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 甲乙日歷
  • 祁彪佳
  • 4965字
  • 2015-12-25 15:06:18

初五日,雨。觀「智囊」。作書復來澤蘭。聞蔡韞先欲推轂予出山,乃托其力辭。又得余誕北書。及晚,馮留仙乃郎馮芾煌來訪,出留仙在津撫時請先帝南遷疏;惜為政府所格,以及于難。馮偕周奠維乃郎來,備言李自成在鄖敗狀及諸流賊情形。

初六日,雨。范德征入城。

初七日,張介子以邀至,有宿逋于馮鄴仙,予為卻之,且作書復鄴仙乃郎;介子酌于梅花船。薄暮,鄭素予來,道沈信吾公祖欲賣武林之屋;乃托陳長耀同之渡江。

初八日,作書致胡厚庵,托其力辭蔡韞先之推轂;又附書于戴見龍、吳君隆。予作誓墓、誓神文,堅意不出;附閱于胡厚庵。

初九日,寒食節(jié)。偕張軼凡待王云岫于彤園,同看山僻竹石,幽深可觀。予乃勸云岫將彤園刪改,以成大雅。舟中小酌,至秋湖而返。族中以小爭來訴。

初十日,清明節(jié)。偕張軼凡、蔣安然以新構小舟名「隨園」者至沈釀堰,迎陸豐玉游花徑;從李家灣閑步,自秋湖至彤園,王云岫出饌小酌。歸而移內子歸內居。

十一日,從內居至山,王云岫夫人攜長興令王仲暉夫人來游園。僧夏忍衣來訪。濮穉公鐫印章竣事,以詩句、畫圖相贈。

十二日,至山。鄭九華自剡溪來。潘益儒以受誣來訴。與張軼凡商更改曲廊。商外父拜墓,便道過訪;予抵家,則已行矣。

十三日,托鄭九華移先人所藏書于大樓,漸欲移之山中;予即卸其樓為八求樓后,以居內眷。方至山,即歸。候外父于彌陀寺,談久而別。

十四日,至寓山。王云岫過訪,吳期生亦來;即發(fā)舟,與吳談于舟次。同鄭九華抵偏門,招張介子來晤;同介子訪章爾蕺,并游介子之瑞草谿堂,教歌者陸六皆、朱純宇出晤。又以小舟同介子至陶隱居所,并訪客而別。乘月,抵鑄浦。

十五日,莆中方翊祚以廷試,便道過訪;即同之至季超兄山莊。飯后,入化鹿山。夜談莆中舊事,極暢。

十六日,錢溪云入山,即邀竟可師同方翊祚至傅家墺卜山居,訪章姓一友。出而至季超兄新居,飯于西渡草堂。抵舟,暮游禹穴。夜半,抵寓山。

十七日,卯刻,開土構樓。得于穎長公祖書。致曹惕咸父母書,贈以詩篇,頗有知己之感。坐營林國棟解馬還予,且繳回各鄉(xiāng)紳復別敬書。云間別駕陳淳差役來候,饋百了箱一具。俱作書復之。

十八日,連日張軼凡刪石于密園,是早同之出山。徐天生同僧內恒過訪。牡丹盛開,瓶隱適告成,內子同妯娌出賞。薄暮,予與諸友小酌瓶隱;即發(fā)舟至夏履橋,無跡師同舟。

十九日,以肩輿至資壽山拜墓。去年此日,逢國變,先帝殉難;予設香案行禮,不勝哀感。出于陸家庵,訪無跡;蓋其新置之凈居也。茶罷,徐九鯉來晤。舟次,閱「智囊」,且補書去年吳中所行事。

二十日,季超兄自山中歸。予至山,潘完寧過訪。午后,季超兄亦來。眉兒入城赴試。

二十一日,季超兄別歸山,移入新居。至山,作書答歸安令黃君鐘諧。游戎張拱宸遣其弟來,亦答之,且復以一芹。午后,雨。種竹于讀書處之石崖。邀張介子不至,再作書與之。

二十二日,至山。任君平自武林過訪。內子出,飯于瓶隱。薄暮,與諸友賞花。

二十三日,陸豐玉過訪。邀俞升之至,以所余參售之。得金振玉師書,知已臨危,乃贈之以參。是日,作「放生庵募疏」。

二十四日,得道瞻侄書,知兩女俱中后妃之選;其長子來貸,不能應。薄暮,方無隅攜一簋,共王云岫酌于梅花船,翁艾弟亦在;夜宿試鶯館。

二十五日,城中舉社劇,供東岳大帝,觀者如狂;予舉家亦去。惟予與諸友在山,薄暮共酌于木香花下。予歸家,王云岫與諸友仍酌大醉;云岫攜酒一埕罄飲之,乃去。

二十六日,陰;至暮,雨。內子至山。午后,邀張介子偕朱純宇、陸六皆、姜繹受來,共飲于瓶隱;介子極贊規(guī)制之妙。諸友歌于試鶯館。乃歸家再酌東樓下,止宿奕遠侄之蔗境。

