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嘉佑三年戊戌 居士生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宋史文苑傳】
按疏雋少檢三句東都事略作性落魄不羈涉獵書史
邠從子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顧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盛行于世又工書真行皆善晚居明州自號清真居士【杭州府志據宋史文苑傳咸淳臨安志書史會要】
咸淳臨安志古今人表周邠錢塘周邦彥邠之侄因守四明其后家焉周邦式錢塘
周邠字開祖嘉佑進士仕至朝請大夫輕車都尉蘇軾倅杭多與酬唱邦式字南伯元豐進士嘗為尚書度支郎中出提點淮西刑獄徙兩浙又徙江東京師營土木命輸殿材奏言非地所產重修杭州府志俱有傳
嘉佑四年己亥 二歲
嘉佑五年庚子 三歲
嘉佑六年辛丑 四歲
嘉佑七年壬寅 五歲
嘉佑八年癸卯 六歲
英宗治平元年甲辰 七歲
治平二年乙巳 八歲
治平三年丙午 九歲
治平四年丁未 十歲
神宗熙寧元年戊申 十一歲
熙寧二年己酉 十二歲
熙寧三年庚戌 十三歲
熙寧四年辛亥 十四歲
熙寧五年壬子 十五歲
熙寧六年癸丑 十六歲
熙寧七年甲寅 十七歲
熙寧八年乙卯 十八歲
熙寧九年丙辰 十九歲
游荊州【據清真集】
鎖窗寒寒食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瞑宿風燈零亂少年羇旅 按此數句語意居士西游荊州當正值寒食故居京師逢寒食追憶及之
熙寧十年丁巳 二十歲
游長安秋暮還荊州【據清真集】
虞美人宜城酒泛浮春絮細作更闌語 太平寰宇記襄州襄陽郡宜城縣宜城故城漢縣在今縣南其地出美酒
玉樓春大堤花艷驚郎目秀色秾華看不足又臨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別愁三萬斛 宋襄陽樂歌曰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按宜城襄陽為自荊州至長安川途所經此二闋皆紀程之作
西河長安道瀟灑西風時起 鄭文焯校云此詞諸本并無題準以前作當是長安懷古
按齊天樂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即謂此詞
風流子楓林雕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
此詞為去長安惜別之作來自荊州故曰楚客其時秋已深矣
元豐元年戊午 二十一歲
夏自荊州東歸【據清真集】
少年游荊州作舊賞園林喜無風雨 荊江留滯又兩度經春園林故曰舊賞
齊天樂端午風物依然荊楚又臥聽江頭畫船喧迭鼓 太平寰宇記荊州五月五日競渡戲船楚風最尚廢業耗民莫甚于此 按此詞當為本年之作抑或在前年如為去年端午以虞美人玉樓春證之則是時已在長安道上矣
南浦淺帶一帆風向晚來扁舟穩下南浦迢遞阻瀟湘衡皋迥又菡萏里風偷送清香時微微度又吾家舊有簪纓甚頓作天涯經歲羈旅又恨無鳳翼身只待而今飛將歸去
據菡萏里風句知歸杭在六月中舊有簪纓謂季父邠也居士游荊州先后三年所以齊天樂云荊江留滯最久
元豐二年己未 二十二歲
游京師【宋史】
西平樂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賊復游故地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按宣和三年辛丑上距元豐己未正四十三年故曰四十余年
續資治通鑒元豐二年八月丙申朔甲寅詔增太學生舍為八十齋齋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考異長編作丁巳日今從宋史作甲寅
按八月丙申詔增太學生額居士自杭赴京將入太學也道出金陵時已秋晚故賦齊天樂起云綠蕪雕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時將入太學故又云尚有練囊露螢清夜照書卷上年自荊州歸杭故又云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西河金陵懷古一闋當亦此時所作
元豐三年庚申 二十三歲
元豐四年辛酉 二十四歲
元豐五年壬戌 二十五歲
元豐六年癸亥 二十六歲
元豐七年甲子 二十七歲
獻汴都賦萬余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于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直齋書錄解題元豐七年進汴都賦自諸生命為太學正汴都賦己載文鑒世傳賦初奏御詔李清臣讀之多古文奇字清臣誦之如素所習熟者乃以偏傍取之爾樓鑰音釋附之卷末
續資治通鑒元豐七年三月壬戌詔以太學外舍生錢塘周邦彥為試太學正邦彥獻汴都賦文采可取故擢之
