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乾剛坤柔,配合相包。

乾,陽也,故剛直。坤,陰也,故柔順。柔順喻水,剛直比金。剛?cè)嵯喟詾榕渑家病?

陽稟陰受,雌雄相須。須以造化,精氣乃舒。

陰陽配合,若雌雄相須。相須之時(shí),精氣為物,即是金水合體,稟氣成真也。

坎離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難測(cè),不可畫圖。

坎為水,離為火。火在下,水在上,居器之端。端者,首也。炎赫爐內(nèi),故云垂敷。玄冥謂道之幽微,言說莫契,況乎圖畫而測(cè)其源也。

聖人揆度,參序元基。

聖人,謂伏羲。元基,道之本。聖人,仰觀俯察,而知道根。

四者混沌,徑入虛無。

四者,謂乾、坤、坎、離,即金、木、水、火之謂。四者渾合,自然生成。虛無,無心為喻。

六十卦用;張布為輿。

陰陽之用,如人之用車輿,運(yùn)轉(zhuǎn)循環(huán),無窮極也。

龍馬就駕,明君御持。和則隨從,路平不邪。邪遇險(xiǎn)阻,傾危國家。

龍者,乾也。馬者,坤也。君者,火也。國家者,爐器也。火氣調(diào)通,則金水循常而不飛。火氣不和,則金水淫溢而流盪。流盪之際,壞器敗爐。以龍喻乾,以馬明坤也。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者,千里之外應(yīng)之。喻金公處神室;為。萬乘之主,處九重之室,發(fā)號(hào)出政,順陰陽節(jié)令。藏器俟時(shí),勿違卦日。

《繫辭》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以喻金也。二至之日,陰陽俱復(fù),先王以是日閉關(guān),商旅不行。人君順陰陽以開闔。金木居器中,喻九重室也。發(fā)號(hào)出政,用水火也。順寒暑生成。候也。《屯》、《蒙》以日用,則不違卦體,而合卦爻辭也。

《屯》以申子,《蒙》用寅戌。

《乙巳占》日:同類異位者,寅、午、戌為火,申、子、辰為水。申、子、辰屬陰,寅、午、戌屬陽。平明至日中為陽,日中至黃昏為陰,即當(dāng)朔旦《屯》直事,其暮《蒙》當(dāng)受。

餘六十卦,各自有日。

即謂晦至朔旦,《震》來受符,《復(fù)》卦建始萌之類也。

聊陳兩象,未能究悉。當(dāng)仁施德,立義刑設(shè)。逆之者兇,順之者吉。

兩象,謂水火。水有仁而好惠,火有義而多刑。順之,則金水調(diào)和。逆之,則金水逃逸。

按歷法令,至誠專密。謹(jǐn)候日月;審察消息。纖介不正,悔吝為賊。

《繫辭》日:吉、兇、悔、吝生乎動(dòng)。動(dòng),有火也。火氣既動(dòng),審明消息,消息無方,悔吝生矣。若日辰過刻,纖介有差,則金水不凝,而生災(zāi)害也。

二至改度,乖錯(cuò)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yīng)漏刻。風(fēng)雨不節(jié),水旱相伐。蟲蝗涌沸,天見其怪。山崩地圯,草異旁出。

《乙巳占》日:二至、二分之日?陰陽分至。先之一辰為離,辰至此之位皆在四仲之月。八月、二月,陰陽分位。五月、十一月,陰陽俱至。二月,陽氣始出,陰氣始入,為陰離。八月,陰氣始出,陽氣始入,為陽離。陽生於子,陰生於午。五月,陰氣始至,陽氣始屈,故分至。先之一辰為離,言陰陽以此辰分離也。上數(shù)事者,蓋謂陰陽不調(diào),即有如此之應(yīng)也。若水火不節(jié),金水亦斯變也。

孝子用心,感動(dòng)皇極。近起於口,遠(yuǎn)流殊域。

孝子者,水也。皇極者。金也。即是水感於金,流轉(zhuǎn)不停,適於異域,處他方也。

或以招禍,或以致福。或興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中,由乎胸臆。

四者,謂乾、坤、坎、離,謂甲、冑、兵、戈。陰陽不調(diào)則禍起,陰陽調(diào)則福來。福來之時(shí),自太平也。二者之中,由於火。火之猛烈,有若兵戈。

動(dòng)靜有常,奉其繩墨。

火動(dòng)水靜,以順陰陽,不移如繩墨之準(zhǔn)的。

四時(shí)順宜,與氣相得。

水火之氣,以順?biāo)臅r(shí)。

剛?cè)釘嘁樱幌嗌嫒搿?