二十七日,大雨。至彤山拜掃,僅于舟中行禮。小舟至梅里尖,亦止于墓庵行禮。歸與張介子及諸友午飯罷,潘楚張設酌,托蔣安然治饌;諸友如程爾瞻、張軼凡、王云岫皆至,聽弦索數調,朱純宇又唱南曲,極懽而散。

二十八日,微雨,即霽。張介子早去,不及別。至山,與友人向瓶隱看花。是日,為文德師作「修建南塘疏」。

二十九日,豎寓山大樓,以銀牌賞各工匠。聞文載弟閩歸,與金大來拏舟至河橋;因其舟尚泊板橋,乃返。任君平自城中來。王云岫同其侄溧水令王與登過訪。

四月初一日,與翁艾弟迎叔父及文載弟至柯園,因游丁玉衡子弟書館。至叔父嬸母舟,康健如舊,一家懽然。午后,至寓山。

初二日,托任君平作書延呂幼嘉訓班孫兒。叔父、七弟至予家,與鄭九華共談往事。得常州太守郭君佳胤、武進令沈君捷書,知武進亂民再逞,又就擒矣。

初三日,得吳江令葉君翼云書,浦劍仙附一書,知張蓬元勵精為治,即欲聘戴見龍、任君平。君平返于武林,作柴云倩、戴見龍、姚玄叔書附之。得季超兄書,知廣孝、云門兩寺又有訟,為之不平。致書于于穎長、沈信吾公祖。

初四日,至寓山。與張軼凡屢屢商酌改旱橋,從宛轉環(huán)下鑿石為級,步石橋入選勝亭;亭前看石壁西面柯峰,兩面皆修竹,真最勝處也。又以歸云寄之廊移于竹林,而別以廊貫小浮幢;皆于是日興之。

初五日,日來患喉痛,延醫(yī)陳君治之。聞黃石齋來越祭禹陵,以一字止其過訪,乞書「幼文子讀書處」。

初六日,會計讀書處及瓶隱工料。薄暮,與諸友小酌于瓶隱;予以喉痛,不能飲。

初七日,三宜師過武林,晤之于蔗境。與鄭九華、張軼凡、方無隅入城,延醫(yī)王施仁調治。邀張介子來,辭其初十日之招。旋至介子園,介子即邀陸六皆、朱純宇同游天鏡園南華山館陳氏之吾鼎堂;以張軼凡作法觀之,皆不當意。以小舟至龍筠莊,在兩山之間;門外闊橋甚暢,大家稱賞。游天鏡時,郭子式讀書其中,出晤;相別已暮。夜,乘月而歸。

初八日,內子同妯娌出賞花。陳長耀兒婿來,售舊扇。山中虎角庵舊地石始洗出,鄭九華因欲改路從石徑上行。薄暮,延醫(yī)張宏海治喉,即留宿內宅。

初九日,王云岫書來,為予買樓屋數間;文載附至陳蓮石乃翁及安藎卿、王愧兩各書。薄暮,朱季方赴南都刑曹之任,過訪。

初十日,盛暑,喉疾少愈。吳期生以王云岫之訟疑予左袒,盛怒過訪。薄暮,與內子懸燈瓶隱,小酌聽歌。

十一日,微雨。與翁艾弟邀季父及文載弟、金大來、史甥出寓山,舉五簋之酌以洗塵。季父年踰七旬,登臨之興不減。先歸,予為石工會計。得吳期生書,其詞更厲。

十二日,與鄭九華、陳長耀至州山社廟會吳玄素,托其致意期生。冒雨從擔山歸,托方無隅邀祝季遠至;潘鳴岐亦過訪,乃共酌于瓶隱。適蔣安然拜掃歸,出饌佐之。

十三日,王子闇來,與言調停吳期生事。在家,邀陳長耀、戴逵明收田租。次女自朱家歸寧。午后,至寓山,共諸友談于新移之選勝亭。丁玉衡來償逋。歸,看優(yōu)人演「永團圓」劇。得杜完三書,復之。

