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階圖
巽下一陰,與坤三陰一體也。陰沉滯,而陽升騰。初附二陽而升,三陰又與之一體,故有允升之象。允者,言見信於人。坤用事於亥,而亥亦木之生,而未成形者也。至於子位,則震居坤下。震,亦木也,是木之始根芽耳。若巽居坤下,則有二陽,非若震之一陽始萌,故曰《升》也。《升》居丑位,及乎卯,則木王矣。外卦以位言也,而五天位,是不可以階升也。然貞者,正也。堯、舜、禹、湯升天位以正,如升平階。茍不以貞,寧兔於顛躋乎?
困羨華葛萬株木圖
《困》之為卦,屬乎九月兌氣用事,而臨於戌土;澤水為土所壅,故《大象》日:澤元水,困。卦因兌、坎相重而成,兌正秋,而坎為冬。兌之一陰,象乎始得秋氣,而蔓草未殺,故為葛萬之困。六三則秋冬之交,蔓草葉脫而刺存焉,故為羨華之困。若初六則坎之下,正大冬之時(shí)也,蔓草為霜?dú)⒍矣墟葸z,所存者株木耳。此《困》卦三陰爻故。#繫以草木之象。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井》以陽為泉者,水因天一之陽而生也。坎中之陽出於北方寒泉也。北方生寒,寒生水之義。巽之二陽,一在地位,趣下而入是谷,而非井矣;一陽雖在人位,居梵之下,汲之不及,又曾不若五爻浮溢于梵上也。井欲溢而鼎戒盈,此德與器之辨。《鼎》卦鉉、耳、趾皆全,而趾欠其一,所以初爻言鼎顛趾,言鼎倒而趾在上也。下一陰,反有兩耳之象。五曰黃耳,以別初爻焉。
革爐翰鼓鑄圖
《革》雖有鼎鬲革生為熟之象,然以爐精之象為正,蓋以離火鼓鑄兌金,而金從革也。革而後鼎者,以鼓鑄而成鼎也。夏后氏鑄鼎,而湯、武因之,以寶其器,故有湯、武革命之象。
震動(dòng)心邊圖
《震》之六爻,初勸以戒懼而後言笑,二又戒以喪貝而勿逐,是欲內(nèi)元妄動(dòng)於一心,而外元貪其利也。三則言蘇蘇,是欲人修慝辨惑,元終入於迷塗,皆動(dòng)心之要也q外卦論動(dòng)之邊,喪,表事之成;上言征兇,戒事之?dāng) ?
艮背象圖
《艮》象言輔、頰不言口,言身不言腹,言夤、限不言臍,有背面而立之象,故日:艮其背。統(tǒng)一卦觀之,下不分其腓、趾,上不別其身、輸,四陰排布,宛有背骨狀。上一陽為肩膊,中一陽而為脊膂,脊膂取其貫中而已。《艮》之九三,《艮》之主也,以陽居陽,其性躁動(dòng),譬之腰焉。.罄折行止運(yùn)動(dòng),實(shí)擊於心,繫之以薰心之象。六二以陰居陰,其性靜矣#故有腓象。心欲動(dòng)而腓不舉行,安有快意乎?故聖人又繫之以其心不快之辭。
鴻漸南北圖
《漸》卦,下艮上巽,當(dāng)正月立春後、鴻漸來之候,故六爻皆繫以鴻也。鴻者,隨陽之烏。而艮、巽限乎子午之陽,方繫之以鴻,豈不宜哉?三居艮卦
之上,上居巽卦之上,是南北二陸也。三以一陽限于群陰之問,當(dāng)鴻雁北來之際,烏獸將孳尾之時(shí),故有夫征婦孕之象。又與四氣交於人位,故孕也。若五與二,一居于天,一處于地,遠(yuǎn)應(yīng)而雌雄有別,故不孕耳。
歸妹君娣袂圖
震為蒼食竹,下實(shí)上虛,筐象也。《歸妹》卦與《泰》相類,而人位二爻兩相交互,有掩袂象。夫一身左陽而右陰,陰陽之交如兩袂之交也。娣,位乎下,其畫陽也;君,位乎上,其畫陰也。《易》以陽善而陰惡,陽貴而陰賤,此君之袂不如娣之袂,蓋以女行非正也。其卦乃遷東方之陽,以就西方之陰,是震氣入於兌,木為金所剋制,故必月幾望而後吉。若征則兇,元所利者,以行不以正也。
豐日見斗圖