文獻通考元豐二年頒學令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彌封謄錄如貢舉法而上舍試則學官不預考校公試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參以所書行藝與籍者升內舍內舍試入優平二等參以行藝升上舍上舍分三等俱優為上一優一平為中俱平若一優一否為下上等命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學正增為五人學錄增為十人學錄參以學生為之歲賜緡錢至二萬五千又益郡縣田租屋課息錢之類以為學費
按本年居士年二十七故樓攻愧清真集敘云未及三十作汴都賦
元豐八年乙丑 二十八歲
哲宗元佑元年丙寅 二十九歲
元佑二年丁卯 三十歲
元佑三年戊辰 三十一歲
元佑四年己巳 三十二歲
居五歲不遷益進力于辭章出教授廬州【宋史】
續修廬州府志職官表廬州府學宋教授周邦彥錢塘人有傳傳錄宋史
按自元豐二年游京師至本年已十年矣故鎖陽臺懷錢塘云凄涼懷故國朝鐘暮鼓十載紅塵玉樓春又云滿頭聊作片時狂頓減十年塵土貌此二詞皆本年春作教授廬州之命當在夏間未赴任前先歸杭州故驀山溪有十載卻歸來倦追尋酒旗戲鼓之句起云樓前疏柳柳外無窮路柳曰疏柳則到杭時秋意已深
元佑五年庚午 三十三歲
宴清都地僻無鐘鼓殘燈滅夜長人倦又云淮山夜月金城暮草又云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否 太平寰宇記盧【盧:廬】 州合肥
縣界樓故城一名金牛城在縣西北乾隆府廳州縣考廬州府宋曰廬州屬淮南西路小峴山在縣東大峴在小峴東六朝時趨建康此為要道故城在今縣北名金斗城按地屬淮南西路故山曰淮山金城即金斗之省也離京已久故云久長不見文君此詞當作于本年或次年冬若倒犯詠月則追憶廬州舊時月色
元佑六年辛未 三十四歲
元佑七年壬申 三十五歲
元佑八年癸酉 三十六歲
知溧水縣【宋史】
強煥清真詞敘溧水為負山之邑官賦浩穰民訟紛沓似不可以弦歌為政而待制周公元佑癸酉春中為邑長于斯其政敬簡民到于今稱之又曰余慕周公之才名有年于茲不謂于八十余載之后踵公舊蹤既喜而且愧故自到任以來訪其政事于所治后圃得其遺政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蕭閑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可以想象其襟抱之不凡而又睹新綠之地隔浦之蓮依然在目
江寧府志有傳敘任溧水事績甚詳俟抄補
紹圣元年甲戌 三十七歲
治縣署后圃亭曰姑射堂曰蕭閑山曰無想鄉曰長壽新綠之地隔浦之蓮【據強煥清真詞敘】
揮麈錄美成為溧水令主簿之姬有色而慧每出侑酒美成為風流子以寄意云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繡閣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欲說又休慮乖芳性未歌先咽愁近清觴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新綠待月皆主簿廳軒名
按新綠之地為縣后圃見于強敘設果為主簿軒名或即其舊址當日作詞寄意如此溧水人士必傳為談助強氏作敘與浦蓮并舉雖不為舊令尹諱獨不畏溧人笑乎
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太平寰宇記升州溧水縣中山又名獨山在縣東南十里不與群山連接古老相傳中山有白兔世稱為筆最精山前有水源號為獨水按輿地志宣州溧水縣有獨山下有獨水流演不息即此山也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按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句新綠之名當即緣此 江寧府志無想山在溧水縣南十五里其山巔有泉下注成瀑布
鶴沖天溧水長壽鄉作 又一首
按此四詞皆后圃成后所作
紹圣二年乙亥 三十八歲
玉燭新早梅 溪源即出廬山三派入秦淮之水
紅林檎近詠雪
紅林檎近雪晴 太平寰宇記溧水縣廬山在縣東二十里有水源三派并入秦淮合大江 囗囗贛船山一名感泉山在縣南十二里山有青絲洞泉脈泓澄四時不絕 丹陽湖在縣西南 石臼湖在縣西南三十里西連丹陽湖岸廣一百六十余里軍山塔子馬頭雀壘四山并在湖中
江寧府志秦淮水有二源其西源出溧水東廬山西北流過溧水城東北烏剎橋與明胭脂河合胭脂河首引高淳石臼湖水西入溧水界又東至洪藍埠入山又東北流過天生橋出山受溧水城西南山溪又北流過沙河橋東出通城囗西北入秦淮水 澳洞山在溧水西南二十五里
按丹陽石臼二湖皆在縣秦淮西源及胭脂河水環經縣城故詠雪云蕭索水云鄉雪晴云水鄉增暮寒對南山橫素南山即囗囗贛船山
紹圣三年丙子 三十九歲
還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使誦前賦除秘書省正字【宋史】
東都事略紹圣中除秘書省正字
按瑞龍吟云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又云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
按本年還京上距元佑己巳出任廬州教授已歷八年所訪鄰尋里惟有秋娘如故
紹圣四年丁丑 四十歲
元符元年戊寅 四十一歲
元符二年己卯 四十二歲
