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外治諸方

  • 瘋門全書
  • 肖曉亭
  • 8703字
  • 2015-12-20 14:36:37

洗癘瘡方蓖麻皮 苦楝皮 馬齒莧 槐樹皮(各四兩)煎水洗。

又洗藥方草 蒼耳子 北防風(fēng) 鮮松毛 杉葉 左纏藤 側(cè)柏葉 荊芥 銀花共煎水洗。

發(fā)汗方 洗同。非遍身麻木。但洗可也。

蔓荊(一兩) 荊芥穗(一兩二錢) 威靈仙(兩半) 麻黃(兩半) 蛇床(一兩) 北細(xì)辛(八錢)白芷(六錢) 蒼術(shù)(一兩) 川花椒(一兩) 嫩苦參(一兩) 川黃柏(一兩) 何首烏(八錢)此方宜洗不宜服。

外加苦參皮、過墻草、側(cè)柏葉、家艾葉、同煎水洗之。后用川花椒五錢。為末。醋調(diào)擦身。除蟲止癢。

平常熏洗方凈銀花 花椒葉 老松毛 側(cè)柏葉 蒼耳草 老艾葉 過墻草 苦楝皮同煎水洗。

洗大麻瘋方蒼耳草 樸硝熏洗方 洗法見后鮮松毛(一斤) 蘇葉(四兩) 九里明(四兩) 苦瓜葉(四兩) 金銀花(六兩) 紫浮萍(二兩)洗后即服八寶丹二百粒。次日。仍服前小神丸。

專退紅云方 治臉上紅云。及遍身紅點紅堆。

蓖麻子(二錢取肉) 杏仁(二錢去皮) 生川烏(三錢研末) 水銀(五錢擂不見星) 雄黃(三錢研末) 松香(三錢要老紅色者) 膽礬(三錢)先將水銀同川烏擂爛。若水銀難擂。即入松香同擂。候水銀不見星時。再入蓖麻子、杏仁、雄黃、明礬。共研細(xì)末。每次以豬膽調(diào)稀。每夜睡時。薄薄敷于臉上紅處。次早必干。仍剝落放在碗內(nèi)。再加豬膽汁擂。

次夜再敷。其藥可用三次。若身上紅云紅堆。用姜汁調(diào)涂。久用自愈。若不愈。用針刺法。

又吉水李先生傳方良姜 南星 薄桂 生川烏 生草烏 蒼術(shù) 艾絨 僵蠶 香附 桂皮 蔥共研。入鍋炒熱。用好醋淬入。乘熱同敷痹肉處。冷則再炒再敷。愈多愈妙。

又方水銀(四錢) 錫花(二錢) 銅綠(二錢) 輕粉(二錢)外采野菊花四五斤。搗爛榨汁。倒落鍋內(nèi)熬成膏。加豬膽三四個。取汁再熬。將水銀四味。共擂為末。拌入膏內(nèi)和勻。每夜照法敷之。藥干。再加豬膽汁浸濕。擂用。

又方生牡蠣(二兩研末) 生黃柏(一兩研末) 生南星(五錢) 生大黃(五錢) 苦參(一兩研末) 甘草節(jié)(五錢)共為細(xì)末。雞子白調(diào)敷。好醋亦可。藥只好調(diào)一次。

又方野芋量芋多少。刮去皮洗凈搗爛。加入酒糟一大杯。每夜搗敷患處。或更加紅腫無妨。切忌敷臉。恐藥入目。

即前二方。亦宜絹帛扎眼。結(jié)于腦后。恐藥入目傷明。

擦退紅云紅塊方 并治白癬癜及頑癬疥瘡。

信石(五錢去腳) 草烏(五錢去蘆) 白附(五錢) 輕粉(二錢) 膽礬(二錢) 樟腦(二錢) 雄黃(五錢)共為細(xì)末。清油姜汁調(diào)勻。擦患處。一日一次。以愈為度。勿使藥入口目。并勿沾腎囊。

擦痹肉方生川烏(五錢) 生草烏(五錢) 芥菜子(五錢生研) 韭菜頭(一兩)共搗爛。入清油拌。濕搽二三次。肌肉復(fù)生。死肉即爛。若愈后復(fù)痹。再搽之。

回痹方良姜(五錢) 山柰(五錢) 肉桂(五錢) 丁香(二錢) 草蔻仁(三錢)上為末。濃酒煮熟。敷患處。先以艾絨敷患處。以熨斗運之。覺熱去艾葉。敷藥即回。如不回。再敷一次。

