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0章 禮政十一服制上(1)

  • 皇朝經(jīng)世文編_2
  • (清)賀長(zhǎng)齡
  • 4704字
  • 2015-12-20 14:44:34

古今五服考異序

汪琬

昔魯哀公使孺悲。學(xué)士喪禮於孔子。兩漢猶有專名禮服之學(xué)者。至於馬融鄭元王肅譙周之屬。皆號(hào)通儒。莫不條析異同。反覆拳拳於此。勉齋黃先生。亦嘗欲撰次喪服圖式。而附古今沿革於其後。惜乎未及成書而遽歿也。自晚近以來(lái)。諱為兇事。往往棄而不講。於是士大夫持服之時(shí)。率皆私行其臆。而王者制禮之意微矣。予竊慨焉。故作此考。以儀禮為案。而以今之律文斷之。中閒發(fā)明辨正。雜采諸家之書。而稍述鄙見於其末。孔子曰某。小人也。何足以知禮??鬃忧以茽枴6鴽r陋劣如琬者乎。然用以羽翼律文。殆不無(wú)小補(bǔ)云。有問予者曰。禮與律文不同。今吾子之為此考也。率皆取裁於律。是毋乃徇今而不古之好與。予告之曰。非也。嘗三復(fù)喪服傳。而不能以無(wú)疑。夫高祖在九屬之內(nèi)。大夫得立高祖廟。士亦得祀高祖。而顧不為之服??梢梢灰病T婢嘧嬉皇?。顧為祖齊衰期。而為曾祖三月。其降殺不太甚乎。可疑二也。丈夫三十而娶。而為之妻者。乃有夫之姊之長(zhǎng)殤之服??梢扇?。支子不祭。則不得立廟。尚何有於孤幼。而繼父乃得為前妻之子築宮廟。可疑四也。舅與從母。皆母之黨也。顧為從母小功。而為舅止於緦。抑何輕舅而重從母也??梢晌逡病4蠓蚪^緦。於其旁親皆然。而獨(dú)服貴臣貴妾。可疑六也。漢魏諸儒。守其師說。牢固而不之變。中間雖有舛。往往從而曲為之解。自唐以來(lái)。賢君察相。知制服之當(dāng)隨時(shí)損益也。於是鳩集眾議。而稱制以決之。縣諸令甲。以齊一之。至於今日。其文益詳且密。吾聞之也。禮有與民變革者矣。其不可變革者。則親親也。尊尊也。長(zhǎng)長(zhǎng)也。男女有別也。夫賢君察相。因乎其不可變革者。而損益其可變革者。不亦善乎。而又何周制之兢兢焉。彼徇今而不通乎古。與好古而不協(xié)乎今。是謂之俗儒。君子弗與也。客既退。遂錄之以為序。

禮部頒喪服之制大清會(huì)典

凡服有五。一曰斬衰。斬衰三年。子為父母。子之妻同。子為繼母。慈母。養(yǎng)母。子之妻同。庶子為嫡母。為所生母。庶子之妻同。為人後者。為所後父母。為人後者之妻同。女在室為父母。已嫁被出而反在室者同。嫡孫承重為祖父母。祖父俱亡。為高曾祖父母。嫡孫之妻同。為人後者承重同。妻為夫。妾為家長(zhǎng)。

二曰齊衰。有齊衰杖期。嫡子眾子為庶母。嫡子眾子之妻同。子為嫁母。子為出母。夫?yàn)槠?。父母在不杖。 有齊衰不杖期。祖為嫡孫。父母為嫡長(zhǎng)子。及眾子。父母為嫡長(zhǎng)子之妻。父母為女在室者。父母為子為人後者。繼母為長(zhǎng)子眾子。子為從居改嫁繼母。從子為伯叔父母及姑在室者。為親兄弟及姊妹在室者。為親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孫為祖父母。孫女為祖父母。雖適人不降。庶孫為生祖母。慈母養(yǎng)母孫同。女出嫁。為父母。為人後者為其本生父母。仕者解任。士子輟考丁憂一年。一子承祀兩祧。為其本生父母同。女在室及雖適人而無(wú)夫與子者。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兄弟之女在室者。女適人。為兄弟之為父後者。婦為夫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妾為家長(zhǎng)之父母。及家長(zhǎng)之妻妾。為家長(zhǎng)之長(zhǎng)子眾子。與其所生子。為同居繼父兩有大功以上親者?!∮旋R衰五月。為曾祖父母。女孫雖適人不降。 有齊衰三月為高祖父母。女孫雖適人不降。為繼父先同居今不同居者。為同居繼父兩有大功以上親者。

