒峭砥節奉公
權臣盜柄政以賄成延未嘗有染然居臺端七年無
諫諍名卒官贈太子太保謚簡肅延卒歐陽必進代
逾月遷吏部乃以潘恩繼之
宋景 屠僑
按明外史周用傳用掌憲時慎自持而己無所獻替
其后宋景屠僑繼之大略皆廉潔與用相似景未久
卒而僑居職八年屬嚴嵩柄政風紀不振議丁汝夔
獄受杖不能去景字以賢奉新人弘治末進士知睢
州正德五年入為河南道御史故事知州無改御史
者劉瑾創之也瑾誅景引疾去嘉靖三年以薦補浙
汪僉事進山西副使民饑為盜殺守御指揮景樹幟
令被脅者赴之賊咸歸命乃擒斬其魁四遷山西左
布政使累官南京吏工二部尚書改兵部參贊機務
入為左都御史卒贈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謚莊靖僑
字安卿吏部尚書滽再從子也登正德六年進士授
御史巡視居庸諸關武宗遣中官李嵩等捕虎豹僑
力言不可世宗時囗歷中外歷左都御史卒贈少保
謚簡肅
潘恩
按明外史周延傳潘恩字子仁上海人六歲能辨四
聲登嘉靖二年進士授祁州知州調繁鈞州鈞徽王
封國也宗戚豪悍恩約朿之州人為建祠配公孫僑
黃霸轉南京刑部員外郎遷廣西提學僉事署按察
使事有大猾匿靖江王所捕之急王不得已出之憾
恩誣以事按無實得免累遷山東副使御史葉經以
試錄忤旨并恩下詔獄謫廣東河源典史久之累遷
至浙江左參政按部海鹽倭猝至圍城數匝恩與參
將湯克寬僉事姜廷頤力御之賊乃退俄遷浙江左
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偕按臣劾徽王載
囗貪虐王遂奪國伊王典驕橫恩一切裁之河南
民素苦藩府恩制兩悍王名大著久之由刑部尚書
改左都御史子允端為刑部主事吏部尚書郭樸恩
門生也調之禮部給事中張益劾允端奔競恩溺愛
樸徇私帝置樸不問改允端南京工部令恩致仕萬
歷初賜存問卒年八十七贈太子少保謚恭定
張永明
按明外史本傳永明字鍾城烏程人嘉靖十四年進
士除蕪湖知縣獻皇后梓宮南祔所過繁費不貲永
明堊江岸佛舍為殿供器飾箔金財用大省尋擢南
京刑科給事中寇入大同山西總督樊繼祖巡撫史
道陳講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論其罪已又劾兵部
尚書張瓚黷貨囗國又偕同官論其罪劾大學士嚴
嵩及子世蕃貪污狀已又劾南京祭酒龔用卿阘茸
已又劾兵部尚書戴金為御史巡鹽時增余鹽羨銀
阻壞邊計疏雖不盡行中外憚之出為江西參議累
遷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河
南伊王典恣橫永明首發其惡后竟伏辜四十年
遷南京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進左尋拜刑部尚
書居數月改左都御史條上飭勵撫按六事御史黃
廷聘按浙歸道出湘潭慢知縣陳安安怒發其裝得
所金銀貨幣廷聘皇恐謝乃復還之永明聞劾罷
廷聘浙江參政劉應箕先為廷聘論罷見廷聘敗摭
其陰事自辨永明惡之劾應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滿
自翰林外皆報名都察院修庭謁禮后吏部郎恃權
張濂廢報名陸光祖廢庭謁永明榜令遵故事而郎
中胡汝桂至院如故永明列儀節奏聞詔諸司遵守
郎中羅良當考滿先詣永明邸約免報名庭謁乃過