涂頑癬方銅綠(五錢) 松香(五錢) 黃柏(五錢)研末。桐油調(diào)涂。

治紅堆方土茯苓先以針三根。夾入食箸內(nèi)。扎緊露鋒半分許。刺紅堆出血。方用土茯苓末和酒 糟炒熟。趁熱敷上患處即愈。

治心經(jīng)面起紅云紅點不退方白枯礬(一錢) 香白芷(一錢) 上潮腦(一錢) 上黃丹(一錢) 白附子(二錢)鉛粉(二錢) 朱砂(五錢)共研末。每夜將白果汁調(diào)搽上。酒腳亦可。

治脾經(jīng)遍身癢癩如松皮疼痛方硫黃(二兩) 豬大腸(半條)先將硫黃研末。貫入腸內(nèi)。連油兩頭扎緊。放砂鍋內(nèi)。久煮爛。同搗成膏如泥。粗布兜揩遍身。

又治脾經(jīng)遍身癢癩瘡汁不干方棉花子(八兩炒) 老松毛(八兩) 老桐葉(八兩) 家艾葉(四兩)共焙干。捶爛。分作團子數(shù)十個。每夜取二三個入桶內(nèi)。用缽盛著火燒之。人坐其上。候煙久熏為妙。

治腎經(jīng)腳先破傷久不干水方川黃連(五分) 川黃柏(一錢) 黑元參(一錢) 當(dāng)歸身(一錢) 軟防風(fēng)(一錢) 荊芥穗(一錢)薄荷葉(一錢) 上血結(jié)(一錢) 堅白蘞(一錢) 白芷梢(一錢) 蛇床子(八分) 山甲珠(三錢)蜈蚣(一條) 小甘草(三分)上用牛尿。不拘多少。將前藥末用小罐熬至一半。除渣。又熬成膏。加滴乳香、明沒藥各八分。白龍骨火。真象皮壁土炒成珠、凈黃丹、赤石脂火 各一錢。真輕粉五分。冰片八分。麝香一分。共擂細(xì)末。候膏藥溫冷。將藥末傾入。攪勻。瓷罐收好。先將鹽茶洗腳破傷處候干。用此藥敷上。油紙扎定。一夜一換。

又方麻黃(四兩) 白蠟(三錢) 黃蠟(三錢)先將三味熳火熬成珠。后加黃丹一兩半。又?jǐn)嚦筛唷T偌拥稳橄恪⒚鳑]藥、上血結(jié)、白虎骨、真象皮、細(xì)乳茶各八分。上冰片、麝香各一分。共擂細(xì)末。候膏藥溫冷。加入在內(nèi)攪勻。開成膏藥貼患處。

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癢或火炙傷或湯水泡傷如斑蝥蟲泡已破汁水不干方川黃柏(一兩生用) 赤石脂(五錢) 白枯礬(三錢) 凈黃丹(三錢) 公豬膽(一枚)和前藥濕透三四次。炙三四次。焙干研末。搽傷處。

搽方青皮(甘草水浸炒再浸再炒三次) 兒茶(各一錢) 冰片(一分) 僵蠶(泡去絲一錢) 苦參(酒炒一錢)雞蛋白調(diào)涂患處。一日五六次。

敷爛腳方 此方射火燒爛。或風(fēng)自爛。俱可搽。

干姜(二錢) 山柰(三錢) 肉桂(二錢) 麝香(一錢) 雄黃(二錢) 明礬(三錢燒)蛇床子(三錢) 木鱉子(十粒)先用桐油蘸紙條燒。知痛后。醋調(diào)藥末涂之。立效。

又敷爛足方 即腳底穿者。敷之無不愈。

乳香(二錢) 沒藥(一錢去油) 龍骨(三錢竹葉包定水濕火煨) 黃丹(三錢) 白蠟(五錢另研) 冰片(二錢) 爐甘石(二錢 紅黃連荊芥黃柏水煎淬七次陰干)研末和勻。將藥末撒上患處。外用雞子白、麻油煎餅。如閑常煮蛋皮法。量患處大小煎一塊。蓋上。布裹扎住。次日解開。用蔥煎湯洗。或銀花湯洗亦可。再撒藥。貼蛋餅。不旬而愈矣。

