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前陰門
  • (清)陳夢雷
  • 9680字
  • 2015-12-25 11:37:18

(疒頹)疝方 【《千金方》】

桃仁 蜘蛛各五十枚 桂心 蒺藜子 澤瀉 地膚子 防風 五味子 橘皮 茯苓 防葵 芍藥各二兩 牡丹皮 細辛 海藻各一兩 狐陰一具

右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初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方角處一丸令頓上兩爪角,各令半丸上爪指,灸七壯,愈。[方角處……灸七壯愈 據《千金》卷二十四陰(疒頹)載,治(疒頹)丸方即本方,其方下無此段文字,而在灸治法中有:「(疒頹)病陰卒腫者,令并足合兩拇指,令爪相并,以一艾灸兩爪端方角處,一丸令頓上兩爪角,各令半丸上爪指佳,七壯愈。」]

兩解湯 【《醫學入門》】  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氣交錯,腫結疼痛。

辣桂 大黃 白芍藥 澤瀉 牽牛 桃仁各一錢 干姜五分 甘草二分半

右水煎溫服。

狼毒丸 【《濟生方》,下同】  治七疝久而不愈,發作無時,臍腹堅硬疼痛。

狼毒銼炒 芫花酢炒 川烏炮,去皮尖,各一兩 椒紅炒 干姜炮 干漆炒煙盡 鱉甲酢煮 三棱 沒藥各半兩 全蝎去毒,九枚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姜湯溫酒任下。

益智仁湯 治疝痛連小腹攣搐,叫呼不已,診其脈沉緊,是腎經有積冷所致。

益智仁 干姜炮 甘草炙 茴香炒,各三錢 烏頭炮去皮 生姜各半兩 青皮去白,二錢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二盞,入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延附湯 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腑泄瀉。

延胡索炒去皮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又方 治偏墜疝氣,不拘遠年近日。

木香三錢 破故紙一兩 大茴香 川楝二兩 小茴香各五錢 青鹽一錢五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回春丸 治小腸疝氣。

白朮炒 茯苓 山楂炒 枳實炒 八角茴香 吳茱萸炒 荔枝核 橘核各一兩

右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姜湯下。

藿香養胃湯 【《醫學入門》】  治陽明經虛,不榮肌肉,陰中生瘡不愈。

藿香 薏苡仁 神曲 烏藥 砂仁 半夏 白茯苓 白朮炒 人參各五分 蓽澄茄 甘草各三分半

右姜棗煎服。

大建中湯 【《濟生方》,下同】  治蠱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黃芪 遠志去心 當歸 澤瀉各三兩 芍藥 人參 龍骨 甘草炙,各二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木香散 治心疝,小腹痛,悶絕不已者。

木香 陳皮各一兩 良姜 干姜 訶子皮 赤芍藥 枳實麩炒,各半兩 草豆蔻 川芎 黑牽牛各三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六合散 一名金鑰匙散。治小腸氣結,心腹滿,胸中結痞,走注疼痛。

大黃一兩,紙裹煨 白牽牛生 黑牽牛微炒 甘遂各半兩 檳榔生,三錢 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蜜水調下服,量虛實加減。

香殼散 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痛悶,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鹽炒 枳殼各一兩 沒藥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熱酒下,不計時候,并二三服。

