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紀事二(5)
- 明倫匯編家范典媵妾部
- (清)陳夢雷
- 3723字
- 2015-12-25 15:44:55
東山久不歸卷耳幸容攜婉孌皇華何啻有光輝玉
汝之詞由此亦遂盛傳于天下
養疴漫筆嘉泰間內臣李大謙干行都九里松玉泉
寺側建功德寺役工數內有漆匠張某者天臺人偶
春夜出浴回于道中遇一老嫗挽入小門暗中以手
捫壁隨嫗而行但覺是布幕轉經數曲至一室中使
就物坐此嫗乃去繼有一尼攜燈至又見四壁皆有
青赤衣帷遮護終不知是何地此尼又引經數曲及
至一室燈燭酒殽器皿一一畢備俱非中下人家所
有張見之驚異亦不敢問其所以且疑且喜尼往頃
時復至后有一婦人隨來容美非常惟不冠飾張殊
畏懼尼逼使坐遂召前嫗命酒殽數盤此婦人更不
一語尼云巳晚矣張但懇尼云匠者無錢尼終不顧
遂令就寢尼執燈扃戶而去張屢詢所來及姓名而
婦人竟無一語疑為喑疾至鐘動尼復至啟鑰喚張
起如前令嫗引出亦摸布壁行覺至一門非先來所
經此嫗令出街可至役所張如夢寐中行至一街迨
曉即離役所二里許后循路歸其董役者責之及聞
此事使人遍訪終不得其原所入門域眾皆謂遇鬼
物而有一木匠云固寵借種耳
齊東野語會稽有富人馬生以入粟得官號馬殿干
喜賓客有姬美艷能歌時出佐酒客有梁縣丞者頗
黠因與之目成一旦馬生殂姬出梁捐金得之他日
置酒觴客陳無損益之在坐酒酣舉杯屬梁曰有儷
語奉上梁諦聽之即瑯然高唱曰昔居殿干之家爰
喪其馬今入縣丞之室毋逝我梁一坐大呼笑而主
人憮然不樂無幾梁亦死焉人尤無損之謔戲然聞
者亦可以警也
陳了翁之父尚書與潘良貴義榮之父情好甚密潘
一日謂陳曰吾二人官職年齒種種相似獨有一事
不如公甚以為恨陳問之潘曰公有三子我乃無之
陳曰吾有一婢已生子矣當以奉借他日生子即見
還既而遣至即了翁之母也未幾生良貴后其母遂
往來兩家焉一母生二名儒亦前所未有事見羅春
伯聞見錄
書史會要田田錢錢辛棄疾二妾也因其姓而名之
皆善筆札嘗代棄疾答尺牘
東囗雜錄翠翹洪內翰侍人失其姓善畫自題云翠
翹戲筆字畫婉媚程大昌題詩曰戲作風枝斜再惱
玉堂宿
王定國嶺外歸出歌姬勸蘇東坡酒坡作定風波詞
并序曰定國歌兒名柔奴姓宇文氏家住京師定國
南遷歸予問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奴對曰此心安
處是家鄉遂贈以詞有炎海清涼之句
話腴馬友犯長沙向薌林捍之不敵而潰道遇友別
將方舟而來家人輩惶懼知弗脫矣賊指求薌林愛
妾妾聞命無懼色自語賊曰必欲我當以車馬來賊
許之妾即盛飾以待家人駭之然猶謂其往可以紓
難頃刻肩輿至即奮而登既過河望賊舟不甚相遠
妾忽語輿卒欲少止群卒乃弛轎妾一躍入水急援
之已絕矣賊相顧不發薌林亦悠然而去
春渚紀聞徐黃州之子叔廣十四秀才先生與其舅
張仲謨書所謂十三十四者皆俊性者是也嘗出先
生醉墨一軸字畫欹傾龍囗飛動乃是張無盡過黃
州而黃州有四侍人適張夫人攜其一住婿家為浴
兒之會無盡因戲語云厥有美妾良由令妻公即續
之為小賦云道得征草鄭趙姓稱孫姜閻齊浴兒于
玉潤之家一夔足矣侍坐于冰清之仄三英粲兮既
暮而張夫人復還其一還乃閻姬也最為徐所寵公
復書絕句云玉筍囗纖揭繡簾一心偷看綠羅尖使
君三尺球頭帽須信從來只有檐
老學庵筆記王黼在翰苑嘗病疫危甚國醫皆束手
二妾曰艷娥素娥侍疾坐于足素娥泣曰若內翰不
