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 京師坊巷志稿
- 朱一新
- 4929字
- 2015-12-16 17:13:48
乾隆三年置北城平糶局于此,今廢。藤陰雜記:傅謹(jǐn)齋副憲移寓方壺齋,相傳為田山姜故寓。吳白華贈詩云:夾巷笙歌喧北里,殘年冰雪愛南榮。詩翁例作鴻臚長,乾〈月巽〉論才價未豐。田時官大鴻臚,傅爾時亦長鴻臚云。亞谷叢書言,京師戲館比年如方壺齋、蓬萊軒、升平軒最著。今諸園皆廢,惟方壺齋屢易新名,人尚稱為方壺齋,城西僅此一館,春初尚盛,在永光寺西街。案:今亦廢,其地猶存舊稱。
永光寺西街
有四川、新會、順德諸會館。西小胡同曰八寶甸,曰棗林。陶澍印心石屋詩集:題宣南詩社圖:峨峨宣南坊,昔我曾居此。四遷未始離,破屋聊棲止。自注:余初居永光寺西街,旋移椿樹頭條胡同、上斜街、順城門大街、教場五條胡同,皆在宣武坊南。又送楊剛亭侍御健出守廉州詩:僦屋西街此比鄰,連年風(fēng)雨共蕭晨。自注:余居永光寺西街,與君相距甚密。楊懋建夢華瑣簿:道光壬辰,北來卸裝,即居八寶店朱漕帥菽堂先生家,訪月明樓,無知者,老仆言即在永光寺西街,其地近棗村。
北極庵 庵祀元帝,有明萬歷間朱之蕃碑。有鳳翔會館。
前、后清廠
清或作青。前清廠井一。有武陽、四川、廣西、鳳翔、漢中、榆林諸會館。舊有順德會館,今廢。迤西曰鹿角胡同。日下舊聞考:永光寺東清廠有巨潭,元果洛易之萬壽寺懷古詩云:清涼白玉池。疑即是地。王述庵年譜:乾隆乙卯,以祝嘏抵京,寓清廠,與吳仲之少司空鄰。孫淵如年譜:乾隆五十二年丁未,會試中式。殿試一甲二名,授編修。時寓清廠,即今武陽會館。張問陶船山詩草,有過清廠舊宅詩。
椿樹胡同
嚴(yán)榮編王述庵年譜:乾隆丁丑,考取內(nèi)閣中書舍人。戊寅五月,抵京師,寓椿樹胡同。趙翼甌北詩集:移寓椿樹胡同詩:時晴扁額墨光浮,猶見尚書手筆留。人物百年思老輩,主賓十載感前游。名歸青史無瑕指,地過黃壚有淚流。門館重來陳跡在,豈勝華屋愴西州!自注:寓即汪文端師時晴齋書室。又云:拂珊京少寓舍,汪文端師故第也,旁有小園,師題曰時晴齋,舊嘗分賃他人,京少今并僦之,余寓同在椿樹胡同。
小椿樹胡同
汪沆小眠齋稿集:堇浦寓齋看丁香詩:頗憶前年上已后,小椿樹巷經(jīng)旬棲。殿春花好壓擔(dān)買,花光浮動銀留犁。
椿樹上、下頭條胡同
井一。有績溪、龍溪、新城會館。錢辛楣年譜:乾隆癸酉秋,移寓椿樹頭條胡同。張祥河小重山房集:移居椿樹胡同詩:聊從后巷遷前巷,為卜今年勝舊年。又和潘星齋詩:記與長公聯(lián)廨住,兩家僮為送詩忙。自注:令兄功甫舍人與余同居椿樹胡同三年,蓋一門二院也。
上、下二條胡同
井一。有永春、郃陽會館。陳用光太乙舟詩集:先君官京師時,買宅椿樹胡同,庭中植藤花甚盛,及余來居,而藤無存,因買藤種之,作補(bǔ)藤篇以記其事。又家大人以椿樹二條胡同宅作藜川新館,所供像及記文,自家大人出守后皆佚去,予既補(bǔ)作后記,又購得圣像供奉前堂,敬題絕句。印心石屋詩集:謝唐鏡海太史惠丸藥詩:我廬君屋咫尺間,街南道北時住還。自注:余居椿樹頭條胡同,君居二條胡同。
上、下三條胡同
