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匯考

周制縣正以下設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酇長掌

其酇之政令里宰掌比其邑之眾寡治其政令鄰長

掌相糾相受皆統于地官

按周禮地官鄙師每鄙上士一人

鄭鍔曰教法行于六鄉而六遂無書考德行道

藝之事三歲興甿何耶鄙師猶鄉之黨正名謂之

師非有教法何以為師乎

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鄭鍔曰鄙師掌其祭祀則祭祀之時亦如黨正

教其禮事明矣

凡作民則掌其戒令

鄭康成曰作民謂起役易氏曰戒令所以肅

眾志軍法以百家應調發之數故酇長以旗鼓兵

革帥其民而至至五百家為一小陣然后鄙師為

之掌其戒令

以時數其眾庶而察其媺惡而誅賞

鄭康成曰時四時也黃氐曰數眾庶稽其在

不也媺惡其人之善良奇囗也自遂師至鄙師皆

行誅賞與鄉不同鄉之誅賞必告于上

歲終則會其鄙之政而致事

李嘉會曰鄙管五酇職眾事伙宜于此會其政

而致事于縣正

酇長每酇中士一人各掌其酇之政令以時校登其

夫家比其眾寡

王昭禹曰族師以時校登其夫家則鄉師統其

事酇長以時校登其夫家則遂師統其事

以治其喪紀祭祀之事

賈氏曰喪紀民之喪紀若鄉師所云族共喪器

之類祭祀謂若族祭酺之類

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

易氏曰先王寓兵于民而其器亦出于民無事

則藏之器無不完有事則出之器無不利蓋至于

百家而后兵器始備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族師

以旗鼓兵器帥而至酇長亦以旗鼓兵革帥而至

蓋以是帥之以是用之所謂不教而殃民者無有

若歲時簡器與有司數之

鄭康成曰簡器簡稼器也兵器亦存焉有司遂

大夫

凡歲時之戒令皆聽之

鄭鍔曰有戒令躬往聽之歸而告戒一酇為之

長者職當然也

趨其耕耨稽其女功

賈氏曰酇長彌親民故趨其耕耨并稽考女功

之事

里宰每里下士一人

鄭鍔曰六鄉之長謂之宰至治一里者猶鄉也

閭胥亦以宰為名何耶宰取其能裁制耳一里之

眾茍無宰制之能何以治之職之卑者于尊無嫌

所以同夫宰之稱

掌比其邑之眾寡與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

鄭康成曰邑猶里也

以歲時合耦于鋤以治稼穡趨其耕耨行其秩敘

鄭鍔曰一里之家相與耦耕宜自配合何待里

宰余以為耦耕之法一耜之廣者五寸二耜為耦

廣深一尺故合二耜則須兩人共發之人有老幼

力有強弱為耦者未必通耕則耕者廢里宰歲時

往即鋤室為合其耦使人人適均斯無廢耕之事

鋤之為言助也里宰合耦之所教為治所之名月

令季冬命農計耦耕事蓋于此室計之所謂歲時

者其季冬歟為合耦以治稼穡乃趨其耕耨使無

失時然有以趨之無以勸之無益也行其秩敘所

以勸之歟

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斂其財賦

賈氏曰此言待有司征斂者謂縣師旅師

鄰長五家則一人掌相糾相受

賈氏曰使五家各相糾察宅舍有故又相容受

凡邑中之政相贊

劉執中曰邑中之政謂里宰也

徙于他邑則從而授之

鄭康成曰從猶隨也授猶付也

顯王十九年春徙都咸陽始置縣縣有丞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商君傳鞅定變法之令為

筑冀闕宮庭于咸陽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

弟同室內息者為禁而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

凡三十一縣

漢承秦制縣置斗食佐史佐之亭有長鄉有三老嗇

夫游僥之屬

按漢書百官表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

為令減萬戶為長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

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大率

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

僥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僥僥循禁賊

漢官名秩簿云斗食月俸十一斛佐史月俸八

斛也一說斗食者歲俸不滿百石計日而食一斗

二升故云斗食也

后漢

后漢縣皆置丞佐之又鄉有三老游僥嗇夫亭有亭

長里有里魁之屬

按后漢書百官志凡縣丞各一人本注曰丞署文書

典知倉獄

各署諸曹掾史本注曰諸曹略如郡員五官為廷掾

監鄉五部春夏為勸農掾秋冬為制度掾

鄉置有秩三老游僥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

一鄉人其鄉小者縣置嗇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惡為

役先后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

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

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游僥掌僥循禁司奸盜

又有鄉佐屬鄉主民收賦稅

亭有亭長以禁盜賊本注曰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

都尉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惡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

