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郡之鎮山曰仁安,支脈蜿蜒,下走平曠,其繚入郡城者,各有名,前志不書,乃今書之。

錦砂岡元字犯光廟嫌諱:在城內北,正脈融結,萃為郡治。

東山:在郡治東。

秀山:以秀亭得名,西連東山。

建安山:在百順門內。

樊家山:在雄節營北。

道埸山:以陳尊宿得名,西連西山。

新安江、東陽江合流于城東南,前志列于建德縣下,今不再書。摭湖井之宜書者書之。

西湖:在城西南,祝圣放生池在焉。景定二年秋七月暴雨,仁安山洪流迸出,決湖趨江,湖涸遂蕪。今侯錢可則亟以冬隙堤之。明年正月,祝堯之日,放生于湖如常年。碧波溶溶,鱗介咸遂,邦人樂其有愛君之心焉。添倅東陽樓晏為之記。

郡城,岸江枕山,泉味甘冽,舊為井者九:曰桂泉,在雙桂坊;曰清泉,在子城外西北;曰華泉,在兜率寺西百步;曰甘泉,在軍門內西;曰釀泉,在郡圃今連筒入公庫,資歲釀;曰秀泉,在添差通判衙東;曰海底泉,在和平門內西;曰龍泉,在安泰門外;曰碧波泉,在嘉貺門外。或謂甘泉、秀泉不列于九井,然皆未有考焉;其他綆汲之所尚多,如雙井,在善教坊南小巷中;蟹黃泉,在樊家山下;舍人井,在舍人橋東;丁家井,在濠堘墈下路北;龍泉,在錦砂岡西今連筒入三務,資歲釀,是皆宜書。

寺觀

寺觀,比前志無大更革,摭其關于郡典者書之。

郡官之祀圣滿散,詣天慶觀兜率寺。

郡官之行國忌香,詣能仁院。

郡官之追崇徽廟,詣南山光孝禪寺。

郡官之勸農,詣近郊寺院,無常所。

法善禪寺:舊在州城內東,今城西九峯庵,請具額。

甘泉道院:在軍門內西。井于阛阓中,民居偪仄,易穢。紹定戊子,知州陸子遹買民地,為亭覆之。近道院以奉佑圣,郡以羽士主之。

東山道院:在子城外東。景定庚申,知州謝奕中建,以羽士主之,亦奉祐圣。

祠廟

郡為吳俗,昔多祠宇,自張宣公知州,斥淫祠之不在祀典者,故今所奉皆名神。摭其更革者志之。

城隍靈應廟:在子城內西,神以建安王為稱,然莫知封號之始。景定辛酉,今侯錢可則薦請于朝,始賜額靈應,更辟廟門,以侈新渥。

祠山行宮:舊在兜率寺東廡間。淳祐辛丑,知州王佖,辟寺東廢址遷焉。南臨通衢,廟貌斯稱。郡博士桂錫孫為記。

梓潼真君行祠:舊在天慶觀廡間。景定庚申,今侯錢可則拓地于觀之右,大飭祠宮,南臨通衢,面勢軒豁。明年大比,士之領薦者拱前后,率有吉讖,今吏書葉夢鼎為之記:

景定二年大比興,賢太守寺丞知嚴陵錢侯,即郡之桂華坊作梓潼真君祠,世言帝命司桂籍,主人間科級者也。介教授鄭君瑤以書來徵記曰:唯嚴陵山水秀天下,鐘奇產英,魁儒相繼出,志道義,崇氣節,不但以詞藻名世也!聲光蕩摩,達于疃畊瀨釣之區,家誦書,人業儒,交勉為士君子之行,又不但以名弟相眩慕也!侯始至,諗其國俗,而喜尚之,凡學宮爼豆之事,庖廩之供,必敬必飭,乃復經始斯役,揭虔妥靈,蘄以相斯文,福多士。藝闈設棘,而祠宮適成,群六邑之彥,雷動霧滃,顧瞻奐輪,興起風烈,至有感吉夢而占上游者,斯亦異哉!余唯上以德藝賓士,士知自修而不蘄上之知,古之道也。自科目興,應書自衒,而古意日以薄,顧復使大魁修劍者流,盼盼焉乞靈于神,以志一得,余始惑焉。既乃訪之蜀珍,稽諸誌課,則知神之生也,世以忠孝顯。夫忠孝百行之魁冕,其剛大浩然之氣,精純不二之心,耿耿宇宙間,殆日月并揭,河漢同流,風霆烈而山岳峙也!眉山蘇公所謂“不依形而立,不特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其是物歟!是以神之廟食被四,蜀人士嚴奉,如錦官夫子石室、諸葛忠武祠,歷千百載若一日。中更西事沸擾,黠酋暴客,過輒投戈羅拜,是何威靈氣焰,動悟人物如此。秉彝好德,無間哲愚,是必有以觸其天矣!國家籲俊尚賢,三歲有詔,與郊見神示之典同;萬乘臨軒,與冊拜公孤之儀等,甚重事也。士由此選,蓋將致其為臣為子之大節,明綱常以準世,弘德業以庇民,顧豈使之弄鈆槧,徼祿利而已!今賢侯身勸為駕,爾嚴之士,方袞袞上春官,奉大對,當思天高地厚中,立此身,君親之報難窮,忠孝之節易擾,唯無負于君親,即無愧于天地,而亦不為爾神羞。此侯作祠之初意,所以望爾士者厚,而垂教思者遠也。抑神九十四化之說,祝夫傅會,侮圣瀆靈,世未有明辨之者,而神陰翼世教之意泯焉!夫化者,謂能神其道以化俗,非如釋氏以幻為化也。故神之福善也,惡者化而為善;神之祐順也,逆者化而為順。神之好是正直也,邪者,諂者化而為正直,皆忠孝之感也。洋洋乎在上,必有監于斯言。侯名可則,吳越五王后,丞相魏國忠靖公嫡孫,蓋世載忠孝云。大中大夫、權兵部尚書、兼權吏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太子詹事,寧海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天臺葉夢鼎記。朝奉郎、主管成都府玉局觀方逢辰書。朝奉大夫、新除宗正少卿、兼太子侍讀留夢炎題。

