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張子曰:世人謂讀書十年,養氣十年。他把讀書、養氣分為兩節事件,便不是圣賢學問。夫讀書所以研理,養氣所以煉性,性理功夫就在讀書、養氣并行不悖之中。宣圣云,"學而時習之。"此便足研煉性理純一不已處。
(二)
張子曰:陶淵明北窗高臥,自謂羲皇上人。此便足他清風峻節,守志前朝氣象,特其出語高超,而人不覺耳。
(三)
張子曰:道人愿士子早完功名之照,盡乎人事,即時撒手。人能功成勇退,便為得時。所思者溺入功名場中,戀戀不休,則愚人也。
(四)
張子曰:涵養中有大學問,和平處有真性情。諸子須要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則心修愈靜,性大愈純。
(五)
張子門:功名無大小,總要及時進退。何以能知其時凡于功名中平心一想,曰吾之功名不過止于是也,即上之,便可得其時也。抑或有不盡頭處,然寧不及,毋求太過?;搓幒畈蝗缱臃抗?、元微之不如白香山,皆其求盡之心蔽之也。向使子房、香山亦有求進之心,則子房固不難再列臺輔,香山亦可轉升宰相,然安知其終不與淮陰、微之同一鮮終而已哉故知進退者,乃能稱為哲人。
(六)
張子喟然嘆曰:茫茫歲序,逐景漂流,吾見人寰中求名求利之輩,轉瞬而拾青紫,數歲而擁豐資者,千百人中不數人。即有其人,高爵大權,難壓閻羅尊者,黃金白玉,難買無常不臨。又或有居富而壽、居貴而安者,終歸白楊墓下,秋風瀟瀟,涼氣慘人。其子孫不肖,又看轉眼荒涼,有何益也。況乎大富大貴,驟富驟貴,多畏人妄加橫逆,謾罵指摘,倘或不行善事,被人詛咒,有隨口而凋零,有隨口而窮困者,人人快意,個個歡心。其實天報昭彰,非人口之轉移也。人能著得破,撇得開,自然不羨人富,不羨人貴,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競囂囂,我獨默默,人皆煩惱,我獨清涼,又安問人之達與不達、窮與不窮,為旁觀之不平也哉!
(七)
張子曰,人壽一事,上人有定,下人有定,中人無定。中人少善少惡,天欲延之不可,天欲迫之又不可,于是任他自生自死于其中。保則生,不保則死。故修身尚焉。修身而兼以積功累行。以企于長生久視者尚焉。若下等人,多過多惡,即修身亦不得長生,如其身上之精氣而削之剝之,死之罰之而已矣。上等則不然。以上等而修長生,長生可證也;即不愿修長生,然其正氣撐空,亦得聯班神道;否則轉投人世,亦必生入仁善之家。天理若此,有何難曉哉!
(八)
張子曰:自古忠貞節烈,殺身成仁之時,便有七返還丹景象。當其一心不動,一志不分,浩然之氣立其中而生其正,任他刀鋸鼎鑊,都視為么魔試我,襄不動搖,我只收留義氣,聚而不散,凝而至堅?;鸷蛑链耍瑒t英雄之光氣亙萬年而不滅也。仙家入室臨爐,就要有此手段。
(九)
張子曰:人當親在,須要及時盡孝為佳,否則親容一去,因時追感,傷情有不可言者。今曰當秋山林中,有守制者聽吾道來:"又是秋商路滿林。碧云天外望親心。黃蘆白草霜中老,淚灑泉臺幾尺深!”試誦此詩,能弗慘然。
(十)