院永明怒疏言此禮行百年非臣所能損益且卿貳
大臣考滿詣吏部與堂官相見訖即詣四司門揖司
官輒南面答揖夫卿貳致敬于司屬司屬乃不循禮
于憲臣是尊卑易置而部院異體也良輕薄無狀當
罷九卿揖司屬亦非禮當改正良疏辨奪俸詔禮部
會禮科議之奏言永明議是自今吏部郎其承舊制
九卿翰林官揖四司當罷詔可永明素清謹掌憲在
嚴嵩罷后以整飭綱維為己任自與吏部郎忤汝桂
所善給事中魏時亮遂劾之永明力求去詔許馳驛
歸明年卒贈太子少保謚莊僖
劉玉
按明外史本傳玉字咸栗萬安人祖廣衡永樂末進
士正統間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積粟數百萬
督治陂塘為旱澇備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陜
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
核陰行科率從之己兼撫福建浙江議創壽寧縣于
官臺山以清盜窟討平處州賊居官以廉節稱終刑
部尚書父喬成化初進士累官湖廣左布政使玉登
弘治九年進士授輝縣知縣發粟賑饑奏蠲虛稅復
業者千家擢御史初孫伯堅金琦王寧皆以傳奉得
官已又以指揮胡震為都指揮分守通州玉抗疏言
傳奉不已繼之內批大累圣德乞皆罷之不納武宗
即位甫四月災異迭見玉陳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
官吳忠奉命選后妃肆貪虐玉奏不問劉健謝遷罷
玉馳疏言劉瑾等佞幸小臣巧戲弄投陛下一笑顧
讒邪而棄輔臣此亂危所自起況今白虹貫日彗見
紫微宮星搖天王之位民窮財殫所在空虛陛下不
改圖天下將殆乞置瑾等于理仍留健遷輔政不報
玉遂引疾歸后瑾榜玉奸黨復誣構之罰輸粟塞下
者三最后逮系詔獄削籍放歸瑾誅起河南僉事遷
福建副使皆董學政召為大理少卿正德十五年擢
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江防宸濠反攻安慶玉以舟
師赴援事定改撫鄖陽世宗即位召為左僉都御史
論遏亂功進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左歷刑部左
右侍郎初偕九卿爭興獻帝不宜稱皇及帝欲考獻
帝又偕廷臣伏闕哭爭以大臣不罪六年秋坐李福
達獄削籍卒于家玉所居僅避風雨天文地理兵制
刑律皆有論著隆慶初贈刑部尚書謚端毅子囗南
京工部右侍郎歷官亦有聲
余光
按明外史唐胄傳余光江寧人以御史巡按廣東建
言黎氏魚肉國君在陳氏為賊子抗拒中國在我朝
為亂魁今失國或天假手登庸以報之也自宋以來
丁移于李李奪于陳陳篡于黎今黎又轉于莫欲興
黎氏勢必不能臣巳遣官責其修貢道里懸遠往復
陳請必失事機乞令臣便宜從事帝以光疏中引五
季六朝事下之兵部咎光輕率奪其俸無何光進鄉
試錄禮部尚書嚴嵩摘其誤奏之被逮削籍
陳察
按明外史本傳察字元習常熟人弘治十五年進士
授南昌推官正德初拜南京御史尋改北劉瑾既誅
武宗猶日狎群小察偕同官請務講學節嗜欲勤視
朝語甚切直以養親歸家居九年始赴補會帝將親
征宸濠察請無行而亟下罪己之詔忤旨奪俸一年
諭群臣更諫必置極典俄巡按云南助巡撫何孟春
討定彌勒州以功增秩世宗即位疏言金齒騰沖地
極邊僥既統以巡撫總兵又有監司守備分轄無事