敷足上爛肉方黃柏 大黃 黃芩 硫黃 銀花 蛇床子研末。麻油調(diào)敷。以布扎住。三四日勿解。如不愈。再敷一次。即效。

大白膏肉痹不知痛癢。針灸燒割。不若以此藥摩之。一日三五次。

白芷(二兩) 白術(shù)(二兩) 前胡(二兩) 吳萸(二兩) 川芎(一兩) 川椒(一兩)當(dāng)歸(七錢) 桂心(七錢) 細(xì)辛(七錢)上以苦酒二升。浸一宿。取出。下水豬油二斤半。銅器煎油。去渣。入各藥。俟白并黃色。膏成。以瓷瓶貯之。

隨病處摩之即愈。若遍身生瘡。膿血潰爛。作大黑膏摩之。

大黑膏烏豆 川芎 雄黃 胡粉 防己 升麻 黃連 雌黃 藜蘆 礬石(各兩半) 杏仁(去皮尖) 巴豆(各四十粒)黃柏(一錢八分) 松脂(如雞子大) 亂發(fā)(如雞子大)上搗篩為末。以豬油二斤合藥。煎亂發(fā)消盡。膏成用涂瘡上。先以鹽湯洗。拭干。然后涂藥。若患眉睫墮落不生者。服藥后。經(jīng)百日外。即以鐵漿洳其眉睫處。一日三度洗之。生毛則速出。一大半眉睫與不患時同也。

當(dāng)歸膏當(dāng)歸(一兩) 生地(一兩) 紫草(五錢) 麻黃(五錢) 防風(fēng)(五錢) 木鱉子(五錢去殼)大風(fēng)子(五錢凈油) 黃柏(五錢) 元參(五錢) 麻油(八兩) 黃蠟(二兩)先將九味入麻油熬枯。去渣。再將油復(fù)入鍋內(nèi)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黃蠟。試水中不散為度。候稍冷。傾入蓋碗內(nèi)。坐水中出火毒。三日聽用。

生眉毛方側(cè)柏葉(炒香) 干姜 皂刺 肉桂上制造為末。醋和。加老姜汁一匙。每日搽眉處二次。

側(cè)柏葉丸 須脫者照法服之。亦能再生。

側(cè)柏葉不拘多少。九蒸九曬。研末。蜜為丸。每服四錢。早晚二次。夜一次。白湯下。

生眉散皂角刺(焙干) 新鹿角(燒存性各等分)為末。姜汁調(diào)涂。一日涂一二次。不數(shù)日而眉生。

瘋后生眉毛妙方天南星 卷黃柏(曬干) 老干姜 皂角刺 濃肉桂每味制二錢。醋和老姜汁搽涂即效。

生眉毛方附子 黑芝麻油 丁香 木香 鐵生末 生姜汁 羊糞(三十粒) 垣衣(即磚墻城墻上苔衣七錢半) 訶黎勒皮研末。入油姜汁。以不津器盛。于馬糞中埋三七日。取藥。用中指在生鐵器內(nèi)摩三七分。即涂上熱揩之。