三曰大功。大功九月。祖為眾孫及孫女在室者。祖母為嫡孫眾孫及孫女在室者。生祖母為庶孫。慈養(yǎng)祖母同。父母為眾子?jì)D。為女之已嫁者。慈母養(yǎng)母為其子?jì)D同。伯叔父母為從子?jì)D。及兄弟之女已嫁者。為人後者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夫?yàn)槿酸?。其婦為夫本生父母。為己之同堂兄弟。及同堂姊妹在室者。為姑及姊妹之已嫁者。為兄弟之子為人後者。女出嫁為本宗伯叔父母。及兄弟與兄弟之子。及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婦為夫之祖父母。為夫之伯叔父母。

四曰小功。小功五月。為伯叔祖父母。嫡孫眾孫為庶祖母。為同堂伯叔父母。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為再?gòu)男值芗霸購(gòu)逆⒚迷谑艺?。為同堂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為祖姑在室者。為堂姑之在室者。為兄弟之妻。祖為嫡孫之婦。為兄弟之孫。及兄弟之孫女在室者。為外祖父母。為母之兄弟姊妹。為姊妹之子及女之在室者。為人後者。為其本生母之父母。為其姑及姊妹之已嫁者。婦為夫兄弟之孫及孫女在室者。婦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在室出嫁同。婦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婦為夫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女出嫁。為本宗姊妹之出嫁者。為本宗堂兄弟及堂姊妹之在室者。有子之妾。為家長(zhǎng)之祖父母。

五曰緦麻。緦麻三月。祖為眾孫婦。曾祖父母為曾孫曾孫女。高祖父母為元孫元孫女。祖母為嫡孫眾孫婦。為乳母。為曾伯叔祖父母。為族伯叔祖父母。為族伯叔父母。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為曾祖姑在室者。為族祖姑及族姑在室者。為兄弟之曾孫及曾孫女在室者。為兄弟之孫女出嫁者。為同堂兄弟之孫及孫女在室者。為再?gòu)男值苤蛹芭谑艺?。為祖姑及堂姑及己之再?gòu)逆⒚贸黾拚?。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為父姊妹之子。為母兄弟之子。為母姊妹之子。為妻之父母。為。為外孫及外孫女。為兄弟孫之妻。為同堂兄弟之妻。為同堂兄弟子之妻。婦為夫高曾祖父母。為夫之伯叔祖父母及夫之祖姑在室者。為夫之堂伯叔父母及夫之堂姑在室者。為夫之同堂兄弟及同堂兄弟之妻。為夫之同堂姊妹。在室出嫁同。為夫之再?gòu)男值苤蛹芭谑艺?。為夫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為夫同堂兄弟子之妻。為夫同堂兄弟之孫及孫女在室者。為夫兄弟孫之妻。為夫兄弟之孫女出嫁者。為夫兄弟之曾孫及曾孫女之在室者。女出嫁。為本宗伯叔祖父母及祖姑在室者。為本宗同堂伯叔父母及堂姑在室者。為本宗堂姊妹之出嫁者。為本宗堂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

各辨其等以定制。斬衰。以至麤麻布為之。旁及下際不緝。麻冠絰菅履竹杖。婦人麻屨不杖。齊衰。以稍麤麻布為之。旁及下際皆緝。麻冠絰草屨桐杖。婦人麻屨。大功。以麤布為之。冠絰如其服。繭布緣屨。小功。以稍麤熟布為之。冠絰如其服。履與大功同。緦麻。以稍細(xì)熟布為之。絰帶如其服。素屨無(wú)飾。凡喪三年者。百日薙髮。在喪不飲酒。不食肉。不處內(nèi)。不入宮門。不與吉事。期之喪。二月薙髮。在喪不婚嫁。九月五月者。踰月薙髮。三月者。踰旬薙髮。在喪均不與燕樂。