晝則陽剛,夜則陰柔。晝夜自分,不相凌鑠。

五行守界,不妄盈縮。

五方之神,各守本界,以衛(wèi)金水,不使虧盈也。

《易》行周流,詘伸反覆。

變易之道,周流而行。陰屈陽伸,陽屈陰伸,反覆其位,循環(huán)無窮也。

晦朔之間,合符行中。

晦朔之問,日月交會(huì)。既以受符,復(fù)行金水。以此時(shí),亦相結(jié)媾,將畢,還遊器中。符,謂直符,言朔及旦用《震》為直符,《屯》為直事;暮及月晦,用《巽》為直符,《蒙》為直事。

溷悶濛鴻,牝牡相從。滋液潤澤,施化流通。天地神靈,不可度量。

溷問濛鴻,混沌之貌。水為牝,金為牡。金水合會(huì),相從不違,遂能潤澤肌膚,流通施化,難測(cè)何異神靈?

利用安身,隱形而藏。

《乾·文言》日:利者,義之和也。既以物和,身自安也。謂金水利用,隱於器中也。

始於束北,箕斗之鄉(xiāng)。旋而右轉(zhuǎn),嘔輪吐萌。

日月右轉(zhuǎn),五星左旋,起於斗中,而合於午。當(dāng)是時(shí)也,月嘔其輪,物吐其萌,金吐其液,水嘔其光。

潛潭見象,發(fā)散精光。

潛潭,謂水。精光,謂金。金王可以發(fā)輝,水清可以見象。

畢昂之上,震出為證。

畢昂,西方宿。月,三日魄生,而見於畢昂之上。起火三日,氣方達(dá)於器中。水得火氣而震動(dòng)也,故以月為證驗(yàn)。

陽氣造端,初九潛龍。陽以三立,陰以八通。故三日震動(dòng),八日兌行。

九者,陽之極數(shù),龍能變化,故以喻乾。二月仲春,枝葉成立。八月仲秋,根核始成。火之三日而水動(dòng),八而金行。金象日,行遲。水象月,行疾。三三相應(yīng),八八相通,謂陰陽感之,相須成物,潛龍勿用,正當(dāng)建子之月,金水初入之時(shí),故以潛龍為喻也。

九二見龍,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體乃成。

《乾·文言》日:九二,見龍?jiān)谔铮乱病5虏┒H澹迦眨聺M之時(shí),即金體漸漸成就,正當(dāng)九二之時(shí)。

九三夕惕,虧折神符,盛衰漸革,終還其初。巽繼其統(tǒng),固際操持。

巽為長女,長女者,水也。兌上離下,日革。水火相戰(zhàn),而後生變者也。《易》日: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也。九三非龍德也,故以君子喻之。九三之時(shí),陽氣盛,盛而鈴衰,陰陽終始也。陽氣既盛,.陰氣則衰,陰陽相戰(zhàn),所以革也。是以火在器下,水在器上,長女居中,外水火氣交,金水自變,即乾乾夕惕,而後變生。

九四或躍,進(jìn)退道危。艮主進(jìn)止,不得瑜時(shí)。二十三日,典守弦期。

《乾·文言》曰: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進(jìn)退無常,非離韋也。《艮·象》曰:艮,止也。時(shí)止則止,時(shí)行則行;動(dòng)靜不失其時(shí)。艮其止,止其所也。九四或躍在淵之時(shí),即當(dāng)金水沸涌,居其器之中,或進(jìn)或退,不離其居,順時(shí)候也。復(fù)當(dāng)二十三日,下弦之際也。

九五飛龍,天位加喜。

九五飛龍?jiān)谔欤词蔷踔弧>犬?dāng)位,能無喜乎?純陽之時(shí),金正用事也。

六五坤極,結(jié)括終始。溫養(yǎng)眾子,世為類母。

《坤·象》曰:六五,黃裳元吉。王輔嗣日:黃,巾之色;裳,下之飾。垂黃裳以獲元吉,非用武也。極陰之盛,不至疑陽,以文在中,美之至也。《坤》卦六五之位,乃是純陽之時(shí),陰極陽生,相承變化。坤為萬物之母,故報(bào)養(yǎng)眾子。陰為終,陽為始。當(dāng)是之時(shí),水亦全盛,而代於金也。

陽數(shù)已訖,終則復(fù)始。推情合性,轉(zhuǎn)而相與。

陽生於子,終於巳。陰生於午,終於亥。陽生則陰復(fù),陰生則陽復(fù)。雖性自然,而有如禪位。

上九亢龍,戰(zhàn)德于野。

亢,極也。陽極陰生,故戰(zhàn)于野。金水之道,與此無殊也。

用九翩翩,為道規(guī)矩。

九者,陽也。陽,剛直之物,唯乾體取用之。乾金,陽火也。金能用火,是以成其真也。

循據(jù)遊璣,昇降上下。

環(huán)璣,北斗星也。北斗左轉(zhuǎn),日月右漩。漩主金,璣主水。昇降輪迴,無常也。

周章六爻,難可察睹,故無常位,為《易》宗祖。

謂《乾》、《坤》六爻變化,循環(huán)無常位。《乾》、《坤》立,而變易生焉。是以稱其宗祖也。

朔旦為《復(fù)》,陽氣始通。出入無疾,立表為剛。黃鍾建子,兆乃滋亨。播施柔;黎蒸得常。

十一月一日,陽氣始復(fù)。復(fù)者,入也。陽氣初生。生者,出也。各稟自然,俱無疾病。冬至之日,律中黃鍾,陽氣始生於子,萬物方動(dòng),萌芽漸滋,黎眾蒸進(jìn)播布也。謂天布其陽氣,眾庶進(jìn)其常道。常道,火道也。是時(shí),金水初復(fù)器中,俱稟陰陽,亦無疾病。

