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雜記

烏棘,土語大樹林也。南去寧古百余里,東西去寧古數(shù)十里,縱橫不知盡處。其中多山神野鬼,過者掛巾帶衣物紙錢于樹枝上,以乞神佑,見者莫敢取,或褻嫚?wèi)蛑o,往往得大病不起。夏日常雨,冬日常雪,四時(shí)晦冥,出林則睛明如故。杉松合抱,大材不可勝用,居人梁棟槽桶,皆于此取足,甚便之。

虎,夏伏冬出,陰類也。出則近村舍,食人犬豕。噬人則受命于山神,不當(dāng)食,雖相遇,不害。噬一人則耳為一缺。攫人不過三躍,遂力盡,土人刺虎者,避其躍,輒掩取之。有神樹,以爪抓樹皮,系其祭神處,人若砍其樹,虎必殺之,雖遠(yuǎn)匿不能避。人被虎逐,臥地,首向北則舍之。獸首向北者,亦不食。所食獸余肉,人不敢取食,食則必尋其人噬之,若以其余肉飼貓,虎更恨之,必食其人,雖一二年,千百里,亦必報(bào)之。

鹿,凡山皆有,若千百成群,三二年乃一至,不知從何來。一群之中,必有一大鹿長角者在前,搖尾引之。因群鹿俱隨,兵土圍獵,每一日即可得數(shù)百,所謂囗囗是也。烏棘有駝鹿,土人名曰康達(dá)里,其角堅(jiān)自如玉,中有黑囗,射者用以貫指,甚貴重。

熊有二種,一緣木,一山棲。緣木者,冬蜇枯木中,山棲者入石穴。其雄有力者,敢與虎斗。其威在掌中,熊心下有白如鏡面,捕之者,槍箭必中其白,乃斃。其傷人以掌,人為所困,則以舌舐之,骨肉俱爛。

黑筋部落有狗,能駕車行冰上,名為扒犁,日行五百里。車上以鐵筍貫之,欲止則插入冰中,車不能囗,不然,狗性佻急,不能止也。

蒙古之地有雕狗。雕孕三卵,則有一狗。囗囗囗(時(shí)),蒙古人竊而視之,若有三卵,計(jì)其將出,守之,出則囗其狗囗之,不然,則雕食之矣。狗長成,逐獸如飛,一狗值數(shù)百金,其狗孳種,皆值數(shù)十金。

蒙古之北百里,有大獸,如象如駝,頭有一角,人不能捕。其來十?dāng)?shù)為群,土人名為薄荷木爾囗,不知何獸也。

蒙古囗(極)北之地,有部落,名為無頭國。其口耳鼻,皆在胸前。其地極冷,能蜇不饑,口中有冰球,若為人取去便死,候春時(shí)球消,乃起行。

魚有折羅,其大數(shù)十斤。又有打不害,肉最美,魚子大如梧桐子。

螻蛄影(囗)如兩蟹相連,后尾如蝦頭,亦相類。味美可食。

鳥有囗(飛)囗(籠),大如鴿,自朔至望,其飛漸高,自望至晦,其飛漸低,二十八、九,乘騎可逐得之。今以祭。

魚皮部落,食魚為生,不種五谷,以魚皮為衣,暖如牛皮。囗入寧古,歲給布廩,其苦之,多有逃去者。亦畏法,自相拘捕。

東北有部落,以雕翎苫房,可避風(fēng)雨。

柳河多怪石,質(zhì)堅(jiān)黑如點(diǎn)漆,上起花文,如雕刻狀,置盆水中,足為清玩。

貂鼠出烏棘山中,穴居。取之者,雪地看其蹤跡,跟尋得其巢穴,或用弓弩,或用木夾,潛置行處,以火熏之,中機(jī)而囗。冬皮毛長而蒼,秋皮毛短而軟,其黑色者,囗沈陽貨者,多用熏染而價(jià)倍烏棘。魚皮、黑觔等部落往來交市甚多。烏棘等不用銀錢,易之者以布帑、囗(鐵)器、羊皮等物。

人參出寧古及烏喇遠(yuǎn)山中,生松樹之下,紅紫花,一層五葉,層多為老參,略似人形者有神。采之者不言而取,一叢可得數(shù)十枝,若喧言有參,則握之不見。極大者一根重可七、八兩,其價(jià)值無算,服之長年。烏喇出參膏,乃苗葉所熬成,非參蘆也。

邏車一種,近為邊患。其國與西洋相鄰,碧眼黃發(fā),善用火槍,酣戰(zhàn)不用衣甲,去此二三萬里。其來也由海船,入黑筋,魚皮部落,掠其貂皮,夷人苦之,然不敢與抗,聞其至則懸貂樹上潛避,以待其取。然每每受其擄掠。近日寧古練水師,深入海上,乃殺其黨,得其乘舟及哆羅羢畫像、鳥槍、羅經(jīng)、定南針之類,種種機(jī)巧,大約出自西洋,非中國所有。

