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瘡腫門

內托千金散

治腦背癰疽,乳便等惡瘡。(鄭善明御史救人驗。)人參 當歸 黃 芍藥 川芎 防風 甘草 栝蔞 白芷 官桂 桔梗(以上各三錢)金上為 咀,每服須秤藥七八錢重,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入酒半盞,去滓,溫服。如痛甚者汗出用針

搜膿散

瘡內有膿,不能自出,如是透深者,用紙拈蘸藥于瘡口內。

白芍藥(三錢) 川芎(一兩) 香白芷(一兩) 輕粉(三錢)上為細末,瘡平者,摻藥在上。

生肌散

治瘡口不合。

沒藥(一錢) 黃丹(一錢,水飛過用) 赤蘞(一錢) 枯白礬(一錢) 白膠(二錢) 黃柏(一上為細末,先煎蔥白鹽湯洗凈, 干,敷藥末于瘡口上。

白芷散

治身上諸般惡瘡,及小兒耳、項、頭疼。

斑蝥(五個)蟬殼(五個)輕粉(一錢)檳榔(三個) 香白芷(二錢) 蛇床子(二錢) 硫黃(二錢)上為細末,羅過,卻入輕粉,再研極細,用香油調藥搽敷,立效。

桃花散

治諸瘡不合,生肌散赤蘞(炒) 白蘞(炒) 黃柏(炒,以上各三錢) 輕粉(一錢)上為細末,用蔥白漿水凈洗上藥。

拔毒散

敷貼諸般惡瘡。

大黃 東墻上土上為極細末,用無根井花水調搽,如干再搽,經宿即愈。

破棺丹

治消疔黃走胤不止。(史相方。)赤芍藥(二兩) 當歸(二兩) 山梔子(二兩半) 甘草 牽牛(頭末一兩半) 大黃(三兩半)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童子小便化開服之,病重者服一丸半

防風當歸散

治諸般瘡癤等毒熱瘡。

防風(半兩) 甘草節(半兩) 赤芍藥(半兩) 綿黃 (半兩) 當歸(半兩) 白芷(半兩)左上為 咀,水四碗,砂瓶內煎至二碗,入好酒一碗,再煎至二碗,放溫,作數起服。內皂角刺,左纏藤加眾藥五倍。

返魂丹

治十三種疔瘡。

朱砂 膽礬(各一兩半) 血竭 銅綠 蝸牛(各一兩。生用) 雄黃 白礬(枯。各二兩)輕上將七味為末,和搗蝸牛、蟾酥極爛,和藥時旋入藥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令病人先汗出驗,

青露散

治背疽一切惡瘡,圍藥不胤開白芨 白蘞 白薇 白芷 白蘚皮 樸硝 青黛 黃柏 大黃 天花粉 青露散(即芙蓉葉)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用生姜自然汁調,圍敷,如干時,再用姜汁潤。

吸筒

以慈竹為之,削去青。

五倍子(多用) 白礬(少用些子)上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時再于沸湯煮令熱,以筋箕筒乘熱安于患處。

保生錠子

治疔瘡。

金腳信(二錢) 好雄黃(二錢) 砂(三錢) 輕粉(半厘) 麝香(一錢) 巴豆(四十九個,上為細末,用黃臘一兩溶開,和藥成錠子,水浸少時,取出,用藥時旋捏餅子如錢眼大,將疔瘡用羊骨針撥開,安藥在瘡口內,以膏藥貼之,無膏藥,面糊貼。

