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令解涅槃無自體義故說

鞞婆沙人言。彼先言。若一切非空。則無有起滅。此謂無自體義。無自體者。如石女兒。則無起滅。煩惱無自體故。非是起滅。而煩惱及名色因亦非起滅者。如上偈說。無斷苦證滅。復誰得涅槃。彼先已作此說者。我今欲得有所斷故證于涅槃。如經所說。染與染者。共起煩惱。此盡滅故。名為涅槃。如是涅槃心得解脫譬如燈滅。得涅槃者。由煩惱有自體故。如彼上說無自體者。若無煩惱體亦無涅槃。譬如石女兒。復次若以無自體為驗無得涅槃者。亦破得涅槃義。即是破于差別法體。是彼立義出因之過。論者言。汝說不善。諸法無自體者。如幻燈滅。是亦不違世諦智境界故。無自體者。從無始因緣展轉而起。如幻如焰。諸行無起。即是涅槃。證得涅槃亦復如是。無有自體。我亦不立無體體故。非立義過。上引石女為喻者。于第一義中得成。汝執有自體義者。不可壞故。有所斷者不然。以是故。若不見真實理。而說有自體者。得涅槃義不成。法自體壞故。是事云何。汝向出因立義譬喻。三法皆不成故有過。復次鞞婆沙人言。如彼偈說。若一切非空則無有起滅。無斷苦證滅。復誰得涅槃者。不然。我今立有涅槃。云何為涅槃。謂第一義中諸行有自體。斷諸煩惱及滅名色而得涅槃故。非如駝角。涅槃不爾。有體有斷有滅有得故。論者言。如先偈說。若一切非空。則無有起滅。無斷苦證滅。云何得涅槃者。此謂有自體。不可壞故。自體者。若是自宗出因立喻有相似者。所成能成則為有力。而今無此力故。因與喻義亦不成。又亦違汝先所立義。我今問汝所立涅槃。為是第一義諦。為是世諦。若欲得是第一義諦者。我今答之。如論偈說

無退亦無得非斷亦非常

不生亦不滅說此為涅槃

釋曰。此謂如是涅槃。我所欲得。如汝所說。斷故滅故。為出因等。斷諸煩惱得涅槃者。此等因義。今皆不成。顛倒心故。作如是說。義皆不然。復次諸執有涅槃者。或說涅槃是真實法。或說涅槃是施設法。二俱不然。以是義故。次須觀察。如論偈說

涅槃有自體即墮老死相

涅槃是體者即是有為法

釋曰。此謂涅槃有自體者。無驗可令信解。若令涅槃有體。即墮老死相。何以故。無有體離老死相。亦無老相死相離體。小乘之人不欲涅槃有老死相。以是故。如我出驗。第一義中涅槃非是體。無老死相故。譬如石女兒。是故汝宗因義不成。因不成故。亦與正義相違故。復次今更與過。若汝不欲涅槃是有為。而欲得涅槃。是無為者不然。無處有一物是體復是無為者。今當立驗。涅槃非是體無為故。譬如空華。復次更說其過。如論偈說

涅槃若有體云何是無因

亦無有一法離因而得有

釋曰。此謂體者。皆藉因得有施設。涅槃是體不得無因。以是故此中出驗。涅槃非是體。無因能施設故。譬如兔角。多摩羅跋。及修多羅人等言(多摩羅跋者唐言赤銅葉)。如鞞婆沙師說。涅槃如燈滅。我今說涅槃者。但是無起。于世諦中施設有故。我所立者其義相應。論者言。今答此者。如論偈說

汝涅槃非體云何是無體

若涅槃無體云何是無因

釋曰。鞞婆沙等分別涅槃是第一義。善以息煩惱為因。今汝義非如是體故。而言涅槃無體者。為無善等耶。義皆不然。譬如空華。若言涅槃無實無自體者。無如是驗。能令開解。涅槃非無體者。汝之所說難令人解。復次鞞婆沙分別涅槃先有體后無體。以燈為喻者。此是顯示世間所解。以燈未滅時有體。滅已是無體。若汝計無體同彼已滅燈者。如向偈說。若涅槃無體云何是無因。此謂如燈無體。而有因施設作燈。如是諸陰煩惱無體。而有因施設為涅槃。如論偈說

