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第五華嚴三昧門

但法界緣起惑者難階。若先不濯垢心。無以登其正覺。故大智論云。如人鼻下有糞臭。沉麝等香亦為臭也。故維摩經云。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故。須先打計執。然后方入圓明。若有直見色等諸法從緣。即是法界緣起也。不必更須前方便也。如其不得直入此者。宜可從始至終一一征問。致令斷惑盡迷除法絕言見性生解方為得意耳。問曰。云何見色等諸法。即得入大緣起法界耶。答曰。以色等諸事本真實亡詮。即妄心不及也。故經云。言說別施行。真實離文字。是故見眼耳等事。即入法界緣起中也。何者。皆是無實體性也。即由無體幻相方成。以從緣生非自性有故。即由無性得成幻有。是故性相相渾融全收一際。所以見法即入大緣起法界中也。問既言空有無二即入融通者。如何復云見眼耳等即入法界中耶。答若能見空有如是者。即妄見心盡方得順理入法界也。何以故。以緣起法界離見亡情繁興萬像故。問既知如是。以何方便令得入耶。答方便不同略有三種。一者征令見盡。如指事問云何者是眼。如已前小乘中六種簡之。若入一切諸法但名門中收。無有一法非名者。復須責其所以知眼等是名。如是展轉責其所以。令其亡言絕解。二者示法令思。此復有二門。一剝顛倒心。既盡如指事。以色香味觸等。奪其妄計。令知倒惑。所有執取不順于法。即是意識無始妄見熏習所成。無始急曳續生三界。輪環不絕。若能覺知此執即是緣起。當處無生。二者示法斷執。若先不識妄心示法。反成倒惑。若不示法令見。迷心還著于空。所以先剝妄心。后乃示法令見。三者顯法離言絕解。就此門中亦為二。一遮情。二表德。言遮情者。問緣起是有耶。答不也。即(空故。緣起之法無性即空。問是無耶。答不也。即有故。以緣起之法即由無始得有故問也)亦有亦無耶。答不也。空有圓融一無二故。緣起之法空有一際無二相故也。如金與莊嚴具思之。問非有非無耶。答不也。不礙兩存故。以緣起之法空有互奪同時成也。問定無耶。答不也。空有互融兩不存故。緣起之法空奪有盡唯空而非有。有奪空盡唯有而非空。相奪同時兩相雙泯。二表德者。問緣起是有耶。答是也。幻有不無故。問是無耶。答是也。無性即空故也。問亦有亦無耶。答是也。不礙兩存故。問非有非無耶。答是也。互奪雙泯故。又以緣起故是有。以緣起故是無。以緣起故是亦有亦無。以緣起故是非有非無。乃至一不一。亦一亦不一。非一非不一。多不多。亦多亦不多。非多非不多。如是是多。是一。亦是多亦是一。非是一非是多。即不即四句準之如是。遮表圓融無礙皆由緣起自在故也。若能如是者。方得見緣起法也。何以故。圓融一際稱法見故。若不同前后見者。是顛倒見非正見也。何以故。前后別見不稱法故。問如是見已。云何方便入法界耶。答言入方便者。即于緣起法上。消息取之。何者。即此緣起之法即空無性。由無性故幻有方成。然此法者即全以無性性為其法也。是故此法即無性而不礙相存也。若不無性。緣起不成。以自性不生皆從緣故。既全收性盡。性即無為不可分別。隨其大小性無不圓。一切亦即全性為身。是故全彼為此。即性不礙幻相。所以一具眾多。既彼此全體相收。不礙彼此差別也。是故彼中有此。此中有彼。故經云。法同法性。入諸法故。解云。法者即舉緣起幻有法也。同性者。緣起即空而不礙此相故。全收彼為此。以彼即空而不礙彼相。既此彼全收相皆不壞。是故此中有彼。彼中有此。非但彼此相收。一切亦復如是。故經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展轉生非實。智者無所畏。又云。于一法中解眾多法。眾多法中解了一法。如是相收彼此即入。同時頓現無前無后。隨一圓融即全收彼此也。問法既如是。智復如何。答智順于法。一際緣成。冥契無簡。頓現不無先后。故經云。普眼境界清凈身。我今演說人諦聽。解云。普眼者。即是法智相應頓現多法也。即明法唯普眼智所知簡非余智境界也。境界者。即法。明多法互入猶如帝網天珠重重無盡之境界也。清凈身者。即明前諸法同時即入終始難原緣起集成見心無寄也。然帝釋天珠網者。即號因陀羅網也。然此帝網皆以寶成。以寶明徹遞相影現涉入重重。于一珠中同時頓現。隨一即爾。竟無去來也。今且向西南邊。取一顆珠驗之。即此一珠能頓現一切珠影。此珠既爾。余一一亦然。既一一珠一時頓現一切珠既爾。余一一亦然。如是重重無有邊際。有邊即此重重無邊際珠影皆在一珠中。炳然現。余皆不妨此。若于一珠中坐時。即坐著十方重重一切珠也。何以故。一珠中有一切珠故。一切珠中有一珠時。亦即著一切珠也。一切反此。準以思之。既于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于一切珠入一珠。而竟不起此一珠。問既言于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者。云何得入一切珠耶。答只由不出此珠。是故得入一切珠。若出此一珠入一切珠者(即不得入一切珠也。何以故。離此珠內無別珠故。問若離此珠內無一切珠者。此網即但)。一珠所成。如何言結多珠成耶。答只由唯獨一珠方始始結多為網。何以故。由此一珠獨成網故。若去此珠。全無網故。問若唯獨一珠者。云何言結成網耶。答結多珠成網者。即唯獨一珠也。何以故。一是總相具多成故。若無一。一切無故。是故此網一珠成也。一切入一。準思可知。問雖西南邊一珠總收十方一切珠盡無余。方各各有珠。云何言網唯一珠成耶。答十方一切珠者。總是西南方一顆珠也。何以故。西南邊一珠即十方一切珠故。若不信西南邊一珠即是十方一切珠者。但以墨點。點西南邊一珠者。一珠著時即十方中皆有墨點。既十方一切珠上皆有墨點。故知十方一切珠即是一珠也。言十方一切珠不是西南邊一珠者。豈可是人一時遍點十方一切珠耶。縱令遍點十方一切珠者。即是一珠也。此一為始既爾。余為初亦然。重重無際點點皆同。杳杳難原。一成咸畢。如斯妙喻類法思之。法不如然。喻同非喻。一分相似故以為言。何者。此珠但得影相攝入。其質各殊。法不如然。全體交徹故。華嚴經性起品云。為饒益眾生令悉開解故。以非喻為顯現真實義。如是微密法無量劫難聞。精進智慧者乃聞如來藏(云云)。經云以非喻為喻等也。諸有行者準喻思之。