金砂散

治疔瘡。

砂(好者) 雄黃(好者)上等分研細,將生蜜就,于角盒子內收貯,遇患先用銀篦兒挑破瘡口,擠出惡血,然后用藥

內托香粉散

滴乳(半兩,另研) 真綠豆粉(一兩)上為細末,煎生甘草湯調三錢,時時飲之,常令灌潤胸膈。

栝蔞散

治便癰等惡瘡。

栝蔞(一個,去皮) 生姜(半兩) 甘草(半兩) 金銀花(三錢) 牛蒡子(三錢,微炒)上將藥不犯銅鐵器捶碎,用酒一大升,煎數沸,空心溫服,微利為度。

二烏散

治發背蜂窩、疔瘡便毒等證。

川烏頭(一個) 草烏頭(一個)上將新瓦一個,汲新水一桶,將川烏頭、草烏頭,并瓦俱浸于水桶內。如無新瓦,于房上取如未此不

摻藥

治諸瘡口膿水不干。

白龍骨(二分) 寒水石(三分) 虢丹(飛,一分)上為細末,干貼瘡。一料以六分為率。

砂草油

治人食毒物,及患一切惡瘡。

硼砂(四兩) 甘草(四兩)上二味,用真香油一斤,于瓷瓶內浸藥,遇患,急令患人服油一小盞立效,浸久尤佳。

一浴散

治疥瘡熱毒,清油調搽。

硫黃 雄黃 漢椒 玄精石 枯白礬(各等分) 輕粉(少許)上欲治疥,時早起空心,飽食干物,勿食飲湯,煎大防風通圣散一貼,入白砂蜜二兩,送神洗,

瘡黃蠟膏

槐條 椿皮 桃條 楝條 柳條 荊芥上件熬湯,無時蕩洗,用無糨絹帛 干,用生黃蠟于紙上,量瘡大小攤膏藥一十個,將十層必然

治惡瘡膏海上方

燕窩內外泥糞,俱研極細,羅過,用油調搽。

妙功散

治疥瘡。

黃柏 蛇床子 白礬(各等分)上為細末,用后藥煎油調搽。

清油(二兩) 黃柏 花椒 巴豆(數粒) 蔥(三莖) 濃樸 枳殼(各少許)上件同清油一處,熬數沸,濾去,將妙功散于熱油內,更加 燭一、二枝,于冷調搽。

黃連獨活散

治背疽,一切惡瘡,初發腫甚者,服三四服即消散。

羌活(一錢半) 獨活(半錢) 防風(半錢) 本(一錢半) 君黃芩(一錢半) 黃連(五分)酒浸) 連翹(分) 蘇木(錢半) 漢防己(上為 咀,只作一服,水一碗,煎至五分,入好酒半盞,臨臥服,便將滓煎服之,節續服即瘥。

十全內托散

托里,成膿服之。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黃 (二兩) 官桂(二兩) 甘草(一兩) 制濃樸(一兩) 桔梗(上為 咀,每服三、五錢,水二盞,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

螵蛸散

治頭上瘡,俗曰粘瘡,絕妙方。

海螵蛸(二錢) 白膠香(二錢) 輕粉(五分)上將海螵蛸、白膠香同研細羅過,卻入輕粉,再于乳缽內煞研極細,敷貼瘡時,先用清油將

治瘡方

好粉用香油調在碗里,上用艾燒煙熏黃色,要勻抹在瘡上,有效。

治疔瘡海上方

蟬殼(七個,煨為末)上為極細末,用蜜調搽瘡口。

剪草散

專治頑癬久不好者。

梗樹皮(八兩,杭州殼) 剪草(四兩) 白芨(四兩) 巴豆(十四個,連殼碾)上為細末,新汲水調如糊,濃濃敷于癬上,干去之,再敷立效,不須抓破。

治下疳立效散

燈心灰入輕粉、麝香少許,干貼。

立馬回疔丹

治疔瘡走胤不止。

金腳信(五分) 蟾酥(五分) 血竭(五分) 朱砂(五分) 輕粉 龍腦 麝香(三味各一字) 沒藥上為細末,生草烏頭汁為丸如麥子大,用時將瘡頂刺破,將藥一粒放瘡口內,第二日瘡腫為

黃飲子

治一切惡瘡。

金銀花(一兩) 當歸(一兩) 連翹(半兩) 黃 (半兩) 生甘草(三錢) 大黃(三錢)栝蔞上件 咀,用水一大碗,藥一兩,浸一宿,慢火熬至稠作聲,入好酒一升,再煎三二沸,去