以干為度。十五日內(nèi)。眉須皆生。

畫眉丹石燕(一對火 醋淬三四次) 黃丹(二錢)共研末。姜汁調(diào)搽二眉根上。眉自復(fù)生。

治口橫縱方鱔魚血(一合) 麝香(半分)研末調(diào)勻。左縱涂右。右縱涂左。每涂三次。三五日勿洗去。神效。

白丁香散 治癘疾眼生 肉。

白丁香 川貝母研末。入乳汁調(diào)勻。點眼內(nèi)。

洗眼方 即煎神效清目飲、明目解毒湯、豬肝散、又豬肝散皆可服。

北蟬蛻 白蒺藜 草決明 白甘菊 川連 丹皮 甘草加桑葉三五片。煎水熏洗。

通鼻塞方巴豆肉不拘多少。研為細(xì)末。用姜一塊。去皮如指大。拌藥末少許。納入鼻中。勿令取出。一夜即通。

細(xì)辛散 治鼻 息肉。不聞香臭。

北細(xì)辛 瓜蒂研末。綿裹如豆大。塞鼻中。

又方雄黃(錢半) 瓜蒂(一錢) 白礬(一錢) 細(xì)辛(一錢)研末。搐鼻 。

通關(guān)散 治腦風(fēng)鼻息不通。不聞香臭。或流清涕。

白附子 益智子 白蒺藜 蘇薄荷 白苦參 蠶蛾瓦焙干。共研末。每服三錢酒下。

鼻赤秘方梔子 苦參 蒼術(shù)(各等分)研末。每服一錢。酒調(diào)。白湯送下。早服之去左邊赤。晚服去右邊赤。神效。外以生白礬末。每洗面時置少許。掌中滴酒搽患處。數(shù)日即白。

又鼻赤方硫黃 白礬(各等分)茄子汁調(diào)搽。

椿根湯 治疳食目鼻。

椿根(去皮切一升) 蔥白(細(xì)切半升) 豆豉(半升) 鹽(半合) 川椒(半合)上和以醋及清泔三升。煎數(shù)十沸去渣。約一升。分三服即效。服此有惡物下出。病自愈矣。

爛肉妙方新鍛石水 靛水(各等分)調(diào)勻涂上自爛。

去面上紅黑點方白芷 白附共研末干搽。

草藥涼血方九里明(即野菊) 采取不拘多少。去枝根用葉。入酒少許。搗爛。以布絞出汁。煎服。每飲三四碗。外將渣敷患處。神效。

又方馬鞭草不拘多少。摘葉洗凈。搗爛加酒絞汁。每日服之。

針法

服小神丸一匕。即用灸法燒法。如痹處死肉不能盡燒。當(dāng)于手彎足彎或腿膝青筋處。針出黑血。實者五六日針一次。虛者半月、一月一次。針出紫黑血。不妨再針。若出鮮血即止。須一次針一處。不可連針數(shù)處。

灸法

擦蘄艾成條。大者如筆管。小者如食箸。按痹處灸之。每處灸五六壯。艾丸宜長半寸以上。

燒法

裁紙作條。大者如食箸。入清油中浸透取出。放杉木上滲干。燃時如不爆。先將各處死肉。以簪試之。不痛。

即以墨點記。次用油紙條燃火。照墨點記燒。燒起火泡。更妙。泡破爛即以膏藥貼之。

熏洗法

(藥方在前)用木盆一只。上放一橫板。兩頭長過盆弦二三寸。先搗生姜蔥。搽病患遍身令周。更令病患飽吃飯食。即將藥水乘熱傾入盆內(nèi)。令病患坐在橫板上。又以一板擱腳。外用席圍住。外又用濃被蓋住。勿令藥氣走泄。但要露出頭面。俟水稍冷。緩緩揭開。令病患自洗其身。即服八寶丹一百丸。次日仍服小神丸。

用新鍛石、靛水調(diào)勻。涂紅塊上。藥將干時。以指按其痛否。如痛勿再涂。亦勿撥去。若不痛。刮去原藥。再涂新藥。即覺痛矣。不可撥動。任其自生新肉。上面自脫。若一撥動。愈后有泡。此方不但痹肉紅云紅塊紅堆。

即面上黑痣。頸上瘰 包瘤等恙。治無不驗。又無膿水。數(shù)日脫靨。自然平復(fù)。

點痣法

(附)鍛石、堿水和勻。略帶硬。以糯米十粒。插入灰內(nèi)。少時略發(fā)。即以米粘在痣上。每一痣一粒。令其自脫。則黑皮粘在米上。

瘰爛法

(附)瘰 在頭上。及兩腋胸前者。皆可爛。但爛一二處即止。俟脫落后再爛別處。其法于有瘰 處。以黑圈點。

涂藥圈內(nèi)。久則痛。不痛再涂一次。以痛為度。勿去其藥。稍有黑陷。第三日 核自出。若搖動難脫者。用巴豆四粒。飯一撮。搗成綿條。圍在核上。外以膏藥封之。三日一換。自然脫落。尋以生肌散敷之。不旬日而愈。

又頸上皮光肉嫩之處。搽上即爛。若肉濃處不妨濃涂。蓋薄涂則爛淺。濃涂則爛深也。

雷火針法

(補)蘄艾葉放在箕內(nèi)。擦成絨。以紙緊包成條。如筆管大。先以粗紙折二三重。置各患處。以艾條燃火。按患處隔紙燒射。知痛即止。如泡起用針挑破。水干自愈。如爛即以松香膏貼之。外江呼為射火。醫(yī)家又名雷火。

