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女科(3)

  • 古今醫徹
  • 懷遠
  • 4133字
  • 2015-12-20 15:27:46

元氣素虛。產母受病難療。如余內子。戊戌年。得雙胎。產以前。自五月至彌月。形體削瘦。日進參三錢。可納谷半盞。若缺參一日。食便不入。臨產旬日。

日進參兩許。果易產而安。產后亦經無恙。及甲辰春。復得一子。胎前未曾服參。產后大虛。二旬外。忽面青多怒。時昏暈不醒。脈得純弦而細。飲食不入。余知其真氣已衰。心脾既失所養。肝木從而凌肆。即以歸脾湯入參五錢。熟附一錢。投數劑。屢止屢發。益參至一兩。附二錢。亦如故。再加參五錢附三錢。其勢猶未定。乃益參至二兩。附四錢。怒始解。昏暈不作。以后參附漸減。調理兩月余而愈。余始嘆人參之功。回元氣于無何有之鄉。亦能調臟氣于大不平之日。若使此癥臨于病家。焉肯親信而服參不輟有如是耶。余故論產后。而實舉以告云。

一女子產后八朝。醫妄以滾痰丸進。遂上嘔下泄。晝夜不止。吳門周子云來療之。投參八錢加赤石脂禹余糧嘔泄俱止。后其家。又有一生產者。

醫作外感治。面赤氣喘。肢冷脈弱。乃延余診。云來亦至。余見其中氣空虛。欲以歸脾入炮姜與之。云來曰。先補陰后補陽何如。余曰。火氣即浮。

斂之有何不可。遂以六味湯入肉桂遠志棗仁。氣漸平。脈漸出。余辭歸。

忽復厥逆。復延余。余以他往不及。云來用人參四錢。附子八分進之。向安。因托吾友松聲唐子。復與云來商溫補而愈。但因年少。氣血偶衰。病雖痊。后發痔漏。用滋陰降火。每致纏綿。觀此知用藥之不可輕也。

一女子胎前發瘧。面色痿黃。余以六君子連進。瘧未止而產。產而瘧愈甚。

惡露少行。一友進以炮姜。腹中大痛。惡血不下。余用延胡芎歸益母山楂陳皮一劑。痛止血行。再以六君子倍白術。不數劑。脾氣漸旺。瘧乃止。

一女子產后。去血過多。乃發寒熱。肢冷脈微。余以八珍湯入姜附。一劑而寒熱止。數劑而食進神旺。遂得霍然。

一女子產后。以不遂愿。兼怒而戚。惡露未透。身發寒熱。自汗如雨。時見譫妄。余以遠志茯神棗仁木香杜仲當歸益母。連進而汗止。但譫妄未除。

以前藥入牛膝炮姜。下積血一塊。昆山鄭氏至。商加萎蕤四錢。貝母二錢。車前一錢。又三劑而神安。繼以調理而痊。

一女子產后發腫。加之喘滿。但惡露絕不下。與消腫藥不效。用五靈脂延胡索桃仁澤蘭紅花牛膝。惡露大下。喘止腫退。后用調補而愈。

一女子胎前腹痛。坐臥不寧。至夜半。氣息淹淹。脈遂歇止。胎亦不動。余慮其胎氣已損。急服無憂散一劑。痛稍止。胎未動。以芎歸湯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血余二錢。頓煎飲之。脈遂現。胎遽動。繼用獨參湯無憂散相間服之。乃產而安。

一女子素有病。余慮其難產。令預備。加味芎歸湯。及產時。胎果下而不遽下。穩婆告急無措矣。余令急煎前藥與之。未及半時。即得產矣。此皆余所親驗者。先哲立方。抑何神哉。

嘗聞之有所云天心者。仰而觀之。浩浩焉。邈邈焉天之大不可測也。而何從見其心。素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則疑以離為天之心矣。心果若是之虛且明乎。子思作中庸。首揭天命之謂性。而子輿氏則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則是又以天心即人心矣。可見心之為物。存者其誠。而發者其明也。忠者其體。而怒者其用也。若易誠而妄。則心之病一。

易明而昧。則心之病二。易忠而欺。則心之病三。易恕而忍。則心之病四。試思天之所以貴乎人。與人之所殊乎物者。非此心乎。存之為君子。去之則異類。茍或不克操之。任其出入。而莫知其鄉。將何以立于天壞間耶。蓋天理者。人之所以為心也。惟在攝之正之。公之平之。以之立身。以之垂后。無不由于此中。人蓋可忽乎哉。