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民有善事惡事

以告監官

其郡有鹽官鐵官工官都水官者隨事廣狹置令長

及丞秩次皆如縣道無分土給均本吏本注曰凡郡

縣出鹽多者置鹽官主鹽稅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

鑄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稅物有水池及魚利多者

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在所諸縣均差吏更給之置

吏隨事不具縣員

應劭漢官曰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

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雒陽丞三人四百石員吏

七百九十六人十三人四百石鄉有秩獄史五十

六人佐史鄉佐七十七人斗食令史嗇夫假五十

人官掾史干小史二百五十人書佐九十人循行

二百六十人鄉戶五千則置有秩風俗通曰秩

則田間大夫言其官裁有秩耳嗇者省也夫賦也

言消息百姓均其役賦國家制度大率十里一鄉

漢官儀曰民生二十三為正一歲以為衛士一

歲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陣八月太守都尉

令長相丞尉會都試課殿最水家為樓船亦習戰

射行船過郡太守各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鹵置

長史一人丞一人治兵民當兵行長領置部尉十

人司馬候農都尉皆不治民不給衛士材官樓船

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為民就田應合選為亭長

亭長課僥巡尉游僥亭長皆習設備五兵五兵弓

弩戟楯刀劍甲鎧鼓吏赤幘行縢帶劍佩刀持楯

被甲設矛戟習射設十里一亭亭長亭候五里一

郵郵間相去二里半司奸盜亭長持二尺板以劾

賊索繩以收執賊風俗通曰漢家因秦大率十里

一亭亭留也蓋行旅宿會之所館亭吏舊名負弩

改為長或謂亭父周禮五家為鄰四鄰為里里者

止也里有司司五十家共居止同事舊欣通其所

也胡廣曰鹽官掊坑而得鹽或有鑿井煮海水

而以得之者鑄銅為器械當鑄冶之時扇熾其火

謂之鼓鑄

晉制縣置令長有主簿錄事記室功曹以佐之又鄉

置嗇夫治書史百戶置里吏千戶置校官掾并方略

吏之屬

按晉書職官志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有主簿錄事

史主記室史門下書佐干游僥議生循行功曹史小

史廷掾功曹史小史書佐干戶曹掾史干法曹門干

金倉賊曹掾史兵曹史吏曹史獄小史獄門亭長都

亭長賊捕掾等員戶不滿三百以下職吏十八人散

吏四人三百以上職吏二十八人散吏六人五百以

上職吏四十人散吏八人千以上職吏五十三人散

吏十二人千五百以上職吏六十八人散吏一十八

人三千以上職吏八十八人散吏二十六人

縣農月隨所領戶多少為差散吏為勸農又縣五百

以上皆置鄉三千以上置二鄉五千以上置三鄉萬

以上置四鄉鄉置嗇夫一人鄉戶不滿千以下置治

書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正一人五千五百

以上置吏一人佐二人縣率百戶置里吏一人其土

廣人稀聽隨宜置里吏限不得減五十戶戶千以上

置校官掾一人

縣皆置方略吏四人江左以后鄴長安置吏如三千

戶以上之制

宋縣置丞與諸曹如魏晉制

按宋書百官志縣令長秦官也大者為令小者為長

漢制置丞一人五家為伍伍長主之二伍為什什長

主之十什為里里魁主之十里為亭亭長主之十亭

為鄉鄉有鄉佐三老有秩嗇夫游僥各一人鄉佐有

