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兵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三軍分數處,將欲期會合戰,約誓賞罰,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其大將先定戰地、戰日,然后移檄書與諸將吏,期攻城圍邑;各會其所;明告戰日,漏刻有時。大將設營而陳,立表轅門,清道而待。諸將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至者賞,后期至者斬。如此則遠近奔集,三軍俱至,并力合戰。”
武鋒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車驍騎,馳陳選鋒,見可則擊之。如何則可擊?”
太公曰:“夫欲擊者,當審察敵人十四變,變見則擊之,敵人必敗。”武王曰:“十四變可得聞乎?”
太公曰:“敵人新集可擊,人馬未食可擊,天時不順可擊,地形未得可擊,奔走可擊,不戒可擊,疲勞可擊,將離士卒可擊,涉長路可擊,濟水可擊,不暇可擊,阻難狹路可擊,亂行可擊,心怖可擊。”
練士
武王問太公曰:“練士之道奈何?”
太公曰:“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銳氣、壯勇、強暴者,聚為一卒名曰陷陳之士;有奇表長劍、接武齊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銳之士;有披距、伸鉤、強梁多力、潰破金鼓,絕滅旌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絕遠,輕足善走者,聚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勢欲復見功者,聚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贅婿人虜欲掩跡揚名者,聚為一卒,名曰勵鈍之士,有死將之人子弟欲與其將報仇者,聚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志者,聚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軍之服習,不可不察也。”
教戰
武王問太公曰:“合三軍之眾,欲令士卒練士,教戰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領三軍,有金鼓之節,所以整齊士眾者也。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變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學戰,教成,合之萬人;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法,教成,合之百萬之人眾。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武王曰:“善哉!”
均兵
武王問太公曰:“以車與步卒戰,一車當幾步卒?幾步卒當一車?以騎與步卒戰,一騎當幾步卒?幾步卒當一騎?以車與騎戰,一車當幾騎?幾騎當一車?”
太公曰:“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故車騎不敵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三軍之眾,成陳而相當,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卒。夫車騎者,軍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
武王曰:“車騎之吏數,陳法奈何?”
太公曰:“置車之吏數,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易戰之法,五車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隊間六十步。險戰之法,車必循道,十車為聚二十車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隊間三十六步;五車一長,縱橫相去二里,各返故道。置騎之吏婁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易戰之法,五騎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隊間五十步。險戰者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隊間二十五步;三十騎為一屯,六十騎為一輩,十騎一吏,縱橫相去百步,周環各復故處。”武王曰:“善哉!”
武車士
武王問太公曰:“選車士奈何?”
太公曰:“選車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馬,及馳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縛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習者,名曰武車之士,不可不厚也。”
武騎士
武王問太公曰:“選騎士奈何?”
太公曰:“選騎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壯健捷疾,超絕倫等,能馳騎彀射,前后左右,周旋進退,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者,名曰武騎之士,不可不厚也。”
戰車
武王問太公曰:“戰車奈何?”
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也。凡車之死地有十,其勝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無以還,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也。前易后險者,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絕地也。圯下漸澤,黑土粘埴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也。殷草橫畝,犯歷深澤者,車之拂地也。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也。后有溝瀆,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車之環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潰陷,前不能進,后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故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勝之地奈何?”
太公曰:“敵之前后,行陳未定,即陷之。旌旗擾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陳不堅固,士卒前后相顧,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軍卒驚,皆薄而起,即陷之。戰于易地,莫不能解,即陷之。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此八者,車之勝地也。將明于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武王曰;“善哉!”
戰騎
武王問太公曰:“戰騎奈何?”
太公曰:“騎有十勝,九敗。”
武王曰:“十勝奈何?”
太公曰:“敵人始至,行陳未定,前后不屬,陷其前騎,擊其左右,敵人必走;敵人行陳整齊堅固,士卒欲斗,吾騎翼而勿去,或馳而往,或馳而來,其疾如風,其暴如雷,白晝如昏,數更旌旗,變易衣服,其軍可克;敵人行陳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獵其左右,翼而擊之,敵人必懼;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翼其兩旁,疾擊其后,薄其壘口,無使得入,敵人必敗。”
“敵人無險阻保固,深入長驅,絕其糧路,敵人必饑;地平而易,四面見敵,車騎陷之,敵人必亂;敵人奔走,士卒散亂,或翼其兩旁,或掩其前后,其將可擒;敵人暮返,其兵甚眾,其行陣必亂;令我騎十而為隊,百而為屯,車五而為聚,十而為群,多設旌旗,雜以強弩;或擊其兩旁,或絕其前后,敵將可虜。此騎之十勝也。”
武王曰:“九敗奈何?”
太公曰:“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陳,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后,此騎之敗地也。追北逾險,長驅不止,敵人伏我兩旁,又絕我后,此騎之圍地也。往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于天井,頓于地穴,此騎之死地也。所從入者隘,所從出者遠,彼弱可以擊我強,彼寡可以擊我眾,此騎之沒地也。
“大澗深谷,翳藏林木,此騎之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軍戰于兩水之間,敵居表里,此騎之艱地也。敵人絕我糧道,往而無以還,此騎之困地也。下沮澤,進退漸洳,此騎之患地也。左有深溝,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進退誘敵,此騎之陷地也。此九者,騎之死地也。明將之所以遠避,闇將之所陷敗也。”
戰步
武王問太公曰:“步兵、車、騎戰奈何?”
太公曰:“步兵與車、騎戰者,必依丘陵,險阻,長兵強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發更止,敵之車騎,雖眾而至,堅陣疾戰,材士強弩,以備我后。”
武王曰:“吾無丘陵,又無險阻,敵人之至,既眾且武,車騎翼我兩旁,獵我前后;吾三軍恐怖,亂敗而走,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為行馬,木蒺藜,置牛馬隊伍,為四武沖陣。望敵車騎將來,均置蒺藜,掘地匝后,廣深五尺,名曰‘命籠’。人操行馬進步,闌車以為壘,推而前后,立而為屯,材士強弩,備我左右,然后令我三軍,皆疾戰而不解。”
武王曰:“善哉!”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