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愿為說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薩摩訶薩善于如來自性自覺覺他。佛告大慧。咨所欲問。我當為汝隨所問說。大慧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作耶。為不作耶。為事耶。為因耶。為相耶。為所相耶。為說耶。為所說耶。為覺耶。為所覺耶。如是等辭句。為異為不異 涅槃是所證之法。如來是能證之人。大慧既領。涅槃之旨故。又以如來為請。三藐三佛陀此云正遍知。亦名正覺。正遍知者。謂正知遍知。正知于中遍知于邊。如來自性謂法身也。佛既領請故。大慧具以三號為問。三號即是三德。如來即法身中諦也。應供即解脫俗諦也。正遍知即般若真諦也。通號有十。而特問此三者。乃其要也。作謂修持造作義該因果。事即果也。相謂身相說謂言說覺謂覺知。謂如來于此辭句。為異為不異耶。

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于如是等辭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過故。大慧。若如來是事者。或作或無常。無常故。一切事應是如來。我及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無所得故方便則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無所有故。大慧。若無事無因者。則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則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間言說。若出四句者。則不墮四句。不墮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來句義亦如是。慧者當知 答中先酬所問。非事非因即非因非果也。合云非作非不作。言俱有過者。不特言事因而已。正言如來若惟是事因。則墮有作之過。若非事因則墮無所有過也。言如來是事等者。謂若如來定須用因果等事。則是無常。若是無常。則一切所作之法應是如來。然我及諸佛。皆不欲同彼事也。若非所作等。即核上非事因句。謂非所作則無所得。無所得則智慧方便皆為徒設。同于兔角石女兒也。又言無事無因者。謂法身既非有作。則離有無之過。離有無過則出于四句之外。四句者。即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四句也。不墮此四句。是為如來句義。為智者之所取也。

如我所說一切法無我。當知此義。無我性是無我。一切法有自性無他性如牛馬。大慧。譬如非牛馬性非馬牛性。其實非有非無。彼非無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諸法非無。自相。有自相但非無。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當如是知 上明如來句義不墮四句。恐未達者謂如來句義亦非實性。故引例以顯。如我所說等。佛謂我常說一切法無我。無我者。謂無性執(zhí)之性。非無性分之性。故云有自性無他性。他者對己之謂也。意謂如來句雖離諸句。非無法身常住自性故。又以喻顯。如牛但有牛之性而無馬性。馬但有馬之性而無牛性。故云非有非無。謂彼各有自性而無他性。入楞伽云。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謂非但有自性。亦有自相。但非無我者。無我即聲聞。謂但非凡小之所能知。而不知者由妄想分別之所蔽也。如是一切法空等。謂一切法無我既然。以例一切法空。如來之性不空。一切法無生。如來法身乃生。一切法無自性。而如來有常住之性。故云當如是知。

如來如是與陰非異非不異。若不異陰者應是無常。若異者方便則空。若二者應有異。如牛角相似故不異長短差別故有異。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異左角左角異右角。如是長短種種色各各異。大慧。如來于陰界入。非異非不異 如來如是下。謂法身與五陰對論。非異非不異。陰即苦道。苦道即法身故非異。迷悟有殊故非不異。若言法身不異五陰。則是無常生滅之法。若謂異者。則如來無全體起用方便益物之相故云則空。所以法身與陰非異非不異也。若不了陰即是法身。則二者有異故。又以牛角為喻。牛角相似則不異。長短差別則有異。一切諸法亦如是者。謂法身與一切法非異非不異。亦如是也。又以牛角左右異為喻者。謂法身本一。而諸法有異。亦猶牛之左右角之不同耳。結(jié)文可知。

如是如來解脫非異非不異。如是如來以解脫名說。若如來異解脫者。應色相成。色相成故應無常。若不異者修行者得相應無分別。而修行者見分別。是故非異非不異 此法身如來。對解脫之德而論。言如來以解脫名說者。如來之所究顯。蓋由了結(jié)業(yè)即解脫故也。此如來與解脫非異非不異。若云異者。解脫應身色相則是無常。若不異者則修行之人。與解脫相應。無因果人法之異。然有能所分別。故結(jié)云非異非不異也。