十四日,初間,即聞南都消息警急。是日,得項允師書,乃知系左良玉兵從上流迫下,而闖賊亦尾其后。予還戲愿,王子璵子樹昆仲、王玄趾舅、張季芳皆來觀。午后,又還戲愿;奕遠侄以糾貲設酌。優(yōu)人演「繡佛閣」劇不能終,又演「永團圓」劇。

十五日,得坐營林國棟稟,云吳中初六日報虜騎已抵壽州。作書饋贐于、沈二守公祖。至寓山,料理工作,即歸。偕蔣安然、祝季遠登舟,鄭九華別去。至西郭門外,值季超兄自山中來談別。至偏門,邀王施仁診脈。張介子來晤。夜行,抵馮莊。

十六日,以肩輿入山,小憩于西渡山房。與金士望談,值竟可上人。先是,予買山居于傅家坳,其家有以價值不均爭者;予至化鹿山庵為處分之,各懽然去。夜,大雨。

十七日,雨。托祝季遠、蔣安然同竟可師至傅家墺開土。予靜坐樓上觀「智囊」,盡五卷。

十八日,以季超兄之驢乘至傅家墺;晤章懋昭,相度山居地址。遇雨,歸墓庵。飯罷,出于念佛牌,乘竹船與祝、蔣兩兄至季超兄新居,晤金無煉。小酌草堂,各粘詩牌,成五律一首。宿于堂旁之小樓。時予以痰嗽,甚苦。

十九日,雨。別季超兄出山。乘竹船至莊前,予步行至馮莊,用小船于閘橋,乘大舟至黃家橋。遇諸友延黃石齋在舟,予不及晤;稍霽,用小舟至錢仲匡處訪之,談時事頗暢。又訪金楚畹于山莊,叩門久之,始出。觀其新構樓軒極精敞,而主人靜深,甚得園居之趣。雨至,乃別。于南門登大舟,二更抵家。

二十日,雨。予家還戲愿,觀「衣珠記」。聞南都以左帥退兵,解嚴。閩中林圣楨、鄭季公來謁。午后,與游寓山,仍歸家觀「繡佛閣記」。是日,姜婿亦來。

二十一日,雨。讀書于新堂,小憩于瓶隱。以五簋延林、鄭兩兄于谿山草閣。蔣安然乃郎得一魚以饋兩兄,予以喉瘍未愈,不及預。

二十二日,雨不止。予自至山。王云岫過訪。作書邀黃石齋不至,為予書「幼文子讀書處」扁。與諸友粘詩牌于南樓,限韻;小酌。

二十三日,雨。得旗鼓官汝欽恭稟,又得沈蒼嶼太常書。作書附陳體玄及莆孝廉陳維鼎、青衿李煌。與諸兄觀大水于遠閣。時吳期生與王云岫有言,作書期生。

二十四日,與林圣楨出寓山,坐談讀書處;祝季遠來,共酌瓶隱。雨甚,心憂之;作七言律一首贈林圣楨,有「一人知己非為少,四海無家未是貧」句。

二十五日,聞姜光揚加京卿銜,召入理財局;作書賀之。且因于公祖又垂顧,不及晤,托光揚致意;又托致當事開閘。林圣楨、鄭季公別去,為鄭作一書于江陰令林君之驥。城中公祖、父母以霪雨祈禱。

二十六日,設香案祈晴。連日為泥水會計。至是,而讀書處及瓶隱之工始竟。程爾葆過訪,為予診脈。

二十七日,稍霽。邀陳長耀至內宅,會計密園修理之帳。趙伯章自南都歸,得止祥兄手書,言果有推轂予者;止祥兄相機力止之。與伯章及文載弟談于蔗境。午后,與長耀至寓山,掃除咸暢閣以居內室。鄒汝功來訪,且致呂幼嘉意;即作書再邀幼嘉。

二十八日,霽,見日色。予先至山,供兩先人小像于虎角庵。少頃,內子攜女、媳至,居于咸暢閣及八求樓;徐伯調攜二兒居于靜者軒一帶。祝季遠亦自城中攜室家來,居園之西隅。薄暮,祝季遠舉五簋之酌于溪山草閣。是日,高圜公自南都來訪。