荅孟遠(yuǎn)問喪服書

馮景

景頓首復(fù)書伯通足下。辱問喪禮五服三殺之說。景既檮昧。麤讀喪記。未經(jīng)講求。然亦嘗聞之於先正矣。禮小記曰。親親者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殺而親畢矣。夫人生則有父。壯則有子。父子與己。此小宗伯三族之別也。父者子之祖。上推以及己之祖。子者父之孫。下推以及己之孫。是為以三為五。而又上推以及己之高曾。下推以及己之曾元。是謂以五為九。五衰之等。唯父與長(zhǎng)子三年。族莫重也。以三為五。則祖與適孫期矣。以五為九。則高曾與曾元三月矣。昆弟期而從父之昆九月。從祖之昆五月。族昆三月。所為殺也。其不曰五為七者。服數(shù)盡於五也。雖然。高三月。則曾宜小功。祖服期。則曾宜大功。乃為齊三月矣。不敢以旁服加乎尊也。重其衰麻尊尊也。減其時(shí)日恩殺也。此之為上殺。高曾曾元。同為三月。所以報(bào)也。然高曾服同衰。而曾元緦卑也。此之謂下殺。堯峰汪苕文氏。乃疑曾祖距祖一世。顧為祖齊衰期。而為曾祖三月。其降殺不太甚乎。夫亦未明旁服之不敢以加於尊也與。足下又疑父在為母期。而妻服亦期。聖人制禮。何無(wú)隆殺也。是有說。段成式酉陽(yáng)雜俎曰。今之士大夫喪妻。往往杖者。據(jù)禮彼以父服我。我以母服報(bào)之。杖同削杖也。閻徵君歎其解致精。且不獨(dú)削杖一也。拜用稽顙二也。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三也。為母雖除。猶申心喪三年。為妻禫已過。夫必三年然後娶。以達(dá)子之志。若是者何也。妻者齊也。共承宗嗣之重。故非他旁親之期所敢。苕文又疑高祖在九屬之內(nèi)。大夫得立高祖廟。士亦得祀高祖。而顧不為之服。此苕文不讀康成注而誤說也。喪服齊衰三月傳云。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注云。曾祖高祖。皆有小功之差。則曾孫元孫為之服同也。又下緦麻章注云。族祖父者亦高祖之孫則高祖有服明矣。賈公彥為之疏。亦云高祖元孫皆有服。而苕文顧尚以經(jīng)文不備為疑乎。遂議喪服傳舛。而并詆漢魏諸儒。守師說而不變。何其弗思甚也。今人於喪禮罕所審問。誠(chéng)有張口坐雲(yún)霧之誚。足下獨(dú)肯盡心。可謂加於人一等矣。有疑再析。不勝起予。

喪服或問潛邱劄記

閻若璩

或問律文夫凡承重。妻從夫服。但爾時(shí)姑尚存。自應(yīng)服其舅。則姑斬而婦從之。是一時(shí)有貳斬矣。抑不從耶。余曰禮有之。有適子者無(wú)適孫。則有適子?jì)D者無(wú)適孫。婦可知也。仍服大功?;蛟粙D人既嫁從夫。夫天也。妻其敢貳於天乎。余曰夫服祖父母期。妻則大功。夫服本生父母期。妻亦大功。不從夫而服者多矣。奚有於是。

或問祖卒。孫既承重訖矣。久之祖母卒。孫又應(yīng)承重。但祖母其所生者也。承則無(wú)重之可言。不承則己名為適孫。將若何。余曰。喪服小記。祖父卒。而后為祖母後者三年。疏曰此一經(jīng)論適孫也。律文適孫祖在為祖母承重。止齊衰杖期。亦指適孫非庶孫也。竊以庶孫可立而為適孫。妾必不可以升為妻仍服期。汪氏琬有妾宜無(wú)服一篇。或難。妾之子而既貴矣。天子且許之貤封。而家長(zhǎng)獨(dú)不可援古而服緦乎。琬曰。天子自貴其卿大夫之母。家長(zhǎng)自賤其妾。律文之與也誥也。是皆出於天子。行不悖者也?;蛴蛛y。律文得毋有闕與。曰國(guó)家辨妻妾之分。嚴(yán)適庶之閑。其防微杜漸也??芍^深切著明矣。而又何闕文之有。