針凡瘋痹鶴膝風(fēng)腫痛風(fēng)之類皆用之。

服初次丸。即以艾擦條圈圍燒死肌肉。不可空一絲。勿燒穴火。服至第二次丸。便要灸穴火。上兩肩井、兩曲池、招搖、虎口。如風(fēng)氣已收。即要灸對眼二穴。下體兩風(fēng)門、三里、魚肚、解肌、斷根各穴。相時勢。每穴三五壯或七八壯。

對眼穴 在腦后對眼處。

肩井穴 提起手來。肩膀后自有一窩。即是穴。

曲池穴 在手兩肱關(guān)節(jié)處。

招搖穴 在手掌背上關(guān)節(jié)處。

虎口穴 在大指食指中間。

風(fēng)門穴 在中股交骨間。要其人平身立定。以手中指陷入處即是。

三里穴 有內(nèi)外兩穴。今所灸乃外三里。其人自手從膝上屈下。以手指掏入有窩處即是。

魚肚穴 在腳膝彎下。似魚肚樣不窩處即是。

解肌穴 在腳背上總筋有穴處。

斷根穴 在腳大拇指二指中間。

雷火針法

戒口歌

六畜自死肉。豬狗與牛羊。馬鹿鵝雞等。東黃二瓜妨。大菜及茄芋。黃豆同椒姜。團魚并鱔蝦。水族總發(fā)瘍。

面食及番薯。生冷兼諸香。煎炒偕滯氣。生鹽與醋醬。菜油并麻油。不食始為良。冬酒宜少飲。燒酒莫舉觴。

更宜切戒者。夫妻莫同房。

雷火針法

宜食歌

豬肉后腿美。海參老鴨嘗。海帶偕木耳。綠黑二豆良。蘿卜莧菜美。豆角苦瓜芳。萵苣自可食。苦 白菜香。

魚惟青魚好。鹽炒乃無妨。茶油堪烹飪。食料此中詳。

千金方

(附)治大麻瘋惡疾方豆 用細(xì)粒烏豆。擇取摩之皮不落者。取三月四月天雄烏頭苗及根。凈去土。勿洗。搗絞取汁。漬豆一宿。漉出曬干。如此七次。始堪服。初服三枚。漸加至六七枚。日一服。禁房室。豬魚雞蒜。畢身毛發(fā)即生。

犯者不瘥。衍義。 豆黑色通腎。制以天雄烏頭。力破風(fēng)毒。故治為之首推。

岐伯神圣散 治癘病癰疽。癩疥癱風(fēng)痿。骨肉疽敗。百節(jié)痛。眉毛發(fā)落。身體隱隱躍躍癢。目痛 爛。耳聾齒齲。痔漏方。

天雄 白附 茵芋(外臺作茵草) 躑躅 細(xì)辛 烏頭 石南 干姜(各一兩) 川椒 防風(fēng) 菖蒲(各二兩) 白術(shù)獨活(各三兩)共研末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勿增之。

衍義。驅(qū)除風(fēng)毒之峻藥。萃聚方中。非岐伯不能創(chuàng)。非千金不能用。惟形壯氣實邪正俱旺者為宜。

野狼毒散野狼毒 秦艽(各等分)共研末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五十日愈。

衍義。野狼毒殺蟲辟毒。秦艽逐濕痹。允為癘風(fēng)專藥。

又方煉松脂投冷水中二十遍。蜜為丸。服二兩。遇饑即服之。日三。鼻柱斷離者二百日服之瘥。斷鹽及雜食房室。又以天門冬酒服百日愈。

衍義。松脂去風(fēng)燥濕。天門冬酒服。取其潤燥也。

鍛石酒 主生毛發(fā)須眉。去大風(fēng)。

鍛石(一石酒拌濕蒸令氣足) 松脂(煉成十斤為末) 上曲(斗二升) 黍米(一石)上四味。先以大鍋內(nèi)炒鍛石。以木扎箸灰中。火出為度。以枸杞根銼五斗。水一石五斗。煮取九斗。去渣。