秩主賦稅三老主教化嗇夫主爭訟游僥主奸非其

余諸曹略同郡職以五官為廷掾后則無復丞唯建

康有獄丞其余眾職或此縣有而彼縣無各有舊俗

無定制也

梁縣置屬員如晉宋制

按隋書百官志縣為國曰相大縣為令小縣為長皆

置尉丞郡縣置吏亦各準州法以大小而制員郡縣

吏有書僮有武吏有醫有迎新送故等員亦各因其

大小而置焉

北齊

北齊制縣分九等皆有丞中正功曹以佐之

按隋書百官志后齊制上上縣令屬官有丞中正光

迎功曹光迎主簿功曹主簿錄事及西曹戶曹金曹

租曹兵曹等掾市長等員合屬官佐史五十四人上

中縣減上上縣五人上下縣減上中縣五人中上縣

減上下縣六人中中縣減中上縣五人中下縣減中

中縣一人下上縣減中下縣一人下中縣減下上縣

一人下下縣減下中縣一人

自州郡縣各因其大小置白直以供其役

鄴臨漳成安三縣令各置丞中正功曹主簿門下督

錄事主記議及功曹記室戶田金租兵騎賊法等曹

掾員

隋制縣分九品置屬有差又河南洛陽長安加置功

曹各二人及監丞司官等員

按隋書百官志縣置令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簿

功曹主簿西曹金戶兵法士等曹佐及市令等員合

九十九人上中縣減上上縣吏屬四人上下縣減上

中縣五人中上縣減上下縣十人中中縣減中上縣

五人中下縣減中中縣五人下上縣減中下縣十二

人下中縣減下上縣六人下下縣減下中縣五人

河南洛陽長安大興加置功曹為三司司各二人郡

縣佛寺改為道場道觀改為元壇各置監丞京都諸

坊改為里皆省除里司官以主其事

唐制縣佐品秩以上中下為差

按唐書百官志京縣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二人從

八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下畿縣丞一人正八品下

主簿一人正九品上上縣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

人正九品下中縣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從九

品上中下縣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下縣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高祖武德元年制諸縣置主簿以流外為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百官志注武德元年諸

縣置主簿以流外為之京縣上縣丞皆一人畿縣上

縣正皆四人

太宗貞觀年令諸縣置錄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百官志注云云

元宗開元年令京兆河南屬縣置市令一人及

凡縣司功佐等員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百官志注元宗開元中

京兆河南府諸縣戶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凡縣有

司功佐司戶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佐典獄門事等

畿縣減司兵上縣有司戶司法而已

世宗天祿五年詔縣主簿委政事省銓注

按遼史世宗本紀天祿五年夏五月壬戌詔縣主簿

委政事省銓注

太祖干德二年令錄簿尉諸職官有耄耋篤疾者舉

劾之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三年詔諸縣置簿尉有差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職官志開寶三年詔諸