如是智及爾焰非異非不異。大慧。智及爾焰非異非不異者。非常非無常。非作非所作。非有為非無為。非覺非所覺。非相非所相。非陰非異陰。非說非所說。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故。悉離一切量 此約般若與智障相對而論。智即般若爾焰即智障。例前合云。若異則離障無智。若不異則障豈是智。但云非異非不異者。文之略耳。此般若與智障非異非不異者。則與法身解脫無二無別。故復總結(jié)而例通之。曰非常非無常等。總不出非二邊顯中道非能所顯一相非四句顯忘言故。又云離一切量。量即數(shù)也。

離一切量則無言說。無言說則無生。無生則無滅。無滅則寂滅。寂滅則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則無事無因。無事無因則無攀緣。無攀緣則出過一切虛偽。出過一切虛偽則是如來。如來則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離一切根量 夫離諸言量。則是無生寂滅自性涅槃而已。既彰本性乃復宗。結(jié)示曰無事無因等。惟一法身迥然獨立。不見諸法為所攀緣。故出一切虛偽。名為如來三藐三佛陀。重言佛陀者。翻知覺之異。雙結(jié)二名也。言至于此可謂極矣。而復疊云離一切根量者。總酬所問。指歸法身自性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悉離諸根量  無事亦無因

已離覺所覺  亦離相所相

陰緣等正覺  一異莫能見

若無有見者  云何而分別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陰非在陰  亦非有余雜

亦非有諸性  如彼妄想見

當知亦非無  此法法亦爾

悉離下四句。總頌佛陀離相。陰緣者。陰即五陰緣即界入等攀緣之緣。正覺即法身。一異莫能見者。謂正覺法身與生死苦道。無一異之相可見。既無能見之人。豈有一異之法而可分別耶。非作等四句。正顯法身中道。余雜者。諸法過咎也。亦非有下四句離有無二見。言如來法體。由彼凡夫妄想分別而見。雖離諸相而亦非無實相可見。此法法亦爾者。謂此法身不不可言有。不可言無法爾而然也。

以有故有無  以無故有有

若無不應受  若有不應想

或于我非我  言說量留連

沉溺于二邊  自壞壞世間

解脫一切過  正觀察我通

是名為正觀  不毀大導師

以有故無以無故有。此有無相待而立。有無既各無自體。豈應取著。故云不應受不應想也。其或未子二我本空。滯于言說。此乃溺于有無二見。非獨自壞亦且壞他。何由出于生死。若能了達法身解脫自在。離一切過。是為達觀不謗于佛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修多羅攝受不生不滅。又世尊說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云何世尊為無性故說不生不滅。為是如來異名。佛告大慧。我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有無品不現(xiàn)。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則攝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為說。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說如來非無性。亦非不生不滅。攝一切法。亦不待緣故不生不滅。亦非無義 經(jīng)中言不生不滅者非一。其所詮之旨不無同異。如云修多羅攝受不生不滅。攝受者。謂舍攝其理。又云。此是如來異名。大慧以為不生不滅是無性義。云何言是異名。豈如來亦無性耶。佛答以不生不滅是離有無故。曰有無品不現(xiàn)。此以一答酬其二請。大慧又以為不現(xiàn)是不生。若一切法不生。豈是如來異名。若是異名。于名字中豈亦有不生法義。故又致請。答中言非無性者。謂如來非是無法。亦非攝取不生不滅。亦不待生滅之緣而非不生不滅。言亦非無義者。起后正答也。

大慧。我說意生法身如來名號。彼不生者。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七住菩薩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來異名。大慧。譬如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如是等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無自性 言我說意生身等。其文猶略。應云我說不生不滅即不生義不生而生則一切法身異名皆從此出。故曰意生法身如來名號。言彼不生者。疊上一切法不生義也。然此不生是如來究竟之趣。非外道偏乘之所造詣。故云非其境界。七住即七地。蓋通教菩薩。到八地方證無生故也。以此不生為如來異名。即不生不滅名偏義圓。斯之謂也譬如因陀羅等。此引帝釋異名。以況如來異名非一。蓋帝釋所住地。及虛空乃至手足。隨一一物各有異名。其名雖多人只是一。故無多性隨物顯義。非無自性也。