善應膏

治惡瘡,癰疽腫癤,發背瘰 ,寒濕氣冷刺痛,皮膚頑麻,手腫,打撲腰骨,閃肭血氣,毒婦葷黃丹(五斤,水飛) 乳香(二兩) 沒藥(二兩) 木鱉子(一兩) 白芷(一兩) 白芨(一兩)(五斤) 柳枝(一上件除乳香、沒藥、血竭、黃丹外,其余藥油內浸三日,炭火上成鍋內熬令黃色,濾去藥滓只管合宜春三月,七月。

治瘡腫濕瘡方

黃連(生用) 輕粉(生用) 海螵蛸(生用) 韶粉( ) 蛤粉(生用) 橄欖核(燒灰) 黃柏皮上為極細末,干貼立效。

治男子下疳瘡方

白礬( 過) 輕粉 麝香 蠐螬(就活壓去尿,焙干)上為細末,貼瘡,日上三兩次,先以口含漿水洗凈, 干用藥。

治腎惡瘡方

雞內金(瓦上焙干) 川百藥煎(各等分) 輕粉(一錢) 胡黃連上為細末,燒濃樸油調搽之。

治金瘡方

黃柏(四兩,好者,去粗皮) 黃連(三兩,去須凈,銼) 黃葵花(三兩,焙干) 降真香末(兩) 烏賊骨(三兩,二味同研為末,旋入) 真龍骨(一兩,乳缽旋另研入) 密陀僧(一兩,研細)真血竭(一兩) 麝香(二錢,旋入) 輕粉(一錢) 韶粉(一兩) 滴乳(二錢,另研,同于乳缽內再細研,旋入黃丹) 黃丹(三兩,水飛過,研)上為一處合和令勻,用好紙包裹令密,勿令透氣,候三日方可用,須十分研細為佳。凡遇金用唾去血

治血聚皮不破

蘿卜葉研細,罨傷處,以帛縛之。

萬應膏

治一切惡瘡及刀斧所傷,蛇咬,狗咬,蟲傷,牙痛,心痛,眼痛,腹痛,香港腳,骨節疼痛,十丸當歸 芍藥 白蘞 白芨 白芷 木鱉子 杏仁 輕粉 乳香 黃 (以上各一兩) 巴豆(余(三兩)上件先將乳香、沒藥、黃丹、雄黃、白礬、另研極細外,將余藥銼碎,同槐柳條各二兩,銼根下傾于水盆內,浸一宿,出盡火毒,于瓷器內盛之,其功效不能盡述。

治發背諸惡瘡疼不可忍

用糞缸內底上青泥,取出陰干,為細末,用新水調敷,其痛立止。

治疔瘡

危篤者,二服即愈,輕者一服即效。

土蜂房(一小窠,全) 蛇蛻(一條,全)上作一處,器皿中盛,用黃泥封固,火 存性,研為細末,每服一錢重,空心,好酒調服,

五圣散

大黃(一兩) 生姜(一兩) 栝蔞(一個) 皂角針(二兩) 甘草(一兩)上為 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滓服,不拘時候,溫服。

瘡藥方

監司傳此方見效。輕粉(一錢) 黃連末(二錢)上用豬膽一個,針刺七孔,滴下膽汁,盞內調成稠糊,用竹攤滿瘡口捻白紙數層蓋藥,以無

經驗加麒麟乳香膏

治諸瘡腫硬疼痛,及膿潰,肌肉腐爛,兼治腐肉不退。

南乳香(一兩) 沒藥(半兩) 松脂(五兩) 天臺烏藥 木鱉子(三錢,用仁去皮,二錢)當上為九味,除乳香、沒藥、松脂、血竭等四味外,用前項小油浸烏藥等四味,計五日,慢火

替針丸

專治一切瘰 惡瘡。(五哥參政傳。)龍腦(三分) 麝香(五分) 輕粉(一錢) 粉霜(一錢) 雄黃(一錢,朱色者) 白丁香(二錢上件為細末,大麥面為丸,如小麥粒大。如用時觀瘡大小加減用,如瘡破者兩丸;如瘡小不此方