《臨》爐施條,開雲(yún)正光。光耀浸進(jìn),日以益長。

《晉·彖》曰:晉,進(jìn)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天。《益·彖》曰: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幾益之道,與時(shí)偕進(jìn)。明為陽火,地上為爐;下火者,器也。言火進(jìn)爐下,而著於器。金象於天,水象於地。金水施生,自然相合也。

丑之大呂,結(jié)正低昂。

建丑之月,律中大呂。呂,申也。陽氣火申之時(shí),金水正低昂也。低昂者,高下無怛之貌。

仰以承《泰》,剛?cè)醽K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

《泰·眾》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剛?cè)嵴撸鹚病j庩栒撸鹨病=鹚兌鹜ǎ鹜ǘ渲就Iw取象於六十四卦也。

輻湊於寅,運(yùn)移趨時(shí)。

建寅之月,陽氣大申。當(dāng)此之際,金水輻奏運(yùn)轉(zhuǎn),順時(shí)也。

漸歷《大壯》,俠列卯門。

《大壯·彖》曰:剛以動(dòng)也,故大壯。剛者,金也。即是金初化液,漸至大壯。壯者,堅(jiān)冰之貌也。

榆莢墜落;還歸本根。

立春木王,甲往召乙,乙懷金氣,以還應(yīng)甲,故仲春殺檢莢。莢,白象,金色也。榆莢歸根,金以還本。

刑德相負(fù),晝夜始分。

《遁甲經(jīng)》云:天地之道,陰為刑,陽為德。出則萬物犯刑,入則萬物存德。故曰:刑德集聚,俱會(huì)於門,天地解離,不可復(fù)合。二月、八月,陰陽分位。二月,陽氣始出,陰氣始入,為陰離。八月,陰氣始出,陽氣始入,為陽離。金水、水火,亦順於此也。

《夬》陰以退,陽昇而先。洗擢羽翮,振索宿塵。

《夬·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柔乘五剛也。剛,金;柔,水也。金化於水,欲至無刑。五剛一柔,決無難也。

《乾》健盛明,廣被四鄰。

乾,健也。陽氣剛健,盛於四月,故日廣被四鄰。當(dāng)此之時(shí),金亦如是。

陽終於巳,中而相干。

陽生於子,終於巳。陰生於午,終於亥。一年之中,陰陽各半。相干,謂陰相干犯也。陰附於陽,故戰(zhàn)于野,即相干之義。金水亦時(shí)相干。

《姤》始端緒,履霜最先。

《姤·彖》曰:姤,遇也。天地相遇,品物咸亨。《坤·彖》曰:履霜,堅(jiān)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jiān)冰也。天地相遇,即是金水相親。履霜堅(jiān)冰,金水變化之貌。《參同契》取象至深,研之唯深也。

《井》底寒泉,午主蕤賓。賓服於陰,陰為主人。

《井·象》日: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以剛處中,故能定居其所。器以象金,以喻剛。剛處器中,不離其處。夏至之日,律中奠賓,陽也。賓服於陰,建午之月,陰生陽,復(fù)於陰,陰者為主。當(dāng)是時(shí),金方用事,金復(fù)水中,則水為主。

《遁》去世位,收斂其精。懷德俟時(shí),柄遲昧冥。

《遁》之為義,以場(chǎng)附陰,陰道欲浸而長,正道亦未全滅。夏至已後,陰長陽消,陰為主人,陽附陰也。即是金附於水,水道盈,陽斂其精,待時(shí)而動(dòng)。建子之月,即是其時(shí)。柄遲,猶隱遁潛龍勿用,遁身於幽冥之內(nèi)也。