疝痛方 【《平治會萃》,下同】  治食積與瘀血成痛者。

梔子 桃仁 山楂 枳實 吳茱萸

右為末,生姜汁順流水作湯調服。

劫痛方 治疝,按之不痛,必用桂枝,屬虛也。

桂枝 山梔炒 烏頭細切炒

右為末,姜汁為丸,每服三十丸。

又方 定痛速效。

山梔炒 糖球炒 吳茱萸炒,各等分 枳殼十五個

右或湯或丸服。濕勝者,加荔枝核炮。

守效丸 治(疒頹)要藥,不疼者。

蒼朮 南星 白芷 山楂 川芎 半夏 枳實一本枳核

右為末,神曲作丸。

又方 治陽明受濕熟,傳入大腸,惡寒發熱,小腸連毛際結核,悶痛不可忍。

山梔炒 枳殼炒 桃仁炒 山楂各等分

右研細,砂缽內入生姜汁,用水一盞,煎令沸,熱服之。治諸疝發時,用海石、香附二味為末,以生姜汁湯調服。亦能治心痛。

便癰方 【《儒門事親》】

牡蠣 大黃 甘草各五錢 (艸舌)蔞一個

右酒浸,露一宿服之,以利為度。

黑龍湯 【《醫學入門》】  治陰囊腫痛溺濇,寒熱作渴。

龍膽草炒黑 柴胡 木通 甘草節 金銀花 當歸 皂刺 赤芍 防風 黃連 吳萸炒,各等分

右水煎服,一服腫痛止,后加川芎、茯苓。

漏蘆湯 【《東垣十書》,下同】  治一切癰疽,并下疳陰瘡。

漏蘆 白蘞 黃芩去黑心 麻黃去節 升麻 芍藥 枳實麩炒去瓤 甘草炙 (石卜)硝各一兩 大黃二兩

右除硝外,余(口父)咀,與硝同和勻,每服三錢,氣實人五錢,水一盞半,文武火煎七沸,去滓,空心熱服。

五香連翹湯 治前證。

麝香一字 沉香 藿香 木香 丁香俱另研 連翹 射干 獨活 升麻 甘草炙 寄生草各一兩 大黃一兩五錢

右七味,(口父)咀,與前五味和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取利為度,未利,再服如前。

摩風膏 治前證。

白附子 白芍藥 白茯苓 零陵香 白芨 白蘞 白芷 白檀香 藿香 升麻 細辛 黃芪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五錢 腦子一分 (艸舌)蔞根一兩 大(艸舌)蔞去皮二兩 黃蠟六兩 芝麻油一斤

右先藥十四味銼,油內浸百日,于臘月木炭火上銀石器內煎至白芷微黃色,離火,入(艸舌)蔞二味著內,煮百沸,重綿濾去滓,再慢火上煉,油香下凈黃蠟镕開為度,傾在磁器內收貯,上摻腦子密封,旋用摩風膏貼之。