二十九日,午后,雨。文載弟與金大來至山,談于讀書處。得金秋湘書,知張蓬元令孫欲卜居吾越。作書復任正則;時正則在徐父母署中,又致書言硜硜之守。

五月初一日,雨。進內宅,謁祖祠。因南都報警,左帥以援立太子為名,破安慶、圍池州;許定國引虜騎破天長、六合,迫瓜、揚:乃與叔父及文載弟商避地之策,且議以密園借張蓬元令孫。得游戎項允師書,知高杰兵畏虜渡江,為鄭羽公所擊,覆其百數舟;余入海,破靖江、殺邑令,大為沿海之憂。

初二日,聞黃石齋至予村,亟趨家候之,則已坐于蔗境矣;偕其一子及閩中二友,倪獻汝亦陪之來游密園畢,以小舟至寓山。黃被廷杖后,步履猶??;予反覺足之酸軟矣。坐讀書處為予作五言詩二首,奕遠侄舉五簋之酌于瓶隱;又坐讀書處為理孫兒作古詩,多致勸勉之意。薄暮,雨罷,小酌四負堂;別去,宿于舟中。

初三日,霽。黃明輔總鎮(zhèn)以書相候。黃至蕪湖,以兵將交代于楊振宗;而左帥報警,乃以舊部兵力戰(zhàn)殲其眾。且得檄示數箱,抄示于予;黃即易道服,潛行赴粵西任矣。聞黃石齋游柯山,往陪之,共談于潘楚張書室,觀左帥討馬瑤草檄。又觀魚于石宕,覺體中不快;文載弟邀石齋酌于彤園,予乃先歸。作書復黃明輔,又復嘉定令錢不識。是日,倦臥,發(fā)熱。

初四日,體熱,靜坐咸暢閣。得張蓬元書。旗鼓汝欽恭、標后守備洪祖略各有稟來候,扶病答之。蓬元言天下大亂,將圖歸隱,欲予為其擇居所;而大同撫軍葉年兄廷桂亦托張浚之來卜居。是日,請呂幼嘉為予診脈。

初五日,邀中翰王周臣小酌,張介子陪至;周臣,王遜之令郎也,且作書復王遜之。介子言淮上信甚緊,有渡江之說;乃托張軼凡于周臣,附之歸嘉禾。余姚王父母曰俞、新城陸父母瑞征俱遣候,答之。董天孫、姜婿英甫皆以候見黃石齋來,予因病不及晤。

初六日,吳期生過訪,猶是憤憤于王云岫之訟;且以公書求印章。茅山道士張充符過訪,言大司監(jiān)俱有引退者,而韓內監(jiān)贊周且削發(fā);時事可慨矣。暇于咸暢閣閱唐末「綱目」。

初七日,午后大雨。作書復余武貞,又致書商緝庵。托戴逵明、祝季遠入城銷熔銀卮。得季超兄書,為予計避地策,縷縷十數條;予亦答之,且求為計。

初八日,王云岫及其子子闇先后過訪。竟可師自山中來,托其發(fā)米入化鹿山。林坐營遣使致書,初三日自吳門來,云尚未十分緊急。云岫與翁艾弟及呂幼嘉諸兄酌梅花船,予以病不能預。督工累墻于松徑。

初九日,閱邸報,知虜在瓜洲者不過二千,且真奴不多;鄭羽公督水師,斬獲甚多。然實虜于此日乘霧以數百騎至艮山,而鄭羽公即同楊監(jiān)軍航海矣。

初十日,失記。

十一日,于松徑構小廊,構澗于竹深處;連日于雨中為之。

十二日,久雨初霽。

十三日,以竹醉日多,令莊奴種竹。至社廟,同族眾祀關圣;歸山,亦舉祭。職方尹洞庭過訪,留小酌于溪山草閣,再酌梅花船;乃別。

十四日,失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石渠县| 衡阳市| 佳木斯市| 永登县| 集贤县| 临夏市| 鹤岗市| 信宜市| 怀仁县| 桑植县| 台东县| 东安县| 绥阳县| 长治市| 修武县| 延寿县| 安陆市| 综艺| 区。| 凤庆县| 巍山| 台前县| 东丽区| 渝北区| 宝清县| 从江县| 安阳县| 乌拉特后旗| 渑池县| 咸阳市| 大同市| 信阳市| 满城县| 崇义县| 泸水县| 北海市| 正蓝旗| 巴中市| 张家口市|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