《否》閉不通陽姓名。

《否·彖》曰:大往小來交,而萬物不通。天地不交水未合。陰氣既伸十二月合而成真。

《觀》其權(quán)量,察仲秋情。

北斗第四星,權(quán)。權(quán)為伐。伐者,也。仲秋陰盛,以此相應(yīng)。此時(shí),以其凝結(jié)也。

任畜微稚,老枯復(fù)榮。

微稚,為姹女。老枯,為耆嫗。耆嫗成真人,真人既成,榮枯自無也。

薺麥芽孽,因冒以生。

卯,冒也,言物生長,覆地因以為冒。建酉之月也,萬物死,薺麥生,當(dāng)六三含章可貞之位。陰之月,陽氣盜生。水盛之時(shí),金亦盜變於水也。

《剝》爛肢體,消滅其形。

《彖》曰:剝,剝?nèi)嶙儎傄病V^陽氣剝盡其形也。此時(shí),金體散盡,水能變金,《剝》之象。

化氣既竭,亡失至神。

言陽氣變易,八月而竭。陰陽不測(cè)之謂神。陽氣既衰,神將亡矣。

道窮則反,歸乎《坤》元。

陽道既伏,歸長於《坤》。金德既衰,水其用事。

恆知地理,承天布宣。

為陰,天為陽。陽宣而陰閉。陰非永閉。要待陽而始生。陽雖育之,叉藉陰而成物。

玄幽遠(yuǎn)眇,隔閡相連。

天玄地黃,相去玄遠(yuǎn),雲(yún)霧隔閡,不可得而親之。至于日月著明,山澤通氣,雷風(fēng)怛若,寒暑運(yùn)行,則如循環(huán)相連,不知窮極、況乎金水近,而感之不難也。應(yīng)度育種,陰陽之源。

育養(yǎng)眾類,皆應(yīng)度數(shù)。而生度數(shù)之源,即是陰陽之本,還丹之根也。

寥廓恍惚,莫知其端。

言寥廓之內(nèi),恍惚之中,陰陽潛運(yùn),莫測(cè)端倪。寥廓,言爐。恍惚,謂器。金水流轉(zhuǎn),循環(huán)其中。

先迷失軌,後為主君。

《坤·彖》曰: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謂陰也。《文言》日:坤至柔而動(dòng)也剛方。後得主而有常。水柔動(dòng),漸成堅(jiān)冰,是其剛也。金為水;水之得金,得長道也。

無平不陂,道之自然。

《泰》卦曰: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九三,陽之極位,陽及則陂。陂者,坦蕩之貌。道之自然。復(fù)者,反本之謂。陰陽通泰之時(shí),蕩蕩而無疾病,自然之理,非是有為。金水交通之時(shí),與此無異也。

變易盛衰,消息相因。

陰陽變易,更為盛衰,消息其原,皆相因也。陽育而陰成,陰殺而陽生。金水之道相因,愈深矣。

終《坤》始《復(fù)》,如循連環(huán)。

乾為陽,陽生萬物,故言初。坤為陰,陰成萬物,故言終。陽生則陰復(fù),陰生則陽復(fù),陰陽生復(fù)無窮,如環(huán)之無端也。金水、水火展轉(zhuǎn)以如此。

帝王永御,千秋常存。

九五飛龍?jiān)谔欤瑒t是帝王之位二乘六龍以御天。復(fù)是永御之義。常存者,不滅之貌,謂乾道不息,千秋常存,以《乾》象金常存也。

將欲養(yǎng)性,延年卻期。審思始末,當(dāng)慮其先。人所稟軀,體本一無。

人欲延其性命,悟道歸真,則鈴思慮其軀從何稟受。稟受知己,道即可為。茍慢於斯,徒勞竭力。亦由還丹之道,須識(shí)其源。未曉端倪,虛為好火也。

元精雲(yún)布,因氣託物。

元精者,元?dú)庖病#獨(dú)馍蛾庩枴j庩枺珵槿f物,人則天地之中一物耳。.有金水之體,用水火而成還丹。

陰陽為度,魂魄所居。陰神月魄,陽神日魂。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室宅者,爐器也。陰陽尚相配偶,況一乎金水而不相須?((上經(jīng)》曰舉束以合西,魂魄自相求是也。

性主處內(nèi),立置鄞鄂。

諸葛武侯曰:性者,命也。性能與命通。謂金水處於器中,金水凝形,成其鄭鄂。鄞鄂者,堅(jiān)冰之貌也。

情主營外,築垣城郭。城郭完全,人民乃生。

情者,意之主。此言器居於爐,如城郭;人民,謂金水。爐堅(jiān)密,則金水化生。爐器不堅(jiān),則金水逃逸,喻人無城郭,則何所依投也。

當(dāng)斯之時(shí),由乎乾坤。

乾為金,坤為水。還丹之用,只在.乾、坤,非自為之,由人情之所致也。《乾》動(dòng)而直,精布能流。

《繫辭》曰:夫乾,其靜也專,其動(dòng)也直。是以大生焉。乾為金,金能流通,布其精液也。

《坤》靜而闢,為道舍廬。

《繫辭》日:坤,其靜也翕,其動(dòng)也闢,是以廣生焉。坤為水,水居金上,故日含廬。

剛施而退,柔化以滋。

剛,陽;柔,陰也。陽極自退,陰生自滋。陰陽循環(huán),誰使為也。是以金入於水,變化為真也。

九還七返,八歸六居。

一、三、五、七、九,陽之?dāng)?shù)也。二、四、六、八、十,陰之?dāng)?shù)也。共五十有五,即是天地之?dāng)?shù)。九當(dāng)《乾》卦亢龍之位,七當(dāng)《乾》卦飛龍?jiān)谔臁ow龍?jiān)谔欤笕嗽煲病C磶堄谢冢F之災(zāi)也。故從九位而反六。八當(dāng)《坤》卦龍戰(zhàn)于野,六當(dāng)《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故從八位而居六焉。取此陰陽天用之時(shí),衰極之際。正用者,金水和合。元極者,水火道窮也。

男白女赤,金火相拘。"拘即水定,水五行初。

金為男,金色白。離為女,離色赤。金得火氣,留水不逸。水?dāng)?shù)一,為五行之首。變化還丹者,其在於水乎?