諱我輩豈忍獨生惟當俱死耳艷娥亦泣徐曰人生
死有命固無可奈何姊宜自寬黼雖昏臥實具聞之
既愈素娥專房膺封至淑人艷娥遂辭去及黼誅素
娥者驚悸不三日亦死曩日俱死之言遂驗
別錄韓魏公至相府時家有女樂二十余輩及崔夫
人亡一日盡遣之同列多勸且留以為暮年歡公曰
所樂能幾何而嘗令人心勞孰若吾靜之樂也
山堂肆考宋韓康公上元召從官數人出家姬侍飲
其專寵者曰魯生偶中蜂螫少頃持扇就蘇東坡乞
詩坡詩中有魚吹細浪歌搖日舞罷花枝蜂入懷之
句上句記姓下句記事
今是堂手錄杜大中自行伍為將有愛妾才色俱美
大中箋表皆此妾所為一日大中方寢妾至見幾上
有紙頗佳書臨江仙一闋有彩鳳隨鴉之語大中覺
而視之云鴉且打鳳于是掌其面至項折而斃
龍川別志真宗臨御歲久中外無虞與群臣燕語或
勸以聲妓自娛王文正公性儉約初無姬侍其家以
二直省官治錢上使內東門司呼二人者責限為相
公買妾仍賜銀三千兩二人歸以告公不樂然難逆
上旨遂聽之蓋公自是始衰數歲而捐館初沈綸家
破其子孫鬻銀器皆錢塘錢氏昔以遺中朝將相皆
花籃大筒之類非家人所有直省官與沈氏議止以
銀易之具言于公公顰蹙曰吾家安用此其后姬妾
既具乃呼二人問昔沈氏什器尚在可求否二人謝
曰向私以銀易之今見在也公喜用之如素有聲色
之移人如此張公安道守金陵二直省官有一人自
南方替還具為公道此
清尊錄崇寧中有王生者貴家之子也隨計至都下
嘗薄暮被酒至延秋坊過一小宅有女子甚美獨立
于門徘徊徙倚若有所待者生方注目忽有騶騎呵
衛而至下馬于此宅女子亦避去匆匆遂行初不暇
問其何姓氏也抵夜歸復過其門則寂然無人聲循
墻而東數十步有隙地丈余蓋其宅后也忽自內擲
一瓦出拾視之有字云夜于此相候生以墻上剝粉
戲書瓦背云三更后宜出也復擲入焉因稍退十余
步伺之少頃一男子至周視地上無所見微嘆而去
既而三鼓月高霧合生亦倦睡欲歸矣忽墻門軋然
而開一女子先出一老媼負笥從后生遽就之乃適
所見立門首者熟視生愕然曰非也回顧媼媼亦曰
非也將復入生挽而劫之曰汝為女子而夜與人期
至此我執汝詣官丑聲一出辱汝門戶我邂逅遇汝
亦有前緣不若從我去女泣而從之生攜歸逆旅匿
小樓中女自言曹氏父早死獨有己一女母鐘愛之
為擇所歸女素悅姑之子某欲嫁之使乳媼達意于
母母意以某無官弗從遂私約相奔墻下微嘆而去
者當是也生既南宮不利遷延數月無歸意其父使
人詢之頗知有女子偕處大怒促生歸扃之別室女
所赍甚厚大半為生費所余與媼坐食垂盡使人訪
其母則以亡女故抑郁而死久矣女不得已與媼謀
下汴訪生所在時生侍父官閩中女至廣陵資盡不
能進遂隸樂籍易姓名為蘇媛生游四方亦不知女
安否數年自浙中召赴闕過廣陵女以倡侍燕識生
生亦訝其似女屢目之酒半女捧觴勸不覺兩淚墮
酒中生凄然曰汝何以至此女以本末告淚隨語零
生亦愧嘆流涕不終席辭疾起密召女納為側室
癸辛雜識趙孟因誘買王壽妾楚
缺
二字
遂為曾淵
子所論一聯云喬妾之歸承嗣忍著主衣周顗之事
缺
二字
殆非人類
高囗寮一代名人或有議其家庭有未能盡善者近
得炳如親書與其妾銀花一紙為之駭然漫書于此
云慶元庚申正月余尚在翰苑初五日得成何氏女
為奉侍湯藥又善小唱嘌唱凡唱得五百余曲又善
雙韻彈得賺五六十套以初九日來余家時元宵將
近點燈會客又連日大雪余因記劉夢得詩銀花垂
院榜翠羽撼絳鈴王禹玉和賈直孺內翰詩銀花無
奈冷瑤草又還芳蘇味道元宵詩火樹銀花合星橋
鐵鎖開群仙錄姚君上升之日天雨銀花繽紛滿地
宋之問雪中應制瓊章定少千人和銀樹先舒六出
