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西游記傳
  • 楊致和
  • 16642字
  • 2015-12-23 11:46:29

孫悟空收妖救師

卻說那五十個敗殘小妖報道:“虎先鋒被那毛面和尚打死,拖在門口罵戰。”老妖聞言道:“這廝無知,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反打死我先鋒。”急披掛出門,高叫:“那個是孫行者?”大圣道:“你外公在此。你好生送我師父出來,饒過你殘生!”老妖不聽,大戰數合。行者遂賣個身外手段,摘一把毫毛,變有百十個行者,圍住老妖在垓心。那老妖亦賣一手段,把口望巽地一吸,遂吹一口氣,忽然黃風大作,從地下刮起。此風真個利害,把大圣那小行者吹在空中,似紡車兒亂轉。大圣只得收上毫毛,又被那老妖劈大圣眼上一吹,兩眼刮得緊閉不開,因此敗陣走轉。

那豬八戒見黃風大作,日月無光,亦不敢動身,正在憂慮,忽見大圣回轉,迎道:“哥哥,好大風呵!陣勢、師父何如?”行者搖手道:“利害,利害!老孫與他戰到二三十合,兩下賣弄手段,被他吹得兩眼緊閉,敗陣跑轉。”八戒道:“這等,怎么救得師父?”行者道:“師父且等再處,急要尋個眼科先生醫眼。”八戒說:“這山坡中那有郎中?況天色又晚,且要投宿。”

二人收拾行李,上到大路,見那山坡下有一莊家,內有一老者。二人進去借宿,與老者見禮,備言前事。又有蒼頭進獻茶飯,開畢鋪蓋。行者問:“老丈,貴處敢有賣眼藥的么?”老者道:“這賤地無郎中,只老夫自己有些點花丸子膏,把與你點點看。”遂取玉簪與行者點上,然后二人就寢。睡至五更,行者抹臉睜眼,道:“果然好藥,比往日更光些。”八戒亦開眼,看不見房屋。二人驚得轱轆爬起,見行李與馬都在樹下,又見樹上有四句字云:生(莊)居非是俗人居,護法伽藍點化廬。妙藥與君醫眼痛,盡心降妖莫躊躇。

行者看完,道:“這伙野神,自換了龍馬,一向不曾點他,他反來弄虛頭!”八戒道:“哥哥,不要扯架子,他怎么伏你點?”行者道:“這護法伽藍、六丁六甲、五方揭謗、四值功曹,皆奉菩薩法旨,暗保師父。自有了你,再不曾用他,故未點究。”言未畢,又見一老者問曰:“二長老何往?”行者道:“往黃風洞收妖。”老者道:“那妖精甚利害,諸神不怕,只怕靈吉菩薩。”行者問:“這菩薩在何處?”老者道:“在南直崗上,此去二千里,有一山,名小須彌山,乃是菩薩講經院。”用手指其去路。行者與八戒看路,那老者化作清風而去。只見遺下一柬帖,上有四句詩云:

上覆齊天大圣聽,老人乃是李長庚。

須彌山有飛龍杖,靈吉當年受佛兵。

二人看罷,知是太白金星點化。遂令八戒仍看行李,一斗打至靈吉菩薩院中。與菩薩禮畢,將上項事細陳一番。靈吉聞言,取過飛龍杖,與大圣駕云,遂至黃風洞口。靈吉道:“那妖怕我。我只在云端坐定,你誘他交戰,我好將施力。”行者依言,引出老妖交戰。那老妖正在吸氣,被靈吉將飛龍杖丟下,不知念了甚么咒,變做一條金龍,將老妖抓住。妖現真形,卻是一個黃尾貂鼠。行者舉棒來打。被靈吉救住,道:“勿傷他命。他是靈山腳下得道的鼠。只因為偷吃琉璃盞內清油,怕金剛拿倒,故此走了成精,如來見他不該死,著我轄押在此。我還要帶他解見如來,正明今日之罪孽。”行者聞言,謝了靈吉。

須臾,到林坡中叫八戒牽馬挑擔,進洞救援師父。二人去到洞中,把那一伙小妖盡皆打死,往后園去救師父。師父道:“你二人怎么捉得妖精?”行者將上項說了一遍,師父謝之不盡。他兄弟把他洞中齋飯吃了,師徒一齊出洞。不知向后何如,且聽下回分解。詩曰:

老妖黃風甚非常,行者英雄不敢當。

若非靈吉相降伏,難免三藏一命亡。

唐僧收伏沙悟凈

唐僧過了八百里黃風嶺,正好跑路。忽見一道大水,浪涌波高。三藏忙喚徒弟道:“此大水滔天,又無船只,怎么過得?”言未畢,又見岸邊有石碑,橫篆三字:“流沙河”。且有四句云:

八百流沙河,三千弱水深;

鵝毛飄不起,蘆花徹底沉。

師徒正在看碑,河中間潑辣的鉆出個丑惡妖怪,打一旋風,跳上岸來。行者慌忙抱住師父,八戒丟下擔子,執起鐵鈀,與妖戰經數十合,不分勝負。行者忍手不住,走近前一棒,那妖躲過,鉆入水去。八戒惱得亂跳,道:“哥哥,誰叫你來,那妖險著我手,反被你逐去!”行者道:“賢弟莫惱。我這數日不曾弄棍,就忍不住這些輕薄。”三藏道:“二人休說閑話。但此水既不浮舟,必竟要尋個淺處,方可過得。此處又無人問,還要問此妖,方知深淺。”八戒道:“哥哥,你既喜弄棒,這次讓你去。”行者道:“賢弟,岸上的讓我戰,水里的讓你戰罷。你去時可敗不可勝,引他上岸,待老孫好一同拿倒問路。”八戒道:“我去引他,你好生看師父。”言罷,跳入河中,分開水路,徑去尋妖。

那妖聽得水響,挺杖來戰。二人水底戰起,戰出水面。八戒佯作假敗,望東岸逃出。那妖趕將近岸,又被行者一棍,妖又入河。八戒嚷道:“你再忍一棍,可不到手!”行者道:“賢弟莫嚷,還要你去。”八戒再去引他。那妖只在水中,再不上岸。行者道:“八戒弟,你在此看守師父,待我去見觀音菩薩求救。”八戒道:“這等,你須急去急來。”行者即縱一斗,直到菩薩座前,將前事啟上,道:“得了豬悟能,又過了黃風洞,今至流沙河,被妖阻絕,不能渡河。因此特來求濟。”菩薩道:“你這猴子,又不說出保唐僧的話來。那妖被我勸他善信,取名沙悟凈,已曾指教他保護取經人往西天。你說出原因,他自歸順。”行者道:“他在水里,如何得他歸順?”菩薩聞言,在袖中取出一個紅葫蘆,叫惠岸領受,同孫悟空到流沙河邊,叫悟凈歸順唐僧后,叫他取向日骷髏,按九宮布列,把葫蘆放在當中,就是法船一只,渡唐僧過河。

