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 樂邦文類
  • 宗曉
  • 3966字
  • 2015-12-23 11:12:24

西歸端著便  老子不娑婆 后山又有三詩。亦志在西方。今撮其要句附于此。寄參寥詩曰。平生西方愿。擺落區(qū)中緣。唯于世外人。相從可忘年。寄李學士詩曰。稍尋東剎論茲事。賴有西方托后車。別圓澄禪師詩曰。平生準擬西行計。老著人間此何意。他年佛會見頭陀。知是當年老居士。后山居士。真近代詩人冠冕。其拳拳樂邦乃如此。則凡風騷之士。豈可唯以呤安一個字。捻盡數(shù)莖髭為務(wù)耶

錢唐勝事寄江寧府主馬侍郎

(天竺)懺主遵式

往歲錢唐勝事并  就中安養(yǎng)最存誠

心池菡萏如長在  須作西方佛上卿

(侍郎往歲酷于西方凈土。嘗印造彌陀法門一千卷。分施道俗。因是生于西方)

瑞竹悟老種蓮

無為子楊杰

東林聞?wù)f好林泉  社會荒涼幾百年

靈物孰如崔氏竹  方池新種遠公蓮

華嚴頓凈三千界  廬阜重招十八賢

應(yīng)笑陶潛又歸去  白云幽鳥伴歸田

廬山白蓮社

御溪沙門懷悟

晉室陵遲帝紀侵  群英晦跡匡山陰

樓煩大士麾塵尾  十七高賢爭扣幾

才高孰謂文中龍  返使伊人思謝公

煙飛露滴玉池空  雪蓮蘸影搖秋風

贈彌陀道者(即喻彌陀)

直秘閣黃誥

凈公他日號良醫(yī)  一悟真空便決疑

孝行未應(yīng)忘父母  信心無復(fù)念妻兒

鹿門羞比龐居士  蓮社欣逢遠法師

更作西方清凈觀  白毫常現(xiàn)五須彌

十六觀近體詩

沙門沖默

日觀

年來香火寸心明  擬跨迢迢十萬程

每向日輪垂沒處  靜凝心觀便功成

靈丹豈獨瘳諸苦  幻骨須期會五清

滿目山川非故國  終歸安養(yǎng)是神京

水觀

大水凝水沒海涯  光明昭徹遍河沙

空中不覺乾坤大  心外元無霧靄遮

自恨此生投境晚  因嗟群妄落空邪

林間不廢芭蕉觀  只待蓮舟促到家

地觀

融心絕處匪邦基  小道那知有大逵

天樂滿空鳴梵唄  金幢擎地映琉璃

略無惉懘神根爽  不怕閑浮急景移

試問海山長不死  何如彈指在瑤墀

樹觀

莫把名言向外尋  覺天境界最高深

重重寶珠非他物  一一珠光出自心

超往未成由缺誦  積功終不厭穿針

無生社友應(yīng)招手  許我同參悟一音

池觀

水流八德凝神冷  蓮放諸珍眩眼奇

波鏡華間傳絕唱  禽翻寶岸影相隨

幾年浪跡忘歸計  此日追懷定集池

小憩胡床形夢想  覺來心地獨熙怡

總觀

欲天富樂在層霄  比校恒沙不易饒

畟?cè)T仙戲樓閣  宣揚三寶吹笙簫

無何境里非凡想  解脫光中未覺囂

總觀殷勤師子吼  野干驚懾破邪妖

華座

遍知夙愿丘山重  陸地生蓮合自然

寶座巍峨難比喻  珍幢高出中方圓

想成法法元無跡  目擊塵塵本太玄

切忌絲頭落魔網(wǎng)  直須消殞此生前

像觀

真境太高凡目眩  先施像觀示常容

要知相好從何起  直指心源有路沖

金相炳明如杲日  毫光柔軟似輕茸

會須生佛融方寸  豁破塵昏萬萬重

真身

八萬尊崇全體現(xiàn)  光明常鑒剎塵傍

生死浩劫難遭遇  寤寐存誠未始忘

銘愿鑿山營勝業(yè)  刻蓮成漏伺朝陽

風流蓮社今千載  猶有嘉聲著處香

觀音

三十六重圓感應(yīng)  網(wǎng)羅群品出飄沈

天冠化佛標垂跡  沙界隨機演妙音

瓔珞滿身籠皓月  楊枝在手露真金

我生多病常歸仰  鼠飲不知江海深

勢至

冠插金瓶華百億  摩尼異寶映硨磲

光含剎土嚴身相  風動琳瑯響佩裾

念佛圓通功夙著  攝生方便業(yè)先祛

真慈浩漾無涯涘  終日神光蔽草廬

普觀

圣觀才融惑妄輕  凝眸頃刻到華汀

九蓮臺穩(wěn)超凡世  百寶光寒照幻形

鳥語瓊林混天樂  波搖金沼契圓經(jīng)