北城吏目署在下三條胡同北。又有絳山會館。藤陰雜記:椿樹三條胡同,汪文端由敦寓,以所藏快雪時晴帖顏齋曰時晴。公后賜第東城,申拂珊副憲甫接住,賦詩,沈云椒初和作,有小齋數(shù)典紀(jì)時晴之句。笏山詩集注:椿樹寓舍本汪文端公別宅,西偏屋數(shù)椽,雅有樹石,公自署曰時晴齋,舊割以居他姓,近始并僦之。又題吳香亭銀臺古藤詩思圖注:我時僦居時晴齋,花前置酒招朋儕。紫藤傳是匠門植,晴香撲撲縈襟懷。注:舊為張匠門先生寓居。
大椿樹胡同
西草廠胡同
井一。有正覺庵。有安福會館。藤陰雜記,姜西溟湯西崖移居詩:椿樹前頭巷,先生卜宅成。似今之西草廠胡同又吳突煙通舍,查溝水過灣。謂吳元朗璟、查聲山升皆鄰近。又云:吾老欣同巷,歸休愿息關(guān)。潛研堂集移寓詩自注:壬申十二月,寓草廠胡同僧舍。
魏染胡同
井一。有南城會館。畢沅靈巖山人詩集:梁瑤峰移居魏染胡同相傳為吳梅村舊寓詩:清華江右盡聞聲,祭酒當(dāng)年最擅名。故國鵑啼余舊痛,畫梁燕壘又新營。敦槃昨啟思前輩,花木重栽悵隔生。我是婁東吟社客,瓣香私淑不勝情。敬業(yè)堂集:庚寅秋以槐簃湫隘,不能容,遷居魏染胡同,西鄰棗樹一本,已累累垂實矣,余下榻于東偏,故名棗東書屋。藤陰雜記:張匠門、繆湘芷于此餞飲。又吳文簡襄舊宅,賜額蘭藻尚存。沈東田方伯寓此。東有飼鶴軒。后祝芷堂德麟、曹劍亭錫寶俱居之。湯西崖亦寓此。有旁人錯比揚(yáng)雄宅,異代應(yīng)教庾信居之聯(lián)。迤南大宅,金檜門總憲瑛第,有一經(jīng)齋。復(fù)初齋集:史胄司夔亦曾寓此。
四川營
井一。有延安、四川諸會館。藤陰雜記:四川營四川會館,相傳秦良玉勤王至京,駐師于此。后改石芝庵,旋改作會館。王樓村集有石芝庵四律而不及秦事,京師亦別無石芝庵也。案:李宗昉有秦良玉故營歌,張維屏有四川營歌,皆詠是事。張詩結(jié)句云:武宣坊南有故營,桃花馬上想傾城。畫中小像應(yīng)無恙,我欲馳書問老彭。自注:彭春農(nóng)學(xué)士家藏良玉小像。
敫家坑 井一。有海昌、正定會館。
棉花頭條胡同 步軍統(tǒng)領(lǐng)所屬南營都司署在北。舊有協(xié)中、川東會館。
上、下二條、三條胡同
上、下四條胡同 有惜字會館。
上、下五條胡同
有圓通庵,詳寺觀。胡稚威年譜:乾隆十八年十月,元琢自蔚州回京,住棉花下五條胡同。十九年十月,府君回京,病。案:元琢,稚威之子,年譜為其所編。
六條胡同 曾文正年譜: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移寓棉花六條胡同路北。
上、下七條胡同 有貴州會館。蔣祥稚自訂年譜:壬戌,寓棉花七條胡同。
八條胡同
九條胡同 有天仙庵,詳寺觀。
裘家街
裘或作仇。井一。有臨川、雷陽會館。甌北詩集:癸未歲暮,移寓裘家街,次桐嶼見贈原韻。桐嶼曾寓此。
山西街
山或作陜。有甘肅、四川會館。
棉花五條胡同
鐵門
井一。北城正指揮署在東。有宣城、廣信會館。程迓亭箕城雜綴:虎坊橋在琉璃廠東南,其西有鐵門,前朝虎圈地也。漁洋詩集:過宣城館有感詩:暮天黃葉落,一過西州門。無復(fù)高人跡,空聞宿鳥喧。新阡思掛劍,舊館憶開尊。南望澄江水,誰招屈宋魂?自注:施愚山故居。愚山集:移寓寄宋牧仲詩:書聲不敵市聲喧,恨少蓬蒿且閉門。此地棲遲曾宋玉,蘚墻零落舊題痕。姚文田邃雅堂集:乙丑正月,卜居鐵門詩自注:宅南為指揮宅。祁寯藻〈谷曼〉〈谷九〉亭集,和陶移居詩自注:嘉慶己卯,居鐵門,先君舊寓也。余生于是,年十三始?xì)w里。
右在宣武門街東,煤市橋、觀音寺街、石頭胡同西,虎坊橋、騾馬市街北,其東與中城界,西與西城界。