涅槃非無體而不藉因者

若無因無緣是名為涅槃

釋曰。如汝所說。涅槃無體是第一義。以是故。因有來去流轉相而施設有生死涅槃有體無體者。是世諦中所說。非第一義。如論偈說

大師所說者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無亦非有

釋曰。如經說。或有人以有求出有。或有人不以有求出有。是皆不然。若言涅槃是體者不然。犢子部言。我今立涅槃者。與彼不同。有是體義。有非體義。有二義故。無如上過。是義應爾。論者言。汝所立者其義不然。如論偈說

若汝說涅槃是體是非體

涅槃是體故解脫者不然

釋曰。此謂體非體相違故。若是體則非非體。若是非體則不是體。若相待者。則有體非體相。如是說者。義不相應。何以故。有分別執著過故。犢子部言。涅槃者。云何非體。謂身及諸根無體故。名為非體。云何是體。謂有畢竟無上樂故。名為是體。論者言。此語不善。身諸根及覺等已遮故。亦即是遮無起等。畢竟無上樂者。如遮有為起。亦遮彼樂。若欲以無為樂令物解者。無此驗體。汝之所立義不相應。復次若言涅槃有自體者。如論偈說

若汝說涅槃二俱有自體

涅槃是無為二體是有為

釋曰。此偈顯何義耶。謂顯體非體外別有涅槃相。若彼法與此法有別相而是法體者不然。譬如水與火。如是體非體為涅槃相者不然。復次修多羅人言。涅槃者非體非非體故俱不可說。彼向言有二體過及有為者不然。論者言。亦無是事。今答此語。如論偈說

汝若說涅槃非體非非體

體非體若成二非體亦成

釋曰。此謂如明與闇。有明故可說闇。如是有體非體故。有非體非非體得成。復次如論偈說

非體非非體若是涅槃者

如是二非體以何法能了

釋曰。此謂若言以智能了者。此智先已遮故。如論偈說

如來滅度后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如來現在世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釋曰。此謂身中有神。神與身一。神與身異。離身有神。即身是神。諸不記中皆不說。是故第一義中涅槃不成。汝出因義亦不成。其過在汝。鞞婆沙人復言。第一義中有涅槃怖畏生死者。為求彼故起勤精進。不見求者為得無法故起勤精進。論者言。如我宗中不見有人得彼涅槃。第一義中生死及涅槃俱無差別故。如論偈說

生死邊涅槃無有少差別

涅槃邊生死亦無少差別

釋曰。此謂生死涅槃同無所得。是二俱不可得故。亦如分別性無故。生死涅槃皆不可得。已令信解。是故如汝所說為得涅槃而起精進為因者。其義不成。亦違于義。今以涅槃生死令開解者。如論偈說

生死際涅槃涅槃際生死

于此二中間無有少許法

釋曰。涅槃者真如法界空之異名。真如無別異故。譬如虛空。雖有方之殊別而無異相。鞞婆沙人言。彼說一切惡見皆以空能出離。及欲得涅槃是空者。若謂涅槃是無能對治諸見者不然。是故有涅槃。是對治故。譬如明對治闇。論者言。此中燈光能照及有體者不成故。汝喻無體。是能成立之過。我言空者。謂一切諸法不可得也。即是說有所得對治。然彼有所得境界一切時不可得故。而空非是有體。無生故。譬如空華。亦非是無。先已說遮故。執著空者。亦是邪見。是故智者。應舍此執。若無智者。執空有體。空有體故則無利益。如寶積經說。佛告迦葉。若有人言能見空者。我說彼人不可治也。如是故空義不成。汝言對治為因者。因義不成。復次若第一義中有此見者。彼對治法可然。今觀此諸見無故。如論偈說

滅后有無等及常等諸見

涅槃前后際諸見所依止

釋曰。此謂如來滅后。為有如來。為無如來。為亦有如來亦無如來。為非有如來非無如來。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有邊非無邊。乃至世間常。世間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如是四見有十二種。如來滅后依涅槃起。世間邊等依未來起。世間常等依過去起。如是等見。云何起邪。由有虛妄分別習氣過故。然此分別無有自體。已令開解。以是故。如論偈說

