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蛾秀
京師名妓也,賦性聰慧,色藝俱絕。一曰鮮于伯機開宴,座客皆名士,鮮于因事入內。命曹行酒適遍,公出自內。客曰伯機未飲,曹亦曰:“伯機未飲,”客笑曰:“汝以伯機相呼,可為親愛之至。”鮮于佯怒曰:“小鬼頭敢如此無禮,”曹曰:“我呼伯機,便不可,卻只許爾叫王羲之也。”一座大笑。
解語花
性劉氏,尢長於慢詞。廉野云招盧束齊趙松雪飲於京城外之萬柳堂。劉左手持荷花,右手舉杯,歌《驟雨打新荷》曲。諸公喜甚,趙即席賦詩云:“萬柳堂前數畝池,平鋪云錦蓋漣漪。主人自有滄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詞。手把荷花來勸酒,步隨芳草云尋詩。誰知咫尺京城外,便有無窮萬里思。”
珠簾秀
姓朱氏,行第四雜劇為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胡紫山宣慰嘗以沉醉東風曲贈云:“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一片閑情任春舒,掛盡朝云暮雨。”馮海粟待制亦贈以《鷓鴣天》云:“憑倚東風遠映樓,流鶯窺面燕低頭。蝦須瘦影纖纖織,龜背香紋細細浮。紅霧斂,彩云收,海霞為帶月為鉤。夜來擲盡西山雨,不著人間半點愁。”蓋朱背微僂,馮故以簾鉤寓意,至今后輩以朱娘娘稱之者。
趙真真楊玉娥
善唱諸宮調,楊立齊見其謳張五牛商正叔所編雙漸小卿恕,因作《鷓鴣天》哨遍要,《孩兒煞》以詠之。后曲多不錄,今錄前曲云:“煙柳風花錦作團,霜芽露葉玉裝船。誰知皓齒纖腰會,只在輕衫短帽邊。啼玉靨,咽冰弦,五牛身去更無傳。詞人老筆佳人口,再喚春風在眼前。”
劉燕歌
善歌舞,齊參議還山東。劉賦太常引以餞云:“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至今膾炙人口。
順時秀
姓郭氏,字順卿,行第二,人稱之曰“郭二姐。”姿態閑雅,雜劇為閨怨最高,駕頭諸旦本亦得體。劉時中待制嘗以金簧玉管鳳吟鸞鳴擬其聲韻。平生與王元鼎密偶疾,思得馬板腸,王即殺所騎駿馬以囗舀之。阿魯溫參政在中書,欲矚意於郭。一曰戲曰:“我何如王元鼎?”郭曰:“參政宰臣也,元鼎文士也,經綸朝政,致君澤民,則元鼎不及參政,嘲風弄月惜玉憐香,則參政不敢望元鼎。”阿魯溫一笑而罷。
小娥秀
姓邳氏,世傳邳三姐是也。善小唱,能曼詞,張子友平章甚加愛賞,中朝名士贈以詩文盈軸焉。
杜妙隆
金陵佳麗人也,盧疏齊欲見之,行李匆匆,不果所愿,因題《踏沙行》於壁云:“雪暗山明,溪深花早。行人馬上詩成了,歸來聞說妙隆歌。金陵卻比蓬萊渺,寶鏡慵窺玉容空好,梁塵不動歌聲悄。無人知我此時情,春風一枕松窗曉。”喜春景姓段氏,姿色不逾中人。而藝絕一時,張子友平章以側室置之。
聶檀香
姿色嫵媚,歌韻清圓,東平嚴侯甚愛之。
南春宴
姿容偉麗,長於駕頭雜劇,亦京師之表表者。
李心心、楊柰兒、袁當兒、于ツツ、于心心、吳女燕雪梅此數人者,皆國初京師之小唱也。又有牛四姐,乃元壽之妻,俱擅一時之妙,壽之尤為京師唱社中之巨擘也。