縣千戶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戶以上置令尉令知主

簿事四百戶以下置簿尉以主簿兼知縣事

真宗咸平四年令川陜縣五千戶以上并置主簿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咸平四年王欽

若言川陜縣五千戶以上請并置簿自余仍以尉兼

從之自后川蜀及江南諸縣各增置主簿中興后置

簿掌出納官物銷注簿書凡縣不置丞則簿兼丞之

事凡批銷必親書押不許用手記仍不許差出以防

銷注

仁宗天圣年始置丞令出身幕職選充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縣丞初不置天

圣中因蘇耆請開封兩縣始各置丞一員在簿尉之

上仍于有出身幕職令錄內選充

皇佑年詔赤縣丞并除新改官人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云云

神宗熙寧四年令劇縣增置丞一員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熙寧四年編修

條例所言諸路州軍繁劇縣令戶二萬已上增置丞

一員以幕職官或縣令人充

哲宗元佑元年詔應因給納常平免役置丞并行省

罷如委事務繁劇難以省罷處令轉運司存留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云云

徽宗崇寧二年令縣置丞一員以掌其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崇寧二年宰相

蔡京言熙寧之初修水土之政行市易之法興山澤

之利皆王政之大請縣并置丞一員以掌其事

大觀三年詔縣丞除舊額存留外余皆減罷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大觀三年詔昨

增置縣丞內除舊額及萬戶以上縣事務繁冗及雖

非萬戶實有山澤坑冶之利可以修興去處依舊存

留外余皆減罷

高宗建炎元年詔縣丞系嘉佑以前員闕并萬戶處

存留一員余并罷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云云

紹興三年令以淮東累經兵火權罷縣丞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云云

紹興十八年令置海陵丞一員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云云

寧宗嘉定年令小邑不置丞以簿兼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職官志云云

金制縣有赤次赤劇次劇又有上中下之分皆設丞

簿佐之

按金史百官志赤縣丞一員從八品掌貳縣事主簿

一員正九品掌同縣丞

司吏十人內一名取識女直漢字者充公使十

次赤縣又曰劇縣丞一員正九品主簿一員正九品

諸縣丞一員正九品主簿一員正九品凡縣二萬五

千戶以上為次赤為劇二萬以上為次劇在諸京倚

郭者曰京縣自京縣而下以萬戶以上為上三千戶

以上為中不滿三千為下中縣而下置丞以主簿與

尉通領巡捕事下縣則不置尉以主簿兼之

中縣司吏八人下縣司吏六人公使皆十人

世祖至元二十年定縣為上中下三等設丞簿各一

員典史二員中縣不置丞典史減一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百官志至元二十年定

江淮以南三萬戶之上者為上縣一萬戶之上者為

中縣一萬戶之下者為下縣上縣丞一員簿一員典

史二員中縣不置丞余如上縣之制下縣置官如中

縣民少事簡之地則以簿兼尉典史一員

順帝至正十七年正月準山東分省咨團結義兵每

縣添設主簿一員專率義兵以事守御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明制縣置丞簿及所屬衙門等員