喜怒者情之常。使必有喜而無怒。則矯矣。雖然。人情貴于坦適。尤貴于安和。茍乘一時之忤。執一己之偏。則未有不悔于事后者。經曰。肝者將軍之官。其病善怒。毋論乖違謀慮。傷于拂郁。尤可言也。憤亂機務。敗于經緯。不可言也。故古來大怒必出于大忍。則有濟。輕怒必出于不忍。則多暌。任情一往。不審從違者。婦寺之見也。從容不迫。按節而動者。大度之舉也。是以器識宏遠之流。見天下無可怒之事。見天下無可嫉之人。及其怒且嫉也。

如天之雷霆。然偶一發焉。而天下莫不懾服者。有以畏其不測也。然則人之喜怒不常者。其亦可以自反矣。

今夫塊然者地耳。萬物于焉資生。賴大氣以舉之也。所謂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耶。于人則脾應之。而其要有三。一主飲食。人一日不再食則饑。陰之五宮。生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所云傷者。非不及之足患。而太過之足患。亦不特太過之足患。而不節之足患。惟養生者慎之。至云高梁之變。饒生大疔。可畏夫。一主四肢。出作入息。人之常也。思邈謂運樞不壞。流水不腐。每見安享之人。筋骨恒柔。辛勤之人筋骨恒強。第不堪過竭耳。一主思慮。事不廢思。凡經營猷業。鮮不從思中來。殆心之精華而運于脾者。使或竭于無益之鄉。而不留意正大之規。雖窮神竭慮曷貴焉。嗟嗟。

吾人止此身耳。佛印有云。三十年功名富貴。過眼成空。何不猛與一刀割斷。余謂三十年功名富貴。過眼成空。何不猛與垂不朽業。否則大負此心思也矣。

古人嗇氣。如持至寶。何若是之甚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夫是氣也。善養之則塞天地。配道義。不善養之。則自餒而已矣。素問云。一息不運。

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壞判。浮屠之言曰。一氣不至。何處安身立命。由是知氣之所系大矣。而肺實主之。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治而出之以節。可見相傅之度。雍容不迫。無所事于囂張矣。及觀希夷先生。收視返聽。

葆神毓精。而終日 。惟默運于一息之中。乃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今人縱不能師一二。奈何多言損氣外。而所以暴殄之者。慮無不至。盍亦反而思諸。

凡人有切于己者。無不珍恤。而獨至精至要之所。反不之恤者。色是也。男子二八精通。八八精絕。言其常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言其妄也。殊不知此真陰。賦于先天。則有盈怯。資于后天。則有薄濃。矧且情欲交攻。勞役并侵。益少損多。豈堪供無窮之耗哉。故無病者。嗜之而成病。有病者。犯之而致死。東坡謂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也。至逐聲伎。干非分。敗德喪簡。失業亡家。為神人所誅。隱曲難問者。尤不可言。即或稟賦過度。奉養素豐。足以樂而忘倦。胡不將此精力。立德立功立言。以垂來茲。乃耗于無用之地而為快哉。則亦不思之甚矣。

療醫

醫之為道。所系非偶。人之寄也以死生。我之任也以陰 。天下之至重惟命。一旦委付于我。則調劑之補瀉。性味之寒溫。草木之良毒。投之當則仆者起。骨者肉。夭者堅。奪造化之權。而不是過。否則見不審。識不精。稍或舛誤。有所害于人者。即有所害于己。人之父母妻子。與我無異。非病之必不可挽。而命數有盡。我忍聽其哀號也哉。故醫之臨病。勝于臨敵。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良將是也。存乎呼吸之間。而遠退二豎之舍。良醫是也。察色不可不精。審聲不可不詳。持脈不可不靜。辨癥不可不細。既責其有。又責其無。既求其始。又慮其后。既達其常。又通其變。必使有濟無損。有利無害。慊于己而無怨于人。庶陰德可積。冥譴可逃矣。噫。難言哉。

