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 吹藥法。水銀一錢,銀朱一錢 黑鉛一錢,雄黃五分。水銀與鉛死一處,棗三個去皮核,共研勻,作三丸,陰干。每一日用一丸。入罐中盛,火燒,飽食以口吹藥丸,待燒通紅,煙盡則止,數日愈,諸物不忌。
一方 治楊梅瘡。百日后用水銀、枯礬、膽礬各一錢同研無星,調涂兩手心,兩足心。
手點楊梅瘡方雄黃(二錢半) 杏仁(三十粒,去皮尖) 輕粉(一錢) 雄豬膽汁調搽,先洗瘡凈。
【楊梅頑瘡膏】
又治年久諸冷漏瘡,各樣惡瘡,又貼癖病,俱有神效。
穿山甲(八片) 木鱉仁(十二個) 白芷 半夏 白芨 當歸 黃芩 黃連 黃柏(各三錢) 槐柳枝(各二十寸)先用油一斤四兩,炸上藥老黃色,去渣,凈油十六兩入飛過,黃丹半斤熬,滴水成珠,下火待溫,下后細藥。
黃蠟(五錢) 官粉(二錢,先入) 乳香 沒藥 兒茶 雄黃 阿魏 血竭(各三錢)龍骨(研細,二錢) 柳條攪勻收。忌燒酒,房事,四十日全好。
【三奇湯】
治楊梅瘡未破者,疳瘡腫毒便毒,四肢腫毒。服此藥,其毒化為膿水,從大金銀花(二錢) 赤芍 甘草節 穿山甲(蛤粉炒。各一錢) 白蒺藜(去刺炒,二錢)白僵蠶(炒) 連翹 當歸尾(各一錢半) 蜈蚣(一條,去頭足尾,焙) 皂角刺(一錢)一方 治楊梅疳爛瘡,遠年近日者,極效。虛老慎之。
真輕粉(二錢) 大黃(二分) 雄黃(二分) 黃丹(二分) 陳鍛石(二分) 好朱砂上為極細末,醋糊丸,分作九處。一日內,早中晚服三次,冷茶送下。連三日共服九次,仰面服,勿令藥在口久存。仰面臥,常常以涼茶漱口,只吃一味白粥。凡酒、醬、醋、鹽、椒、姜、腥、暈、綠豆俱忌,房勞氣惱,二十一日全好。否則無益,服此藥必然破口成瘡,不然瘡亦不好,故忌口,雖口破無傷。
一方 楊梅瘡,神秘二方,先服四貼,后服三貼,七日消。
防風 皂角刺 天門冬 黃芩 栝蔞仁 金銀花(各五分) 當歸 熟地 木瓜 紫花地丁(各五分) 忌椒酒,牛肉,房事。
上片分作四服,每一貼用水三鐘,煎至二鐘,作早中二次溫服。渣,臨臥煎服。后服方,先服者效速,毒即出,易好。后三貼平和,瘡自消。前方中去木瓜、木通、紫花地丁、白蘚皮加桔梗七分,減土茯苓二兩五錢,照前煎。
一方 治楊梅惡瘡。七日好,神效。
牛膝 僵蠶(炒) 蟬蛻 當歸 人參 荊芥 防風 苦參 木通 白蘚皮 地骨皮 車前子 牙皂 金銀花 尋風藤 皂角刺(各一錢 ) 土茯苓(上水四鐘,煎至三鐘,一日早中晚連七日,服七貼。
一方 治魚口瘡初起腫痛。 先服大黃末五錢,血竭末二錢,酒調服,下惡物。又服:金銀花 草果 大黃 皂角刺 連翹 蘇木 僵蠶 栝蔞仁 木鱉子硝少許 臨服時入。上水一鐘半,煎至一鐘,空心熱服。
【五虎湯】
治魚口瘡,俗名便毒。已成者即潰,未成者即散。
五靈脂 木鱉子 穿山甲(蛤粉炒) 白芷(各二錢五分) 大黃(實人一兩,虛人五錢)一方 加全蝎(五分) 僵蠶(炒,二錢)一方 加知母、貝母、瓜蔞,先服好酒,從服藥,共作一服。水一盞半,空心熱服,利數一方 瘡破用蛇床子 威靈仙 當歸 苦參 白芷 防風 甘草煎水洗,后敷蛤粉、黃柏細末效,赤石脂 研敷亦好。
一方 治鶴掌風。
雄黃 朱砂 輕粉(各一錢) 黃香(五錢)上為細末,油浸一宿,紙捻包著火燒,滴下熱油,搽搓數十次。
