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羯磨
  • 曇諦
  • 4275字
  • 2015-12-17 11:49:11

乞摩那埵羯磨文(比丘尼犯僧殘罪。應(yīng)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行摩那埵時(shí)。應(yīng)至二部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僧足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乞也)。

大德僧聽。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今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愿僧與我半月摩那埵。慈愍故(如是三說)。

與摩那埵羯磨文。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今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今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誰諸長老忍。僧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如是三說)僧已忍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比丘尼行摩那埵法。與上大僧同。唯應(yīng)二部僧中。日日應(yīng)作如是白也)大德僧聽。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我半月摩那埵。我比丘尼某甲。已行若干日過。余有若干日在。白大德僧令知。我行摩那埵。

乞出罪羯磨文(比丘尼半月行摩那埵竟。應(yīng)至二部僧中作如是乞)。

大德僧聽。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我半月摩那埵。我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愿僧與我出罪羯磨。慈愍故(如是三說)。

與出罪羯磨文。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此比丘尼某甲。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比丘尼某甲。犯某甲若干僧殘罪。已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僧已與比丘尼某甲半月摩那埵。此比丘尼某甲。已于二部僧中行半月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誰諸長老忍。僧今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說戒法第四(其說戒法一與上大僧同)

尼僧差請教授人羯磨文(尼僧應(yīng)半月至大僧中請教誡。故今須差此使。若尼僧請教誡。應(yīng)如是差)。

大姊僧聽。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僧今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白如是。大姊僧聽。僧今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誰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更差一人為伴。往大僧中。至舊住比丘所。禮足曲身低頭合掌。白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比丘尼僧某甲等和合。禮比丘僧足求教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受囑比丘說戒時(shí)。應(yīng)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比丘尼僧某甲眾和合。禮大德僧足求教授(如是三說)比丘尼明日應(yīng)問可否。比丘教授師應(yīng)期往。比丘尼應(yīng)期迎比丘。期往不往者突吉羅。比丘尼僧期迎而不迎者突吉羅。若比丘尼聞教授師來。當(dāng)半由旬迎至寺內(nèi)。供給所須洗浴具。羹粥飲食果蓏以此供養(yǎng)。若不者突吉羅。若比丘僧盡病。若眾不和合。若眾不滿。遣信往禮拜問訊。若比丘尼僧盡病不和合若眾不滿。亦當(dāng)遣信往禮拜問訊。若不往者突吉羅。

安居法第五(其安居法皆與上大僧同)

自恣法第六

尼僧差往大僧中受自恣人羯磨文(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應(yīng)往大僧中受自恣。故今須差此使。為尼僧詣大僧中求受自恣。應(yīng)如是差之也)。

大姊僧聽。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僧今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白如是。

大姊僧聽。僧今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誰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說三事自恣見聞疑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比丘尼某甲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說三事自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往大僧中受自恣文(差二人為伴往大僧中。禮僧足已。曲身低頭合掌。作如是說)。

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僧夏安居竟。比丘尼僧說三事自恣見聞疑。大德僧慈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dāng)如法懺悔(如是三說)彼比丘僧自恣日便自恣。而皆疲極。佛言。不應(yīng)爾。若比丘僧十四日自恣。比丘尼僧十五日自恣。若大僧病。若眾不和合。若眾不滿。比丘尼應(yīng)遣信禮拜問訊。不者突吉羅。若比丘尼僧病。若眾不和合。若眾不滿。比丘尼僧亦當(dāng)遣信禮拜問訊。不者突吉羅(其至大僧中受自恣人還。共尼僧作自恣。其自恣法與上大僧同也)。

分衣法第七(與上大僧同)

衣食凈法第八(尼無作余食法除此已。余皆與大僧同)

雜法第九(尼無乞分處作房法。自余皆與上大僧同)

內(nèi)護(hù)匡救僧眾擯罰羯磨法。

律藏所明僧之正法。采要有三。故結(jié)集稱言。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

法者。謂五稱遠(yuǎn)離行。何等五(一出離非世法。二越度非受法。三無欲非有欲。四無結(jié)非有結(jié)。五不親近生死非親近)毗尼者。謂五種出要行。何等五(一少欲非多欲。二知足非無厭。三易護(hù)非難護(hù)。四易養(yǎng)非難養(yǎng)。五智慧非愚癡)。

佛所教者。謂五種教誡行。何等五(一有罪行者制。二無罪者聽。三若制若聽法。有缺戒者。如法舉之。四數(shù)數(shù)違犯者折伏與念。五真實(shí)功德愛念稱美)故經(jīng)云。正法住正法滅。謂之。于此傳法之人。亦有于三。故圣語稱言。知法知律知摩夷。知法者。謂善持修多羅藏。如阿難等。知律者。謂善持毗尼藏。如優(yōu)波離等。知摩夷者。謂善于訓(xùn)導(dǎo)宰任玄綱。如大迦葉等。故凡欲暉蹤圣跡以隆道教繼軌后代不絕于時(shí)者。非茲而誰。

五種入眾法。何等五(一應(yīng)以慈心。二應(yīng)自卑下如拭塵巾。三應(yīng)善知坐起上下威儀。四不雜說俗事。為眾說法。若請他說。五若見僧中有不可事心安忍應(yīng)作默然也)五。種如法默然。何等五(一見他非法默然。而二不得伴而默然。三犯重而默然。四同住默然。五在同住地默然也)五種非法默然。何等五(如法羯磨而心不同。默然任之。二得同意伴亦默然任之。三若見小罪而默然。四為作別住而默然。五在戒場上而默然)。