或問古者父妾不論有子無(wú)子。皆得謂之母。唐開元禮則云。庶母。父妾之有子者。始為之緦。此子字。男耶女耶。余曰。開元禮不可知。若今律文與此同者。則指男而非女矣。何以驗(yàn)之。子即齊衰杖期條之嫡子眾子。斬衰三年條之所生子之子也?;蛟话仓浞桥?。女無(wú)杖。此有杖。故知指男子也。然則宜何稱。律文父妾無(wú)子。則不得以母稱。今既已有女為吾之姊若妹也者。吾亦從而母之。奚不可。但不敢加服焉。是於明太祖隆妾之後。而少寓殺抑之微意。似為先王之所許者。

又問里中劉氏之喪。兄既不拜弟。有以嫂可拜其叔為疑者。余曰。鄭康成有言。正言嫂叔。尊嫂也。若兄公於弟之妻則不能也。兄公今之大伯之稱。大伯之尊於弟之妻。猶嫂之尊於夫之弟。雖在流俗。大伯猶於弟妻弗拜。則嫂不宜拜夫之弟何疑。故曰夫妻牉合也。又曰夫尊於朝。妻貴於室矣。

又問或有庶母卒者。其子既從律服齊衰杖期矣。其孫宜何服。余曰無(wú)服。律所不載也。或因問父既如是其重服。子獨(dú)不可準(zhǔn)之而少降乎。余曰。此則以意自為服也。不可之甚者也。此服載明洪正七年孝慈錄。原明太祖溺情於孫貴之薨。變禮於諸子非其所生者一時(shí)制耳。豈真謂有王者起。視如金條玉律。莫可擬議也哉。

又問自唐武后上元初。表請(qǐng)升母服與父同。然仍齊衰三年耳。非至如明孝慈錄之一無(wú)差等。母同父斬。率情變禮之甚者也。遵行且三百年。未見有人焉。議請(qǐng)刊正者。豈非一懾於明太祖之嚴(yán)威。再便於己情之得伸。而無(wú)所復(fù)屈也哉。然周公以來(lái)制服。有齊衰杖期。齊衰不杖期。齊衰三月。與齊衰三年。列為四齊。自是沒不復(fù)見矣。余嘗反覆思維。欲上古制而下適乎時(shí)宜。不得已如作春秋調(diào)人也者。為之議曰。父在母沒。請(qǐng)為母服齊衰三年。父沒然後服斬衰。則厭降之義既行。免懷之恩亦報(bào)。而人道不至流於野人者。此為庶幾耳。

又問胡致堂真西山以漢文短喪詔。其大指為吏民。初未及於嗣君。曰非也。漢文明詔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三日者。吏民之服也。殿中當(dāng)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畢罷。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七日釋服。三十六日者。殿中當(dāng)臨者之服也。殿中當(dāng)臨。非太子與百官而誰(shuí)哉。然文帝之意。則詔天下以為己而服。非詔天下以盡為其親而服。是文帝固未嘗教天下薄其親也。然此詔以後。天下不復(fù)有喪三年者矣。嗚呼。豈非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與。又豈非下之人祇從其意而不從其令與。終西漢世。服父喪三年惟原涉。母喪三年。惟薛修河間惠王良。後母喪三年。惟公孫宏。師喪三年侯芭。外此則杳無(wú)聞。詩(shī)曰。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其殆五子之謂焉。

降服辨

王錫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庆云县| 香河县| 大姚县| 湘潭市| 隆尧县| 威海市| 石景山区| 东光县| 库车县| 金山区| 革吉县| 双鸭山市| 会东县| 南和县| 沾化县| 子洲县| 铜鼓县| 电白县| 合水县| 浪卡子县| 荆门市| 唐河县| 汶上县| 南岸区| 渝北区| 晋州市| 重庆市| 龙泉市| 龙南县| 凌海市| 丹东市| 进贤县| 邢台县| 澄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白城市| 滁州市| 崇文区| 龙口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