又方 雄雞糞半斤,曬干,燒酒二斤,罐內滾四五十滾,洗手搓揉數次。
又方 膽礬 乳香 朱砂 雄黃 磁瓦 細面桐油一兩熬,搽搓考。
又方 用荊芥、防風、苦參、透骨草、白芷、威靈仙、槐柳枝、白礬,煎湯,搓洗。
刀箭瘡
刀箭槍傷,斂口生肌,神效。
降真香(火炙,去油,四兩好) 五倍(大紅色者,二兩) 乳香 沒藥 血竭 兒茶細辛 川烏 龍骨(囗。各五錢)共為極細末敷,馬都大人邊上救人數萬。
一方 治箭鏃入骨,不可拔。
取巴豆七粒,微熬,與蜣螂同研,涂傷處。須臾定痛,微忍,待癢至極不可忍,便憾動鏃,即拔之立出,速以生肌膏貼。兼治背瘡。
刀瘡藥 五月五日用韭菜汁合鍛石搗成餅,陰干。止血,定痛,生肌,不怕風。
一方 吞針刺喉內不能出。用磁石磨令圓,線系以物,送針處,引針出。
一方 專治刀箭傷,止血,定痛。
定粉(一兩) 枯白礬(二錢,另研)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一兩) 風化鍛石(一兩)上各研為末,和勻摻上。
【大楓膏】
治一切干濕疥,并膿窠爛瘡。
大楓子(連殼二兩,去殼用仁) 枯礬(四兩) 蛇蛻(燒存性,三分) 樟腦(三分)蜂窠(燒存性,三分) 水銀(五分) 地瀝青(四兩)上為末,同地瀝青再入水銀,研勻涂之。
治多年不愈頑癬方輕粉(五分) 川槿皮(一錢) 斑蝥(七個) 大楓子(七個,去殼)上用河井水各一鐘,將藥同煎一時,露一宿,蘸藥水涂之。
一方 治疥癬瘡,化硫黃一兩,花椒細末一兩,合一處,研香油調敷。
一方 用露蜂房各桶內裝入硫黃細末,再入油火燒,待流下熱油,手搽瘡上,揉搓火烤,神效。
又方 用香油半斤,雞子黃四個,同熬至雞子黑成油,下火,入硫黃末二兩,乘熱用石研成一家,成膏,再入朝腦三錢,再研搽。一應干濕疥,先抓破搽藥火考搓。
一方 治杖瘡后受風濕毒瓦斯,兩腿及遍身成癬癩,瘡癢難受。用雞子十余個,煮熟去白留黃,捏碎。鐵勺內炒黑見油,即拋出。不拋油,即枯干矣。用此油搽極好。 內服荊防敗毒散,不然
【八寶散】
治干濕癬瘡。
大腹皮 檳榔 破故紙 藿香 硫黃 輕粉 枯礬(各等,研敷)一方 治頑癬浮萍 蒼術 蒼耳(各一兩) 苦參(一兩半) 黃芩(五錢) 香附(二錢半)上為末,酒糊為丸。空心,白湯下百丸。
【膘瘡第一夾紙膏。】
乳香 沒藥 官粉(各一錢) 銅綠 銀朱 兒茶(各五分)上為末,油調,攤油紙上,夾藥在內,針刺二三十孔,貼瘡上,不可動。三日翻轉再貼縛住一方 治癬瘡。用白芷、草烏、南星等分為末,同牛舌頭根搗爛,搓搽之。
一方 治干癬。用枯礬、硫黃末、姜片蘸搽之,濕則油調枯礬末搽之。
一方 治甲疽。同綠礬五錢,燒蘆薈一錢, 分麝香一分研,絹袋盛,將患指入藥袋中包扎住好。
一方 治甲疽瘡,或因割甲傷肌,或甲長浸肉,遂成瘡腫。枯礬為末,敷之。
一方 治蛇窠瘡。先用雄黃末搽,如有白泡再用海金沙末搽好。
又方 治蛇窠瘡,走動疼痛。內服雄黃、靛花水調各一錢。 外用雄黃、靛花各一錢,蜈蚣一條,共研細末,水調敷效。
一方 治蛇蝎咬人。用雄黃、靛花各一錢,新汲水調服,最解毒。外自嚼甘草爛敷上效。
一方 治手指大指次指隔界處忽生腫毒,痛不可忍,若不急治,爛人手足。用鮮螃蟹研爛一方 治手指甲頭腫。取烏梅核中仁研,米醋調入潰腫處,自愈。
一方 治腳縫爛瘡,及兩手兩腳爛瘡。細茶嚼爛涂之,即解熱燥濕,其瘡立愈。