諸體悉皆空何有邊無邊

亦邊亦無邊非邊非無邊

何有此彼物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釋曰。如是等分別所依止境界無體。彼依止無體故。分別心亦無體。所以者何。一切法一切時一切種。從眾緣和合生。畢竟空故。無自性故。如是法中何者有邊。誰為有邊亦邊無邊非邊無邊。乃至何者是身。誰為有身。身一神一。身異神異。如是等六十二見。于畢竟空中皆不可得。以是故。如修多羅中偈說。所分別既無。分別何處起。能分別滅故。所分別亦亡。論初已來推求諸法。有亦無。無亦無亦有亦無亦無。非有非無亦無。是名諸法實相平等性空。滅諸戲論得安隱道。若依世諦中出因者。已如前說過。修多羅人言。第一義中有涅槃。佛為令眾生證得故。觀根觀心觀法觀時觀方而為說法。若無涅槃者。佛不應作此說法。乃至說八萬四千諸行煩惱對治門。為得涅槃而有所說。故有涅槃。論者言。若第一義中以說法為因。汝欲得爾耶。如論偈說

有所得皆謝戲論息吉祥

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

釋曰。有所得皆謝者。謂有所得境界無體故。有所得心亦無體。復次有所得境界無為故。有所得心亦不起。如是一切有所得皆謝。戲論息者。謂有所得境界無體。彼境界言說相亦不起。以是故名戲論息。吉祥者。謂一切災殃悉無體故。名為吉祥。由彼所起分別性。一切法不成。及一切法不可說故。第一義中以說法為因者。如上偈說。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因自覺所得真實法者。不可言說。然此言說者。同分別境界故。所證真實法者。不可言說。如上偈說。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如來說法者云何。為攝諸有故。無量千劫積集福智聚。佛身從此福智聚生。譬如如意珠悉能顯現一切色像。以一切眾生心自在愿力故。如來無功用有聲出攝于三乘。佛身力故。所有聞者。迷故謂言如來為我說法。為說法者。于世諦中施設而有。復次陰非如來。離陰亦無如來。先已觀故。如來名者。無有一物無能說者。亦無聽者。亦無說處。以無實體故。如上偈說。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諸行無所造作。及諸行聚是無漏。二障俱斷。為不共佛法等作依止。具此四法故名如來。彼諸行聚無所造作故。有說法者不然。乃至聽法者。是有漏行聚。而言聽者受者。皆是言說。無有實體。第一義中如幻如化。誰說誰聽。以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如來行菩薩道時。種宿愿力自在。以四攝法攝諸眾生。是諸眾生以種定報善根因緣力故。由信樂諸根心愿自在。為令一切眾生歡喜故。六十種具足。無功用說法。聲依如來起。然如來常定。心無功用力所作無覺觀體而言有聲出者。是皆不然。以如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于先佛所說法。自解自證故。一切諸法皆先佛已說。今佛隨順而說。不加一字。以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第一義中一切諸法畢竟空故。無有一法為總相智為別相智可取。以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如金剛般若經說。如來為菩薩時。定光佛邊無一法可受。何以故。不可取不可說故。諸外道等甚可憐愍。我今以此無體自體空最上乘所說道理。破其邪辯。然彼外道依止惡見道理。而自覆藏己宗之過。執其所見。說是偈言

彼第一義中佛本不說法

佛無分別者說大乘不然

化佛說法者是事則不然

佛無心說法化者非是佛

于第一義中彼亦不說法

無分別性空有悲心不然

眾生無體故亦無有佛體

彼佛無體故亦無悲愍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南县| 商南县| 夏河县| 灵台县| 裕民县| 常山县| 新竹市| 玉龙| 麟游县| 宝兴县| 漠河县| 丰顺县| 普安县| 林口县| 夏邑县| 酉阳| 旺苍县| 介休市| 栾川县| 明光市| 鹿邑县| 岳池县| 云浮市| 琼结县| 思茅市| 横山县| 洪江市| 阿坝县| 海门市| 鄂托克旗| 洛扎县| 德清县| 泸西县| 西丰县| 隆德县| 务川| 崇义县| 洪江市| 蓬安县| 陕西省|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