惠岸與悟空領了法旨,同到流沙。八戒望見惠岸來到,引師父同接。相見言,行者備以沙悟凈原因說與三藏知道。三藏聞言,對惠岸極言感謝。惠岸即向河邊,高叫:“沙悟凈!”那妖聽得叫法名,慌忙出水來看,見是惠岸,笑盈盈相迎。惠岸以唐僧師徒說與他聽,遂帶他拜見唐僧,謝過前罪。唐僧取過法刀,與他削發受戒。悟凈拜了師父,序了兄弟。惠岸取出葫蘆,放于中間,叫悟凈取下骷髏,放于九宮,變做一只法船,渡過流沙。師徒俱已上岸,惠岸收起葫蘆,駕祥云而去。骷髏化作九股英(陰)風,寂然不見。三藏見惠岸登云,骷髏解化,乃望空中深深拜謝。正是:

木吒徑回東洋海,三藏上馬卻投西。

悟凈從今遵佛教,師徒同心見阿彌。

豬八戒思淫被難

話表師徒四人跑路,天色將晚,遇有一間大屋。三藏道:“此處好借宿。”叫行者去探問。行者知是神人點化,只不泄漏,徑進門去,高叫“借宿”。內有一婦人道:“何人擅入寡婦之門?”行者道:“小僧是大唐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同伴四人,至此天晚,特告老菩薩借宿一宵。”那婦人笑語相迎,道:“那三位在那里?可去請來。”行者高叫:“師父進來。”那三藏與八戒、沙僧一齊而入。

只見婦人出廳迎接,真個生得美貌,勝如月里嫦娥。八戒一見,兩眼偷脧。婦人近前,一一見禮已畢,請各敘坐,厚獻香茶,復整齋筵。三藏因承敬意,問:“老菩薩,夫君何往,高姓貴名,此處叫甚地方?”婦人道:“此間乃西牛賀洲之地,小婦人丈夫姓莫名有,家資頗厚,奈無子嗣,止生三女。不幸夫君又喪,小婦居喪,母女四人并無男人倚靠。長老肯發慈悲心,替我照管家產,娘女肯招四位,不知尊意如何?”三藏聞言,推聾不答。那婦人再三炫售,三藏只是不聽。八戒在傍,欲心觖觖不已,在那椅子上坐,好似針刺屁股一般,左擦右捱,忍不住走上前,扯了師父一把,道:“師父,這娘子生得十分美貌,你怎么徉徉不睬?真是好歹(呆)!何不將差就錯,權得一時快活。”被三藏咄喝一聲,喝退八戒,道:“出家人不以富貴動心,美色豈足介意?”那婦人聞言大怒,道:“你既不從,你手下人也招不得一個,好生無理!急出吾門,不容歇宿。”三藏見他發怒,只得勉強對悟空說道:“你莫若在這里也罷。”行者道:“我從小不曉得干那般事,就讓八戒在這里罷。”八戒道:“哥哥,不要耍我,你大家都有操守。”行者又說:“悟凈,你在這里罷。”悟凈道:“小弟受戒,不干這事。”婦人見眾人推辭,轉身進去,把門緊閉。

八戒欲心未遂,只管埋怨,說:“師父不會干事,縱不順從,也權時謊他,拐些茶飯吃了,落得一夜好睡。似這等閉門不聽,怎生區處?”三藏道:“寧可清凈,不可糊涂,就在階前站立也罷。”八戒陡生一計,道:“師父,我和你眾人捱這一晚,也不打緊,只是這馬明日要跑路。哥哥、兄弟,你二人看顧師父,我去放放馬來。”那呆子急忙忙的解了韁繩,牽起馬去。行者知他心中之事,道:“沙僧,你伴著師父,我去看他甚么勾當?”搖身一變,變做一個蜻蜓,隨著八戒。只見那呆子且不去放馬,走至后門,見婦人與三個女兒在后門閑望。女兒見八戒來,閃身進去。那婦人問:“小長老,那里去?”這呆子放下韁繩,深深唱喏,道:“我特來看你。”婦人知他意思,說:“你師父不從,我就把女兒招你。”八戒道:“恐令愛嫌我粗糙。只是我甚會治家,又會佃田。”婦人說:“你既會管家,我對小女說:一定贅你。你進前廳等候,就叫小女出來成親。”行者聽訖,轉翅飛到前門,現出本相,先見唐僧,把八戒事說了一遍,道:“八戒轉來,師父莫做聲,隨我耍他一耍。”三藏說道:“憑你。”

少時間,見八戒把馬拴下。三藏道:“你馬放得飽么?”八戒道:“無甚好草,沒處放馬。”行者道:“沒處放馬,可有處牽馬么?”八戒聞言,知是走了消息,垂頭扭頸,努嘴皺眉,半晌不言。只見那婦人開門請進,引三個女兒出來成親。行者說:“我眾人議定,姓豬的作婿。今日是個天恩上吉,就此成親。”行者與沙僧叫八戒拜了師父,好去成親。八戒心中實愛,只是口里徉說:“做不得,做不得。”行者道:“你這呆子,在后門不知叫了多少娘來,才得親事完就。何不快快應承,攜帶我等吃些酒罷。”行者扯住八戒,沙僧扯住婦人,捉八戒拜了岳母。這呆子拜畢,腳趑趑的要望房里去走。那婦人即叫家里設酒,款待三位,說:“列位緩飲,我領舍婿進去。”

八戒進房,急欲就寢。那婦人道:“我三女推遜,實難憑許。莫若你把手帕遮面,由你拿到就是。”八戒遮了面目,雙手連拿,左拿得一下柱頭,右拿得一下粉壁,道:“岳母,你這里面亂紛紛的,那里去拿?”那婦人揭起手帕,道:“這三條汗巾,憑你拿一條縛在腰上,叫三女來認是誰的,就是那個成就。”八戒就把三條一齊拿起,原來是三條繩索,把呆子縛得緊緊的,遂跌倒在地,疼痛難禁。那些婦人俱已散去。

卻說三藏、行者、沙僧一覺睡醒,睜眼觀看,那有高樓大廈,卻在松坡中睡。三眾知是觀音點化,合掌拜謝,收拾又行。只聽得山中八戒叫:“繃殺我也!望師父救一救,下次再不敢!”三藏聽得,著悟空去尋。不知在何處,且看下回分解。