鎮守中官因劾太監劉玉都督沐崧罪詔并罷還還
朝言興獻帝不當加皇號嘉靖初出按四川請罷鎮
守中貴不聽帝親鞫楊言落其一指察大呼曰臣愿
以不肖軀易言命不忍言獨死帝目攝之察不為動
退具疏申理且請下王邦奇于獄直聲振朝野巡視
京營與給事中王科極陳武定侯郭勛貪橫狀擢南
京太仆少卿疏辭因請召前給事中劉世賢等二十
余人帝怒責以市恩要名貶遠方雜職給事中王俊
民鄭一鵬論救皆奪俸察補海陽教諭累遷山西左
布政使入為光祿卿以僉都御史巡撫南囗居二年
乞休因薦前都御史萬鏜大理卿董天錫等十四人
可用吏部請從其言帝奪部臣俸責察徇私妄舉斥
為民察居官廉既歸敝衣糲食而已
張曰韜
按明外史本傳曰韜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進
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縱其黨橫行州縣將
扺常州民爭欲亡匿時知府暨武進知縣咸入覲白
韜兼綰府縣印召父老豪杰約曰彬黨至若等力與
格又釋囚徒令與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黨果累騎
來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歲災物力大屈無可
若曹府中惟一張推官一錢不入即欲具芻秣亦
無以辦言已彬黨疑有他變乃稍退馳使告彬曰韜
即上書與巡按御史言狀御史東郊立行部過常州
謂曰事迫矣彬將以他事縛君命曰韜登己舟先發
自以小舟尾之彬黨果大至索曰韜誤截御史舟郊
使嚴捕截舟者而陰令緩之其黨恐御史上聞咸散
去曰韜遂免彬亦戒其黨毋擾由是常以南諸府得
安曰韜力也世宗即位召為御史楊廷和等之爭織
造也曰韜亦上言陛下既稱閣臣所奏惟愛主惜民
是明知織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猶不已者何哉由信
任大臣勿專而群小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
內而大臣能盡忠于外者崔文輩二三小人嘗濁亂
先朝今復蒙惑圣衷竊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
不早加斥逐哉臣聞織造一官行金數萬方乃得之
既營之以重貲而欲其不責償于下此必無之事也
帝不能用席書以中旨拜尚書曰韜與同官胡瓊各
抗疏力爭既受杖猶占疏劾奸人陳洸罪未幾竟死
隆慶初追贈光祿少卿
胡瓊
按明外史張曰韜傳胡瓊字國華南平人正德六年
進士由慈溪知縣入為御史歷按貴州浙江有聲哭
諫受杖卒后贈官如曰韜
王懋
按明外史臧應奎傳御史王懋言廷臣以議禮死杖
下者十有七人其父母妻子顛沛可憫乞賜優恤贈
官祿蔭帝大怒謫懋四川典史
王時柯
按明外史本傳時柯字敷英萬安人正德十二年進
士授行人嘉靖三年擢御史疏言桂萼輩以議禮迎
合傳升美官薛蕙陳相段續胡侍等連章論劾實出
至公今佞人超遷而群賢獲罪恐海內聞之謂陛下
好諛惡直愿采忠讜之言消朋比之禍特寬蕙等而
聽席書方獻夫辭職除張璁桂萼別任則是非不謬
人情悅服忤旨切責未幾有伏闕之事再予杖除名
余翱
按明外史王時柯傳時御史疏爭大禮居首者余翱
字大振定遠人正德中進士嘉靖二年為御史嘗劾
司禮太監張佐蒙蔽罪明年七月與時柯等被杖戍
