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諸哽門
- (清)陳夢雷
- 3653字
- 2015-12-25 11:23:03
桃皮 艾葉各一兩 槐子三兩 大棗三十枚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半升,頓服之。良。
豬膽苦酒湯 治熱病有(上匿下蟲),上下攻移殺人。
豬膽一具 苦酒半升
右二味相和,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藥成放溫,空腹飲三滿口,蟲死便愈。
又方 治濕病,下部有瘡,蟲蝕人五臟。
雄黃 皂莢各一分 麝香 朱砂各二分
右四味為未,蜜和搗萬杵,初得病,酒服如梧子大一丸,日二。若下部有瘡,取如梧子大末內下部,日一。
又方
青黛 黃連 黃蘗 丁香各一兩 麝香二分
右五味,治下篩,以小棗大,內下部,日一度。重者二棗大,和羊脂二三合,灌下部中,日二服。
雄黃兌散 治時氣病(上匿下蟲)下部生瘡。
雄黃半兩 青葙子 黃連 苦參各三兩 桃仁一兩
右五味為末,綿裹如棗核大,內下部;亦可棗汁服方寸匕,日三。
溫臟丸 治諸蟲積,既逐而復生者,多由臟氣虛寒,宜溫健脾胃,以杜其源,此方主之。
人參酌用 白朮米泔浸炒 當歸各四兩 芍藥酒炒焦 茯苓 川椒去合口者炒出汗 榧肉 使君子煨取肉 檳榔各二兩 干姜炮 吳茱萸湯炮一宿炒,各一兩
右為末,神曲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饑時白湯下。
獵蟲丸 治諸蟲積脹痛黃瘦等病。
蕪荑 雷丸 桃仁 干漆炒煙盡 雄黃微炒 錫灰 皂角燒煙盡 檳榔 使君子各等分 輕粉減半 細榧肉加倍
湯浸蒸餅為丸菉豆大,每服五七丸,滾白湯下,陸續服之。如蟲積堅固者,加巴豆霜與輕粉同。
百順丸 治一切陽邪積滯,凡氣積、蟲積、血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但各為湯引,隨宜送下,無往不利。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
右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菉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或用蜜為丸亦可。
掃蟲煎 治諸蟲上攻,胸腹作痛。
青皮 小茴香炒 吳茱萸各一錢 檳榔 烏藥各一錢半 細榧肉三錢,敲碎 朱砂 雄黃各五分,俱為極細末 烏梅二個 甘草八分
右將八味,用水一鍾半,煎八分,去渣,入雄黃、朱砂二味,再煎三四沸,攪勻,徐徐服之。
單方
蟯蟲:用好鹽末二兩,苦酒半升,合銅器中煮數沸,宿勿食,空心頓服之。【《千金》,下同】
治三蟲方:珍珠二兩,亂發如雞子大,燒末治下篩,以苦酒調,旦起頓服之。
蟯蛔蟲:蘧蘆末以飲臛和服方寸匕,不覺,加之。
熱患有蛔蟲懊憹:蘧蘆十分,干漆、篇竹各二分,治下篩,米飲和一合服之,日三。
蟯蛔蟲在胃中,漸漸羸人:用醇酒、好漆、白蜜各一升,三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桃核一枚,入溫酒中,宿勿食,旦服之,蟲必下,未下更服之。
又方:取楝實,醇苦酒中浸再宿,用綿裹內谷道中,入三寸,一日易之。
蛔蟲攻心腹痛:取薏苡根二斤銼,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之,蟲即死,出。
又方:鶴虱、苦酒,空腹服方寸匕,愈。
又方: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陰干燒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即瘥。
寸白蟲:用胡麻一升,胡粉十兩,二味為末,明旦空腹以豬肉臛汁啖盡,即瘥。
又方:取吳茱萸北陰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凡茱萸皆用細根東引北陰者良。若如指以上大,不任用。
又方:用石榴根如茱萸法,亦可水煎。
又方:研大麻取汁五升,分五服。亦治小兒蛔蟲。
又方: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勿食,平旦空腹頓服。
又方:檳榔二七枚,治下篩,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內末,頻服暖臥,蟲出或不盡,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旦服。
下部生瘡:濃煎桃皮如餳,內下部;口中有瘡,含之。
濕(上匿下蟲):取生姜去皮斷理細切研,取汁一升半,又以水一升半合和,平旦空腹服之。仍削生姜二枚如繭大,以楸葉、苦桃葉數重裹訖,于爐灰火中燒令極熱,內下部中食頃。若濕盛者,三日一作,無有不瘥。
又方:燒馬蹄灰作末,以豬脂和傅綿裹,內下部中,日四五度。
大孔蟲癢:蒸大棗取膏,以水銀捻和長三寸,綿裹訖,宿內大孔中,明旦蟲皆出。然水銀損腸,宜慎之。
蟲蝕下部:胡粉、雄黃二味各等分為末,著谷道中。
治蛔蟲:取苦楝根東引不出土者,刮去皮上,取內白皮二兩,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以晚米三合煮糜粥,空心,先以炙肉一片嚼之,引蟲向上,次吃藥粥一二口,少頃又吃,漸漸加至一碗,其蟲下盡而愈。
傷寒熱病多睡,變成濕(上匿下蟲),四肢煩疼,不得食:方用羊桃十斤切搗令熟,暖湯三斗淹浸之,日正午時,人中坐一炊久,不過三度,瘥。