從正修持須謹慎,掃除愛欲自歸真。

八戒無禪有凡意,被神縛綁在深林。

孫行者五莊觀內偷果

話表三人上嶺,只見那呆子綁在樹上,口叫痛苦難禁。行者向前放下。八戒遂拜過師父,道:“下次再不敢亂為。”謝了行者、沙僧。四人又行,倏至一嶺,景物非常。三藏道:“此山勝景,必有靈仙居住。”大家同去游玩一會不題。卻道萬壽山有一觀,名喚五莊觀,觀有一老仙,名號鎮元子。后園中栽有人參果,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子,三千年成熟,一萬年才結三十個果子,其形似三朝未滿的小孩兒。人若得聞其香,加壽三百六十歲,得吃一個,加壽四萬七千年。本山鎮元大仙因元始天尊請去講道,門下二徒,一名清風,一名明月,鎮元臨行吩咐二徒道:“我去后,不日有個故人唐三藏,他是金蟬子,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與他在金盆會上相識,今往西天取經,從此經過,你不可怠慢他,可摘人參果二枚獻他。但他有跟隨徒弟,你要仔細看顧,莫被他偷吃仙果。”二童一聞師言,謹領法命。

不數日,唐僧來到觀中,二童拱手接應,禮畢各坐。二童問曰:“老師莫非唐三藏?”唐僧答曰:“仙童因何知我賤名?”童子道:“我師名喚鎮元子,被元始天尊請去;曾吩咐弟子迎接老師,不知仙駕促臨,未得迎候。老師請坐,待弟子去取果子來獻。”言罷,二童子往后園,摘得二顆仙果,奉獻三藏。三藏一見,驚道:“這是出世孩兒,怎么吃得!”童子備言此果根由,三藏只是不吃。二童亦不能強,拿轉房內自食。

那行者兄弟在傍,真個思量,童子又不與他,三人意欲去偷,又怕師父。各設計脫身。行者曰:“我去掃凈寢房。”八戒曰:“我去炊些飯吃。”沙僧曰:“我去放馬。”三人脫了師父,走去后園中偷吃三個。八戒是個粗人,一口吞吃一個,還有不足之意,又叫行者去摘。行者走出園來,道:“你好不知足,他一萬年才結得三十果子,吃了三個也夠了,還要思量!”二童子正在提防此事,忽聽行者言語,慌忙去后園一看,果見去了三個。二童哭聲罵出。三藏道:“仙童因何?”童子道:“你這伙賊人,偷吃我果子!”三藏道:“你那果子獻我,我不吃,那個去偷?”童子道:“是你徒弟偷吃了。”三藏高叫:“徒弟俱來。”沙僧聽得叫:“二位哥哥,那事發作了。”行者道:“二弟向前,只是莫認。”三藏又叫,三人近前,佯做不知。三藏道:“我等出家人,不要吃暗昧食,吃了果子,就直說出來,陪他個禮罷,莫引他罵。”三人只是不認,那童子只管咒罵。行者惱得心焦,變一個假行者在法堂端坐,自己真身走入后園,使一個推山塞海之力,將人參樹拔倒,又轉入法堂。二童子說:“這和尚被我等辱罵,也不做聲,敢是錯數了。”再去后園一看,只見其樹倒了。童子驚得跌倒在地。這行者見童子后園去看,知其事必發,促起眾人急走。

那鎮元子大仙卻轉本觀,不見二童,只見后園門開,近前詢問,二童哭聲不止。大仙叫他起來,和顏問他樹倒之故。童子說:“師父去后,果有唐三藏來。我曾獻他二果,他再三不吃。我二人自己各吃一顆。不料他手下三個徒弟走去偷吃三個。我去法堂罵他,惱了他性,卻走進園去,拔倒此樹。”大仙問:“他師徒在那里?”童子道:“先在佛(法)堂。”大仙見佛(法)堂沒有,急忙趕去,只見他四眾在路傍打坐。大仙高叫:“唐三藏好無理!你縱容徒弟偷我果子,又縱他推倒我樹,是何主意!”三徒做賊心虧,不與大仙理說,各人掣出兇器,圍住大仙亂打。實不曾傷得一下大仙,反被大仙作法念咒,掀起法衣,將四眾一齊張起,跑轉觀中,叫徒弟綁在法堂,取過水磨金鞭來打。

三藏聞言,兩眼流淚。行者密語:“莫慌,待我做個解數。”摘下四根毫毛,變做四人形狀,他師徒真身又一徑跑去。走了一日一晚,行者恐打傷自己假體,收轉毫毛。那大仙只見四人無些蹤影,乃嘆曰:“這猴子曾鬧天宮,果是來得,但不可容縱他,免至日后脫大。且還要趕他轉來問罪。”復駕祥云趕上,又把法衣張起四眾,轉到觀中。叫徒弟取四匹綿布,將四人一齊殮起,重加密裹縫,燒起一鼎油鍋,要把四眾熬死。行者道:“我這幾時未曾得滾油洗澡,若承厚意,多賜些油。”口里是這等說,心里也怕熬死了師父,還要弄碎他鍋才可。

只見門外有一石獅子,做個解數,咬破舌尖,噴血一口,把石獅變一樣形象,仍舊綁縛。他自己縱在云端觀看。那大仙道:“先熬死行者,然后熬他三個。”叫徒弟抬他下鍋,三四個近前抬扛不起,說“這猴精真個結實”。叫起十數余人,把他扛下鍋去。那石獅果重,把油鍋打得粉碎。眾人驚看,見是一個石獅子。大仙又笑又惱,說:“他去了也罷,又弄碎我鍋!再架起油鍋,就把三藏來熬。”行者云頭聽得,慌忙走來道:“我拔倒你樹,與師父何干,還把我熬。我先前不曾放得屎,恐污壞你的油兒,今干干凈凈,正好下鍋。”大仙佯佯近前,一把扯住大圣。不知把他下鍋也不曾,且看后頭如何。詩曰:

五莊觀內一神仙,后園果品不輕傳。

行者不合偷他吃,引起仙童鬧聲喧。

惱發大圣兇狂性,推倒樹木走西天。

鎮元轉觀心煩惱,要把師徒心熬煎。

剛強果有剛強者,法大還有法大仙。

唐三藏逐去孫行者

卻說那鎮元大仙扯住行者,道:“你的本事,我也知到(道),但拿在我手,你也難走。好好還我樹來!”行者道:“你這老先生,真個小氣。只是要活樹,何難之有,無故討這等熱鬧。你放了我師父、兄弟,我還你樹來。”大仙道:“你若活得此樹,我就放你師父、兄弟,我還與你結為兄弟。”就把師徒三人放了。行者道:“鎮元老仙,你好生替我看顧師父,待我求個仙方就來。”話訖,遂縱一斗,直至落伽山觀音菩薩座前,參拜已畢。菩薩問:“唐僧行至何處?”行者道:“行至萬壽山。弟子不識鎮元大仙,毀傷了他的人參果樹,被他羈住,不能前進。”菩薩罵道:“你這潑猴,他那人參果乃開天辟地的靈根,鎮元子乃地仙之祖,你怎么毀傷他樹!”行者叩頭拜道:“弟子與他說過,只要醫好其樹,他就放我師徒前去。望菩薩發個慈悲,早救唐僧往西天。”菩薩道:“我凈瓶里的甘露,可活仙樹靈苗。我給些甘露與你,你把去放在地下,將樹扶起,自然茂盛。”行者得了甘露,回轉觀中,叫大仙、師父同進后園醫樹,將甘露放在樹下,一手扶起樹來,只見頓然茂麗,余果尚有。大仙甚喜,回轉法堂,復令童子去摘十顆來獻唐僧。復安排蔬酒,與行者結為兄弟。

次日天明,行不數里,又至一山。三藏肚中饑餓,叫行者去化齋糧。行者縱身去化。三藏下馬,坐在山中。真個高山有怪,峻嶺藏妖,頃刻間,一妖變做一個美貌婦人,手提一瓷罐,近前來試唐僧。三藏拱手,待以正禮。八戒欲火,就有思淫之意,只管自己與他絮絮叨叨。忽然行者到了,睜開火眼金睛一看,見是妖怪,掣起如意棒一打,那妖真身去了,只打死一個假尸在那里。三藏道:“你無故打傷人命,怎得開交?”行者道:“這是妖怪,有害師父之意,我故掣棒打死。”三藏不信,行者叫:“師父,你看他瓷罐內都是許多長尾巴的蛆。”

三藏半信半疑。八戒見那婦人生得美貌,不忿行者打死,卻攛唆師父道:“這女子被行者打死,他怕師父打罵,故變這障眼法瞞過師父。此女子豈是妖怪之理。”三藏被八戒一唆,念動咒語,把行者緊倒在地。行者忙叫:“痛殺我也!有話便說。”三藏道:“你平白打死人,還修甚么善果!你急回去。”行者道:“師父,你叫我回去,只怕你去西天不成。”三藏道:“我就去西天不成也罷,我只不要你在我身傍。”行者道:“師父,我雖兇狂,心甚慈善。我得你活命,未曾報得你恩,今叫我回去,實難割舍。”三藏聽他言語悲切,說:“這次饒你,下次再是這等,我就把咒連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著由你,只是我不打人就是。”

言未完,那妖又變一婆子來。八戒道:“師父,不好了!你看那一個婆子趕來,敢是先前那婦人的姑嫜?”行者定睛一看,又見是妖,又掣金棒一打。那妖又脫去真形,把假尸打死在路傍。三藏驚下馬來,把咒語連念。可憐行者忠心受罪,緊得兩眼垂出,忙叫:“師父饒命!”三藏道:“這等勸你為善,怎么只是打人!”行者道:“他是妖怪。”三藏罵道:“你這潑猴,妖怪就這等多!你只是回去,我懶和你講閑話。”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不打緊。只是我水簾洞中部下有四萬七千群妖,我當日衣冠何等巍然,今日削發修善,秉正沙門,跟你做個徒弟,把這金箍勒在頭上,那有面皮反故鄉。師父若果不要我,可憐我也跟了你這幾年,受盡多少苦楚,望垂半念惻隱,替我松去這箍,萬古千秋不敢忘恩。”三藏道:“菩薩只與我緊箍咒,并無松箍咒。”行者道:“師父既沒有松箍咒,萬乞海容,帶我事奉師父也罷!”三藏道:“我又饒你一次,再莫行兇。”言罷,伏侍師父上馬。

原來那妖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又變做一個老公公來到。八戒道:“師父,那個老兒敢怕是尋那婆子的。”行者嚷:“八戒,不要胡說,待老孫向前去看。”又見是妖,那時,行者想:將欲不打,恐他害了師父;將欲打他,又怕師父念咒。兩難之地,乃自語曰:“寧可我自己受痛,不可害了師父。”卻念動真語,驚得前后土神俱來聽令。行者道:“你這些野神,你縱此精害我師父三次,這次確要打死他,爾等替我圍住,休放走了!”神眾誰敢不聽他命,四邊圍住,被行者一棒打死,化做一堆骷髏,脊骨上一路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八戒傍邊唆嘴道:“師父,他怕老兒說出婆子等事,故打死他,變此模樣謊你。”三藏果聽八戒一唆,復念起咒來。痛倒行者在地,高叫:“師父饒命。有話快說!”三藏道:“你一連打死三人,兇性不改,急忙回去。”行者嘆曰:“咳,咳,咳!他分明是妖怪害你,我倒與你除妖,你反聽呆子〔讒〕言搬唆,屢次逐我。我今愿去,只是多了這箍兒,你明日有難,又來箍我。”三藏叫沙僧取紙筆,“寫了貶書與你,我再箍你來見我面,我就墮阿羅(鼻)地獄。”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要發誓,你有難,我還來救你。但此去非我本心,難當你這等趕逐,我去則去了,我心上十分痛楚。師父端坐,容弟子拜別。”深深拜了四拜,唐僧并不睬他。那行者淚垂喉硬,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你早晚伏侍師父。倘有妖精拿住師父,你說老孫是他大徒弟,使妖精不敢害他。”唐僧罵道:“你好大的英名,我倒要你遮蓋!”行者見他不肯回心,沒奈何才去。又囑咐八戒道:“你這個唆嘴的人,我把師父交付于你,你明日沒有師父還我,老孫實不饒你。”言罷,縱一斗,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真個是:

垂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過坡前草,兩腳登翻地上騰(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

頃刻之間不見影,須臾回至水簾邊。

唐三藏師徒被難

卻說行者離了三藏,回到水簾洞口。眾猴望見大圣回轉,星忙來接,迎入洞中,彼此各陳其情。復設大旗一面,上寫“齊天大圣”。重修花果山,復整水簾洞。一時洞中大小妖猴,復得逍遙自在不題。