宋六嫂
小字同壽,元遺山有贈栗工張觜兒詞,即其父也。宋與其夫合樂,妙入神品,蓋宋善謳,其夫能傳其父之藝。滕玉霄待制嘗賦《念奴嬌》以贈云:“柳顰花困,把人間恩愛,尊前傾盡。何處飛來雙比翼,直是同聲相應。寒玉嘶風香云,擲雪一串驪珠引。元郎去后,有誰著意題品。誰料渴羽清商,繁弦急管,猶自余風韻。莫是紫鸞天上曲,兩兩玉童相并。白發梨園,青衫老傳。試與留連聽,可人何處?滿庭霜,月清冷。”
周人愛
京師旦,色姿藝并佳,其兒婦玉葉兒,元文苑嘗贈以《南呂一枝花》。曲又有瑤池景,呂總管之妻也。賈島春,蕭子才之妻也。皆一時之拔萃者,王玉帶。馮六六玉榭燕,王庭燕,周獸頭,皆色藝兩絕,又有劉信香,因李侯寵之,名尤著焉。
秦玉蓮秦小蓮
善唱諸宮調,藝絕一時,后無繼之者。
司燕奴
精雜劇,聲名與宋郭相頡頏。后有班真真,程巧兒,李趙奴,亦擅一時之妙。
天然秀
姓高氏,行第二,人以小二姐呼之。母劉嘗侍史開府高,手神<;青色>;雅,殊有林下風致,才藝尤度越流輩。閨怨雜劇,為當時第一手。花遞頭,亦臻其妙。始嫁行院王元俏。王死,再嫁焦太素治中,焦沒后,復落樂部。人咸以國香深惜,然尚高潔凝重,尤為白仁甫李溉之所愛賞云。
國玉第
教坊副使童關高之妻也,長於綠林雜劇,尤善談謔,得名京師。
張玉梅
劉子安之母也,劉之妻曰蠻婆兒,皆擅美當時,其女關關,謂之小婆兒。七八歲,已得名湘湖間。
王金帶
姓張氏,行第六,色藝無雙,鄧州王同知娶之生子矣。有譖之於伯顏太師,欲取入教坊承。應王因一尼為介,通問於太師之夫人,乃免。
魏道道
勾欄內獨舞鷓鴣四篇打散。自國初以來,無能繼者,妝旦色有不及焉。
玉蓮兒
端麗巧慧,歌舞談諧,悉造其妙,尤善文揪握槊之戲,嘗得侍於英廟,由是名冠京師。
樊事真
京師名妓也。周仲宏參議嬖之,周歸江南,樊飲餞于齊化門外,周曰:“別后善自保持,毋貽他人之誚。”樊以酒酹地而誓曰:“妾若負君,當刳一目以謝君子。”亡何有權豪子來,其母既迫於勢,又利其財,樊則始毅然,終不獲已。后周來京師,樊相語曰:“別后非不欲保持,卒為豪勢所逼,昔曰之誓,豈徒設哉,乃抽金篦刺左目,血流遍地。周為之駭然,因歡好如初,好事者編為雜劇曰:樊事真金篦刺目行於世。
賽簾秀
朱簾秀之高弟,欠耍俏之妻也。中年雙目,皆無所睹,然其出門入戶,步線行針,不差毫發,有目莫之及焉,聲遏行云,乃古今絕唱。
天錫秀
姓王氏,侯總管之妻也。善綠林雜劇,足甚小而步武甚壯,女天生秀稍不逮焉。后有工於是者,賜恩深謂之邦老趙家,又有張心哥,亦馳名淮浙。
金獸頭
湖廣名妓也,貫只歌平章納之,貫沒,流落湘湖間,酸齊嘗有老鶴啄之誚。
周喜歌
字悅卿,貌不甚揚,而體態溫柔,趙松雪書悅卿二字。鮮于困學衛山齊都廉使公及諸名公皆贈以詞,至今其家寶藏之。
王巧兒
歌舞顏色,稱于京師。陳云嶠與之狎,王欲嫁之。其母密遣其流輩開喻曰:“陳公之妻,乃鐵太師女,妒悍不可言。爾若歸其,家必遭凌辱矣。”王曰:“巧兒一賤倡,蒙陳公厚眷。得侍巾櫛,雖死無憾。”母知其志不可奪,潛挈家僻所,陳不知也。旬曰后,王密遣人謂陳曰:“母氏設計置我某所,有富商約某曰來。君當圖之,不然,恐無及矣。至期,商果至,王辭以疾,悲啼宛轉,飲至夜分,商欲就寢。王掐其肌膚皆損,遂不及亂。既五鼓,陳宿構忽刺罕赤闥縛,商欲赴刑部處置。商大懼,告陳公曰:“某初不知,幸寢其事,愿獻錢二百緡以助財禮之費。”陳笑曰:“不須也。”遂厚遺其母,攜王歸江南,陳卒。王與正室鐵皆能守其家業,人多所稱述云。