盧遮那佛過去行  令佛剎海皆清凈

無量無數無邊際  彼一切處自在遍

如來法身不思議  無色無相無倫匹

示現色相為眾生  十方受化靡不現

一切佛剎微塵中  盧遮那現自在力

弘誓佛海震音聲  調伏一切眾生類

行人修道簡邪入正止觀法門一卷

華嚴杜順和上略出記

終南山杜順禪師緣起

其禪師有一弟子。奉事以經三十余年。其弟子常思。向五臺禮拜文殊菩薩他日忽然咨量和上。弟子意欲向五臺禮拜。愿和上慈悲放某甲去。和上再三苦留不得。其禪師遂放去。汝去早來。吾待汝。遂拜辭和上。經旬月方到五臺。志誠頂禮。忽遇一老人云。汝彼從何處來。弟子答言。從終南山來。汝有何意來。故來禮拜文殊菩薩。老人云。文殊菩薩不在此間。弟子問老人曰。在何處。老人報云。在終南山。杜順禪師是。其弟子驚怪報老人曰。是弟子和上奉事經三十年。老人曰。汝雖奉事。由來不識。汝火急即回夜頭到即見。若隔宿即不見也。汝便行即得。其人極怪。來經一月方到。今日卻回。若為投宿可到。信此老人語。即回須臾到西京。其日薄晚甚怪。便且過諸善知識家。皆是不錯逡巡。間鼓聲動。即擬趁南門出。早被閉了。甚悵望不得出城。遂卻善知識家。寄宿之鼓動。即出城急行到山。其和上昨夜早已滅度訖。其人甚怨恨。不得見和上別。極悲哽果。如五臺老人言。方知是文殊菩薩。其禪師述華嚴法界觀十玄止觀義海等章。見行于世。此乃是文殊菩薩化身耳。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武汉市| 敖汉旗| 开江县| 维西| 连云港市| 黄冈市| 莆田市| 桓台县| 肇东市| 焉耆| 林甸县| 宣化县| 隆昌县| 佛山市| 象山县| 合作市| 惠州市| 嵊泗县| 萨嘎县| 沁阳市| 额济纳旗| 句容市| 巧家县| 陈巴尔虎旗| 华亭县| 将乐县| 瑞金市| 南华县| 黎城县| 龙门县| 陇川县| 毕节市| 隆化县| 常山县| 岱山县| 阿尔山市| 德令哈市| 山阴县| 夏河县|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