卻說三藏過了白虎嶺,忽見一帶林垣,路甚崎嶇,三藏腹中饑餓,叫八戒去化齋飯,三藏與沙僧坐在草坡。那呆子去了十數余里,并未有一人家,且在草科中睡著。三藏等至天晚,還不見來,叫沙僧去尋他轉來,好去借宿。三藏獨坐煩悶,強頓精神,散步行走。只見那一邊有一座黃金寶塔,他想塔下必有寺觀,遂近前去看。不覺洞門口有小妖,看見他來,就把三藏拿進去,獻與黃袍老妖。那老妖問:“和尚那里來的,還有伴者幾個?”三藏不識其意,說:

“我是大唐僧人,往西天求經,還有徒弟二人。”老妖聞說,吩咐小妖:“把三藏拿在定魂樁上,待他徒弟同來,慢慢把來嚙味。”

且不言三藏逢災。卻說沙僧去尋八戒,只見睡在草坡。沙僧叫醒八戒,說:“哥哥化得好飯!師父說道,沒飯也罷,叫你轉去,趕早借宿。”二人轉至原處,只見行李與馬,不見師父。

沙僧道:“被你唆去大哥,現今被妖捉去師父,怎么好也!”八戒起身遍看,見南嶺下有黃金寶塔,道:“兄弟,不要埋怨。師父想被塔下僧人請去吃齋飯去了,我和你快來,去討些受用。”二人去至洞口,見綁倒師父。二人嚇得各取兇器,就與那老妖大戰,步入云端。那三藏在洞中悲啼。忽見一婦人近前道:“長者那里來的?”三藏道:“不消問得,你要吃就吃了罷,問我怎的。”那婦人道:“我不是吃人的。我是寶象國中國王第三公主,名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賞中秋,被這妖一陣風來,把我攝在此間,與他做了十三年夫妻。我家離此三百里路,杳無音信相通。不知長老從何而來,被他拿倒?”三藏道:“我是大唐人,往西天求經,閑步至此,被他捉獲。”那婦人轉過笑臉,道:“你往西天,在我寶象國過。你與我帶一封家書,我叫他饒過你命。”三藏道:“這等,甚好,甚好!”那公主修書已完,付與三藏,逐厲聲高叫:“黃袍郎。”老妖聽得公主叫,星忙按落云頭,道:“渾家,有甚話說?”公主道:“我適才在羅幃睡著,夢見金甲神說道,這三個和尚,前世在閻君殿前保我做個人身,今世始得與你配合。看來是我你的恩人,莫若放他去罷。”老妖道:“既是如此,就放他去罷。終不然稀罕這三個人吃。”于是吩咐小妖,送三個和尚出山。

不日,路行三百,走到寶象國中,安歇金亭館驛,三藏進朝,先投唐王勘合文牒,然后呈上家書,詳道公主所言等事。國王聞言,遂開家書一看,惱得兩淚交流,即托三藏去收伏妖魔。三藏道:“貧僧無法,實不能降妖。我有二徒,神通廣大,或者他可收得。”國王即宣八戒、沙僧上殿,賜以御酒三杯,吩咐二人去收妖魔,救轉公主。

二人須臾駕云,去到洞口,叫老妖出洞來戰,說出要取公主一事。三人大戰數合,八戒戰他不過,叫沙僧抵住,“我去出個恭來。”一溜走去草科打睡。你說如何戰他不過?當初因唐僧在洞,有護法神助陣,今都在寶象國中保護唐僧去了,二人故戰他不過。八戒逃去,沙僧被老妖捉倒,綁入洞中。不知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行者方回水簾洞,三藏師徒復遭兇。

幸得公主行方便,唐僧脫卻虎牢籠。

寶象國王開書看,八戒沙僧復爭鋒。

呆子敗陣奔逃走,沙僧捉入寶塔中。

豬八戒請行者救師

卻說那怪把沙僧捆住,也不曾殺他。暗想公主來經一十三年,今陡然走出消息,必是唐僧去說。還要趕去到寶象國害了唐僧,然后殺他徒弟。遂變做一個青年子弟,去到寶象國中,進朝面見國王。

那國王與唐僧正坐敘,忽聞報說:三駙馬來到。舉頭見他生得伶俐,亦不敢疑他是妖。兩下行禮已畢,國王問:“賢婿成親多年,怎么今日才來見我?你當初因何配合小女,你家住何村,有甚姓名?”老妖叩頭道:“臣是城東碗子山坡月莊人家,離此三百里。自幼好習弓馬,打獵戲耍。因向日獵至深山,忽見一虎馱著一個女子,被臣兜弓一箭,射倒老虎,將女子帶轉莊上,茶水灌醒,因與臣配合。臣故感虎之恩,將虎放了。不知那虎變成一精,不日大唐有個取經唐僧被他吃了,又心生計,謀侵公主未遂。風聞變做假唐僧,在陛下這里搬說是非,公主故令我來拜見。”國王被他謊信,說道:“這里是唐僧么?”老妖說道:“這個正是十三年前的虎精。”道:“借過半盞凈水,臣就要他現出本相。”國王命官取水與駙馬。

那老妖接水,望唐僧一噴,遂變成一個老虎。驚得國王眾臣皆走,被將軍校尉一頓亂打,幸有伽藍等神擁護,才不曾打死。后被眾人將鐵索拘在鐵檻之中。國王傳旨,設宴銀安殿,請駙馬于銀安殿歇下,著美女十八個奉酒。老妖飲至三更,大笑一聲,現出本相,伸開簸箕大手,拿一個女子吃了一口。余皆驚散亂逃,躲在短墻檐下,夜深又不敢驚動國王。那老妖自斟自酌,吃一口人肉,又吃一杯酒。那銀安殿與金亭館相近,唐僧白馬在槽上吃草,聽得師父被難,又知妖精在銀安殿飲酒,一時思之道:“小龍,此時不救師父,功果完失(休矣)!”遂將身一跳,變做一個美色婦人,到妖怪面前道:“駙馬老爺爺,莫傷我命,我來奉唱。”老妖見唱了一首,說:“你會舞么?”小龍道:“會舞,只是沒有刀。”老妖取出鋼刀一把與他。小龍接刀,舞了上一下二左三右七,遂望老妖一刀。那妖躲過,拿起插燭的滿堂紅,大戰一場。小龍使個解和(數),飛刀一斬;被老妖接了刀,拿起滿堂紅打了后股一下。小龍跑走,復變白馬,在槽吃草。

