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七條胡同

井二。采訪冊:燦公第在七條胡同。謹案:公為圣祖十五子愉恪郡王諱允〈礻禺〉之后。宸垣識略:一等超勇公第在七條胡同。案:乾隆時,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封超勇公,謚武壯。

八條胡同 井四。有承恩寺,正覺寺,俱詳寺觀。舊志:承恩寺有敕建碑。

九條胡同

井一。王彥泓疑雨集:有蕭疏客從才三騎,曲折胡同到九條之句。蓋明時北里也。采訪冊:謨貝子府在九條胡同。案:貝子以惠親王支子推封。宸垣識略:襲一等昭信伯第在九條胡同。案:乾隆時,大學士李侍堯襲昭信伯,其祖李永芳封爵也。

十條胡同

井二。正白旗覺羅學在南,詳官學。護軍統領署,詳衙署。舊有五岳庵,明宣德元年建。內供玉繢五岳真形圖,故名。

鈔手胡同

十一條、十二條胡同

新寺胡同 井一。舊志:觀音寺在南居賢坊。案:今名廣慈,詳寺觀。

老君堂 坊巷胡同集:南居賢坊有老君堂,云即洞陽觀舊址也。元時觀前有義井,見上。

門樓胡同

慧照寺胡同 井一。萬歷沈志:慧照寺有敕建碑。案:寺碑言成化間僧庭佑得永寧伯譚氏故宅,辟為焚修之所。

椿樹胡同

汪家胡同 藤陰雜記:汪文端由敦第在東城十三條胡同。今名汪家,有黼黻宣勤、六典持衡賜額。

五顯廟

雙柵欄

新太倉胡同

羅剎坑

八寶坑 井一。

褡連坑

大廟胡同 關帝廟俗稱大廟。

大廟后 井一。

九條灣 小胡同曰西廠門,曰四眼井。

駱駝胡同 井一。

船板胡同 井一。

小局胡同 井一。

財神廟

石雀胡同 井一。

南釣魚臺

瓦叉胡同 叉俗作岔,有福安寺,詳寺觀。萬歷沈志,寺有敕建碑。

右在大市街東,東直門街南,北小街西,其北與北城界。

朝陽門北小街

井二。舊有云南會館,今廢。嘯亭續錄:怡親王新府在朝陽門內北小街。采訪冊:澍貝勒府在北小街。謹案:怡府今廢。貝勒為宣宗孫孚敬郡王諱奕〈言惠〉之子,舊為誠貝勒允祁府。

東直門南小街 南接朝陽門北小街。

東、西燒酒胡同

井各一。有永豐禪林,舊名永豐觀,詳寺觀。宸垣識略:恒親王府在燒酒胡同。嘯亭續錄:貝勒宏昌宅、公賴布宅俱在燒酒胡同。采訪冊:惇親王府在燒酒胡同。謹案:恒王諱韻祺,圣祖五子,謚曰溫。宏昌,圣祖孫怡賢親王之子,乾隆間封貝勒,后以罪黜,復封。惇王諱綿愷,仁宗三子,謚曰恪,無嗣,宣宗以五子繼之。坊巷胡同集:南居賢坊六牌三十六鋪。有海運倉、永豐觀、洞陽觀、正覺寺、福安寺、圣姑寺、慧照寺。

官房大院

雞爪胡同

弓匠營 小胡同,井一。

北釣魚臺

北水關

花園胡同 井一。

空府大院

新開路

箭道

南、北豆芽菜胡同 小胡同曰豆瓣胡同,曰豆嘴胡同,曰豆身胡同。

舊太倉街

南新倉、舊太倉、富新倉、興平倉在北,俱詳倉庫。富新、興平兩倉,井各一;南新倉,井二。宸垣識略:多羅恭勤貝勒府在北小街舊太倉南。謹案:貝勒諱允怙,圣祖二十二子,恭勤其謚也。今府移取燈胡同。