伏羲畫震於束,而置離於南方者,表少陽之氣動(dòng)於束方,太陽之明盛於南方也。文王以震重離,遂名曰《豐》,言少陽之震運(yùn)至於南方,合太陽之離明,而為豐盛耳。所以文王於《豐》縣,明盛極必衰之理,曰宜日中;於《豐》爻,明明極必昏之理,日日中見斗與沬也。文王所擊卦爻之辭,惟日與斗也。孔子之《象》,遂論及月,何哉?蓋《豐》卦在五、六月之交,日在柳宿之度,而斗指午、未之分。柳宿之度,實(shí)通三辰,故有見斗之理也。
旅次舍圖
六二以中道,遂懷資得僮僕。九四以剛?cè)嵯酀?jì)而有應(yīng),遂得資斧。皆近利,不若六五也。離之所以明者,順以行其智也,故日畜牝牛吉。上九之喪牛,是喪其明也。《旅》當(dāng)《央》之後,《乾》之前,陽盛皆客氣,所以反日《旅》也。上九得勢(shì)而主權(quán)者,寄一身於炎炎之上,不知有焚巢之禍。九三趨炎而躁進(jìn),不知有焚次之災(zāi)。六二、九四雖以柔道而旅,或懷資,或得斧,獲利于時(shí),而二必以身而後免過,四之心尤不快也。豈非戒旅以求利之事乎?若六五者,始以離雉有文明之美,而射之,而亡其矢,而不獲,是道之不行也。
巽林下圖
《巽》以陽為林簣,而以陰為林足。狀者,以豚下有足之象,四陽行則有簣之象。九二林之束壁,而上九肺之西壁,故皆云《巽》在狀下,以林足附之也。九五即《乾》之九五,為龍飛,而為虎變者也。飛龍為甲,虎變?yōu)楦且嘁粴庵兏I暇艈矢瑒傔^也。九二用史、巫,剛中而未得位也。九三之頻蹙,又元位而失中也。由是觀之,則權(quán)以有位而得中者行矣。非九五,而誰乎?
兌象圖
《坎》之初六,主.於冬至。《離》之初九,主於夏至。《震》、《兌》之初,則主於春、秋之分也。故以,《兌》之下二爻陽氣尤盛,為七月之象;中二爻陰陽中分,為八月之象;上二爻陰過於陽,為九月之象。此《兌》卦所謂四爻言商兌,以見《震》角、《離》徵、《坎》羽之音;五爻言孚剝,以見《震》、《夫》、《離》、《詬》、《坎》、《復(fù)》之理也。
渙躬圖
一陽生於子,而六陽亢於巳。子屬坎,巳屬巽一,以巽重坎,所以為《換》。渙者,散也。卦氣當(dāng)夏至後、大暑之前,是陽氣散于外也。陽雖散于外,而有生生不窮者在其中,是坎中一陽也,人之元?dú)馑浦j栔鳉猓幹餍危魂柹⒂谕猓恃院埂⒀6幏朱吨校使拧H骸⒐9侄鵀樗闹В悍侄鵀槲迮K、六腑形也,是皆元?dú)夥稚⒍梢病T獨(dú)獬鲮犊菜菫樘煲恢舳鵀楹梗鞫鵀檠责B(yǎng)四支、五臟也。
節(jié)氣圖
《兌》之一陽下泄,有戒慾之象。《坎》之一陰上缺,有戒嗜之象。戒慾,故云不出戶庭。戒嗜,故云甘、苦之味。初爻變,則為《坎》。天一之水,是為真精之原,君子能慎密不出,閉其精戶,是得養(yǎng)生之要。《坎》二則火也,門庭者是開竅為心也。心之火貴下濟(jì)於水,心之明貴出而外明於物,'不出則失中道,亦戒慾之義也。三言嗟者,悔嘆而不節(jié)。四言安者,安於能節(jié),是皆明告利害所在也。養(yǎng)生之道,與《渙》盡之。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中孚》生陽,羽族卵生也。《咸》卦生陰,血肉之物胎生也。故《中孚》為生陽之始,《小過》為陽生之成。烏雀四時(shí)生卵,而春盛,故為立春之象,冬至之卵焉。《中孚》有烏卵之象。烏炎上之性,必以豚魚而後吉。水,北方子位。,豚魚之地也。《小過》飛烏離之兇者,由束行而中,南方之網(wǎng)罟也。網(wǎng)罟取離陽,至離而太盛,陰氣生矣。
既濟(jì)未濟(jì)合律之圖