按明會典各縣置縣丞一員主簿一員所屬衙門稅

課局大使一員陰陽學訓術一員醫學訓科一員僧

會司僧會一員道會司道會一員

太祖洪武三年令縣丞一考無過者升知縣

按明會典云云

憲宗成化九年令添設縣丞專理勸農

按通紀成化九年添設蘇松常鎮湖州五府勸農通

判縣丞各一員尋復添設北直隸七十三州縣江西

二十縣湖廣十州縣河南十三州縣州判縣丞各一

員專理勸農

皇清

順治元年

大清會典順治元年定順天府所屬衙門宛平大興

二縣設縣丞各一員

康熙七年

大清會典康熙七年定各縣縣丞主簿

因事添

革無定員

屬衙門稅課司大使副使

因事設

立無定員

陰陽學訓

術一員醫學訓科一員僧會司僧會一員道會

司道會一員江南山陽縣河堤堤官一員水馬

驛驛丞一員遞運所大使一員河泊所所官一

以上大使所

官俱因事設立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國初各官滿漢間有不同康熙九年改歸

畫一正七品京縣縣丞正八品各縣縣丞正九

品各縣主簿未入流各縣水馬驛驛丞縣稅課

司大使閘官遞運所大使河泊所所官縣陰陽

學訓術醫學訓科僧會司僧會道會司道會

縣佐部總論

文獻通考

縣丞

漢氏縣丞尉多以本部人為之三輔縣則兼用他郡

諸縣皆有主刑獄囚徒后漢署文書典知倉獄署

諸曹掾史凡諸縣署丞皆銅印黃綬進賢一梁冠自

晉后無丞宋惟建康有獄丞及夫隋氏革選盡用

他郡人漢已下皆用一人唐置京縣丞三員北京

太原晉陽各置一人高宗始為品官吏部選授為縣

令之貳宋初不置丞天圣中因蘇耆請開封兩縣

始各置丞一員在簿尉之上仍于有出身幕職令錄

內選充

時兩赤縣簿尉多差出外本縣闕官故耆有此請

皇佑中詔赤縣丞并除新改官人熙寧四年編修條

例所言諸路州軍繁劇縣令戶二萬已上增置縣丞

一員以幕職官或縣令人充元佑元年詔應因給納

常平免役置丞并行省罷如委是事務繁劇難以省

罷處令轉運司存留崇寧二年宰臣蔡京言熙寧之

初修水土之政行市易之法興山澤之利皆王政之

大請縣并置丞一員以掌其事

國史外補云縣丞昔大邑有之至是不以邑之大

小皆得置丞使主管常平坑冶農田水利

大觀三年詔昨增置縣丞內除舊額及萬戶以上縣

令委是事務繁冗并雖非萬戶實有山澤坑冶之利

可以興修去處依舊存留外余皆減罷建炎元年詔

縣丞系嘉佑以前員闕并萬戶處存留一員余并罷

紹興三年以淮東累經兵火權罷縣丞十八年置海

陵丞一員嘉定后小邑不置丞以簿兼

主簿

漢晉有之自漢以來皆令長自調用至于隋始置之

唐主簿上轄赤縣置二人他縣一人武德初以流

外為之高宗始以為品官吏部選授掌付事勾稽省

署抄目糾正縣內非違宋朝開寶三年詔諸縣千

戶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戶以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

四百戶以下置簿尉主簿兼知縣事咸平四年王欽

若言川陜縣五千戶以上請并置簿自余仍舊以尉

兼從之天禧五年劍州梓潼等各增主簿皇佑五年

詔南川縣置主簿嘉佑五年婺州義烏永康武義浦

江四縣置主簿熙寧四年陜西河東沿邊城寨置主

簿

鎮戍關市官

隋鎮置將副戍置主副關市置令丞唐因之各有

上中下三等

關令古官戍主晉末之顯職鎮將后周之通班今

以其卑賤與隋制同故舉隋而已

宋制諸鎮監官掌巡邏盜竊及火禁之事兼征稅榷

酤則掌其出納會計鎮寨凡杖罪以上并解本縣余

聽決遣

按后之稱縣佐曰丞簿尉然而漢書百官志所載

只丞尉而已簿雖起于漢而志無之又丞尉雖皆

縣佐而各有印綬簿獨無蓋古者官府皆有主簿

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監以至州

郡縣皆有之所職者簿書蓋曹掾之流耳漢人所

謂高士不為者御史府之主簿也容齋隨筆言元

豐令文寺監主簿專以囗考簿書為職不得與卿

丞聯署文書然則主簿之官雖在雄要之司猶為

卑賤而況縣乎后漢繆彤為縣主簿縣令被章見

考吏皆畏懼自誣而彤獨證其枉考掠苦毒換五

獄閱四年令卒自免又寧陽縣主簿詣闕訴其縣

令之枉積七八歲不省虞詡言主簿所訟乃君父

之怨百上不達是有司之過仇覽為蒲亭長考城

令王渙聞其以德化人署為主簿以是觀之則主

簿之在漢其視縣令猶掾史之視使長安得與丞

尉等后來以簿先于尉非古義也

為你推薦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图片| 顺平县| 邻水| 都匀市| 庄河市| 开阳县| 邯郸市| 霍州市| 肃南| 济源市| 东明县| 榆树市| 广灵县| 卓资县| 玛曲县| 西峡县| 梅州市| 平度市| 景谷| 临猗县| 教育| 上杭县| 海宁市| 泉州市| 大丰市| 靖江市| 德江县| 德格县| 上犹县| 石渠县| 石门县| 高雄市| 祁连县| 新野县| 黑龙江省| 苍南县| 清新县| 哈巴河县| 分宜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