沉香內消丸 治陰(疒頹)腫痛偏墜,或小腸疝氣,下元虛冷,久不愈者。

沉香 木香各半兩 胡盧巴酒浸炒 小茴香炒,各二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酒下。

抵圣散 治前證。

白枯礬一兩 烏魚骨三錢 乳香二錢 輕粉 干胭脂一錢 麝香五分

右為細末,或摻或纴,以膏貼之。

疝方 治諸疝定痛速效。

枳實十五片,一作橘核 山梔仁炒 山楂肉炒 吳茱萸炒,各等分

右為末,酒糊丸服,或為末,生姜水煎服,或長流水調下一二錢,空心。如濕勝,加荔枝核炮。

又方 治(疒頹)疝。

天南星 山楂 蒼朮各二兩 白芷 半夏 枳核 神曲各一兩 海藻 昆布各半兩 元明粉 吳茱萸各二錢

右為末,酒糊丸。

腎氣方 治前證。

舶上茴香 破故紙 吳茱萸鹽水炒,各五錢 胡盧巴七錢半 木香二錢半

右為末,蘿卜搗汁丸,鹽湯下。

又方 一人疝痛作,腹內塊痛止;疝痛止,腹內塊痛作。

三棱 莪朮酢煮 炒曲 姜黃 南星各一兩 山楂二兩 木香 沉香 香附子酢炒,各三錢 黃連用吳茱萸炒,去茱萸,凈五錢 蘿卜子 桃仁 山梔 枳實炒,各半兩

右為姜汁浸,蒸餅為丸。

又方 治木疝不痛。

枸杞子 南星 半夏 黃蘗酒炒 蒼朮鹽炒 山楂 白芷 神曲炒 滑石 昆布 吳茱萸

右為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又方 治腎囊濕瘡。

吳茱萸 樟腦 蛇床子各半兩 輕粉十盝 黃蘗 硫黃 檳榔各二錢 白芷 寒水石 白礬各三錢

右為末,先用吳茱萸煎湯洗,后用麻油調搽。

又方 治疝作痛。

蒼朮鹽炒 香附鹽炒 黃蘗酒炒 附子鹽炒 延胡索 青皮 益智仁 桃仁 茴香 甘草

右為末,作湯服后,一痛過更不再作矣。

復元通氣散 治諸氣濇閉,耳聾耳痛,腹癰便癰,瘡疽無頭,通一切氣。

青皮 陳皮各四兩 甘草三兩,半生半熟 穿山甲炮 (艸舌)蔞根各二兩 金銀花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瘡無頭,津液調涂。此方活血止痛,內消瘡腫。

控引睪丸 治小腸病結。

芫花酢炒,五錢 茴香炒 楝實銼炒 食茱萸 陳皮 馬藺花酢炒,各一兩

右為末,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

代灸涂臍膏

附子 馬藺子 蛇床子 木香 肉桂 吳茱萸

右六味,為細末,用面一匙,藥一匙,生姜汁和煨成膏,攤紙上,圓三寸許,貼臍下關元、氣海,自曉至晚,其火力可代灸百壯,臍痛亦可貼之。

延胡索苦楝湯 【《醫學綱目》,下同】  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

肉桂 附子各三分 熟地黃一錢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甘草梢炙,半錢 黃蘗一錢

右件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依法食前服,

大戟丸 治陰(疒頹)腫脹,或小腸氣痛。

麝香另研 大戟去皮銼,炒黃 附子炮,去皮臍 檳榔 茴香 訶子煨去核,各半兩 川楝五兩 胡盧巴四兩 木香一兩

右為末,獨取川楝,以好酒二斤,蔥白頭七枚,長三四寸,煮川楝軟,去皮核取肉,和上件藥,杵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丸。潮發疼痛,炒姜熱酒下十五丸。

四制茱萸丸 【《奇效良方》,下同】  治遠年近日疝氣疼痛,偏墜腫硬,陰間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用酒、酢、白湯、童便,各浸四兩,過一宿,焙干 澤瀉二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萸內消丸 治腎虛受邪,結成寒疝,陰囊偏墜,痛引臍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

山茱萸 食茱萸 吳茱萸 桔梗 川烏 茴香 蒺藜 青皮 肉桂 川楝各二兩 桃仁 枳實 陳皮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 大腹皮 五味子 海藻 延胡索各二兩半

右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八味茴香丸 治疝如神。

橘核三兩 枳實八錢 茯苓 白朮 山楂 角茴 吳茱萸 荔枝核各一兩

右為末,蜜丸彈子大,每細嚼一丸,姜湯下。

麝香輕粉散 治血疳瘡,陰蝕瘡,一切惡瘡皆治。

麝香 輕粉各半錢 乳香 沒藥 白礬各一兩

右為細末,量瘡干貼。

積疝丸 治積疝。

山梔一兩 茴香 柴胡各二錢 牡丹皮一錢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鹽湯下。

又方 治疝痛。

山楂炒,四兩 枳實 茴香炒 山梔炒,各二兩 牡丹皮 柴胡 桃仁炒 八角茴香炒,各一兩 吳茱萸炒,半兩

右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將軍散 治陰囊腫痛,溺濇,寒熱作渴。

大黃煨 貝母 白芷 甘草節

右為末,酒調空心服。虛弱加當歸。

禹功散 治寒疝。

黑牽牛頭末一錢 小茴香二錢五分 木香一錢

右共為末,每服三錢,姜汁調下。

文蛤散 治偏墜氣神效。

五倍子五六個,燒存性

右為末,陳酒調服,以醉為度。

神消散 【《秘方》,下同】  治諸般疝氣,外腎腫脹疼痛。

益智仁炒,七錢 山梔子鹽水炒黑 橘核炒 小茴香鹽水炒,各一兩 青皮香油炒,六錢 檳榔一錢 荔枝核八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燒酒調服。如不用酒,以燈草煎湯,加鹽少許調服,立效。