五種棄法。何等五(一比丘犯罪。余比丘問。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彼語言。汝若見罪應(yīng)懺悔。二比丘犯罪。余比丘問。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彼語言。汝若見罪。應(yīng)僧中懺悔。三比丘犯罪。余比丘問言。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彼語言。汝若見罪。當(dāng)于此僧中懺悔。四比丘犯罪。余比丘問言。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眾僧應(yīng)舍棄語言。汝不見罪隨所至處。不聽汝布薩。如惡馬難調(diào)。合韁杙俱棄。汝亦如是。五比丘犯罪。余比丘問言。汝犯罪見不。答言不見。彼應(yīng)僧中作不見舉羯磨也)五種作羯磨法。何等五(一現(xiàn)前。二自言。三不清凈。四如法。五和合)斯謂知病知藥知對治。善于廢立通塞存護(hù)之儀。故致任持之功。義顯于此。三種調(diào)法(謂呵責(zé)羯磨。擯羯磨。依止羯磨)三種滅法(謂罪處所。多人語。如草覆地也)三種不共住法(謂三舉羯磨。惡罵治。滅擯羯磨)呵責(zé)羯磨法(先作舉作憶念與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聽。此比丘某甲。喜共斗諍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斗諍已。若更有余比丘斗諍者。即復(fù)往彼勸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財(cái)富。亦勝多有知識(shí)。我等當(dāng)為汝作伴儻。令僧未有諍事而生諍事。已有諍事而不除滅。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為比丘某甲作呵責(zé)羯磨。若后復(fù)更斗諍共相罵詈者。眾僧當(dāng)更增罪治。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比丘某甲。喜共斗諍共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斗諍已。若復(fù)有余比丘斗諍者。即復(fù)往彼勸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智慧多聞財(cái)富。亦勝多有知識(shí)。我等當(dāng)為汝作伴儻。令僧未有諍事而有諍事。已有諍事而不除滅。僧為比丘某甲集呵責(zé)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比丘某甲作呵責(zé)羯磨。若復(fù)后更斗諍共相罵詈者。眾僧當(dāng)更增罪治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如是說三)僧已忍為比丘某甲作呵責(zé)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與羯磨已。奪三十五事。令其折伏。后若其隨順改悔者。僧應(yīng)還與解羯磨)。

與罪處所羯磨法(先作舉作憶念與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聽。是比丘某甲。無慚無愧多犯諸罪。有見聞疑。先自言犯。后言不犯。前后言語相違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某甲罪處所羯磨。白如是。大德僧聽。是比丘某甲。無慚無愧多犯諸罪。有見聞疑。先自言犯。后言不犯。前后言語相違。僧今與是比丘某甲罪處所羯磨。誰諸長老忍。僧今與比丘某甲罪處所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如是三說)僧已忍與比丘某甲罪處所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與羯磨已。奪三十五事。令其折伏后。若隨順改悔。僧應(yīng)還與解羯磨)。

與滅擯羯磨文(先作舉作憶念與罪已。然后作羯磨)。

大德僧聽。是比丘某甲犯某甲波羅夷罪。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某甲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白如是。

大德僧聽。是比丘某甲。犯某甲波羅夷罪。僧今與比丘某甲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誰諸長老忍。僧與比丘某甲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如是三說)。

僧已忍與比丘某甲波羅夷罪滅擯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永擯無解法)。

此后三羯磨。皆是治罰法。但以過有輕重。階之為三。前呵責(zé)羯磨等是調(diào)伏法。罪處所羯磨等是折伏法。滅擯羯磨等是驅(qū)出法。故經(jīng)言。應(yīng)調(diào)伏者而調(diào)伏之。應(yīng)折伏者而折伏之。應(yīng)罰黜者而罰黜之。若隨事而言。羯磨非一。備明律典。寧容具集。故各當(dāng)其分。唯標(biāo)一羯磨。示之恒式。余類準(zhǔn)以可知。

羯磨一卷。

僧祇律受事訖羯磨文。

大德僧聽。比丘某甲。于此處兩安居。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比丘某甲。于此處兩安居。為塔事僧事出界行。還此處住。諸大德僧聽。比丘某甲。于此處兩安居。為塔事僧事出界行。還此中安居。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誦律受三十九夜羯磨文。

大德僧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若僧時(shí)到僧忍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如是白。

大德僧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誰諸長老忍。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誦律受殘夜法(若比丘受七夜未盡而還。事未竟。佛言。聽受殘夜法)。

我受七夜法。若干夜已過。若干夜在受彼出(如是一說)。

凡諸部律。受日文各不同。后來諸師用事者。若執(zhí)一部不用余部。此亦是一家。今詳此諸部律文及以前事互用。皆得所以者。如其定知前事。或須一夜。即用十誦受一夜法。乃至七夜亦如是。或須三十九夜。亦用十誦羯磨受法。若須七日十五日一月日。即用四分律文受日法。若不定知前事幾日當(dāng)了。即用僧祇律文受日法。復(fù)有人不解。即誦四分羯磨文。為他受僧祇事訖。十誦三十九夜。此皆非法不成。何以知羯磨文中疊事作法各各不同。故知不成也。今畏諸人謬用。總抄諸部律正羯磨文。呈簡諸賢。任見作法隨事所用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胶州市| 九台市| 永泰县| 霸州市| 阿拉善右旗| 裕民县| 阿尔山市| 清流县| 灵宝市| 河北区| 莒南县| 茶陵县| 茌平县| 扬州市| 扎兰屯市| 阿图什市| 二手房| 康乐县| 荣成市| 丹东市| 宁晋县| 枣强县| 腾冲县| 长治县| 谷城县| 内乡县| 长治县| 枣阳市| 津南区| 凤凰县| 东乡族自治县| 保康县| 靖边县| 苏尼特右旗| 泸溪县| 剑阁县| 两当县| 通州区| 南开区|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