黃帝之律呂,分為乾、坤,配為坎、離。乾、坤即分六陰、六陽,坎、離則成《既濟(jì)》、《未濟(jì)》。坎中之陽,將升而至於仲呂,辟卦為《乾》,是謂《乾》盈九不見其首。離內(nèi)之陰,已入於坎,至於應(yīng)鍾,辟卦為《坤》,是謂《坤》虛十以導(dǎo)潛龍之氣。《既濟(jì)》之首,《乾》之首也。《未濟(jì)》之尾,《坤》之尾也。《乾》尾續(xù)於《坤》尾,九而後十也。《坤》首繼於《乾》首,二而先一也。皆自然之理。
方以類聚圖
坎,北方也,乾以水之成數(shù)類聚於西北。震,束方也,艮以木之成數(shù)類聚於束北。離,正南也,巽以火之生數(shù)類聚於束南。兌,正西也,坤以金之生數(shù)類聚於西南。故八卦各以其方而類聚。
物以群分圖
天下之動(dòng)者不能直,偏於陽也。
天下之植者不能動(dòng),偏於陰也。陰陽之物,以是而群分。惟人為能動(dòng)而直,能植而動(dòng),所以得陰一陽之全,固能靈於物,而為之覃分也。」參伍以變圖
王氏大寶日:三相參為參,五相伍為伍。以乾之畫,參坤之畫,變之為震、坎、艮。以坤之畫,參乾之畫,變之為巽、離、兌。所謂參以變也,象天地合德,陰陽交感也。一與九相伍,二與八相伍,三與七相伍,四與六柑伍,五與五相伍,謂為行伍,合為大衍之?dāng)?shù)五十,所謂伍以變也。
參天兩地圖
耿南仲日:參天則天一、天三、天五,總而為九;兩地則地二、地四,合而為六。方其搽曹,七、九、八、六皆以為用。及其成卦,舍七而取九,舍八而取六。倚於一偏,是為倚數(shù)。
乾坤合律圖
鄭氏註《周禮》云:其律呂相生,以陰陽六體為之。黃鍾初九下生林鍾之初六,林鍾又上生太簇之初二,太簇又下生南呂之六二,南呂文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生應(yīng)鍾之六三,應(yīng)鍾又上生蕤賓之九四,蕤賓又下生大呂之六四,大呂又上生夷則之九五,夷則又下生夾鍾之六五,夾鍾又上生無射之上九,無射又下生仲呂之上六,故仲呂復(fù)生黃鍾,而循環(huán)焉。
卦分律呂圖
楊氏云:十一月《復(fù)》一陽生,黃鍾氣應(yīng)#,至四月,六#陽為《乾》,故闢戶謂之乾。五月《詬》一陰生,蕤賓氣
應(yīng);至十月,六陰為《坤》,故闔戶謂之坤焉。
四象八卦圖
范氏誇昌日:四象者,以形言之,則水、火、木、金;以數(shù)言之,則老陽、老陰、少陽、少陰,九、六、七、八。惟土無形,四象各以中央土配之,則是為辰、戌、丑、未之成數(shù)也。水?dāng)?shù)六,故以三畫成坎,餘三畫布於亥上為乾。金數(shù)九,除三畫成兌,餘六畫布於未上為坤。火數(shù)七,除三畫成離,餘四畫布於巳上為巽。木數(shù)八,除三畫成震,餘五畫布於寅上為艮。此四象生八卦也。
用九用六圖
鄭氏厚日..一、三、五戶七、九皆陽數(shù),而陽爻獨(dú)用九;二、四、六、八、十皆陰數(shù),而陰爻獨(dú)用六。何也?九,陽數(shù)之窮,窮則能變,陽主變,故《乾》惟囗用九。六,乃陰數(shù)之中,中則守常,陰主常,故《坤》惟用六。又一、三、五為九,天之生數(shù);二、四為六,地之生數(shù);生生之謂易,故《乾》、《坤》用此也。
乾坤大父母圖
《乾》,一變《娠》,二變《逛》,三變《否》,至五變?yōu)椤秳儭范埂N锊豢梢越K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fù)》。《坤》,一變《復(fù)》,二變《臨》,三變《泰》,至五變?yōu)椤斗颉范埂!堆搿繁赜杏觯适苤浴渡铩贰?