不說小龍敗戰。卻說八戒草科中睡醒,知得沙僧被捉,且走轉金亭驛中,不見師父,只見白馬在槽,遍體出汗,后腿紅腫。八戒失驚道:“是甚人打壞師父的馬?”那馬忽然吐出人言,嚇得八戒跳走,被馬一口咬住衣服,道:“二哥,你莫怕。”八戒道:“賢弟今日說話,必有大不祥之事。”白馬備言師父與己被難之事,說:“你在草科打睡,遇難不救,汝非忠也。”八戒道:“非是我不忠。沙僧被捉,你又被打,我又戰他不過,師父又被他變了形相,不如大家散伙也罷。”白馬說:“二哥,你休言此事。你還去花果山請大師兄來,他還有降妖魔的法術。”八戒說:“賢弟,你就教我去請別人也罷了,若大師兄,他和我有些氣,怕他不聽我。”白馬說:“他去時還說來救師父,你厚放臉皮,還去請他來。”八戒聽罷,駕云直至水簾洞口,去請行者。不知他肯來否,且看下文分解。真是:

意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盡凋零。

黃婆傷損通分別,道義消疏怎得成。

孫悟空收妖救師

卻說那八戒進水簾洞,見禮已畢,說言師父被難,沙僧被捉,白馬被打,各事詳陳一遍。行者道:“我臨行時曾叮嚀你來,說若遇妖魔,就說出我的名字。怎么又不說?”八戒思量道:“請將不如激將,莫若承此激他。”道:“我不曾說你倒還好,只為說了你名字,他道正要拿行者來剝皮銼骨。”行者聽言,惱得心燒,縱斗云,與八戒立至那老妖洞口,把老妖兩個兒子一起拿了。公主來說,行者把好言安他,說:“我一定救轉你去,你莫疑慮。”言罷,放出沙僧。沙僧出洞,一面天生喜,滿腔盡皆春,極言感謝。行者道:“閑話休題,你二人且抱此兒子去見老妖,說老孫在此等戰。”

八戒、沙僧徑至銀安殿,見老妖酒還未醒,二人把兒子丟將下去,跌得成泥,道:“你這妖怪,我大哥孫行者在你洞中等戰。這是你的兒子,已被我等殺了。”老妖聞言大怒,星飛回轉洞口,見行者披掛等候。那妖怪舉寶刀分頭便砍,行者掣棒棍覿面相迎,戰經五六十合,被行者使一個高探馬的勢子,賣一個葉里偷桃的手段,望妖怪頭頂上一棒,打死那妖在地,化作一陣黑氣上天。行者抹開火眼金睛一看,知是上界奎木狼下界。又見洞口亦一溜青氣,知公主亦非凡女,乃被衣殿前的玉女,與奎木狼有夙緣,故配合一十二(三)年。

行者進轉洞,帶公主去到寶象國中。那國王甚是歡喜,道:“你師父在鐵檻中。”行者近前去看,眾人皆見是虎,惟行者見是師父,笑道:“師父,你嫌我行兇作惡,你會做出這等模樣?”言罷,將法棒一指,乃現出本相。定性睜睛,見是行者,道:“悟空,你從那里來也?”沙僧侍立左右,把前后詳陳一番,三藏謝之不盡。國王整治齋筵,酬謝師徒,宴罷又行。唐僧復得行者,師徒從今一心相投,共往西方。又見高山嵯峨,正在難行之處,忽見綠坡上有一樵夫,高叫:“西進長老,聽我一言。此山名喚平頂山,山有一洞,名喚連(蓮)花洞;洞有二妖,一名金角大王,一名銀角大王。聞說二妖打聽得甚么取經唐僧,元神完足,正要畫影圖形捉他生吃。你等若是取經者,行路須要仔細。他有五件寶貝,甚是利害,謹記,謹記!”言畢,忽然不見。行者睜開火眼金睛,望云端一看,見是日值功曹。遂縱云趕上,罵幾聲毛鬼:“你有話不直說,這等變化怎么!”功曹道:“大圣休惱,那妖甚是利害,須要提防。”行者聞言,叱退功曹,按落云頭道:“師父,此山精怪猖狂,弟子怕去,不如讓我回去也罷。”三藏道:“賢弟(徒),你休惱我昔日之言。還須你盡心保我。”行者道:“我本無不盡心,只愁寡不敵眾。”三藏道:“還有八戒、沙僧,悉由你調遣。”行者道:“這等,讓八戒向前打聽,沙僧在后保護師父。”

八戒正去打聽,只見銀角大王與群妖手拿一圖,畫有師徒形影。妖見八戒來到,見合圖中一相,就掣寶刀來殺,八戒舉釘耙架住。斗有二十回合,八戒被藤蘿絆倒,被群妖捉進洞去。不知八戒存亡吉兇,下文分解便見。正是:

頂山妖魔難收滅,萬種災生不易除。

八戒打消遇妖捉,不知性命果何如?

唐三藏師徒被妖捉

卻說那怪將八戒拿進洞去,金角說:“這豬精要他則甚,還要去拿唐僧。”銀角道:“也不要放他,把他浸在后園塘中,浸去皮毛,然后把來做。”眾小妖把八戒拋在水里不題。卻說唐僧三眾正在盼望八戒,那銀角與眾妖立在嶺上,見唐僧師徒來到,行者前走,沙僧后跟。銀角將手一指,唐僧在馬上打一寒噤。連指三指,就打三個寒噤。三藏愈加心怯,道:“徒弟,我打寒噤,必定是妖來。”行者聞言,掣起金棒,奮勇前進。那妖道:“果然好個大圣!若與他斗棒法,不能捉他師父,必竟要善善圖他。”遂搖身一變,變做一個年老道士,跌在路旁,高叫:“長老救命!”三藏驚問:“老先生因何?”那妖假說虛情,道:“我是山背清幽觀中,與徒弟在人家祈福回歸,不料被虎咬去徒弟,我又傷了左足,故不能行。”三藏道:“我讓馬你騎。”妖道:“我腳痛,跨不得馬。”三藏叫行者馱他。行者知是妖怪,說:“我若打他,師父又惱,不如馱他在后,緩緩擺布他。行者馱上肩,叫:“師父,前行些。”方才離遠了三四里路。

行者正欲害他,原來那妖就知到(道)了,遂念一咒,遣得須彌山壓來,大圣左臂承了。大圣毫不著意,又遣得峨眉山壓來,大圣右臂承了,又不為意。肩起兩山,忙趕師父。老妖也嚇得汗流,復念真語,又遣泰山劈頭壓住。大圣腳軟,壓得七孔流紅。妖見壓倒大圣,趕去擒拿三藏。沙僧擋住,大戰一場。那妖展開大手,把沙僧挾在左肋下,右手拿著三藏,腳尖兒鉤著行李,口咬著白馬,一陣風回到蓮花洞里。