倉東門 小胡同,井一。

倉北夾道

王駙馬胡同 八旗通志作王家胡同。小胡同井一。

蔣家胡同 嘯亭續錄:公宏曉宅在蔣家胡同。

北弓匠營

何家口

東、西宋姑娘胡同 宋或訛送。西胡同北大院,井二。

龍泉庵 井一。

扇子市

口袋胡同

褲子胡同

堂子胡同

南、北倉夾道 海運倉、北新倉在焉,詳倉庫。明英宗實錄:正統十年五月,以在京居賢、崇教二坊草場筑倉收糧。

南水關

右在小街東,東直門街南,朝陽門街北,其北與北城界。

內城西城

城冊:內城地址隸西城者,西北俱至城根;南至報子街與南城界;東至大市街迤北至護國寺街與中城界;又東至德勝門與北城界。

瞻云坊北大街

俗稱西單牌樓大街。井二。南接宣武門街,互詳南城。迤北干石橋,井一。缸瓦市,井一。舊有右翼宗學,后移絨線胡同,詳學校。顯應觀,詳寺觀。嘯亭續錄:巽親王府在缸瓦市,今為定親王府。公屯齊宅在干石橋。謹案:禮烈親王七子滿達海襲封后,順治八年改號巽,謚曰簡,十六年以罪追削。定王諱永璜,高宗長子,乾隆十五年追封,謚曰安。屯齊,顯祖曾孫貝勒圖倫次子,順治六年以功封貝勒,后削,十二年復封鎮國公。蕪史:宣武門街盡北街西,分創新火藥局一處。崇禎戊寅四月初五日卯時,忽震一聲,損壞房屋人民甚多,庚辰四月初二日午時復震。

舊刑部街

井二,橋一。明英宗實錄:正統七年十一月,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于宣武門街西。彭惠安集:國初比部之制,分為十二。云南隸陜西部。永樂間安南內屬,置交趾司,析云南、四川之交為貴州,置貴州司。方定都之初,庶務草創,率皆權寓蒞事。今城隍廟西惜薪司,俗呼舊刑部是也。陸啟浤客燕雜記: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徐中行輩,俱官西曹,相聚論詩,建白云樓于四川司。中榜諸君詩。李詩警句云:諸山城上出,落日署中寒。時人目刑部為外翰林。明王同軌耳談:刑部福建司,軒曰甘露,貴溪江以朝為郎時,甘露降于軒柏,作記刻碑。案:三法司署,國朝移建西長安門外,詳衙署。白云樓甘露軒已久廢。明一統志謂刑部街在貫城坊,考明代坊名無貫城,貫疑金之訛也。

白廟胡同

胡家灣

磨盤大院

京畿道胡同

明置京畿道御史署于此,今署廢,而猶仍其名。井二。大院井一。有禮部會同館,舊為步軍統領衙門。乾隆間改設,詳衙署。萬歷沈志:京畿察院,在三法司門北。

前后京畿道夾道

上坡

下坡

下岡 橋一。

溝頭

橋一,溝沿見后。

大、小沙鍋琉璃胡同 大胡同官房前井一。巷口橋一。

大口袋胡同 井一,橋一。

安元胡同

北鬧市口 井一。迤東有大平橋,迤北為錦什坊街,見后。

磨豆腐坊

小口袋胡同

高井胡同 井一。

變驢胡同

上岡

井一,橋一。〈研上手下〉經室集:蝶夢園記:辛未壬申間,余在京師,賃屋西城阜成門內上岡,有通溝自北而南,至岡北而東。岡臨溝,門多古槐,屋后小園不足十畝,而亭館花木之盛,為城中佳境。松柏桑榆槐柳棠梨桃杏棗柰丁香茶蘼藤蘿之屬,交柯接蔭,玲峰石井,嵚〈山上奇下〉其間。有一軒、一亭、一臺,花晨月夕,不知門外有緇塵也。

堆子胡同

臊達子營 小胡同井一。

菜幫胡同

舍飯寺胡同

巷內外井各一。舍飯寺,今稱法光寺,互詳寺觀。坊巷胡同集:舍飯蠟燭寺,日給貧人粟米,病有醫,死有棺。案:明制于蠟燭、幡竿二寺舍飯,幡竿寺在雙碾胡同,詳中城。天順元年五月,令順天府于大宛二縣各設養濟院一所,事見實錄,今無考。

榛子所 榛或作釘。

皮庫胡同 庫或作褲。有神機營所屬威遠營勝字步隊廠,詳兵制。

大木廠

廠俗訛倉,八旗通志作打磨廠。有真武廟。宛平王志:有石佛寺。嘯亭續錄:鄭親王府在西城大木廠。謹案:王諱濟爾哈朗,顯祖孫莊親王舒爾哈齊六子,順治間與睿王同輔政,稱信義輔政叔王,授定遠大將軍,追謚獻,世襲。錢泳履園叢話:惠園在西單牌樓鄭親王府,引池疊石,饒有幽致,傳是李笠翁手筆。園后為雛鳳樓,樓前有池,其后即內宮門樓。后有瀑布,高丈余,其聲瑯然可聽。