遇仙無比丸

專治瘰 。(五哥參政傳。)白術(生) 檳榔(生) 甘草(生) 牽牛(一半生,一半熟炒) 郁李仁(湯浸,去皮) 密陀僧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煎甘草、檳榔湯送下,每服二十丸,至月后,覺腹中

透膿散

治諸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不移時自透,累有效驗。

蛾口繭(用出了蛾兒的繭兒)上將繭兒一個,燒灰,用酒調服即透,切不可二個、三個繭兒燒服。若服一個,只一個瘡口

治瘰瘡

用干姜不以多少,研為細末,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和作劑子,國丹為衣,每日一次,隨瘡大即愈為末,

十全內托散

人參(去蘆) 當歸(去蘆,酒洗浸) 黃 (去蘆) 川芎 防風(去蘆) 香白芷 肉桂(不見上件各等分,為 咀,每服四錢,用無灰酒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并滓再煎,每服,

神效回生膏

治癰疽癤毒,遠近 瘡,打撲跌折傷損,暗毒發背,刀斧所傷,箭頭在肉,蛇蝎所傷,并皆上將前六味樹條嫩者,每件各二十條,每條長二寸,通計一百二十條,剝取嫩皮,用清油三白芷 白芨 白蘞 當歸 大黃上將黃丹(十二兩)上用黃丹十二兩重,分作三次,下于油內熬令黑色,將箸觜蘸藥油滴水內,不散為度。

血竭 雄黃 乳香 沒藥(以上各五錢) 輕粉(三錢)上為極細末,放油微溫,下前藥于油內,以瓦罐盛之,蓋口,埋土內三日,去火毒,任意攤

膏藥方

汴梁寶符梵院。川當歸(去蘆) 川芎 芍藥 黃 香白芷 黃芩 黃連 黃柏皮 桑白皮 白芨 白蘞藥(各上以上二十四件,銼為粗末和勻,以好澄清油半斤,連黃臘、白膠于鐵鐺內煎溶,卻下前藥麝香上用前藥,逐時挑在油內,不住手以箭干大楊柳枝攪,火上煉至黑色,時復滴些在冷水盞內愈者雞犬

膏注

當歸 附子 川芎 防風 白蘞 升麻(去蘆) 細辛 側柏 萆 (各銼) 甘草 桑白皮上件十八味,并細銼研,以清芝麻油二斤,于新瓷器內浸藥一宿,后納鐺中,用文武火煉,雄黃(半兩,細研) 朱砂(一分,細研) 麝香(半兩,細研) 硫黃(一分,細研)黃丹(五黃蠟(四兩)凝藥后稍過,傾入瓷器內盛之,勿令塵污,其藥滓,可再用,候清油浸一宿,再煎候稠,入發背用好酒調兩匙,日進兩服,外貼三日一換;瘰 漏瘡見骨者貼之;疽瘡、風腫、痹癬,箭入氣;不問如神

秘傳隔紙膏

治 瘡年月深久不愈者。

老松香 樟腦 谷丹(炒) 水龍骨(即舊船鍛石) 輕粉(不愈加) 白芷 川芎 螵蛸上總為細末,熔化松香,少加清油和之,以油紙隨瘡大小,糊袋盛藥夾之,用水洗瘡,縛在

又方

無名異細研,清油調搽,濕則干敷其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南丰县| 辽源市| 岢岚县| 九江县| 施甸县| 东乡族自治县| 江油市| 工布江达县| 东乡| 滨海县| 新化县| 临西县| 普陀区| 东城区| 温宿县| 六盘水市| 巴楚县| 镇原县| 同德县| 宜阳县| 巩义市| 溧水县| 尚义县| 纳雍县| 洞口县| 吉安县| 枣阳市| 黎城县| 济源市| 屯门区| 三门县| 泾阳县| 肥乡县| 邵武市| 泸定县| 奇台县| 兴安盟| 淮滨县| 察隅县|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