三香酒 洽偏墜氣。

南木香 小茴香 八角茴香 川楝肉各三錢

右合一服,鍋內炒四味,入蔥白連須五根,水一碗,淬入鍋,將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滓,加陳酒半碗合和,入炒鹽一茶匙,空心熱服,神效。

全鹿丸 健陽道,補虛損,功效不能盡述。人制一料服之,可以延年一紀。其法須四人共制一鹿分服,逾年又共制之,四人共制四年,則每人得一全鹿。若一人獨制一料,恐久留變壞,藥力不全矣。

中鹿一只,殺之退去毛,將肚雜洗掙,鹿肉加酒煮熟,將肉橫切,焙干為末,取皮同雜,仍入原湯熬膏,和藥末肉末加煉蜜和搗為丸,其骨須酥炙為末,同入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芪蜜炙 天冬 麥冬 枸杞 杜仲鹽水炒 牛膝酒拌蒸 山藥炒 芡實炒 菟絲子制 巴戟 五味子 肉蓯蓉 鎖陽酒拌蒸 破故紙酒炒 胡盧巴酒拌蒸 覆盆子酒拌蒸楮實酒拌蒸 秋石 川續斷 陳皮各一兩 川椒去目炒 小茴香炒 沉香 青鹽各半斤

右先須精制諸藥為末,和勻一處,候鹿膠成就,和搗為丸桐子大,焙干,用生黃絹作小袋五十條,每袋約盛一斤,懸置透風處。用盡一袋,又取一袋。陰濕天須用火烘一二次為妙。每服八九十丸,空心臨臥,姜湯、鹽湯、白湯任下,冬月溫酒亦可。

仙傳斑龍丸 壯精神,興痿弱,養氣血,補百損。

鹿角膠 鹿角霜 柏子仁 菟絲子酒拌蒸 熟地黃各八兩 白茯苓 補骨脂各四兩

右將膠先镕化,量入無灰酒,打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加味虎潛丸 治陽痿腰痛,行步無力,壯元氣,滋腎水。

熟地八兩 人參 黃芪制 當歸 杜仲酥炙 牛膝酒蒸 鎖陽酒洗 龜板酥炙 菟絲子制 茯苓 破故紙炒 黃蘗蜜水炒 知母酒炒 虎骨酥炙,各一兩 山藥炒 枸杞子各二兩

右煉蜜加豬脊髓酒蒸熟,同搗丸梧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四圣散 治疝氣外腎腫脹。

小茴香炒 穿山甲炒 全蝎炒 南木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陳酒調,一服痛止。

大小茴香丸 治疝氣如神。

大茴香 小茴香 吳茱萸 川楝 川椒各一兩

右共為末,連須蔥頭八兩,同藥搗成餅子,曬干,用粘米五合,同藥餅研碎,微火炒黃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忌發氣物。

回陽丹 治陰寒囊縮。

舶上硫黃 附子炮 木香 全蝎 蓽澄茄 吳茱萸洗炒,各半兩 干姜炒,二錢半

右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湯下三五十丸,并二三服,并熱投之,衣被取汗。

壯精固本丸 填精起痿。

枸杞子 人參 沙苑蒺藜 山藥 山茱萸 鎖陽 菟絲子各二兩 地黃四兩 麥門冬 歸身 天門冬各一兩 砂仁五錢,酒蒸九次 白茯苓 鹿角膠 澤瀉 五味子各兩半 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蛇床子湯 【《外科正宗》,下同】  治腎囊風,濕熱為患,疙瘩作癢,搔之作疼,宜洗。