金角見了大喜,說:“兄弟,你不曾拿得他有手段的行者來也,怕吃他師父。”銀角道:“哥哥不必憂慮,被我遣三座大山壓住,寸步也不能動,方才拿得唐僧。”金角道:“這等,造化,造化。只是那行者五行山也壓他不死,他若不死,還怕吃他師父不成。”銀角道:“我自有計。且把豬八戒撈上水來,吊在東梁,沙僧吊在西梁,唐僧吊在中間,白馬扣在槽上。叫精細鬼、伶俐蟲拿著紅葫蘆、玉凈瓶,徑至山頂,把二寶底朝天口朝地,叫一聲孫行者,他若應聲,就裝他里面,就貼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符封倒,他就一時三刻化成膿了。”且不說那小妖領寶。卻說大圣被壓,早驚動五方揭諦功曹,忙叫動本山土神,道:“你這野神,怎么把山借那妖壓住大圣,他明日出來,怎肯饒你。”土神恐懼,同揭諦遣開三山,放出大圣。行者跳將起來,掣起鐵棒來,道:“這野神,你倒不怕老孫,卻怕妖怪!”土神道:“那妖神通廣大,念動真語,拘我等在他洞里,輪次當值。”大圣聽言,正在感嘆,見那傍放出霞光,忙問土神:“他那邊什么放光?”土神道:“想是那怪差小妖拿出寶來降你。

行者又問他:“洞中常有甚人往來?”土神道:“他愛的是燒丹煉藥,喜的全真道人。”言未訖,見二小妖將近。行者叱退土神,搖身一變,變做個老真人。小妖一見,問:“老善土,何處到此?”行者道:“我是蓬萊山到此,尋個徒弟傳道。”小妖道:“傳我二人也罷。”行者問:“你二人何處?往那里去?”妖道:“我是蓮花洞。我家魔王拿得甚么唐僧,他有一徒弟,名行者,被山壓倒。我拿紅葫蘆、玉凈瓶去裝他。”行者問:“怎么裝得?”二妖備以銀角吩咐的言語,詳說與他聽,行者就起意謀他的。遂來腰上拔一根毫毛,仍變一葫蘆,道:“你的只裝得人,我的還裝得天。”二妖聽得,就肯把葫蘆、凈瓶來換,只叫:“師父,你裝與我看看,我肯把兩件和你對換。”行者卻低頭念咒,叫游神奏過玉帝,借天一裝,助我收妖。游神上奏玉帝,忽見哪吒奏道:“天怎么裝得?請玉帝降旨,到北天門問真武借他皂雕旗,閉了日月,當做裝了一般,助老孫收妖。”玉帝依奏,哪吒借了皂旗,在南天門外相助。游神急往大圣耳邊報知。道:“哪吒來助功。”行者仰面,見哪吒手執皂旗,乃道:“我裝天了。”妖道:“裝便裝,只管阿棉花屎。”行者念咒,將葫蘆拋起。哪吒遂把皂旗一展,霎時黑暗。小妖驚得忙叫:“師父,快放出天來,莫閉死我也。”行者復念真語。哪吒收了皂旗,日色重光。小妖就把二寶即換了假葫蘆。行者得了二寶,縱上云端,謝了哪吒不題。且在云端看小妖轉洞,不知怎么區處,且聽后面如何。

三藏八戒與沙僧,被妖捉獲實堪憐。

大圣壓在三山下,土神開山得脫生。

小妖拿寶來收伏,換得行者毛一根。

三藏果是金蟬子,感動哪吒閉了天。

孫行者收伏妖魔

卻說那兩個小妖見行者去了,笑盈盈說:“也把天來裝一裝看。”把假葫蘆望上一拋,行者在空中收轉毫毛,葫蘆不見。驚得二妖在草坡中東摸西摸,那里去尋。慌忙回轉洞中,正見二魔同坐飲酒。小妖哀告其事。妖魔知是行者拐去,道:“你這無用小妖,且在傍聽罪。”金角道:“二寶既被行者拐去,如何取得?”銀角道:“還有三樣寶貝:七星劍,芭蕉扇,幌金繩。這繩現在壓龍洞老母收下,就著巴山虎、倚海龍,去請老母來吃唐僧肉,帶幌金繩來拿行者。”

不覺行者把寶貝變小,放在耳朵,復變蒼蠅,在傍聽見。慌忙趕出洞去,掣起如意棒,打死龍、虎二妖,扯下一根毫毛。變一個巴山虎,自己變一個倚海龍,去至洞中,請得老妖。行至半路,仍把一棒打死,搜了幌金繩。又把毫毛一根,變做老妖,來蓮花洞口。眾妖接進,二魔近前叩頭,行者屈身挽起。那八戒在梁上,望見行者尾巴,叫:“師父莫慌,才來老妖是行者變的。”行者聽得,道:“孩兒請我來吃唐僧肉,我實不吃,只愛豬八戒的耳朵下酒。”八戒聽見,罵道:“遭瘟的,你要割我耳朵,我喊出你事來。”

只被八戒這句言語,走出風來。銀角掣起七星劍一砍,行者現出真形,兩個大戰一場。行者戰至中間,拿起玉凈瓶,大叫一聲“銀角妖”。這妖怒氣一應,被行者裝進去了,又得了七星劍。小妖慌忙報知金角,那金角掣起芭蕉扇趕來,行者且不接戰,見妖一到,拋起幌金繩,望老妖一套。不知老妖有個松繩咒,縛別人就緊,縛自己就寬,被老妖反把行者套倒。這妖(行)者先得二寶,被他變小,放進耳朵。七星劍不曾變得,被老妖拿轉寶劍,照光頭砍了十數刀,行者頭皮紅也不曾紅。老妖仍把吊起在梁,且進后堂飲酒。

八戒道:“哥哥,你吃我耳朵么?”行者道:“你莫笑,你還要我來救。”須臾,被他變小身子,溜將下來,拿了幌金繩。變一個假的吊在梁上,自己變做一小妖,到魔頭背后,偷了寶劍,忽礙動老妖,那老妖又掣芭蕉扇趕來。此時老妖怒氣滿胸,不理清濁,把扇望離宮一刮,烈火遍起,圍住行者在中。被行者把一根毫毛,變做一個假的在火中,自己走轉洞中。見有些小妖在洞中看守,行者掣棒一發打死。魔頭只說燒死行者,歡喜轉洞,只見尸橫滿地,驚得忙入洞中去看。行者潛身藏了。魔頭悶睡在案,行者的盜了芭蕉扇。五寶俱已到手,藏匿停當,復掣棒一打。老妖趕得逃往壓龍洞去不題。