以淋鍛石三遍澄清。以鍛石汁和漬曲。用汁多少。如釀酒法。訖。封四七日開服。常令酒氣相及為度。百無所忌。不得觸風(fēng)。其米泔及飯糟一事。不得使人畜及犬鼠食之。皆令深埋。此酒九月作二月止。恐熱。

隔上熱者。服后進冷飯三五口壓之。婦人不能飲食。黃瘦積年。及蓐風(fēng)。不過一石即瘥。其松脂末初釀酒攤飯時。均散著飯上。待飯冷乃投之。此酒飯宜冷。不爾即醋。宜知之。

衍義。鍛石烈火 出。性最暴。故本經(jīng)治疽瘍毒熱惡瘡。痼疾。死肌。墜眉?xì)⑾x。去黑子。息肉。松脂貫歷風(fēng)霜。質(zhì)乘剛強。燥散。本經(jīng)治癰疽惡瘡。腳攣手折。頑瘍白禿。配以枸杞根之甘寒。本經(jīng)有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fēng)濕。久服堅筋骨。用以釀酒。能生眉發(fā)。非去大風(fēng)之明驗乎。

商陸根方 治大風(fēng)。眉發(fā)落。赤白癩病。八風(fēng)十三痹。筋急肢節(jié)緩弱。水腫癰疽。疥癬惡瘡。腳攣手折。眼暗洞泄。痰飲宿 寒冷諸證。

商陸根 蒼耳子(各二十五斤) 曲以三味。合于甕中。水一斛漬之。炊黍米一石。釀如家法。使曲米相淹。三釀畢。密封三七日開視。曲浮酒熟。澄清。溫服三升。輕者二升。藥發(fā)吐下為佳。宜食軟煮飯。牛羊鹿羹。禁生冷醋骨及豬犬雞魚等。

衍義。前鍛石酒。治大風(fēng)頑痹。此商陸酒。治大風(fēng)痹爛。然惟血氣未憊。形體浮腫。可勝蕩滌。宜之。

治瘋身體如蟲行方用鹽一斗。水一石。煎減半。澄清。溫洗浴三四遍。并治一切風(fēng)熱。

又方淳灰汁洗面。不過一月即愈。

又方以大豆?jié)n飯漿水。旦旦溫洗面。洗頭發(fā)。不凈少加面。勿以水濯之。不過十度。

又方雄黃 松脂(各等分)合煉和蜜為丸。如桐子大。飯水下十丸。日三服。百日愈。忌酒肉鹽等。

衍義。鹽湯浴體。取其導(dǎo)水。灰汁洗面。取其逐濕。燥濕通痹。大風(fēng)惡疾之專藥也。

治身體瘙癢白如癬狀方楮子(三枚) 豬 (一具) 鹽(一升) 礬石(一兩合搗燒)上四味。以苦酒一升合搗。令熱。拭身日三次。

又方以三年陳醋磨烏賊骨。先以布拭肉令赤。敷之。

又方以醋摩硫黃涂上。集驗方磨硫黃、附子使熱。將臥。以布拭病上。乃以藥敷之。

又方蜣螂搗爛涂之。當(dāng)揩令熱封上。一宿瘥。

又方白蘞 薰陸香(即乳香)共為末揩上。并水服之。

又方硫黃 水銀 槲皮(燒各等分) 蛇蛻(一具)上四味。搗篩。以清漆合和。薄涂白處。欲涂先以巴豆半截拭白處。皮微破。然后敷之。不過三兩度即愈。

又方硫黃 水銀 礬石 灶墨(各等分)搗末。內(nèi)研槽中。以蔥涕和研。臨臥敷病上。

衍義。風(fēng)毒襲于氣分。血不榮于肌膚。而成瘙癢者。白癜證也。方用楮實入腎去風(fēng)。豬 礬石。辟除穢毒。

烏賊骨散血脈中風(fēng)也。石硫黃破陰邪毒。蜣螂拔毒消腫。白蘞、乳香。解毒散結(jié)。硫黃、水銀、礬石、灶墨。蔥涕調(diào)敷。滌垢化蟲。皆白癜瘋外治之法。