一方 治遠年近日風癢腳瘡流黃水者。豬膽炙黃柏末敷,先用花椒湯洗。
一方 治腿上一切寒濕瘡。取鴿子糞不拘多少,炒過研細。如瘡濕,干搽。如瘡干燥痛,加黃丹少許,桐油調搽。
一方 治頭瘡。用豬油二錢,半生半熟,調雄黃末、水銀各二錢,和勻搽。
一方 治頭白、禿瘡、白癬瘡。用白芥子末,滾水調,乘熱搽好,先剪去發,洗凈。
一方 治頭面生瘡,燥癢,黃水出。硫黃、密陀僧各二錢,輕粉少許,調油搽。
一方 治小兒頭生白禿瘡。用榆白皮為末,醋調涂,蟲當出,愈。
一方 治面上耳邊浸淫瘡,黃水出,久不愈者。名香遍瘡。亦治兩口角生瘡。羯羊須 荊芥穗 干棗去核,各燒存性,入膩粉五分,油調搽。
一方 頭生黃水瘡,即肥瘡。
黃柏 黃連 蓖麻仁 草決明 輕粉(少) 疼,香油調。痛癢,醋調搽。
一方 治螻蛄瘡未破者。不犯人神,日午時北房門限前側臥,于耳前有穴名螻蛄穴,麥粒大一方 治螻蛄瘡,已破或未破。用蓖麻子仁一百個,黃香一兩,杏仁七個,搗爛,敷之。
又方 治螻蛄已未破,神效。用蓖麻子仁一百個,醋煮銅綠一錢,黃香五錢,乳香、沒藥同又方 治螻蛄瘡已未破。丹參末,水調敷。
一方 治濕熱遍身發瘡,膿血赤爛如火丹,或湯蕩火燒者。
黃連、黃柏各三兩,赤小豆、綠豆粉各一合,寒水石、紫草、漏蘆各七錢,為細末,香油調搽。
一方 治小兒陰囊腫。生甘草汁、蚯蚓研調輕粉,敷。
一方 治大小人陰囊濕癢,或成瘡。用蛇床子、威靈仙、歸尾、苦參、白芷等煎湯洗。
一方 治婦女陰瘡。
杏仁不拘多少,燒存性,麝香少許,為末,摻之。如瘡深,小絹袋盛藥,扎口入內。
一方 治婦女陰瘡。五倍子、滑石、黃丹、甘草為末,先用甘草湯洗。
一方 治面鼻上腿上生瘡。用韭菜水、防風、荊芥穗為末,水調敷。
一方 治癬神效。
朱砂(一錢) 硼砂(一錢) 雄黃(一錢) 象牙(燒,一錢) 磁末(二錢,用傾銀)
【乳香散】
諸疳浸蝕,日久不愈,下注膘瘡,內外踝生瘡。
赤石脂(囗 ) 白膠香 枯礬(各五錢) 黃丹 乳香 沒藥(各二錢) 輕粉(一錢)上為末,干油調敷,濕摻上。
【圣粉散】
治下注疳瘡,嗅蝕腐爛,痛不可忍。
黃柏(蜜炙) 密陀僧 黃丹 兒茶 乳香(各三錢) 輕粉(一錢半) 麝香(少許)上用蔥煎湯,洗凈拭干,敷上。亦治小兒干瘡。
一方 治白疳瘡。夜痛甚,名老鼠疳瘡。又治魚口下疳瘡。又治咽喉疳瘡。
輕粉(二分) 枯礬(六分) 雄鼠屎(燒存性,一錢八分) 兒茶(四分) 咽喉加珍珠
【下疳瘡】
冰片 珍珠(燒) 輕粉 兒茶 研細干油調濕,干摻。
又方 下疳瘡生莖物上。
天靈蓋(燒) 五倍子(焙) 兒茶(略焙) 各等,為極細末摻,先用清米泔水洗。
又方 下疳瘡旱田螺(燒) 片腦 麝香 輕粉各等,細末,油調敷。
【珍珠龍腦生肌散】
專治下疳、牙疳、諸色疳瘡,神效。
降真香(五錢,用香油滾七次) 兒茶(五錢) 牙末(二錢) 枯礬(二分) 珍珠(二分) 片腦(二分)俱為極細末,瓷罐收,黃蠟封口。用清米泔溫,洗凈拭干,摻上。
【真黃散】
治小兒走馬牙疳,甚至穿破腮口。雞內金不見水針刺,香油燈上燒存性,研細,入黃柏、枯礬、麝香一字,先米泔水洗,后敷。
一方 諸色疳瘡及各樣惡瘡。
兒茶(二錢) 滴乳(五分) 沒藥(五分) 珍珠(二分) 牙灰(三分) 龍骨(燒,三分) 冰片上為極細末,搽。
一方 治陰頭生瘡。蜜煎甘草涂之,神效。