上善若水,清而無瑕。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清而淨(jìng),淨(jìng)無瑕穢。至道之源。與此同,即還丹也。

道之形象,真其難圖。

至道無形,非圖畫之所測(cè)。還丹之道,豈是凡俗之能知也?

變而分步,各自獨(dú)居。

金水初變之時(shí),各自居於一處。

類如雞子,白黑相扶。

金白水黑,相會(huì)器中,末化之時(shí),狀如雞子。

縱橫一存,形為始初。

金體至重,方圓一寸即一斤。金水入時(shí),各有八兩。及成真時(shí),不減於初。

四肢五臟,筋骨乃俱。

歲月欲終,冰乃凝結(jié)。四肢之內(nèi),一體之中,俱化為金,秋毫無失也。

彌歷十月,脫出其胞。

十一月起火至十月,則一歲之事畢矣。歲終後,還丹乃成。出離器中,如嬰兒之出胞胎也。

骨弱可捲,肉滑若鉛。

還丹即成,美麗柔軟,至于細(xì)滑,不喊於鉛。

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

以火鏡向日,以艾成之。須臾之間,火自生矣。

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永漿。

以水鏡取水,鏡承月下,以槐承之。片時(shí),盈椀。

二氣雖懸遠(yuǎn),化感而相通。

二氣,謂日月在天,水火在地,相去三十徐萬里。感化咫尺之問,即明陰場(chǎng)相通,非遠(yuǎn)近能隔也。

何況近存身,切在於心胸。

《繫辭》曰: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近取者,金水之道。遠(yuǎn)取者,日月之精。雖陰陽出微,而不脫於人意也。

陰陽配日月,水火為效證。

積陽文精為火,火之精為日。積陰之精為水,水之精為月。不信陰陽感通,水火從何而至?還丹之道,本自陰陽。既有證明,還丹豈無神驗(yàn)也?

耳月己之寶,固塞勿發(fā)揚(yáng)。

《說卦》曰:坎為耳,離為目。言水火為金水之耳目。閉塞耳目,無妄一發(fā)揚(yáng)。

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guī)中。

真人,謂真寶。真寶,謂還丹。還一丹,謂金水。金水港於泉內(nèi)道泳,守其規(guī)模。深泉,謂器中也。

旋曲以視覽,開闔皆合同。

爐中器內(nèi)旋曲,徘徊之問,不離金一水、水火,合同其精也。

為己之軸轄,動(dòng)靜不竭窮。

為金水之轂軸,唯水火之最先。火一炎而動(dòng),水清而靜,二氣感化,不竭不窮,己為金水也。

離氣內(nèi)營衛(wèi),坎亦不用聰。兌合不用談,希言順以鴻。

離為目,坎為耳,兌為。。火氣營衛(wèi)於內(nèi),水形沈靜於外,乃三緘於中。。既緘之,自無談也。耳既寂默,自無聽也。順彼鴻鵠,希其音聲。此謂火既發(fā)動(dòng),水助飛昇,同際不堅(jiān),恐其逃逸也。

三者既關(guān)鍵,緩體處空房。

三者,水火、器、。也。合有關(guān)鍵,非鑰不開,則金水寬緩其形。處此空房,謂器中也。

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

金水在於器中,寂然無所為也,即與虛無合體,無念為常。無念虛無,是其常道也。

證難以推移,心專不縱橫。

謂金水隨水火之氣推移於器中,專一而居,不復(fù)有縱橫。縱橫,謂逃逸也。寢寐神相抱,覺寤候存亡。

為道之人,守一無雜,則睡夢(mèng)之內(nèi),髡鬍神來。神,謂太一。存亡,謂水火也。

顏容浸以潤,骨節(jié)益堅(jiān)強(qiáng)。

金得水而顏容浸潤,水得金而形體堅(jiān)強(qiáng)。非獨(dú)陰陽感之,亦由水火之用焉。排卻眾陰邪,然後立正陽。

眾陰謂二水,正陽謂一金。水變?yōu)榻穑皻庾韵?