元符三年庚辰 四十三歲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 四十四歲
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宋史】
東都事略徽宗即位為校書郎遷考功員外郎宗正少卿
按攻愧集清真先生文集序云哲宗始置之文館徽宗又列之郎曹據此序文則為校書郎當在元符末建中靖國元年遷考功員外郎為衛尉少卿則又當在崇寧三四年間崇寧末為宗正少卿
崇寧元年壬午 四十五歲
崇寧二年癸未 四十六歲
崇寧三年甲申 四十七歲
崇寧四年乙酉 四十八歲
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增演慢曲引近為三犯四犯之曲【清真集參宋史詞源】
詞源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是【是:衍文】 定古調淪落之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
宋史樂志崇寧四年九月朔以鼎樂成帝御大慶殿受賀是日初用新樂賜新樂之名曰大晟置大晟府司樂一員典樂二員并為長貳大樂令一員協律郎四員又有制樂官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方俟雅言精于音律自號詞隱崇寧中充大晟府制撰依月律制詞故多應制所作有大聲集三卷周美成為序山谷亦稱之為一代詞人晁次膺宣和間充大晟府協律郎與方俟雅言齊名按月律進詞
崇寧五年丙戌 四十九歲
大觀元年丁亥 五十歲
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宋史】
宋史本紀大觀元年正月庚子置議禮局
續資治通鑒大觀元年正月庚子御筆議禮局依舊于尚書省置局仍差兩制二員詳議屬官五員檢討應緣禮制可具本末議定取旨
大觀二年戊子 五十一歲
大觀三年己丑 五十二歲
歸自京師過吳飲于太守蔡巒子高坐中見營妓岳楚云之妹作點絳唇以寄之【據碧雞漫志】
夷堅支志周美成在姑蘇與營妓岳楚云相戀后從京師過吳則岳已從人矣因飲于太守蔡巒席上見其妹乃賦點絳唇詞寄之云遼鶴歸來故人多少傷心事短書不寄魚浪空千里憑仗桃根說與相思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風淚楚云得詞感泣累日
蘇州府志職官歷代郡守蔡巒大觀二年十一月以顯謨閣待制任三年七月提舉嵩山崇福宮吳門補乘云崈亦作巒字子高周美成在姑蘇曾飲于衙齋見王灼碧雞漫志今按巒或崈字之誤
按蔡子高于上年十一月知蘇州居士過吳當在本年春間繞佛閣旅況一首似此行過吳所作結云浪飐春燈舟下如
箭足征前曾過此又云嘆故友難逢羈思空亂兩眉愁向誰行眉故友誰行蓋謂岳楚云也驀山溪起云湖平春水藻荇縈船尾結云因個甚煙霧底偏愛莼羹美則抵杭時已暮春初矣感皇恩一詞亦此行作露柳好風標謂楚云之妹洞房見說云深無路謂聞楚云從人憑仗青鸞道情素謂以點絳唇轉寄蘇幕遮據隴云殘云巫山劉郎等字亦當為此時所作
按集中記行之作今依時地審定頗足印證游蹤分錄于后以備博考
西平樂為宣和三年避賊復過天長之作自敘己明 訴衷情堤前一首據重尋舊日歧路茸帽北游裝句亦屬此行 玉樓春大堤花艷 虞美人廉纖小雨 為熙寧十年自荊州游長安道經宜城襄陽之作
風流子楓林雕晚 為熙寧十年秋自長安回荊州之作 南浦淺帶一帆 為元豐元年夏自荊回杭之作
齊天樂綠蕪雕盡 為元豐二年秋自杭赴京過金陵作說均 見前
渡江云晴云低楚 為政和六年自明州還京之作
蘭陵王柳 尉遲杯離懷 皆宣和二年丐祠出京惜別之作 說俱詳后
夜游宮客去車塵 據念歸計句知將出京惜別 慶宮春山圍寒野 蝶戀花早行 長相思曉行 虞美人疏籬曲徑華胥引川原澄映
以上六首皆冬間南行途中之作此行當在大觀二年冬所以三年春初過蘇州蔡大守座上遇岳楚云之妹據繞佛閣浪飐春燈句足證是時節近上元
虞美人燈前欲去 以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句與丁香結誰念留滯故國舊事勞方寸句氐州第一也知人懸望久薔薇花謝歸來一笑句對勘足證此行春去秋回
鎖陽臺花撲鞭鞘 大酺春雨 浣溪紗貪向津亭 早梅芳引花竹深 綺寮怨上馬人扶 過片云去去倦尋路程江陵
舊事何曾再問楊瓊白居易有問楊瓊詩按楊瓊善歌居士游荊州時所歡必楊其姓而能歌故借用之驀山溪江天雪意一詞江即荊江所謂減字偷聲穩者當即此姝
浣溪紗不為蕭娘 與夜游宮為蕭娘書一紙對照
點絳唇征騎初停 柳汀蓮浦看盡江南路句與南鄉子行盡江南萬里程句相照映
丁香結蒼蘚沿階 夜游宮秋暮晚景 南鄉子戶外井桐三首皆秋閑杭州之作
解蹀躞候館丹楓 蕙蘭芳引寒瑩晚空 浪淘沙慢萬葉戰秋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南鄉子寒夜夢初
以上皆仲春出京冬月還京之作按居士自紹圣三年由知溧水還為國子主簿至宣和五年奉祠南歸計二十八年據東都事略宋史文苑傳攻愧集碧雞漫志夷堅支志證知二次出守三次假歸此行春去冬歸夷堅支志所謂在姑蘇與營妓岳楚云相戀當在南歸過蘇時也是年蓋遷衛尉少卿官閑無事所以請假暫歸蝶戀花魚尾霞生一闋結云此會未闌須記取桃花幾度紅成雨與點絳唇憑仗桃根說與相思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風淚關連密致此詞當即贈楚云也柳梢青據更說甚巫山楚云句亦似別后寄意