二龍坑

王府東

西夾道

口袋胡同 西南有螞蜂橋,俗稱馬糞橋。

牛圈

高井 井一。

鬼門關

豬尾大坑

花園宮 井一。

梯子胡同

劈柴胡同

井三,橋一。坊巷胡同集:咸宜坊二牌十鋪。有大小石佛寺、能仁寺、通妙宅顯靈宮。案:石佛寺在劈柴胡同,詳寺觀。能仁寺、顯靈宮俱詳后。萬歷沈志謂石佛寺、能仁寺在鳴玉坊,余無考。高麗史世家:忠宣王五年九津志:崇文監在咸宜坊北小巷內。案:元崇文監,明司衛,俱無考。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胡同 二條、六條胡同,井各一。

干石橋西斜街 宛平王志有顯應宮。嘯亭續錄:公札爾塔齊宅在西斜街。

玉帶胡同 鑲藍旗覺羅學在西,近紅廟,詳學校。

玉皇閣 井一。

紅廟 關帝廟俗稱紅廟,鑲藍旗官學在西,詳學校。

椿樹胡同

豆芽菜胡同

花枝胡同

褲子胡同

陰涼胡同

南北駱駝灣

南、中、北半壁街

南、中、北太常寺 小胡同曰枕頭胡同。

南、中、北寬街

南、中、北千張胡同

南、中、北沈篦子胡同 井一。迤南曰高叉拉大院,井一。八旗通志有干魚胡同,今無是名。

榆錢胡同

十八半截 迤西溝沿,橋一。自駱駝灣以下,皆在十八半截內。

跨車胡同 八旗通志作車子胡同,井一。

馬勺胡同

油房胡同 橋一。

牛角胡同

賢孝牌

石缸胡同

前、后纓子胡同 井各一。

粉子胡同 井一。有海軍署。

豐盛胡同 井二。嘯亭續錄:公宏眺宅在豐盛胡同。

前、后泥洼 橋各一。

狗尾胡同

兵馬司胡同 橋一。嘯亭續錄:貝子羅托宅在兵馬司胡同。

大、小阮兒胡同 八旗通志阮作燕。

豬尾胡同

瞎子胡同

元寶胡同

沙井胡同 井一。

井兒胡同 井。

三道柵欄

玉帶胡同

口條胡同

南、北錢串胡同 井二。

褲子胡同

牛犄角胡同 井一,橋一。

單獅子府

南、北褡連胡同

四眼井胡同 井一,橋一。

能仁寺胡同 寺在兵馬司胡同北,詳寺觀。

顯靈宮

井一。顯靈宮在四眼井南,其門亦在兵馬司胡同,相去半里許,詳寺觀。明史佞幸傳:邵元節,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嘉靖三年征入京,見于便殿,大加寵信,俾居顯靈宮。禱雨雪有驗,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范默秉誠致一真人,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寄園寄所寄引耳談:萬歷甲午,河南一方士寓顯靈宮道士房。道士出行淫,方士輒知之,蓋其腹中鬼語也。道士賄授其術,用符水于天壇僻地殺一行旅小兒,取肝心及耳鼻唇尖,咒之,兒靈爽即歸道士腹中,語禍福幽隱皆驗,賺取資財無算。忽在市遇其父曰:公非某乎?我某也。為道士殺如此。道士驚諤,莫能禁,父及邏者以聞于東廠大珰,并緝方士,于他郡得之,論死。

磚塔胡同

井一。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槍隊置廠于此,詳兵制。帝京景物略:金元間有僧自稱萬松野老,居燕京從容庵,耶律楚材見之,參學三年,僧以湛然目之。著有從容錄。今干石橋北磚塔七級,高丈五尺,草縈其頂,人倚塔造屋,為酒食店。萬歷三十四年,僧樂庵入而周視,有石額曰萬松老人塔,乃募資贖而居守之。淥水亭雜識:萬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師,其語文正王曰: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王亟稱之。老人有萬壽語錄、釋氏新聞。善撫琴。嘗從文正王索琴,王以承華殿春雷種玉翁悲風譜贈之。見湛然居士集。案:塔在今大市街西,乾隆間重修,其北則磚塔胡同也。互詳寺觀。