九江散 治白癜瘋。及二百六十種大風(fēng)方。

當(dāng)歸(七分) 石南藤(六分) 白附子(一錢六分) 羊躑躅(一錢六分) 秦艽(一錢六分)菊花(一錢六分) 干姜(一錢六分) 防風(fēng)(一錢六分) 雄黃(一錢六分) 丹砂(一錢六分)麝香(一錢六分) 斑蝥(一錢六分) 川椒(八分) 連翹(八分) 鬼箭羽(八分) 石長生(八分)知母(八分) 鬼臼(八分) 人參(一錢二分) 王不留行(一錢二分) 石斛(一錢二分) 天雄(一錢二分) 烏頭(一錢二分) 獨活(一錢二分) 防己(一錢二分) 莽草(一錢二分) 水蛭(百枚)蜈蚣(三只) 虻蟲(十粒) 地膽(十粒)諸蟲皆去足翅。熬炙令熟。同各末藥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其病入發(fā)令發(fā)白。服之百日愈。發(fā)還黑。

又方以酒服生胡麻油一合。日三服。稍稍加至五合。忌生冷豬雞魚蒜等。百日服五斗瘥。

又方天雄 白蘞 黃芩(各三兩) 干姜(四兩) 白附子(一兩) 商陸 羊躑躅(各一升)以上七味。研末篩。酒服五分匕。日三服。

治白癜瘋礬石 硫黃(各等分)為末。醋調(diào)敷。

又方平旦以手掉取蔥頭露涂之。極效。

又方蘿摩草煮汁拭之。

又方蛇脫皮熬摩數(shù)百遍。棄置草中。

又方樹空中水洗。桂末唾和涂之。日三。

又方水銀數(shù)數(shù)拭之令熱。即消。瘥乃止。

又方凡身諸處白駁漸漸長似癬不瘥。取鰻鱺魚脂涂之。先揩病上使痛。然后涂之。

又方灸左右手中指節(jié)去延外宛中三壯。未瘥敷之。

衍義。九江散中。類集祛風(fēng)破血。散結(jié)辟毒諸藥。散白癜風(fēng)之諸藥。風(fēng)毒入發(fā)。令人發(fā)白。服之百日還黑。

豈非風(fēng)毒去而氣血復(fù)之一驗乎。方以雄黃。干姜散結(jié)。白蘞。黃芩解毒。商陸。躑躅破水。味雖簡略。而功力較前方不殊。礬石、硫黃。辟除陰毒。蔥頭上露。滋燥散血。蘿摩揩拭。祛風(fēng)軟堅。鍛石。松脂。通痹逐濕。蛇皮專于祛風(fēng)。桂末力能破血。水銀殺蟲辟毒。鰻鱺脂亦能化蟲。兼可滋血。

去皮中紫赤疵痣去靨穢方干漆 雌黃 礬石(各三錢) 雄黃(五兩) 巴豆(十五粒) 炭皮(一斤)上六味。治末節(jié)。雞子白和涂故帛。貼病上。日二易。

治赤疵方京墨 大蒜 鱔血共涂患處。

治贅疵痣方礬石 巴豆 茹 藜蘆 雄黃 硫黃 珍珠(各一兩)上七味。研末篩。以真漆合和如泥。涂點病上。須成瘡。及去面 皮中紫。不耐漆人不宜用。以雞子白和之。

衍義。風(fēng)毒入傷血分。瘀滯搏于皮膚。而成疵痣者。紫云風(fēng)也。方用干漆散血。二黃辟毒。礬石逐垢。巴豆破頑。炭皮散火。雞子解毒。并和諸藥之性。又以蒜穢通濁。鱔血散瘀。炭皮散火之義。贅疵專須辟毒破頑。真漆力倍于漆。不耐漆者。仍以雞子白和之。

去疣目方松柏脂合和涂之。一夜失矣。

又方石硫黃揩六七遍。

又方杏仁燒黑。研膏涂之。

又方以豬脂癢處揩之。令少許血出。即瘥。

又方苦酒漬鍛石六七日。滴取汁點疣上。即落。

又方牛口涎數(shù)涂自落。

又方蘄艾炷疣目上灸之。三壯即除。

衍義。松柏之脂。并能燥濕。石硫黃辟除陰毒。杏仁灰專辟垢膩。豬脂滋燥解毒。苦酒漬鍛石。善落死肉。

牛口中涎。滋化毒熱。不若艾灸最捷。

治凡有瘡疥腰胯手足皆生疵疥方栝蔞根(四兩) 薔薇根(三兩) 雀李根皮(三兩) 宣黃連(三兩) 川黃柏(三兩) 芍藥(三兩) 北綿 (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黃芩(二兩) 白苦參(二兩) 石龍芮(二兩) 大黃(一兩)續(xù)斷(一兩)上十三味。研末。蜜為丸。如桐子大。以薔薇飲服二十丸。日三服。加至三十丸。瘥乃止。若干疥白癬勿服。