不知幾劫伶俜苦  洗耳今朝試一聽

雜觀

六十萬億巍巍量  悠悠凡淺未應(yīng)窺

寶池常想融粗相  塵剎垂形適異宜

圣語昭彰無可議  佛身勝劣合先知

裹糧日日欲西邁  謹勿將心起大疑

上三品

脫得棘林登上品  芬陀華在火中開

禪可久寂已無浪  心鏡元明不受埃

此去便成無上忍  新游爭仰出群才

填空烈圣渾垂手  特與金剛勝妙臺

中三品

小教豈能營凈業(yè)  回心入大始應(yīng)知

因崇諸戒無玼玷  果證三明絕妄癡

耳聽出家離苦法  心持無我是真基

屈伸臂頃出三界  一朵蓮房出寶池

下三品

愚流習惡久成風  平昔那知黑白蹤

直待垂終諸業(yè)現(xiàn)  方驚已困四蛇攻

自非宿善熏聞力  安得稱名勇猛功

陡覺涼風吹業(yè)火  玉毫光里面金容

廬山蓮社

監(jiān)簿喻良能

遠公結(jié)社事清修  永睿宗雷并俊游

千古空余舊名字  白蓮零落不勝秋

前生我是比丘身  處處云山有宿因

何日塵緣都凈盡  重為香火社中人

次韻蓮社

釋褐劉淳叟

買酒卻邀陶令入  閉門不放謝公游

風流千古無人會  閑卻芙蕖幾度秋

廬山十八賢

東溪釋祖可

不能晉室扶傾覆  盡作西方社里人

豈意一時希有事  翻令元亮兩眉顰

懷安養(yǎng)故鄉(xiāng)詩(并序)

樝庵法師有嚴

余以安養(yǎng)為故鄉(xiāng)。乃即心凈土。雖久思歸。且步覆未至。可不哀哉。因作是詩焉。讀者幸無以取舍為誚

達士身心非邇遐  雖云四海盡為家

爭如故國游瓊樹  況得通衢御寶車

屈指多年不歸去  論情凡事杳無涯

空煩父母倚門望  待孕池蓮九品華

幾年衣袂惹京塵  志氣陵云莫自伸

南雁數(shù)聲鄉(xiāng)夢斷  秋風終夕淚痕頻

此回若不懷歸計  向后從誰結(jié)善鄰

請看路傍埋朽骨  其中多是未歸人

西方真凈本吾家  今憶歸程十萬賒

客路伶俜都已困  風塵孤苦最堪嗟

七重樹聳千般樂  八德池深四樣華

莫怪近來鄉(xiāng)夢切  柰何榮辱事無涯

昔年容易別瓊樓  本也無心作遠游

豈意而今發(fā)垂雪  片懷長掛月西鉤

枕中忍思飛歸鳥  檻外頻驚落葉秋

一炷檀煙一聲磬  等閑遙望淚橫流 樝庵法師。專修凈業(yè)景暮之切。見之于詩。豈意。而今發(fā)垂雪。片懷長掛月西鉤。佳句也。非識妙者。莫能窺。然此詩賡者甚眾。不能備錄。獨保福詢師。有短景只嗟魚少水。長途仍恐象無鉤之句。頗膾炙人口。草庵錄所載誤矣