復(fù)垢小父母圖
一陽來《復(fù)》,變《臨》為二陽,變至《泰》為四陽,變至《大壯》為八陽,變至《央》為十四陽,終其變於《歸妹》,成十六陽一陰始《詬》,變《逛》為二陰,變至《否》為四陰,變至《觀》為八陰,變至
《 剝》為十四陰,終其變於《 隨》 ,成十六陰。
三變大成圖
八卦司化圖
五位相得各有合圖
聶氏日!.一、三、五、七、九,陽之奇也;二、四、六、八、十,陰之耦也。五位以陰陽相得,而各有所合,以陽生者成以陰,以陰生者成以陽,是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cái)?shù)三十,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十有八變成卦圖
男女合者,上下經(jīng)惟十二位,正位《乾》 、《 坤》 、《 坎》 、《 離》 、《 咸》 、《 恆》 、《 損》 、《 益》 八卦,分為十八位。《 乾》 、《 坤》 變《 頤》 、《 大過》 ;《頤》 、《 大過》 變《 坎》 、《 離》 ;《 坎》 、《 離》 變《 中孚》 、《 小過》 ;《 中孚》 、《 小過》 變《 咸》 、《 恆》 ,成人倫也。
十三卦取象圖
重離而有巽體,巽為繩,離為目,網(wǎng)目謂之罟,故有網(wǎng)罟之象,所以為佃漁之用。
巽木動(dòng)於前,為未之象。震木動(dòng)於後,為耜之象。見於耒耜之用。
離為日中,離本坤屬,坤眾為市。震在下剛?cè)崾冀唬匀〗灰字蟆?
乾天在上,故為衣。
坤地在下,故為裳此聖人垂衣裳而天下治,象乾、坤之無為也。
巽為木,坎為水,木在水上,舟楫之象,所以濟(jì)不通也。
兌本坤屬而為牛,震為作足馬。服牛乘馬,有引重致遠(yuǎn)之利。
闈戶謂之坤。震以動(dòng)之,有擊柝之象,所以待暴客也。
震動(dòng)於上,艮止於下,是杵臼之象,所以濟(jì)萬民之用。
離為絲,兌為巽木之反,有弓象。刻木之直而為矢,所以威天下也。
震木為楝,乾天為宇,所以為大壯之象。
巽木在澤之下,而四陽居中,是為棺檸之象。
兌本坤體,坤為文,而乾剛決之,所以為書契之象。
《叢說》云:古人制器取法,皆有內(nèi)外重象,其用亦然。網(wǎng)罟、未耜、市貨、衣裳,舟楫、牛馬,門柝、杵臼、弧矢、棟宇、棺檸、書契,兩象也。畋漁、耒褥、交易、垂衣裳、濟(jì)不通、引重致遠(yuǎn)、待暴客、濟(jì)萬民、威天下、待風(fēng)雨、治百官、察萬民、封木喪期,亦兩象也。
陳氏三陳九卦圖
一
《履》,德之基《謙》,德之柄《復(fù)》,德之本
《怛》,德之固《損》,德之脩《益》,德之裕
《困》,德之辯《井》,德之地《巽》,德之制
二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fù)》,小而辨於物
《怛》,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
《益》,長(zhǎng)裕而不設(shè)《困》,窮而通
《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三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fù)》,以自知
《恆》,以一德《損》,以遠(yuǎn)害《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quán)
希夷曰:龍圖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三陳九德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故《履》,德之基,明用十;《謙》,德之柄,明用十五,亦明五用在於謙。《復(fù)》,德之本,明用二十四也。故三卦屬上經(jīng),明《乾》之用統(tǒng)於《坤》,六卦屬下經(jīng),明《坤》之用兼於《乾》也。斯則天三三、地二二之義耳。
序卦圖
漢上日:文王作《易》,以《乾》、《坤》、《坎》、《離》為上篇之用,以《艮》、《兌》、《震》、《巽》為下篇之用。上篇終於《坎》、《離》,下篇終於《既濟(jì)》、《未濟(jì)
濟(jì)》。《頤》、《大過》、《小過》、《中孚》、為二篇之正。《乾》《坤》者,《易》之本。《坎》《離》者,《乾》《坤》之用。《離》肖《乾》,《坎》肖《坤》,《中孚》肖《乾》,《小過》肖《坤》,頤肖《離》,《大過》肖《坎》。《既濟(jì)》,坎、離之交。《未濟(jì)》,坎、離之合。坎、離所以為乾、坤用者,得天地之中也。斯聖人酬醉不倚,千變?nèi)f化,不離乎其中與。康節(jié)先生日: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至夫子《序卦》,然後明生生不窮,而天地之蘊(yùn)盡矣。故上經(jīng)天地萬物具而人道備,下經(jīng)人道備而天地萬物備。豈倚一偏哉?韓 康伯讀《序卦》,而不察也。
雜卦圖
漢上日:《雜"卦》專以剛?cè)帷⑸捣磸?fù)取義,揉雜眾卦,以暢無窮之用,而百世之後有聖人作,不外是也。邵康節(jié)日:乾、坤三變,坎、離不動(dòng)。謂此若夫自《大過》顛也,而下簡(jiǎn)冊(cè)缺亂,當(dāng)日:《頤》,莽正也;《大過》顛也;《遘》,遇也(遘,當(dāng)作娠),柔遇剛也;《央》,庾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zhǎng),小人道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既濟(jì)》,定也;《未濟(jì)》,男之窮也。為文。
大衍數(shù)
韓康伯日:大衍之?dāng)?shù),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shù)而數(shù)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四十九,總而為一,散而為四十九,即太極在其中矣。
