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3章 東宮部藝文四(3)

丹穴即舒翅而揚九苞屬此茂齡顯膺元服皇州春

滿太史贊時月之良幄次香清元宰勤奉將之節

葳蕤而映日冕嵯峨以切云颙颙昂昂居然帝子皇

皇穆穆允矣邦基千官儼瞻視之尊九重釋顧復之

念臣等職忝宮屬喜倍廷工往切傾心徒聞若干尺

之服今諧快睹允卜千萬世之基歡抃實深揄揚莫

既伏愿幼志以從規矩出大廷以就師資日有就

而月有將繼承千圣之統威可畏而儀可象敬慎萬

福之符

代賀太子生表        陳束

伏以前星昭采誕膺朱芾之祥幼海澄瀾載囗青宮

之慶鴻圖啟佑鶴禁揚徽臣誠歡誠忭頓首頓首臣

聞元良出震萬邦為之作貞貳體承干百世所以彌

懋故封人之祝圣三曰多男周士之愿君再言錫嗣

恭惟皇帝陛下纂圖則天凝命合和禮樂建百年之

期仁圣接千載之統克禋克祀盡制盡倫精蠲竭于

四郊孝饗隆乎九廟是以神開熊夢吉兆燕禖月軌

青維適應祈年之候虹流華渚駿發長世之靈蘭殿

惟新桂宮攸啟仙源毓秀龍標早囗于瑤山璇極降

芬鳳向乍回于伊水珪璋在耀七鬯有輝于以仰副

宗祊用是永安民社華裔企踵人祇宅心凡在具區

罔不歡暢臣躬逢寶慶喜迎龜策之長心舞瑤墀莫

比鳳儀之列自中忻忭有百恒情

請冊立皇儲疏       王錫爵

謹奏為恭繹召對初旨懇乞圣明決計定疑以杜煩

擾事該臣等昨于元日蒙恩召對喜不自勝因退而

會疏以冊立豫教上請其疏內首以仰承德意為言

者蓋造膝語次已了然知圣志之久定不必自出意

見別有所要說也其懇請皇上獨斷早斷不敢望批

發外廷者蓋臣等自不欲居定策之功而亦欲使外

廷相忘于無言也此一時倉皇中雖辭或不能盡誠

而其汲汲于揚主之明成主之志則股肱之為腹心

子弟之孝父母無以加焉乃昨日忽奉御批以豫教

冊立分為兩事一可一否甚而疑群臣之請為離間

則臣雖至愚有以知皇上謙沖之德慎重之心姑借

此以杜煩擾而非圣志真有所未定也雖然人臣孰

敢當離間之名而皇上被之以此名也則愈疑以為

圣心茍非有欲諱之事則何苦禁人以難受之名臣

竊恐自是言者愈眾皇上聽之愈煩當此之時在廷

無一人出而為皇上剖疑定紛折衷成美豈非忠臣

孝子之所羞史書萬載之遺恨哉臣不佞受知受眷

竊自揆圖報不當在眾人后敢略陳固陋為皇上分

明之凡稱離間有二本貴而間使賤之本親而間使

囗之今皇上手擁皇長子明示臣等以長幼之序臣

等因而早勸冊立以成皇上之所欲貴又因而進愛

勞之說陳豫教之方以成皇上之所欲親何名為間

也凡離間之人亦有二或忤意于父而間之于子或

失歡于弟而間之于兄今臣等視皇上歡然一堂藹

然一體而其視兩皇子如芝共秀如玉共珍又何分

彼此而間也凡非離間而蒙離間之疑亦有二上不

信其下則或以拂諫而生疑下不信其上則或以強

諫而致疑若今天下之人心則皇上已久信之而皇

上之本心天下亦共信之冊立之舉早晚期于必行

臣等不過傳兩信之言遂必行之計耳上無所拂下

無所強又何自而疑為間也夫離間之疑明然后臣

等可稱為皇上之臣而皇上宜亦可以信行臣等之

計矣于是臣乃敢更進其余說焉夫自古豫教太子

非止教以讀書識字付之阿保之手而已必將使接

近師儒講明義理以養成作圣之器以豫培有道之

長即如皇上之生知且六齡而出就外傅乃皇長子

加九齡矣臣等且親見金堅玉潤之姿非弱矣皇上