蛇床子 當歸尾 威靈仙 苦參各五錢 水五碗,煎數滾,入盆內,先熏,待溫浸洗,二次愈。

狼毒膏 治證同前。

狼毒 檳榔 硫黃 五倍子 川椒 楓子肉 蛇床子各三錢

右為末,用香油一大杯煎滾,入皮硝三錢再煎滾,次下公豬膽汁一個和勻,調前藥搽患上。此藥諸癢瘡用之,并效。

銀杏無憂散 治陰虱。

水銀 杏仁去皮,搗膏 輕粉 雄黃 狼毒 蘆薈各一錢 麝香一分 除水銀、杏仁膏,余藥共碾篩細,入上二味再碾勻,先用土菖蒲煎湯洗之,用針挑去虱孔,隨用津唾調擦,使藥氣入內,愈不復生。切忌牛、犬、鱉肉。

清肝導滯湯 治肝經濕熱,玉莖腫痛,小水濇滯作疼者服之。

萹蓄四錢 瞿麥三錢 滑石二錢 甘草一錢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空心服。便秘加大黃二錢。

清肝滲濕湯 治陰囊玉莖濕腫如豬肚,小水不利,墜重作痛。

蒼朮 白朮 茯苓 山梔 厚樸 澤瀉 陳皮 木通 昆布 花粉各一錢 甘草五分 川芎 當歸各六分 木香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作熱紅色,加黃連、龍膽草各七分。

解毒木通湯 治男婦房術熱藥所傷,致玉莖、陰戶癢痛,小水濇滯,白濁滑精,至夜陽物興起不得眠者,服之。

木通 黃連 龍膽草 瞿麥 滑石 山梔 黃蘗 知母各一錢 蘆薈 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九龍丹 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初起,未成膿者服之。

兒茶 血竭 乳香 沒藥 巴豆不去油 木香

右各等分為末,生蜜調成一塊,磁盒盛之,臨時旋丸寒豆大,每服九丸,空心,熱酒一杯送下,行四五次,方吃稀粥。腫甚者,間日再用一服,自消。

紅花散瘀湯 治入房忍精,強固不泄,以致瘀精濁血,凝結兩胯,或小腹之旁,結成腫痛,小水濇滯者并服之。

當歸尾 皂角針 紅花 蘇木 僵蠶 連翹 石決明 乳香研 穿山甲 貝母去心,各一錢 大黃三錢 牽牛二錢酒水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行五六次,方吃稀粥補之。

黃芪內托散 治魚口、便毒、橫痃等證,已成不得內消者服之。

川芎 當歸 黃芪各二錢 白朮 金銀花 天花粉 皂角刺各一錢 甘草 澤瀉各五分 水三鍾,煎八分,食前服。

滋陰內托散 治囊癰已成,腫痛發熱,服之有膿,即可穿潰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芪各一錢半 皂角針 澤瀉 穿山甲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導水消腎丸 治囊癰內傷生冷,外受風寒,以致寒濕浸入囊中,小者如升,大者若斗,皮膚頑厚,陽物短縮,小水不利,不痛多冷,俗稱沙鼓是也。宜服此藥,引導水氣,日久漸消,終身不為廢也。此方常驗。

茅山蒼朮一斤,米泔水浸,切片炒黃 木通半斤 肉桂一兩,去粗皮 牽牛二兩,微炒 木香一兩 共為細末,陳米粉打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滾湯、清米湯任下。忌生冷面食。雖夏月炎天,亦以衣被覆之為妙。

木香補腎丸 治偏墜,一名木腎,不疼不癢,漸漸而大,最為頑疾,有妨行動,多致不便。但灸木腎子根后,宜服此藥,俱可內消。此藥功效不獨治疝,中年后宜服之益壽延年。黑發壯筋填髓,明目聰耳補腎,助元陽,調飲食,其功不可盡述。婦人服之,顏如童女,肌膚瑩潔如玉。又精寒血冷,久無嗣息者服之更妙。

懷慶生地四兩,酒煮,搗膏 菟絲子 肉蓯蓉 黃精 黑棗肉 牛膝 蛇床子微炒 茯苓 遠志各一兩二錢 當歸二兩四錢 丁香三錢 大茴香 木香各六錢 枸杞子二兩半 巴戟 杜仲各三兩 青鹽 人參各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又諸疝不常舉發者,服之亦宜。