懷西方詩

北山法師可旻

家在天涯落日邊  望中行樹隔云煙

一彈指頃雖能到  三歷僧祇或不前

珠網(wǎng)七重光匼匝  蓮華四種色新鮮

歸時善友相迎迓  應(yīng)問拋離幾許年

但能忻厭作行持  本性唯心豈不知

三界飄蓬情染惹  四生流浪力羸疲

彎彎玉兔初生處  爍爍金烏欲墜時

黃面老親頻倚望  急須脂轄促歸期

已知今是昔何非  深掩柴門到落暉

竹尾輕搖新月上  簾腰半卷宿云歸

山林氣味盈懷抱  松柏香煙滿布衣

片石蒲團長燕坐  寸心西趁落霞飛

西指西瞿更向西  向西西去有招提

華開菡萏光無夜  地布琉璃瑩絕泥

風動法音強八詠  池流德水勝雙溪

臨終但得超生去  九品從教低處低

又五言二首

娑婆堪忍界  稚小著嬉游

送想憑紅日  傷心已白頭

裊裊蓮千朵  彎彎月一鉤

未知何日往  彈指到瓊樓

一等根莖別  千華永莫齊

開敷承佛足  奇妙入經(jīng)題

葉嫩金浮水  根靈玉在泥

誓期緣謝日  步步踏歸西

湖州覺海彌陀閣

祠部張景修

仙潭覺海唐興善  像設(shè)瑰琦古至今

殿柱倒書雷部火  市橋橫渡木觀音

窗前竹影搖金翠  風外蓮香散水沈

況有彌陀新建閣  動人無限往生心

西歸軒

蘿月禪師曇瑩

君言樂國是吾家  自笑飄零客路賒

一點歸心懸落日  百年幻事寄空華

臍輪不鼓經(jīng)簾卷  鼻觀常清篆縷斜

正念相成無外物  小窗行樹綠交加

憶佛軒詩(并序)

雪溪首座希顏

自古有言。人生百歲七十者稀(予)十六祝發(fā)。叨預(yù)僧列。今幸七十處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誦經(jīng)稱佛。猶恨未為專注。遂取首楞嚴勢至章。若人憶佛念佛。見前當來必定見佛之語。命小軒曰憶佛。庶幾以為臨終見佛光容耳。且作山偈以系于右

多年逃逝鬢如絲  憶佛難忘十二時

咄咄自嗟為蕩子  幾番華發(fā)路邊枝

自憐憶佛暮年深  除佛無能寫我心

誰道萬金為客好  終非一飯在家林

隨波逐浪去翩翩  彈指聲中七十年

豈不向來知憶佛  欲從老去更加鞭

掃除意地空空已  煥發(fā)心華粲粲然

決定此身如許見  風埃蟬蛻笑談邊

有盟晚景欲重尋  唯是拳拳憶佛心

數(shù)縷香消春塢冷  一龕燈映夜窗深

破畦[蔬-(梳-木)+束]雨滋香積  落澗松風發(fā)妙音

自恨不歸甘自棄  既歸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許安貧  佳處無如憶佛真

萬事了知猶墮甑  百年唯此可書紳

巖間靜寄蒲團夜  松下聊供茗怨春

閉戶不忘常憶佛  愿常終似影隨身

平日叢林見祖師  還如憶佛在今時

但安谷底三椽地  不掛胸中一縷絲

幽徑落華浮澗水  小窗斜日下松枝

寂然真境知誰見  唯佛常多入夢思

早尋史漢學為文  自許平生在博聞

棄置寸陰隨逝水  思量于我竟浮云

閑中自識藏身穩(wěn)  勝處誰知憶佛勤

沈謝曹劉今底處  草萊三尺但荒墳

我欲今身見佛來  佛今于我豈悠哉

但能一念心無倦  不假三祇眼便開

紫燕黃鸝啼妙旨  清溪白石示珍臺

要知成現(xiàn)還家路  誰道無人為挽回

名利毛繩截骨仇  漆園猶自比蝸牛

浮生最是無雙處  憶佛須知第一籌

母子但能同室住  風埃安用遠方游

前程罷問從今始  紙帳蒲團穩(wěn)坐休

讀往生傳有感

云庵法師了洪

飛山之書  金方在西  昔賢歸去

胡不思齊  白發(fā)易老  客路空凄

志意歸去  憑此指迷

凈土詠史

西湖居士李濟

居士道號西歸子。元武林人。寓居苕溪。先祖四世登科來處清白。深明凈土之教。嘗擬諸詠史。作稱贊凈土諸上善人詩。凡五百余首。蓋于凈土如理而修者。悉綴其行業(yè)。形于篇章。雖小善不遺。可謂樂道之人也。其文現(xiàn)行于世。今撮其紀圣師者二十五首以寄。此錄庶資見聞云爾