王奔兒
長于雜劇,然身背微僂,金玉府總管張公置于側室。劉文卿嘗有買得不直之誚,張沒,流落江湖,為教師以終。
時小童
善調話,即世所謂小說者,如丸走坂,如水建瓴,女童亦有舌辨,嫁末泥度豐年,不能盡母之伎云。
于四姐
字慧卿,尤長琵琶,合唱為一時之冠,名公士夫皆有詩贈之。后有朱春兒,亦得名於淮浙。
平陽奴
姓徐氏,一目眇,四體文繡,精於綠林雜劇,又有郭次香,陳德宣之妻也。亦微眇一目,韓獸頭,曹皇宣之妻也。亦善雜劇,皆馳名金陵者也。
趙偏惜
樊孛闌奚之妻也,旦末雙全,江淮間多師事之,樊院本亦罕與比。
連枝秀
姓孫氏,京師角妓也。逸人風高老點化之。遂為女道士,浪游湖海間,嘗至松江,引一ヮ髻曰閩童,亦能歌舞,有招飲者,酒酣則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欲於東門外化緣造庵,陸宅之為造疏語,多寓譏謔,其中有不比尋常鉤子,曾經老大鉗槌百煉不回,萬夫難敵之句。孫於是飄然入吳,過醫人李恕,齊乃往曰舊好,遂從俗嫁之,后不知所終。
王玉梅
善唱慢調,雜劇亦精致,身材短小而聲韻清圓,故鍾繼先有聲似磬圓身如磬槌之誚云。
李芝秀
賦性聰慧,記雜劇三百余段。當時旦色號為廣記者,皆不及也。金玉府張總管置於側室,張沒后,復為娼。
朱錦繡
侯耍俏之妻也,雜劇旦末雙全,而歌聲墜梁塵,雖姿不逾中人,高藝實超流輩,侯又善院本,時稱負絕藝者。前輩有趙偏惜樊孛蘭奚,后則侯朱也。
樊香歌
金陵名姝也,妙歌舞,善談謔,亦頗涉獵書史,臺端雖薦角峨峨,悉皆愛賞。士夫造其盧,盡曰笑談,惜壽不永,二十三歲而卒。葬南關外,奸事者春游,必攜酒奠其墓,至今率以為常。
小玉梅
姓劉氏,獨步江浙。其女匾匾姿格嬌冶,資性聰明能雜劇,號小技,后嫁末泥安太平常郁郁而卒。有女寶寶亦喚小技梅,藝則不逮其母云。
楊買奴
楊駒兒之女也,美姿容,善謳唱,公卿士夫翕然加愛,性嗜酒,后嫁樂人查查鬼張四為妻,憔悴而死。貫酸齊嘗以髻挽青螺裙拖白帶之句譏之,蓋以其有白帶疾也。
張玉蓮
人多呼為張四媽,舊曲其音不傳者,皆能尋腔依韻唱之。絲竹咸精,博盡解,笑談囗囗,文雅彬彬。南北今詞,即席成賦,審音知律,時無比焉。往來其門,率多貴公子,積家豐厚,喜延款士夫。復揮金如土無,少暫惜。愛林經歷嘗以側室置之,后再占樂籍,班彥功與之甚狎。班司儒秩滿北上,張作小詞折桂令贈之,末句云:“朝夕思君,淚點成斑。”亦自可喜,又有一聯云:“側耳聽門前過馬,和淚看簾外飛花。”尤為膾炙人口。有女倩嬌粉兒數人,皆藝殊絕,后以從良散去,余近年見之{山昆}山,年余六十矣。兩鬢如黧,容色尚潤,風流談謔,不減少年時也。
趙真真
馮蠻子之妻也。善雜劇,有繞梁之聲。其女西夏秀,嫁江閏甫,亦得名淮浙間,江親文墨,通史鑒,教坊流輩,咸不逮焉。
李嬌兒