騾馬市大街
即南大街。井一。黎明市曰西小市。元帝廟,明建,前室祀馬神,亦稱馬神廟。有王熙、劉廷玉二碑。設(shè)騾馬稅局于此。有直隸、三晉、中州諸會館。迤東有橋,曰虎坊橋,明虎房遺址也。今橋北小巷,猶有是名。房或訛坊。井一。有福州、湖廣、宜昌、三原、襄陵、曲沃、杭州諸會館。南小胡同曰九道門檻。北小胡同曰磨臍胡同,曰虎房,在魏染胡同西。藤陰雜記:竹垞已未同徐檢討〈釒九〉移寓虎坊橋,緝瀛州道古錄。查他山別譚都諫瑄詩:宣武門東舊宅,虎坊橋畔憑欄。可惜手栽紅杏,花開又讓人看。似皆橋西賃宅。閻恭定循琦廓而大之。繼居者王韓城、趙副憲。陳無軒焯肄業(yè)成均,館韓城邸中。宋芝山葆淳作湘管齋圖,題屋字韻七古,和者甚眾。朱笠亭炎諸君又合作一圖,無軒答詩,后錄為湘管聯(lián)吟。又毛西河會鴻博同年于眾春園,各賦一詩。始未知其地,偶見筆肆招帖,乃即今虎坊橋西炭廠也。邵齋燾玉芝堂詩集:虎坊橋新寓有作。潛研堂集:移寓詩:客居燕臺兩寒暑,有似澤雉游樊籠。虎坊菜市三易寓,去住蹤跡風(fēng)轉(zhuǎn)蓬。紀(jì)昀姑妄聽之:余虎坊橋宅為岳威信公故第,廳事東偏一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造宅時所賜,移自兔兒山者。余號孤石老人,以此。有青桐,數(shù)百年物也。蟲蛀一孔,雨漬久而中朽,遂枯。黃安濤真有益齋文編;癸酉秋仲,始偕舍人曾君昆圃僦屋宣武門外虎坊橋側(cè),屋為前大宗伯紀(jì)文達(dá)公故居,乾隆間,大將軍岳威信公創(chuàng)筑者也。文達(dá)裔孫割半見賃,中有室類舫者曰岸舟,有若堂者曰閱微草堂。履聲已遙,題署可識。蓋文達(dá)昔年燕閑撰著之所,于斯在焉。如是我聞:虎坊橋西一宅,南皮張子畏故居也。今劉云房副憲居之。中有井,子、午二時汲則甘,余則否。太乙舟詩集:和葉云素移居詩:相公舊第亦前緣,廉讓風(fēng)高愿執(zhí)鞭。朝典夙諳原望重,楹書誰讀況兒賢。長齋自守庚申夜,修綆誰爭子午泉?一笑元龍樓百尺,也辭故宅賦新編。注:宅為王文端舊居,有子午泉。案:此即如是我聞所紀(jì)之宅。許宗衡玉井山館詩余:漢陽葉名澧作橋西老屋卷子,著橋西雜志,內(nèi)有風(fēng)雨懷人館,亦見詩集。陳句山年譜:庚辰二月,自棉花胡同移居虎坊橋。胡稚威年譜:乾隆十一年丙寅,居南城九條門檻,卒歲養(yǎng)病。蒲褐山房詩話:周大樞字元木,山陰人,在京師寓虎坊橋小胡同,門外有大井,老屋三間,虀鹽終日。予贈以句云:小住常依元亮井,出游誰問孝廉船?蓋紀(jì)實也。莫友芝郘亭詩鈔:國子學(xué)正劉菽云傳瑩招同曾學(xué)士國藩,小飲虎坊橋寓宅,歌以為別。又有歸來索居過三載,憶子往往夢虎坊之句。
鐵香爐
雙五老廟
大、小保吉巷 保吉亦作包家。井一。
穿心胡同
阡兒胡同 阡或作拴。
蠟燭心胡同
東磚兒胡同 有灶王廟。舊有蒲城會館,今廢。
高臺階
塔兒店
高廟
香廠 井一。有永安橋。橋東隸中城。萬明寺,元水浙庵也,豈后門亦在虎坊橋大街,詳寺觀。
羊毛胡同
南下洼