花遂名之曰銀花余喪偶二十七年兒女自幼至長
大恐囗遠他照管不到更不再娶亦不畜妾婢至此
始有銀花至今只有一人耳余既老不喜聲色家務
盡付之子身旁一文不蓄雖三五文亦就宅庫支余
不飲酒待客致饋之類一切不管銀花專心供應湯
藥收拾緘護檢視早晚點心二膳亦多自烹飪妙于
調胹縫補漿洗烘焙替換衣服時其寒暖之節夜亦
如之余衰老多小小痰嗽或不得睡即徑起在地扇
風爐趣湯瓶煎點湯藥以進亦頗識字助余看書檢
閱能對書札時余六十七歲矣同往新安供事二年
登城亭覽溪山日日陪侍余甚適也既同歸越入新
宅次家親族以元宵壽予七十時銀花年限已滿其
母在前告某云我且一意奉侍內翰亦不愿加身錢
舊約逐月與米一斛亦不愿時時來請余甚嘉其廉
謹且方盛年肯在七十多病老翁身傍日夕擔負大
公徒此世間最難事其淑靜之美雖士大夫家賢女
有所不及也丙寅春余告以你服事我又三年矣備
極勤勞我以面前洗漱等銀器約百來兩欲悉與你
對以不愿得也時其母來余遂約以每年與錢百千
以代加年之直亦不肯逐年請也積至今年凡八百
千余身旁無分文用取于宅庫常有推托牽掣不應
余求自丙寅年欲免令庵莊糶租谷六百石是歲積
兩年租米未糶見管五六十石庵僧梵頭執法云知
府與恭人商量欲以此谷變錢添置解庫一所繼而
知府來面說且要谷子錢作庫本若要錢用但來支
用不知要錢幾何余云用得千緡答云無不可者而
宅庫常言缺支用拒而不從又二年遂令莊中糶谷
五百石得官會一千八十貫除還八年逐年身錢之
外余二百八十貫還房臥錢系知府曾存有批子支
三百千系丙寅春所許令填上項錢余謂服事七十
七歲老人凡十一年余亦從官又是知府之父又
家計盡是筆耕有之知府未曾置及此也況十一年
間看承謹細不曾有病伏狀姑以千緡為奩具之資
亦未為過但即未辦候日后親支給銀花素有盼盼
燕子樓之志而勢亦不容留余勉其親亦遲遲至今
今因其歸先書此為照銀花自到宅即不曾與宅庫
有分文交涉及妄有支用遇寒暑本房買些衣著及
染物余判單子付宅庫正行支破銀花即無分毫干
預他日或有忌嫉之輩輒妄有興詞仰將此示之若
遇明正官司必鑒其事情察余衷素且憫余叨叨于
垂盡之時豈得已哉嘉定庚午八月丙辰押達識如
樂天亦有不能忘情之句愛之難割也如此浮圖三
宿桑下者有以夫余年及炳如之歲室中散花之人
空也幸無此項罣礙耳
嘉熙丁酉朔齋守湖趙母墮為鼎倅既得湖守為朔
齋交代劉頗不樂會劉得史督之辟是時其父端友
適自蜀來正所由也不容不就劉欲卜居于湖擬郡
教囗地為基地乃別相地以遷之得廣化寺后空地
后得宅于蘇不復來斯囗隨廢蔡達夫節守湖日刱
安定書院用其地為之云朔齋在吳日有小妓善舞
撲蝴蝶者朔齋喜而納之矣鄭潤父霖來守蘇蓋舊
游也因燕集扣其人知在劉處亟命逮之隸輩承風
徑入堂奧竄取以去劉大不能堪未幾鄭殂劉復取
之以歸時淳佑己酉也
三朝野史李全擾淮時史彌遠在廟堂束手無策有
訛傳全軍馬渡江過行在京師人民惶惶彌遠夜半
忽披衣而起有愛寵林夫人者見其起可疑亦推枕
而起相隨于后忽見彌遠欲投池中林夫人急扶住
泣告曰相公且忍耐區處數日后得趙葵捷書
古今詩話趙嘏浙人有美妾洎計偕母不許攜行會
上元節妾為鶴林之游州帥見之掩為己有明年嘏
歸以詩感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去作不歸云
當時聞作沙咤利今日青蛾屬使君帥聞之遣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