大觀四年庚寅 五十三歲
政和元年辛卯 五十四歲
以知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留之
續資治通鑒政和元年三月癸亥朔御制書政和新修五禮序議禮局請刻石于太常寺許之
政和二年壬辰 五十五歲
又遷衛尉卿出知隆德府【東都事略】
宋史文苑傳逾年乃知隆德府
乾隆府廳州縣考潞安府宋太平興國初改昭德軍節度建中靖國元年改隆德軍崇寧三年升為隆德府
文溯閣本政和五禮新儀卷首知樞密院事鄭居中等札子政和三年四月呈后銜 宣教郎議禮局檢討官臣郭熙 朝奉郎權樞密院編修官充議禮局檢討官臣丁彬 朝散郎秘書省校書郎充議禮局檢討官編修六典檢閱文字臣王俁 奉議郎秘書省校書郎充議禮局檢討官編修六典檢閱文字臣莫儔 朝奉郎尚書吏部員外郎充議禮局檢討官臣李邦彥 奉議郎守符寶郎充議禮局檢討官編修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賜緋魚袋臣葉著 朝散郎試秘書少監國史編修官充議禮局檢討官編修六典臣蘇恒 朝議大夫試尚書兵部侍郎同修國史充議禮局詳議官河南縣開國公食邑五百戶臣宇文粹中 朝散大夫試尚書禮部侍郎同修國史充議禮局詳議官陳留縣開國公食邑三百戶臣張漴 朝議大夫試尚書吏部侍郎兼詳定司敕令所充議禮局詳議官東明縣開國公食邑五百戶臣劉煥 翰林學士承旨大中大夫知制誥兼侍讀監修國史充議禮局詳議官虢略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臣強淵明 中奉大夫試刑部尚書兼侍講充議禮局詳議官河南縣開國子食邑六百戶臣慕容彥逢 通議大夫試刑部尚書兼侍講充議禮局詳定官南陽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臣白時中 特進知樞密院事滎陽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七百戶臣鄰居中
按居士于大觀元年兼議禮局檢討官以知龍圖閣知河中府命留畢禮書而政和三年四月進呈政和五禮新儀札子未列銜名蓋已出守隆德故也由此證知命知河中府在政和元年出守隆德在政和二年所以宋史曰逾年乃知隆囗府東都事略又遷衛尉卿足補宋史之闕
政和三年癸巳 五十六歲
宋史本紀夏四月庚戌班五禮新儀
政和四年甲午 五十七歲
徙明州【宋史 東都事略同】
乾隆府廳州縣考寧波府宋曰明州奉化郡
乾道四明圖經太守周邦彥直龍圖政和五年寶慶四明志郡守周邦彥直龍圖閣政和五年毛友顯謨閣待制政和六年浪淘沙慢曉陰重霜雕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
按東京夢華錄東都外城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詞曰東門帳飲東門即新宋門詞為赴明州任時所作故南陌脂車東門帳飲如赴隆德則當出封丘門或衛州門也詞曰霜雕岸草又曰空余滿地梨花雪則赴任出都正值孟冬拜徙明州之命當在秋間四明圖經政和五年書任事也
政和五年乙未 五十八歲
解語花上元
武林舊事元夕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出隊次第簇擁前后連亙十余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及詞曰簫鼓喧人影參差又曰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足證舊事所記五夜京尹乘小提轎舞隊簇擁仍沿浙東西之舊俗也
政和六年丙申 五十九歲
召為秘書監【東都事略】
宋史作入拜秘書監
渡江云晴嵐低楚甸 一統志鄞縣鄞江在鄞縣東北二里即甬江也奉化江自南來慈溪江自西來俱至縣東三港口合流而入鎮海縣界為大浹江東入海此詞為召為秘監明州解組時作故曰清江東注畫舸西流家住杭州為歸途所經故又曰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據暖回雁翼及今宵正對初弦月句則去明州為二月上旬
政和七年丁酉 六十歲
重和元年戊戌 六十一歲
一寸金新定作 宋周鍔寶積寺記四明與天臺并高東接滄溟西連禹穴穹窿盤礴凡數百里四明圖經抱負滄海枕山臂江廣輿記寧波府翠崖山在府城起云州夾蒼崖當即翠崖鄞江在城東北二里四明在西南天童太白在城東故曰下枕江山入拜秘監今已年余故曰經年何事京華信漂泊傷時勢日非將歸老于四明故結曰回頭謝冶葉倡條更入漁釣樂 鄭文焯校曰鳧鹥作作詞譜作泳不葉考夢窗筠溪二詞此句并葉夢窗又一首前后俱葉清真則惟前葉蓋詞例當以上闋定體耳按陳允平日湖漁唱一寸金次周美成韻作韻作水滿蘋風作后亦不葉 鄭校又曰汲古題作新定詞今從花庵訂正案新定為宋縣名屬寧州建寧郡按李兆洛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新定晉縣寧州建寧郡南宋縣寧州建寧郡南齊縣寧州建平郡今闕按當在云南境唐縣羈縻劍南道淯州今四川敘州府長寧縣南按居士游蹤宦跡不但未曾到此即海霞接日夜潮正落等句景象亦非滇蜀所有鄭氏以宋縣釋之誤甚新定作者新制定之譜也姜白石揚州慢序所謂因自度此曲即其例也宋史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詞源云美成諸人又復增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今考集中如隔浦蓮近拍早梅芳近荔枝香近玲瓏四犯拜星月慢倒犯蕙蘭芳引紅林檎近浪淘沙慢浣溪紗慢花犯粉蝶兒慢長相思慢諸調皆為新定之作無疑萬俟雅言有戀芳春慢寒食前近安平樂慢都門池苑應制宣和初雅樂新成八音告備因作征招角招有曲名黃河清慢晁次膺應制作詞譜或自制或大晟府制要皆為新定之作