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愚夫悉聞各說我名。而不解我如來異名。大慧。或有眾生知我如來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覺者。有知導師者。有知廣導者。有知一切導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紐者。有知自在者。有知勝者。有知迦毗羅者。有知真實邊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無生者。有知無滅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諦者。有知實際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無相者。有知解脫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不增不減。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我于娑呵世界。等凡例三十三種異名。始言愚者悉聞各說我名。謂名各有義也。而不解我如來異名。則不知其體一本于不生不滅也。乃至云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阿僧祇此云無數(shù)時。此乃如來果后施化之跡。言百千名號不增不減者。蓋隨舉一名則攝諸法名。在多不增在一不減。此方他界皆知佛名。言如水月不出不入者。月喻應身。水喻眾生之心眾生心凈如來即應。如月在水。然月在空影現(xiàn)于水。月不下降故云不入。亦不離水故云不出也。

彼諸愚夫不能知我。墮二邊故。然悉恭敬供養(yǎng)于我。而不善解知辭句義趣。不分別名不解自通。計著種種言說章句。于不生不滅作無性想。不知如來名號差別如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不解自通會歸終極。于一切法隨說計著 彼諸愚夫等。重釋彼不知不生不滅中道應身之本墮于有無二邊。雖皆能敬事。而不能善解名字句義。故云不分別名不解自通。由執(zhí)著言教昧于實理。謂不生不滅是無體性。故于如來異名差別而皆不知。如不知因陀羅等皆帝釋之異名也。既不解自通之趣歸于至極故。于一切諸法隨語生見故云隨說計著也。

大慧。彼諸癡人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義說無異。所以者何。謂義無身故言說之外更無余義。唯止言說。大慧。彼惡燒智。不知言說自性。不知言說生滅義不生滅。大慧。一切言說墮于文字。義則不墮。離性非性故。無受生亦無身。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除不墮文字 此段重示迷名失肯。義如言說等。夫義有能詮文字之義。有所詮道理之義。癡人迷于道理。言文字之義如所言說。謂義之所說無有異也。既又征釋謂義無身故。身即體也。言能詮文字之義更無有體。蓋不知所詮道理之義出于言說之外。唯止于言說而已。由彼惡見燒滅正智。不解如來言教。言于生滅義無生滅。然一切言說墮于文字。義則不墮言離性非性者。是離有無之過。既離是過則無受生亦無體相。是為言外之旨也。如來不說墮文字法者。謂文字性離。即是解脫。不可以有無求之是則如來非不說法。若有離文字而解者。即為說之。

大慧。若有說言如來說墮文字法者。此則妄說。法離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離文字故。非不饒益義說。言說者眾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 若有不達如來說即無說謂說墮文字法者。則為謗佛謗法。故云此則妄說。既又告大慧云。我及諸佛菩薩。未常說一字答一字。蓋離文字性故也。非不饒益義說者謂非不隨宜演說饒益眾生。然說即無說若謂有說者。凡愚之妄想分別耳。據(jù)理絕言被緣可說說即成教。若有緣不說。則教法不立。教若不立。則大小乘機無修證之分。如是則孰為能度孰為所度。而建立機教哉。

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廣說經(jīng)法。以眾生希望煩惱不一故。我及諸佛為彼種種異解眾生。而說諸法令離心意意識故。不為得自覺圣智處 法固不可不說。若著言說則又成病。故告云莫著言說。然隨宜方便而說者。蓋眾生機樂不同煩惱非一。我及諸佛皆如是說。然所彼機固未是欲得自覺圣智處者。凡可以離乎妄想心識者。則為說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黔东| 顺昌县| 噶尔县| 太康县| 米泉市| 筠连县| 义马市| 深水埗区| 乐昌市| 阿瓦提县| 剑阁县| 禹州市| 睢宁县| 宜川县| 胶州市| 石柱| 昆山市| 江安县| 汉中市| 白山市| 石楼县| 山东省| 平阳县| 新绛县| 高密市| 格尔木市| 化德县| 萨迦县| 朔州市| 扶沟县| 综艺| 南昌市| 梅河口市| 怀集县| 西乌| 平谷区| 云林县| 郓城县| 安宁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