一方 治疳因肚中有癖,生疳蝕牙,并穿破腮口,及下疳諸疳,并治之。
寒水石(囗,一兩) 真兒茶(三錢) 珍珠(二分,燒) 研細,先洗后敷。
杖瘡
大黃 當歸 芍藥 川芎 木鱉仁 巴豆仁 白芷 白芨(各一兩) 乳香(三錢) 沒藥(三上將粗藥油炸老黃色,去渣,稱凈油二斤,入飛過黃丹一斤,熬,滴水成珠,下火,方入乳沒、兒茶各三錢,雄黃、血竭各二錢,攪成膏,收用。不破者,以韭菜、蔥頭舂爛炒,熱敷,冷則易。
【當歸散】
乳香 沒藥(各三錢) 茴香(四錢) 當歸(一兩) 自然銅(火 ,醋淬七次)氣虛者加參、囗、芍、芎、生地黃,為細末,每服五錢,溫酒調。
一方 治杖瘡疔肉不開。自己口嚼核桃仁極爛,敷上,自化開。
湯火瘡
一方 治湯火傷,赤爛疼痛。
赤石脂(囗) 寒水石(囗) 大黃 黃柏 黃連等末,新汲水調敷。
【白膏藥】
治湯火傷,及各樣杖瘡亦好。
用臘月豬油四兩,沙鍋內熬,加嫩柳條四十九寸,油內熬焦為度,去柳枝隨加黃蠟二兩,溶開,下火,入朝腦三錢,煙盡為度,后加輕粉一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一錢,貼。止疼甚好。
【治火燒湯蕩方】
生地黃旋取新者,搗爛取自然汁,入香油、黃蠟少許銀器中,熬成膏子,雞翎敷瘡上。
一方 治熱油湯火燒瘡,痛不可忍。石膏研細,敷。
騎馬癰
(一名懸癰)騎馬癰在腎囊下谷道上者,用大粉草連節四兩,長流山澗水一碗,以甘草炙,淬水盡一方為度。
焙為末,入皂角灰少許,作四次煎服。
治懸癰【敗毒流氣飲】
人參 桔梗 枳殼 甘草 防風 柴胡 川芎 羌活 白芷 芍藥 紫蘇上水一鐘半煎,空心溫服。
【追毒散】
人參 黃 濃樸 甘草 防風 柴胡 川芎 羌活 桔梗 枳殼 烏藥 歸身 芍藥白芷 水煎,空心服。
懸癰 此疾由于憂思太過,有傷七情,腎水枯竭所致也。宜用苦參湯加橫紋甘草。
苦參(一錢) 車前子(七分) 通草(七分) 木通(七分) 澤瀉(六分) 龍膽草(六分) 蓄(六分) 豬苓(七分) 淡竹葉(一錢) 巴戟(七分) 何首烏(七分) 知母(八分) 黃柏(八分) 天花粉(七分) 槐花(七分) 橫紋甘草(五錢) 白芍(六分)制橫紋甘草法:以溪澗長流水一碗,河水、井水不用;以文火慢慢蘸水炙,約自早炙至午后,炙令水盡,不可性急;劈開甘草,見心中覺水潤,然后為透。細銼,卻用無灰好酒二碗,入上件,甘草煎至一碗,溫服之,二三服可保無虞。此疾初發時如松子大,漸如蓮子大,十日后始覺赤腫如桃李,如碗,若破難治。服粉草,惟不能急消,過二十日必消盡矣。
上水二鐘煎,空心服。
【如圣散】
專治濕毒。黃水出如膿顆,皆敷上。如濕,干摻;干,用燭油調,敷。
羌活(一錢) 蒼術(八分) 防風(八分) 五倍子(三錢,焙) 黃柏(五錢,炙)上先四味,炒赤色后加黃柏,再炒枯,研為細末,根據法治之。
一方 治面上風刺紅瘡。
好硫黃(一兩) 枯礬(五錢) 干白鹽(二錢) 片腦(一分,另研)先將前三味研為極細末,拌勻,旋入片腦,且研且拌,務令極勻,收瓷罐內,置涼處。
臨臥時取二三分,唾調如糊,涂兩鼻孔內,剩下者,搽患處。忌焦勞、煎炒、椒酒及一切辛辣之物,半月效。后再用硫黃一兩為末,分作六七次,用滾水一鐘泡浸,候冷,不時點洗患處,退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