敘佛化緣

能仁現(xiàn)穢取娑婆  折攝剛強方便多

橫截愛河無別法  唯教專志念彌陀

無邊剎土非無凈  唯我彌陀愿海深

十念功成蒙接引  端如默鐵化精金

述制作意

古往今來浩劫波  二輪迭運急如梭

循環(huán)六趣無休歇  不解西歸柰爾何

千古英雄一窖塵  昔賢猶有是非心

我今敬讀往生傳  輒效周曇詠史吟

文殊菩薩

稽首曼殊大圣師  深談念佛接群機 遂令法照洪斯教 五會王宮道轉(zhuǎn)輝

普賢菩薩

遍告親宣十愿王  指歸安養(yǎng)理昭彰

向來慈覺蓮華社  曾以鴻名壯寶坊

普慧菩薩

葦江會里萃群賢  大士塤篪悉預(yù)焉

底事助揚真佛化  秖應(yīng)悲愿廣無邊

天親菩薩

唯識論師曾說偈  彌陀樂國愿超生

只因果報無諸苦  列圣宗歸道化行

馬鳴菩薩

造論通宗百洛叉  摧邪顯正懾群魔

示人不退有奇術(shù)  唯教專心念佛陀

龍樹菩薩

匡持像運著勛庸  說偈婆沙大論中

愿共眾生生彼國  普令具縛脫樊籠

五通菩薩

娑婆人未識阿彌  直往西方為請祈 佛及薩埵俱時現(xiàn) 爰持寶葉遍圖之

廬山遠法師

蓮社開端接后人  翕然緇素總來親

十年三睹莊嚴相  定作金臺上上身

南岳思大禪師

夢感彌陀為說法  空中寶像顯神靈

天童給侍瓶常滿  舍識親承圣眾迎

天臺智者大師

昔同南岳睹毫光  一誦蓮經(jīng)悟藥王

論釋十疑垂萬代  唱經(jīng)況復(fù)示西方

壁谷神鸞法師

流支直指佛長生  焚卻陶仙十卷經(jīng)

龍樹垂形宣至訓  終時俱聽管弦聲

京師善導和尚

畫三百壁凈土相  寫十萬卷彌陀經(jīng)

貴賤不論皆激勸  況登高柳定祈生

新定康法師

洛下文書累放光  化行新定嗣余芳

口中十佛隨聲出  消得兒童為播揚

五臺照禪師

常瞻三圣現(xiàn)虛空  多謝文殊指示功

欻感神僧來預(yù)報  三年汝托寶華中

永明智覺禪師

七返俱拈凈土鬮  畢生不退事精修

神棲安養(yǎng)因成賦  堪以慈容掛九幽

孤山中庸法師

通經(jīng)十疏辯河傾  絕筆彌陀凈業(yè)成

陶器墳中收幻質(zhì)  昭然精爽定西征

四明法智法師

十僧曾約三年懺  懺罷焚軀愿往生

虢略慈云雖請住  終修三昧作西行

天竺慈云懺主

般舟三昧九旬修  大小彌陀懺更留

星殞香消忽西去  空余千載仰嘉猷

長蘆慈覺禪師

發(fā)明五惑制高文  要使群盲識凈因

況感普賢并普慧  蓮華勝友益歸仁

靈芝大智律師

道繼南山闡律乘  志洪樂土辦歸程

臨終說偈加趺化  湖上俱聞天樂聲

南昭慶常法師

西湖社客千人集  光我廬山孰比肩

要識當年奇特事  請看碑刻盡朝賢

和淵明歸去來兮

給事憑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松江区| 武山县| 客服| 芒康县| 泰宁县| 海丰县| 宁强县| 绥棱县| 绥江县| 海盐县| 弥勒县| 达拉特旗| 兰考县| 中西区| 榆社县| 双牌县| 台东县| 徐水县| 江都市| 吉安市| 固始县| 白银市| 阜康市| 卢龙县| 高邑县| 志丹县| 灵璧县| 东丰县| 乌兰浩特市| 鹤庆县| 平原县| 通州市| 游戏| 华阴市| 封丘县| 朝阳县| 墨竹工卡县| 盐边县| 车致|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