留客住 傷朋黨思乞歸也 宋史本紀二月庚子遣武義大夫馬政由海道使女真約夾攻遼九月癸巳禁群臣朋黨
續資治通鑒重和元年春正月甲申朔御大慶殿受定命寶百僚稱賀庚戌以翰林學士承旨王黼為尚書左丞黼祥符人美風姿有口辨才疏雋而寡學術然多智善佞初因何執中薦擢校書郎遷左司諫張商英在相位寖失帝意帝遣使以玉環賜蔡京于杭黼覘知之因數條奏京所行政事并擊商英及京復相德其助己歲中三遷為御史中丞黼欲去執中使京專國遂疏執中三十罪已而改翰林學士會京與鄭居中不合黼復納交居中京由是怨之徙為戶部尚書將陷以罪黻以智獲免還為學士承旨至是遂入政府七月癸未詔蔡京鄭居中余深童貫并兼充神霄玉清萬壽使鄧洵武薛昂白時中王黼蔡攸并兼充副使八月甲寅以童貫為太保九月辛丑鄭居中罷 宋史劉拯傳論曰善乎歐陽修之論朋黨也其言曰君子以同道為真朋小人以同利為偽朋同道則同心相益而共濟小人見利則爭先利盡則交疏而相賊害矣蘇軾續修說謂君子不得志則奉身而退樂道不仕小人不得志則僥幸復用唯怨之報此所以不勝也秦觀亦言君子小人不得有黨人主不辯邪正必至兩廢或言兩存則小人卒得志君子終受害其說明甚徽宗弗之察也唯蔽于紹述之說崇奸貶正黨論滋起于是紹圣指元符為黨而鄭居中張商英蔡京王黼諸人互指為黨不復能辯始以黨敗人終以黨敗國衣冠涂炭垂三十年其禍汰于東都白馬蓋至是而三子之言效焉詞云乍見花紅柳綠處處林茂又睹霜前籬畔菊散余香謂貶蔡京為太子少保張商英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張商英罷蔡京復為太子太師進魯國公何執中致仕鄭居中為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今王黼入政府鄭居中又罷以黨敗人相催無定結云待擬沈醉扶上馬怎生向主人未肯教去謂無黨無偏惟以文章受三朝恩遇縱情歌酒何忍獨醒九月禁朋黨故曰看看又還秋暮
黃鸝繞碧樹 甚驅馳利祿奔競塵土縱有魏珠照乘未買得流年住謂始以黨敗人終以黨敗國也對寒梅照雪自況也猶賴是上苑風光漸好芳容將煦亦前首主人未肯教去意也 盛飲流霞醉偎瓊樹句與一寸金回頭謝冶葉倡條句尉遲杯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句匯參所謂瓊樹及冶葉倡條非三閭大夫之美人香草而何集中令慢固兒女情多然楚雨含情意別有托亦復不少如浣溪紗之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長安夜游宮之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其中所指斷非所歡惜文集久佚無術探索然誦中秋寄李伯紀詞其志潔行芳己可見矣
宣和元年己亥 六十二歲
水調歌頭 中秋寄李伯紀大觀文
宋史李綱傳字伯紀登政和二年進士宣和元年京師大水綱上疏言陰氣太盛當以盜賊外患為憂朝廷惡其言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七年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為尚書右丞命為親征行營使充京城四壁防御使除知樞密院事太原圍未解以綱為河東北宣撫使尋除觀文殿學士知揚州未幾落職責授保靜軍節度副使建昌軍安置金兵再至除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續資治通鑒五月丙午朔京師茶肆傭晨興見大犬蹲榻榜近視之乃龍也軍器作坊兵士取食之逾五日大雨如注歷七日而止京城外水高十余丈帝懼甚命戶部侍郎唐恪決水下流入五丈河 按大觀文三字后增
宣和二年庚子 六十三歲
進徽猷閣待制【宋史 東都事略進作擢】
五禮通考馬氏端臨曰學士待制二官始于唐皆以處清望儒臣俾備顧問其初既無專職亦無定員宋因其制而以之為儲才之地故職名尤多
歸錢唐方臘盜起倉皇出奔趨西湖之墳庵【據揮麈錄】
續資治通鑒宣和二年睦州清溪民方臘世居縣之堨村托左道以惑眾縣境梓桐幫源諸洞在皆【在皆:皆在】 山谷幽險處民物繁伙有漆楮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臘有漆園造作局屢酷取之臘怨而未敢發時吳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之不忍陰聚貧乏游手之徒以朱勔為名遂作亂十一月戊戌朔方臘自號圣公建元永樂以其月為正月置官吏將帥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無弓矢介冑惟以鬼神詭秘事相扇訹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不旬日聚眾至數萬陷清溪縣十二月戊辰陷睦州殺官兵千人于是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皆為賊據甲申陷休寧縣知縣事曲嗣復為賊所執脅之使降嗣復罵賊不絕口曰何不速殺我賊曰我休寧人也公宰邑有善政前后官無及公者我忍殺公乎委之而去朝廷因命嗣復知睦州進官二等尋為賊所傷自力渡江將乞杖【仗:兵】 