邊居戍所十四年皇子生赦還穆宗即位時柯翱皆
復官贈時柯光祿少卿
鄭本公
按明外史本傳本公翔州衛人正德九年進士歷御
史武宗不豫國本未建本公請慎選宗室親賢者正
位東宮系天下望不報世宗嗣位及冬而干清宮成
帝由文華殿入居之本公上言事之可思者有六是
宮八年營構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當遠群小節
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廣繼嗣以為萬世之計
慎終如始兢兢業業常若天祖之臨求言益切訪政
益勤用防壅蔽之患持圣心遠貨色毋溺于鴆毒重
興作惜財力永鑒于先朝帝嘉納之逾月帝欲加興
獻帝皇號本公力言不可嘉靖改元出按遼東劾罷
副總兵張銘都指揮周輔還朝論救給事中劉最忤
旨切責二年十月時享太廟帝不親行本公與同官
彭占祺極言遣代非宜報聞明年三月帝欲考興獻
帝且立廟禁中本公偕同官力爭謂陛下潛邸之日
則為孝宗之侄興獻王之子臨御之日則為孝宗之
子興獻帝之侄可兩言決也至立廟大內實為不經
獻帝之靈既不得入太廟又空去一國之祀而托享
于大內焉陛下享太廟其文曰嗣皇帝于獻帝之廟
又當何稱愛敬精誠兩無所屬獻帝將蹙然不安帝
怒責其朋言亂政奪俸三月其年六月上愈欲考獻
帝以席書為禮部尚書召張璁桂萼入京本公偕同
官四十四人連章言萼首為亂階璁再肆欺罔黃綰
如鷹犬張喙旁噬黃宗明如奴隸攘臂橫行方獻夫
居中內應以成夾攻之勢席書陰行間諜以收漁人
之功卒之尚書之命由中而下行取之旨已罷再頒
大臣因此被逐言官由之得罪雖往日瑾彬之奸流
禍不若是酷也不納已偕廷臣伏闕哭諫系獄廷杖
還職當是時爭大禮者諸御史中本公言最切中尋
遷通政參議九年不調以疾請改南京乃授大理寺
丞稍遷南京太仆少卿謝病歸二十年言官邢如默
賈準等會薦詔許召用不赴卒
郭楠
按明外史本傳楠字世重晉江人正德九年進士授
浦江知縣課最入為御史世宗即位請召還直臣舒
芬王思黃鞏張衍瑞等從之嘉靖元年核餉兩廣劾
總兵官撫寧侯朱麟貪懦詔為戒飭尋上章請退朝
之暇延見大臣如祖宗故事且言主事陳嘉言忤中
官不宜逮系帝怒奪其俸諸臣伏闕爭大禮皆得罪
楠方巡按云南馳疏言人臣事君阿意者未必忠犯
顏者未必悖今群臣伏闕呼號或榜掠殞身或間關
謫戍不意圣明之朝而忠良獲罪若此乞復生者之
職恤死者之家庶以收納人心全君臣之義帝大怒
遣緹騎逮治言官論救皆不納既至下鎮撫掠治復
廷杖之削其籍六年春以災變修省從吏部議量與
一官得吉水教諭終南寧知府
黎貫
按明外史本傳貫字一卿從化人正德十二年進士
改庶吉士授御史刷卷福建劾鎮守內官尚春侵官
帑狀悉追還之世宗入繼貫請復起居注之制命詞
臣編類章奏備纂述從之登極詔書禁四方貢獻后
鎮守中貴貢如故貫上言陛下明詔甫頒而諸內臣
曲說營私希恩固寵其假朝命以征取者謂之額而
自挾以獻者謂之額外罔虐百姓致朝廷之澤壅而
不流非所以昭大信彰君德也嘉靖二年帝從玉田
伯蔣輪請于承天立興獻帝家廟以輪子榮奉祀貫
言陛下信一諛臣之說委祀事于外戚神不歆非類
獻帝必將吐之不聽尋疏言國初夏秋二稅麥四百
七十一萬而今損九萬米二千四百七十三萬而今
損二百五十萬以歲入則日減以歲出則日增乞敕
所司通稽祖宗以來賦額及今日經費之數列籍上
聞知賦入有限則費用不容不節帝嘉納焉出按江
西父喪歸久之起故官會帝從張孚敬議去孔子王