靈順行祠:為樓,跨龍津橋,嘉泰元年建。

招商神祠:在輯睦坊北,祠廢已久,地為民居。淳祐,火延數十百家,自居祠地者始。郡以民請,復建祠。然舊以招商為名,豈非土儉俗貧,假懋遷之利,以粒斯民,故汲汲然耶。

雀府君廟:在子城西巷內。

天王堂:在子城西北隅。

古跡

郡相傳有三阜元字犯光廟嫌諱、九井。若九井,既志之矣;三阜,俗傳為郭璞窨,一在通判廳治前,一在建德縣廳治前,一在水南。

大悲殿北有古井焉,陶土為欄,識歲月其上,蓋天寶三年三月也。且識是年米,斗二十錢。

碑碣

《集古錄》載此郡,唐時石刻頗不一,今往往不存,其所存者,前志已輯之矣。茲志其后來者焉。

御制戒石銘。守臣顏為立石。

御書籍田詔。守臣羅汝楫為立石。

錫宴戒州縣御筆。守臣趙孟傳立石。

戒貪并錄勛裔御札。守臣李介叔立石。

訓廉御札。守臣錢可則立石。

司馬溫公訓儉文。知州盧憲立石。

申用全會入納回降本末。知州顏頤仲立石碑陰舊為篆,書人風歌,知州盧憲模立。

申免嚴婺兩易未絹始末。知州王佖立石碑陰舊為減免丁錢鹽絹本末,知州詹亢宗述。

右在設廳。

知州提名二。琴川冷世光撰碑陰:其一,張魏公釣臺詩;其一,重修軍門樓記。

范文正高風堂記碑陰刻泰山壽字。

范文正公桐廬郡十詠碑陰:建千手千眼觀音記。

張宣公祀仁安山祝文。

重修浮梁記三。其一、三省架閣黃灝,為知州鄭之悌撰碑陰舊為蠲減諸縣賦斂省札,知州宋鈞述;其一、朝奉大夫許邦憲為知州謝德輿撰;其一、郡人方逢辰為知州李介叔撰。

修譙樓記。校官鄭瑤為知州謝奕中撰。

經總制錢始末。知州許興裔立石。

申用全會納坊錢本末。知州章大醇立石。

瑞麥宣付史館省札并圖頌。今侯錢可則立石。

平糴倉記。郡人黃蛻為知州李介叔撰。

撥代解婺州絹糴米餉軍省札。知州錢可則立石碑陰同上。

四公帖。韓魏公、富鄭公、文潞公、范文正。

詛楚亞駝文。

狐鳥亭記。知州鄭之悌立石。

明道、東坡二先生訓語。

右在高風堂庭廡間。

通判題名二、西園記。建德縣尉康朝撰。

右在通判廳。

御制至圣文宣王贊及加號詔碑陰刻瞻學產段細數。

御制八刑八行詔。

皇帝賜辟雍詔。

御書孝經。

御書賜學官詔。

右并立石大成殿。

教授題名。

進士登科記。趙清獻公知州日始立石,后知州鄭滋易石增廣。

續登科記。知州謝德輿立。

趙清獻公初學詩。

增置學田記。郡人詹炎撰。

育英堂記。今禮書楊棟撰。

重建學門記。校官江一鶚撰。

蘇公簡鄉飲詩。

陸放翁詩帖。

右在州學。

重建軍門樓記。參政徐清叟為知州吳槃撰。

重修西湖放生記。添倅樓晏為今侯錢可則撰。

梓潼廟記。今吏書葉夢鼎為今侯錢可則撰。

城隍靈應廟記。校官鄭瑤為今侯錢可則撰。

濟川橋記。校官鄭瑤為今侯錢可則撰。

溪山偉觀記。校官鄭瑤為今侯錢可則撰。

呂成公作重修嚴先生祠堂記。虞佀良書,世稱一美。舊石毀于火,僅存斷闕,過者嘆息。今侯錢可則礱石臨鑱之。

重修釣臺書院記。郡人方登為今侯錢可則撰。

書籍

郡有經、史、詩、文、方書,凡八十種,今志其目。

六經正文 語孟正文 櫟齋禮記集說

玉藻講義 通鑒記事本末 南史

唐鑒 周子太極通書 胡氏春秋傳

胡氏春秋通書 春秋后傳 春秋后傳補遺

尚書說命講義 尚書無逸講義 謝先生論語

爾雅義 近思錄知郡華文錢寺丞任內刊

近思續錄知郡華文錢寺丞任內刊

橫渠集 朱文公家禮 朱文公小學書

南軒先生文集 融堂四書管見知郡華文錢寺丞任內刊

師友問答 鹖冠子 鬻子

程氏遺書 己易 世說

新定志 新定續志知郡華文錢寺丞任內刊

嚴陵集 嚴陵別集 釣臺詩

釣臺續集 釣臺別集 皇甫集

大字劉賓客集 咸平集 陶山集

徂徠集 定肅顏公文集 劍南詩

劍南續稿 江諫議奏議 閫範

關化書 洛陽名園集 開元天寶遺事

圣政草 老學庵筆記 鄉飲酒記事

竇氏聯珠 省事老人集 陳宋集

西崑酬唱集 唐御覽詩 鉅鹿東觀集

潘逍遙詩 東里詩 千巖集

七里先生自然庵詩 清真集 順庵集

史氏指南方 史載之方 衛濟方

本事方 二典義 產寶方

癕疽方 清真詩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长岛县| 宝应县| 定兴县| 安阳市| 化德县| 揭西县| 获嘉县| 清远市| 大厂| 延边| 莒南县| 丰顺县| 普兰店市| 涟源市| 开原市| 沧州市| 兰溪市| 临海市| 临湘市| 潜山县| 汤阴县| 金堂县| 通江县| 吉安县| 漾濞| 冀州市| 永川市| 湘乡市| 涡阳县| 台南县| 云南省| 西丰县| 太康县| 张家口市| 新安县| 大悟县| 靖江市| 饶平县| 亚东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