修之不報(bào)休,蒸氣雲(yún)雨行。

雲(yún)行雨施,乾道變化。變化金水,卻成於乾。

淫淫若春澤,液液象解冰。

言金水得水火之氣,流液狀如冰之釋也。

從頭流達(dá)足,究竟復(fù)上昇。

謂金水合和,昇為真人。真人謂真寶,真寶是還丹也。

往來洞無極,怫怫被器中。

怫怫者,怫靜之貌。言金水得水火之氣,往來怫鬱於器中也。

反者道之驗(yàn),弱者德之柄。

陰陽反本,即道之驗(yàn)。反本者,歸之於器。器者,大道之體。弱者,謂水。水有志德,能成於金也。

耘鋤宿污穢』細(xì)微得調(diào)暢。

細(xì)微,謂金。穢污,謂水。艾夷水體,而變成金,則細(xì)微之問,皆得和暢。濁者清之路,昏久則昭明。

昏濁,謂水。清明,謂金,。金體既成,水性自滅也。

世人好小術(shù),不審道淺深。

小衛(wèi),謂吞日月之精,為房中之法,導(dǎo)引服氣,正念存思,徒積劬勞,終無利益。豈知大還丹之道,神妙無方也。

棄正從蹊徑欲疾關(guān)不通。

闆,塞也。正,謂大還也。疾,謂小衍。言還丹遲而無效,謂小衍疾而有徵,孰知塞其所為,反其正道?

盲者不柱杖;聾者聽宮商。

好小衍之人,如盲者不策杖,聾者聽音而無所辯。

投水.捕雉兔,登山索魚龍。

雉兔居山,魚龍?jiān)谒端鳟愄帲M可得乎?亦如還丹,非類不合也。

植麥欲穫黍,運(yùn)規(guī)以求方。

以喻還丹,非類不獲。

竭力勞精神,終年不見功。

雖竭其智力,勞其精神,不知金水之由,徒盡終年之費(fèi)。

欲知服食法,事約而不煩。

還丹之道,唯金、水、水、火四者之用,省約不煩。雖日月至多,而所費(fèi)甚寡。

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zhuǎn)而相因。

流珠者,汞也。汞出於丹砂。丹砂者,太陽之精,汞之別名,得火便走,故日常欲去人。燒合之時(shí),非金華不能留水。金華水造,水被金留,是以相因展轉(zhuǎn),無失者也。

化為白液,凝而正堅(jiān)。

火氣銷金,金化為液,金與水合,漸一成堅(jiān)冰也。

金華先唱,食頃之問,解化為水,馬齒囗玕。

金華得火,先化為水。水與金結(jié),如馬齒形也。

陽乃往和,情性自然。迫促時(shí)陰,拘畜禁門。

陽者,金也。陰者,水也。金和於一水,性稟自然。拘繫器中,人所為之也。

慈母養(yǎng)育,孝子報(bào)恩。遂相銜咽,咀嚼相吞。

金生於水,故云慈母。水反為金,故日?qǐng)?bào)恩。咀嚼相吞,金水會(huì)同之貌也。

嚴(yán)父施政,教囗子孫。

土生金,金生水。土是金父孫。使金水不離流,唯土之功也。

五行錯(cuò)王,相據(jù)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

春木王,夏火王,秋金王,冬水王。還丹之道,春、夏金王,秋、冬水王。又火王,此即五行錯(cuò)王者也。土雖生金,而制於金。金被陽銷,入於水一為正道,安得不榮?

三五與一,天地至精。

水?dāng)?shù)一,火數(shù)二,一與二為三。土數(shù)五。一者,器中之水,是三五與一也。還丹之道,唯此四般。四般合成,和遂成真寶。至精者,陰陽之精氣也。

可以口訣,難以書傳。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道之微妙,書豈能傳也?

子當(dāng)右轉(zhuǎn),午來東旋。

子為陰,右轉(zhuǎn)。午為陽,左旋。陽為金,陰為水俱得火而流轉(zhuǎn)。

卯酉界隔,主定二名。

日出在卯,月生在酉。以喻金。金水相成,名之謂金水也。

龍呼於虎,虎吸其精。兩相飲食,俱一相貪榮。

青龍為水,白虎為金。金水纏食,甘於人口。

熒惑守西,太白經(jīng)天。殺氣所臨,何有不傾。

熒惑,火也。太白,金也。金得火氣,流轉(zhuǎn)器中,故云經(jīng)天。殺氣,謂熒惑也。

貍之捕鼠,雀之畏鸇。各得其剋,何敢有聲。

陰水之得火,如貍?cè)短锸螅楙D之逐烏雀,無敢不伏也。

不得其理,難為妄言。

不得金水之理,徒懷妄想之言。

竭嬋家產(chǎn),妻子飢貧。自古及今,好者億人。訖不諧偶,希有能成。廣求名藥,與道乖殊。

廣求石藥,竭盡資財(cái),既與道違,自無成也。

如審遭逢,睹其端緒。以類相瓦,揆物終始。

以類者,金生水,水結(jié)為金。揆度陰陽,即知終始也。

五行相剋,更為父母。母含滋液,父生稟與。凝精留形,金石不朽。審專不泄,得為成道。

《神樞·靈轄》日:二氣交會(huì),各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如循環(huán)之無竭也。故金作而水生,水流而木榮,木動(dòng)而火明,火炎而土平,土積而金成,此五行相生也,而更相愛者也。金入火而銷亡,火得水而滅光,水遇土而不行,土植木腫瘡,木逢金而折傷,此五行相剋而相惡者也。金為父,水為母,父母相交,稟精氣於水火。水火不息,金水各流其形。形不流,得成正道。正道者,還丹之謂也。