號改稱先師并損豆佾舞之數編修徐階以諫謫
御制改正祀典說頒示廷臣而孚敬復為祀典或問
以希合帝意議已定貫率同官合疏爭之帝震怒曰
貫等謂朕已尊皇考為皇帝孔子豈反不可稱王奸
逆甚矣其悉下法司按治于是都御史汪鋐言比者
言官論事每挾眾以凌人曰此天下公議也不知倡
之者止一人請究倡議之人明正其罪帝然之已而
刑部尚書許贊等上其獄當贖杖還職帝特命褫貫
為民久之卒于家
馬錄 顏頤壽
按明外史本傳錄字君卿信陽人正德三年進士授
固安知縣居官廉明盜破其縣被執見署舍無長物
釋之去征為御史按江南諸府世宗即位疏言江南
之民最苦糧長白糧輸內府率一石而費四五石他
如酒醋局供應庫以至軍器胖襖顏料屬輸內府者
皆然戶部侍郎秦金等請從錄言命石加耗一斗毋
得苛求中官黃錦誣劾高唐判官金坡詔逮之連五
百余人錄言祖宗內設法司外設撫按百余年刑清
政平先帝時劉瑾錢寧輩蠱惑圣聰動遣錦衣官校
致天下洶洶陛下方勤新政不虞復有高唐之命給
事中許復禮等亦以為言獄得少解嘉靖二年大計
天下庶官被黜者多訐撫按以錄言禁止王憲起督
三邊錄請舍憲用彭澤不聽五年出按山西而妖賊
李福達獄起福達者崞人初坐妖賊王良李鉞黨戍
山丹衛逃還更名午為清軍御史所勾再戍山海衛
復逃居洛川以彌勒教誘愚民邵進祿等為亂事覺
進祿伏誅福達先還家得免更姓名曰張寅挾重貲
往來徐溝間輸粟得太原衛指揮使子大仁大義大
禮皆冒京師匠籍用黃白術干武定侯郭勛勛大信
幸其仇薛良訟于錄按問得實檄洛川父老雜辯之
益信勛為移書錄祈免錄不從偕巡撫江潮具獄以
聞且劾勛庇奸亂法章下都察院都御史聶賢等覆
如錄奏力言勛黨逆罪詔福達父子論死妻女為奴
沒其產責勛對狀勛懼乞恩因為福達代辨帝置不
問會給事中王科鄭一鵬程輅常泰劉琦鄭自璧趙
廷瑞沈漢秦佑張逵陳皋謨御史程啟充盧瓊邵豳
高世魁任淳南京御史姚鳴鳳潘壯戚雄王獻評事
杜鸞刑部郎中劉仕主事唐樞交章劾勛謂罪當連
坐勛亦累自訴具以議禮觸眾怒為言帝心動勛復
乞張璁桂萼為援璁萼素惡廷臣攻己亦欲借是舒
宿憤乃合謀騰蜚語謂諸臣內外交結借端陷勛將
漸及諸議禮者帝深入其言而外廷不知攻勛益急
帝益疑命取福達等至京下三法司訊既又命會文
武大臣更訊之皆無異詞帝益怒將親訊以楊一清
言而止仍下廷鞫尚書顏頤壽等不敢自堅改擬妖
言律斬帝猶怒命法司俱戴罪辦事遣官往械錄潮
及前問官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玨僉事章綸都指
揮馬豸等時璋玨已遷都御史璋巡撫寧夏玨巡撫
甘肅皆下獄廷訊乃反前獄抵良誣告罪帝以罪不
及錄怒甚命璁萼方獻夫分署三法司事盡下尚書
頤壽侍郎劉玉王啟左都御史賢副都御史劉文莊
僉都御史張潤大理卿湯沐少卿徐文華顧佖寺丞
汪淵獄嚴刑推問遂搜錄篋得大學士賈詠都御史
張仲賢工部侍郎閔楷御史張英及寺丞淵私書詠
引罪致仕去仲賢等亦下獄萼等上言給事琦泰郎
中仕聲勢相倚挾私彈事佐錄殺人給事中科一鵬
佑漢輅評事鸞御史鳴鳳壯雄扶同妄奏助成奸惡
給事中科逵御史世魁方幸寅就死得誣勛謀逆率
眾連名同聲駕禍郎中司馬相妄引事例故意增減
誣上行私邇者言官締黨求勝內則奴隸公卿外則
草芥司屬任情恣橫殆非一日請大奮干斷彰國法
茍非然者脅從大臣皆系獄而朋謀小人猶得趨蹌
于朝何以服天下帝納其言并下諸人獄收系南京
刑部先是廷臣會訊太仆卿汪元錫光祿少卿余才
偶語曰此獄已得情何再鞫偵者告萼以聞亦逮問
