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解除師徒制之商榷

師徒之制譽為美德,然往往極美滿之事,行之乎我國則流弊叢生,丑態百出,而拳界為尤甚焉。故社會多以為不齒學之者,意若不拜師不難得其密教之者,亦以不拜師不足以表現其親,更不肯授之以要訣,尤而效之,習為固然。噫!誠陋矣哉。姑不論膚淺者流,根本無技之可密,即或有之,則彼密勢必至過拳道真義密之于烏有之鄉矣。甚至門墻之內,亦自有其密而不傳者,余實不解其故。此真下而極下者也。拳道之不彰,有故也夫。降至今日,異拳鼓說遍天下,變本加厲可勝嘆哉!蓋拳道之真義,可云與人生大道同其凡常,亦可云,與天地精微同樣深奧,不明其道而習之,終身習道不能盡,又有何暇密之而乎?凡屬人類都應以民胞為懷,以饑溺目視,果如此而天下定,否則縱使世界人類死光,只余你一家存在,可望自私之望以極,則又將如之何?吾恐人類之幸福永絕矣。國民積弱,事事多不如人,病亦在此也。而祝學術為千古人類所共有之物,根本不應有畛域之分,更不必曰一國之內,同族之中不當有異視,即于國界所限也,熙熙然皆生于光天化日之下,又何可密之有?其作用卑陋,真不值一文也。是以余傳授拳學一事,從來來者不拒,凡屬同好,有來則教,教必盡力,有問則告,告必盡義。惶惶然惟恐人之不能得,或無以使人得也。故每于傳授之際,有聽而不悟,或悟而不見諸實行者,輒起憾然之恨。惟一見其知而能行,行而有提者,則又色然自喜,區區此心,一以慰人為慰,固未嘗以師自居也。蓋以人之相與,尚精神、重感情,不在形式之稱謂。果有真實學術授人,我雖不以師居,而獲其益者,誰不懷德附義而師事之,是師之名亡而實存也,又何損焉?若以異拳鼓說以欺世,縱令拜門稱弟,而明達者一但覺其亡,且將痛惡習之不置,此又何師之有?師名雖存而實亡矣。師徒之名份一定,而尊卑觀念以起徒對師說即覺有不當,常恐有犯師之尊嚴而不敢背,即背之,而師為自保尊嚴計,亦痛加駁斥而不自反,此尚有何學術道義之可言?師徒制之無補拳道,可概見矣。又何況門派之爭,常以師徒制之流行而益烈,入主出奴,紛紜擾攮,由師承而成門戶,由門戶而成派別,更由派別之分岐而至學理之龐雜,如此則拳道真義將永無昌明之一日矣,其患不亦更甚乎?且學之有得,始乃有師,若叩頭三千,呼師八百,而于學術根本懵然,是究不知其師之所在也。要知學術才是宇宙神圣,是有師尊,此吾所以力主師徒制之解除也。雖然此為余個人之見,而師徒制在拳界積習已久,如一時不遽除,為慎重記,則亦須俟雙方學識品德互有真切認識而后行之,藉免盲從扦格之弊,似較為妥善也。 第一章

結論

習拳不盡在年限之遠近與功力之深淺和身體及年齡之高下,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動作之快慢,輩份之高低。要在于學術原則原理通與不通。尤須在天賦之精神有無真實力量,再度其才志之何似。始定其造詣之深淺,將來成就至何境地也。習拳最貴明理和精神有力。換言之,即有無獸性之篤力也。果能如是之力篤,再加之以修養,鍛成神志清逸之大勇,自不難入法海,博得道要至通家而超神化之堂奧也矣。夫所謂通家者,不僅精于一門,而于諸般學術,聞其言便知其程度何似,是否正規,有無實際,觀其方法,一望而知其底蘊或具體局部,或具體而微,用何法補救,自能一語道破,所謂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夫為教授者,能語人以規矩,不能示人巧,更不得為人工,是在學者精心模仿,體會操存,然后觀察其功夫與精神合作之巧妙如何耳。以上所談為拳道,乃拳拳服膺謂所拳,亦即心領神會,體認操存之義,非世之所見一般為之拳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道真| 镇远县| 娄底市| 康马县| 神木县| 汝城县| 沽源县| 吉水县| 九龙坡区| 罗江县| 云阳县| 德惠市| 苍南县| 灵石县| 渝中区| 陈巴尔虎旗| 敖汉旗| 渝北区| 邯郸市| 盐山县| 旅游| 库尔勒市| 城固县| 江陵县| 左贡县| 金华市| 房产| 诏安县| 仁化县| 顺平县| 静乐县| 巨野县| 石狮市| 积石山| 临西县| 襄汾县| 新丰县| 大宁县| 肥东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