千金翼云。癰疽皆可服之。

治寒熱瘡及風(fēng)疥諸雜瘡方韭根(一兩) 礬石(一兩) 雄黃(一兩) 藜蘆(一兩) 瓜蒂(一兩) 白蜜(一兩) 豬脂(一斤)茹(二兩) 巴豆(十四粒)上九味。先煎松。令消盡。納松脂白蜜。三上三下納末。更一沸上敷之。

又方水銀 礬石 川連 雄黃 蛇床子 藜蘆 茹(各一兩)為末。以豬脂合相攪。不見水銀為熟。敷之。凡諸瘡疥癬。久不瘥者。皆用水銀、豬脂。研合極細(xì)涂之。

治指節(jié)彎曲漸至脫落方(補) 接前六香散用。

蓖麻子(去殼) 黃連(各一兩)用水泡浸。水漸添。春夏二日。秋冬五日。取蓖麻抓破。平旦面東以浸藥水。服一粒。漸加四五粒。微利。忌豬油。

治肺經(jīng)口眼 斜方(補)防風(fēng) 黃芩 草決明 柴胡 歸身 銀花 芍藥 蔓荊子 羌活 薄荷 甘草燈心引。服五劑。

補氣泄?fàn)I湯升麻 連翹(各六分) 蘇木 當(dāng)歸 全蝎 川連 地龍 北 (各五分) 黃芩(分半) 甘草(分半) 人參(二分) 生地(四分) 桃仁(五分) 桔梗(五分) 麝香(三厘) 桐淚(一分) 水蛭(三條) 虻蟲(三個)上銼如麻豆大。去連翹。另銼梧桐淚。研白豆蔻二分。為細(xì)末。二味另放。麝香、虻蟲、水蛭、三味。為末。另放。

外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酒一匙。入連翹煎至一盞六分。再入梧桐淚、白豆蔻二味。并麝香等三味。再上火煎一二沸。去渣。稍熱。早飯后午飯前服。忌酒油面生冷硬物。活法機要云。先樺皮散從少至多。

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后。服二圣散。泄熱祛血去邪戒房室。三年病愈。此先治其衛(wèi)。后治其營也。試效方治段庫使用補氣泄?fàn)I湯。此治營多于衛(wèi)也。

解砒霜霉方(補)米醋 芝麻油生綠豆末。敷砒瘍患處作痛或腐潰。用濕泥頻涂換之。若毒入胸膈苦楚。或作吐泄。飲米醋三杯。即止。

多少不妨。或生綠豆。芝麻油俱可。

解雄黃毒方(補)敷貼雄黃藥悶亂或吐泄。用防己煎湯解之。

解川烏草烏毒方(補)大豆 遠志 防風(fēng) 甘草蓋中其毒者。悶亂流涎。或昏憒嘔吐。或出血吐血。仍用四味煎湯解之。未應(yīng)。用生姜汁甘草解之。

解巴豆毒方(補)生川連敷貼巴豆之藥。患處作痛。肌肉潰爛。用水調(diào)末敷之。若毒入內(nèi)。吐泄頻作。急以水調(diào)二錢飲之。或赤小豆菖蒲汁可。

解藜蘆毒方敷貼。毒入內(nèi)。急煎生蔥湯解。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航空| 繁峙县| 台山市| 绥宁县| 广水市| 阳春市| 巩留县| 芦山县| 皮山县| 台江县| 中江县| 宜昌市| 余江县| 井陉县| 三亚市| 浙江省| 新安县| 巢湖市| 沙雅县| 商城县| 云林县| 招远市| 宽甸| 唐河县| 澄城县| 丰城市| 民丰县| 阜康市| 平阳县| 茌平县| 瓮安县| 巩义市| 上饶市| 雅安市| 年辖:市辖区| 荣成市| 大理市| 临夏县| 宝鸡市|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