萼等遂肆搒掠錄不勝刑自誣故入人罪萼等乃定
爰書言寅非福達錄等恨勛構成囗獄因列上諸臣
罪名帝悉從其言謫戍極邊遇赦不宥者五人璋囗
綸豸前山西副使遷大理少卿文華謫戍邊衛者七
人琦逵泰瓊啟充仕及知州胡偉為民者十一人賢
科一鵬佑漢輅世魁淳鳴鳳相鸞革職閑住者十七
人頤壽玉啟潮文莊沐泌淵元錫才楷仲賢潤英壯
雄前大理丞遷僉都御史毛伯溫其他下巡按逮問
革職者副使周宣等復五人良抵死眾證皆戍寅還
職錄以故入人死未決當徒帝以為輕欲坐以奸黨
律斬萼等謂張寅未死而錄代之死恐天下不服宜
永戍煙瘴地令緣及子孫乃戍廣西南丹衛遇赦不
宥帝猶意未慊語楊一清等曰與其僇及后世不若
誅止其身從舜典罰弗及嗣之意一清曰祖宗制律
具有成法錄罪不中死律若法外用刑吏將緣為奸
人無所措手足矣帝不得已從之以萼等平反有功
勞諭之文華殿賜二品服俸金帶銀幣給三代誥命
遂編欽明大獄錄頒示天下時嘉靖六年九月壬午
也至十六年皇子生肆赦諸謫戍者俱釋還惟錄不
敘竟卒于戍所頤壽巴陵人居官有清望
盧瓊
按明外史馬錄傳盧瓊字獻卿浮梁人正德六年進
士由固始知縣入為御史世宗即位疏請盡撤天下
鎮守中官尋爭興獻王皇號嘉靖改元上言景皇帝
有撥亂大功而實錄猶稱郕戾王敬皇帝深仁厚澤
而實錄成于佳芳手是非顛倒乞詔儒臣改撰帝惟
命史官正孝宗實錄之不當者出按畿輔桂萼疾臺
諫排己考察京官既竣令科道互糾劾吏科都給事
中王俊民等爭之瓊與同官劉隅等亦言交相批抵
報復非盛世事帝切責俊民隅奪其俸五月瓊等皆
三月而命部院考之瓊竟以劾勛謫戍邊赦還卒
程啟充
按明外史本傳啟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初進士
除三原知縣入為御史嬖幸子弟家人濫冒軍功有
至都督賜蟒玉者啟充言定制軍職授官悉準首功
今幸門大啟有買功冒功寄名竄名并功之弊權要
家賄軍士金帛以易所獲之級是謂買功沖鋒斬馘
者甲也而乙取之甚者殺平民以為賊是謂冒功身
不出門閭而名隸行伍是謂寄名賄求掾吏洗補文
冊是謂竄名至有一人之身一日之間不出京師而
東西南朔四處報功者按名累級驟至崇階是謂并
功此皆壞祖宗法解將士體乞嚴為察革帝不能用
十一年正旦群臣待漏入賀日晡禮始成及散朝已
昏夜眾枵腹奔趨而出顛仆相踐蹈將軍趙朗者徑
死于禁門啟充具奏其狀請帝昧爽視朝以圖明作
之治都督馬昂進妊身女弟啟充等抗言曰內寵為
嬖是為女戎外寵為幸是為男戎昂驕淫暴橫濟之
以奸其女弟柔佞多能乘之以媚兼內外之戎于一
家天下之勢大有可憂者矣既又極陳囗官囗兵囗
費之弊乞通行革罷帝皆不省騰驤四衛軍改編各
衛者奉詔撒回而各衛遺籍仍支糧糜倉儲八十七
萬余石啟充力言之冒支弊絕以憂歸世宗即位甫
起故官即爭興獻帝皇號嘉靖元年正月郊祀方畢
清寧宮小房火啟充言災及內寢剝囗以膚也良由
徇情之禮有戾天常僭逼之名深乖典則輔臣執議
禮臣建明不能敵經生之邪說佞幸之諛辭動假母
后以箝天下之口臣謂不正大禮不黜邪說所謂修
省皆具文也況邇者國事漸搖勸學已廢旨由中出
而內閣不知奸黨獄成而曲為庇護諫臣斥逐耳目
有壅蔽之虞大臣囗遠股肱有痿痹之患司禮之權
重于宰相樞機之地委之宦官邇臣貪濁頻有遷除
邊帥僨師不聞譴斥莊田之賞過多潛邸之乞恩
未已伏望陛下仰畏天明俯察眾聽敦一本之孝齊
宮府之體親大臣肅庶政以回災變報聞尋出按江
西得宸濠通蕭敬張銳陸完等私書欲亟去孫燧云