滋陰八物湯 治懸癰初起,狀如蓮子,紅赤漸腫,悠悠作痛者。

川芎 當歸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天花粉 甘草節各一錢 澤瀉五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便秘加蜜大黃一錢。

還元保真湯 治懸癰已潰,瘡口開張,膿水淋漓,不能收斂者。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黃芪各一錢 牡丹皮 枸杞子各八分 甘草炙 熟附子各五分肉桂 澤瀉各二分 水二鍾,煨姜三片,大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滋陰九寶飲 治懸癰厚味膏粱,蘊熱結腫,小水濇滯,大便秘結,內熱口干,煩渴飲冷,及六脈沉實有力者,服。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黃連 天花粉 知母 黃蘗 大黃蜜水拌炒,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左歸丸 【《景岳全書》,下同】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熟地八兩 山藥炒 枸杞子 山茱萸肉 鹿角膠敲碎炒珠 龜板膠切碎炒珠,無火者不用 菟絲子各四兩 川牛膝酒洗,蒸,三兩,精滑者不用

右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余丸。

右歸丸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大熟地八兩 山萸微炒,三兩 當歸三兩,便溏勿用 鹿角膠炒珠 枸杞微炒 山藥炒 菟絲子制 杜仲姜汁炒,各四兩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 制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右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七福飲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 熟地各隨宜 當歸二三錢 棗仁二錢 白朮炒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遠志三五分制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姜三五片。凡治氣血俱虛等證,以此為主。或宜溫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無不可也。

大營煎 治真陰精血虧損,及婦人經遲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證。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枸杞子 杜仲炒去絲,各二錢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錢 牛膝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補陰益氣煎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人參一二三錢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勿用 柴胡一二錢無外邪者勿用 水二鍾,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保陰煎 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或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 芍藥各二錢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蘗各一錢半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抽薪飲 治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一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內熱若甚者,冷服更佳。

徙薪飲 治三焦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利,黃疸溺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豬苓 枳殼 梔子或倍之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滋陰八味丸 治陰虛火盛,下焦濕熱等證。此方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 知母鹽水炒 黃蘗鹽水炒,各三兩 熟地黃八兩蒸搗

右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百余丸。

六味回陽飲 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二兩或數錢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熟地五錢或一兩 當歸身三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理陰煎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惡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證。

熟地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歸一二錢或五七錢 炙甘草一二錢 干姜炒黃色,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或加肉桂一二錢。

溫胃飲 治中寒疝氣,不思飲食。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二錢,炒 陳皮一錢,或不用 炙甘草一錢 干姜炒焦,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下寒帶濁者,加破故紙一錢。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干姜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鎮陰煎 治陰虛于下,格陽于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黃一二兩 牛膝二錢 炙甘草一錢 澤瀉一錢半 制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速煎服。

暖肝煎 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

當歸二三錢 枸杞三錢 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茯苓 小茴香 烏藥各二錢 肉桂一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甚者加吳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壽脾煎 一名攝營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凡憂思郁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以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證。凡兼嘔惡,尤為危候,速宜用此。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原。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證,再用寒涼,則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并治血。

白朮二三錢 當歸 山藥各二錢 棗仁錢半 遠志三五分 干姜炮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蓮肉炒,二十粒 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 水二鍾,煎服。

秘元煎 治遺精帶濁等病,此方專主心脾。

遠志八分炒 山藥炒 芡實炒 金櫻子去核 棗仁炒,搗碎,各二錢 白朮炒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一錢 人參一二錢 五味十四粒,畏酸者不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覺熱者,加苦參一二錢。如氣大虛者,加黃芪一二三錢。

固陰煎 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 熟地黃三五錢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半 遠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二錢 五味子十四粒 菟絲子炒香,二三錢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清化飲 治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芍藥 麥冬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贊育丹 治陽痿精衰,虛寒無子等證妙方。

熟地蒸搗 白朮各八兩 當歸 枸杞各六兩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湯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蓯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黃,各四兩 附子制 蛇床子微炒 肉桂各二兩

