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 (唐)義凈
- 1563字
- 2015-12-22 15:39:09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義凈奉 制譯
勝利益應知 于身并屬者
得未得不退 謂最勝付囑
于心廣最勝 至極無顛倒
利益意樂處 此乘功德滿
六度皆名施 由財無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修行不住
為自身報恩 果報皆不著
為離于不起 及離為余行
攝伏在三輪 于相心除遣
后后諸疑惑 隨生皆悉除
若將為集造 妙相非勝相
三相遷異故 無此謂如來
因與果甚深 于彼惡時說
此非無利益 由三菩薩殊
由于先佛所 奉持于戒學
并植善根故 名具戒具德
能斷于我想 及以法想故
此名為具慧 二四殊成八
別體相續起 至壽盡而住
更求于余趣 我想有四種
皆無故非有 有故不可說
是言說因故 法想有四種
由彼信解力 信故生實想
不如言取故 取為正說故
佛了果非比 由愿智故知
為求利敬者 遮其自說故
證不住于法 為是隨順故
猶如舍其筏 是密意應知
化體非真佛 亦非說法者
說法非二取 所說離言詮
自受為他說 非無益集福
福不持菩提 彼二能持故
得自性因故 此余者是生
唯是佛法故 能成最勝福
不取自果故 非可取可說
解脫二障故 說妙生無諍
在然燈佛所 言不取證法
由斯證法成 非所取所說
智流唯識性 國土非所執
無形故勝故 非嚴許嚴性
譬如妙高山 于受用無取
非有漏性故 亦非是因造
為顯多差別 及以成殊勝
前后福不同 更陳其喻說
兩成尊重故 由等流殊勝
煩惱因性故 由劣亦勝故
彼果勝苦故 難逢勝事故
境岸非知故 于余不共故
是甚深性故 勝余略詮故
胄族高勝故 望福福殊勝
彼行堪忍時 雖苦行善故
彼德難量故 由斯名勝事
由無恚怒情 不名為苦性
有安樂大悲 行時非苦果
生心因不舍 是故應堅求
謂是得忍邊 及此心方便
應知正行者 是利生因故
于有情事相 應知遍除遣
彼事謂名聚 最勝除其想
諸世尊無比 由真見相應
果不住因位 是得彼果因
世尊實語故 應知有四種
立要說下乘 及說大乘義
由諸授記事 皆無有差別
不得彼順故 是非實非妄
如言而執者 對彼故宣說
常時諸處有 于真性不獲
由無知有住 智無住得真
無智猶如闇 當閑智若明
能對及所治 得失現前故
由如是正行 獲如是福量
于法正行者 業用今當說
于人有三種 受持聞廣說
義得由從他 及已聞思故
此謂熟內已 余成他有情
由事時大性 望福福殊勝
非境性獨性 能依是大人
及難可得聞 無上因增長
若但持正法 所依處成器
蠲除諸業障 速獲智通性
世妙事圓滿 異熟極尊貴
于此法修行 應知獲斯業
由自身行時 將已為菩薩
說名為心障 違于無住心
授后時記故 然燈行非勝
菩薩彼行同 非實由因造
無彼相為相 故顯非是妄
由法是佛法 皆非有為相
謂以法身佛 應知喻丈夫
無障圓具身 是遍滿性故
及德體大故 亦名為大身
非有身是有 說彼作非身
不了于法界 作度有情心
及清凈土田 此名為誑妄
于菩薩眾生 諸法無自性
若解雖非圣 名圣慧應知
雖不見諸法 此非無有眼
佛能具五種 由境虛妄故
種種心流轉 離于念處故
彼無持常轉 故說為虛妄
應知是智持 福乃非虛妄
顯此福因故 重陳共喻言
謂于真法身 無隨好圓滿
亦非是具相 非身性應知
于法身無別 非如來無二
重言其具相 由二體皆無
如佛說亦無 說二是所執
由不離法界 說亦無自性
能說所說雖甚深 然亦非無敬信者
由非眾生非非生 非圣圣性相應故
少法無有故 無上覺應知
由法界不增 清凈平等性
及方便無上 由漏性非法
是故非善法 由此名為善
說法雖無記 非不得應知
由斯一法寶 勝彼寶無量
于諸算勢類 因亦有差殊
尋思于世間 喻所不能及
法界平等故 佛不度眾生
于諸名共聚 不在法界外
若起于法執 與我執過同
定執脫有情 是無執妄執
不應以色體 唯如來法身
勿彼轉輪王 與如來齊等
即具相果報 圓滿福不許
能招于法身 由方便異性
唯見色聞聲 是人不知佛
此真如法身 非是識境界
其福不失亡 果報不斷絕
得忍亦不斷 以獲無垢故
更論于福因 為此陳其喻
彼福無報故 正取非越取
彼福招化果 作利有情事
彼事由任運 成佛現諸方
去來等是化 正覺常不動
彼于法界處 非一異應知
微塵將作墨 喻顯于法界
此論造墨事 為彰煩惱盡
非聚非集性 顯是非一性
于彼總集性 明其非異性
不了但俗言 諸凡愚妄執
斷我法二種 非證覺無故
是故見無見 無境虛妄執
由此是細障 如是知故斷
由得二種智 及定彼方除
陳福明化身 非無無盡福
諸佛說法時 不言身是化
由不自言故 是其真實說
如來涅槃證 非造亦不殊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觀故
見相及與識 居處身受用
過去并現存 未至詳觀察
由觀察相故 受用及遷流
于有為事中 獲無垢自在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