立竿見影,呼谷聞響。豈不靈哉,天地至象。

立竿則影見,呼山則響應(yīng),睹此尚為靈異,陰陽豈不神哉?陰陽者,天地.之源。乾坤者,還丹之本。天地,謂金水也。

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兩,入喉輒彊,不得倪仰。當(dāng)此之時(shí),雖周文碟曹,孔父占象,扁鵲操針,巫咸叩鼓,安能令蘇,復(fù)起馳走?

謂野葛、巴豆毒,人食鈴死之徵。金水,大還丹鈴成之物。

河上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染垢塵。鬼隱龍匿,莫知所存。欲將制之,黃芽為根。

河上姹女,水之異名。儻不入黃芽,獨(dú)燒於火,雖器厚盈尺,固塞百重,火動(dòng)則飛。黃芽之能止,須央去盡,不見纖毫。如鬼之隱於冥中,如龍之匿於泉下,縱有驪珠之目,亦不睹其蹤由,鈴使水不束西,唯黃芽之力能制,故日金之根。物無陰陽,違天背元。牝雞自卵,其雛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連,三五不交,剛?cè)犭x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

天地者,陰陽也。陰陽合萬物。萬物變化,有如牝鵝食穀,肥則自生其卯,雖成復(fù)無雛也。蓋謂雌雄未合,達(dá)彼事原。三五,謂水、火、土。剛?cè)幔^金水。水火之氣未交,金水之形不合。水火、金水,皆是陰陽。陰陽之精,化為真寶;自然之理,違此無成也。

猶火動(dòng)而炎上,水流而潤下。非有師導(dǎo),使其然也。

自然之理,證使為之。金水相須,亦如是也。

資始統(tǒng)政,不可復(fù)改。

《乾·象》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謂乾道變化,不可改移。乾,金也。金能變化,故取喻於斯矣。

觀夫雌雄交會(huì)之時(shí)、剛?cè)嵯嘟Y(jié)而不可解,得其節(jié)符。

剛?cè)幔^金水。雌雄,謂水火。水火氣交,則金水凝結(jié)而不可解,為得節(jié)符。節(jié)符,謂八卦依八節(jié)而施·寒-暑,順八卦而列陰陽也。

非有巧夫以制御之。

巧夫,謂造物者。剛?cè)嶙匀欢唬窃煳镏苤朴病?

若以男生而伏,女偃其軀,稟乎胞胎,受氣元初,男則背陽而向陰,女則背陰而向陽,非徒生時(shí)看而見之,及其死也,亦復(fù)效之。此非父母教令,乃陰陽之順宜其然。率在交媾,定置始先。

以喻金水自然生成,非由於人抑令和合。

坎男為月,離女為日。日潛遁而沈彩,月施德以舒光。日受月化,體不虧傷。

《說卦》曰: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坎為男,離為女。坎卦陽在陰中,故稱男。離卦陰在陽中,故稱女。日沈其彩,謂金入水中。月施其德,謂水入金內(nèi)。月變?nèi)栈芊麖?fù)行。水化於金,體不虧缺也。

陽失其契,陰浸以萌。晦朔薄蝕,掩冒相傾。陽銷其形,陰凌生災(zāi)。

日月薄蝕,叉於晦朔之問。月掩於日,謂之薄食,蓋謂陰凌於陽也。言水冒於金,此於日月陰陽交會(huì),常有此災(zāi)也。

男女相須,含吐以滋。

男女,謂金水相含,漸成滋蔓。

雄雌雜錯(cuò),以類相求。

雄雌者,金水也。金合於水,以類相交是也。

金化為水,水性周章。火化為土,土不得行。

金得火氣,化而為水。水入於金,周章成文。火變?yōu)橥粒撂钏词撬酝翞楣恚撂钏黄稹?

故男動(dòng)外施,女靜內(nèi)藏。

男,火也。女,水也。火動(dòng)之時(shí),水藏器內(nèi)。

過度淫節(jié),為女所拘。

金得火氣,散入水中,卻為水之拘執(zhí)也。

魄以檢魂,不得淫奢。

陽神日魂,陰神日魄。魂魄相合,水不淫奢。淫奢,過差也。

不寒不暑,進(jìn)退得時(shí)。各得其和,俱吐證符。

看進(jìn)退以候時(shí),順寒暑而施火。欲知金水之和合,先視卦節(jié)而證明。即是朔旦《屯》直事,其暮《蒙》當(dāng)受也。

丹砂水精,得金乃并。

水生於砂水,得金而體易。體易之後,即是金水相并。

金水相比,水火為伍。

金水既相比和,水火自相鄰伍。

四者混沌,列為龍虎。龍陽數(shù)奇,虎陰數(shù)偶。

四者,謂金水、水火也。金水得水火之氣,混沌而未分。龍為水?dāng)?shù)一,虎為金數(shù)四,而為奇為偶也。

肝青為父,肺白為母。腎黑為子,氣為五行之始。

肝主束方木,木色青;束方,純陽之位,故稱父。肺主西方金,金色白;西方,純陰之位,故稱母。腎·主北方水,水色黑,水是金之子,故稱子也。五行,子者氣之始。氣者,五行之源,還丹之始。以直言之,青為木,