右加煉蜜丸服,或加人參、鹿茸亦妙。

荔香散 治疝氣痛極。凡在氣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氣痛等證,神效。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右為末,用好酒調服二三錢。如寒甚者,加制過吳茱萸減半用之。

芍藥蒺藜煎 治通身濕熱瘡疹,及下部紅腫熱痛諸瘡,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龍膽草 梔子 黃芩 木通 澤瀉各錢半 芍藥 生地各二錢 白蒺藜連刺槌碎,五錢,甚者一兩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龍膽、梔子,加當歸、茯苓、薏苡仁之屬。如濕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百草煎 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證,無不奇效。

田野山間百草,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猶以山草為勝,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者,須預為收采之。

右不論多寡,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之。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后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頻數為善。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得湯氣則藥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義亦此。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于方外人者也。

螵蛸散 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

海螵蛸 人中白等分。或人中黃、硇砂皆可

右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后以此藥摻。如干者,以麻油或熬豬油或蜜水調敷之。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過官粉亦可,加煅制爐甘石更佳。

銀朱煙 治頭發生虱及諸瘡之有蟲者。

銀朱四五分,揩擦厚紙上,點著置一碗中,上用一濕碗,露縫覆之,其煙皆著于濕碗之上

右用指揩碗上煙,擦發中,覆以氈帽,則蟣虱皆盡矣。此煙以棗肉捻作餅,或作丸,或擦于豬雞熟肝之間,用貼諸瘡癬之有蟲者。及蟲蝕肛門者,以綿裹棗丸納肛門中一宿,無不神效。須留綿帶在外,以便出之。

完瘡散 治濕爛諸瘡,肉平不斂,及諸瘡毒內肉既平,而有口不收者,皆宜用此最妙。

滑石飛一兩 赤石脂飛五錢 粉甘草三錢

右為末,干摻,或用麻油調敷,或加枯礬一錢,癢者極宜。若癢甚者必有蟲,先用水銀三四錢,同松香二錢,研勻后,拌前藥和勻敷之。

銀粉散 治下疳瘡,毋論新久,但腐爛作痛,及悞熏楊梅瘡后,致結毒,玉莖腐爛,或陽物半傷半全者,并宜用之。

好錫六錢,化開,入朱砂末二錢,攪炒砂枯,去砂留錫,再化開,投水銀一兩,和勻,傾出聽用 杭粉一兩,鋪夾紙平地上,卷成一條,一頭點火,燒至紙盡為度,吹去灰,用粉 真輕粉一兩

右共成一家研細。凡遇前患,先用甘草湯淋洗挹干,隨用此藥摻上,止痛生肌收斂,極妙。

珍珠散 治下疳皮損肉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湯潑火燒,皮損肉爛,疼痛不止者。

青缸花五分。如無可用頭刀靛花體輕虛而色翠者代之,然終不及缸花為妙 珍珠一錢,不論大小,以新白為上,入豆腐內煮數滾,研為極細,無聲 真輕粉一兩

右三味,共研千轉,如飛面,方入罐收。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即愈。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凈,豬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干摻,即可生皮。又婦人陰蝕瘡,或新嫁內傷痛甚者,亦用此搽,極效。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玉紅膏調搽之。

山甲內消散 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等證,初起未成膿者。

當歸梢 甘草節 大黃各三錢 土木鱉三個 穿山甲炮,三大片 僵蠶 黑牽牛各一錢

右以酒水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滓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方吃稀粥。淡味飲食為妙。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鄂托克前旗| 安平县| 宜兰市| 中江县| 桦甸市| 耒阳市| 蚌埠市| 达孜县| 成安县| 寻甸| 连城县| 宁南县| 克什克腾旗| 会昌县| 拉孜县| 贵南县| 拜泉县| 彭泽县| 广平县| 塘沽区| 普兰县| 邻水| 遂溪县| 南靖县| 壶关县| 黄大仙区| 固原市| 怀化市| 灌云县| 南安市| 仙游县| 将乐县| 丰原市| 鹤峰县| 南皮县| 漠河县| 永清县| 南康市| 聂拉木县|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