張子曰:人于孝道,務宜各盡天良,不能一樣,卻是一樣。同歸于"孝"字中乃可。欲免門閭之望,就宜歸家奉養,欲求顯揚之義,就宜矢志皇路;欲要保身為孝,就宜寡欲清心,徒托空談無益也。二三子顯揚未能,歸家時少,到不如寡欲清心,體曾、孟兩賢之訓為善也。若不清心寡欲,只是妄想名而名不成,妄想利而利不就,妄想一切而一切不可得,形神憔悴,父母之顏狀未衰,人子已有老憊之態,是欲言孝而孝亦不久,反令父母惟其疾之憂,多遠游之慮,不幸而人子一死,反添父母傷悲,反使父母埋葬。由此思之,孝在何處不將為畢世之罪人也乎吾道以清心寡欲為本,實屬保身之方,再加以色和顏順,身敬意誠,則于孝有得矣。
(十一)
張子曰:儒生作茂才后,多落處館一派。須知就館谷以奉養,亦儒家之方便門也。然孔、孟貽后人以詩書,原不教人漁利,至后世們有此修金之事,則即此物以奉親,正所謂小用小效者耳。然不可貪心無厭,為子孫作安閑之計,以詩書為利藪,乃不為圣賢之罪人也。
(十二)
張子曰:人欲盡忠孝,立大節,必先要清心養氣。若無真心真氣。必不能盡忠孝、立大節也。蓋忠孝者本乎真心,大節者原乎真氣。欲得真心真氣,又當以靜為主,乃能存得起真心,養得起真氣。
(十三)
張子曰:人要尋內快活,勿尋外快活??鬃又畼吩谄渲校瑑瓤旎钜?。若徒愿乎其外,是欲求外快活,而反生其煩惱也。
(十四)
張子曰:儒生家多得泄精癥者,雖緣心火不純,亦因徹夜談笑、永夜讀書,引丹田之氣盡縱于口角之間,致使精失其伴,遂有此泄精癥耳。善保身者,談笑宜少,讀書宜和。
(十五)
有一后生得慵軟之病,張子曰,汝宜趁此冬晴,運小石砌小塢,攜山鋤刪枯草,未餒則止。日日如此,悠游運動,若園丁然,則通身氣血活而不滯也。
(十六)
張子曰:豪杰之士,做好人,行好事,只求其心之所安,并不存借善邀福之念。明明上帝,亦只有福善禍淫之道,以待常人而不舉以待豪杰也。夫為善而得福,豪杰之所宜有,而非豪杰之所盡有。顧其轟轟烈烈,善作善為,以留于天壤,而千載不敝,其神食磬香于冥漠者,亦何莫非天之所以報豪杰也。吾觀古來忠臣孝子、義士仁人,天折忠難之間而慨然也,而恍然也。
(十七)
張子曰:讀書立品,儒者急務,而保身之道,足包立品于其中。保身著必去驕奢淫佚,掃蕩邪行,故保身可包立品也。夫保身之道,自曾子傳之,至孟子而光大其說。養心寡欲,持志守氣,此保身之圭臬也。而修真之道,即以此為正法門。但人心蒙蔽,聞保身而以為常談,聞修真而以為奇異。欲求修真悟道者,已難之矣。
(十八)
張子曰:一日無孔.孟之學,天下無好人;一日無莊、老之學,英雄無退步。
(十九)
王居士云以茹素為除葷,張子曰,葷與素不同也。道家戒五葷,方書謂蔥、韭,薤、蒜、蕓苔,此五者辛臭敬氣,故字從"州"、"軍。,猶言草中之兵,并主克伐者也。養氣者忌之。釋家重茹索,以其戒殺放生,故凡畜類之肉,皆屏而不食。世人以朔、望等日茹素,而平時仍嗜肥甘,素猶不素也。吾為茹索除葷者計,曰善口不如善心,體君子遠皰之訓可也。養氣即能養腹,遵至人臭味之戒可也。
(二十)
張子謂忍辱、受辱二道士曰:凡人外營亦必內營,內修醇厚,外福亦加。忙中偷得一分閑,即得一分調養;靜里讀得一日書,即得一日好處。若只向外邊奔馳,則刊落本原,愈見其薄矣。
(二十一)
張子謂卓庵曰: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溺?;鸩煌鉄桑責o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必無精泄之患,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沖,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精神交凝,結為胎息,可以卻病,可以延年。