白為金,黑為水,氣為火,赤也。

三物一家,都?xì)w戊己。戊己者,土也。三物,謂金、水、土。水欲去,土能制之,故言都?xì)w戊己。

剛?cè)岬d,更歷分布。

剛,金;柔,水也。金位在西,金水得火,流轉(zhuǎn)無常,故言更歷分布也。

龍東虎西,經(jīng)緯卯酉。

束方,青龍,木也。西方,白虎,金也。日月為經(jīng),五星為緯。此言陰陽交感,如經(jīng)緯之識(shí)絡(luò)也。日出為卯,月生為酉,為金為水。日月為金水交錯(cuò),亦如經(jīng)緯之相逐矣。

刑德並會(huì),相見歡喜。

陽為德,陰為刑。陰陽相會(huì),感而遂通,故稱歡喜。陰陽者,金水也。金水和會(huì),歡喜亦同也。

刑主殺伏,德主生起。

陰為刑,刑主殺。陽為德,德主生。即是金水、水火之位。

二月榆死,天魁臨卯。

立春,木王,甲從召乙。乙懷金氣,以還應(yīng)甲,故仲春殺榆莢,榆莢,白卯為間華擊象金也。春分故榆莢落。金氣在卯,盜殺春《神樞·靈轄》日:卯河魁。二月建卯,日月合,宿在,其神河魁,萬物皆生,各依本根,以類合取水,故日河魁也。

八月麥生,天剛據(jù)酉。

立秋,陽氣在酉,盜生施養(yǎng),故麥生。《神樞·、靈轄》日:枝條已定,核實(shí)俱剛,故日天剛。榆死麥生,皆是陽盜施生養(yǎng)。即是金王之時(shí),水入金也;水王之時(shí),金入水中也。

子南午北,互為綱紀(jì)。

子為水,午為火。水火氣交,更相為長也。

九一之終,終則復(fù)始。含元虛危,播精於子。

九者,陽也。一者,陰也。陰陽循環(huán),終而復(fù)始。元者,道之本。為還丹之道,起於建子之初也。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雄不獨(dú)處,雌不孤居。

維鳩,黃離也。關(guān)關(guān)者,雌雄相求之聲。言金水和合於器中,亦如黃離相求於洲上。水中可居,日洲。

玄武龜蛇,盤斜相扶。

玄武者,龜蛇也。龜與蛇合,盤此相依,即今之人畫龜以蛇盤之是也。以喻金水陰陽相須也。

以明牝牡,竟當(dāng)相須。

須,相也。牝牡兩求之,亦如金水俱來合也。故取龜蛇明之。

假使二女共室,顏色相殊。令蘇秦通言,張儀結(jié)媒。發(fā)辯利口,奮舒美辭。推心調(diào)諧,成為夫妻。弊髮腐齒,終不相知。

蘇秦、張儀同事鬼谷先生學(xué),擺合六國,談?wù)f卻秦。然猶使二女為夫妻,不可得而成也。亦如使二水相合而成金焉。謂純陽、純陰不能交結(jié)也。

若藥物非種,名類不同。分劑參差,失其紀(jì)綱。

以水投石,種類不同,若更分兩乖張,自然差失綱紀(jì)。

雖黃帝臨爐,太乙執(zhí)火,八公檮鍊,淮.南調(diào)合,立宇崇壇,玉為階陛,麟鳳脯謄,茅藉長跪,祝禱神祇,請(qǐng)哀諸鬼,沐浴齋戒,冀有所望。

藥物既乖,分兩殊別,雖先聖咸集,鬼神並臻,刺血制腹,亦無所成也。

亦猶和膠補(bǔ)釜,以塗瘡,去冷加冰,除熱用湯,飛龜舞蛇,終不可得。

諸石藥和水用合還丹,同此數(shù)流反相乖戾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六枝特区| 烟台市| 连江县| 青铜峡市| 香港| 湄潭县| 厦门市| 永丰县| 武功县| 成都市| 上思县| 鹿泉市| 南宫市| 黄大仙区| 宁都县| 奉新县| 大竹县| 晋州市| 阳东县| 桦甸市| 桦南县| 铜陵市| 康保县| 阿拉尔市| 昔阳县| 阳新县| 平陆县| 濉溪县| 顺昌县| 房山区| 滁州市| 西藏| 漾濞| 杭州市| 宜君县| 香河县| 通渭县| 咸阳市| 梨树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