雖已于宮中課之讀書然讀書而不出閣聽講則何

名豫教出閣聽講而無位號則豈有平巾服可臨

見群臣者又豈有氣體能勝春弦夏誦之勞而獨不

能勝受冊登拜之禮者今顱囗方家尚以勿避風日

為鞠養之宜閭閻賤息尚以早親師友為箕裘之計

豈有天子之元子而顧可以深居禁闥為慈愛久遜

尊名為謙抑者故豫教與冊立雖兩事而實相為表

里行則當囗行又當斷自宸衷而早行不當迫于公

論而后行也乃委巷管窺之見或又有謂圣意恐中

宮皇貴妃恭妃之間難處有待而不輕授者考之前

史漢明帝立馬后時年纔二十一歲而隨立賈貴人

之子炟為太子命馬后母之今日之事以中宮為馬

后以恭妃為賈貴人無所不可不必使恭妃遂加皇

貴妃之上也又如繼是而中宮有子則雖位號先定

以庶讓嫡亦無不可不必置此見在之主器而久懸

未來難必之望以疑人心也又如果欲少遲以示謙

讓則當明詔臣等刻期來歲舉行人心亦且自定不

必更為兩可未決之言厭人擾而反趣之擾疑人間

而反自為間也夫任勞任怨主持國是真大臣之職

然事之當任孰有大于建儲者乃皇上獨責臣等以

推諉而天下且共責臣等以依阿臣等雖欲任而不

能任也先是宮府間隔小人或妄覬非常以致議論

紛呶朝綱日紊而臣等日居風波之中無所據以鎮

服之乃今喜奉內宣皇上之謦咳嚬笑已宣付史官

臣等之面目肺肝已洞悉圣鑒而惟此極順極明之

事一降階序一辭信宿便覺與初旨異同臣等自是

剖心不可示人兩舌不可傳信雖能任而不敢任也

伏望皇上鑒臣一念忠愛之心采臣一得芻蕘之見

將臣所奏密覽而親裁之決計定疑永杜煩擾仍望

毋煩批發以為臣名庶愛勞囗行子圣而父益圣少

長成帙兄安而弟亦安宗社幸甚臣民幸甚

乞歸疏           前人

謹奏為自陳贊襄無狀懇款未伸乞恩亟賜放歸以

免誤國事臣錫爵夏秋一病已不望活豈復望留乃

茲尸居余氣再點朝班竊位素餐又將歲暮臣之所

以不羞病顏不恤病力而黽勉鞭策之下但念皇上

恩重如天地愛深如父子義不敢負情不忍負而亦

為犬馬愚忠或有可補闕拾遺佐思慮之萬一也乃

連日以來同官某某相繼杜門臣實代為之領事文

書票擬既苦干故事之生疏德意奉行且撓于眾言

之淆亂臣之無狀自知審矣而目前更有宗社第一

安危之計皇上第一未明之心使禁庭果有韓琦李

泌其人必能為主解紛為國定策而臣不能也則皇

上又安用臣為哉夫建儲一事前有皇長子始生之

明詔后有臣等節年所奉之屢旨公有兩京各衙門

之合奏私有皇親鄭國泰之專請近有滿京委巷之

流言遠有四方萬姓之屬望而上則臨之以九廟之

神靈兩宮之慈訓此皇上豈可差舉一念而臣等亦

豈可茍順一言者臣近從同官密進三揭不惟不見

允行且適奉圣諭極詆諸臣為悖逆為離間為求榮

為買直夫此四罪者使皇上以此加臣臣可信之于

心信之于天而不辨若以此加群臣則群臣有喙有

耳者方謂接本在臣擬旨在臣臣不能封還內降以

明忠臣孝子之心三褫有余辜萬死有余責而皇上

又安用臣為哉大抵國家之事人君事事可以獨斷

惟冊立慶典則前代皆以天子謙讓臣下固請而后

從茲皇上以故事謙讓為言則無不可若謂必當自

處而外廷有請即謂之無君無父心懷悖逆然則漢

文即位之元年而群臣首以建儲請豈非不祥之甚

悖逆之尤者哉而文帝從之如響其后享國最長由

此觀之建儲何妨于圣德抑何利于群臣之身家也

且圣諭又謂子不望于君父之旨而私結人心以言

激君父夫元子年未十齡更防其私結人心則自此

日長月壯群臣愈當避私結之嫌永不敢再求冊建