劉氏日:動(dòng)靜一源,顯微無問。知四十九為一之用,即知一為四十九之體。或以干支、辰宿、八卦、陰陽求
合五十之?dāng)?shù),恐非。
蝶蓄法
一搽二搽三搽第一掛於小指問,不五則九。第二掛於中指間,第三掛於食指問,皆不四則八。
五四四陽老束坡先生曰:三搽皆少,乾之象也。三少之?dāng)?shù),凡十有三。以四十九策中除十三策,餘三十六,即四九之?dāng)?shù)也,是為老陽。
九八八陰老三碟皆多,坤之象也。三多之?dāng)?shù),凡二十有五,以四十九策中除二十五,餘二十四,即四六之?dāng)?shù)也,是為老陰。
五八八陽少三搽一少而二多,震之象也。
九四八陽少三搽一多一少,而復(fù) 多,坎之象也。
九八四陽少三碟二多而一少,艮之象也。九兩多少一少,其數(shù)皆二十有一,以四九策中陽除二十一,餘二十八,即四七之?dāng)?shù)也,所以皆為少陽。
九四四陽少三搽一多而兩少,巽之象也。
五八四陰少三搽一少一多,而復(fù)一少,離之象也。
五四八二搽兩少而一多,兌之象也。凡二少一多,其數(shù)皆一十有七,以四十九策· 中除十七,餘三· 十二,即四八之?dāng)?shù)也,九所以皆為少陰也。
邵氏皇極經(jīng)世之圖
太玄準(zhǔn)易圖
關(guān)子明擬玄洞極經(jīng)圖
天地闢,萬物生,生必萌而後息;息而華,華則茂,物不終茂,故能以止;止然後安,安則得其燠,燠則實(shí),實(shí)可資矣。資必有所用,用然後達(dá),達(dá)則能興,興則能舉,舉則悖,悖莫若靜,靜則可育矣。育然後和平,平則有序,序則物不終和;和久則塞,央塞必有作,作則幾乎正矣。至正必有抑,抑則冥,物不終冥,故以通而終焉。
皇極經(jīng)世全數(shù)圖上
一元之元,日之日,乾之乾,一。
一二元之會(huì),日之月,乾之兌,十二。
一三元之運(yùn),日之星,乾之離,三百六十。
一四兀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四千三百二十。
一五元之歲,日之石,乾之巽,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一六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一七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一八元之星,日之水,乾之坤,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二一會(huì)之元,月之日,兌之乾,一十二。
二二會(huì)之會(huì),月之月,兌之兌,一百四十四。
二三會(huì)之運(yùn),月之星,兌之離,四千三百二十。
二四會(huì)之世,月之辰,兌之震,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二五會(huì)之歲,月之石,兌之巽,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二六會(huì)之月,月之土,兌之坎,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二七會(huì)之日,月之火,兌之艮,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二八會(huì)之辰,月之水,兌之坤,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三一運(yùn)之元,星之日,離之乾,三百六十。
三二運(yùn)之會(huì),星之月,離之兌,四千三百二十。
三三運(yùn)之運(yùn),星之星,離之離,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三四運(yùn)之世,星之辰,離之震,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三五運(yùn)之歲,星之石,離之巽,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三六運(yùn)之月,星之土,離之坎,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三七運(yùn)之日,星之火,離之艮,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三八運(yùn)之辰,星之水,離之坤,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四一世之元,辰之日,震之乾,四千三百二十。
四二世之會(huì),辰之月,震之兌,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四三世之運(yùn),辰之星,震之離,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四四世之世,辰之辰,震之震,一千八百一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四五世之歲,辰之石,震之巽,五萬九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四六世之月,辰之土,震之坎,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四七世之日,辰之火,震之艮,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四八世之辰,辰之水,震之坤,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皇極經(jīng)世全數(shù)圖下