(二十二)
三月三日:山中諸子浴乎錦水之湄,風乎青林之下,聽子歸啼,忽有木葉墜地,折疊如函,啟視之,則有如魚子蘭者封裹其內。問之土人,曰:杜宇珠也。問有何用曰:弗知也。話張子戴笠逍遙而來,與二三子言曰:汝欲知杜宇珠之故乎蜀王入山之后,蜀人思之,故王命子歸賜蜀民以珠。子歸者,蜀王之鳥使,原名謝豹。王日,"子歸吾國,慰我人民。"故謝豹又名謝報,杜宇命之報謝云。其珠或赤或黃,或青或紫,五色無定。可辟人家鬼祟。遇鬼祟者,暗舉此珠投之即散,但不可令人知覺,默念:"蜀王蜀王,珠光珠光,投鬼鬼去,殺鬼鬼亡,我持靈珠,作作生芒,無陰不盡,陰盡回陽,吾奉九天元師命,急急如律令敕。"又云以珠之多少,卜年之豐歉甚靈。
(二十三)
張子曰:人當靜養身體,素位而行,隨遇而安,則心性和平,神氣沖淡。
(二十四)
張子謂受辱曰:汝教小子須嚴約束,否則性氣一壞,長大來汝又恨他,是自愛之而自棄之也。
(二十五)
張子偕云石、卓庵輩,冬寒時節,走亂山中,遇見鬼語啾啾。問之土神,則皆人之祖靈父魄。陰森肅殺,墳墓蕭條,棺槨頹壞,衣冠骸體俱受寒侵,憐之者能無骨悚心酸此古人所以有省墓送寒衣之事也。
(二十六)
張子謂山中人曰:夏日宜早起用功,日出后覓微涼處收心靜坐,切勿向日中大熱時去睡,睡而不昏猶可,睡而昏者,精液化汗而出,可惜可惜。
(二十七)
張子曰:吾昨游兩界山,見有老嫗坐崖而笑,笑已又哭,心異為妖狐,既而落崖而斃。趨前視之。己為雷擊,蓋千年貍妖也。吾不知其何為,詢之火車靈官,云曾食人,故擊之耳。夫兩界山當青天白日之地,尚有此物,況深僻荒山哉!
(二十八)
張子喟然曰:世人朝夕奔波,總云不得已,其實有何不得已,惟心中有不得已,故常言不得已耳。且今不得已,而將來必已,老矣死矣,此之謂已,何不得已之有哉!諸子有明哲知幾者,從此已之。
(二十九)
張子謂調理勞瘵者曰:夫人治病要心靜,要心平,要心緩,不可希圖速效。服藥不加病,即足速效。然后一日微好,二日微好,三日漸好,雖屬遲緩,比那逐日添病、轉眼即亡者,又不啻有天淵之隔。
(三十)
張子游岳云之上,止吟風之館,而與諸生言曰:今日山清人靜,心遠地偏,洵是難得風景,諸于各賦新詩,再命涵虛子一彈再鼓,以助吟興,不亦樂乎人即不能鼓琴,亦須善學聽琴,以消其一切氵宛氵宛濁濁之私欲,糊糊涂涂之妄想。靜聽琴聲,如游太古,聲籟俱沉,曠然遐思,超然絕俗,泠然善,悠然深,如我亦在鼓琴之間,忘乎塵事,與虞、周相遇,與孔、孟相見,伯牙、子期又其后焉,乃為上等幽人,否則俗人耳、淺人耳,何足共居!吾極愛此金秋之氣,至清至肅,安得攜一壺酒、一張琴、一枝笛,登陟乎高峰之頂,笑玩大地山河,煙澇澇,云淡淡,看日暖暖之村墟,波渺渺之長川。彼時笛聲起乎林梢,琴聲發乎石上,酒氣通乎紅泉碧嶂之間,山禽自鳴,空翠灑落,真快事也。不知諸子亦有此興趣否
(三十一)
張子謂老年道士曰:汝輩到今日年紀,須要死心踏地做功夫,俗事以"奠管他"三字為主,則萬念冰消。凡人身中皆有竅,竅中皆有生氣,若無生氣,安能保護形軀只是有氣發生而人不知靜察耳。今為汝說八句閑話,以當暮鼓晨鐘。人要懂點竅,知點幾,留點神,下點氣,你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此是無心之談,即是汝等當用心學問。定為心,靜為神,雖有竅而心不定于其中,何從知幾乎