治熱病蟲毒,令人欲寐,不知痛處,面赤如醉,下利膿血,當數視其人下部大小之孔,稷稷然【一云搜搜然】赤,則(上匿下蟲)瘡也。劇困殺人。蝕入肝肺,服藥不瘥,可熏之。以泥作小罌,令受一升,竹筒一枚如指大者,一頭橫穿入罌腹中,一頭內入谷道中淺入,可取熟艾如雞子大著罌中燃之,于罌口吹煙,令入人腹,艾盡乃止。大人可益艾,小兒減之。羸者不得多,多亦害人。日再熏,不過三作,蟲則死下斷,亦可燒雄黃末如此熏之。
治蛔蟲方:取繰絲蠶蛹兩合,爛研,生布絞取汁,空心頓服之。非繰絲,即須依時收取蠶蛹曝為細末,用時以意斟酌多少,和粥飲服之。
寸白蟲:用榧子四十九枚,去皮,以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盡,蟲消成水,永瘥。又云:食實七枚,七日滿,蟲化為水。一方,以百枚只燃啖之,食盡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經宿蟲自下。并治三尸蟲。
又方:用黑鉛灰炒四錢一服,先吃豬肉脯少許,一時來卻用砂糖,濃水半盞調灰,五更服,蟲盡下,白粥將息一日,良。予宣和中,每覺心中多嘈雜,意謂飲作,又疑是蟲,漫依良方所說服,翼日下蟲二條,一條二尺五寸,頭扁闊,尾尖銳,每寸作一節,斑斑如錦紋,一條皆寸斷矣。
蟲蝕下部,肛盡腸穿者:取長股蝦蟆青背者一枚,雞骨一分,燒為灰,合和吹下部,令深入,累用效。
針灸
《靈樞經》曰:腸中有蟲瘕及蛟蛔,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蛔也,以手聚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也。并 心腹憹痛,形中上者。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醫案
泊宅編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每語,喉中必有物作聲相應。有道人教令誦本草藥名,至藍而默然。七枚遂取藍捩汁而飲之,少頃,吐出肉塊,長一寸余,人形悉具,自后無聲。
遁齋閑覽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寖大。有道人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無聲,乃頓服之遂愈。正敏后至長沙,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環而觀之甚聚,教使服雷丸,丐者亦愈。
《丁志》記齊州土曹席進儒招所親張彬秀才為館舍。彬嗜酒,每夜必置數升于床隅,一夕忘設,至夜半大渴,求之不得,忿悶躁呼。俄頃嘔吐一物于地,旦起視之,見床下肉塊如肝而黃,上如蜂窠,猶微動,取酒沃之,唧唧有聲,始悟平生酒病根本,亟投諸火中,后遂不飲。
《庚志》記趙子字景高寓居邵武軍天王寺,苦寸白蟲為撓。醫者戒云:是疾當止酒,而以素所躭嗜,欲罷不能。一夕醉于外舍,歸已夜半,口干咽燥,倉卒無湯飲。適廊廡下有甕水,月色下照,瑩然可愛,即掬而飲之,其甘如飴,連飲數口,乃就寢。迨曉蟲出盈席,覺心腹頓寬,宿疾遂愈。一家皆驚異,驗其所由,蓋寺仆日織草履,浸紅藤根水也。
吳少師在關外嘗得疾,數月間肌肉消瘦,每日飲食下咽,少時腹如萬蟲攢攻,且癢且痛,皆以為勞瘵也。張銳是時在成都,吳遣驛騎招致。銳到興元,既切脈,戒云:明日早且忍饑勿啖一物,俟銳來為之計。旦而往,天方劇暑,白請選一健卒趨往十里外,取行路黃土一銀盂,而令廚人旋治面,將午乃得食,纔放箸,取土適至。于是溫酒一升,投土攪其內,出藥百粒,進于吳飲之。覺腸胃掣痛,幾不堪忍,急登混。銳密使別坎一穴,便掖吳以行。須臾暴下如傾,穢惡斗許,有馬蝗千余,宛轉盤結,其半已困死。吳亦憊甚,扶憩竹榻,移時方餐粥一器,三日而平。始信去年正以夏夜出師,中涂燥渴,命候兵持馬盂挹澗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未暇吐之,則徑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銳曰:馬蝗入人肝脾里,勢須滋生,常日遇食時則聚丹田間,吮咂精血,飽則散處四肢,茍唯知殺之而不能掃盡,故無益也。銳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此蟲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饑畢集,故一藥能洗空之耳。吳大喜,厚賂以金帛,送之歸。
蔡定夫戡之子康積苦寸白為孽。醫者使之碾檳榔細末,取石榴東引根煎湯調服之,先炙肥豬肉一大臠,置口中嚼咀,其津膏而勿食。云:蟲唯月三日以前,其頭向上;可用藥攻打,余日即頭向下,縱有藥皆無益。蟲聞肉香咂啖之意,故空群爭赴之,覺胸中如萬箭攻攢,是其候也,然后飲前藥。蔡悉如其戒,不兩刻腹中雷鳴,急登廁,蟲下如傾。命仆以仗挑撥,皆聯綿成串,幾長數尺,尚蠕蠕能動,舉而拋于溪流,宿患頓愈。
《客座新聞》云:青陽夏戚宗陽家素業醫,任江陰訓科。有儒生之父,患腹脹,求其診視。乃曰:脈洪而大,濕熱生蟲之象。況飲食如常,非水腫蠱脹之證。以石榴皮、椿樹東行根,加檳榔,三味各五錢,用長流水煎,空心頓服之。少頃,腹作大痛,瀉下長蟲一丈許,遂愈。
《石室秘箓》曰:陳登之病中心悶甚,面赤,不能飲食。予謂有蟲在胸中,必得之食腥也。以半夏、人參、甘草各三錢,瓜蒂七個,陳皮各一錢吐之,吐蟲三升,皆赤頭而尾似魚。予謂能斷酒色,可長愈,否則三年后必病飽滿而死。登不聽吾言,三年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