于宣撫司未及行而卒丙戌陷歙州東南將郭師中戰死士曹椽栗先守獄詬賊遇害于是婺源績溪祁門黟縣官吏皆逃去尋又陷富陽新城遂逼杭州凡賊所至得官必斷臠支體探其肺腸或熬以膏油叢鏑亂射備盡毒楚以償積怨警奏至京師時方聚兵以圖北伐王黼匿不以聞于是附者益眾東南大震淮南發運使陳遘上言賊眾強官軍弱乞調畿兵及鼎澧槍牌手兼程以來不至滋蔓帝得疏大驚乃罷北伐之議丁亥以譚稹為兩浙制置使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率禁旅及秦晉番漢兵十五萬討之是月方臘陷杭州知州趙震遁廉訪使趙約詬賊死之三年正月帝初以東南之事付童貫且曰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貫至吳見民困花石之擾眾言賊不亟平坐此耳貫即命其僚董耘作手詔罪已罷蘇杭造作局及御前綱運并木石采色等物而帝亦黜朱勔父子弟侄之在職者吳民大悅是月方臘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甲戌降詔招撫方臘方臘陷旌德縣及處州步軍都虞侯王稟復杭州淮南盜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知亳州侯蒙上書言江才必過人不若赦之使討方臘以自贖帝命蒙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張叔夜知海州江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江徑趨海濱劫巨舟十余載鹵獲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鬬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三月方臘再犯杭州步軍都虞侯王稟等戰于城外斬首五百級官軍與賊戰于桐廬敗之遂復睦州四月童貫譚稹前鋒至清河堰水陸并進方臘焚官舍府庫民居遁還清溪幫源洞貫等合兵擊之臘眾尚二十萬與官軍力戰而敗深據巖屋諸將莫知所入王淵裨將韓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搗其穴格殺數十人庚寅擒方臘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興宗領兵截洞口掠為已功諸將并取臘妻子及偽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殺賊七萬余人其黨皆潰臘之亂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于林中者相望百余里
揮麈錄瑞鶴仙悄郊原帶郭一首謂是美成晚歸泉【泉:錢】 唐鄉里夢中所得后兆方臘盜起倉皇出奔趨西湖之墳庵遇故人之妾小飲旗亭歸臥庵閣恍如詞中情境繼得提舉洞霄宮悉孚前作美成因自記之
按咸淳臨安志周都尉邠墓周待制邦彥墓并在南蕩山子孫今居定山之北鄉湖山便覽定山在縣治西南四十里一名獅子山太平寰于【于:宇】 記云定山突出浙江數百丈徐村嶺與礌馬嶺牛坊嶺俱在定山北鄉嶺下有徐村酒庫志曰周氏子孫今居定山北鄉其上有先代丘壟可知當日避賊趨西湖墳庵必即定山【脫之字】 徐村無疑嶺下有酒庫所以與故人之姜小飲
玉照新志美成以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自杭徙居睦州夢中作瑞鶴仙一闋既覺猶能全記了不詳其所謂也未幾遇方臘之亂欲還杭州舊居而道路兵戈已滿僅得脫免入錢塘門見杭人倉皇奔避如蜂屯蟻沸視落日在鼓角樓檐間即詞中所謂斜陽映山落斂余紅猶戀孤城闌角者應矣舊居既不可往是日無處得食忽稠人中有呼待制何往者乃鄉人之侍兒素所識也且曰日昃必未食能舍車過酒家乎美成從之驚遽間連引數杯腹枵頓解則詞中所謂凌波步弱過短亭何用素約有流鶯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酌之句應矣飲罷覺微醉耳目惶惑不敢少留乃徑出城北江漲橋斷諸寺士女已盈滿不能駐足獨一小寺經閣偶無人遂宿其上即詞中所謂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者應矣已聞兩浙盡為賊據因自計方領南京鴻慶宮有齋廳可居乃絜家往焉則詞中所謂念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任流光過了歸來洞天自樂之句又應矣美成生平好作樂府末年夢中得句而字字皆應豈偶然哉