心術

醫本仁術也。見人疾苦。則起悲憫。伊芳之屬望既殷。非我救之而誰哉。臣董先生。恒謂余曰。凡療疾。藥救固遲。丹救亦緩。惟心救最靈。要非藥與丹之緩也。茍中心不切。則視之易忽。而審之不精。安能得病之本末。握而擒之。使必從我算而無遁情。惟心之既摯。則危亡之際。痛癢攸關。彼父母妻子所不及憂者。而我代憂之。彼患人所不及計者。而我代計之。甚至睡思夢覺。莫非設身伊芳地。或垂亡而拯之。或慮變而防之。謀深思遠。視一病而又虞一病之起。奏一效而更覺效之難憑。攻之時即為守地。守之時復為攻謀。一片婆心。無少寧息。天地可鑒。鬼神可通。而靈明生焉。每見時流。擇術不精。自恃炫耀。乘人之危。取人之財。罔顧人命。惟思利己。為身計則得矣。其如冥報后報何。返而思之。有不通身汗下者非夫也。

品行

夫醫必自愛自重。而后可臨大病而足托。蓋我之學術優。而審病確。則彼之托于我者何事。而我之受于彼者何為。而敢易易出之。故凡希媚諂容。

不邀而赴。以求悅于人者。其術固止于此也。或可治小疾。而不可治大疾。

或可療常病。而不能療變病。其以輕為重。以重致危者多矣。噫。天下之人。

以性命相委。而徒博此便習為哉。雖然。醫亦非以是驕人也。蓋我所見者。

惟此病之若而已。我所憂者。唯去此病之苦而已。將救病之未遑。奚暇為茍容之計。希幸之圖哉。且醫之為道。無論富貴貧賤。閨閫有疾。必借手焉。

端方者視之。縱有隱曲。必求詳而始已。而患者亦直告之無憚。庶幾病得其真。投治獲濟。故品行不可不嚴也。

明理

夫醫理之無盡。猶之儒業。第文之不工。費其紙。醫之不工。費其人。大相越也。蓋古來生知者一二人。然炎帝之于百草。嘗而后知。軒轅之于經絡。問而始悉。所謂上竅天紀。下極地理。中知人事。使非有以窮之極之。而能知之哉。后此名流遞出。無不根究理道。參物類而盡性命。而后以術鳴當時。

名垂奕祀。況下此者。智不及古人。而不窮搜博覽。罕所見于中。輒以人命自司。其不僨潰者幾希。故昔賢云。讀十年書。無病不可療。更讀十年書。無病可療。知言哉。

應機

凡病可以意料也。而不可以意逆。料則任彼之情形。逆則執己之臆見。有如素實者。而有一時之虛。則暫理其虛。素虛者。而有一時之實。則微解其實。此機之從緩者也。實癥而攻之過甚。宜峻補以挽之。虛癥而補之太驟。

宜平劑以調之。此機之從急者也。熱者清之。及半即止。繼以益陰。寒者熱之。大半即安。繼以調和。此機之從權者也。實癥久而似虛。其中有實。不任受補。虛癥發而似實。其原本虛。不任受克。此機之從經者也。病在上。下取之。陽根于陰。病在下。上取之。陰從于陽。此機之從本者也。表癥見。本質雖虛。猶解其表。里癥見。元氣縱弱。猶攻其里。此機之從標者也。況乎病之來也無方。而我之應之也亦無方。千變而出之以萬慮。有能遁其情者無之。

決擇

夫醫有不忍之心者。而后可以言仁。有不忍而能忍之心者。而后可以言明。蓋仁所以處己。而明所以服物。凡病之必不可救者。而我從而救之。必有所見于中而驗于昔。究之終不如我欲者。亦勢之無如何也。與其無如何。寧決擇之矣。然其所以不決之故有二。一則溺于親愛。不忍遽舍。則百計以營之。思一慮之或得。從而腹悱者有焉。一則規以濃利。不肯遽斷。則巧言以彌之。冀僥幸于偶獲。從而召謗者有焉。故危篤之候。見之既確。則決之宜早。利與愛可勿問也。至有不明脈理。不審源流。而妄斷吉兇者。此庸陋之習。不足與于決擇之數者。又烏得托之以鳴高哉。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饶阳县| 大英县| 邛崃市| 林周县| 邳州市| 即墨市| 东阿县| 英山县| 蒲江县| 汝城县| 莱州市| 专栏| 阿合奇县| 元阳县| 防城港市| 古交市| 光泽县| 敖汉旗| 侯马市| 屏边| 丘北县| 平度市| 若羌县| 韶山市| 绥芬河市| 化隆| 玉田县| 措勤县| 原阳县| 民和| 临泽县| 彭州市| 兴海县| 金湖县| 恩施市| 自贡市| 买车| 吉林市| 铅山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