再議出閣此豈君臣父子之間所宜有而臣等又安

所逃萬世依阿誤國之名哉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

天下之人心上天所寄命之人心也皇上臨御以來

何一日不言謹天戒何一日不言守祖法今忽以天

所寄命萬萬人之公心謂之歸過而不忠以祖宗傳

序萬萬年之定典謂之不祥而當諱苦哉臣錫爵自

此目不能收淚口不能下食矣百官至眾百姓至愚

至眾之口不可以一人御至愚之心不可以獨見曉

今皇上即自謂心無搖亂皇貴妃密有贊言此暗室

無影之事臣等奉何憑據曉諭外廷而天下亦豈有

因此遂解疑息囂之理臣適又聞外間喧傳中宮有

疾嫌疑之間甚而以小人極曖昧之心窺皇上臣竊

痛之且世俗澆漓人情但有節外尋枝誰能暗中揭

日臣以小膽病怯之人猥受皇上赤心肺腑之托而

聞此竊竊洶洶之語欲言則口軟欲默則心傷安得

不戰汗股栗而欲逃也即今邊境驛騷羽書輻輳臣

不為憂朝堂聚訟煩言詆訶臣不為辱臣之所憂者

主德不光宗社不安而外寧且有內憂也所辱者言

不見信忠不見明而人非兼有上責也且即使上未

必責臣而倍恩于臣則愈使臣倍受責于天下臣之

憂與辱顧方大耳方今英賢滿朝遺逸滿野皇上倘

欲求逢迎遷就之術則不必留臣倘必欲留臣則臣

方寸惟有此一腔血目中惟有此一行淚知其必不

當上心而持國是無疑也伏惟皇上念臣宿疾之難

支憫臣報恩之無地特準骸骨還鄉然后從容察臣

母子強留之身欲以誰報旦暮且朽之骨欲以誰攀

斷然行臣之言使國本永安人心大定則臣雖去而

亦榮矣臣不勝忠愛激切昧死乞憐之至

還朝疏           前人

謹題今日復蒙圣恩特降御筆諭元輔卿公清正直

朕所倚賴今沖寒馳驅疾趨來京忠勤可嘉朕心忻

慰欲出與卿一見昨者連日侍奉圣母稍覺勞倦今

早覽卿密奏揭帖悉見卿忠君為國之誠朕雖去歲

有旨今春行冊立之典昨讀皇明祖訓內一條立嫡

不立庶之訓況今皇后年稚尚少倘后有出冊東宮

乎封王乎欲封王是背違祖訓欲冊東宮是二東宮

也故朕遲疑未決既卿奏來朕今欲將三皇子俱暫

一并封王少待數年皇后無出再行冊立庶上不背

違祖訓下于事體兩便卿可與朕作一諭旨來行欽

此該文書官李文輔恭捧到臣私寓臣焚香叩頭伏

讀一過不覺感激涕零竊念臣以私情久稽嚴召今

雖沖寒疾趨而來然前此違慢之罪已萬萬不能自

贖荷蒙我皇上至仁至慈如天如地不惟不加厭棄

重以恩賜駢蕃慰勞兼至皇上真臣之父母也父母

之于子既拊摩其囗癢疾痛則子之事父母豈得不

委曲為之承顏順志而敢復顧外廷之口吻復沽自

己之名譽乎第事理有至當不易之論人心有不言

同然之公有如一時之權宜未能傳之萬世而無弊

一人之裁斷未能協之輿論而無疑則臣之心終有

未安者即如圣諭中所稱中宮尚少倘后有出恐于

祖訓有囗要將三皇子一并封王少待后日再處顧

臣竊惟自古國家雖有立嫡不立庶之說然實謂嫡

庶并生有子以防攙越倫序致啟爭端今皇上嫡子

尚未生而庶子年已至十二齡向未有待嫡之意乃

自今日發之使臣等何以造次奉行抑臣又惟皇上

所慮不過為中宮耳而此事甚有成說甚為易處昔

明帝取宮人賈氏所生之子命皇后養之為子唐元

宗取楊良妃之子命王皇后養之為子宋真宗劉皇

后取李宸妃之子為子旋皆正位儲宮而三宮妃壓

于嫡母之下未嘗加進位號今日事體正與此同與

其曠日遲久以待將來未定之天數孰若酌古準今