按提舉洞霄宮見東都事略志曰提舉鴻慶宮誤奉祠系宣和五年正月志曰方領尤誤晚居四明見臨安志及杭州府志志曰徙居睦州誤十二月戊辰方臘陷睦州繼陷杭州煙塵遍野安能絜眷自睦回杭志曰脫免又曰自計方領南京鴻慶宮有齋廳可居乃絜家往更誤推尋致誤之原蓋詞為本年所作又遭方臘之亂次年西平樂一詞好事遂以晚年之仕履行蹤穿鑿附會資為談助然以揮麈錄所載一條對證彼云繼得提舉洞霄宮與東都事略合趨避于西湖墳庵與臨安志亦合固屬信而足征而此條所記如以待制歸杭及自杭徙居以一寸金尉遲杯二詞互相印證所傳亦必有所據非同絜家往南京望文生義求圓其說又按揮塵錄玉照新志皆南宋慶元中王明清所撰一事分載二書傳信傳疑亦自有體例四庫提要謂揮麈錄札記玉照新志多談神怪及瑣事所論極允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
宣和三年辛丑 六十四歲
正月二十六日避賊過天長道中【清真集】
西平樂 結云多謝故人親馳鄭驛時倒融尊勸此淹留共過芳時翻令倦客思家 三月方臘再犯杭州王稟與賊戰于城外此時浙西人民離亂之苦何可思議感故人情重僅云翻令思家足為眷屬于上年移居明州鄞縣之證
宣和四年壬寅 六十五歲
提舉大晟府【宋史 東都事略同】
宋史本紀三月丙子遼人立燕王淳為帝金人來約夾攻命童貫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屯兵于邊以應之且招諭幽燕五月乙亥以蔡攸為河北河東宣撫副使
宋史樂志政和末明堂成議欲為布政調爕【爕:變】 事乃召武臣前知憲州任宗堯授朝奉大夫為大晟府典樂蔡攸方提舉大晟府不喜他人預樂有士人田為者善琵琶無行攸乃奏為大晟府典樂
提舉大晟府繼蔡攸任也
送傅國華奉使三韓【清真集】
宋史本紀九月己巳高麗國王王俁薨遣路允迪吊祭外國傳高麗宣和四年俁卒初高麗俗兄終弟及至是諸弟爭立其相李資深立俁子楷來告哀詔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奠慰
宋史蔡翛傳其客傅墨卿孫傅等復語之曰天下事必敗蔡氏必破當亟為計翛心然之
按傅國華名墨卿山陰人
知真定改順昌府【東都事略】
乾隆府廳州縣志穎【穎:潁】 州府宋初曰穎【穎:潁】 州汝陰郡元豐二年升順昌軍節度政和六年改順昌府
按五月提舉大晟府九月送傅國華知真定改順昌府之命當在本年冬未赴次年奉祠所以事略書曰未幾與宋史傳同又按宋史無知真定
鬢云松令送傅國華使三韓
宣和五年癸卯 六十六歲
提舉洞霄宮【東都事略】
揮麈錄曰繼得提舉洞霄宮宋史未書
居明州【據咸淳臨安志】
咸淳臨安志因守四明其后家焉杭州府志晚居明州
蘭陵王柳 奉祠南歸惜別之作也 三年自杭回京今又奉祠南歸年去歲來四字雖詠柳濫詞用來妙絕詞為惜別故云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時在仲春故云梨花榆火人在天北人謂君也不但辭意高潔聲情激越其戀闕情深亦可見矣所以紹興初西樓南瓦名此闋為渭城三迭
尉遲杯離恨 隋堤記地也行人離恨歸去記事也因思舊客惜往也鴛侶朝官也宣和庚子眷屬已移寓明州辛丑獨來今又獨去故云如今向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 按此二闋皆奉祠南歸所作耆舊續聞以蘭陵王為師師餞送惜別之詞蓋因此闋紹興初都下盛行牽連附會與玉照新志記瑞鶴仙詞可同發一笑
徙處州【宋史】
處州府志職官處州府知府宋宣和黃烈浦城人宣和間守郡時清溪盜發麗青松遂皆沒于賊而龍獨完烈奉詔即龍治事奮勇區董賊將洪載以城降與通守會稽石端申謀筑城民賴以固有重修郡城記黃葆光字元暉徽州人宣和中本州當方蠟【蠟:臘】 殘亂后民力雕弊招集流散撫摩不倦更創學校士民愛戴家畫其像而祝之卒之日闔城哀慟六邑之人斂錢五十萬賻之其子卻不受邦人立祠于學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張觷字柔直福州人多善政
浙江通志宋知處州軍楊嘉言黃烈浦城人李孟傳字文授上虞人周邦彥黃葆光字元暉徽州人張觷字柔直福州人已上徽宗時任
宋史黃葆光傳改知處州當方臘殘亂之后盡心牧養民列上狀加直秘閣再任卒年五十八州人祠之
按處州之命當在處民上狀黃葆光再任之時命下或病不能興或已逝世故東都事略闕而不書處州府志列于黃葆光后浙江通志列于黃葆光前據史酌書所以先后互異
卒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宋史】
東都事略無贈宣奉大夫
攻愧集清真先生文集序未及三十作汴都賦天子命近臣讀于邇英閣由諸生擢為學官未幾神宗上賓哲宗始置之文館徽宗又列之郎曹公之歿距今八十余載公嘗守四明而諸孫又庽居于此嘗訪其家集而讀之參以他本間見手稿又得京本文選與公之曾孫鑄裒為二十四卷
直齋書錄解題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嘉泰中四明樓鑰姑為之序太守陳杞刊之清真雜著三卷邦彥嘗為溧水令故邑有詞集其后有好事者取其在邑所作文記詩歌并刻之
按嘉泰三年癸亥上距本年八十一年
墓在南蕩山【咸淳臨安志】
強煥清真詞序余欲廣邑人愛之之意故裒公之詞旁搜遠紹僅得百八十有二章厘為上下卷乃輟俸余鳩工鋟木以壽其傳
直齋書錄解題曹杓字季中號一壺居士曾注清真詞二卷詞源近代楊守齋精于琴故深知音律有圈法周美成詞
劉肅片玉集序漳江陳少章家世以學問文章為廬陵望族涵泳經籍之暇閱其詞病舊注之簡略遂詳而疏之俾歌之者究其事達其意則美成之美益彰猶獲昆山之片珍琢其質而彰其文豈不快夫人之心目也因命之日【日:曰】 片玉集云
