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志人(7)
- 漳州府志選錄
- 沈定均
- 4965字
- 2015-12-23 11:26:30
雍正壬子,舉京兆試;任龍巖學官。諸生某以枉誣被逮,州牧不察,將加刑;持柬請元。元至,正色曰:『士不率教,當予夏楚。用桁楊,是與編民齒;何以勵士節』?牧不悅;元持之益堅,事獲已。后補惠安,改調鳳山;殫心于所職,士氣蒸蒸。
晚上公交車,成進士,選庶常;物望巋然。朝端方儗其大抒宿抱,未授職,得疾卒于京師。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胡格
胡格,江夏人。雍正九年,由舉人知詔安縣。剔蠹安良,不畏強御。有惡棍結交衙蠹,聚徒數十人,分踞城市,恃強橫買;稍不遂,輒遭兇毆,莫敢囗〈扌〈穴上牛下〉〉者;吏無如何也。格下車,廉其人,次第擒獲,下于獄斃之;民賴以安。念捕役多為盜耳目,多設,民反滋擾;特行裁革,僅留四人。盜發,即飭同練保往捕,置之重法不少??;盜賊屏跡。尤嚴禁賭博、作養士類:闔邑頌之。
任三年,調同安;歷任延平、潁川知府。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知縣)。
蔣允焄
蔣允焄,字為光,號金竹;貴州貴筑人。乾隆丁未進士。二十五年,知漳州府。三十六年,再任汀漳龍巡海道。平易近民,因俗為政;軍門馬負書稱其「一片婆心」。每際嚴冬,尤加意夜巡;謂「是時戶有蓋藏,恐奸民生心竊發也」。兩任十載,百廢具舉。遷按察使,百姓丐留,不可;乃勒石道左,以志去思。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監司)。
陳先聲
陳先聲,字偉文;平和人。乾隆癸酉舉人。少重默,不鎮人以氣,而儕輩皆下焉。篤于學問,尤邃諸經。
甲戌會試,中明通榜。除建寧教諭,即以其素所心得者推以教人;規言矩動,具有法守。嗣調臺灣鳳山學,海外諸生傾心向慕,稱人師。
秩滿,升浙江分水縣。先聲不急仕進,而部催峻切,遂往。蒞任后,凡有張弛,一視民心所向背行之;上下相安。庚寅,充同考官;所得多名下士。旋解組歸,貧不能具裝。抵里,四壁蕭然。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六(清列傳下)。
胡邦翰
胡邦翰,浙江余姚進士。乾隆二十九年,知平和縣。治事勤勉,盜賊斂跡,境內肅然。勸修文廟,備極經營。調任彰化,升泉州金門通判;卒于官。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知縣)。
李師敏
李師敏,字仲堅,初名本杞;山東惠民人。由進士,歷刑曹,出守興化;以廉能著聲,調漳州府。
漳號難治,蠹役猛于豺虎;師敏以法糾繩,皆屏服惕息,莫敢仰首視。漳民有睚眥事,輒興獄,貨胥役為奸狀;師敏鎮之以靜。嘗自言曰:『吾惟飲清漳水而已』。一切文移案牘皆自屬稿,不假手幕友及胥吏。蔽要囚,必至旬日;即小故,亦曲得其情而后斷結。讞獄之成,雖奸胥滑吏毋得變易。為人公正嚴明,自上司、僚屬義有不可,輒形于色;以故咸加畏焉。尤敬禮文士,然沈靜不露圭角。漳吏役故驕蹇,好凌轢人,嫚罵寒弱士;師敏故善怒,廉得之,痛責以謝:聲望翕然。屢接見故家世講,詢民利病及政事得失;言有可采者,立見施行。