王德名妻也,姿容姝麗,意度閑雅。時人號為小天然,花旦雜劇特妙,江浙駙馬丞相常眷之。李生辰,相君致賀禮,遇公燕則遺以馬腰截。至今歌館,以為盛事。
張奔兒
李牛子之妻也,姿容豐格,妙於一時,善花旦雜劇。時人目奔兒為溫柔旦。李嬌兒為風流旦。
龍樓景丹墀秀
皆金門高之女也,俱有姿色,專工南戲,龍則梁塵暗籟,丹則驪珠宛轉。后有芙蓉秀者,婺州人。戲曲小令不在二美之下,且能雜劇,尤為出類拔萃云。
賽天香
李魚頭之妻也,善歌舞,美風度,性嗜潔,玉骨冰肌纖塵不染,無錫倪元縝有潔病,亦甚愛之,則其人可知矣。
翠荷秀
姓李氏,雜劇為當時所推,自維揚來云間,石萬戶置之別館,石沒。李誓不他適,終曰卻掃焚香誦經。石之子云壑萬戶孫伯玉萬戶歲時往拜之。余見其年已七旬,鬢發如雪,兩手指甲皆長尺余焉。
趙梅哥
張有才之妻也,美姿色,善歌舞,名雖高而壽不永。張繼娶和當當,雖貌不揚而藝甚絕,在京師曾接司口奴排場,由是江湖馳名。老而歌調高如貫珠,其女口章能傳母之技云。
陳婆惜
善彈唱,聲遏行云,然貌微陋而談笑風生,應對如響省憲大官皆愛重之。在弦索中,能彈唱口口曲者南北十人而已。女觀音奴,亦得其仿佛,不能造其妙也。
汪憐憐
湖州角妓美姿容,善雜劇,涅古伯經歷甚屬意焉。汪曰:“若不棄寒微,當以側室處我。涅遂備禮納之,克盡婦道。人無間言,數年涅沒。汪髡發為尼,公卿士夫多訪之。汪汩其形,以絕眾之狂念而終身焉。”
米里哈
回回旦色歌喉清宛,妙入神品,貌雖不揚而專工花旦雜劇。余曾識之,名不虛得也。
顧山山
行第四,人以顧四姐呼之,本良家子,因父而俱失身,資性明慧,技藝絕倫,始嫁樂人李小大。李沒華亭縣長哈刺不花置於側室。凡十二年,后復居樂籍,至今老於松江,而花旦雜劇,猶少年時體態,后輩且蒙其指教,人多稱賞之。
李芝儀
維揚名妓也,工小唱,尤善慢詞,王繼學中丞甚愛之,贈以詩序。余記其一聯云:“善和坊里,驊騮扌出繡花來。錢塘江邊,燕子銜將春色去。”又有塞鴻秋四闋。至今歌館尤傳之,喬夢符亦贈以詩詞甚富。女童童善雜劇,間來松江。后歸維揚,次女多嬌,尤聰慧,今留京口。
李真童
張奔兒之女也,十余歲,即名動江浙,色藝無比,舉止溫雅,語不傷氣,綽有閨ト風致。達天山檢校浙省,一見遂屬意焉。周旋三歲,一作載達秩滿赴都,且約以明年相會,李遂為女道士。杜門謝客,曰以焚誦為事。至期,達授諸暨州同知而來。備禮取之,后達沒。復為道士,節行愈勵云。
真鳳歌
山東名妓也,善小唱,彭庭堅為沂州同知,確守不亂,真恃以機辨圓轉,欲求好於彭。一曰大雪,彭會客,深夜方散,真托以天寒不回。直造彭室,彭竟不辭,后竟甚密。
大都秀
姓張氏,其友張七樂名黃子醋善雜劇,其外腳供過亦妙。
喜溫柔
曾九之妻也,姿色端麗,而舉止溫柔,淮浙馳名,老而不衰江西亦有喜溫柔,姓孫氏,其藝則不逮焉。
金鶯兒
山東名姝也,美姿色,善談笑,ㄐ箏合超鮮有其比。賈伯堅任山東僉憲,一見屬意焉。與之甚昵,后除西臺御史,不能忘情,作醉高歌《紅繡鞋》曲以寄之曰:“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爾。畫船開拋閃的人獨自,遙望關西店兒。黃河水,流不盡心事。中條山,隔不斷相思。常記得夜深沉人靜悄自來時,來時節,三兩句話。去時節,一篇詩。記在人心窩兒里直到死。”由是臺端知之,被劾而去。至今山東以為美談。