以成目下兩全之盛美臣之愚見以為必如此行萬

妥萬妥且皇長子既以中宮為母即系正嫡所生之

母亦自不必加封上則使中宮安心撫養不必以子

非己出為嫌下則使皇貴妃不失尊重不必以母從

子貴為嫌而四方聞之又皆仰服皇上善處母子嫡

庶之間歡呼祝頌將垂之史冊而有光矣臣謹依閣

中故事遵諭并擬傳帖二道以憑圣明采擇施行然

尚望皇上三思臣言畢竟俯從后著可以曲全恩義

鎮服人心耳臣不勝惶悚迫切

請舉大禮疏        葉向高

為大禮屆期群情望切懇乞圣明亟賜舉行事臣等

備員留京竊聞皇長子冊立冠婚久軫圣懷近者明

旨渙頒好逑豫定人人舉手加額喜吾君之有慶卜

國祚于無疆臣等何幸躬逢盛典乃自冬及春為期

已迫在廷諸臣連章上請一概留中臣等庸愚莫窺

圣意不勝款款之衷相與揆度謂皇長子茂齡今已

十九自古以來帝王之子未有當此之年而名號未

正元服未加婚媾未遂者參之事理必不再遲況我

皇上慈愛篤至歷年敕諭委曲詳明頃又蹔停講讀

勖以將息其乘春陽而舉令典蓋萬萬無疑矣然則

今日在廷諸臣之請亦不過仰體圣慈恭成獨斷云

爾豈敢謂此時此禮猶俟人言而后行哉惟是普天

率土延頸企踵共待茲舉早一日則慰臣民一日之

望矧春陽已屆事貴及時萬一蹉跎恐愆佳候愿我

皇上速斷而亟行之如或以大工未竣經費未充尚

欲少待則臣等聞翼翼宸居成在不日無容待也度

支二十余萬之金錢必非一時所能遽辦不宜待也

以大圣人行大典禮何必為此而徘徊其間哉臣等

遙望逖聽情不能已輒敢冒昧上聞伏乞圣明遵禮

昭信俯垂鑒俞宗社幸甚臣等幸甚

請舉大禮再疏        前人

為綸音久渙吉典難稽懇乞圣明亟賜舉行以昭成

命事臣等以皇長子大禮逾期曾于初春合詞上請

未奉俞音隨從邸報伏誦敕諭謂俟慈慶宮工完次

第舉行臣等歡欣祇候不敢再有陳瀆今工業報竣

而大禮尚稽寒冬在即勢雖再緩及今不舉更待何

時四海臣民竊相揣度謂皇上之于皇長子倫序昭

矣好逑定矣睿質充矣新居飾矣百凡處置無不精

詳此自大圣極慈有慮未必周者而皇上悉念及之

然而當婚未婚當冠末冠當冊立未冊立屢期屢更

輒請輒寢遂使十九齡之元子垂發獨居未正名號

此尋常家人父子有不能一日安者而皇上顧緩視

之揆之事情靡得其故明旨嘗云諸臣當仰體上心

臣等愚陋反復思維大凡人情無不以有子有孫為

樂以子孫成立有室有家為吉祥善事竊意圣心亦

當如是故惓惓懇懇不避煩瀆以此為仰體之萬一

耳今事勢已極萬不可緩若再遲延竊恐列圣神靈

圣母慈念皆有未安而臣等受國厚恩當此大事不

能披瀝感動天聽律以臣子分義尚何顏面以自容

哉伏望圣明俯順輿情亟頒明詔擇吉舉行宗社幸

甚臣等幸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开封市| 阿尔山市| 余江县| 临颍县| 武强县| 宁明县| 潜山县| 邢台市| 伊宁市| 宁阳县| 武功县| 漳州市| 定结县| 齐齐哈尔市| 天镇县| 阜阳市| 朝阳市| 大安市| 定远县| 都江堰市| 罗城| 东丰县| 泸定县| 天台县| 东光县| 滕州市| 巨野县| 思南县| 商南县| 西吉县| 云林县| 莒南县| 仁怀市| 页游| 平顺县| 白河县| 鹤峰县| 雅安市| 平武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