調任臺灣,卒;百姓無老幼,皆謳思之。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知府)。
葉文博
葉文博,海澄諸生也。父恒章,亦諸生;往臺灣十八重溪理舊業,即次多年。文博每懷寧父;忽一夕,得怪夢,遂給田渡,而父已先數日卒。文博哀痛,不欲生。護送父柩未發,而黃教倡匪劫掠村莊,要重貲;文博伏叢莽中,不能得?;蚋尜\曰:『文博性至孝,若聲言焚其父柩,必出』。賊從之;文博果挺身趨柩旁。賊競擁臨,以白刃索厚賂,用匕首劃其掌,血淋淋滴;堅不為動。探其囊,無長物;知為文士,因甘言誘作主謀。文博裂眥罵曰:『若等生圣世,弗安享太平;而自作不靖,當族滅!吾讀書曉大義,肯從汝反耶』!賊怒,欲殺之,不果;復以匕首劃其掌,羈置別室,且挾以逃。至跌死猴山,上迫懸崖、下臨深谷,私計曰:『與其從賊,何若死于是,得為完人也』。時賊方睡,遂望空投澗;有積草藉之,得不死。匍匐入孤村,村人導以先路,乃反故居;扶父柩于府,切欲敵愾。即謁諸當路,自備資斧,募鄉勇擒賊。方被虜時,賊之陰謀詭跡,頗悉心伺察。因力陳可擒狀,詞氣慷慨;奔馳前驅,不辭艱瘁。后黃教授首雖不關其事,然堵截偵探,重有力焉。時督帥吳必達、葉相德視之如心腹,達之制府,欲議敘;適奉命赴云南,事遂寢。逮滇歸,而文博已卒矣。
——選自「漳州府志」卷四十九「紀遺」中(人物)。
吳龍
吳龍,龍溪目兵。庚戌,臺灣值黃教倡匪,龍擒賊黨一人,而賊繼至;龍出御被執,奮臂呼「擊賊」!賊愛其勇,脅之降;龍厲聲曰:『我朝廷官兵,豈肯降爾草寇乎』!賊戕殺之。其子瀝陳龍忠義;曰:『死忠、死孝,即隸卒奴人,盡屬山河正氣』!斯言諒哉!
——選自「漳州府志」卷四十九「紀遺」中(人物)。
藍元枚
藍元枚,字卜臣;漳浦人,日寵子。由世職,隨標學習。補廣東海門參將,遷龍門協副將;調海澄,擢臺灣鎮總兵;調金門鎮,遷江南蘇松鎮。乾隆四十七年,崇明大水,溺死者萬計;元枚與巡撫閔鶚元議賑恤,晝夜巡視,全活甚眾。四十九年,擢江南提督。
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調福建陸路提督,駐札蚶江一帶接應。時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以觀望遷延撤回,調元枚為水師提督;復命為參贊大臣,提兵由蚶江配渡,前赴會剿。五十二年六月到鹿仔港,隨即密會總兵普吉保于四更進兵,前往柴坑仔、大武隴直攻賊巢,斬獲甚眾;上嘉之。復奏:『諸羅、彭化道路梗塞,近海民人紛逃鹿仔港。臣親至街市慰諭撫恤,將難民壯勇者挑作義民、給口糧,以資戰守。又彰化、淡水交界之大甲溪岸里社,地近大里杙。該處義民、熟番不肯從賊,現差弁曉諭,令其進迫賊巢,分掣賊勢』。諭曰:『參贊藍元枚自抵鹿仔港以來,一切調度合宜,打仗得勝;伊系藍廷珍之孫,能繼家聲,實為可嘉!著賞戴雙眼花翎,以示優眷』。續奏:『前后攻擊埤頭莊、大肚溪,并焚毀西螺、條圳塘、中浦厝各賊莊。及族人藍啟能自漳浦寮逃出,熟識山路,隨同進剿;其中如有曾經從賊者,仍請查明正法』。上以所辦允當可嘉,賞給緙絲蟒袍、御用大小荷包以示獎勵。旋以遲回觀望,奉旨嚴飭。未幾,疾作;適賊由竹仔腳、大肚溪、柴坑仔三路來犯,猶力疾帶兵堵御。病亟,屬諸將曰:『吾在軍,即以征衣殮;死而有知,必來殺賊』!八月,卒;特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襄毅」。