五一歲之元,石之日,巽之乾,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五二歲之會(huì),石之月,巽之兌,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五三歲之運(yùn),石之星,巽之離,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五四歲之世,石之辰,巽之震,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五五歲之歲,石之石,巽之巽,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五六歲之月,石之土,巽之坎,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五七歲之日,石之火,巽之艮,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五八歲之辰,石之水,巽之坤,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六一月之元,土之日,坎之乾,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六二月之會(huì),土之月,坎之兌,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六三月之運(yùn),土之星,坎之離,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六四月之世,土之辰,坎之震,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六五月之歲,土之石,坎之巽,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六六月之月,土之土,坎之坎,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六七月之日,土之火,坎之艮,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六八月之辰,土之水,坎之坤,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七一日之元,火之日,艮之乾,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七二日之會(huì),火之月,艮之兌,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七三日之運(yùn),火之星,艮之離,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七四日之世,火之辰,艮之震,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七五日之歲,火之石,艮之巽,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七六日之月,火之土,艮之坎,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七七日之日,火之火,艮之艮,二百一十七萬六千七百八十二萬三千三百六十萬。
七八日之辰,火之水,艮之坤,二千六百一十二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三百二十萬。
八一辰之元,水之日,坤之乾,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八二辰之會(huì),水之月,坤之兌,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八三辰之運(yùn),水之星,坤之離,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八四辰之世,水之辰,坤之震,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八五辰之歲,水之石,坤之巽,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八六辰之月,水之土,坤之坎,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八七辰之日,水之火,坤之艮,二千六百一十二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二百二十萬。
八八辰之辰,水之水,坤之坤,三萬一千。
皇極經(jīng)世先天數(shù)圖
此圖邵康節(jié)先生所述也。古今之?dāng)?shù)皆始於一,而皇極之?dāng)?shù)實(shí)本於伏羲之先天也。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八卦之生數(shù)也。陽一而陰二,故陽之生陰,二而六之,為十二。陰之生陽,三而十之,為三十。是以乾始為一,而兌為十二,離則十二而三十為三百六十,震則十二而三十六為四千三百二十。自巽之坤,皆奇耦之生數(shù)也。釐之為六十四卦,則以所生之?dāng)?shù)而相乘之,知其總數(shù)也。如兌之震,則為十五萬五千五百二十之?dāng)?shù)也。周旋六十四卦相生之?dāng)?shù),皆如是也。若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暑、寒、晝、夜、飛、走、草、木分隸於八卦,得生生之?dāng)?shù),則知其所以生;得化化之?dāng)?shù),則知所以化。在學(xué)者,冥心於此,思則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