行者放下唐僧與八戒、沙僧,將他洞中潔凈茶米炊吃。正行,忽見老妖統得壓龍洞中眾妖,又統外家親戚狐阿七幾個來戰。此妖沒有寶貝,怎是行者兄弟對手,把眾妖一齊打死。四圣收拾行李正走,忽見路旁有一瞽者,來取寶貝。行者細看,原是太上李老君。行者叫聲:“老仙何事?”老君遂見真形,說:“葫蘆是我盛丹的,凈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繩子是我系腰的。那金角是我看金爐的童子,銀角是我看銀爐的童子,只因偷了我寶,走來下界為妖。阿七亦是狐貍精,今皆被你除去,可將寶貝還我。”行者道:“既是你老仙的,就付還你。”老君接寶上天。不知唐僧幾時見佛,且看下回分解。

老君回宮(歸)兜率宮,逍遙直上九重天。

唐僧四眾奔西去,幾時取得寶經旋。

唐三藏夢鬼訴冤

卻說孫行者收妖、還寶已訖,四眾又行多時,三藏凄愴感懷,道:“自離長安,寒暑四五年矣,怎么還不得到?”行者道:“師父寬心,此才出大門哩!”正言談間,只見紅日西沉。三藏道:“此處有一座大寺,可在此借宿。”四人徑至山門外,見上寫有“寶林寺”三字。四眾徑入法堂,與本寺僧人禮畢話完,僧人獻上茶飯,整頓鋪蓋,伏侍四人就寢。

三藏睡至三更時候,夢中聞得禪堂外叫聲:“師父救命!”夢中抬頭一看,見是個含冤的漢子,是個帝王模樣。三藏問:“你是何方人氏?”那人道:“我是烏雞國中國王,到此四十里。因前五年干旱,朕正欲祈求,忽有終南山來一道士,能呼風喚雨。朕請他求雨,頃刻大雨滂沱,朕得他救了生靈,因與他結為兄弟。過了兩年,他思奪我榮華,一日,同到御花園中八角琉璃井邊,他將朕推下井中,用石蓋住,上栽一株芭蕉,他就變做我相。文武宮人都不能辨,被他占去朕的江山。”三藏道:“你去陰司告他。”那人道:“他神通廣大,四海龍王和他有親,十殿閻王與他相好,因此無門投告。”三藏道:“這等,我亦無如之何。”

那人道:“我乃冤鬼,敢來見你,因夜游神一陣神風送來,道我災星已滿。說你手下有個徒弟孫行者,法力廣大,可以收妖救朕。”三藏道:“歲月已久,文武宮妃不信,縱我徒有手段。反說我等欺邦滅國,卻不是畫虎刻鵠?”那人道:“我有親生太子,三年未曾入宮,妖人恐他母子論出長短。明日出山打獵,師父定然與他相見,可把我冤情說與他知。他若不信,我留下一件金廂白玉,此物可以為記。此是我生前佩的,今妖人三年沒有此寶,他反說被求雨的道人拐去。你明日把此物與太子看,他自然聽信。我今不敢等久,還要去宮中托夢與皇后。”言罷,三藏驚醒,原來是一夢。就叫醒行者,把夢與他詳說。行者道:“我就與他報仇。”三藏道:“他還遺下一件金廂白玉為記。”行者道:“這等,我有一計了。我拔下一根毫毛,變個匣子,裝起此寶。我變做三寸長的小子,亦放在匣中,你捧在手中當堂坐下;我先去引得太子來此參佛,他見你不起身,必然罵你,你就說不要罵我,我有寶貝在身,故不懼你。他必然問是何寶,你取出我來,我與他說了詳細,然后以白為證。”師徒言談不睡。

待至天明,行者別了師父,去烏雞國中一看,果見妖氣彌漫。行者正發感嘆,忽聽炮聲一響,太子出山打獵。行者見他放了鷹犬,扣了弓箭,遂變做一白兔亂跳。被太子開弓一箭,行者把毫毛夾住他箭。太子見射中了白兔,星忙來趕。行者引至寺門,把箭插在門上,自己跳入匣中。三藏捧起,當堂坐下。太子趕至門口,見箭在門上,心中疑恐是神;進寺參拜,嗔惱唐僧倨傲,不起身迎接,厲聲大罵。三藏道:“我乃東土唐僧,身帶有寶,故不跪你。”太子道:“有何寶?”三藏道:“我有仙童,能知幾千年過去未來的事。”太子道:“你取來我看。”三藏忙開匣蓋,行者跳將出來。太子道:“這星兒能知甚事來!和尚說你能知過去未來。”行者道:“萬事皆知,待我說與你聽。你本是烏雞國太子,五年前荒旱,你父王祈雨,鍾(終)南一道士善呼風喚雨,你父王與他結為兄弟。這事有么?”太子道:“有的。”

行者道:“如今稱孤的是誰?”太子道:“非父王而何。”行者哂笑不已。太子道:“如何只笑?”行者道:“人眾不便言。”太子將人馬門外札往。行者正色道:“坐位的是祈雨的。”太子道:“胡說!”行者將身一變,那匣不見了,卻將白玉獻與太子。太子道:“奇哉,奇哉!”行者道:“莫漏去消息。我昨買宿,師父夢見你父王,說被他推在御園八角琉璃井中,他變作你父王的模樣,無人知識。故我特引你到此,訴此衷情,你既認得白玉,怎么不替父王報仇!”太子聞言,心傷疑惑。行者道:“不必疑惑,請回本國,問母親,看他夫妻恩愛,比三年前如何,便知真假。你只要單人獨馬進城,從后宰門到宮中見母親,須悄語低言,怕走漏消息,你母子性命難保。”太子依說,分付:“人馬在此扎住,我去就來。”此去不知有何,且聽下文分解。

〔鬼王夜唱(謁)唐三藏,悟空解祥(化)引嬰孩。太子聞言心懷慮,急回后宮問母娘。〕底本無回末詩,據近文堂本補。而近文堂本本回末段文字極簡,行者和太子一大篇對話,只作兩句敘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增城市| 陇南市| 桓仁| 靖州| 清新县| 鲁山县| 海宁市| 昌黎县| 彝良县| 长汀县| 太谷县| 从江县| 寻乌县| 怀安县| 曲水县| 盐池县| 房产| 荔浦县| 龙海市| 昌江| 舞阳县| 科技| 平舆县| 曲松县| 玉龙| 霍邱县| 普兰县| 富锦市| 新乡县| 平武县| 洪湖市| 凉城县| 二连浩特市| 鄂温| 海安县| 江孜县| 甘孜县| 重庆市| 罗平县|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