古今詞話周邦彥以進汴都賦得官徽廟時提舉大晟樂府每制一詞名流輒為賡和東楚方千里樂安楊澤民全和之或合為三英集行世
按方千里三衢人其西河一首起日【日:曰】 都會地東南王氣須記龍盤鳳舞到錢塘瑞煙回起楊澤民樂安人其風流子詠錢塘起曰佳麗古錢塘帝居麗金屋對昭陽結曰惟恨小臣資淺朝覲猶妨蕙蘭芳引題曰贛州推廳新創池亭畫橋時宴其中令小春舞小春乃吾家小伎也六么令題曰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內歷代詩余詞人姓氏列二人于方岳秋崖楊纘守齋之后黃升叔賜吳文英夢窗之前壬寅當即理宗淳佑二年又按秦恩復本陳允平日湖漁唱補遺一卷詞二十二首內二十首和清真韻續補遺一卷詞七十六首內七十五首和清真惟宴桃源作如夢令木蘭花令作玉樓春過秦樓作選冠子小有不同
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詠柳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渭城三迭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
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其譜傳自趙忠簡家忠簡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泊舟儀真江口遇宣和大晟樂府協律郎某叩獲九重舊譜因令家伎習之遂流傳于外
吳文英夢窗詞惜黃花慢敘云吳江夜泊惜別邦乂趙簿攜伎侑尊連歌數闋皆清真詞
張炎山中白云詞國香敘云沈梅嬌杭妓也忽于京都見之把酒相勞苦猶能歌周清真意難忘臺城路二曲因屬余記其事詞成以羅帕書之又意難忘敘云中吳車氏號秀卿樂部中之翹楚者歌美成曲得其音旨余每聽輒愛嘆不能已因賦此以贈
鄭文焯清真詞校后錄要一清真為美成自號以名其集者也見于宋史藝文志集十一卷蓋合其集之全者而言或詩余即附載其中自陳振孫書錄解題有清真集二卷后集一卷始專以清真集之名屬其詞其篇目不可復考虞山毛子晉所云家藏三本一名清真集未詳卷數又云最后得宋刻片玉集二卷計調百八十有奇晉陽強煥為敘直齋書錄所記卷首亦有強敘未知汲古傳本與陳錄合否至所稱篇數則與強敘所言僅得百八十有二章相類但增其二及補遺十首耳顧片玉之名始見于元刻廬陵劉肅之敘漳江陳元龍詳注之本其敘云猶獲昆山之片珍琢其質而彰其文因命之曰片玉集是清真詞實自陳刻始改題號宋時刊本斷無片玉之名可證如方千里
楊澤民陳君衡三家和作及見諸夢窗玉田詞敘者并稱清真強敘前亦止云題周美成詞諸子皆南宋時人可知片玉為后起之號信而有征也且說部中如胡存苕溪漁隱叢話王灼碧雞漫志龐元英談藪陳藏一話腴毛幵樵隱筆錄及揮麈錄浩然齋雅談詞源諸書所稱引洎楊守齋之圈法曹季中之箋注于其詞并云清真更未聞以片玉稱也毛刻乃錄多本而羼亂其名戈氏順卿未見元本輒稱片玉為強煥所輯搜羅最富其疏已甚后之襲繆沿訛者昧厥淵源無復正名之議此宋元本題號先后之證也 一清真集當以淳熙官本為美贍蓋以強公繼踵美成廣邑人之遺愛聆歌者之雅聲遠紹旁搜手校墨版陳義甚高故視諸本所得倍之嘗謂兩宋詞刻善本流傳在南宋為白石道人歌曲云間錢希武以嘉泰壬戌刻于東巖之讀書堂北宋則清真集晉陽強煥以淳熙庚子刻于溧水縣齋者獨是姜詞宋本有傳刻而清真闕然亦一憾事陳藏一話腴稱邦彥以樂府獨步學士貴人巿儈伎女皆知其詞為可愛蓋其提舉大晟每制一曲名流輒依律賡唱可知在宋時傳鈔裒刻各本異同不名一格今行世者最初為汲古本亦最蹖駁其跋云一名清真集一名美成長短句皆不滿百闋余證以方千里和詞才九十四首楊澤民又次之其敘第并與元巾箱相符惟闕卷末二首及雜賦類三十二首當時未睹其全好事輒合方楊和章為三英集刊行陳君衡西麓繼周集追步在后所得差多將毛氏所謂不滿百闋者豈南宋坊刻罕覯足本耶迨強煥為溧水長綱羅放失厘為上下卷始廣其傳今毛本所輯百八十有四闋證以強敘所稱數雖冥合然強敘不言有注而毛本則校注間存疑多出子晉刪節之余其所斥評注龐雜者豈陳元龍補注即在其中而詞下每注清真集不載或云見清真集必其就詞之多者雜連匯刻又獨嫁名于片玉目元刻為宋槧抑亦繆已其補遺一卷十首自謂取之清真諸本與此錯見者近臨桂王給諫半塘老人影明鈔元巾箱本附集外詞五十四首即從汲古補入又刪其卷下鎖陽臺三首及補遺十首惜陳振孫所錄后集一卷其書不傳無從勘其出入耳至四庫集部所收近今丁氏西泠詞萃所重刻篇題卷號悉仍汲古之舊于其訛舛鮮所校正其作十卷附注者惟阮氏揅經室外集錄目及汪閬原藝蕓書目載之其編四時單題雜賦諸體而阮汪二家皆誤以為宋槧按元龍乃元人為美成詞補注因命之曰片玉集即孫京兆駕航所藏元刻片玉詞盧【盧:廬】 陵劉必欽敘稱漳江陳少章其人也半塘據以校明隆慶庚午盟鷗園主人影鈔復所司李藏元人巾箱本其編次百廿七首并分類體例一一相符特分卷與題號異耳蓋孫氏所藏元刻陳注十卷之本既出于汪阮舊錄以其分類卷數集注命名考之合悉按自直齋書錄己標二卷其后集當是續編強刻厘為上下則亦二卷王刻明影鈔元巾箱本卷第正同毛刻雖合三本為之未必盡依舊次而汲古秘本書目固稱元板片玉詞二本昔黃蕘翁嘗謂所見毛氏珍藏之本不必盡合于所刻信然今觀其跋刻片玉集曰宋刻二卷其秘目則稱元板二本實一書而前后自紊其標題此宋元本篇目多寡之證也
清真居士年譜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