子誠,襲職。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孫全謀
孫全謀,字澹亭;龍溪人。其先籍山西;曾租惟福以從征噶爾丹功,借補福建汀州中營把總,因家于漳焉。
全謀少喪母,家貧,落魄不偶;慨然曰:『吾將種也,當立功海上』!乃至廈門,投水師;補提標中營外委,累遷至后營游擊。
乾隆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滋事,提標柴大紀督兵守諸羅,賊多兵少,急于望援;全謀從總兵蔡攀龍由東北路馳至大侖、竹仔腳,伏兵發,全軍陷于正音莊,將弁被害者二十余人,惟全謀與蔡攀龍突圍而東,且行且戰,直抵諸羅城。全謀復領兵出城,將屯聚賊匪痛剿。事聞,授廣東羅定協副將,賜戴花翎。調臺灣水師協副將,擢江南蘇松鎮總兵,移浙江黃巖鎮。時洋匪紀夢奇等劫官米,全謀領舟師自定海駛至大陳山外洋,乘賊不備,冒風雪往剿;擒獲賊首。又剿洋匪陳阿寶于潭頭洋,殪之。擢廣東提督。
嘉慶五年,川、陜、楚三省教匪作亂,上調廣東官兵赴楚;全謀領兵協剿徐添德,大敗之,增一秩。未幾,博羅縣會陳爛屐四聚眾謀不軌,全謀統官兵分路進,連破十五寨,殲三千余名。陳逆竄入羅浮山,毀華首臺寨,擒之,殲其黨千余人;博羅平。永安縣屬青溪、天字幛,鑄籠嶂等處賊竊發,全謀移師前指,諸寨皆下;首逆黃亞程被擒伏誅,永安亦平。敘功,賜騎都尉世職。后因洋盜登陸,削秩,降都司、褫花翎。又因蔡牽竄入粵洋,削秩。旋從提督錢夢虎剿賊于黑水洋,奪賊船,擒百余人;擢廣東左翼總兵官,復授廣東提督。是時廣東洋匪縱橫出沒,張保仔、烏石大尤桀黠;總督百齡檄全謀會剿于大黃埔。以全謀失期,致張賊遁去;奏奪職。未幾,洋匪郭婆投誠,并擒保仔黨以獻;上宥全謀,命立功自贖。全謀從春江協副將林某西下剿捕,至電白洋,生擒盜朱亞寶等一百三十九名;以守備起用。時烏石大等在儋州洋滋擾,全謀率兵往捕;登其舟,弁兵踵之,生擒烏石大等四百九十人。事聞,復賜戴花翎,以游擊擢用。累遷至陽江鎮總兵,擢廣東水師提督。卒,年七十三。孫云鴻,襲職。
全謀勇而廉。方其御臺逆也,賊炮發傷胸,暈絕;鉛子倒飛去,復蘇,遂克敵。及張保仔之逸,賊飛語全謀受賄萬金;奉旨詰詢。百齡奏:『賊言得全謀頭者萬金,不聞受賄也』;且力言全謀必能辦賊。故能成其功。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羅光照
〔羅〕光照,字映寰,一字朗亭;先世居粵東饒平縣,以曾租士鉁入籍福建,遂為漳浦縣人。父若桐,例應襲職;不仕,以光照承襲,補閩安水師營都司。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滋事,光照請從剿。明年正月,抵臺;戰累捷,復鳳山縣城。賊圍三坎店營,光照分兵四山為疑陣;己乃當先搗入!殺賊二百余,解其圍。賊轉攻柴頭港鹽埕,光照壘鹽為壁以守;與賊五戰,克之,保固全埕。先后擒賊目蔡懷、蔡陣等,通東港運道。七月,賊圍嘉義急;光照馳援,賊稍卻,官軍得入城。又數日,賊大至,偽帥擁幟攻城;光照望見,直搏之。賊炮兩發,飛鉛中胃胸;救歸。