亦稱窯洼。有東岳廟、都城隍廟,詳祠祀。歲清明、中元、十月朔,都人祭賽,有廟市。自左安門迤西至右安門,亙十余里,其曠地皆下洼也。蔬圃外多荒冢。康熙五十九年曾禁城內(nèi)叢葬,乾隆后乃漸弛,見會典事例。徐乾學(xué)憺園集:邀陳說巖太常同姜、朱二翰林虎坊別墅宴集詩:市南虎坊園,幽居帶林薄。雅堪延野色,憑眺有菌閣。極望郊壇樹,微風(fēng)韻遙鐸。案:曝書亭集亦有徐尚書載酒虎坊南園聯(lián)句詩。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歲也。考說巖于二十六年由戶部尚書轉(zhuǎn)吏部,平生未歷官卿寺,太常系太宰之訛。至姜湛園以諸生入直史館,食七品俸,故聯(lián)句詩稱著作。閱九年丁丑科,始舉一甲進(jìn)士,改官翰林,是時不應(yīng)與竹垞同稱翰林。憺園集或后人標(biāo)錄之疏也。案:其地當(dāng)近下洼,今無考。
羅家井 井一。
趙家井 井一。
膠房
崇興寺胡同
有福州、福清、濮陽、理化諸會館。舊有鄞縣會館。坊巷胡同集:正南坊有保安寺、響鼓廟、崇興寺。行國錄:崇興寺,明天順?biāo)哪觌方ā4笈d張志:寺在粉房劉家。
響鼓廟
舊聞考:廟北距崇興寺數(shù)十武,踞高阜,前后宇各三楹,縱橫不逾半畝,僧云廟舊制如此,有萬歷癸未鐵磬一。案:寺今尚存,比丘尼居之。
粉房琉璃街
大興張志作粉房劉家是也。有汾水、延平、晉江、廉州、解梁、萍鄉(xiāng)、萬載、河南、懷寧、新會、天津諸會館。田雯古懷堂詩話:己未,余領(lǐng)冬曹節(jié)慎庫,七月,自橫街移居粉房巷,先至其處,督奴子搬家具,悶坐久,作詩題壁,有東野家具少于車,墻角殊立山姜花之句。俄而漁洋至,見而和之。次日遍傳都下,和者百人。陳兆侖紫竹山房集:移居和阮裴園學(xué)浩韻,時興阮同日移寓,梁新居即仆舊賃也。詩有云:燈原無盡傳何代,粉已成灰剩有坊。自注:近寓粉坊琉璃街,屋后隙地彌望,名下洼子。齊召南賜硯堂集:句山移住粉坊疊韻詩:兩髯公據(jù)東西壘,三館人聯(lián)遠(yuǎn)近坊。自注:張南華鵬翀、周石帆長發(fā)寓占東西。又同館寓宣武門南約二十余人。
潘家河沿
井一。西有彌陀庵、晉陽庵,舊供古銅大士像于此,后移眼藥庵,詳寺觀。有懷慶、吉安、黃陂諸會館。舊有江南、江西、齊魯、渭南、余姚會館,今廢。案:明時曾引涼水河入城、經(jīng)虎坊橋以達(dá)于下洼,疑此并河之地也。說見前。錢辛楣年譜:乾隆十七年秋,移寓潘家河沿,仍與禇鶴侶同居。次年,偕鶴侶及吳杉亭習(xí)算術(shù),得宣城梅氏書讀之,寢食幾廢。復(fù)初齋集:壬辰九月,移居潘家河沿,置所刻蘇題英德南山、米題藥洲二石于齋壁,邀同人作蘇米齋詩。崇百藥齋文集:移寓彌陀庵詩自注:院中有古槐二株,數(shù)百年物也。洪亮吉機(jī)聲燈影詞注:龔孝廉克一寓居晉陽庵側(cè),因?qū)儆囝伷潺S曰聞蟲,并系以詞。
堂子胡同
賈家胡同
有歸德、高州、高郡、開封、蘄水、永州、江震諸會館。賜硯堂集:夏日從橫街移居賈家巷,即句山舊宅,原宅又為余接居,疊韻八首,有晨夕好趨前輩召句。自注:謂張月槎藻、沈勉之榮仁、張南華鵬翀、李玉洲重華、彭芝庭啟豐寓皆鄰近。洪北江年譜:乾隆四十六年,先生在孫舍人溶寓中校書,時移寓賈家胡同。尚絅堂集:偕謝向亭移居宣武坊之賈家胡同。駱文忠年譜:戊戌,移寓賈家胡同。曾文正年譜:道光三十年四月,移寓賈家胡同路西。
放生園
韃子營 井一。曾文正年譜:道光三十年十月,移寓韃子營關(guān)侯廟,與同年錢振倫同寓。
閻王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