代者湯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因論敬銳等罪
并言守仁黨逆宜追奪給事中汪應軫訟守仁功言
逆濠私書有詔焚毀啟充輕信被黜知縣章立梅捃
摭之辭復有此奏非所以勸有功主事陸澄亦為守
仁奏辨御史向信因劾應軫與守仁同郡澄其門生
黨庇欺罔帝曰守仁一聞宸濠變仗義興兵戡定大
難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議帝從太監梁棟請
遣中官督南京織造啟充偕同官及科臣張嵩等極
諫不納啟充數以蹇諤忤帝旨張璁桂萼亦惡之會
郭勛庇李福達獄為啟充所劾璁萼因指啟充挾私
謫戍邊衛十六年赦還言者交薦不復用卒隆慶初
贈光祿少卿
鄭洛書
按明外史解一貫傳鄭洛書字啟范莆田人弱冠登
進士授上海知縣有善政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張璁
桂萼以陳九川事傾費宏訐奏不已洛書與同官鄭
氣言九川事人謂璁萼與謀固已得罪公論而宏取
與之際亦未明夫朝廷有紀綱大臣重進退宏璁萼
皆不可不去宏不去則有持祿保位之誚璁萼不去
亦冒蹊田奪牛之嫌詔責洛書妄言帝賜尚書趙鑒
席書詩翰洛書言陛下眷禮大臣此虞廷賡歌之風
也愿推此心以念舊如致仕大臣劉健謝遷林俊孫
交等特降宸章咨訪時政則圣德益宏又推此心以
赦過如遷謫豐熙劉濟余寬王元正等特垂仁恩量
與牽復則圣度益廣報聞李福達獄起帝將親鞫之
洛書曰陛下操獨斷之威使法官盡得罪雖有張釋
之于定國不獲抗辯于人主之前何以使刑罰中帝
怒將罪之楊一清力解而止尋出視南畿學政道聞
喪歸洛書在臺嘗薦尚書王守仁羅欽順楊旦彭澤
邵寶祭酒魯鐸及論救給事中楊言鄭一鵬御史魏
有本郎中葉應驄主事唐樞繆宗周皆為時所稱十
二年京察事竣更命科道官互糾洛書被劾落職給
事中饒秀為御史所劾無所泄憤復劾洛書及王重
賢等九人貪污阘茸重賢等皆降黜時論駭之洛書
家居再逾歲卒年三十九子開往依上海上海人治
田百囗資之歲一至收其入以歸
張錄
按明外史解一貫傳張錄字宗制城武人正德六年
進士授太常博士擢御史嘉靖初伏闕爭大禮下獄
廷杖出按畿輔劾宣府諸將失事皆伏辜西域魯迷
貢獅子西牛方物言所貢玉石計費二萬三千余金
往來且七年邀中國重賞錄言明王不貴異物今二
獅日各飼一羊是歲用七百余羊也牛食芻菽今乃
食果餌則食人之食矣愿返其獻歸其人薄其賞以
阻希望心帝不能用張璁擢兵部侍郎錄與諸御史
爭之不聽時璁與桂萼屢攻費宏錄言宏以子懋良
罪系再疏乞休陛下既溫旨慰留及璁萼屢劾又復
如常批答溺三臣之愛持兩可之心致宏去志不決
璁等忮心未已今水旱相仍變異迭出正大小臣工
修省時而諸人為國股肱相傾排若此欲弭災變不
亦難乎乞并黜三人以回天譴帝為戒諭璁萼如錄
指后璁以侍郎總臺事修前憾言錄不諳憲體宜他
調遂罷歸家居二十年卒
張寅
按明外史魏良囗傳張寅太倉人嘉靖初進士歷南
京御史嘗劾禮部侍郎黃綰十罪比張孚敬罷政寅
言大臣去國誼不忘君今孚敬二旬馳三千里若小
丈夫悻悻之為者且其憸邪囗政不可悉數請追所
賜封誥銀章之屬明正其辟左都御史汪鋐陰賊邪
媚陸贄所謂諛顧望畏囗鋐兼有之宜急放逐帝
怒謫高唐判官屢遷南京文選郎中會簡宮僚改春
坊右司直兼翰林院檢討未幾被劾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