每冬杪,官遣高麗馱鹽一次。京差通事二人,寧古章京領(lǐng)之同往。官給米料,行有程限,鹽有斤兩,夾帶私貨則高麗紙、細(xì)麻布、銅、鐵,鍋、斧、牛,馬之類。海物有比目魚,大烏魚、海帶。

烏喇去寧古六百里,江中造戰(zhàn)船,練水兵,盡選寧古之健兒充之。每一人幫丁一名,多至七八百名。人煙湊聚,去沈陽稍近,商貨流通,近改驛道,移滿漢章京各二人鎮(zhèn)守,遂為寧古重地。有大烏喇者,每遇陰雨,多聞鬼哭,若鐵冶造作,則中夜狂沸,鐵馬金戈之聲,如萬騎奔騰,蓋舊系滅國古戰(zhàn)場(chǎng)也。

胡珠,寧古及烏喇各河蚌中俱有之,但多在深淵,非沒入水中,不能取,且千百中,乃一得。其蚌不論大小,色潤而澤,即小如卵者,亦藏之。其水亦必秀媚,異于常水。

楛矢,周時(shí)肅慎所貢,系千年榆椴木沉江底者所化,今江河中尚有之,烏喇人名杌烏(囗)黑,取以為磨刀石,一半是石,一半是木,堅(jiān)如金鋼,用為箭鏃,極利。

俗尚鬼。有疾必跳神祈禳,名曰插馬,頭戴鐵馬,衣彩衣,腰圍鈴鐺,手搖扇鼓,跳躍轉(zhuǎn)折,神來則囗吞火,胸穿箭,足履刀刃,全不畏怯,疾亦每每得愈。烏喇插馬,虎頭熊皮,其形更怪。又家中頂神,以綢帛細(xì)條,扎如佛手狀,名曰祖宗,凡歲時(shí)薦新,必跳神祭之,有好事則還愿。所用豬鵝粘膏,任來往者啖食,但不許帶出。

又,蒙古人祭星禳災(zāi),燃燈念咒。囗一風(fēng)俗(下面不知是否缺字囗)殉葬,主人死,有妻妾愿從者,關(guān)白宮府,為給衣衾。親戚涕泣,具酒餌相別。至期投繯自縊,并無難色,死則同棺火化。

山蒜,比胡蒜更大,根如雞卵,葉闊寸余,出于烏棘林中,味比胡蒜甘而辛,食品之佳者。

有香草,氣如薄荷,葉稍小而尖,可生食,可作調(diào)料。

白蛉,狀如飛塵,夏月,黎明則出,人逢之,面腫發(fā)癢,日出則隱伏不見,至晚復(fù)出。耕田及行人,甚苦之。畏煙火,故城中、屯中無之。

土人以蒼耳飼豬,以野瞿飼鵝,甚肥壯。

水上有小白鵝。秋后乃出,出十八日則霜落,土人晚田畏霜,每指此為驗(yàn),不爽。

雕有水雕、沙雕二種。其翎以水雕為勝。多棲在山中高樹,數(shù)十成群。取之者遍結(jié)繩,套于樹上,待其棲定,驚之使亂飛,系其足則取之,非從射而得也。

捕魚以石,橫截水中,留水口,以柳條織如斗樣,下急湍中,名曰亮子。魚來流入其中,不能回轉(zhuǎn),盡取之。若捕大魚,則在水坑中,用網(wǎng)數(shù)面四圍,盡絕其流,滿載而歸。若網(wǎng)止一面,則用牛骨系繩上,沉水,二人牽之,遠(yuǎn)遠(yuǎn)而來;至網(wǎng)則舉網(wǎng)。魚畏白骨,盡竄入網(wǎng)矣。

鐵角山,雀之最小者,紅頂黃嘴,聲甚嬌好,冬

來春去,來則千百成群。結(jié)滾籠如輪轉(zhuǎn),系谷穗于上,

以一雀誘之,則墮入籠中,日得百十。燒炙以食,味甚美脆。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昌图县| 璧山县| 宝坻区| 迁西县| 孟村| 贺兰县| 九龙城区| 怀柔区| 高安市| 芜湖县| 景东| 永平县| 凯里市| 清镇市| 淮安市| 巴楚县| 丘北县| 永康市| 滨海县| 大足县| 易门县| 铜陵市| 宁明县| 望都县| 文山县| 福建省| 怀化市| 南华县| 凉山| 云南省| 巴林右旗| 乌苏市| 浙江省| 高尔夫| 遵化市| 湾仔区| 西贡区| 斗六市| 那坡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