核桃釀胡同

羊肉胡同 井二橋一。小胡同曰炭廠胡同。

真武廟

陰涼胡同 井一。

西溝沿 亦稱河沿,井一。正紅旗箭廠在東,井一。溝沿多小橋,見后。

丁章胡同

大、小麻線胡同

小胡同橋一。嘯亭續錄:順承郡王府在麻線胡同。謹案:王諱勒克德渾,太祖曾孫穎親王薩哈璘三子。順治間授平南大將軍,追謚恭惠,世襲。

烙鐵胡同

扁擔胡同 嘯亭續錄:貝勒杜蘭宅在扁擔胡同。案今為文公宅。

轆轤耙胡同

井一,橋一。嘯亭續錄:貝子固爾瑪琿宅在轆轤耙胡同。謹案:固爾瑪琿,顯祖曾孫貝勒阿敏次子,以功封,謚溫簡。固一作顧,又作姑,琿一作洪。

鴨子廟 關帝廟俗稱鴨子廟,元天歷二年建,有明萬歷間碑,廟前有太平橋。

錦什坊街

正紅旗滿洲都統署在西,詳衙署。普壽寺有敕建額,回人禮拜寺也。案:元于平則門內置金城坊,明因之。今錦什坊街,南接鬧市口,北抵平則門,疑即金城坊街之訛。明一統志:元世祖廟在金城坊,洪武十年建。案:明代歲以二仲,遣順天府致祭。嘉靖二十四年,給事中陳棑奏罷之。見明會典及春明夢余錄。今遺址無考。

鷲峰寺街

俗稱臥佛寺街。寺有臥佛,故名。東接舊刑部街,正紅旗漢軍都統署在北,詳衙署。鷲峰寺,唐之淤泥寺也。中有栴檀佛像。康熙四年移奉宏仁寺。其東有圓通庵,明為水云庵,俱詳寺觀。

破大門

藤牌營

柳樹井

城隍廟街

井一。都城隍廟在北,元遺址也。五月朔至望日有廟市,其西有關帝廟,俱詳祠祀。明史禮志:都城隍廟祭以五月十一日,太常寺官祭。燕都游覽志:廟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亙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第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野獲編:城隍廟市,陳設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粗畢備。羈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頃刻富有完美,以至書畫骨董,真偽錯陳,剔紅填漆舊物自內廷闌出者,尤精好。往時所索甚微,今其價十倍矣。析津志:東、西二感圣廟,在城隍廟南,泥像石佛寺。又西轉北,則城隍廟。自廟前巷口轉北,為金城坊,內有楊國公寺,楊總統之父也。坊東為金玉府,內有琉璃碧瓦,所蓋八座,藏藏經版甚精,文宗敕印造三十六部,散施諸禪剎。江南亦有賜者。坊內有軍鐵庫,帝師有大佛殿,在坊之東,翚飛棟宇,甲于他寺。案:石佛寺見后。感圣廟、金玉府、鐵庫、大佛殿,皆無考。據析津志言,阜財坊在順承門內金玉局巷口。金玉局即金玉府也。其地當在今城隍廟街之東南。

城隍廟夾道

鐵匠營

炮廠胡同 井一。鑲紅鑲藍兩旗炮廠在焉,詳兵制。

按院胡同

井一。萬歷沈志:巡按察院在西河漕。法式善西涯考:李文正東陽賜第在今按院胡同。案:此條見藤陰雜記所引,今存素堂文集無之,疑未確。

學院胡同

井二。萬歷沈志:提學察院在按院后。案:明按院學院,皆久廢,其地猶仍舊稱。又萬歷沈志有屯馬察院,在學院北,其舊址疑當在屯絹胡同。絹蓋院之訛也。

松鶴胡同 井一。有松鶴庵。

二眼井 井一。

尤家寺胡同

半箭胡同

狗尾胡同

高方胡同

屯絹胡同 鑲藍旗獲軍統領署在北,詳衙署。

棗林街 井一。

真武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江都市| 昌都县| 安陆市| 桐庐县| 漠河县| 龙海市| 天台县| 明水县| 陈巴尔虎旗| 安化县| 宁乡县| 松江区| 荥阳市| 乌恰县| 冀州市| 玉环县| 察雅县| 囊谦县| 太和县| 南部县| 法库县| 伊金霍洛旗| 铅山县| 工布江达县| 崇文区| 苏尼特右旗| 木里| 保定市| 新民市| 东乌| 仁寿县| 礼泉县| 崇文区| 盈江县| 无锡市| 湖南省| 浦县| 斗六市| 广元市| 绵竹市|