(三十二)
張子謂山居道流曰:回翁招人向道,其中有無限婆心。在人固恐難成,此千古學問之同病,然而沖天有志,道亦不阻英雄也。人怕軟弱不振,若打起精神,祖師亦必默助。
(三十三)
張子謂山中隱者曰:人在山中稱隱,須要知山林之樂。夫山林之樂,又不在乎山林也,在有以樂乎山林者,而后山林助其樂。與山林相安于空空靜靜、幽幽雅雅、淡淡恬恬之中,此之謂能樂山林之樂者也。
(三十四)
張子曰:人要立刻能閑,乃為高手。若云且慢,待我屏擋數日,然后來緩緩尋究,此便是庸夫口角,愚人心腸。
(三十五)
張子謂圓陽子曰:子能割恩愛,撤紅塵,今日可定汝終身矣。以后平平蕩蕩,永無危險,人生至此樂哉!好天氣,好山水,好亭臺,好朋友,好風景,從今日起,從今日受,從今日領悟可也。
(三十六)
張子曰:仙家地理,須合丹道同悟。即如圓陽子怡云山莊,住宅一區,坐落在兩山之間,不吞不吐,若開若闔,用倚粘之法,結平安之宅,真乃黃庭下、關元上之大中極也。此等天機,何人知道
(三十七)
張子曰:山靜恰宜談至道,心清惟愛熱名香,此當前妙景也。吾偶拈此二語,圓陽為我續之。
(三十八)
張子謂道流曰:人要在家出家,在塵出塵,在事不留事,在物不戀物,方是道家種子。不必拘于無事,亦不泥于想事也。
(三十九)
張子戴涼葉斗篷,逍遙云外。一日聞踏歌之聲自煙中來,諸生聽之,蓋傷大道之難傳,黃冠之徒混日月也。其歌云:"光陰快快,學道遲遲。流水空山,獨步尋思。只怕眼前光景,霎時間喉中氣斷,夢夢無知。生前夢夢無知,醒來后尚有那走肉行尸。怕只怕無常到了,骨冷堪悲。那會兒劫劫輪回,全然不曉得雨打花枝。"
(四十)
張子以韓仙漁鼓,按節傳情,唱《塵海蒼涼之曲》曰:"飛龍子,在天游。開口不離忠孝,往來盡是瀛洲。欲傳道,把人求,嘆因緣處處不偶,嘆人生幾個回頭。風前燭,水上舟,容易熄。往下流。勢利家園誰個久兒孫交好盡成仇轉眼便落無常手,荒煙蔓草埋髑髏。樵人伐木往來走,牧童磨壞碑石頭。問野人此是誰家墓道,幾句不知不知,鬼淚啾啾。噫嘻乎!騎鶴仙人歸去休。"
(四十一)
張子出清微天界,入淡遠山中,弟子數人,烹泉款洽。先生曰:呈今以《混元仙曲》戲贈圓陽,眾生為我歌之,添作林泉佳話也。是時李山樵敲喚龜之竹,楊屆士椎招風之琴,劉野人按行云之板,遂為先生唱曰:"圓陽道士真游戲,訪道拋官如敝屣。八年失偶夢孤棲,夜涼鐵枕寒鴛被??慈蓊伆琢索陧?,論年華猶馀生意。我勸你,早覓黃婆,娶個嬌妻。男下女顛倒坎離,雄做雌調和神氣。天臺仙子的溫柔婿,張果老兒的美麗妻。美麗妻,溫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眉齊。渾渾淪淪,那時才見你真心;恍恍惚惚,那時才見你真意。這道情是你的初步仙梯。笑呵呵傳與你,三豐道人走筆題。"曲終,見亭前月白,樓外天青,環坐石壇,相視而笑。
除我之外
商渺從十八歲開始跟著盛聿,她自信滿滿,總以為自己在他心里是不一樣的。直到后來,盛聿帶回來一個姑娘,又軟又嬌,像極了那年的她。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睹鞒切┦聝骸窞槲覀兘庾x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