一分兒
姓王氏,京師角妓也。歌舞絕倫,聰慧無比。一曰丁指揮會才人劉士昌程繼善等於江鄉園小飲,王氏佐樽,時有小姬歌菊花會《南呂曲》云:“紅葉落火龍褪甲,青松枯怪蟒張牙。”丁曰:“此沉醉東風首句也。王氏可足成之”,王應聲曰:“紅葉落火龍褪甲,青松枯怪蟒張牙。”可詠題,堪描畫。喜觥籌席上交雜答刺,蘇頻斟入禮廝麻。不醉呵,休扶上馬。一座嘆賞,由是聲價愈重焉。
般般丑
姓馬,字素卿善詞翰,達音律,馳名江湘間。時有劉廷信者,南臺御史劉廷翰之族弟。俗呼曰黑劉五,落魄不羈。工於笑談,天性聰慧至於詞章,信口成句,而街市俚近之談。變用新奇,能道人所不能道者,與馬氏各相聞而未識。一曰相遇於道,偕行者曰:“二人請相見。”曰:“此劉五舍也,此即馬般般丑也。”
見畢,劉熟視之,曰:名不虛得。馬氏含笑而去,自是往來甚密,所賦樂章極多,至今為人傳誦。
劉婆惜
樂人李四之妻也,與江右楊春秀同時。頗通文墨,滑稽善舞,迥出其流,時貴多重之。先與撫州常推官之子三舍者交好,苦其夫間阻。一曰偕宵遁,事覺決杖劉負愧,將之廣海居焉。道經贛州,時有全普庵撥里字子仁。由禮部尚書,值天下多故。選用除贛州監郡。平曰守官清廉,文章政事,楊歷臺省。但未免軀於酒色。每曰公余,即與七夫酣飲賦詩,帽上常喜簪花,否則或果或葉,亦簪一枝。一曰劉之廣海,過贛,謁全公。全曰:“刑余之婦,無足與也。”劉謂閽者曰:“家欲之廣海,誓不復還。”久聞尚書清譽獲一見而逝,死無憾也。全哀其志而與進焉,時賓朋滿座,全帽上簪青梅一枝,行酒,全口占清江引曲云:“青青子兒枝上結”令賓朋續之。眾未有對者,劉斂衽進前曰:“能容妾一辭乎。”全曰:“可”,劉應聲曰:“青青子兒枝上結,引惹人攀折。其中全子仁,就裹滋味別。只為你酸留意兒難棄舍。”全大稱賞,由是顧寵無間,納為側室,后兵興,全死節。劉克守婦道,善終於家。
小春宴
姓張氏,自武昌來浙西。天性聰慧,記性最高,勾欄中作場常寫其名目貼於四周遭梁上。任看官選揀需索,近世廣記者,少有其比。
孫秀秀
都下小旦色也。名公巨卿多愛重之。京師諺曰:“人間孫秀秀,天上鬼婆婆。”
事事宜
姓劉氏,姿色歌舞悉妙,其夫玳瑁斂,其叔象牛頭,皆副凈色,浙西馳名。
簾前秀
末泥任國恩之妻也,雜劇甚妙,武昌湖南等處,多敬愛之。
燕山景
田眼睛光妻也,夫婦樂藝皆妙。
燕山秀
姓李氏,其夫馬二,名黑駒頭,朱簾秀之高第,旦末雙全,雜劇無比。
荊堅堅
善唱工於花旦雜劇,人呼為小順時秀。
孔千金
善撥阮,能曼詞,獨步於時,其兒婦王心奇,善花旦,雜劇尤妙。
李定奴
歌喉宛轉,善雜劇,勾闌中曾唱《八聲甘州》,喝采八聲,其夫帽兒王雜劇亦妙。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
羅春伯聞見錄載陳子翁題蔡奴像曰:“觀全盛時,風塵中人物尚如此嗚呼!盛哉!余於《青樓集》不能無感云,爾至正丙午夏五月郡人夏邦彥書于風月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