越兩日,始蘇;而鉛子已嵌入骨,令醫剜之,不得出。久之,傷始平復。十一月,戰于番社;賊大創,圍始解。五十三年正月,從參贊蔡攀龍辦賊中路,擒偽職楊君選、龍堤等于戶定山。參贊海蘭察(?)光照能,任以行營收訊事。時各路解獲日數十起,每起數十百人,男婦雜沓;因創編竹牢,分別脅從、初犯、再犯、有無傷官軍,以定其罪。童稚及良家婦女被掠者,給親屬領歸;全活甚多,完操者亦不少。光照嘗曰:『吾生平鮮得意事;惟辦收訊時,自問無疚心焉』。臺灣平,遷澎湖左營游擊。嘉慶元年,調江南奇營游擊。二年,擢川沙營參將,赴部引見。是日,?;实鄯钐匣视诟汕鍖m,詢在臺打仗情形,命御前大臣驗視傷痕頭等;賞戴花翎。
是冬,丁父憂,假歸。卜葬穿壙,得朱棺,不知為誰氏。眾議起遷,光照不可;掩之,志以碣而改卜焉。
以回任逾限,調狼山營游擊;累遷吳淞營參將,擢京口副將。京口多私梟,前此專陸捕;光照大治哨舟,授以水戰法,沿江梟販多就捕,江境肅清。二十四年,授浙江黃巖鎮總兵。時洋面多盜,以緝捕為急而經費弗充;光照核實通籌,節他項之糜者益之。于是費裕緝勤,盜亦尋止。時議南田山開禁召墾,撫臣以詢光照;光照謂:『南田懸海數百里,草樹蒙密,易于藏奸;召種未必為鄉氓衣食之資,適足供奸盜藏身之固。宜撥官弁分巡戍守,冬則焚其柴草,俾奸宄無所容』。巡撫如議入奏,得旨下部議行。
道光九年,以年老原品休致,歸。卒,年八十。光照見事有識,御下有恩。戎政余暇,不廢吟詠。在狼山任日,啟百蝶詩社,與胡長齡、馬有章、馮元錫等相唱和,為一時名流之盛。所著有「朗亭詩存」,藏于家。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曾超群
曾超群,平和人。膂力過人,開十二力,弓矢無虛發。授同安營把總。
乾隆五十二年,臺匪林爽文滋事,從大學士福康安至臺征剿;遇賊,奮勇爭先。至人城厝與賊戰,陣亡。賜金一百兩祭葬,給云騎尉世職;襲次完時給恩騎尉罔替。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徐宗干
徐宗干,字伯楨,號樹人;江蘇通州人。嘉慶庚辰進士;由州縣歷牧守,咸著循績。
道光二十四年,授汀漳龍道。至則先齋宿城隍廟,乃即公廨。視事之始,民多途控;宗干悉摘傳原、被質訊,是非立判?;蚺e古孝義事,溫語誨導;有兩造抱持對泣,求罷控者:訟牒日稀。北溪等鄉素號強悍,漸出掠人財。宗干召其家長者至,予酒食勸勵,令還鄉約束子弟,許自新;否且盡殺無赦。因籍其中壯丁姓名為鄉勇,隸官。由是暴民斂跡,行旅得坦涉無患。漳俗:迎神報賽,里豪率結采棚,晝夜演??;或飾妓鼓吹導引,藉是箕斂貲財,舉國若狂。宗干悉示禁之,期存古逐疫報功之意而止。尤嚴禁戲劇之導淫、惡丐之群索者。值春旱不雨,為文自責,默禱于城隍神;隨得甘霖三日。嘗稽「祀典志」,立風神壇。宗干故江南名宿,所至以振興人文為己任。乙巳三月,甄別丹芝書院,手定課程(官師月各試詩文一次為大課,考棚扃試;又各試經解、詩賦、雜體一次為小課,在家塾作,三日投卷。凡甄別列內課者,給全歲膏火;月課列優等者,給以花紅)。
旋聞訃丁內艱,耆民有「在漳守制」之請;度不可,則私為位于丹霞書院以祀之。官至福建巡撫,謚「清惠」。同治七年,入祀「名宦」;「國史」有傳。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